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特洛伊

Troy,特洛伊:木马屠城

主演:布拉德·皮特,黛安·克鲁格,奥兰多·布鲁姆,朱利安·格洛弗,布莱恩·考克斯,内森·琼斯,艾瑞克·巴纳,雅各布·史密斯,罗丝·伯恩,彼得·奥图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马耳他,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特洛伊》剧照

特洛伊 剧照 NO.1特洛伊 剧照 NO.2特洛伊 剧照 NO.3特洛伊 剧照 NO.4特洛伊 剧照 NO.5特洛伊 剧照 NO.6特洛伊 剧照 NO.13特洛伊 剧照 NO.14特洛伊 剧照 NO.15特洛伊 剧照 NO.16特洛伊 剧照 NO.17特洛伊 剧照 NO.18特洛伊 剧照 NO.19特洛伊 剧照 NO.20

《特洛伊》剧情介绍

特洛伊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浪漫壮观、引人遐思的古希腊,奥林匹亚众神与人类之间的爱恨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而在这其中,荷马史诗《伊里亚特》所记录的特洛伊之战更是后世剧作家与观者反复演绎的经典作品。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奥兰多·布鲁姆 Orlando Bloom 饰)受希腊斯巴达国王之邀赴宴之际,却迷恋上了国王的妻子海伦(黛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 饰),对方倾国倾城的容貌让他不能自已,遂将海伦带回自己的国家。此举引发了希腊诸国的愤怒,在迈锡尼国王阿伽门侬(布莱恩·考克斯 Brian Cox 饰)的号召下,一支强大的联军浩浩荡荡向特洛伊挺进。在随后长达十年的战争中,阿喀琉斯(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饰)、奥德修斯(肖恩·宾 Sean Bean 饰)、赫克托尔(艾瑞克·巴纳 Eric Bana 饰)等英雄各逞英豪,谱写了荡气回肠却又令人扼腕唏嘘的传奇史诗……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的噩梦监禁外太空良辰美景又逢君BlueDrop~天使们的戏曲~末法王座空战魔导士候补生的教官OVA血疫第一季致球宝害虫动物管制官第三季传奇办公室第一季奇葩遗嘱火影忍者情迷芭塔雅追星奶奶团最后的权利王者天下第五季最后一件外套迷魂镇G男爸爸快长大危机边缘第三季又见牡丹亭温柔陷阱诺克斯离开了不是钱的事这都不是事儿之迷失的“黑马”白雪丹心大过年的镖行天下之深宅大院

《特洛伊》长篇影评

 1 )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的英雄时代

在希腊神话里,为什么“阿喀琉斯”这个人物会这么有名。

今天就来剖析一下这个原因。

首先,他是特洛伊战役一个重要人物,而特洛伊战役又是一个类似于封神榜一样,是神与神之间对抗,人与人之间战争的代表战役,特洛伊木马这个故事又是家喻户晓。

归功于这样一个有名的战役。

他有一个有名的典故。

“阿喀琉斯之踵”任何一个强者都会有自己的致命伤,没有不死的战神,他是一个人和神的产物,不管是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总是把凡人和神的结合,作为重中之重,传为佳话。

好似这样的结合,人就有了神的能量,也兼备了人的特质。

这个根源是这样的,一个神格不怎么样的宇宙大帝宙斯,把自己的情人海洋女神忒提斯嫁给了希腊其中一个国王泊琉斯,因为预言说过,女神的儿子将会超越自己的父亲,而宙斯自己包括其父亲都是杀父夺位之人,所以害怕自己儿子也来这一事,所以把情人海洋女神忒提斯嫁给了凡人,所以她的儿子再强,也只是凡人。

关于阿喀琉斯的刀枪不入,有两种说法:她母亲把儿子放在天火中燃烧,要把父亲遗传给他的人类成分烧掉,使他圣洁。

因为母亲手提着他的脚踵,所以除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这个孙悟空有点像。

另外的一种说法是,阿喀琉斯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把他拿到冥河里涮,由于他母亲是拿着他的脚踵倒着涮,因此阿喀琉斯除了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入。

所以他刀枪不入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最必要的一个特征。

有弱点就显得更接近与人类,感觉好莱坞最喜欢这个题材,好像觉得这样的就有了神的强大也有了人性化的弱点,有了喜怒哀乐,有了七情六欲,也有了衰老和死亡。

又保留了神对人类的向往。

好像中西神界都有向往人类的例子。

阿喀琉斯也是希腊战场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所以他的半人半神,他的致命弱点让他成了最有名的英雄。

在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无疑是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英雄人物。

有血有肉,桀骜不驯。

他骁勇善战,重视友谊,有情有义,重视荣耀与尊严,希望名垂千古。

他也冲动傲慢,残暴鲁莽。

不得不提他的对手,另一个英雄人物和他一样有王子身份,都是本国第一勇士的赫克托尔,与为了荣誉,为了友情,为了永垂不朽而战的阿喀琉斯不一样赫克托尔确是为自己的国家名族而战,他爱戴自己父亲,保护自己的弟弟,更爱护自己的妻儿,守护自己的国家,虔诚自己的信仰,他尊重对手。

而赫克托尔好似更大义凛然,接近于完美的暖男形象,也是希腊故事中最为专情的男子。

赫克托和阿喀琉斯都是英雄,都是悲剧英雄,阿喀琉斯明知自己会在特洛伊战争中战亡,依旧参战。

而赫克多尔明知是场不能赢的战争,依旧奋战。

关于阿喀琉斯的文学作品已经不缺乏,因为他本身就有鲜明而又复杂特征。

他是一种人物传奇。

而赫克多尔又是代表另一种价值观的英雄主义。

更像是一种形象,一种精神领袖。

文学色彩的下的英雄主义特色,总是带着我们个人品味的喜爱,源远流长,喜闻乐道。

 2 ) 特洛伊已成废墟

特洛伊,没有一座城市比它更具盛名,它那由太阳神阿波罗和海神波塞冬亲手筑造起来的城墙能够抵挡最强大的进攻,然而城墙的筑造者们在城墙建成的那一天就发誓要将其毁灭——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的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弗洛伊德从俄狄浦斯王那里获得启示,发表了他著名的关于“弑父情结”的理论,可是宏大壮观的特洛伊以及它注定的毁灭却似乎无人问津。

人们津津乐道于海伦的美丽以及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勇武,津津乐道于英雄与神祗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一个神迹已经化作了废墟——其实在今天看来这一事实才具有最大的象征意味。

影片《特洛伊》最后的独白本是精彩的——如果有人问起,我会说我生活在英雄阿喀琉斯的时代,我会说我生活在英雄赫克托耳的时代……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他们是特洛伊之战当之无愧的主角,虽然他们在长长的史诗中也就占据了那一点点的章节。

在这一点上,没有人会说这段独白走题。

可是关键在于,影片所向我们呈现出来的全都变了味。

布拉德皮特是典型的好莱坞独行侠,他越过大块头头顶刺出的一剑的确漂亮,可是那已经不是古希腊英雄们的战法。

当古希腊的勇士们面对面站定,他们也许并不是躲不开对手的利刃,但是他们选择了硬碰硬,选择了更沉重的盾牌和更坚硬的铠甲。

冷兵器被赞颂的时代,没有人打游击战,这非关智慧,只是精神。

就像三国时代的张飞,当他到敌阵前骂战,自知不敌的对手也不是真的那么缺乏器量,只是他不能回避作战,他不能蜷缩在壕沟里或者城墙后,所以他只有死。

死属于光荣,属于更遥远的未来,那些提及先人的名姓就不得不感到谦卑的子孙们,他们一出生就注定要为父复仇,就要担负家族的使命,因此先人的死令他们生而不凡,如果选择退却,他的子孙们将永远活在耻辱之下。

所以英雄属于冷兵器,英雄属于源头久远的贵族,属于神祗的后代,不知道三代以上名姓的现代都市人怎么能懂得这两个字的含义呢。

如今,英雄就只剩下一个空有其表的华丽招式。

而艾瑞克巴纳饰演的赫克托耳的确是剧中最无可挑剔的英雄,他的表演中规中矩。

在神话中,是他一次次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强敌压迫下的特洛伊人,英雄的血性之勇换回的是不可战胜的士气,而不只是一己的光荣。

这一点上,日本人做得比好莱坞导演要好很多。

其实这本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死去的远远不止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两人,特洛伊和希腊最优秀的战士们几乎死伤殆尽,最终毁灭特洛伊的希腊人也大多在归途中葬身鱼腹,生还者寥寥无几。

这令我想起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的川中岛大战,同样是一场荒诞的战争,同样是两支最强大的军队和无数最优秀的战士,锋矢对车悬,同样是同归于尽的结局,但是在《天与地》中我们看到后者却凸现出了英雄人物的意义。

最终的画面上英雄不是悲悲戚戚地倒在女人的怀里,而是一骑当先率领着战败的勇士们穿透敌人的阵营。

我们看到武田信玄的樱色大军长矛林立却如波浪开卷,上杉谦信的黑色铁骑从中从容穿越——这也许是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一幕,但却是英雄最经典的诠解。

当然古希腊人同日本人所理解的英雄自然并不相同,所以在这里并不是要作历史学的比较。

我所要说的是我们一同站在这里,此刻,全球同一化的今天,我们各自回首各自文明的起源,回首那些光荣的时代,我们得到的却是不尽相同的答案。

我们尽可嘲笑和鄙夷那些所谓的古希腊的勇士们,他们在破城之后烧杀抢掠不比法西斯暴徒更人道,他们互相争夺战利品的时候也就同强盗分赃无异,但是我们却无法抹去阿喀琉斯踏浪而来的那道神采。

历史总是留下一些代表性的姓名,而省略了背后无数血与火的数字,这本不值得惊奇。

相比起古代勇士们的力量与热血,技术则为我们带来了丑陋得多的胜利:一颗子弹大大更改了强弱的定义,无论你是暴躁还是沉静,你都必须遵守相同的规则,没有人会响应骂阵,没有人会用单挑来解决问题,死在飞机和大炮之下毫无美感。

不,不是我在这样残酷的事情中寻找乐趣,而恰恰是人们一再低估了审美在你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如果拥有足够多的洞察力,的确可以发现人类就是按照美的方式安排自身的进程的。

直到技术法则将美变成一种装饰,就像好莱坞的电影,就像那个炫目的招式。

是对平庸和空虚的恐惧使人们如此乐衷于制造英雄,但可悲的就在于人们早已忘却了英雄的真实含义。

好人死在懦夫手里,勇士死在女人手里,最后特洛伊的英雄们都死了,只剩下一个丧子老者的哀求和哭泣还能换回些同情,所谓的大制作也不过就是四个葬礼和一片废墟。

 3 ) 从《伊利亚特》到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

从《伊利亚特》到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伊利亚特》是一部西方史诗级的巨著,它描绘了激烈的特洛伊战争,塑造了一系列有勇有谋、保家卫国的英雄群像,例如维护个人尊严和荣誉的“希腊第一勇士”阿基琉斯、爱家爱国的赫克托尔、希腊联军首领阿伽门农、聪慧机敏的奥德修斯等人。

书中的英雄形象和故事情节家喻户晓,其文本本身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但最具影响力的则属沃尔夫冈•彼德森导演的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以下简称特洛伊)。

其演员阵容强大,不乏国际一线明星布拉德•皮特、奥兰多•布鲁姆、黛安•克鲁格、艾瑞克•巴纳等人。

影片制作宏大精巧,比较完整的展现了《伊利亚特》的风貌,因为文学和电影的互通互异性,通过分析两者的叙事结构,可以发现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的差异性。

从故事情节结构上看,《伊利亚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开始,最终以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赎回爱子赫克托尔的遗体结束。

全书都是围绕着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展开,叙述了阿基琉斯愤怒的原因、结果和消解,把其他有关事件统统作为穿插讲述,从而做到情节的整体性。

例如,木马计和特洛伊城的陷落都没有写入《伊利亚特》,这两个战争中的重要情节都是由《奥德赛》中借奥德修斯之口回忆得知。

电影《特洛伊》中,编剧将叙事重心从阿基琉斯的愤怒转向特洛伊战争,编剧将木马计、阿基琉斯之死和特洛伊城的陷落这三个情节加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争故事。

究其原因,因为相比于文学,电影更加注重视听感受和商业价值。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木马屠城的血腥残暴,这些宏大的战争场面对观众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观众更愿意买票去观赏一场视觉奇观而不是一位英雄的纠葛矛盾。

另外,电影《特洛伊》在遵从原著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感情戏。

观众喜欢观看美女英雄的爱情故事,阿基琉斯和布里塞伊斯的情感纠葛,海伦和帕里斯的禁忌之恋都让观众如痴如醉。

从叙事视角上看,《伊利亚特》中的叙述分两种,一种是诗人以讲叙者的身份所作的叙述,在介绍英雄和其命运的悲剧中其叙事方法明显,如:帕特罗克洛斯代友出战阵亡一卷中,曾这样描述:“帕特罗克洛斯啊,当神明让你走向死亡,谁是你杀死的第一个,谁又是最后一个?

首先是阿德瑞斯托斯、奥托诺奥斯…其他人侥幸逃脱,这些人都被他杀死”。

讲述者此时已经跳出故事,站在一个评判和总结的角度来向读者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一种是诗人以人物的身份所进行的表述、表白和对话。

这在全文中占有众多篇幅,可谓比比皆是。

如:“阿伽门农主上回答阿基琉斯说,捷足的阿基琉斯怒目而视,回答说”。

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表演成分,符合作者荷马作为一位游吟诗人的创作特色,并符合口口相传的交流方式。

影片《特洛伊》则不然,它较多时候通过故事主人公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只在开篇和结尾中,有少许讲述者的影子,如:人们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于是我们自问,我们的事迹能否流芳百世、名垂青史,让后人为我们曾经的存在,为我们如此英勇的战斗,如此热烈的爱情赞叹。

由于其画面中没有出现讲述者,我们可以猜想是一同参与战斗的英雄或者游吟诗人。

影片中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变幻,在开篇时,通过一条寻找主人的狗来引导观众进入电影情节,交代战争场面。

《伊利亚特》多强调神灵力量的绝对性,强调命运的不可捉摸,因此,剧中人是已经知道事情结局的,如:赫克托尔和妻子告别时,曾说:“有朝一日,这神圣的特洛亚和普里阿摩斯,还有普里阿摩斯的挥舞长矛的人民将要灭亡,特洛亚人日后将会遭受苦难。

”英雄们早已知道自身命运,依然勇敢面对,而读者们也对故事的结局了如指掌,他们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不断等盼结局的实现,至于讲述者,他们是全知全能的,通过全知视角为读者讲述。

电影《特洛伊》中,已经没有原著里众神插手战争的情节,英雄和勇士并不知道自己最终的命运,电影以有限视角为我们讲述故事,着重于悬念的产生而不是如何解决悬念。

从叙述的时间顺序上看,《伊利亚特》打破“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模式来描写战争,另辟蹊径的从希腊联军的一次内讧写起,并且选取10年征战的最后50天作为典型来叙述,而其他很多情节通过穿插来叙述,使其故事不会会变得“太长”或“繁芜”。

荷马选取能展示情节整体性的主要线索来贯穿始终,既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因为较大的时间跨度而厌烦,又使史诗的内容丰富而有吸引力。

电影《特洛伊》叙述的时间顺序基本同《伊利亚特》相似。

开篇的一场战争含蓄的点明了阿基琉斯和阿伽门农的矛盾,通过镜头切换描述过去发生的故事,如帕里斯和海伦偷情,两军战火重燃等。

比较符合原著,展现了原著巧妙的情节构思。

从叙事节奏上看,原著《伊利亚特》和电影《特洛伊》都着重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

但原著有很多重复,其中包括叙事语句的重复,例如,宣告或开始叙述的标志“说出的话语长了翅膀”、英雄被打倒的标志“酥软了他的肢腿”,叙事对象的重复,如“牛眼睛的赫拉”“捷足的阿基琉斯”“集云之神宙斯”、叙事内容、叙事结构的重复和叙事意象的重复,如“像一头扑跳的狮子、像逃遁的小鹿、像散乱的羊羔”等。

这种重复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免繁杂啰嗦,节奏缓慢拖沓。

但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通过屡次的重复,逐渐将叙事的对象、叙事的内容等一系列的叙事要素定势化。

让读者或听众感受到其中史诗的宏伟。

程志敏学者总结重复的作用,认为重复有两个功能或作用:“助忆与论证”。

认为重复“经济、对称、简洁,当然就好记忆”。

不断强调英雄的命运,体现命运的绝对性。

如几次重述阿基琉斯必死的命运、几次重述普里阿摩斯赎尸时必定受到阿基琉斯的善待等,这凸现和固化了古希腊人的命运观——神决定人的命运。

正如别林斯基总结的:“古希腊人所谓的命运观,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人称之为合理必然性、现实法则、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东西,但仅有别林斯基的这个结论还不够,只有结合叙事的“现实”化过程来考察,我们才会真正理解。

也就是说,诗人把这些“重复”作为叙事的标志,一路引向目的地,一步步地向我们确证命运的必然性。

由于时间限制,电影则将“重复”这一手法完全摒弃了,取而代之的是精心的布景和演员的表演张力。

从叙事的真实性看,相比于文本,电影相比之下更具有真实性。

有一种观念叫做“照片是不会说谎的”,正如我们常常说的“眼见为实"。

当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占据主导之后,便会使人忘记它们仅仅是影像、是一种视觉媒介,并因此出现一种短路现象。

因此,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很容易给观众一种直面真实的感觉,使观众相信,从银幕上看到的影像就是事实本身,是直接从客观现实中拍摄下来的真实。

另外,电影采用的是透视法,这种方法给观赏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使观众在观赏时产生一种物主感,一种专门为他们的视点留出的空间感,画面的空间完全是根据主顾的视点完成的——实际上是任何观赏者的视点”。

这种效果使观众具备了一种主体感,正是当代人重新确立主体价值的一种虚拟式的体现。

例如在《特洛伊》中,经常是以阿基琉斯或者赫克托耳的视角去俯视战场,往往使观众产生就是自己在俯视战场的感觉。

这种真实的参与性是原著《伊利亚特》力所不能及的。

通过对《伊利亚特》和电影《特洛伊》的叙事结构的不同,我们可以大体明白文学和电影表现的差异性,以此来挖掘电影这种大众文化的形式和经典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

 4 ) 和妈妈一起看特洛伊

《特洛伊》说是一部史诗,我还以为有很多神话色彩的东西出现,不过看了才知道完全以历史的感觉来拍摄。

很多人看电影的时候,很喜欢说导演的拍摄意图,而我更喜欢认为真正的大家来拍电影的时候,他自己并没有拍摄的意图,而只是单纯地提供一个故事,或者一个让人思考和想象的平台。

或者连演员也应该是如此,他们并不是演出什么,而是立体地给你一个人物的印象,你无法评说,因为他真实可信,在你身边,所以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抽象出来。

这些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喜欢从我个人的感觉来看人物,而不是从导演的角度来猜想,他是不是达到了他的设定。

也因为这些,我一向很喜欢看大片,特别是美国的大片,虽然网上的评论者往往会采取很多高姿态,但我还是觉得拍这些片子的人,总是试图给你展示了一些让你可以思考的平台,宣扬了一些正面的精神,虽然有时会有人说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对于生活的很多期望都是永远不过时的,正因为现实里其实我们总容易麻木以对,所以觉得哪怕一部片子,能够给我那么一点宁星的感觉,我都觉得,我还是活着的,我的感动也不是虚假的。

我们对美好的向往也还是存在的。

阿卡修斯——命运 看到有的网站上对特洛伊的评价,集中在了阿卡修斯身上,说这部电影宣传了个人英雄主义。

而阿卡修斯,本身确实是带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人,他好胜,不服从领导,不盲从,但又太注重个人的感情。

但我还是不觉得从导演的角度来说这是什么宣传,我想导演也没有去把他当正面人物来写,而只是当一个人物来拍,拍他矛盾的地方。

当然,这个人物,在最后一场战争前要他的战友们回家,他爱上了敌人的堂妹,那个女人,一切的套路我们是很熟悉,可是,我想历史总会是重演的,我们不能要求他完全历历如新。

妈妈坐在我的身边,而我则向她讲述了这个人物的背景,当然希腊神话看得太久远了,我基本上半编半回忆。

阿卡修斯出生的时候,别人说他会杀死他父亲,结果把他丢了,但是他还是回来杀死了父亲,虽然成了英雄,但是却被人害怕,他出生的时候,有人预示他会被箭射死,所以他母亲女神用特殊的药给他浸泡,但是有一片叶子被风吹到了他的脚上,结果那个地方就成了他的硬伤。

(后面好象是对的,前面则是胡说了。

) 妈妈说,你看过的书好多呀,比我多一百倍。

女神只露了一面,但我觉得其实不露面更好。

可能更增加真实性和扑朔迷离的感觉。

但是女神还是出现了,告诉他,他会死,但会成为英雄,千古传颂。

而他不死,则会被遗忘。

于是他出征了。

妈妈说,你看,名利还是好历害,害人呀。

其实,人真的很容易寂寞,生怕被遗忘,自己要有子孙,才有人记得自己,没有了子孙,要万人记着自己,这就是名,有名,可以去影响他人,可以有人追随脚步,可以有人承继事业。

于是阿卡修斯的选择决定了,他的命运决定了,一切不可扭转。。。

他本来孤寂一生,有限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渡过,所以从不害怕死亡,但爱上了后,觉得有人长伴厮守到老也是一种幸福。

他想去改变命运,或者是逃脱,但才发现,我们或者不信神,我们却不能不信命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他们,她们,不知名的人,来推动我们做了选择。

帕里斯——爱情 关于他的希腊神话我也记得不清楚了,只是知道他把自己手上的金苹果给了爱神,所以爱神答应给他最美的女人。

其实故事中的爱情,就是两条线,阿卡修斯和特洛伊被俘的祭司,爱上海伦的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但其实还有一条线是爱情的另一层含义,那是大王子带来的,对爱情的忠诚,对子辈的爱护,对妻子的信任。

我很喜欢特洛伊大王子教训帕里斯的那一段,你懂什么叫爱情,你的爱情置特洛伊的人民于何地,置你的父王于何地。

确实,这样的爱情只是自我欲望的膨胀,对美色的占有。

不懂得割舍,不懂得奉献。

我承认我看小莱带着种根深地固的偏见,那就是他作为精实在是没有什么演技,他空洞的眼神,实在是让他出演能把海伦美女骗回家的男人太没有说服力,我实在想说,这海伦实在是一点眼光也没有。

也实在没有表现出来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男人。

海伦和他出演的倒是一对,一对完全没有大脑的。

当帕里斯放下了剑,转头向哥哥求救,抱住了他哥哥的大腿,我说这男人真丢脸,真没用。

我妈说,站起来和他打呀!

当海伦站在城楼上向下张望,而斯巴达王大声呐喊着,你看你选择的男人吧,我说,要是我是这女人,我就从城墙上跳下去。

我妈说,你千万别。

我还在边看边回忆,我看过的书,当帕里斯在半夜练箭的时候,我说,这个男人会成长的,肯定是他杀死了阿卡修斯。

当帕里斯一箭射中了阿卡修斯的时候,我妈说,哎呀,你看,他真的成长了。

我说,天呀,他也太心狠了,他看不出,他妹妹喜欢这个男人吗?

电影落下了帷幕,我妈说,电影真好看呀,比电视剧好看。

她说,海伦很好看呀。

对于小莱,我和白羽说,我想,他还是想突破自我,不想演一个花瓶,他想演一个有层次的人,一个开始很天真懦弱的男人,在战争中成长起来,成为另一种英雄的人。

因为英雄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有贪生怕死的时候,当他夜晚对着海伦说时,海伦说,如果我想嫁给英雄,我过去的男人就是,我现在只想嫁给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一直在我身边陪着我。

不过我想,帕里斯是不是在哪个时候就想,他宁愿要功成万古的为他喝彩声,也不要这个世界顶级的美女了呢?

所以当他射穿阿卡修斯的时候,是为了他个人的名,还是想守护什么?

我觉得小莱演得让我觉得就是前者。

所以当他的妹妹哭泣的时候,他毫不动容,拉着她说快走,天呀,他的爱情比天还高,别人的爱情就是粪土吗?

斯巴达王,希腊王——野心 特洛伊王 故事的开端当然是因为爱情,但是帕里斯无法看到,就是作为王者的野心,作为侵略者的野心,哪怕你给他一点点借口,这样战争无论如何也都要拉开序幕。

而这个故事多少也带有了反战的情绪。

历史中十年的战争,成就了最后想出木马记的人。

而虽然他说,他生长在阿卡修斯的年代。

希腊王与阿卡修斯有一场对仗。

希腊王说,你是为了让历史记住你才来的,但是历史只会记住我,是我完成了统一大业。

那么历史到底记住了谁呢?

我不知道,我想或者我们记住的,只能是战争的悲痛,而对于野心家来说,他们记住的永远是名望。

演特洛伊王的演员曾经获得过终身成就奖。

他崇拜神,对于传达神的旨意的人给予相当的尊重,近似于盲从,而这还让我觉得这个片子有点古希腊的味道了。

他有一场很精彩的戏是直达敌人的核心,向阿卡修斯要儿子的尸体。

阿卡修斯说,你比这里的国王更象国王。

妈妈说,父爱真伟大。

我想,这就是一场电影。

在这个里面的人物,如果都放回到历史中去了,那就不知道,他们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

当特洛伊倒塌的时候,我想,任何一个英雄也无力阻止战争,而哪一方的胜利,都不能称为正义的,这大概就是历史吧。

 5 ) 传奇与历史的分向:从“神”到“人”

在《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起于三女神的金苹果之争。

而后作为报酬,阿佛洛狄忒诱使海伦爱上帕里斯,诱发了最后的战争。

同样,神与神之间相互对立,划分阵营支持不同的凡人,人的战争变成了神的战争,人也变成了神的代理人。

因此,再强大的凡人甚至是作为人神混血儿的英雄,他们都好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往网牢牢地束缚着。

无数人的丝线交织在一起,而他们背后的操纵者,正是高坐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

电影虽然基于《荷马史诗》,但可以看出它尽力将战争现实化了:两军对垒变成纯粹的人的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对立吞并、人的欲望懦弱和勇猛,也让之看起来更像是一段“历史”。

因此在这里,无论是海伦与帕里斯相爱,还是两方勇士的决斗,都成为了个人的选择(好的或者是坏的),冥冥之中操纵命运和结局的神“消失不见”了。

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说,其中有些地方是反神的:无论是特洛伊祭司两次导致危险的建议,还是在面对的敌人时空无的威胁,里面都掺杂了一丝招摇撞骗式的荒唐。

相对于阿喀琉斯在阿波罗神庙前重重的一击更是虚弱,在那里,人手握着他们的命运并发出怒吼,而神静止,永远缄默。

这样,特洛伊战争就由身不由己的命运悲剧,转向了向死而生的勇气赞歌,从这个方面上来讲,这样的改动是好是坏是对原作的原作精神的背离还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再创作,我有些难以评判。

不过我倒是很喜欢阿克琉斯在这里的结局,留在他脚腕上的箭一方面是荷马史诗中阿克琉斯之踵的隐喻。

另一方面,历史和传奇在此合流,他拔掉了其余的箭支而刚好留下这支,脚腕何以成为“阿克琉斯之踵”,给出了一个巧妙而合理的解答。

最后,一点演员的吐槽:海伦的选角是我最不理解的,不是说戴安不漂亮,是她日耳曼风情浓郁的长相实在是让我难以入戏,甚至觉得表妹比她看起来更“海伦”。

突然发现巴纳和本巴恩斯有种莫名的相似,一时间都有些脸盲,开头怀疑了好久到底是他俩中的谁演的。

帕里斯选角最有意思,选开花挺有道理,这样看电影时脑子里想的是:“这么漂亮张脸怎么就偏偏没长脑子”,而不是“这什么人啊快滚😡”,颜值还是能让我原谅一点什么的。

 6 ) Futility of Men

I'd been sort of waiting for this movie to come out for quite a while, and after seeing it i feel it's a decent job, for what it's worth. And by that, i mean a big budget movie by Hollywood with the dual ambition of attracting the general audience as well as assuming a position in the epic movie category and becoming an instant classic. It surely could have been much better given the maginitude of the theme but the director did at least one thing right -- staying truthful to the epic storyline and more importantly, preserving the gist of an ultimate tragedy of human kind in its matter-of-fact way of story-telling. The director made an interesting yet dangerous choice by actually not including any God in this movie, cause Trojan war is, if anything, a war between Gods. I'm no man to comment on Greek mythology but the way i see it, "The Iliad" is such an important piece of literature in human history, aside from being the first epic poem ever, is that it is the first to express the futility of the efforts of mere mortals and thus the tragic nature of human being in such a magnitude. Odysseus and Achilles didn't want to go to the war in the frist place, and Hector surely wouldn't bring an enemy like Greece upon himself if he had a choice. Yet these three are the ones who suffered most (aside from the faceless poeple in the once magnificent Troy who got ruthlessly slaughtered). Hector and Achilles were DOOMED to die even before the war started for no obivious reasons, and Odysseus suffered a ten-year odyssey :) after single-handed brought down the unbreakable Troy and literarily wiped the city from the map. To follow that logic, Heroes like Hector and Achilles were invented not to show how glorious human being can be but rather how insignificant and futile we are as a race in the face of history and divinity. Unmatchable heroes as they are, they were totally unable to defy destiny. Hector is no less formidable a fighter than Achilles, but in their duel, his javile was deflected not by Achilles but Athena herself, who also guide Achilles sword across Hector's throat. That's why no matter how great he was and whoever he was fighting, if the Gods decided he should die he didn't even have a chance. Achilles was killed in the same fashion by Apollo, who favored Hector and chosed a wuss like Paris to be Achilles's terminator, almost as a mockery. I think the director choose the exclusion of Gods at least partly for practical reasons. 3-hour movie as it is, it probably can't afford to accomodate the complicated nature of Olympians if the movie was to tell a complete story. But it managed to deliver the sense of an epic tragedy without the help of the Gods. It so happened that the director made Achilles fight for fame, Hector for survival so more justified and humane, but, in "Iliad" Achilles was a soldier without a cause. He was dissed by Agamemnon and was on his way home until he heard his "dearest friend" (NOT his cousin, u guys do the math :) was killed by Hector. Thus began the chain reaction of Heroes dropping dead like flies. It deepened the sense of helpless of mortals cause even God-like Heroes like Achilles was totally played by Fate. And again, the reason Hector was slain by Achilles in the duel is because Zeus put the death of both heroes in his balance, and the side with Hector's sank down. So again, it's Fate, not God, who's running the show here. Fate, in Greek myth, is a force (not an entity like the Olympian Gods) that's beyond EVERYONE, including the almighty Zeus himself. the Greek myth is filled with stories of Gods lamented over the sorrowful yet unchangable course of Fate. So the Greek thought, not mere human, but even their Gods were dominated by the shapless yet irresistable Fate. Apathetic and unpredictable as the Gods were, there's a more powerful and fearful force that the Greek couldn't even give a form to help themselves understand like they did with the Gods.

 7 ) 人生的大赢家小奥你吐槽的这部电影真的很不给力啊!

史上最著名天字第一号的红颜祸水海伦长得太对不起观众了,而且演出来完全让人感觉是个bitch,还得是琼瑶奶奶剧中像紫菱和新月格格之类的腹黑型bitch,赫克托耳死掉第二天,丫就风骚的看着自己的姘头帕里斯说“现在你是特洛伊的王子了”喂,你其实心里就是盼着小赫去死的是吧?

虽然你在历史上也就是个bitch,最后特洛伊被灭了之后,低眉臊眼的又乖乖跟原老公回家了,但是在这么一个整体扭转三观,全片探讨真善美的电影里,在导演故意要把你和小帕的奸情洗白成高尚爱情的片子里面,你这样的演出真的很有违和感呐。

小帕完全是个卵蛋,自己不计后果的勾人,在船上给大哥撒娇说什么你要是不答应我,我也不活啦。

那表情就差拧小手绢了。

回去了之后突然脑子又开窍了似的,跟海伦说风紧扯乎,咱俩撒丫子跑路怎么样?

我耕田来你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我说你跑了你这一大家子人都跑的了吗?

你是先天性的18号染色体多一条吗?

跟自己的前任插架的时候,你顶着那么一张帅脸长得像个男一号似的,你怎么做得出来转头就跑卧倒在哥哥脚下这种丢人事儿啊?

你哥死了之后,在你姘头对她姘头也就是你风骚的说“现在你是特洛伊的王子了”的时候,你微微一笑了吧?

喂,你其实心里也盼着小赫去死的是吧?

最后偷袭阿喀琉斯成功之后,还持剑自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做出一副我是大英雄的样子,简直是......呸!

阿喀琉斯桑,你到底是真傻呢还是假傻呢?

你到底是和平使者还是杀戮战神的?

为毛你泡妞的时候叨逼一顿云山雾罩显得世外高人的样子,一会儿又为了个人的私仇为了能青史留名去参战呢?

为毛你一会儿说打仗是不对滴我好痛苦滴我每天晚上都做噩梦,一会儿又眼都不眨的把人脑袋砍掉,用车拖着小赫的尸体一路回来?

你其实是精分教派来玩我的是吧?

最为诡异的是最后被刺中脚踵之后,他又被刺中右胸左胸啤酒肚最后才一摇三晃的倒下,死之前还不知为何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箭都拔出来,是要闹那样啊?

所谓的“阿喀琉斯之踵‘难道是因为你忘了拔脚上那箭的流传下来的吗?

最后,正义的小赫正义的不像话,哪有一点希腊神话里面的人性啊?

阿伽门农最后是被窝里反死在自己老婆家里好不好?

人生的大赢家小奥你明明是军师级的人物设计出木马屠城的奸计为毛整天哭丧着脸打酱油啊?

我都想冲进去摇你的肩膀了,你要振作啊!

 8 ) 感觉被骗了啊……

以为特洛伊是神话故事,结果把神话全抹去了;以为主角是Paris,结果发现是Hector和Achilles;以为海伦是绝世美女,结果也只能算不丑;以为她是女主,发现女主是Brises;以为是历史剧,发现是爱情片。

最大的看点其实是Hector,理智,冷静,正直,潇洒,有责任感,能打仗,敬神,敬父,敬臣民,敬妻小,华丽丽地简直没有缺点了,看到他死了被拖在马车后受羞辱,心里还是很抖。

比起来他来Paris就相当窝囊了,奥兰多童鞋顶多只能算友情出演,连同那个不怎么好看的海伦一起,主要负责制造战争争端,然后被屏蔽。

话说在那片不怎么穿衣服随便裹块布的年代和城市里,被个人英雄主义强烈灌输的男人们差不多都拉出来就能打,小奥童鞋在他们当中显得相当slim(男演员们拉出一个就是浑身肌肉)。

要说打戏,Hector和Achilles决斗的那场相当精彩,崇拜战斗戏的影迷一定要好好观摩,那种突然扔掉枪转身拔出剑的感觉相当酷。

因为是一对一的肉搏,又是那样一个相当遥远的年代,所以技术含量很高,完全没有特效,就是单纯厮杀,英雄之间的厮杀。

大场面的打戏也不少,好歹砸了两亿,特效基本到位。

个人觉得那个滚坡而下的火球和那匹巨大的木马非常漂亮。

至于杀人,那是相当血腥,看完让人完全没有食欲。

长矛直接刺入眼睛,长枪从头部射穿,剑锋一出脖子上就划出巨大的刀口,猩红的肉撕裂,血澎勃汹涌渊渊不断,看的人心惊肉跳跟着身上痛(反正怪恶心的。。。

)接下来说人吧。

Agamemnon就是个怪老头;他弟弟死得很莫名;Odysses一直躲在后方,没事出来溜达,一溜达就改变命运了(可以把Achilles的死怪到他头上);特洛伊国王是个有萌点的老爷爷,虽然长期都是一副表情;Paris的戏份太少了,唯一帅的就是最后的射箭;他侄子极其可爱;他嫂嫂瘦的不能看;他他表妹倒还不错。

片子比较让我以外的是Agamemnon理应死在老婆手里,片子里居然那样不明不白地被捅了;并且我以为主要是描写战争,结果大肆渲染Achilles和Brises的爱情。

不过我非常迷古希腊的衣服,男人的女人的国王的祭祀的都很漂亮,那种蓝,蓝的深沉蓝的迷人,令人想起了爱琴海。

 9 ) 荷马巨作

场面宏大,很不错的一部历史剧,尤其是那个帕里斯王子,演得很好,好色的窝囊废,一点担当都没有,让人看了之后都忍不住冲进屏幕揍他一顿,演员把我很到位。

赫克托尔的老爹,为了死去的儿子,亲自跑到敌营跟阿基里斯交涉,让人看到了一个垂暮之年的老者内心那莫大的勇气。

阿基里斯和赫克托尔,两个悲情的英雄,必须赞。

这部电影很恢宏,很壮观~~~竟然在里面看到了权力的游戏的奈德史塔克~~~还有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男主角~~~真心很好。

好莱坞电影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但是荷马的巨作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影片的不足,题材比较有意思,虽然有种江郎才尽但还是喜欢。

 10 ) 毁的一首好诗

好莱坞又来毁别人的故事了. 这次是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 电影里说是根据荷马史诗拍的, 可拍出来完完全全是一部好莱坞式流水帐, 再次充分展示了好莱坞电影的浅薄, 即使作为商业电影.拍历史题材的电影最忌讳用当代人的眼光看古人的事. 否则故事里古人的行为完全是精神错乱. 当然荷马史诗也仅仅是对历史的一种诠释. 理论上讲编剧完全有自由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历史. 这实际上也是拍历史题材电影的常见手法. 问题在于, 极少有编剧 - 尽管他们自己可能不这样想 - 能够超越原始文学作品. 所以我对历史题材电影的基本要求是, 至少能够认认真真地把原始文学作品的魂拍出来. 好莱坞对荷马史诗的处理便是极为粗糙, 直接套用了好莱坞电影的套路. 首先结果将英雄主义题材拍成了爱情题材片, 而爱情又被简化为性爱. 结果好像什么事情只要脱衣服就能解决似的. 片子里原本布拉德皮特(饰 Achilles)还说, 男人想要的我都想要, 而且更多. 结果发现他只想要上床和卖队友. 而原本史诗里爱情的成份就很单薄, 电影里自然也无法靠其撑起剧情. 同样为了爱情成分, 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成了猥琐男, 而且提前被赫克托尔妙杀了. 海伦不再是女神, 反而成了出身贫寒因婚姻不谐而出轨的女人. 其次是和平主义. 东西方都有这种政治正确的思想. 英雄主义原本就是要建功立业封狼居胥, 如果再要求人物充满和平主义的想法那只能精神错乱了, 比如皮特一边不停强调自己要留芳千古, 一方面又不停的表示自己厌战. 最后, 原著是个神话, 人和神都是主角, 特洛伊战争同时又是天界的斗争. 好莱坞直接省去了神的部分. 非但如此, 先知还被黑成了迷信. 这难道是要宣扬科学破除迷信么? 另外值得批评的是导演都战争的处理非常不足. 首先战争似乎进行了几天而不是十年. 其次希腊人都驻扎在沙滩上, 完全没有考虑过取水的问题. 而且是在下坡. 他们就不怕被赶到海里去吗? 希腊人进攻时完全是密集的冲锋, 而且不是方阵. 特洛伊人的城墙如此之高大, 其实只要躲在城墙里射箭希腊人就死光了, 因为希腊人连攻城的机械都没有. 另外奥兰多布鲁姆整场除了卖脸, 完全没有存在感. 只有在最后拿起了贡献才大吼一声: 我精灵王子回来了... 万年便当肖恩总算活到了最后...无奈这一部好莱坞版的特洛伊毁了一首好诗...

《特洛伊》短评

这部看了起码有五六遍,我的审美很奇怪是不是?哈哈。反正我就是喜欢!那一记跳起来的背刺刺到我心里去了

7分钟前
  • summer
  • 力荐

2004/5/20, New Haven, Zheng Xilin, Liu Xiaonan

12分钟前
  • 鸟甲
  • 还行

喜欢古希腊背景的故事,尽管拍得像历史战争爱情动作片的赶脚,毕竟场面气势都摆出来也输得很壮烈,算是诚意之作。

14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真是冲着帅哥去的

19分钟前
  • 飘起来的空气
  • 较差

爱成为他的要害,而非脚踝。

23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its just not my tea

28分钟前
  • 0932313
  • 较差

帕里斯的忪被描写得很好,连背后射箭都只能射到脚踝,和脱靶有什么区别……算是基本还原了史诗中的描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追求,为了荣誉,为了权力,为了女人,为了尊严,为了子民……蛮好。木马在那个时代算是宝贝吗?一直想不明白怎么能贪心把这么个没用的东西运回城里,还不惜把城墙挖破……

33分钟前
  • Reynard
  • 推荐

所有的希腊英雄在这部电影里像一堆“娘炮”,阿伽门农国王和他英勇的弟弟在这部电影里像两个肥猪莽夫,为了争夺一个丑陋的海伦。神样的赫克托尔在这部电影里处处怜悯处处mercy,墨涅拉奥斯一只手都能掐死你结果被当面捅死了?踏马逗我。打光和镜头也很烂,但凡加点滤镜呢,全程自然光一点氛围都没有啊,大场面的恢宏完全没有体验出来,难道放点古希腊的BGM就能渲染古希腊史诗了吗?导演感觉像是从电影学院刚毕业的练习生,但好像已经拍了十几年了,还能拍的这么烂。盔甲和盾牌也很劣质,这个战争就是铁片对对碰吗。Achilles从电影开头就一直在fuckfuckfuck,看三分之二不看了,不值得浪费时间看这个傻逼电影。伟大的古希腊特洛伊战争拍的像坨屎

37分钟前
  • 🦋Vanny🦋
  • 很差

太难看了!!

39分钟前
  • 桃涩桃涩
  • 较差

沸点一:阿伽门农唤阿基里斯;沸点二:阿基里斯挥斩远射的阿波罗头像;沸点三:阿基里斯掷枪射死某某;沸点四:阿基里斯对战赫克托;沸点五:阿基里斯脚踝被射长啸而死。不辣的皮特有多惊艳不用我说了。。哪里有奥兰多布鲁姆哪里就有不爽(#‵′)凸

44分钟前
  • LENZ
  • 力荐

无聊的电影,怎么会这么无聊。时代确实进步了,古希腊的人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智商成谜。Achilles是个缺乏共情能力的神经病,基本可以算作当时的丁蟹之流,杀伤力奇大,后来症状似有所缓解,就死了。WOT

48分钟前
  • 随喜
  • 较差

最好不要熟悉荷马史诗那段故事····

53分钟前
  • 瞪鞋派
  • 还行

加长版,黛安克鲁格的咪咪好看

5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商业片中的垃圾,在电影院看的都没什么感觉

60分钟前
  • jackie
  • 较差

今天重温一遍。三个多小时的导演剪辑版,比十年前在电影院里看的删节版好太多了。史诗巨片。几位男神的颠峰状态,对手戏精彩纷呈。也许众神都是传说,但阿喀琉斯一定是真实存在过的英雄,荣耀千古。

1小时前
  • 香水瓶
  • 力荐

觉得一般,,,毕竟短时间的电影很难表现出 原著的宏伟博大

1小时前
  • 了不起的克莱德
  • 推荐

一场为了爱情打响的战争。

1小时前
  • 梅林
  • 还行

希腊诸神跑哪去了?

1小时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2009.1.28@电影频道,可以打三星半的电影,总的说来改编得比较成功,来龙去脉交待得比较清楚,重点都抓住了,皮特演得也不错,不足之处是场面欠宏大,,气势上差一些

1小时前
  • Di
  • 还行

不记得是哪年贴吧上看到的吐槽:吾有上将潘凤 可取阿基里斯人头😅 奥兰多布鲁姆是连续参与史诗制作 从01到03年的指环王 接着04年的此作再到05年的天国王朝 但毫无疑问整部特洛伊的观感只属于好莱坞新世纪初流水线上的中庸之作 此片的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在80年代制作了经典的从海底出击 此片似乎是他在好莱坞的最高成就 ;戴安克鲁格很美 但是略显花瓶 埃里克巴纳简直就是历史著作中古希腊人气质的化身 皮特这个二五仔不过是换身皮套演戏的演员 这就是差距;东方有烽火戏诸侯 西有一女祸一城 红颜祸水 古人诚不欺我也

1小时前
  • 東郷柏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