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铁甲衣

Ironclad,铁衣甲,铁甲战士

主演:保罗·吉亚玛提,杰森·弗莱明,布莱恩·考克斯,凯特·玛拉,詹姆斯·鲍弗,查尔斯·丹斯,德里克·雅各比,麦肯锡·克鲁克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铁甲衣》剧照

铁甲衣 剧照 NO.1铁甲衣 剧照 NO.2铁甲衣 剧照 NO.3铁甲衣 剧照 NO.4铁甲衣 剧照 NO.5铁甲衣 剧照 NO.6铁甲衣 剧照 NO.13铁甲衣 剧照 NO.14铁甲衣 剧照 NO.15铁甲衣 剧照 NO.16铁甲衣 剧照 NO.17铁甲衣 剧照 NO.18铁甲衣 剧照 NO.19铁甲衣 剧照 NO.20

《铁甲衣》长篇影评

 1 ) 面对坏国王你是愿意选择当狗,还是哪怕像个英雄一样对抗一秒钟。

讲述的是英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约翰国王签署了大宪章之后为了夺回英格兰失去的王权,不惜从千里迢迢的丹麦找回雇佣军准备再次发动一场收回贵族权利的政变,哪里知道签署了大宪章的一个小小男爵居然不惜自己花钱招兵买马去煽动曼彻斯特城堡的贵族去抵抗国王而且就是为了自己的权利不被王权侵犯这种思维模式也是超前了点吧,承诺贵族说我们只要坚持到法国援军到达,我们就可以推翻国王的暴政,就为了一个这样的信念。

这群人里面有为了基督教作战的圣殿骑士为了宗教而杀人,有普通的士兵有被人洗脑的侍从相信贵族会为了保护平民不被坏国王伤害而展开了一场抵抗国王的军事斗争。

一开始丹麦人兵临城下,组装了投石机准备强攻城堡,哪里知道城堡非常坚固无法有效的突破城墙,导致一开始丹麦人强攻的部队伤亡惨重,结果导致士气低落一蹶不振,但是坏国王明白如果不能尽快拿下这个城堡势必会等到法国的援军对抗自己的部队,而到那个时候可是一点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光自己的王权将丢掉包括丹麦的军队都将被消灭。

所以第二次的进攻丹麦人为了自己不受基督教的洗地,为了自己的土地不被基督徒占领,于是又一次硬着头皮去攻击城堡这一次动用了抛火弹去攻击城堡城墙上的防御力量,就在城堡被抛火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时城堡内的士兵灵机一动也造出一个抛石机,把正准备攻城的攻城梯给击中并点燃了,要不是梯子被点燃也不会导致这一次丹麦人伤亡比上一次强攻还要巨大。

最后一直也没敢硬上于是陷入了围城作战。

其实我在想这场战斗如果丹麦人一开始就挖掘地道通过工兵放炸药把城墙炸开,很有可能就会改变这场战斗的结果,因为城墙两边也没有护城河更有可能尽早结束这场战斗,进而改变英国历史的走向。

从此以后英国的王权就彻底的被一个叫大宪章的文件束缚这也是一个坏透了的国王带给英国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这也为近现代英国建立了一个强大民主意识的思想才有后来日不落帝国称霸全球的力量,至今这场反抗王权的战斗一直都被美国人视为不自由毋宁死的信仰!

就像那个圣殿骑士说的,杀人高尚吗?

答案是为了自由杀人是高尚的!

补充一下,欧洲中世纪的圣骑士不管从战力还是装备都是牛逼哄哄的,不过后来的蒙古人入侵也导致了骑士的陨落,比较蒙古人机动力毫无优势,守城还是挺凶悍的野战哦NO!

 2 ) 铁甲衣

2017-8-24个人自用 非影评英格兰国王约翰暴虐 上了男爵的老婆 男爵率领反抗军与国王打了三年 反抗军获胜 与国王签署了大宪章 国王还是国王 但是剥夺了他的一些权利 教皇支持国王 不承认大宪章 国王开始杀签署合约的反抗军男爵带领一侍从 找到一圣殿骑士 一屠夫 屠夫是神射手 路边五便士救了一囚犯 一个喜欢女人的愤青 一个有妻女的人 众人来到一城堡 城堡主人有个年轻老婆 此女爱上了圣殿骑士 投怀送抱 圣殿骑士的信仰是不能接触女性的 最终圣殿骑士把持不住国王率领一千雇佣兵来攻城 第一次攻城失败 城堡里只有20个人 第二次建造了攻城塔 后边有投石机 城堡里建了一个投石机 发射投石机烧了塔几个月后 城堡里已经没有了粮食 圣殿骑士去偷了粮食 早晨 国王军队发起偷袭 城门被破 多人战死 男爵被打伤 其余人退守城堡内 男爵被砍断双手双脚 被国王用投石机发射撞向城堡而死国王让人挖地道 运来40头猪 猪油脂高 把猪赶往地道 放火烧 城堡崩塌 囚徒战死 愤青战死 侍从保护女人 圣殿骑士杀了雇佣兵队长 援军法国人迟迟才来 雇佣军跑路 英格兰的王冠保留在法国王子手里 圣殿骑士得到自由 带女子走了一年后国王被反抗军打败 逃离时得痢疾而死

 3 ) 喜欢冷兵器的朋友可以看这个片

剪切和剧情都比较弱,拍摄一般,音乐不错。

服装道具不错,北欧雇佣军头子看起来气场十足,可惜戏份太少。

我认为本片亮点在男主角的双手巨剑。

导演在研究冷兵器格斗上明显下了功夫。

双手巨剑的使用,有双手握柄的劈砍。

也有一手持柄,一手持剑身的穿刺动作。

还有剑柄末端配重的撞击,等等细节,导演都考虑到了,并且在片中表现得不错。

在看腻了中国花哨的不实的动作片后,看看这样写实的战争动作片,还是很过瘾。

遗憾也有,本来出场的时候,有几个漂亮的钉头锤攻击的镜头,我以为导演会安排一个使用钉头锤的骑士作为配角,但看到最后也没有。

锤子其实是中世纪战场的常见武器,锤子结实耐用,制造相对简单,即使敌人穿了盔甲,但锤击到身体上,盔甲就算不破,甲内的肉体也要受到相当大的伤害。

钉头锤结合了钝器撞击和锐器穿刺的优点,深受骑士喜爱。

但不知道为什么,表现这个武器的电影并不多。

最后,弓箭手的戏份太少了,虽然本片中的时间,并不是英国长弓手震惊世界的巅峰时期,但考虑到紧接着1242年英王就捣鼓出的导致全民皆弓的武备条例。

我认为在这个片中大力渲染一下紫杉长弓的魅力,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可惜,电影中的弓箭手,身材瘦小,完全不像弓箭手(长弓兵的力量是很大的,军用长弓拉力大概130斤,甚至是170斤!

各位想象一下你能提起多重的东西,50斤大米就够吃了吧。

)而且没发几箭,就死掉了.........唉最遗憾的是,英国长弓的超远射程,没有表现出来,片中都是近距离或者中距离的快速射击。

真是遗憾中的遗憾。

当然,该片并不完美,但看下来还是很过瘾,尤其是对冷兵器爱好者或者中世纪爱好者来说。

所以我给了4星,其中1星是给的双手剑。

 4 ) 群像,又见冷兵器群像

冷兵器群像片是珠玉在前的,黑泽明先生的《七武士》至今仍是王者,电脑特技也好、现代摄影手法也好,始终无法动摇其地位。

多年前看过《13武士》,好像是班德拉斯同志出演的,也差不多是一群人死守一座孤城的故事,那柄波斯圆月弯刀令洒家记忆犹新。

今年早些时候看了三池崇史的《十三刺客》,大杀阵轰轰烈烈砍了一个小时,大场面调度和剪辑都小小震撼了洒家。

与之相比,《铁甲衣》当真算不上是大制作了,小打小闹,就像两个村子械斗。

情节么自然也经不太起推敲——上千人的大部队+攻城车+投石机+北欧野蛮人+国王,靠一座几十步宽窄的小城,7个援兵+11个士兵+3个妇女+1部临时投石器,楞就守住了?

群像的描写层次不明,只记得主角是十字军东征回来的勇士,因为战争而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像不像女巫季节里的尼古拉斯凯奇哥哥?

),此外有一个死于弓箭的弓箭手(一个弓箭手对射100人是此类影片的惯有场面,13武士就有一个);一个到哪儿都离不开女人的疤耳(斧子使得不错,和主角不同,他越和姑娘嘿咻越勇猛,采阴补阳么?

);一个肚子大、腿细的单身爸爸(他和一双儿女告别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死定了),一个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正太(话说那双眼睛真好看,脸部的轮廓让我想起了指环王里的霍比特人),一个羊毛商人出生的伯爵(老戏骨布莱恩考克斯爷爷,只可惜他的五短身材和岁数实在难以胜任打斗戏),一个被3个先令买断的流氓(很像是13刺客里那个使枪的浪客和山上解救的山匪的综合体,注:比妓女更便宜)。

唉,记性太好就是不好,原本只想简单说说的。

一句话总结:性格不够出彩,武功不够高强,死得不够特别(老爵爷除外),乌合之众罢了。

洒家以为,全片最精彩的,莫过于国王(保罗吉亚玛提饰演)在斩落伯爵手脚之前的那段独白,那叫一个霸气外露啊!

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啊!

那叫一个说服力强大!

“所有威胁到王权的东西都要被毁灭”——如果不是斩手斩脚外加投石机抛尸的暴虐,连洒家都差点被打动了!

想想真是这样,几个小领主都是逆天而行的乱臣贼子,拿下了国王也只是订立一份空文,纸上谈兵的功效大大胜过实际操作的作用。

即使反乱,眼光也只是短浅地停留在了“换一个国王”上,充分暴露了其本质上的缺陷和革命的不彻底。

这样滴革命,是注定要失败滴!

 5 ) 恭喜姜文收高徒

恭喜姜文收高徒啦!

《铁甲衣》抄袭《天地英雄》!

武备不错,剧情超烂!

瞎了《大宪章》这么厚重的题材!

英雄配美女,缠绵枕中“裘”。

勇士饿补觉,男爵丢双手!

 6 ) 圣殿骑士之守城传奇

经典台词:奥尔巴尼男爵:“绝不投降,绝不投降!

”never surrender!年轻人对罗切斯特男爵说:“奥尔巴尼男爵为了捍卫《自由大宪章》,为了人民坚守自己的信仰,战死沙场,而你呢,你什么都没做,你是个懦夫!

”you are a coward!伊丽莎白小姐对圣殿骑士说:“说到破戒,你早就破了,杀人就是破戒了,不要被教会所谓的戒律压抑自己的欲望,不要拒绝我,我不是罪恶”(教会认为女人是罪恶,应禁欲)。

i am not devil年轻人:你作战很勇敢。

圣殿骑士:你认为杀人是高尚的事情吗?

不,为了别人而作战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人,才是高尚的。

do you think killing is a noble thing?

 7 ) 冷兵器时代地理条件决定诸侯解王权的结果(转)

国人暴动”与《大宪章》的不同结果 by  国洪新 本人在前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国人暴动”与《大宪章》的不同结果,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题目很大,在下不一定能掌握住,试写一篇,纯属抛砖引玉,供众网友批评指正。

  当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后,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守住这两块地方(诺曼底和英格兰)?

当他在世时这件事并不明显,但威廉死后,与法王的战争就一触即发。

到“失地王”约翰时,其在诺曼底的领地已经损失殆尽。

为了夺回诺曼底,约翰开始加税,结果导致贵族造反,约翰于1215年被迫签署了《大宪章》。

  《大宪章》签署的人除了英王以外,还有25人。

其中包括:坎特伯雷〔Canterbury〕总主教,英格兰首席主教与圣罗马教会的枢机主教斯德范〔Stephen〕、都柏林〔Dublin〕总主教亨利〔Henry〕、伦敦主教威廉〔William〕、温切斯特〔Winchester〕主教彼得〔Peter〕、巴斯〔Bath〕和格拉斯坦堡〔Glastonbury〕主教昼斯林〔Jocelyn〕、林肯〔Lincoln〕主教休〔Hugh〕、伍斯特〔Worcester〕主教沃尔特〔Walter〕、考文垂〔Coventry〕主教威廉、罗切斯特〔Rochester〕主教本笃〔Benedict〕、吾主教宗家室之五品官员潘德福〔Pandulf〕大使、吾兄英格兰圣殿骑士主席艾默乐〔Aymeric〕以及卓越的人如彭布鲁克〔Pembroke〕的伯爵马绍尔·威廉〔William Marshal〕、索尔兹伯里〔Salisbury 〕的伯爵威廉、瓦冷〔Warenne〕的伯爵威廉、阿沦谷〔Arundel〕的伯爵威廉、盖勒韦〔Galloway〕的阿兰〔Alan〕(苏格兰之统帅)、菲兹杰拉尔德·瓦冷〔Warren Fitz Gerald〕、菲兹赫伯特·彼得〔Peter Fitz Herbert〕、德堡·休〔Hubert de Burgh〕(普瓦图〔Poitou〕州的总管)、德内维尔·休〔Hugh de Neville〕、菲兹赫伯特·玛窦〔Matthew Fitz Herbert〕、巴瑟特·多默〔Thomas Basset〕、巴瑟特·阿兰〔Alan Basset 〕、德碧尼1菲利〔Philip d’Aubigny〕、罗朴斯利·罗伯特〔Robert of Roppesley〕、马绍尔·约韩〔John Marshal〕、菲兹休·约韩〔John Fitz Hugh〕等及其他我们的从属者(呵呵,我图省事,抄的,与英文版对过,没错)。

  其中提到的地名有:坎特伯雷(伦敦东南东87km,以下同),都柏林(爱尔兰首府),温切斯特(西南95km),巴斯(西156km),格拉斯坦堡(西185开km),林肯(北195km),武斯特(西北165km),考文垂(西北139km),彭布鲁克(西332km),索尔斯伯里(西南西126km),瓦冷,阿伦谷(南西南76km),盖勒韦(伦敦附近)。

从分布上看,英格兰南部中部的贵族都参加了,还有远至都柏林、林肯和彭布鲁克的。

可以说,英国全国的贵族皆参与其中。

所以当约翰为了废约,于1216年重新开战时,他依靠的只有外国雇佣军,战争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英格兰的贵族能够全部参战,与其地理有密切关系:整个英格兰东西长400km,南北长500km,按每日行军20km算,从任何一地,15天内就可到达伦敦。

贵族组成联军是不成问题的。

  对英国来说:《大宪章》的签署是一件全国性的事件。

  “国人暴动”一事我在上文中已经简单地叙述了,再去详究真相意义不大(在此讨论是共伯和干王位还是周召共和无意义)。

其中提到的人有:共伯和、周公和召公。

没有提及远方的诸侯(鲁蔡曹卫齐晋等),基本可以认为是王畿内的贵族造反,其结果也是消弱了王权。

这种王权的消弱是致命的:宣王时,千亩之战,王师败绩后,王师不再是一支决定性的力量。

  为什么齐鲁等诸侯没有与闻呢?

我们可以看看他们都城距镐京的直线距离:鲁(900km),齐(1000km),蔡曹卫(约500km)。

从齐地走到镐京,估计要两个月了。

  所以“国人暴动”只是个局部事件,与诸侯没多大关系。

  周是个很特别的朝代:小邦周能够消灭大邦殷,很大程度上是一件偶然的事。

宗周为了控制边远地方,采用了大封诸侯的政策。

而在大封诸侯后,周天子的力量被大大地消弱了。

远方诸侯各自为政,不听号令(如鲁齐专征伐)。

在这种情况下,厉王的富国强兵政策方向是没有错的。

而“国人暴动”的结果就是宗周的解体,诸侯坐大。

  有周一代,天子封赐之事比比皆是,但夺封则很少见,诸侯世卿相互攻伐(如栾氏攻公家、韩赵魏灭智、公子弃疾夺位),尺土不入王室。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战国末。

秦初,在讨论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时,虽然只有李斯一人坚持郡县制,但始皇帝还是采用了它,周的教训不能不说是一大因素。

而秦能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拜郡县制所赐。

  郡县制的缺点在当时并不明显,古人不是先知,如何能知道?

一味地责怪古人是否过苛了(可能又有人说我不知所云了。

没错,我是有些话没说。

呵呵)?

 8 ) 关键词:暴力、血腥

当初《勇敢的心》就是一部很暴力血腥的片子,据说在奥斯卡评奖过程中,就因为其中的血腥成分而引起争论。

但那还是一部很棒的史诗片,梅尔吉布森演绎的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但看看这部《铁甲衣》,置于历史史实之下没错,但怎么看怎么像国产的那部《天地英雄》。

小人物没关系,但想要表达的勇气,忠诚都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还有就是男爵那给与人民自由平等的决心,太多的元素放在一起,反而让人不确定那圣殿骑士英勇作战的目的。

这和《勇敢的心》相差太远,在《勇敢的心》的最后,华莱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声嘶力竭的高呼“自由”的场景实在震撼人心,也就使全片的所有暴力血腥指向了一个终极的崇高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片子中所包含的那些血淋淋的镜头被接受了,因为任何人都明白,那是在那个时期获取自由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推荐这片子呢?

因为这打斗场面还是最近看到的比较好的,对于那些嗜好暴力血腥电影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9 ) 《铁甲衣》中的约翰王、圣殿骑士和长弓兵

今天看了电影《铁甲衣》。

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段历史:1215年6月,英格兰贵族起义成功,约翰王被迫签署了《大宪章》。

约翰王迅速的背弃了《大宪章》,招募丹麦雇佣兵,扫除对抗他的人。

如果约翰王占领罗切斯特城堡,则牢牢的占据了英格兰南部。

圣殿骑士马修,本已厌倦了杀戮,目睹约翰王的残暴,拿起圣剑,保卫罗切斯特城堡。

战争持续到冬天,终于等来了法国援军(腓力普二世)的到来。

约翰王战败。

1、《大宪章》的意义:约翰王的儿子亨利三世多次修订了《大宪章》,使之成为英国的法律基础。

它首次提出了公民平等,公民只受法律制裁,禁止国王随意处治平民。

这就是为什么英格兰人,要用鲜血捍卫《大宪章》:它是文明进步的里程碑,相当于《自由宣言》。

2、约翰王:约翰王是英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国王。

他夺取了侄子亚瑟的继承权,篡位登基。

3、丹麦雇佣兵:教皇许诺赋予丹麦王权,条件是要帮助约翰王夺回英格兰。

那个时候,教皇的权力非常大。

这就是为什么丹麦人会那么卖力的战斗。

4、教皇:教皇后来被法兰西的腓力普四世干挺了。

再后来被拿破仑干挺了。

在此之前,神权大于世俗王权。

《指环王·王者归来》中,亚拉冈的王权,必须甘道夫授予,就是这个原因。

片中多次提到了“君权神授”。

约翰王不想受教皇的束缚,但后来不得不屈服教皇。

很显然,导演没必要把约翰王和教皇的恩怨,写在电影里,那样会得罪西方观众。

5、《约翰王》:莎士比亚的名剧《约翰王》用戏剧化的手法,记录了约翰王和教皇、腓力普之间的恩恩怨怨。

腓力普力挺约翰王的侄子亚瑟登基,起兵征讨约翰王。

但结果和《东周列国志》中的战争差不多,战争就是那么一比划,腓力普得到了利益就撤兵了。

至于亚瑟是否登基,腓力普并不关心,那只是出兵的借口。

6、圣殿骑士:这个不用多说了。

《达·芬奇密码》中的“兄弟会”即是圣殿骑士的一个分支。

可以说他是正义的,他铲除邪恶;可以说他是非正义的,他效忠于宗教,铲除异己。

《铁甲衣》的结尾给出:“杀戮是一件很体面的事吗?

”这样的思考。

同时,马修退役。

这符合现在的观点:既不美化圣殿骑士,也不丑化圣殿骑士。

7、斥候:约翰王派6个斥候占领城堡。

斥候是侦察兵种,行动极其迅速,视野开阔,且有一定的战斗力。

8、投石机:投石机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城武器,攻无不克。

这东西只要保护得当,别被敌人破坏,反复使用,取城易如反掌。

片中并没有反复用它,我不知道原因,难道消耗过大?

9、长弓兵:历史上的英格兰长弓兵,让法兰西吃足了苦头。

它的射程奇远。

他能射着你,你射不着他。

很高兴看到这次影片,配备了弓兵,比《女巫季节》好多了。

一个战争团队中,远程攻击是标准配置,这是《指环王·双塔奇兵》告诉我的。

这部影片并不会因为我写了这么多文字,而值得一看。

只是我看到约翰王,有“亲切”感(我并不喜欢约翰王)。

很久以前,我就读过莎士比亚的《约翰王》。

他的造型,和我想像中一样(可能英王都是那个样)。

营地、雨水、泥、辎重、长剑、弓、投石机、铠甲、城堡,中世纪的气息扑面而来。

没办法,我就好这口。

2011年12月17日 于 济南

 10 ) 身在福中应知福

我对于那些男爵只是让国王签字就放手重新臣服于国王这点实在是想不明白。

如果国王真的是个信守承诺的人,那些男爵又何至于走到反叛国王的地步?

虽然我不是很懂政治,但是那些男爵也太天真了吧。

所以看到国王回过头来找那些男爵的麻烦的时候,我真的是一点都不惊讶。

以这个国王以往的行事来看,他怎么可能忍下这口气呢?

看着那几个人守着一座城堡与国王带领数百雇佣兵作战,那种悲壮感真的让人感觉痛苦。

我为什么作战,我是为谁而战,杀戮与被杀戮的意义又在哪里。

电影里托马斯一直在犹豫在彷徨,直到战争的尾声,他说为他人而战才有意义,而杀戮是不对的。

我不断被战争的血腥震惊,不断被守城人的精神震撼,感动于他们的精神。

但看完电影后我最深的感触是我很庆幸我生活在现在的中国,这么和平安宁的国度,不需要为了生命安全每天担忧,那些血腥和杀戮于我只是影视剧里的虚构故事,我只需要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点评这个电影好不好,这个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逻辑不对的,这场战争里是不是有什么更快更好的取胜方法。

但是我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由这样一场场血腥残酷的战争换来的,我现在富裕无忧的生活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反对战争,可是我们也不应该遗忘战争,不应该遗忘那些为了我们而牺牲的英灵们。

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要知道我们现在堂堂正正的站着挣钱的局面是怎么得来的。

《铁甲衣》短评

尼玛真是受够装逼侠们了,这种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的片子尼玛还谈剧情?要不花个20分钟讲解英法的历史花个20分钟讲解主角队伍的黑历史再花个20分钟演绎主角与倒贴女的凄美爱情那还塔玛打个屁啊!!!主流懂不懂啊!!!

5分钟前
  • SuMo
  • 推荐

真不好看,女演员居然也那么丑

7分钟前
  • sunday
  • 较差

这么朴实、原景再现到极致的富有特色的电影,创意地大量运用手持运动镜头来拍摄以往用定点拍摄的中世纪战争场面。居然才获得这么差的评价,豆瓣的观众显然是伪文艺居多,技术流局少

12分钟前
  • 最后尼采
  • 力荐

没看完,觉得摄像太差。

13分钟前
  • wybin928
  • 较差

冷兵器,最喜欢的主题之一。

14分钟前
  • 烂柚子
  • 推荐

为什么不召唤信徒

17分钟前
  • 天王君1/7魂魄
  • 还行

完全不像是在打仗

20分钟前
  • unnamed
  • 较差

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格斗没有啥抵抗力,就是喜欢这里面的血性,本片配乐不错,格斗也很棒,这些就足够了

25分钟前
  • scheung38
  • 推荐

二流武打片,貌似演员阵容和片子档次不太相称

26分钟前
  • whig
  • 较差

综合来说,三星,但是鉴于被偏低的评价,给个四星拉一下下。十分喜欢演员们的表演,约翰王就值得加一星,ALBANY男爵也极其耀眼。剧情较弱,但是影片营造的氛围可以带动你看下去,音乐也不错。然后感慨一下,欧洲人在十三世纪就知道限制王权,他们进步是有原因的。不知道一千年之后,亚洲大国能明白个中

31分钟前
  • 阿鱼米德
  • 推荐

对中世纪的冷兵器、血腥场面与战争器械的还原可圈可点。剧情弱了点。

35分钟前
  • narcissus.蔚
  • 推荐

圣殿骑士。大宪章。罗切斯特战役。冷兵器时代。血肉横飞。英国历史剧。…… 大半夜看到睡着,中午爬起来继续看,越看越失望,又困了……

36分钟前
  • oaizz
  • 较差

哎呀打啊杀啊的,我最讨厌这种血哧呼啦的片子了。还有啊,大事之前别碰女人啊,耗元神啊!还有啊,你个傻逼老娘们知不知道打仗很重要啊!能不能别没事就往人家身上糊啊,严肃点啊!

37分钟前
  • 朝闻道
  • 还行

北欧海盗头子发型很带感啊

38分钟前
  • Youky
  • 还行

景色挺美的 我只能这么说了

42分钟前
  • 慶陽公子
  • 较差

主要演员不喜欢。

46分钟前
  • Ronan
  • 较差

<大宪章>后真有这段历史? 帝国时代之类的游戏设计太准了,人口上限200

50分钟前
  • away
  • 推荐

绝对是冷兵器血浆片。

53分钟前
  • nihil_13
  • 推荐

不太知道历史、看的有点蒙

58分钟前
  • 图腾
  • 较差

挺好看的 看过的人好少。。。

60分钟前
  • 鱼进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