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深夜,你正在手机里翻影视鳖又推了什么好剧时...眼角的余光突然瞥见一团黑影。
经历一番黑暗里的搏斗后,才发现原来是这么个小东西。
蝙蝠。
乍一看温顺可爱,然而它却是非常高效的病毒温床,它的体内可以携带多种致命病毒。
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和SARS病毒等等。
所幸它自身有强有力的免疫系统。
它能在病毒侵害之前调动免疫机制,百毒附体又百毒不侵。
蝙蝠不断进化自己的免疫系统,慢慢和病原体产生了某种平衡。
人类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比如蝙蝠体内常见的埃博拉病毒。
1980年,它在埃博拉河沿岸肆虐,周遭的村落甚至直接在地图上消失。
这个事在1994年被普雷斯顿写成纪实小说并出版。
斯蒂芬·金还在书上写过封面:“这本书的第一章,是我读过最可怕的。
”最近美国的国家地理台发现了这个故事,并拍成了mini美剧——血疫The Hot Zone
注意,下文将提到高强生物病毒部分桥段可能引起不适有《权力的游戏》的洋葱骑士和《傲骨贤妻》的Alicia加持,演技方面也不用担心。
Alicia这次出演的是美国陆军上校南希。
她现任传染病研究院的研究人员。
1989年,传染病研究院收到了养猴场寄来的白色冰淇淋包裹箱。
里面装了一个看起来像脾脏的血块。
南希根据经验初步判断是猿猴出血热病毒。
一开始他们没当回事,然而同伴取样放在显微镜下却看出了问题。
它的攻击性极强,并不同于一般病毒。
很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丝状病毒。
为了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南希和下属去了四级区域。
光看咱们也可能没什么概念,按照生物病毒等级来对比一下:P1:犬传染性肝炎等。
P2:麻疹病、艾滋病、腮腺炎、莱姆病等。
P3:SARS病毒、黄热病毒等。
P4: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萨热等。
试想,2002年底在广东、香港、北京爆发的非典还只是三级病毒。
能困扰人十多年的二级艾滋病毒,四级病毒分秒做到。
四级病毒的可怕程度可想而知。
四级区域实验室(P4实验室)全世界也没多少所,中国大陆只有武汉才有一所,今年1月刚开始运作。
既然病毒杀伤力极强,想进去就得层层武装。
第一步是换上消毒内衣。
第二步是紫外线杀菌。
第三步是用胶带缠紧缝隙。
第四步是套上厚重且完全封闭的二道防护服。
当时南希以为这是马尔堡病毒,但在取样确认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
这是一种从新型丝状病毒,埃博拉病毒。
两人慌了。
马尔堡已经够可怕,但致死率只有30%,埃博拉则高达90%。
马尔堡病毒也是丝状病毒。
埃博拉和它如同姐妹,二者攻击手段相同,给患者造成的症状也差不多。
埃博拉病毒进入体内,第一个目标就是免疫系统。
它将免疫细胞变成自己的傀儡,利用它生产病毒,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一旦侵入,免疫细胞基本就是具行尸走胞了...
不断在细胞内复制的埃博拉病毒,超过负荷就会造成爆炸。
病毒极速扩张就靠这些爆炸。
紧接着,血管堵塞、凝血功能丧失,此时内脏和血管就残了...最常见的就是皮下出血和内出血。
剧中,染上马尔堡病毒的法国人在飞机上因为晕机而发作。
他全身长满痘泡和血斑,眼睛变红,肌肉无力,时而想要呕吐。
他的呕吐物里,不仅有大量血液还有破碎的内脏。
可以这么理解:病毒让患者的内脏支离破碎,搅成一团烂泥之后,再通过这些黑色呕吐物的传染,寻找别的宿主。
天知道拿这么一袋呕吐物的空姐是什么心态...
不过原著中感染马尔堡病毒的法国男人要更惨些。
他刚被送到医院就开始大量出血,每个窍孔都是出血点,整个人就像正在融化的血块。
主治医师为疏通患者的食道,身上被喷了一大口血渍。
飞沫和血液喷射到了墙面,碰过的医生和护工无一幸免,都被传染上了马尔堡病毒。
它的姐妹埃博拉病毒要更“聪明”。
原著中提到埃博拉能通过空气传播,甚至会在宿主死亡之前控制它,寻找新的宿主。
有没有想到《行尸走肉》..
若想追根溯源,埃博拉甚至会被定论为一种古老的病毒。
可到现在也没办法完全求证埃博拉病毒从何而来,唯一能确定的是一旦被它染上就无药可救。
不过,虽然它是极其凶猛的病毒,但也很单纯。
中国地区的粉色表示曾有猪携带雷斯顿型埃博拉疫情的死亡人数要远比黑死病、流感和艾滋病少很多。
这种病毒杀死宿主的速度过快,往往还来不及传染,它就彻底挂机。
所以丝状病毒来无影去无踪。
书中译成奇塔姆洞穴那个染上马尔堡病毒的患者被问到去过什么地方时,他提到了洞穴。
洞穴里本是野生动物的地盘,里面有蝙蝠、蜘蛛、猴子等。
如果人类不踏足于此,病毒不会盯上人类。
这种病毒在人类世界肆虐了一次之后,迅速消失,重返深山老林。
像是在向人类世界宣告他的威力,但又仅此而已。
与其说它想屠杀全人类,不如说它只是想要共存。
艾滋病的源头最早来自黑猩猩。
1900年由于人猎杀黑猩猩而被感染,病毒才会在人类身上突变。
SARS的源头最早来自云南洞穴里的菊头蝠。
菊头蝠把病毒传给了果子狸,再从有果子狸的野生动物交易所里,间接传给了人类。
自然有它独特的平衡手段。
当人类的生态圈冒犯野生领域时,那些古老又神秘的病毒就会苏醒。
前者恰好很脆弱,就像普雷斯顿在书里提到:“人类世界的大门往往就是某个无名氏手上的小伤口。
”
一天的时间看完《血疫》,很精彩 六集各有各的主题,每一集讲述完整,六集集合起来是非常顺畅和完整的消灭病毒的过程,特别是第五集,看的真的连眼睛都不眨,不拖沓一直都是美剧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双线交织,一边科普伊波拉病毒的缘起,一边讲述人类是如何与重返的病毒作战的,当然,剧的内容不仅如此,还有夫妻之间的惺惺相惜、相互照顾、共同承担,还有父女、母子之间浓厚的亲情羁绊!
剧的深度也远不止此,六集最后的二十分钟,可谓是全剧的升华,就像女主所说的,我们可以选择忽视,也可以选择睁大眼睛面向未来,未来病毒一定还会重返,以更加优化的方式,而人类唯一能做的,除了及时消除外,还有提前预警;不仅如此,卡特最后选择去非洲大陆找寻病毒源头也为拓宽了观众的视野,斩草要除根,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
最后再说两点,一是,这部剧以女性(当然真实故事里就是女性)为主角讲述,在当下女权主义崛起的背景下,很有激励意义;二是卡特这个人物让人着实敬佩,有这样“钻牛角尖”,坚持的科学家,是人类的骄傲!
关于该病毒实验室的故事其实是非常精彩的,但由于美国的各大生物实验室没有透明度,里面所有的故事素材都取自已经报道出来的信息,所以血疫展示的就像教科书般神圣和正统。
如今看,教科书是远远不能够解释现实世界的。
美国国会去年就一月份就提案一个关于冠状病毒的救助提案,三月份通过,并拨款了六兆美元救助金。
六月大量的流感爆发开始报道,同时间这个马里兰州的陆军病毒实验室因违规操作关闭。
十月美国展开了流行病传播防疫演习,得出结论就是无法控制。
期间有大量得过流感的人后来觉得有新冠症状的人在当时医院得出流感的结论,这期间死了两万多人,美国有专家要求开棺验尸被拒绝。
顺便提一下,这个实验室的一个女上校参加了武汉军运会,不巧,她的侄女在荷兰是零号患者。
在youtube揭露这个事情的博住受到了死亡威胁而消了号,各国对新冠状病毒零号病人调查发现,欧洲各国流入境内的都是美国,没有一起因中国人传播而泛滥的。
美国没有展现出寻找零号病源体的动力,也拒绝联合国世卫组织的调查(爆发诸国已经同意世卫来调查了)。
所以,由于美国的阻挠,冠状病毒追根溯源的确定性几乎就不可能有百分百。
美国拒绝了禁止生化武器使用条约,在世卫要求对病毒追根溯源的提案被一百多个国家一致通过没几天,美国退出了世卫组织。
这个世界拥有太多巧合,也许它就真的只是巧合,至少豆友们一定是这么想的。
比如这剧,完了后,没人记住它制度的弊端,倒是对拯救人类的主角记忆犹新。
四十年后今天,制度依然是这个制度,而主角却再也没有登上台面拯救人类了。
一天一集,连着看完了。
这部剧,在此刻,尤其是新冠疫情流行的当下,显得十分贴合时宜。
对最后一集中对病毒的描述印象十分深刻,一是批判了人类侵占了动物的领地,导致原先在动物身上进化的病毒,逐渐转移到人类身上,二是病毒自身也会不断的进化,人类不知道它何时会再卷土重来,人类需要完善自身的医疗卫生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三是在病毒在人类身上进化时,总有人会存活下来。
文章采用双线展开,一是回忆了卡特当年前往非洲初次接触病毒时的经历,二是当下病毒在猴舍爆发,南希上校率领的美国兽医研究所对病毒的发现,预警,消杀。
由于是双线展开,在观看本剧时,对于了解见识非洲部落的民风民俗也大有裨益。
在南希上校与病毒抗争的过程中,也牵扯出几个经典的议题:一个是为了保护子女,杰瑞决定将子女们送去亲戚家,二是南希上校在执行关键的消杀任务时,南希的父亲已然病危,她必须做出做出抉择。
在南希上校企图推进病毒的预警工作室,遭到了时任CDC主任的阻拦,同时也牵扯出卡特博士与罗兹的恩怨,二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罗兹看到了当年病毒在非洲蔓延时,恐惧在人们心中弥漫造成的恐慌与混乱,并且不想因为一些尚且不明的病毒而造成社会的混乱。
这就不由得想到,很多时候,杀死我们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我们心中的恐慌。
不知道在最后卡特博士前往非洲寻找病毒源头的剧情也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若真是如此,那么对于卡特博士与病毒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当然,还有那些处在一些与病毒抗争的医护工作者们。
剧的开篇,是从非洲开始讲起的,怎么说呢,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很恐怖,就是感觉那里医疗落后,卫生条件差,而且对疾病的防治意识也是很差劲,一个满脸满身脓包的人,航空公司怎么敢让他上飞机啊。
我比较印象深得第二幕,就是当那个传染源被邮寄到实验室的时候,实验室里的人员以为没有什么问题,没有紧张意识,直接用鼻子闻了,这个真的太恐怖了,有的时候不是大的错误导致你失败,而是细节决定成败。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第三幕,就是女主发现自己的实验服被划破,之后的一系列的反应,她虽然紧张,但是她还是按部就班的做了该做的,直到清理干净后,她开始担心家人,开始担心这个疾病对人类带来的灾难,她的心中有大爱,也有小爱。
感谢她,一直坚持自己,才能让埃博拉的防治更加全面。
印象深刻的第四幕,就是女主要去消灭感染猴子,女主的老公决定替她去,就是很感动,但是后来她老公在过程中出了问题,她又义无反顾的去替他完成任务,这种爱情简直太棒了,永远做对方的后盾,做互相的靠山。
今天先说这么多~~~
FOX和国家地理合作的新片《血疫》已经完结了,《血疫》改编自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的非虚构作品《The Hot Zone》,是一部纪实美剧。
《血疫》出现的时间点有三个年份,1976、1980、1989。
三个年份主要讲的是1976和1989,1980是片头的一个引子,那我们就从1980开始说起。
1980年的非洲,一个屋子内,法国人夏尔·莫内满头大汗,脸上的痘很是吓人,他的管家叫了一辆出租车把他送到机场,乘飞机去内罗毕的大医院。
当你坐飞机时,旁边是一位咳嗽不断,身体有着反应的人会怎么做。
夏尔·莫内吐满了整个呕吐袋,空服拿着的时候,白色的袋子已经变成血红色。
好在夏尔·莫内坚持到了医院,穆索凯医生帮助了他,不过穆索凯医生在扒开他的嘴的时候,被莫内呕吐了一身。
1980年的戏份结束。
(看剧的话,大家可能会以为穆索凯医生也被感染而亡,但并不是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穆索凯医生好起来了)
剧集中并没有给出名字的法国人夏尔·莫内1976年的的戏份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发生在非洲大陆。
IDC的两位调查员卡特和罗德斯接到任务去到苏丹寻找艾旺达医生,取到血样。
他们俩一直深入到不知名的小村子,却发现他们所寻找的村子已毁灭。
卡特没有办法后,往回走,到医院的时候却发现被军队控制起来了,这时候国际救援组织的一位女士丹波特加入进来。
好说之后IDC的两位调查员进入了医院。
非洲的环境让医院看起来像一座民房,两位调查员发现只有一位护士,目光转向一边,是六具尸体,医院里是血色的脚印。
罗德斯发现他们并不经常换注射器,那位还活着的护士说一两天换一次,看到这一幕挺扎心的,这种环境让病毒的感染变得更加容易。
这两个人后来结为了夫妻他们了解到有一个孕妇回去原来的村子的时候,卡特坚持要去到那个村子,罗德斯并不同意认为已经采取到血样任务已经完成,他们之间的不同看法让他们俩之间产生矛盾,并且这种矛盾一直到1989的戏份还有。
当然年轻的罗德斯拗不过年长的卡特,三个人还是去到了孕妇所在的村子,发现部落里已经有两户人家感染了病毒,而部落的人认为这是受到了诅咒,用树木把房屋给围起来了。
卡特他们来到这也没办法,只能看着他们一户户的被感染,部落酋长的伟大让我们值得尊敬,他为了不把病毒传染出去,让卡特给他安乐死,然后把他的房子给火烧。
我们知道这并没有太大用,但酋长对于生命的尊重让人很流泪。
(原著中1976年的描写,并没有两位IDC的调查员)
1989马里兰州 瑟蒙特,陆军上校南希·杰克斯在家里面为她的家人们饭菜,她没有发现罐头刀,直接用肉刀时,刀子划破了她的手掌。
她在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上班,她的丈夫杰拉德·杰克斯也同在这里上班。
南希照常上班的一天,黑泽尔顿送来的灵猴样本与平常的有些不一样,南希观察后认为这可能是伊波拉病毒,但她的同事皮特认为这就是普通的单病毒,甚至还闻了闻。
南希进入4级生化实验室的时候,她的同事发现她的防护服破了一个洞,这是一个重大的实验室事故,好在并没有什么事。
在南希的坚持下,部队同意派队伍进入位于弗吉尼亚雷斯顿的猴舍,带队的领导是南希的丈夫杰瑞,我们不难想象一群并不是生化部队的人穿着防化服进入有致命病毒的猴舍所给他们带来的恐惧感,并且还要持续工作很长时间。
生化标致有些可怕前面我们说卡特和罗德斯一直有矛盾,后来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1989年的时候,卡特已经不再担任调查员,而罗德斯任职在CDC。
南希把卡特请回来后,任职CDC的罗德斯也来了,两个人依旧是互相看着对方不顺眼。
虽然不同看法,但是你是对的我们知道病毒的战争总是以人类的胜利而结束,看到最后我们可能有点幸运,发生在华盛顿近郊的事故被证明是虚惊一场(病毒的基因发生一小段变化,对猴子有致命性伤害,对人类影响不大),但是我们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幸运。
埃博拉、HIV、SARS这些病毒看上去都是人类侵占此前未受干扰环境的自然结果。
片尾对资本家进口猴子行为的批评很有力量,但我们都知道,这种批评的作用微乎其微。
最具破坏性的病原体的存在,那就是人类《The Hot Zone》在国内的译本有三个版本,2005年重庆出版社的《高危地带》,2015年商周出版社的《伊波拉病毒》,201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这里面流传的最广泛的是译文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推荐大家去阅读这个版本。
文字会比视频更有想象力,剧集的集数限制让原作的很多内容没有出现,并且内容上有一定的更改。
看完剧集,去看原著会有很多的补充,细节也会更加完美,穆索凯医生并没有因感染而去世,女主南希一开始并不是上校而是少校,剧集中间带过的奇塔姆洞也会有所表达。
大家看完剧集不过瘾的话,可以去看看原著,会要深沉和可怕的多。
原著中文译本封面
1、日常吃饭时间点开呕吐合集,Liam Cunningham,covid不知道是BSL多少,filovirus丝状病毒,出现新未知病毒--症状类似某一类已知病毒--疑似--确认(正常流程啊😔)还只是去年的片子(片中是1989),最为致命的病毒Ebola,以及所有authority的第一关注点都是public panic 2、第二集咋回到76年了,啊quarantine问题和明知故犯隐瞒不报出来了3、and明知故犯的人还会利用authority来给他自己打掩护,"why are we not more prepared?",oshit,开头第一集因为医疗物品短缺没换过的针头现在生效了,好烦这个因为恐惧?
或者别的什么就在CDC会议里抠字眼的bunch of bureaus,time when you can still trust media.4、又是一群男人借孩子的名义帮女人做决定🤮无症状携带者5、非要搞成恐怖片无光源有点儿刻意,工作人员是正常上班的啊,说没电就没电 6、非洲的应对措施:死绝了这一批感染的就完事儿了,someone will always survive. so,where is your full-scale response this year?'because there will be another ebola outbreak, and we are not prepared"...sad but true "there is a deadly pathogen coming for us,what are we going to do about it?",well,for us?nothing...people never learn from history.片子不必要的煽情、巧合和反转多了点儿(也可能当时事实就是如此。。
)剧情三星,鉴于今年的时局,加一星。
what experience and history teach is this - that nations and governments have never learned anything from history or acted upon any lessons they might have drawn from it. --hegel
无论这部剧在剧情改编和剪辑处理上有怎样的问题,它让很多没有处于病毒威胁环境里的人意识到了埃博拉的恐怖。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也只是曾在新闻中听说过这个陌生的疾病词语,而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它是什么,它会怎样传播,它的危险性在哪里,也会对疾病防控中的一些处理方式随口一说的进行批判。
作为一个没有丝毫医学背景的普通观众,我会因为这个剧而感受到那种“恐惧”,并警惕着“未知”,并想要去了解更多的传染病毒相关的知识。
哪怕我只是了解到了最浅层的,也是这部剧给我的帮助。
之前看一帖子强推此剧,称不输给《切尔诺贝利》,这两天自己刷了一遍,发现差距还挺大,顶多算是个科普剧,让人了解埃博拉病毒的特性与恐怖之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SARS和艾滋病毒为3级。
从1976年发现至今,仍无解药),同时教育玩世不恭的人类对大自然的未知病毒要保持敬畏之心。
不太喜欢的是那种老套的美式浮夸,煽情煽过了就显得做作了。
老实说,《血疫》绝不是一部让人感到“过瘾”的美剧。
它没有病毒题材影视剧中必备的惊悚元素,而是用大量的篇幅,展现科学家和医疗人员,如何在第一线对埃博拉病毒提前防疫。
但恰恰是这种“波澜不惊”,才让这部迷你剧拥有特殊的恐惧体质:要知道,在埃博拉病毒都没有真正爆发的前提下,都能让尖端科学人才如临大敌,要是片中的华盛顿特区病毒已然蔓延,那离地狱就不再遥远了。
一 虚惊一场,还是地狱前兆?
如果非要指出《血疫》的核心事件,“清洗猴舍”无疑是最好的概括。
但是这看似玩笑的故事,在我们看完剧集后,丝毫不会感到轻松。
女主角南希就职于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院,某天早晨,她收到灵长类研究机构寄来的猴子身体组织。
同事们认为这只代号“O53”的猴子,无非感染了猿猴出血热病毒,可南希察觉出异常,坚持要在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一探究竟。
化验结果令人震惊,这只猴子患上了骇人听闻的埃博拉病毒。
危机仿佛一触即发,感染病毒的猴子越来越多,同时,也有几例人类确诊患者。
南希在研究院的支持下,组织了专业团队,将猴舍的几百只猴子全部实行安乐死,并对所有接触猴子的管理员进行化验排查。
然而在高度紧张地处理完猴舍后,危机解除了。
患上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并没有之前刚果地区患者的症状,更重要的是,病毒没有扩散。
而这种大团圆结局,让部分观众颇为失望,将此看作雷声大、雨点小的“乌龙疫情”。
可当我们重新审视这部处处严谨,而非哗众取宠的迷你剧时,会发现《血疫》绝不是在展现,如果美国爆发埃博拉病毒后会怎样,而是在揣摩,当我们了解到埃博拉病毒如此恐怖时,一旦有人警觉出迹象,该如何应对。
所以,在主线故事外,《血疫》不仅有着一个热开场的引子,还如同梦魇相伴一般,交织着1976年的刚果往事。
引子中的马尔堡病毒是为了给观众来个“下马威”,体悟身患病毒的痛苦,和极易传染的危险。
而南希的老师卡特,在刚果发现埃博拉病毒的副线,则是在勾连主线故事里,南希等一干人应对疫情时的心理阴影。
尽管最后,疫情没有爆发,可在事件一开始,面对美国首次遭遇埃博拉病毒,南希只能以最坏的情况去应对,而没有像那位自大的同事,心怀侥幸。
这也是《血疫》给予我们的警示意义,它让剧中所有人物都在极端情况下,用最真实的一面做出人性抉择。
有的选择隐瞒报,有的选择果断隔离,有的选择保守观察,这些个体的每一步行动,其实都在影响着未来是人间地狱,还是盛世太平。
二 不同立场的鏖战当剧集最后,将南希作为最大的功臣,我相信,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女权主义的影响。
南希在片中,继承了老师卡特的衣钵,在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后,成为了“吹哨人”。
行动上,她兼顾家庭小爱,但以民众大爱为先,言辞上,懂得把握分寸,在政客利益和个人权限中游刃有余。
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忽视片中其他两个代表性角色的抉择。
我宁愿将故事的美好收场,看作是一次三方立场的鏖战,而不愿当作南希一人的女性辉煌。
南希的老师卡特,是个极为冲动而又警觉的科学家,他在1976年于刚果境内采集埃博拉病毒样本时,就毫不掩饰对官僚程序的无视,而是以科学家的敏感和智识行事。
所以当南希邀他出山,应对疫情时,卡特甚至有将事态扩大化的冲动。
而与卡特观点相悖的特雷弗,则是个保守派,他不相信人类面对埃博拉病毒时,能够镇定自若,即使是华盛顿特区的美国人。
所以,特雷弗一直试图说服南希低调行事,甚至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对外完全封锁消息。
卡特、南希和特雷弗,三人代表了在重大疫情初始阶段的三种态度,他们之间的颉颃,让事件以一种曲折但更为理性的方式展开。
当卡特声称,应该封锁被潜在感染的大范围区域时,特雷弗坚信为时尚早。
的确,由专业的医疗团队,暗中行事,将受感染的猴子处理,对疑似患者小范围检测,要远比昭告天下,引起公众恐慌有效的多。
而在特雷弗轻视传染源时,又因为卡特的谨小慎微和雷厉风行,促使特雷弗发现重大漏洞,将疫情的苗头彻底扑灭。
虽然,《血疫》并不乏抒情感人之处,可在我看来,人性弧光最为耀眼的,还是卡特、南希和特雷弗那纯粹而发自人性本能的危机感。
他们对彼此都有质疑,但质疑只源于立场,而非私情,这种不同立场间的映照,即使没有末日景观,也令故事惊心动魄。
Too many casualties with individually casual matters?
第一集觉得很精彩,后面就有些平淡了
非常美剧的美剧了~紧凑好看,结局匆匆收场也是相当美剧了~不过,真实事件值得所有人铭记,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past?
看过原著之后,悬疑感少了很多,但是观影过程还是比较紧张,许多地方需要快进。
切尔诺贝利,血疫,甚至是years and years,今年的美剧身体力行告诉我们,来源于生活的故事是最好的故事
就是那种你一直能猜到剧情推演的弱智剧。
个别情节看起来特别刻意,也不合理
有种低配版《切尔诺贝利》的赶脚,但抓猴子的戏份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
我有点看不懂,进实验室全身防护,出来就没有任何防护,口罩都不带一个,还各种接触???军队都出动了,不说拿炮直接轰了猴场,你进入给笼子里的一个个点名枪毙不就完了??就那个女主,再加上其他的,有一个算一个,才死几个?
看了一集,氛围不错啊。可惜不是很realistic。sad
靠人物的蠢和作来制造戏剧冲突,始终是我无法苟同的,看着非常难受。
好多生物实验镜头…以及各种对洁癖不友好的镜头 总体还是太美剧的美剧 drama的很随便
在当下中国看这部片很有感触,甚至会比主角还要细节癖,总觉得剧中人们每个举动都会感染到病毒。不过还是有1说1,剧中冲突设置的略蠢。
cliche,too American;大姐脸僵得不行了呢,声音也没tgf里那么有磁性呢`````````
最近脑子里又过了一遍,废剧,所有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一塌糊涂///有经典美剧的感觉,无脑爽,雷执行制片,剧本还行,但是导演还是.....
突兀结束
看了5集..
虎头蛇尾,应该改名叫《捕猴行动》。
病毒和人类一样,目的就是活下去。人类和病毒一样,sometimes Mother Nature thinks it’s time to wipe some of us out to keep the balance. But someone/some viruses will survive, evolve, and get stronger.
家里蹲一天干掉。一般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