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行星作为补充能量的方式还有直接用行星改造成大号循环瓶这个点子是很赞的,没有先入为主跟其他科幻用全金属加工的飞船。
但这对我来说是个不错的看点。
至于那个悖论,很久以前就知道,但是把这个当成探讨的根本就很普通,碧蓝航线动漫里都提到这个,你不能因此就将她深度提升,至于回答,也没有什么深度的思考,内在意识不变就依然还是原来的船。
但是不是越来越的船不重要,关键还是看你怎么定义,比如定义造型和功能没有改变就认为是原来的船,这个依然还是看你设定。
就像回答什么是人类一样,人类进化到哪种程度还能当成人类,这个是要依靠现实,实际人类进化到哪种程度,要是未来进化了两种人,一种有身体,一种弱化身体保留大脑。
至于另一个点就是人类对于未知生命体的认识局限在已知内。
信息体其实就不是生命体,只要其不符合人类对生命体逻辑的定义内,探索其实是对人类没有意义的,太空里保有信息的物体多了去,黑洞对于生命体的生命意义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纠结一个连生命体都不是信息体,单纯就是唬人而已。
当我刚开始知道这部影片时,其实不太想看,因为在我的印象里,科幻片转到国内,就会各种各样的水土不服,具体参考某堡垒,我不太想我的眼睛再次被荼毒,所以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科幻片这个题材又像是有个小勾子一样一直在“勾引”着我,再加上我身边有朋友也给我推荐了,说这部片子和往常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所以我还是在一个无事发生的下午进入猕猴桃台点开了这部《太空群落》,讲真,这部影片突破了我的想象。
这样一部「硬核」的国产科幻电影,来的比我想象中更早一点。
与大量「硬要科幻」的电影不同,《太空群落》的硬核不止体现在太空、机器人、异形怪物这样的科幻元素,更体现在它确确实实讨论了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科幻命题。
非常意外,看之前我绝想不到这部国产科幻网大居然是这样一种气质。
在网络电影这片眼球经济的修罗场,《太空群落》居然主动放弃套路式的强刺激的糖水路线,而选择了一种晦涩艰深的表达方式。
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一次充满勇气的尝试。
深空号对于习惯了起承转合快意恩仇的观众而言,这种表达方式难免会显得支离破碎,有故弄玄虚之嫌,找不到任何可以娱乐的点,不知道拍出来想干嘛。
但在我看来,其实影片所探讨的问题非常明确,甚至带有强烈的哲学意味,那就是 —— 生命的奥义到底是什么。
地外高智慧生命 - 信使舰长原与机器人柒对「生命的形式与本质」的不同看法,碰撞出了本片的主题框架。
而后,通过女船员尹的遭遇和变化,将这一主题实践化,并给出了创作者对这一命题的观点倾向 —— 这样来理解整部影片的情节走向,可能会更加清晰明朗。
舰长对生命的看法,与我们绝大多数地球人一样,说白了就是「人类自我中心」。
舰长 原我们对外星生命的想象,一向是以我们人类自身作为蓝本。
当然这也不奇怪,想象力是有限的,它总是依附在经验的基础上。
所以,在主流科幻电影里,外星人就是长得奇怪一些的地球人,外星生物一定是某种地球生物的变形体。
正因如此,当舰长发现他满怀期待的外星生命跟他想象中大相径庭时,他开始恐慌,下令抛掉所有采集的结晶样本,宁愿放弃千载难逢的研究地外文明的机会,也要保全人类作为人类的生命组织形式,绝对不能变成「怪物」。
他认为「感染」是一种伤害。
而机器人柒的观念则激进得多。
舰载AI 柒他本身作为机器人,本就被排除在生命之外。
但在女船员尹那句“现在,你比我更像一个健全的人类”的启发下,他开始意识到生命的形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与生命的本质相比,生命的形式根本不重要。
机器人也是生命,信使也是生命,因为他们都是信息的承载者与传播者。
于是,他站到了舰长的反面,他认为人类仅仅以「理论上可能性更高」的碳基生命标准去理解和寻找外星生命迹象,太狭隘,太保守,太故步自封。
想要真正了解地外生命,就要勇于跟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
所以,他选择抗命,留下结晶样本,再给人类一次机会。
在他眼里,「感染」实际上是一种交流手段,甚至是一种升级。
他们在观察信使的同时,信使也在观察他们。
飞船 × 信使信使作为以天体形式存在的生命体,它的信息熵阶远远高于地球人类,但同时,它却羡慕着人类这种碳基生命——以DNA形式记录生命信息,一代代传承演化,维系整个群落的生存,生命因个体的死亡而充满活力。
当柒意识到这一点后,他明白,想让两种不同的生命形式建立沟通,必须找到合适的媒介和载体。
显然,那些因无法承受过载信息而产生异变的船员们不是。
所以,柒想到了自己,却不得其法。
直到他见到因「感染」而痊愈的尹时,他总算看到了希望。
女船员尹身上既体现着人类自身的障碍,也体现在人类的更多可能。
AI工程师 尹在漫长的星际旅行中,她因休眠障碍而双腿残疾。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项残疾,让她成为了深空号上最特殊的个体,在「感染」发生后奇迹般地因祸得福,完美重生。
机器人柒意识到尹才是被信使选中的最佳载体,于是,在飞船陷入危机、舱体即将破裂之时,他选择牺牲自己,保全了尹。
尹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她成功挽救了即将坠落的飞船。
人形怪物带着满心疑惑的尹遇到了被感染的船员「怪物」,可怪物却没有对她下手。
这让侥幸回到飞船的柒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机器人柒用一套半真半假的说辞和自己最后的「残忍」,帮助尹完成了终极蜕变。
最终,尹成为了信使与人类的结合体,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
尹的最终形态电影里提到的「忒修斯之船」,隐喻的就是尹的变化过程:当人类固有的生命形态被另外一种形态慢慢代替时,生命是否还是生命。
这种性质上的改变,到底是从尹第一次被「感染」开始,还是直到完成最终蜕变?
这是本片最后留给观众琢磨回味的彩蛋。
尹的意识世界这样一部「硬核」的国产科幻电影,来的比我想象中更早一点。
与大量「硬要科幻」的电影不同,《太空群落》的硬核不止体现在太空、机器人、异形怪物这样的科幻元素,更体现在它确确实实讨论了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科幻命题。
作为科幻电影爱好者,由衷希望这样宝贵的尝试能越来越多,希望在保持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的同时,国产科幻电影也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可能。
科幻的意义就在于先锋探索,这才是创作者的初心,而不是无尽地重复那些乏味的类型套路。
重新起航永远记得纪伯伦老师那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为什么出发。
二刷之后,我突然发现影片还有另外一种隐藏的解读方式。
如果你看得足够仔细,就会发现,那名在中控室追逐女主角尹的怪物,长得跟女主角一模一样。
片尾演员表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我看来,这大概有两种可能:1,舰长在分析那些感染他们的样本时,提到过“它,在模仿人类”。
也就是说,这名怪物可能是受到感染后的船员在未知结晶的作用下,开始模拟面前的女主的样貌。
2,这名怪物才是影片开头我们看到的女主,她被感染成为怪物后,舰长表示“她不可能还活着,这根本不是生物”。
而机器人柒号,为了帮助人类完成使命,自作主张复制了女主的DNA。
也就是说,第二次醒来的女主,实际上只是复制人。
这就是为什么女主被感染后突然双腿痊愈的原因。
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点。
因为还有另外一条有力证据:影片开头,字幕介绍:「深空号科考船 载员93人」。
而影片最后,女主角说:「深空号93名船员,都以另一种生命形式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那么,回到地球的女主是什么呢?
答案呼之欲出。
想明白这个问题,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柒号说女主才是最好的载体,因为她是他亲手升级后的人类复制体。
所以他一路舍命护她,就是为了帮助她完成蜕变,达到与信使的交流。
尹作为AI工程师制造了柒号,而柒号则复制升级了尹,颇有一点玄妙的意味。
而在怪物(被感染的女主本主)即将伤害复制人女主时,之所以怪物大集合体也冲出来保护女主,并且跟女主有所呼应,正是因为怪物集合体也已经贯穿了信使的意识。
信使也在帮助自己。
有人说这部片像《异形》,纯扯。
整个故事是围绕「交流」而生的,实际上更像《降临》。
我不知道这叫啥手法,我是看了抖音介绍看的,说什么得了什么什么奖,我以为是不可多得的好片,确实不得不说后期还可以,但是剧情真的漏洞太多,主角莫名其妙,穿插的水下镜头想要表现什么也很乱,总体来说我看完唯一的想法就只有一个字“乱”,穿插手法及其幼稚,女主最后活着莫名其妙,整艘飞船人死的都莫名其妙,如果说是寄生体已经确认寄生目标何必需要杀死那么多人?
女主爱人也死的莫名其妙。
最后总结就是乱。
机器人演的挺像机器人的,力气好大。
为什么口型没有一句能对上的,如果一句都对不上,那他们表演的时候念的词是什么词。
我咋这么好奇呢。
电影后期挺用心,演员。。。。。
这个不多说了,网大,其实到没要求多苛刻,但作为电影,毕竟不是广告或者短视频,是不是有些地方应该严谨一些,台词口型一句对不上,开始我都怀疑我看的是不是译制片?
《太空群落》的软科幻骨架就足以看出导演的野心,从故事设定上,算是近年我看过的科幻片中,算得上深远的了,不过仅限于软科幻领域哈,喜欢硬科幻的豆油们我们下次再谈,本篇不涉及。
从电影特效道具的硬实力来看,我认为这部影片其实不输国外大片,这些年来国内的特效制作技术发展成果还是很喜人的。
其次从概念设定来看,这部影片更加接地气,更符合我这国产胃口,包括影片中出现的怪兽巨眼、变异生物,
不是国外那种外星人,而是跟我们从小到大的观念认知里的妖怪更接近,这就不会让我觉得这部影片是完全陌生的,对我而言,的确更容易看下去。
不难理解这种基调的电影可能不被大部分人喜欢,但是他很对我胃口。
我从初中时就有的一种疑问,地球人因为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所以大部分电影中的外星人都长得和人差不多,就算奇形怪状的也至少有鼻子嘴巴眼睛,需要气体水源,八九不离十。
那假如外星人是以一种我们完全不能理解的形态存在的呢?
该如何感知他们。
遗憾我的专业和这些知识完全不搭边,我也只能胡思乱想。
那年《星际穿越》出来的时候提出了四维生物的假想,以至于我把星际穿越反反复复看了五六遍仍是觉得新奇得很。
而太空群落的设定,外星生命存在的方式,正是我对他刮目相看的原因。
他也提出了一种外星生命可能存在的方式。
也许从电影学的角度讲他是不及格的吧…但是这个设定大大触动了我,在我心里他是满分的。
概念很好,信息也是生命体,匹配永恒的宇宙。
反观人类DNA承载信息的落后,有很强烈对比。
女主演技可以,但是,剧情不行,服化道很赞,视觉冲击都可以,但是毕竟成本有限,一个小时不够把剧情讲清楚,而原创度上,也就一个信息生命体概念,其他的,基本都是普罗米修斯,湮灭等的拼凑。
总结:作为抖音短片,或是预告片足矣。
但是1小时电影真没必要。
下面是我看了这部电影的感受:一个人连续看了《降临》《普罗米修斯》《星际迷航》《太空旅客》玩了 死亡空间然后晚上做了一个梦🙂演技和场景就不说了,毕竟都是新人台词和剧情,让我觉得是一个晚上赶出来的莫名其妙的叙事和神奇的五个章节只让我感到故弄玄虚单薄的人物形象和有些不合逻辑的台词,单薄的叙事能力和忽隐忽现的主旨让我一头雾水大写加粗的 忒修斯之船 让我觉得团队只想显摆他们的哲学知识冲着国产给3星吧感觉挺失望的
当我看到后半部分,柒号从太空中回来,并且救下了女主尹的时候,我就很惊讶,觉得这个AI绝对不简单,影片快到结尾处,看到AI柒号跟女主尹解释时,我心里隐隐就有一种想法,难不成这个AI是这一切的幕后策划者吗,不然为什么他对人类毫无头绪的未知生物了解的这么清楚?
果然,影片接下来的讲述验证我的想法,AI柒号他知道船舰上的人类发生异变的原因,并且他也承认这都是他做的实验,包括舰长在内,柒号想实验一下,究竟谁才是信使的选择,究竟谁才能够和信使建立沟通。
并且从柒号的话中,能很明显的感觉出来人工智能眼里人类的渺小,认为人类这种碳基生命,终究还是太脆弱,无法突破人类自身的障碍,人类只是为了孕育出更合适承载信息的生命而存在。
其实就是说,在AI柒号眼里,信息是生命的本质,人类太弱了,但是人类将他这样的AI创造出来,AI可以去承载更高智慧的联系。
啊这,当我看到这我才明白,原来这竟然都是AI的一次实验,我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飘过....还好,最后的最后,还是人类尹战胜了AI柒号,成为了最合适的载体。
科幻文艺片,我竟然看懂了,内容放一边,制作亮眼
3.5星鼓励。一开始以为《人间大浩劫》,接着《异形》+《普罗米修斯》,结尾差点以为有福利,是我多想了。
有那个味儿了,大,大,空,空,音乐呼噜呼噜。但是如果说把这样一个短篇扩充到90分钟它都很难像太空旅客或者说像像章鱼触手。很有味道。就是最后的彩蛋有点掉价。古丽芬。
这个飞船的设计太简陋了,飞那么远的地方,居然用玻璃做当窗户。竟然还能有通风口有外界物质能进入,AI人工智能竟然还有眼袋,冬眠了70年保持人的健康的仪器竟然不够强大还能让人瘫痪,还有太多的槽点就不吐了。但是的确比上海大炮强多了,最起码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了,还有人,地球,还有宇宙的关系,已经是挺好的进步了
电影分成五个章节,看得有点费神,时而倒叙,时而回忆,并没有提示点,直接硬切,剪辑的锅!其实整部影片只有三个人物,格局很小,不过二刷后就能明白剧情到底说得啥了,也算得上是恐怖片中最好的科幻片了!总评:6分!2星!
多一星支持国产
美术渲染高出预期,意识物种进化的故事有点虚无恍惚,没太大意思,但作为国产心理科幻剧来说还算认真,多一星鼓励
好家伙,演技尴尬是常态。
被赞扬与有遗憾的部分都注定来自于对类型片创作方法论从头至尾毫无审慎的借鉴学习。当密闭空间飞船危机、童年终结式的非碳基生物、以崇高目的为导向的AI觉醒以一种合格的形式出现在国产科幻片甚至是一部网大中,无疑对中国电影市场是一种正向的引导与激励。有鉴于此,电影不合时宜出现典型古典太空歌剧叙事逻辑下的船长形象看得人尴尬不已以及蹩脚的章节结构也是意料之中。
文艺型科幻掺杂些许哲学元素,布景特效尚可,结局不俗套,剪辑存在问题一小时时长也令人迷惑,无法容纳故事与格局。总体质量属网大合格产品,类型较为特殊以三星鼓励。
高情商:看到一锅还算可口的东北乱炖。很高兴国产进步很大!难得中国科幻界出了部探讨「费米悖论,生命起源」题材的片子!低情商:毫无新意!根本就是套用《太空漫游2001》与《希德尼娅骑士》遥远飞船世界观外壳,来讲了个和《湮灭》高度雷同的「克苏鲁」故事嘛!
有些故弄玄虚的味道,国产科幻千万别这样发展下去
有点意思。
不带预期去看反而很惊艳,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靠两个人物完成了许多科幻经典连篇累牍才能完成的事:太空惊悚、硬核科幻、哲学追问,当然可以说这它缝合了各类电子游戏和科幻电影,但它自成体系和逻辑,只是男女主依恋这条线不断靠洁白的闪回补充,太薄弱了。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惊喜的
妹子和电影出乎意料的好看!!!
特效满分
一开始基调起的太高,拉高期待值,结果一看这演员的表现,实在是太拉胯了。尤其是台词,就没见过驴唇不对马嘴到这种地步的,让我一度怀疑拍的时候是不是压根就是另一个剧本。众所周知网大经费有限,在有限的经费里还想拍科幻片,这制作水准已经可以了。但是网大想出彩,主要还得剧本硬。怀着对剧本的期待让我坚持看完,怎么说呢,想法是有的,看出来导演也想体现自己的艺术高度思想内涵,又搞氛围又玩概念,一会交响乐一会哲学。奈何这个执行,生生让导演的想法变成了一个笑话。拍不出来的就让角色直接说出来,再给观众留白让观众自己去思考。作为本片的观众也挺不容易的。看在国产科幻创新的份儿上,三星鼓励吧。
开局节奏过慢,第三章渐入佳境。在科幻网大中难得认真探讨了一下关于信息和生命本质的哲学命题,如果好好拍成短片应该不错。
故事的创意还是不错的,还算是有新意,生命的不同载体,即使是信息也是一种生命。不过导演为啥要把时间线打乱啊,个人觉得这样把剧情搞得有点乱,并不是一个好想法。其实这片子的质量还是可以的,就是故事有点简单,中间有点像恐怖片,后半部分回归科幻主题,探讨宇宙里生命的形态,不过看一遍就够了,因为故事确实很简单。我给4星7分,删掉了!
u1s1,真的不错,不仅在有限的时间里探讨了生命哲学问题(虽然很浅薄,铺垫也略生硬),还给出了关于外太空生物新奇的概念定义,这种尝试本就是我们现在科幻片中少有的,在一众都在追求价值观,意识形态的伪科幻中抓住了科幻片真正的内核—对于生命与永恒的终极探讨。仅此一点,我觉得他就值得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