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觉得本文的标题很拗口?
认为这个标题是错的?
让我娓娓道来—— 2006年,一伙劫匪抢劫了位于阿根廷的阿卡苏索的里约银行,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世纪大劫案!
尤其奇葩的,他们抢完银行后,还不过瘾,认为自己的抢银行艺术没有得到充分的炫耀,顺便又拍了这部电影!
先说一下大致内容:主人公费尔南多,是一位艺术家,偶然情况下,发现银行门口有个下水井,井下四通八达。
他又装作去银行拍照,故意被请到地下室喝茶,弄清楚了银行地库的地图。
随后,他找来一群小伙伴,通过数学计算,在井下打了一个洞,精准的直通银行地库。
从下水道挖地道到银行地库 然后他们分为两帮人: 一帮人包括医生安东尼奥、花心男贝托、灰外套小偷马里奥,正大光明的去银行一楼大厅抢劫,并绑架人质拖延时间——给警察造成他们无路可逃的假象。
绑架人质期间,他们还轻松的放走了三个人质,分别是:一、银行保安,连带保安的手枪也还给他(因为这是真枪,他们不敢留在身边);一位尿急的小伙子,让他出门找警察尿尿;一位正巧这天过生日的老太太,劫匪居然在现场制作了一个点了蜡烛的生日蛋糕,让全场人唱起了《生日快乐》,并给老太太过了一个温馨无比的生日,导致老太太被放出来后,还在一个劲的对公众说:“里面都是一些好人。
”警察着急了,请了一个谈判专家谈判。
灰外套小偷马里奥为了在谈判中拖延时间,居然事先学习了《法律谈判》,并报名参加了“演员的自我修养”培训,成功的把警方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另一帮人包括主犯费尔南多与工程师塞巴斯蒂安,则悄悄的从地洞钻入银行地库打开保险柜偷钱。
工程师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宅男,自制了暴力开锁工具,打开一个保险柜只需要七秒钟。
他们一共打开了143个!
工程师设计的开锁工具 最后在警察的重重包围下,两帮人会师,扛着战利品钻入地洞从下水道逃走了。
他们通过开车的朱利安接应,顺利回到老巢,分赃完毕,开始各自享受人生。
你们认为这就完了么?
不!
这才只是闹剧的开始。
案发五周后,花心男贝托劈腿了,被老婆抓住,愤怒的老婆立刻报警,将自己老公和同伙全部供出来。
于是这群劫匪全部被抓进了牢房。
但是,他们从牢房里出来后,又开始继续享受人生。
享受人生甚至包括:向外界炫耀自己的完美计划,然后拍了这部电影!
劫匪作案的枪支,故意留在银行 许多观众表示:没看懂劫匪被抓后的剧情?
这儿,请让芊芊简单分析下: 首先,劫匪抢劫时,全部用的玩具枪,并且善待人质,没有对任何人造成实质性伤害,导致他们在法庭上判刑很轻。
其次,劫匪总共抢劫了多少钱?
不知道。
根据劫匪出狱后接受新闻采访,大约接近2000万美元。
其实这个数据,银行应该知道,但是银行不敢说,因为这家银行有责任为客户保密。
丢失的钱财,都是客户寄存在银行的私人保险柜里。
这些钱,大部分都是不干净的,甚至是赃款。
所以,哪怕客户丢了很多钱,客户也不敢把真实数目告诉警察。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其尴尬的事儿,明明丢了将近2000万美元,但是只有117万美元报警了。
所以,最后警察只能追回117万,至于剩下的钱,没有人追究,就被洗白了,留给他们出狱后享用。
更奇葩的事儿发生了,其实劫匪都是故意被捕的,包括利用花心男的妻子报警。
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这位妻子和大家都打过照面,并且能猜到真相。
他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被捕契机。
只有被捕入狱再出来,他们的身份才能洗白,不会再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抢劫犯,而是可以肆意走在大街上的释放人员,可以安安心心的享受人生。
——以上都是新闻采访出狱后的劫匪,他们自己说的。
又有人问,此时劫匪为啥敢说了呢?
额,因为他们已经受过了法律审判了,并且已经熬过了阿根廷规定的诉讼时效。
也就是说,他们被轻判的原因有三个:一、使用玩具枪,并且善待人质;二、抢劫数目不大,只有117万,并且全被追回。
三、他们被逮捕时没有任何反抗,在法庭上认罪态度良好。
劫匪留给银行和警察的字条 所以,最后六个人,在现实中的结局如下: 开车接应的朱利安因证据不足,没被判刑; 医生安东尼奥判了两年,出狱后因车祸意外死亡; 花心男贝托判了八年,出狱后在一个海岛上盖了豪华别墅,天天开着豪华四驱车享受人生;每当记者采访他这件事时,他都会感到很骄傲:“没错,这就像一枚漂亮的胸针(本人原话)”。
记者们根据对他的采访,还出版了两本《世纪大劫案》的书,结果他还嫌记者没把他写得更帅气。
灰外套小偷马里奥判了七年,因为是乌拉圭人,被引渡到乌拉圭,答应永不进入阿根廷后,只坐了四年就出来了,然后娶了一个比他女儿还小的老婆,用抢来的珠宝开了一家珠宝店,本来生意平平,但因为这部电影播出后,他的珠宝店反而成了网红店,大家都来和他合影,生意好的不得了。
他自称蜘蛛侠,劫富济贫,还趁热打铁,准备自己写一本书,记录这场匪夷所思的行动; 工程师塞巴斯蒂安判了一年九个月,出狱后,仍然开着器械店,但是在这部电影播出后,他大肆宣传“我就是电影里那个工程师”,结果导致大家都来买他的商品——气得里约银行将其拉黑,不再接受他的任何业务; 主犯费尔南多,居然判的最少,只有一年七个月,出狱后,他认为“完美地执行了一项罪行,却没有机会获得荣誉,这有点像拥有一幅无法展示的毕加索(本人原话)”,于是,他投资拍摄了这部电影,并担任这部电影的编剧,又美美的赚了一大笔票房收入!
最后,他庄严的给自己的行为下了一个定义:“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两件事超越生命,儿童和艺术。
我这样做是为了艺术部分(本人原话)”。
享受人生的劫匪们 这部电影,看上去相当的荒诞。
但是,这部电影没有讲出来的事实,其实比电影更加荒诞。
——艺术来源生活,但生活远比艺术精彩!
如果要问哪一种类型片经典频出、逢拍必看,那南瓜君肯定首推盗匪片。
一群奇人异士为了同一目标结成同盟,在有限空间内各显神通。
其中总不缺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高智商犯罪的悬疑感。
像是囊括了好莱坞男神半壁江山的《十一罗汉》系列;将脑洞开到极致,刷新魔术固有套路的《惊天魔盗团》系列;还有《神偷联盟》《偷天换日》《偷天陷阱》……等等。
如果要展开来说,恐怕说一天也说不完。
但是,在今天介绍的这部盗匪片面前,以上这些,全是弟弟——《极盗行动》El robo del siglo
《极盗行动》的又名为《世纪大劫案》,敢冠以“世纪”两字,自然来历不小。
纵观以前的高智商盗匪片,偷黄金的、抢银行的、盗珠宝的,抢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精妙绝伦的计划以及配合完美的行动。
让人不禁惊叹编剧和导演丰富想象力和融合能力。
但《极盗行动》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编剧和导演脑洞大开的结果。
它改编自2006年发生在阿根廷的真实抢劫案,影片的编剧之一还是当年这桩案件的主犯。
敢这么玩,路子可不是一般的野。
主人公费尔南多,是一个自带龙傲天剧本,朴实无华且低调的天才艺术家。
因为学啥都快,干啥都会,让他的日子变得十分无聊。
所以,寻找挑战就成了他唯一的乐趣。
一个雨天,他在车站边抽烟边等车,随后将烟头随手一扔。
烟头在水中浮起,并随着水流一路漂,费尔来了兴致,跟着烟头一路走。
走着走着,烟头滑进了下水道,一抬头,四个大字:河畔银行。
这难道就是老天爷给的暗示?
于是,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里产生:挖地道,抢银行。
这么大的一个计划,他一个人肯定完成不了。
他开始组建自己的“梦之队”。
费尔先是找到他的工程师好友泰特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泰特斯听完费尔的想法并不感到惊讶,还表示如果要他加入,需要一个出资人才行。
于是,费尔又找到了另一位好友马里奥。
他是个小偷惯犯,对费尔的计划很感兴趣,不仅主动加入,还提供资金支持。
之后,费尔又找来了两个帮手,就这样,“抢劫小分队”正式成立。
钱也有了,人也有了,接下来就该执行伟大的计划了。
他们分析,一般银行不会把大量的钞票放在前台,超过一定数额就会锁进地下的保险柜里。
所以,他们的目标就是保险柜里的财产。
费尔先是测量了银行到下水道的高度,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挖一条差不多高的隧道,通往银行的内部。
为了得到银行的平面结构图,费尔拿着一部相机,大摇大摆地走进银行拍照。
但是动作太过张扬,差点就被保安逮个正着。
然而阴错阳差的是,费尔被保安带去检查的时候,他观察到了银行地下放保险柜的位置。
随后,问题来了,这个隧道要挖多长呢?
总不能拿着尺子公然去马路上量吧。
为了掩人耳目,费尔想了个绝妙的方法。
让同伙从井盖口推着自行车到银行门口,再用轮胎滚过的圈数乘以轮胎周长就知道了井盖到银行间的水平距离。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挖隧道工程。
这个就很考验人,挖深了挖浅了都不行,稍有偏差一切就前功尽弃了。
可是钱都快用来改车买发动机了,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买经纬仪了。
这个时候,工程师灵光乍现,用一个激光笔,一个三脚架,一个托架,制造出一个简易的经纬仪。
在这群人不辞辛苦地努力之下,这条成为“百万富翁”的神圣地道即将打通。
但在最后距离银行只有仅仅7米的时候,马里奥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不触碰报警器的情况下,打开保险柜呢?
费尔也很焦虑,因为他还没想好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马里奥气急败坏,觉得自己被耍了,毕竟这费时费力又费钱的,然后关键的问题还没想好怎么解决?
这不是玩人么?
他立马撂挑子不干,还让大家各回各家,各找个妈。
正当大家要散伙的时候,聪明的费尔想到了办法,为什么执着于从隧道进入银行呢?
他想到,银行在非营业期间,会启动安保系统,是因为没有人看管;但营业期间,有保安巡逻,这些安保系统自然就不会打开。
他们完全可以在营业期间进入银行,假装正常抢劫,实际上他们的目标是地下的保险库。
所以只要与警方周旋得久,他们就能争取时间拿得更多。
而那条挖的通道,不做入口,而当做逃生用的出口。
于是,准备就绪,开始抢劫。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当他们进入银行后,一些事情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开始发展……像是撬锁机器因为太热,没撬几个柜门就宕机了;吓尿的人质们也开始状况百出,麻烦不断;时间越来越紧迫,外面埋伏好的狙击手已经准备就绪;
还有在外谈判的警长也渐渐察觉出了不对劲,猜出了他们真正的阴谋……那么,他们是如何成功逃过警方视线,顺利拿走巨款的呢?
故事看似离奇,却是真人真事。
劫案至今还有许多没有办法定论的疑点:到底抢了多少钱?
还有其他帮凶吗?
他们真没带一把真枪?
更夸张的是,抢劫案发生后整整三个星期,阿根廷警方毫无头绪。
民众将其视为本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事件,引发全国轰动。
但,最后劫犯们还是在劫案第五周后全部落网。
等等。
既然都失败了,为什么还会被大家称之为“最著名”、“最聪明”的抢劫案呢?
当你以为他们被抓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局的时候,一个细思极恐的事实开始慢慢浮现……这次“失败”,竟然也是他们计划好的。
跟那些亡命的劫匪不一样,这群人去做这件事并不单单是为了钱。
不管是为了完成犯罪也好,为了劫富济贫也罢。
费尔最后在犯罪现场留下的那句话,可以把这场抢劫案理解成他们的“行为艺术”。
而这句话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嘲讽:“在没有武器和怨恨的富人区,只有钱,没有爱。
”
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而且这个真实发生的盗窃案被评为历史上最聪明的银行抢劫案之一,真实的故事我觉得会比电影更难,并且要考虑到的意外因素更多,然后这个case居然最后是成功的…可惜的是后来隔了一阵由于猪队友导致全队覆灭。
我想起犯罪学家的统计数据上很明确提到,罪案中参与人数越多,成功率下降极快,而且越后面是指数级下降,反之就是成功率最高而且事后还不会被抓的最佳模式就是单人作案。
看来很多罪案成功后,出现同伙之间的灭口也是有道理存在的,毕竟掌握内幕的人越少越安全🔐
小时候看水浒,念叨着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如数家珍乐此不疲。
但其实细想想,一个个的单看大多也都是泼皮无赖,作奸犯科之辈。
但往往会被逼上梁山的,都是某一时气不过,或因缘际会杀了个更混账的东西,然后他自己似乎就没这么不堪了。
本片也是这样,抢劫银行,并不是抢金库,而是抢储存箱。
除非是存重要文件,否则不直接存钱而是把金银细软钱财首饰租箱子放的,大半是见不得光,不能让人知道明确金额的。
所以比之障眼法、地道战、筑大坝等一系列工程活,这个目标设定其实才是点睛之笔,这是之后可以光明正大的花抢来的钱的最重要的一环。
而也正是因为普通老百姓基本上不会在银行租箱子,所以所谓的世纪大劫案,对那些下班回家后,坐电视机前嗑着瓜子的平民大众来说只是饭后谈资。
这是他们能成为传奇,而不是过街老鼠的原因。
但抢走的非法所得依然是非法所得。
他们也并非罗宾汉是要劫富济贫,那些别人的血汗变成的是他们自己的豪车红酒。
如果说他们用入狱将钱洗白,那他们用老百姓的仇富心理,将自己洗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为何螳螂是反派,黄雀却是正派。
他们目标设定的高明之处最终就在于,像水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一样,这本身也也是一种公关手段。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还是发现了我是法盲。
即便未伤一人,但这是抢银行啊,造成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秩序、占用公共资源、损坏政府声誉,并且还破坏了市政设施。
居然最高的就判了八年多,甚至有一两年就出来的。
这样的投入产出比,难道不会引起人生价值的大讨论,导致阿根廷的年轻一代重新选定职业目标么。
从影片质感上来说,色彩和配乐是特色,透着浓浓拉美味儿,尤其最后一段展示现实中几人身份和结局的动画,不错的社会地位与荒诞的犯罪、紧随其后是较轻的刑罚与出狱后潇洒享用成果,强烈的前后对比配上音乐还是很有戏剧感的。
影片开头费尔南达站在雨里的场景莫名让我联想到肖申克里的场景,巧的是也有挖地道场景,只不过一个是挖进去 一个是挖出去,但两者都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
费尔南达执拗地突破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银行大劫计划,不全为得到那些财富,更多的只是恣意去实践,心灵极端自由者的犯罪。
有意思的是我只知道他们计划周密,却不知道周密到哪一步,也许告发、抓捕、蹲监狱、出狱后安心享用财富都在计划之内呢!
不过情节方面稍微欠点张力,虽然有现实背景做底,故事伊始还是感觉节奏拖沓了些。
『极盗行动』改编自2006年阿根廷的真实劫案,电影的投资和编剧便是当年的主犯费尔兰多·阿劳霍,可以说高度还原了当年的实况。
从组建人马,到布局计划,再到行动,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的炉火纯青,紧张又不失幽默,整个过程不用一枪一弹,纯凭仿真玩具和自学的谈判技巧全身而退,实在刺激。
而在真实事件中,仅五周后,他们逐一归案,因为用的是仿真玩具且没人伤亡,加上被劫的是富人区银行,敢出面认定的失窃金额仅为117万美金,所以每个人的刑期都不长,落网似乎也是计划中的一部分,由此想到在银行里留的那段话“在富人区里,不用刀枪,没有怨恨,只关金钱,无关真情”,讽刺意味十足!
【8或9分】
《极盗行动》(2020/类型:犯罪):阿根廷出品,巴西真实事件再加工,算是很别致的神偷类电影,有一种南美独特的慢斯条理的紧张感。
电影中,偷盗过程的再现很细致,也够缜密,一步三摇之间,就把事情办了,很魔幻也很带劲,所以说,高明的大盗其实都是艺术家,偷盗算作一门艺术的话。
题句话。
对于诸如盗银行、盗金库这种容错率极低的工种,我常有一种担心,就是善后,得手的善后。
一方面,复杂工作必须要精细分工,必然是工序复杂,参与人员的数量必定不少。
问题来了,一方面,团队的庞大可以降低盗窃难度,另一方面,“人多眼杂”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泄密,保不齐有一个俩的嘴比老太太棉裤腰还松。
人员数量的控制应该全世界神偷Team的共同难题。
再说回电影本身。
因为有真实事件的前缀,所以被捕入狱的结局不算意外。
打败幸福日子的,往往就是失败的爱情。
说一下我的主观看法,一直到5人落网前,整部电影基调都很完美,观众的立场都是在劫匪这边,身处劫匪的立场,整部电影的氛围基调是一种欢快的,积极的。
但是后边小半段直接翻转,视觉变回上帝视觉,观众立场也强行被拉到道德这边,电影基调也变成了温情,消极但是正向的。
看出来导演结尾也在收这种消极的情感,为了最后父女那段也在片子里埋了一段亲情线,但是最后被抓那段真的有那么一丢丢唐突,看了感觉不太自然,我认为如果要保持基调的话,结尾直接字幕介绍几人最终下场就好,无需在多加被抓那段(也有可能是政治需要,要电影保持积极向上)。
这块其实就可以参考速度激情,就是以劫匪立场走整部电影。
阿根廷电影《世纪大劫案》又名《极盗行动》是根据发生在2006年的阿根廷阿卡苏索里约银行大劫案真实事件改编的的电影,该银行抢劫案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著名、最聪明、最奇葩的银行抢劫案之一。
他们一是计划周密,从筹划到实施到结果都是完全符合策划剧本的,只抢银行提客户保管的钱财,让警方无法得知被抢真实金额;全部使用假枪,让法庭无法定重罪;电影中看见劫匪全部被抓,还以为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结果这也是他们策划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审判服刑成功洗白成为了富人。
看了介绍才知道,更为奇葩和荒诞的是,这部电影竟然是主犯费尔南多抢完银行服刑出狱后,投资并编剧拍摄的。
只判了一年七个月主犯费尔南多认为“完美地执行了一项罪行,却没有机会获得荣誉,这有点像拥有一幅无法展示的毕加索”,“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两件事超越生命,儿童和艺术。
我这样做是为了艺术部分”,所以炫耀自己抢银行艺术的完美计划。
如果是真事改编,这改编漏洞也太多了。
1.开始就扔烟头,追着烟头跑是不是太刻意了,肯定往下水道流啊。
2.审讯室在银行金库旁边,这设想就编剧想的出。
3.银行地库墙都是砖做的?
钢筋混凝土都没有,有点搞笑吧。
4.抢了钱还想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像原来一样生活。
5.谈判过程中,他们把枪和弹夹给了银行职员和老奶奶,警察都没看到?
现实中警察这么不给力?
6.谈判的时候拖延时间,给了一个假的律师电话,难道警察是猪吗,他们查不到相关的信息真假?
7.从他们所有人离开大厅撤退,警察马上就冲进去,追到下面就不追了?
肯定跑不远啊,还等把所有东西吊上去。
正常情况,周边几个街道第一时间就被封了。
不知所云 形散神也散的电影 不值得一看。
世纪大劫案
什么玩意……除了事是真的,其他就是写流水账啊!竟然能有七分?
又一个办大事的艺术家,哈哈哈哈。故事走马灯,不如纪录片
开保险箱就像开盲盒,刺激又快乐。
现实故事改编给电影添彩了很多,如果能将几个主人公的身世和动机刻画更深刻一点就更好了。
离谱的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更离谱的是一个人还是剧组人员,真实还原场景再现。
太神话了吧,这是真实事件?最后的 A4 纸十分讽刺啊。拍的十分单调乏味,除了几处配乐很躁。开头的理由,然后找队友,中间开始拖时间开保险箱门,尾部的抓人。整体上就像是一根红柳烤肉串,单独吃没啤酒太腻了。 @2021-10-15 22:13:50
PYIFF第十二场,1号厅。
据说投资方还是现实里的主谋, 好烂的剧情哈哈
7,挺成熟轻松幽默的小品,但是到内地市场很容易水土不服。
真实改编,一群中老年大爷的硬核计划,最后结局惠在老婆上过于真实
…是谁说好看的!
平遥1。唯一喜剧片,怒抢票想轻松下,结果不咋滴。就很真实的故事,也仅限于此。
三星半肯定有的。罪犯的脑洞真大,而且有阿根廷贫富分化的社会背景在里头,也算有点世相和人情在里面。有些镜头语言运用得还不错的,电影院里看很带劲。
没意思
不同于欧美商业片的偷盗片的节奏,这样的故事推进手法更像是劫银行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男主站在雨中临时起意一般。
累。
三星半吧。
生日快乐苏珊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