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不怎么喜欢王宝强,不过看过他不少电影,没看那什么当兵的…看《人在囧途》的时候,觉得挺喜剧的,没有让我很不舒服的梗,故事也挺紧凑,不会觉得闷很难得的国产喜剧,四星,心里想着故事一直发展到成功读小三信的时候,突然一热,觉得这片儿在我心里升华了!
情绪像片儿里小三自己的感觉一样起初,觉得电影里小三都没什么好结局,挺没劲的最后,信的述说,以及成功老婆那几个简单的画面和台词“还好吧”“回家就好”一切,就是这么简单,生活是最困难的事情,也是你最好的反击记住,做饭很重要,不会做饭的女青年,只能去当第三者,不会做饭的文艺女青年,只能被他们潜规则,老板只想娶会做饭的五星了P.S 原配和小三的演员选的很好,选的稍有不适,就升华不起来了
87年的美国片落难见真情 Planes, Trains & Automobiles (1987)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775/
我在评价一部国产电影的时候,标准肯定是和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不同的。
这是一个暂时没有任何办法的现实:如果将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的话,绝大多数的国产电影根本就没法看。
所以我对国产电影的标准明显是更宽松的。
对于那些能表现出某种技巧上的、技术上的甚至只是态度上的进步的国产电影,我一般都会给予鼓励。
(但即使这样,我仍然暴虐地批评了许多国产电影,我只能说它们实在是太过分了。
)在这样一个明显的双重标准下,对于《人在囧途》这部电影,虽然它有很多明显的问题,但我仍然觉得应该是鼓励大于批评的。
(对比同期国内公映影片,例如好莱坞进口批片《特工的特别任务》,同样是家庭温情喜剧电影,《特工的特别任务》一片无论是技术水准还是故事创意、叙事技巧,都比这部《人在囧途》明显要好不少。
但我还是宁可推荐这部《人在囧途》,因为这是一部立足本土讲述中国人情感的电影,它能容易触碰到中国观众的内心世界。
)对于这部电影,我的评价很简单:“一部超过了我预期的喜剧片,它让观众笑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些温暖。
作为一部低成本喜剧,这种温情喜剧路线可能会又开创一种新的类型片市场。
此片编剧不错,对内地语境的把握非常精准。
另,徐峥再次证明,他是一个目前内地市场奇缺的类型片演员。
可惜了《无人区》,不然他会正式跨入一线。
”随后,有不止一个朋友提醒我,《人在囧途》在剧情和剧作结构上“非常类似”一部1987年的美国电影《Planes, Train and Automobiles》(《飞机、火车和汽车》,又译《一路顺疯》)(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775/),这部美国电影我没有看过,所以我也不好说这种“非常类似”具体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考虑到《人在囧途》的“原创故事”是刘仪伟,而他的上一部电影《火星没事》则和一部2007年的美国电影《Martian Child》(《火星的孩子》)(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892525/)也是“在剧情和剧作结构上非常类似”,所以我想很多事情是可以得到解释的……因为我没有看过《一路顺疯》,所以我没办法具体比较《人在囧途》和《一路顺疯》。
但就算《人在囧途》严丝合缝地把《一路顺疯》的剧本照原样扒过来,《人在囧途》的编剧也做到了不错的本土化处理,没有搞成那种不伦不类的生吞活剥,而是和中国现实社会做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结合。
所以就这一点我还是想要给一些鼓励。
下面讨论的关于抄袭和模仿的话题,和《人在囧途》以及《一路顺疯》都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咱们就事论事,所以有心人也不必借题发挥了。
要说我是《人在囧途》片方的枪手,我不做辩解……抄袭当然是我们要明确反对的,但合理地模仿和借鉴则是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的。
中国电影的创作现状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一片狼藉都是一种客气的修辞手法。
泥沙俱下的淘金时代里,要想脱离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忽然旱地拔葱凭空出来一个绝世天才之作,无论艺术性还是商业性都是世界一流水平……咱们不会这么要求中国足球吧?
小众的艺术电影咱们单论,或许还有某种可能性出来一部世界水准的作品。
但要说在商业类型片方面,咱们过去欠的帐实在太多了,在什么都缺的情况下,我觉得基本没可能忽然冒出来这么一部惊天神作。
即使是宁浩,即使是《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再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没看过的《无人区》,把它放在世界电影的范围里来看,它们的水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想大家应该是有一个基本共识的。
但我同时又对中国电影在类型化创作的未来持一种审慎的乐观态度。
还是那句老话,咱们在过去的十年甚至十五年时间里,通过盗版这种特殊的普及形式,培养了一大批无论是品味还是视野都非常牛屄的影迷。
即使这些影迷中的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到中国电影的生产体系,他们都有机会改变中国电影的未来。
在刚刚开始起步的阶段,模仿和借鉴可能是我们现在只能面对的一个现象。
抄袭是一种丑陋的偷懒,因为抄袭的动机在于急功近利,只想多快好省地赶紧搂钱回家。
而模仿和借鉴则是蹒跚起步阶段的必经之路,好莱坞研究了近百年的商业类型片的电影叙事技巧,我们难道还要再重新把轮子发明一遍吗?
我希望我们的创作者能够尽快摆脱这个阶段,从掌握最基本的叙事技巧开始,然后逐步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特点和市场特点,最后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本土观众的类型化叙事模式。
重新学习和掌握类型片的叙事技巧,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机会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电影叙事技巧。
中国电影就像一个可怜的孩子,不停地在大人的殴打下渡过了悲惨的童年,等他长大后才发现,当他需要独自谋生的时候,他竟然没有学会什么可以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
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所表现出来的高速增长,并不是靠中国电影人自己的本事挣来的,而是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面对这笔天降横财,是该贪婪地吃了这顿没下顿,还是抓住机会赶紧学点养家糊口的本事,那不是我能操心的事情。
但对于那些长久以来一直在喜爱电影的人们来说,当然应该抓紧时机长点本事,同时也别被这个淘金时代迷惑了双眼。
蹒跚起步阶段,行走的姿势不够优美,我们可以谅解;但如果以为人傻钱多的时代永远都不会结束,那就是记吃不记打了。
整体感觉非常流畅舒服,回家的途中有太多的意外,但每个意外却又合情合理,没有强加的笑点,却会让人不由自主的笑出声来,特别是宝强的表演,太出彩了,看到他喝牛奶真的让我瞠目结舌,徐峥给了喜剧一个非常好的定义,喜剧不仅仅是搞笑,也有温情,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搞笑,有人性的本质,厚道。
发现对这部电影大家的评价两极化严重,究其原因应该是因为对这部电影风格的适应度吧!
它用路程途中的形式,讲述着两个同样奔波在路上身份却天差地别的人的共同遭遇,因为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对待途中各种悲惨遭遇的态度也不同,一个乐观坚持,一个消极抱怨不耐烦,两人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凸显出态度不同心态也会不同,而消极愤怒对困境的解决不会有任何帮助!
电影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在向我们阐述着这层深意,让观众在笑声中回味其中冷暖,而你是否领悟到了它的笑点和泪点就决定了你的评价,但其实这不能说电影不够深刻,只能说每个人的评价角度不同!
其实有一点想说的是王宝强在这里的角色和天下无贼的傻根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憨厚老实,单纯善良,但没有太出戏,只是觉得这个形象当时在塑造时能够改变下会更好!
Solo lau/文《人在囧途》囧得名副其实!
先不说电影,单说电影票就够“囧”,“囧”字直接没显示出来,片名一栏赫然印着《人在?
途》。
故事也够囧,以至于观众连连大笑,每当傻根童鞋精准的乌鸦嘴预言应验的时候,肯定有仁兄高呼“太灵了!
”、“太强了!
”或者“我的天呐”之类的话语。
当然能够令观众会心一笑,肯定不会像《三笑之才子佳人》之类的电影一样腹内空无一物,本片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导演将精英意识遭遇草根文化时的尴尬,展现的巧妙又自然。
这年头《喜洋洋和灰太狼》火得简直不像样子,不但主题公仔玩具到处可见,甚至人们彼此之间起外号都用里面的名字。
其实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俩角色就非常有意思。
灰太狼不仅有房有家有老婆,还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经常能搞出一堆新奇的发明,激情高涨的创造力令人不得不佩服。
从某种意义上讲,灰太狼就是个典型的白领形象,只不过运气不好而已。
喜洋洋则是智慧勇敢,流露着一种市井的机灵劲儿,总能巧妙地摆脱危机,保护羊村的安全,还常常做出一些好玩的山寨东东,十足一个平民英雄。
喜洋洋与灰太狼搞笑的对立关系,就很像徐峥跟傻根遭遇时的囧境。
徐峥饰演的老板,被员工起外号为灰太狼,其实他跟灰太狼真的很像,只是有小三而已,不像已经被公认为21世纪最好男人的灰太狼一样,对爱情专一。
做为典型的成功男人,他是真正的社会精英阶层,所以也像大多精英人才一样,讲求做事符合自己的上流社会身份,坐飞机要头等舱,坐火车要软卧,处处将自己与平民百姓区别开来。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陈凯歌和葛优那次包了火车的一截车厢禁止其他乘客通过一样,恐怕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软卧舒服,而是要强调自己“高人一等”的精英身份。
这么多观众喜欢傻根,根本原因应该也不是因为他天生喜感,而是他那质朴亲切的农家小伙儿气质在当下越来越少见了。
傻根兄一如既往的民工扮相,饰演千里讨债的资深挤奶工,而且拥有一张惊人的乌鸦嘴,他预言的坏事往往几秒钟内就能应验,这家伙不去做灵媒真可惜了。
虽然同样是民工,但《人在囧途》中的他可不像在《天下无贼》中的角色一样纯洁率真,一张白纸,而是带着小人物的机灵、市侩,而且还很有骨气。
当标榜自我精英意识的老板跟大大咧咧的农民工一同春运回家,一幢幢糗事陆续赶至。
短短两天时间,老板和民工就遭遇了航班取消、铁路塌陷、客车停运等一系列在当下非常普遍的事件。
衣冠楚楚的徐峥被搞得狼狈不堪,反而是傻根兄更加从容淡定。
而现实也确是如此,草根百姓早就习惯了种种不堪人意的现状,他们渺小、平凡,但是对待生活有自己的一套哲学,点儿背不怨社会,而是选择“逆来顺受”,早已习惯了一些东西被掌握在别人手里。
也正是这种乐观的生存智慧让他们如草一样顽强、温和地生活着,同时这点也是社会精英所不具备,或者说不愿意去学习的。
现在我们看一些都市影市剧很难看到散发迷人魅力的主人公们去和平民百姓挤火车,坐经济舱,《杜拉拉升职记》里徐静蕾也就挤了一次公交车,接着就换轿车了。
好像精英与底层草根之间一搭桥,只能出现在赈灾现场,出现在别的地方就有点语境扭曲的意味,所以当下的作品大都努力回避这种社会阶层之间的落差,而不是去正视。
搞得一个草根占绝对数量的发展中国家还分成上流和底层俩黑白分明的阶层,真是囧。
说到这里必须要提一下亲民的香港电影,在众多港片中,随处可见主人公跟寻常港人百姓一样在茶室吃面,挤小巴,或者追逐于脏乱的街市,这种对本土地域文化的重视和一视同仁恰恰是大陆电影所缺乏和一再回避的。
所以《人在囧途》是搞笑的,也是亲切的,所以他能唤起观众内心的共鸣,它将当精英灰太狼遭遇草根喜洋洋时,从反感无奈到感动认可的生动心理转变过程,讲述得轻松又鲜活。
重温这部经典喜剧,居然看到十年中国的巨大变化,从人物,场景到故事,尽显十年的城乡发展,令人感怀。
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喜剧,更是纪实,放在今天,依然能与商业片一决高下。
(10年6月放映时是5000万票房,是当时的奇迹。
)故事并不复杂,无非是回家过年路上的囧事。
只不过发生在一对身份迥异的人身上,并碰出了火花。
但是在故事背后却夹杂着无数发生在现实中国人身上的事。
比如飞机晚点,第一次坐飞机,拖欠农民工工资,生病骗钱,流浪孤儿,彩票中奖,住宿旅馆,小三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一个个鲜活的题材,每一个都可以可以单拎出来拍一部电影了。
但是现实题材是不讨好的,而通过喜剧拍出来,恰恰更有味道,笑中带泪,笑中带伤。
如何帮人?
以骗钱的为例,在中国这些年是不胜枚举,各种花样。
女骗子在里面是个好人,但是她告诉我们,所有骗局背后都另有故事,而这些故事并不都是符合真善美的。
实际上在这些骗子背后,是可恶的拐卖和殴打妇女儿童,是卑劣的人性。
小三的故事更不用说,层出不穷,钱多了,自然问题也多了。
电影中的小三是很懂情理的,她主动退出,还略带一丝悲凉。
而现实是残酷的,多的是家庭的破灭,少见有第三者插足仍然美满的家庭。
再看场景
城乡班车
城际客车
当时的武汉
现在的武汉在疫情期间重温十年前的武汉,很是有感觉了。
虽然没去过武汉,但是这熟悉的场景让我回到了小学时代,那时的县城正在发生变化,一座座楼房平地而起,摇把的游戏机还很流行,紧接着就是电脑的飞速发展,并伴随着网瘾一代的出现,也就是我们九零后了。
从武汉长江两岸的变化就可以看到这十年,中国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快到让美帝都害怕。
场景变了,人心也变了。
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人感到无所适从,整个世界不仅是繁华的,而且是荒诞的,是没有精神寄托的,每个人都是孤零零的一个分子。
城乡差距的拉大,城乡矛盾的突出。
贫富差距的加剧,伴随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
其实里面的演员都挺值得说一说,是十年间演员的变化,演技也好,穿着也好,都是巨大的变化。
在此就不赘述了。
在2020年2月18日凌晨,重温经典后随笔,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早日过去,一个崭新的武汉重现,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继续腾飞。
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信仰才会有力量!
徐铮很帅。
可能是要塑造个冷漠傲慢毒舌以为有钱大噻的老板形象。
但看下来这个老板真让人喜欢——心地善良进退有度:让座,帮助骗子,帮王宝强等等。
善于自我反省:在囧途中不断成长了解自我进而认识到“自己的窘迫”。
王宝强,一如既往是个满口人间自有真情在让人想扇他两个嘴巴的麻烦精乌鸦嘴自私鬼。
尤其床戏一段,充分表现此人的自私。
生活习惯不同没关系,但丝毫不顾虑他人感受,自己怎么舒服怎么睡,第二天还毫无愧疚之意,真该踢他下床。
以自我道德至上去要求别人,犯了错误死不悔改嬉皮笑脸推卸责任贪小便宜。。。。。。。
最后徐铮说“他是我债主”时,想起天下无贼和士兵突击里那些为了保护他而牺牲奉献的优秀炮灰们。
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也觉得做人要尽量开心。
但在认识到罪恶后依然相信善良,不是比没心没肺自以为是的滥好人更有珍贵吗?
王宝强演的角色都一样。。。
讨厌!
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身边没有这样的人。
情节还是很不错的,基于现实,很有象征意义,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可能是先入为主吧,我还是更加喜欢泰囧,里面的情节更加搞笑,更加深入我心,而这个里面确实是更多感动存在,那个女人,那一群生活艰难的孩子,总感觉这些感动为电影加了一些分,然后还想吐槽一句,我觉得徐峥没有头发更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吧…
李成功和牛耿,看似强弱分明的两个人,但现实的映照下却是大相径庭。
大老板与小民工本就不属于一个社会阶层,在大众眼里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但本着“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原则,自然法则没有吝惜给牛耿“乌鸦嘴”——百说百准的金口,也不忘时时提醒大老板李成功的种种过失,看似一出荒诞喜剧,实际是一出现实版拷问良心的教育大戏。
因为是武汉拍的 所以加了两颗星
真的不在片头字幕里加一大行字“改编自约翰·休斯编剧的《落难见真情》”吗?
真的是喜剧吗?真的是煽情片吗?真的是教育片吗?
囧哩个囧
笑不出来,哭不出来,是为廉价与虚伪的同情
编剧太烂了。而且往死里讨厌徐峥
当影片以一种不可抗力的方式进入了说教时段时,我对这片的好感急转直下
整体很不错,挺搞笑的~但有些煽情太过了…而且所有的坏人都自我悔悟了~
狗血
最近徐铮没少搞这种东西,不喜欢。
国产喜剧片的凑合之作,不过当今的电影市场找部凑合的国产电影都很难,徐峥真是好演员,怎么就一直半红不紫呢
71/100。你有什么条件玩儿裸睡啊,啊?!
徐铮是个演喜剧的好同学~
国产喜剧最出彩却也是不思进取的典范之一~这种结尾也敢露出来??还有那个要跟着男朋友带小孩子们去看菜画写生的怨女,这种狗血剧情,编剧能不能更露骨一点儿,让我直接吐了得了!
3.5星~~
这部还是比较好看,很喜欢
这片要真能从头搞到尾,虽不及《疯狂》系列,也赶超一般国产喜剧了;但就毁在后面一定要又红又专那么一下,说实话,煽情那段真让我囧到了。王宝强本色出演,徐铮有点喜剧天赋。其他不考。
大家2才是真的2,心情不好没分
这货跟上温情喜剧的路子了。。。BTW:找小三是不对的。
春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