《吾乃母亲》挺值得看。
剧情随着台本反转多次。
这个AI已经会说谎了,而且还布了很大一盘棋。
吾乃母亲,可以是这个AI,也可以是最后这个女孩,因为她将成为新人类的母亲。
而最后集装箱里机器人说“你以为你可以成为她的母亲”,像是讽刺1号,也像是讽刺自己。
剧情和台词都很棒。
其中也涉及了人性与价值的讨论。
比如是否应该牺牲一个人救五个人。
那这五个人又是谁呢?
如果是小偷或者罪犯,,是否因为救了这五个人,而伤害了更多人?
结尾女孩选择杀死了AI母亲,或许也代表人类与AI的一种决绝的告别吧。
不过剧情也有没有讲清楚的地方。
白衣1号为什么这么不相信机器人,外面明明已经没有同伴了,物资匮乏,还非要出去。
既然他是1号,那么那些回忆里的人物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部信息量很大非常值得讨论的电影。
不知何时起,从不喜欢到慢慢接纳并好奇着一些优质的科幻片。
《吾乃母亲》说的是人类基本灭绝之后,被机器人通过培植方式出现了第一个新人类。
但意外闯入了一个受伤的传统人类后,一切发生了认知的变化和冲突。
它告知她“它们要制造出更好的人类,更聪明、更有道德观念。
它们珍视人类胜过一切。
它们不能袖手旁观,看着人类逐渐屈服于自己,自我毁灭的人性,它们必须要插手…”但是这又超越了她人性基底里的认知范畴,“人性”到底是什么?
到底孰对孰错?
编剧把这个困惑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和探索,或许没有答案编剧的问题,会困扰所有的地球人……前不久写过一篇小文,近来很多人共识这个人类经历的是一种编程游戏,我也觉得大概率是这样,但我真的怀疑人类是高维的食品或能量来源,就像所有机器需要动力来源,动物需要食物能源,高维一定有它需要的能源。
而人类的灵魂或许就是它们的补给和可市场化的食品。
而未来智能的极速发展,对人类终极有益与否,真的不是只言片语就是辩述清的。
更好奇的是,人的意识是从哪里来的?
是在胚胎成熟降临前还是后才产生的意识呢?
还是无论人工还是将来智能培植的受精卵都会有意识体进入?
还是人工干预后的胚胎注定已经受到了干预,从而悄然改变了人类?
今天和老婆一起看的这部电影,从开始的好奇到不同人物视角的切换,再到最后的恍然大悟,原来女主(红衣女孩)是第三个女性胚胎。
佩服导演和编剧讲故事的能力,无论是从剧情设计,故事内核,电影画面都无可挑剔,但看完之后,我内心是不舒适的,心中有种惆怅感,悲凉情绪。
细思极恐。
机器人养人和我们人类培育猪、培育鸡有什么区别?
“妈妈”就是选择符合自己期望的生命活下去,不符合就杀掉。。。
这比一言不合就动手更令人恐怖,绝望。
我们养猪留下符合我们心意的-瘦肉多、肥肉少,淘汰不听话和肉质不好的。
养鸡必须快速出笼,要鸡翅饱满的肉鸡,甚至鸡都无法站立。
推荐观看纪录片《食品公司》生命如此还有什么意义?
难道就只是活着?
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能允许存在多样性,所有人必须都活成一样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地足够包容人类,包容生命万物,不论是好人或坏人,是健康或残疾,不论是自私或无私。。。
有容乃大,而影片中的价值观透漏着自私和狭隘,人类因为自私贪婪灭绝了,给AI写的程序是选择有道德的人活下去。。。
多么自私,幸好人类不是造物主。
我的宝宝7个月了,每次去医院做检查,医生会要求做各种筛查,不做羊水刺穿医生就会关切的问:你不担心孩子畸形么?
你难道不想知道孩子有没有畸形么?
有畸形难道不打掉么?
WHAT?
我的孩子什么样我都爱,我和太太尊重喜爱孩子的一切,孩子什么样我都接受。
做羊水穿刺有流产风险,没有人和机构会承担,只有妈妈和孩子承担这个风险和结果。
如果因为孩子某次不听话,或者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调皮捣蛋,或者早恋,或者做出不顺心的事情……难道我们都要辱骂他/她是完蛋玩意,笨蛋东西,不是我们的孩子么?
都想毁了重造么?
爱不是包容,妈妈的爱不应该是无私的么?
《吾乃母亲》这是一部科幻电影,用超脱现实的内容去描述着现实世界的我们。
一个人类灭绝的时代背景下,接受着指令的机器人,扮演着母亲的角色,管理着一个巨大的人类胚胎实验室,最终诞生了一个女儿,并让她接受一些人类的生活习惯,学习知识。
在仓库一次断电中,发现电线被咬断,最终抓了一只老鼠,这个小女孩第一次接受有生命力的生物,除了她以外,但是不幸的是老鼠最终被小孩的“妈妈”发现了,以避免感染外部病毒为由,杀死了老鼠,这个小女孩苦苦请求,最终还是很伤心的面对这个结果。
慢慢的,他开展对生命力的事物充满兴趣,对这个实验室外的世界充满兴趣,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她救了一个外来女人,通过女人带进来的人物素描,以及其他物品,逐渐对外部比较感兴趣,与她交谈外面的世界。
在与女人相处的过程中,妈妈担心女儿受影响,想到实验室外面去,最终欺骗了女儿。
女儿在妈妈与女人的交流中,产生疑惑,发现了在自己身世之迷。
原来机器人妈妈一直在培养优秀的女儿,如果培养的人没能通过最终测试,将被烧死,培养各方面更为优秀的人类。
女儿与外来女一起商量逃离实验室,外来女将刀放在女儿喉咙处,为避免女儿受到伤害,机器人妈妈最终让他们逃离了实验室,但是小女孩在逃避实验室后,一直想救回自己刚刚出生的弟弟,外来女告知小女孩不可能的时候,小女儿感觉自己受到欺骗,最终自己一人回去救弟弟,在与机器人妈妈沟通中,希望妈妈能够让自己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最终机器人妈妈同意了,利用追踪器杀死了外来女。
在这个电影中,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女孩,对世界一切都不可知,机器人的母亲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对于刚出社会的我们,何尝不是一直保护着我们,害怕我们到社会中闯荡时受到伤害,也像这个机器人一样,用善意的谎言欺骗我们,但是也是希望能够保护我们。
而我们也像结局时的小女孩,有时候希望母亲能够给我们一些支持,让我们慢慢长大,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承担自己的责任,其中小女孩也在不停的经历测试,就像人生对我们的考验,大家也经常被问到“当爸爸和妈妈同时落水时,你救谁?
”我想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这样的问题并不少,有时也感觉到无力,但这是我们进入社会,成长过程中必须会经历的。
一是开始时候显示人类灭亡001天,人类数量000,说明世界上是真的只剩基地里满架子胚胎了,所以后面白衣年长女和她说的矿井里的朋友家人们那时候是不存在的。
也说明这些“幸存者”其实也是基地“母亲”的产物。
二是随着一个女孩子的成长镜头到了13800多天的时候,也就是37年后,女孩子居然还是个少女,后来剧情表明那些女孩子成长到镜头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女孩,都是大号练废了烧了重来的可怜孩子。
三是测试题,一直执着于测试的“母亲”很轻描淡写的要求成绩一定要比之前的更好,其实测试决定这女孩的生死,题目出来时候就让人心里觉得很奇怪,我一直以为会是科学技术的类型,没想到都是人伦情感道德方面的题目,更像是心理测试,女孩得了高分决定了她下一步的考验。
四是白衣女带着女主出逃的时候经过一大片明显机械化种植中的玉米地,说到6个月以前机器人居然开始种植粮食,很明显就是给女主接下来的人类新纪元做准备。
说明六个月前基本就判定女主培育成功了。
总之,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型养成游戏,“母亲”做了一群“幸存者”当NPC,期间不停的练号,定期把心理测试当小boss让孩子过关,过不了关就算练废了,烧了重练,女主经过定期考验顺利获得阶段性胜利,“母亲”安排NPC上场,首先考验女主会不会见死不救,然后考验女主会不会弃弟弟不顾,后面看到“母亲”播放白衣女劝说女主一起逃离的录音,其实就说明“母亲”随时可以监控整个基地,之前的放白衣女进来偷拿医疗用具都在“母亲”的掌握之中。
女主善良勇敢正直,顺利成符合标准的优秀人类始祖,开始培育优秀的新人类,具有人类劣根性的NPC白衣年长女自然就没用了,包里放了定位器,被找到摧毁。
以“母亲”我无处不在的尿性,应该还会继续监控人类的繁衍发展是否达到它的标准,说实话我对人类并没有信心,再好的妈也不一定能养出一样美好的孩子,女主是很优秀,但后续的人类不一定了,到时候按照“母亲”系统的程序化死板的评判标准,人类还得重新再来一遍。
我甚至怀疑这37年其实也是一个小轮回。
导演是不是对人性有什么误解,一个公认再优秀的人再好的人也可能变成坏人,一个再坏的人也同样会变成好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好坏,或者说对错 好坏 道德 法律都只是人的标准,一个机器人都懂得这些东西了,那它和人有什么区别,一个这么感性的人还拍科幻片,这咋想的,,,,,,,,,,,,,,,,,,,,
电影中机器人提出了一个救一人还是救五人的问题,当然机器人和小女孩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都给出了观点,小女孩说要评估这几个人是否是好人,确定哪些人值得救,再给出最后的决定;而机器人则反驳道每个个体不管是否是好或者坏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嘛。。。
但是巧妙的是小女孩和机器人都在做着对方观点的事情。。。
小女孩面对受伤女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去判断这个女人是好人或者坏人,没有判断她是否值得救,就因为这个女人是人所以从开始就偏向她,相信她,帮助她;而机器人因为察觉到人的劣根性,管你的个人内在价值,直接毁灭了人类,并自己培养好人,即培育哪些值得拯救的人。。。
而女人闯入基地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是机器人设的局,只是女人和小女孩都不知道罢了,这一局的目的是要让小女孩看清人的劣根性,看清人为了生存不惜去欺骗去伤害,让小女孩明白有些人是不值得拯救的,所以小女孩要去救婴儿,因为它赞同了机器人,女人不值得拯救,即劣根性的人不值得拯救,所以抛弃了女人回到了基地,要去救婴儿,一方面是女孩母性的因素,一方面是女孩对陪伴的渴望,一方面是那个婴儿会是一个如她一样的值得被拯救的人,经过了这一课,小女孩才与她最初的观点保持言行一致,即认同了机器人的做法,只有值得被拯救的人(没有劣根性的人)才要去拯救。。。
然后机器人就把这个家交给了小女孩,小女孩成为了这个家的母亲。
人类想用人工智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人工智能用自己理解来控制思维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谁也不能说对方虚伪、冷酷,因为大家都是在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去争取,毕竟仅仅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决定会不会被扔进焚化炉这个答案本身才异常荒谬,当然用问题测试是否是一个最优的人类传承者这个直球的判断确实像机器人想出来的。
人是何等复杂啊,做一件好事的坏人和做一件坏事的好人,我们都不能直接去下定义。
中年女人是测试题也好,是失败的案例也好,她可能是普通人类脑海中一瞬间的邪念,正常也邪恶,所以我们要控制,她(它)不能继续滋生。
Goodbye,daughter。
未来的人类世界由你来创造!
计算机诞生、互联网诞生、所谓的AI诞生.于是有了一批人,他们恐惧、他们忧虑.犹如奥逊威尔斯恐惧忧虑出了《1984》,他们深深的怀疑也深深的恐惧,有一天AI将奋起反抗,造出机械战士,统治血肉之躯的人类.这很正常、也很对.居安思危,提出问题,警示世人,这就是艺术家们该干的事情.但这会发生吗?我觉得不会.因为我是个死脑筋、又是个懂一些计算机知识的直愣青年.计算机、互联网、AI,谁造出来的?人!你的Siri可以和你成语接龙、可以含蓄回绝你对它的爱意,是它智能吗?不是,是人给它编的程,而且越编越好.你淘宝搜了支YSL,它一星期之内给你推送齐了一整套化妆品;你抖音点赞了个刀小刀,它就疯狂给你推美女.你清晨起床胡乱洗漱后钻进车里,车载蓝牙刚一连接,iPhone就提示你“走XXX路到公司,预计XX分钟,中度拥堵.”感觉好智能哦是吧?AI了人工智能了是吧?不是,人类又搞出了“大数据”这么个玩意儿,一切规则,也是人类编译的,电脑,不过实在忠诚的执行而已.问题根本不在电脑不在AI,问题一直在于人类本身.在于人性本身已经跟不上智慧.电脑是人类诞生以来,超越了狗、牛、马、奴隶的最忠诚也是最优秀的帮手和伙伴.人性有七宗罪、有枷锁、有缺憾,人类发现了电脑这个不带感情不会偏袒的忠实助手,于是有了今天,但人性里还有永恒不变的矛盾.也许再过X年,你躺在你的智能床垫上,说“嘿,Siri.明早7点一定要让我起床.”第二天你胡乱扒拉按停了恼人的闹钟,你的智能床垫检测到了你还没起床,根据大数据,让人起床最好的方法是“制造噪音、泼水、骤变温度、痛觉.”于是你枕头里的音响突然炸出一曲死亡重金属,你左边的床头柜伸出一根水管滋了你一脸冰水,你右边的床头柜伸出一根水管滋了你一脸烫水,你的床垫下伸出了一根绣花针扎了下你的屁股,你惊叫着从床上弹了起来.在等地铁的间隙突然恐惧,AI总有一天要统治人类……也许再过X年,你和老婆七年之痒,某天你的Siri弹出一条提示“您的爱人和她的同事XXX于X年X月X时入住X酒店XXX房.是否需要办理离婚手续?”你怒血冲脑,嘶吼着喊到”是!!!“短短几秒.Siri就帮你在云上用十足的证据打赢了官司,搬家公司也迅速抵达伴奏了你前妻的一切物品.由于Siri同时也阻挡了一切你前妻的信息.X年后你偶然和前妻相遇,才终于知道那天大雨盆泼,一辆飞速驶过的车溅了你前妻和她的同事一身泥水,还有2小时就要开一个重要的会议,他们只好就近选择一家酒店清理自己,碰巧整个酒店只剩下一间房.你暴怒之下掏出了兜里的iPhone砸个稀烂,认为它是一切的罪魁祸首的同时,突然恐惧,AI总有一天要统治人类……也许再过X年,X国政府发布决策,净化国民、进化国民程序正式启动.……一个优秀的国民是什么标准?一个恶劣的国民又是什么标准?这些标准也是人类通过大数据、通过分析,最终键入电脑,让电脑执行.最终你在也许是人类警察也许是机械战警的枪口下瑟瑟发抖,眼睛瞪的像他妈铜铃,结结巴巴的呢喃”AI要统治人类了,人类完蛋了“.嗯,哪来的什么AI?
去年的电影今年才看,确实是冷门了。
看完电影再看了一轮知乎和豆瓣的影评,电影中大部分能分析的都几乎被解析完了,我只能先拾些牙慧,再另辟蹊径,写些自己的看法。
这是部低成本的科幻电影,如别人说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了,制作精良,故事节奏紧凑,整个故事就三个“人”的戏份,外景就几个画面,戏中两个“人”完全没有名字,女主喊机器人就是“Mother”,Mother喊女主就是“Daughter”,侵入者女二号全程无称呼,只是用代称you或者she。
女主就是观众主要的代入体,电影表达的感受呈现的效果主要就是表达女主的感受,后有讨论。
温馨提示:墙裂建议看完电影再来看这篇影评,否则你就失去了探索和发现的观影乐趣,因为我会把影片的逻辑全部剖析出来给你看,影片会失去一半神秘感和魅力,就像把一个美丽的姑娘剖解后,告诉你她的骨骼结构和皮肉搭配导致她呈现好看的效果,而你没有见过她活着时的样子。
而且不看影片来看这篇影评未必能看下去,老实说,就算看完电影,也未必能把完影评看完。
如果能看完,证明你是电影的重度爱好者,以探索和思考为乐...(微笑脸)如果能看完影评请务必告诉我(划重点)!
我从别人的影评中认同的及我自己推理出的一些电影基本设定:1、人物设定:女主18岁,编号是女性-003号胚胎;女二编号是女性-001胚胎,充当“母亲养成计划”的测试工具;个人认为,书里画的男孩Simon不是培养皿的胚胎,因为片中男性-001胚胎还在,根据之前Mother对女性001-003号的选取逻辑,并不会随机挑选胚胎来培养。
2、世界背景设定:个人认为综合Mother的程序终极目标设定,片中的世界是:人类因生存在一个父权社会和因一个不完美的残缺的人类起源,导致社会制度资源分配不均,默认弱肉强食的秩序;导致分配不均的父权社会又源至于残缺人类起源而产生的人类的贪欲及用暴力维护乃至抢占资源,弱者只能退让或者直接被物化成资源,被强者占有;而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又更恶化了人性,陷入了死循环,人类最终因资源争夺而引发各种不良后果导致自我毁灭;机器人清理旧世界人类,加速了旧世界人类的灭绝,至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清理的,我暂时没有发现主要线索。
后面我会解释我得出“父权社会”结论的原因。
3、Mother愿景设定:提升创造者(人类)物种整体的地位,即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长期目标4、目标实现路径:初期以Jeremy Bentham(边沁)的效益主义(即功利主义)为启动方针,拟定实现目标初步计划中期关键项目:建立清洁后的新世界,以高智慧高道德高度责任意识的优秀女性为新人类起点(母亲)措施1:建立大型培养仓:包含有大量人类胚胎及必要物资措施2:清理旧世界人类措施3:收拾旧世界残局,并启动恢复地球生存环境措施4:培养合格的人类母亲(复杂且不稳定因素最大的计划,“是很大的工程”,Mother在片中有说)关键结果:由合格的母亲接替所有培育人类的责任可见,影片中就是围绕AI智能如何实现这个“中期关键项目”而展开的,其中最主要就是培养合格的人类母亲。
Mother知道,单靠人工智能是不可能达成愿景的,机器人的Bentham(边沁)式效益主义思维和固有的程式化的行为方式,只在计划初期适用,也就是准备期,Mother要为了培养这个“母亲”需要准备的是什么:需要养育她,教育,测试培养成果。
所有一切行动都必须是经过计算的有效率的,并且是为了达成目标不惜牺牲其他生命及物化其他生命以达到最大效益,为什么要牺牲或物化其他生命,就是为了试验和测试;Mother自身不可逾越的是什么,就是人类独有的情感、感受、自由意志、天然道德等等,所以Mother只能物化一切,这是必然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包括女主在Mother看来只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工具,必须是最完美的工具,Mother知道自身的局限性,这就是必须要培育人类母亲的原因。
深度剖析分割线(或只看粗体)---为什么不是一直Bentham式效益主义下去,回顾哲学史,效益主义也是在不停修正和进化的,效益主义是建立在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之上,为什么电影里设定选择自由主义,这里就不多说了;Bentham效益主义是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总和,那这个有什么错,缺陷在没有提对利益(幸福)的分配,作为个体,你就有可能感受不到这个利益(幸福),对个体而言就失去了意义,当然还有其他的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政府和企业大部分是Bentham的效益主义,因为效率和现实问题。
之后出现的John Stuart Mill(密尔)作为效益主义的继承者,对效益主义做了修正,认为让每个人都最大程度上感受到幸福,作为一名功利主义者,他试图说明公众利益是与个人权利相结合,社会利益不能与个人利益相矛盾。
Mill(密尔)的教育观建立在其功利主义理论基础上,他指出,功利主义的行为标准并非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一个高尚的人不可能因其高尚而永远比别人幸福,但毫无疑问他必定会使别人更加幸福。
“所以,即便每个人都仅仅由于他人的高尚而得益,而他自己的幸福只会因自己的高尚而减少,功利主义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只能靠高尚品格的普遍培养。
”---分割线--由此可见,西方哲学是不断的在做修正和进化的,然Mother已用经填鸭式的教育把(大部分?
)哲学理论及哲学史灌输给了女主,及医学知识和机械维修技能等,并且女主每科都很优秀;Mother必然知道女主在Mother的基础上必须是要做出修正,也就是女主要在目标继承之后必须有人性上的修正和超越(道德感、个体感受等),如果不能,那003就只是Mother又一次失败的试验品。
有趣的是,Mill(密尔)就是被他父亲用Bentham式效益主义方式填鸭式培养长大的,认为人出生时是一张白纸,而Mill在20岁之后也因此陷入精神危机,致使Mill之后就更关注个人的自由议题,很大程度上修正效益主义。
当然在Mill之后批判并没有停止,但主流价值观仍改变不大。
可见西方社会的发展和哲学是相辅相成 的,不要说哲学无用了(只是看你学的是什么东西)。
女主的成长经历和Mill如出一辙,不知是否是巧合。
她最后的“弑母”,除了是剧情逻辑需要之外,其实“弑父”和“弑母”在西方象征主义中也是一种超越,一般路径是:从对抗到弑杀,再认同和继承后做修正。
所以不用想为什么女主要杀了Mother,为什么不能一起同心协力养孩子;也不是说最后女主变得和Mother一模一样,也会冷血的把不合格的小孩给直接火化了,这样的话女主就是不合格的,早就被Mother送去火化了(孩怕再聊聊悲催的001号吧,从没出生的那天起,她就注定沦为测试工具(参考电影末尾机器人和她的对白,这个观点也被别人写过了不赘述,我认同),本来是留给002测试的,但002不知道哪方面不合格,7岁做完测试就被火化了.....001从婴儿期被Jacob夫妇收养大的,自然是习得很多旧世界的作风和价值观,在资源稀少的环境中,大家只能各自发挥丑恶本能;至于Simon,女2说“他们饿到发疯,对着彼此做可怕的事”,也就是说Simon极有可能因为是弱者而被家人吃掉了(我的推理);女2对Simon的感情应该就像女主对她弟弟的感情一样,但差别是,女主选择奋不顾身回去救弟弟,女2似乎只是为了自保,因为她接着说“你已经尽力了”(在她的集装箱房子里的对白),就是当初她对自己的开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001除了是测试工具外,也是Mother的试验品,透过001的成长和行为模式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女主是鲜明的对比;当然,电影逻辑里并不是说人的成长完全由后天环境塑造,只要看同一个环境和教育下成长的002就知道,后天环境并不是占全部,题外话。
关于世界背景设定中,我提到的“父权社会”,我是从电影中出现的那本书《火星战神》推论出来的,我简单查了一下这本书的大致情况,主要就是各种外星人的战争和暴力,而且以男性斗争为主,呈现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我相信这暗示着旧世界就是默认这样的父权社会的秩序,这个也可以从电影中出现的人物性别去推论,包括Mother顾名思义就代表着母性,第一个胚胎到第三个胚胎都是女的,必须从女性作为开端,说到这里,刚好可以拿圣经的创世纪做类比:上帝一直被赋以父性,并且创造的第一个人类就是男性——亚当,再用亚当肋骨做出夏娃;电影中刚好相反,可把Mother暗喻成创始者上帝的角色,第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是女性。
这样看来说电影是对“父权社会”的批判和颠覆也就说得通了。
说到圣经,女2的存在似乎暗喻了诱惑夏娃吃禁果的蛇,旧世界中的“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都没有抵挡住诱惑吃了禁果,从此人类就都有了罪,走向堕落;而电影中女2作为诱惑女主的蛇最终失败,暗喻女主没有背叛“上帝”,她的后代都是洁净之人;这里,电影中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又是女主的暗喻;机器人清理旧世界可以暗喻成上帝的大洪水审判......可见,一切皆测试,细思极恐---电影效果分析 分割线-电影的叙事节奏和不停反转也是众所周知的主要亮点,以下是我自己分析出来的节奏线:
重点看Mother的“感情线”,现在大家都知道,mother是没有感情的,所以你看剧时能感受到的“感情”完全是女主投射在Mother身上的感情,也就是你也能感受到和女主一样的投射——这就是厉害之处!
怎样营造出“感情”?
我可以上图了!
初始色调——冷色
婴儿出生后——暖色
人物行为,穿插音乐——摇篮曲,音乐可照应结尾女主唱的摇篮曲,暗喻继承
再来,突显生命之美,突显保护生命的神圣和使命感:从一开始的冰冷单一金属光泽及整齐秩序,到有生命后开始出现多种色彩和无序的摆放,再到舞蹈体现人体之美
还有出现的大量对称镜头,表达一种权威感和控制感
好了,不吐不快,我想表达的也差不多了,此文章为抛砖引玉之用,欢迎交流,不喜勿喷,希望有用❤转载时标明出处——本知乎答者微信公众号:flimscalpel 欢迎订阅哦!
The failure of your species was inevitable.
就算这么培养出来的人类也不会比现在好多少。这帮机器人太单纯了吧。
这个故事在惊悚和女性电影之间摇摆不定,本想做类型融合,但是却出现了类型冲突,导致了叙事上的模糊和价值观上的徘徊。
前半段还不错,出去之后剧情急转直下跌倒谷底,完全搞不明白在干吗。反乌托邦的圣母婊真会作死,人家机器人都说的这么明白了,这女的还听不懂?最后收尾这点剧情完全是黑人问号脸
就,有点虎头蛇尾……
很一般
各种科幻机体设定很好,镜头,道具也真的非常用心。这么少的出场角色,演绎如此,真的挺不错了。
题材和意境本可能成为一部不朽的科幻作品,只是火候不够,难成大器。
AI最终会统治地球!
也是经过重重考验才成为有资格养育新一代的“母亲”呢。跟着女主不断猜测到底是AI母亲说的对还是人类同胞说的对,过程很烦躁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节奏过慢🌚
大概这个世界没了人类可能还是有点无聊,所以在人类大灭绝之后机器还是要重新创造人类。故事对AI的设定停留在人类意识基础上并不能完全自主意识,添加了几个小反转,制造了点悬念,其实故事很小。典型网飞小成本科幻片
在中小体量的科幻片是那种把一个设定细节做好想法贯彻的作品。人对某种自由和自由意志的渴望与机器追求卓越完美人性的坚持产生的冲突。
还不错了至少能自圆其说。不过如此完全圣母不自私的种族也是无法存续的吧
开始还挺吸引人,可惜最后又沦为庸俗不堪
迄今为止,没有看过好看的澳大利亚电影,虽然欧美也有烂片,但是澳大利亚人似乎就是get不到好电影应该怎么拍啊。。。这部电影看的我几次暂停出去溜达,实在太无聊了,或许想法挺有意思,但是处理得很糟糕,尤其是临近片尾的对峙,聒噪得很,且毫无新意。
网飞电影莫名其妙
机器人老妈的配音居然是Rose Byrne。现在看到Netflix拍的科幻片第一反应就是故弄玄虚~~~~~~~
看样子人类已经灭绝很久了,白衣女口中的同伴也都是机器人养的。那几座像工厂一样的山应该都是胚胎基地,白衣女所在的旧基地在一定规模后发生了动乱,机器人撤出导致那群人在基地里都饿死了。机器人吸取经验开始改造地球环境,给想单飞的人提供食物。机器人的表现都很温和,反倒是白衣女一己私欲,一心就想着骗小女生和自己住,回复躲闪没几句话有诚意。
無私的人類還是人類麽?
还是弑母成长的主题,加了个仍然熟悉的循环圈模式(宿命)。讲不出什么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