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岩井俊二一样,盐田明彦的片子中充斥着青春的压抑与躁动。
固定镜头和长镜头,几乎没有配乐,看着屏幕上那个内向的少女,不动声色的抗拒着周遭的侵袭和伤害,可是有时,她真的无能为力。
宫崎葵饰演的边缘少女Kata有着安静的性格和破裂的家庭,母亲心理脆弱,甚至想到自杀,会在深夜悄声恸哭着用拳头砸地板,她和小学老师又一段美好的感情,可是老师突然辞职去远方一个发电厂作危险的工作;Kata因为同学间的流言而不愿去上学,终日和一个流浪少年还有一个痴呆叔叔在一起。
而苍井优则饰演一位非常善良的女孩,Kata的同学。
她努力帮助Kata,带她重回校园,甚至把自己喜欢的男生让给她,可是最后,母亲男友的一次强奸未遂还是令Kata走上另一条道路。
Kata带着傻子叔叔烧毁了自己的房子,在那美丽灿烂的笑容之后,她看着大火中的房子泪流满面,搭了一辆卡车去找老师。
最后,她们擦肩而过,她跟着另一个人踏上人生旅途……太忧伤沉重的故事,即便用如此淡薄的方式讲述。
没有唯美的景致,没有深刻的对白,甚至没有动人的表情。
片中主要有两段音乐。
一段是Kata回忆她和老师在一起的情景,伴着一首很好听的女声歌曲,温馨惬意;一段是Kata和傻子叔叔在烧房子之前准备汽油等等,伴着有激烈鼓点的摇滚乐。
整部片子都很安静,对白也很少,且没有强烈的语气,这样的摇滚乐突然想起,让人心中振奋和紧张起来,也预示着故事的高潮即将来临。
下边八卦一下。
片中宫崎葵和苍井优的扮相都是普通的学生装,非常好看,可是我觉得唯一的不足就是眉毛修的太细了,以至于我开始都差点没认出来她俩。
另外,发现一个帅哥,就是最后的coffeeshop guy,伊势谷友介。
看害虫之前还没有完整的看过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于是在看到一个评论“这完全就和莉莉周一样嘛”时感到很莫名其妙又大概的看过莉莉周的剧情“剧情完全不一样啊 哪里一样了!
“我心想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同时也看到了很多豆瓣的影评里许许多多很棒很棒的句子 虽然还是有些说这片子很压抑、无聊、看不下去之类的觉得也没什么 毕竟这部分人不算少也不算多 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很正常当时没有写影评 现在才来补。。
很抱歉。。
看完后 说实话没有太大的感觉 是过了一段时间后 才慢慢开始内心翻滚的即使有些喘不过气 却莫名的很透心的感觉像是站在黑色的天空下 很恐惧却不想逃跑 使劲向前跑意料之外 自己很喜欢这类残酷青春的片子毕竟这样的生活只能在电影里我才能看到没有勇气这样去生活后来终于看了莉莉周 之前是看了一半 没有静下心来就没看了 看完后才总算了解当时呢条评论的想法了”它们给我的感觉一样 或是可以说‘简直一模一样’ “都是残酷青春这类的电影 感觉一样也很正常吧 说是抄袭莉莉周什么的 毕竟 残酷青春大抵的感受也就这样吧 也不能再创新出什么东西来却还是 希望能在未来看到 能够让我眼睛一亮的 这种类型的片子
幸子母親留有一頭及肩的漂染短金髮, 她倚在牆角割脈自殺不遂, 背景是陰影重重的家。
女兒幸子在晚上睡覺時張開明亮的眼睛, 側耳傾聽睡房外面母親倚在牆角, 垂首飲泣的手腕打在板塊的空洞聲音, 母女近在咫尺, 溝通是要藉著這麼間接、吊脆的方法, 母親每天回家後見到放學回家的女兒, 臉上堆滿笑容的叫女兒吃飯, 幸子不理睬, 在冰箱取了調味品回到房間用餐, 後來母親帶了男朋友回家吃火鍋, 母親見到女兒, 唯恐女兒錯愕, 急於介紹男方給女兒, 男子客氣解釋在股票有所收獲, 於是吃火鍋慶祝, 幸子照樣在冰箱取調味品, 她在上房間前說了: [晚上好。
]是對男子問好的回禮, 由始至終, 她沒有同母親說過話。
十三歲的女學生是同性的害蟲, 異性難以抵受的魔女, 母親想盡辦法都不能同女兒說話, 女兒出事後沒有好言安慰, 她不知道該怎樣同女兒說, 她獨自悲傷, 拳頭不住敲打牆壁, 把有眼無珠, 引狼入室的悔恨傳遞給女兒, 感情傳達沒有門路, 對女兒訴心曲不會有回應, 這會空氣說話沒有分別, 原本是家人休息, 以及互傾心事的家化成了有血緣的至親的母親在廚房收拾桌子上冷卻, 保鮮紙依舊的飯菜入冰箱的不領情; 女兒伏在書桌, 指頭弄倒玻璃瓶內的各色彈珠, 珠子沿著平面跌落, 她放棄了世界的七色多彩, 回到色調偏冷的家庭。
夏子每天都同數個同學結伴上學, 她們會在夏子的住宅樓下等待, 夏子與同學在路旁不自覺的目睹幸子經過才上學, 站在夏子後方的同學嘲諷與小學教師緒方有不倫之戀。
夏子沒有附和, 眼神帶有欣賞之意, 她先讓其他同學先行離去, 然後不捨的目送幸子用另一個方向返校。
幸子與夏子穿上深色校服打開、關上黑色大閘的手部特寫拍攝, 分不清是誰的制服制肘了個人色彩; 同性單思只能憑孤身踏前方, 不和應同行同學抨擊幸子, 以沉默及愛慕的眼神凝望幸子。
她愛幸子, 她彈得一手好鋼琴, 夏子在教師徵詢哪個同學願意擔任鋼琴手的時候推薦與她琴藝相當的幸子, 放棄在同濟出人頭地的機會, 讓幸子融合曾經說其非的同學, 這是割捨的愛。
曾經是合唱團指揮的男同學愛幸子, 他向幸子成功表白, 他們交往, 夏子自動合上單思的扉門, 然而男同學質問幸子過去同小學老師的曖昧傳聞, 幸子不悅, 拉倒了書桌, 起點引動的骨牌效應拉跌了連排桌子, 一連串的倒塌意味小戀人關係的結束。
夏子在學校走廊握住幸子的手, 不理周圍怪異的目光, 她受夠了幸子與男同學交往, 亦討厭幸子若即若離的態度, 所以她要握緊所愛, 呼應她不用其他同學陪同上學, 拒絕流言, 與有好感的同班同學一同返校的超越一般普通友誼的同性愛。
幸子晚上回家, 一個西服男人跟隨, 這時一點營光紅點掃射男人全身, 他嘀咕一句後知難而退, 站在大樓天台的騙徒隆夫對離家出走的幸子微笑, 並且收留了她, 打在西裝的紅色圓點是男人對女子中學校服的迷戀, 是不分老、中、青男性視女子中學制服貼服鮮嫩肉體散發魔性香氣的繼承日本畸形文化。
幸子在深夜看星, 隆夫掀起了幸子校服裙子; 由低至高的時鐘酒店移動鏡頭下的幸子受到穿上西服的男人問價, 她逃避奔跑; 幸子要籌錢做為與隆夫一起生活的生活費, 模仿隆夫的敲詐技倆, 大貨車急駛的氣旋捲起了幸子的長髮、壓迫力十足的俯視酒店商號, 以及突然的烈風吹襲是上天給予幸子臨崖勒馬的啟示, 也是大都市下日本女學生穿上校服授交、企業白領本理所當然在公眾地方問價的道德淪亡。
久藏不會偷窺幸子的裙底春光, 因為他的智商只有數歲小兒階段, 幸子可以回復少年的青澀童心腳踢鐵罐; 上化學課時因為夏子在旁而冷眼旁觀, 與久藏一起做的化學氣體透明罐子內燃起的火花實驗笑容燦爛, 不用顧忌好色男人的注視及陷入教師擦掉髮絲水珠的為人垢病師生戀。
愛是不分年齡, 一旦經社會規條限制別人就會帶上有色批判, 不捨得吃的蘋果是緬懷往昔的愛, 放在餐廳桌子的蘋果喻意師生愛是短暫的, 幸子跟了陌生年輕男人到他方工作, 留下的蘋果是趕不及來帶走女學生的遺憾。
老板不在,才终于事隔良久的能回到家后还有时间静静看个电影。
纯粹冲着宫崎mm和苍井优买的碟。
却意外的如此对胃口。
各种节奏的电影中,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缓慢,貌似无重点的片子。
导演在节选生活的片段,却没有试图去改变生活。
我猜整理回忆的时候,脑中流过的是不是都是这样一段一段无华的片段。
琐碎,每个独立的看都平淡的毫无意义似的,可连起来就是回忆,多彩的回忆。
作为对比的是很多电影,充满了非生活化的影像,比如都是光鲜亮丽,或都是奇遇怪谈。
而真正的生活的波澜该都是由一些平时的镜头组合而成,比如sachiko最后等老师的店子里,来着一波一波的人,服务员收走水杯,和毫无相干的在哭泣着打电话的路人。
回忆映在脑里的是这样充满平实细节的镜头,而不是一上来就相逢或者错过。
再对导演的功底大赞一下。
镜头之间的衔接跳跃却巧妙到时不时忍不住叫好的程度。
这种断断续续,但实质上千丝万缕的联系,太像人的记忆了。
以至于看完这个片子之后,我都会觉得是自己亲身一路旁观所有过来,然后刻下了这么一段回忆在脑中。
好吧,言不及义和装腔作势的说这个电影技巧上的好。
再最后唠叨一句主题。
原本以为这样叛逆的青春实在于我而言是另一个世界。
直到看到宫崎mm捧着光亮而红彤彤的苹果坐在灰蒙蒙的陌生人的车上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高中时心里挥之不去的一个意象。
那时,正是对安妮宝贝的文字痴迷的时候,于是总是在心里想象一个情景,想象一个课中溜出教室的女孩,黑色的长发和白色的小碎花连衣裙,静静的坐在无人的教学楼楼梯上,捧着一颗又红又大的苹果,眼神空空的。
原来,对于安静而叛逆的女生的意象,到哪里都一样。
也才从心里对《害虫》要讲的残酷青春有了一份共鸣。
电影是个好东西,嗯。
继《式日》和《东京奏鸣曲》之后,《害虫》是我连续分析的第三部风格类似,但主题不同的日本电影。
前两者将视角对准亲子关系与社会失业问题,而《害虫》似乎更多地将镜头对准了少年的心灵视界。
有趣的是,三部电影都出现了灰旧的建筑物、楼顶的天台、远处蒸汽升腾的烟囱、废弃(老化)的工业设施,逼仄而洁净的小区街道等。
这给人一种荒漠化的感觉。
在这些意象的堆叠下,人类文明似乎早已经历轰轰烈烈的淘汰,转而陷入到了对新的有着恶劣环境的世界的适应状态,人们对已经发生的这种改变无能为力。
整个新世界变得安静而毫无生机,像是核大战之后的第5年。
人们对明天没有希望,于是今天可以不去公司、不去学校,也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个希望。
明日は 私の誕生日ではないんですか?
若是以国内学者们的主流观点来看,或许这种荒漠化的情结又会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抑或经济危机联系起来。
那如果是这样,难道70年代处于黄金时代的日本就没有这种荒漠化的心灵视界?
就没有少年的心灵荒漠?
《青春残酷物语》难道不正是大岛渚在彼时对于荒漠情结的见解?
所以说,荒漠情结本身就是青春的残酷物语,是事实,但它不是日本当今少年意识形态的典型,不是代表,也不是大多数。
无论任何导演在任何时候以荒漠化的情结去表现少年的内心视界,都是正确的。
静是一种特别的东西,依附于声音,沉潜在你的周围,你的身体里,按下所有的浮躁,一切都像云淡风轻,不知身处何处,更不会摆弄自己赢得别人的目光,于是,可以眨眨眼,以手点唇,“嘘,安静”。
电影《害虫》的开场在一片静谧中缓缓来到,漫天飞舞的鹅毛絮把电影笼罩在既诡异又绝望的氛围里,那种从天而降的灾难式的预告就在此刻悄悄上演了。
一切来得太过安静,让人情不自禁地觉得缺少一种安全感,是的,人类需要声音来填补自己心灵的空白,换句话说,无论是什么,只要能填满胸膛中那空荡荡的一块,什么都行,就算是垃圾也好。
幸子是个乖巧的女孩,不爱说话,蹲在自己生活的一隅默默生活着的姑娘,她太安静了,安静地有些过分,有些时候,过于安静的表面背后其实隐藏着危险的因素,它们伺机而动,等待着某个时刻的来临,从皮肤中钻出来,叫嚣,咆哮。
看着幸子,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莲见雄一与幸子,两人从某方面来说,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都是腼腆不爱说话,都是喜欢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可是,莲见雄一是幸运的,他至少相信莉莉周,至少曾经相信过给他带来痛苦的星野,可是幸子却从未相信过任何东西,一开始就是,小学老师也好,妈妈也好,夏子也好,她的沉默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这与莲见雄一不同,他的安静是类似于一种哑涩的状态,截断了与世界相通的任何途径,所以看莉莉周那部片子的时候,一度觉得心里堵地慌,快窒息的那般,无处呻吟。
幸子小心翼翼地守护自己的天地,她抵抗,但是不越矩,她喜欢和小混混隆夫在一起,与神经衰弱的中年叔叔久藏玩耍,她爱着小学老师绪方,对来自夏子的帮助也从未拒绝,甚至接受了花坂,可是她的心里应该从未真正认同他们,所以影片的最后,她走了,跟着一个前来搭讪的不认识的coffe boy,从远行的汽车中回头张望匆匆赶来的老师,她的脸上波澜不惊,一切都过去了,“怎么了”那个陌生男子问道,“没什么”她回转身去。
影片中,最喜欢的是幸子和隆夫的相处,似天真的稚子在天地间玩耍,幸子跟随着隆夫奔跑在港口,脚步生涩,她的脸上挂着笑,是不同于往日的静默,隆夫把口袋里的糖一一扔给她,幸子笑着把糖一一接住,往后两人经常在港口见面,没有目的的走来走去,锈迹斑斑的搭板,两人像在做游戏,又像在躲迷藏,幸子踏着隆夫的脚步,某个时刻,他们终于迎面而立,下一秒在不经意间中又朝向另一处,这仿佛预示了两人的过去和未来,就算相遇相识,但终究要分道扬镳。
隆夫答应带幸子走的那天,两人在繁硕的麦田里走着,隆夫扔下一句话就跑远了,这时镜头一转,剩下幸子一人行走在漫无天际的苍黄之中,暮色袭来,麦穗微微轻抚这个单薄的女孩。
不出所料,隆夫并没有来,他走了,一个人走了,幸子坐在码头等他,终于她攥紧了手里隆夫留给她的糖,明白了一切。
扮演幸子的是宫崎葵,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女演员,她的身上有着无法诠释的纯美,一种徜徉在宁静与俏皮之间的温顺,可是她又是倔强的,难以驯服的。
看过她的一张结婚照,嘻嘻笑着比了一个V字,没有一个像她这样当红的女演员愿意选择婚姻。
在鱼龙混杂,污浊不堪的演艺圈,她轻轻笑着,悠悠面对记者对她婚姻的质疑,她说,我们交往了七年。
她比任何人都坚强,也比任何人都害怕欺骗。
很多时候,人们总会自以为是地替别人担心,可是反过来看一下,这种担心有时真的很多余。
夏子竭力想把幸子拉回正常的世界,她身上有着顽固的执念,似乎拯救幸子唯一的机会就是自己,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使幸子深陷难以言明的痛苦之中。
就好似在现在这个社会,那些正道,那些邪恶,其实渐渐已经模糊了边际,哪些快乐,哪些痛苦,看一看,也无法将之区分。
《害虫》这部电影,导演对声音的吝啬已经到了令人发指地地步,更像是部默片,人物行走其间,但当你看完这90分钟的演出,你会惊觉导演是个天才,太多的台词只会削弱电影中的意境和基调,很多地方,导演采用直接黑频打字幕的方式,清晰又深入骨髓。
整部影片下来,我只记得两处,两处声音是可以把人心底的声响抖落出来,彻头彻尾地洗劫我们的耳朵,一处是隆夫消失后,幸子回到家中,趴在书桌上,打翻桌边玻璃杯,里面装有七彩的玻璃球,它们沿着桌面滚啊滚,潮水般的声音唰啦啦地划破了宁静,这些声音伴着现实而来,打破了幻想中的梦,预示着一切终究要回到正常的轨迹。
这声音突兀幽竦,是沉睡中毫不留情地让你清醒,不带一丝一毫的温情,残酷又真实。
另一处是幸子跟随着疯疯癫癫的久藏一起玩闹,踢着易拉罐,儿童时的游戏他们玩的津津有味,虽然稍显吵闹,可是却一点儿也不沉闷,人类早就忘了如何去玩耍,所以这种认真做游戏的片段在电影中显得多么的难能可贵,不是装模作样,而是实实在在,仿佛面对的是自己的人生。
“恶毒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想着‘为美好而战斗,不在邪恶的一方’,那也许就是最不真实的世界了。
”这是电影中的一句话,我不知道如何解释,谁都有邪恶的权利,这种邪恶也正是最真实的我们,一边爱着,一边伤害,但我们都无法原谅,就像影片的结尾,幸子给老师的信上写着,“为什么不能饶恕自己?
”黑夜的天空中没有星星和月亮,所有的垃圾都围绕着我。
导演盐田明彦在多年后拍出了震撼眼球的《多罗罗》,可是不知人们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用朴素的镜头捕捉平静中的黑暗的那个人,他有着敏感的心与纤细的灵魂,他的画面像个谜,但从容地像二十四行诗,不急不慢,歌咏着青春与殇吊。
到这里,请让我借用幸子的一句话来结尾——“我现在很安静,真的,很安静”
迷上了看小葵的电影,从《NANA》,从《只想说爱你》… 但看了《害虫》后,我才惊讶,这样一个年纪的女孩居然能把主人公的迷惘,恐惧,迷失在生活中的感情表现的这么真实动人。
很喜欢影片里小葵闭上眼睛一路触摸着书架上每本书走过去,不经意间手指下意识碰到其中一本书便拿下来抱在胸前的那种感觉… 我想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想要脱离真实世界,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感觉去寻找自己想要去得到的那份东西吧…因为当我睁开眼睛时,我就真的不知道在这么多本“书”中,我到底想要去看,想要去读,想要去得到些什么了… 如果真的迷失自我了,该怎样回到过去呢?
这就是她的青春,所谓青春的轮廓变得模糊。
只有13岁,还是个孩子,只能沉默,显得如此压抑,突兀而不协调。
假如这个世界还有一点点的温暖和快乐的话,仿佛与她无关。
于她而言家,学校甚至其他地方其实并无区别,于是便选择了在大街上肆意徜徉。
如她在剧中的心理独白一样,努力让自己平静,说不舒服是肯定的,但是我现在还不想潜逃。
是潜逃,是不安与无法承受,再最后有可能是死去。
与神经大叔和小混混在一起的时光里,她曾露出像孩子一样的笑容。
在跟老师在一起的时候她曾那么平静,真正的平静。
当这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女生或许有那么一段时间曾真诚的关注尝试帮助她的时候,她会很想说谢谢,虽然与之代替的是沉默和些许的不习惯。
但是,这里的四季变化太过明显,会不会感觉到寒冷?但是,有一个巨大的事实,那就是,一切都是短暂的虚假的。
朋友的死亡,老师辞去工作到别的地方,伪善者的背叛,新一轮的流言,仿佛预示着无止境.......妈妈,还会获得幸福吗?
答案应该是不可能,她,早已明白一切,完全的看清了,用她13岁的眼睛。
让巨大的破坏欲尽情嘶吼,获得某种解脱。
大概快要窒息死了,一个会做“这世界上所有的垃圾都围绕着我”的这种奇怪梦的女生,一个记录每天的梦快要死了的女生。
所有一切都在心的最内部撕裂,无意义的重组,直至无希望。
到那个时候不管上车或者留下都已经不重要了。
“怎么了”“没什么”这是最后的对话,她的眼睛那么的坚毅。
好看,让人心疼。
时常再想以后的以后再见到她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我很清楚的记得一句话“如果谁说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大概是最不真实的谎言了”。
再见,没有青春的孩子。
她离家出走,带着一只红苹果在餐馆里等昔日的男友车子坏在下雪的路上男友给餐馆打电话可电话一直被一个哭哭啼啼的女人占着一个陌生男子坐到她对面,说要带她走她看着那只红苹果,一句话不说后来桌子空了,只剩那只红苹果在陌生男子的车里他看见男友从车里跑下,跑进餐馆她回头看看,转过身来,说,没什么惶惑,茫然,恐惧,不能阻挡她走向未知的前方就像从一条丝带的顶端出发丝带那么光滑,飞扬,美丽却无法控制方向顺着丝带滑下去,飞起来,或者落下去眩晕,惊惧,依然不计后果那是我们经历过的青春血液中的冒险分子在那时躁动难耐,涌上峰顶即使万丈深渊,也要冲下去,看光的所在
盐田明彦的《害虫》是我在18年最喜欢的电影,它隔着遥远的时空向我印证了在阅读《人间失格》时体验到的私人感受的真实性与共通性。
它展现了一个人深陷“家庭-人际-社会”戕害机制泥沼中被攫住喉舌,又因自身懦弱而无力自救,最终被流放至社会边缘沦为“害虫”的悲剧过程。
与太宰治作为作家带有自省意识在私人回忆叙述中沉沦于眼望自我堕向无可救药深渊中表现出的心不由己的精神阳痿有着本质不同的是,《害虫》中的少女幸子对幸福抱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的单纯幻想,但对世界的认识又深受局限,于是当种种不幸发生在她身上时,她只能遵循着“动物/昆虫”应激的本能作出逃避或自残,渐渐养成本质上为懦弱的“习性”,当她面临男友稍显过界的质问时下意识地做出自保的退让,这种超龄成长的故作成熟显示出了一种卑微灵魂撑起巨大脆弱外壳却不住颤巍随时坍塌的悲剧美感。
“懦弱的人连幸福都害怕”,这句来自常被人指责为“无病呻吟”的《人间失格》的告白,恰恰为《害虫》作出了最精妙的注解,并且两者交汇道出了“无病”背后真切的痛感。
原來就是這種風格的片子。潛意識中的記憶。今天下午台北陽光燦爛。在掛著米色窗簾的DVD區看完。猥瑣的中年男子形象都快成了日本電影的母題。
2.5吧
要很仔细看,但是里面有很多种生活的影子
影片並不長, 但對白絕少, 因此略顯沉悶. 像字幕旁白一樣, 影片敘事風格更接近少女日記式的斷斷續續, 日常化, 但卻能更真實描繪青春期的反抗與絕望, 很令人壓抑. 這樣一個少女由宮崎葵來扮演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一個少見的同時擁有明媚與自閉兩面性的演員.
作为结构,2个小时的影片,30分钟后所有前戏介绍完毕进入主题。按照比例,92分钟的影片,20几分钟内应进入正题。本片直至结束,叙事始终没有打开,仅有的几处戏剧冲突刚刚展开,马上又用平稳的叙事将其压制下去。就好像16岁的宫崎葵和苍井优那没有长开的脸一样。尽管是导演有意为之,但难言精彩。
片子我是喜欢,但是对于这种自我放纵不认同,不就是单亲么,看她家的条件也不错了,至于那么痛苦么,难道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得自我放弃不成?干嘛那么在乎众人得闲话!
emmm
有点分不清北和夏子 长得好像 就差几秒钟错过了一生。
不太懂得欣赏aoi
节奏慢毙了!太不适合现在的状态看了= =
虽然残酷青春片是日本的招牌之一 但很多都大同小异 也许作为2002年的片 那时这种题材还没泛滥 早看个五年我会很爱这部的~
已经分不清苍井优和宫崎葵了.....这片的节奏好慢啊,很压抑.故事很简单,
最后 有那个谁 嗯 伊势谷友介 好帅
一句话触目惊心:自杀过一次的人,就没有办法幸福了。是真的么
拍这种全程窒息没有一点希望的电影的人都该死啊,看完真压抑
。。。。也太压抑了,难受。宫崎葵小时候好灵啊,天生演员了。
比较沉闷,我感觉是主题不明
简直。。太慢了。。
主要是奔俩主演去的。
说实在的,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