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饰演的赵厂长从一个部队连长变成一名钢铁工人,本片整条线基本围绕于此。
中间的历史背景较多,有抗日战争,解放东北,与特务周旋,朝鲜战争,当然还有男女主的爱情线。
林永健是里面最喜欢的演员,他使这部主旋律电影变得不枯燥,一些细节还相对好看。
电影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除了 刘烨,林永健和韩雪外,其他演员的形象比较单薄,属于过后就记不起来那种。
编剧想表达的内容过多,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有些赶。
孟泰精神是鞍钢的钢铁人精神内核。
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把咱们全国第一批工人先进党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的优秀工人原型的孟泰作为主角?
是孟泰带领工友们夜以继日地搜寻器材,在他的带领下,鞍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交器材运动。
同时,他建立起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将收集到的器材及时分类整理,使鞍钢最早恢复的3座高炉的配管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为鞍钢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
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了500多名技术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使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
为什么要虚构一个战斗英雄赵铁池分担孟泰做的事情?
我不理解!!!
1948年,东北,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
危机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腹地,殊死搏斗,摧毁了敌人的阴谋。
高炉已成铁坨,厂区如同废墟,专家一致看衰,特务暗中观察,前线战况吃紧,时间日益迫近……看了简介,我其实还是挺期待的,但是真的看的很无语,我知道艺术创作要高于生活。
但是不能脱离生活吧,导的并不好。
我看的都快睡着了,哎……
国庆前夕在单位工会的组织下参加了电影《钢铁意志》的观影活动。
结果电影刚开场才十分钟,我就受不了屏幕上的内容,已经在看着手机上的《鞍钢厂志》地铁老人手机脸了.jpg要拍主旋律电影,鞍钢确实是个很好的题材。
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
它从被新政权接收、逐渐恢复、发展壮大的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成就。
如果要一一详述这些成就,不拍一两季纪录片大概是不够的。
因此摄制组在本片中选用了大量没有具体原型的“代表人物”推进情节发展。
赵铁池(鞍钢厂长转业前居然只是个连长,这其实也是个槽点)、程时勋代表李大璋、郝希英等一批因为有根据地时期小工业管理经验,被委任的新鞍钢管理层;孙雪飞(韩雪)和那几个救出来的知识分子代表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阶层(韩雪的定位总觉得有点尴尬,一会是扫盲教师,一会是工程师,一会汇报工作时又感觉是厂长秘书-_-||);孟泰、王崇伦则代表的工人阶层(这俩人倒是真的有历史原型,也有一定戏份)。
图 1 历史上的新鞍钢开工前合影。
电影里鞍钢正式投产布景则只挂了朱毛画像,这点倒可以理解化用人物的做法,一方面甩掉了大量的背景负担,有力浓缩了剧情,另一方面却也让人物脸谱化和情节简单化起来。
主角军人出身?
那就照着李云龙一比一描呗,演成一个蛮干硬上,动不动拍桌子发火的大老粗一点没错,还能让配角发挥些余热。
什么?
身边的配角也是军人,也想在钢厂工作?
不行,这样人物形象就撞车了,还是安排你开幕领便当吧(笑),不行就帮你找个转世灵童,啊不,是安排后辈继承你遗志的桥段。
这戏居然还有女主?
那就再设计一条钢铁直男不配谈恋爱的感情线,凑出些笑点。
钢厂开工没有配件?
那就立刻安排老工人拖家带口献零件的情节,就凸显一个鱼水情深。
好了,剧情跨度太长,实在连不上来了?
这不是还有女主在么,演完你那场戏别忙着发微博,快来念旁白救场……于是整部电影在情节上就用一段段违和感的旁白,将各种烂俗的桥段黏合而成,观看体验极为不适。
我觉得有句话可以成为主旋律电影的评价尺度:“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是故事里的普通人,火焰则是故事中的主线或某项伟大事业。
有时候火焰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形态变化,也并不精彩。
就好像《钢铁意志》这部片子里摄制组极力想拍的“鞍钢”其实是在本溪钢铁厂取景的。
舍得掏出四五十块钱看电影的城市中产,肯定也早在电视上见惯了“大国工匠”、“大国奇观”,不想在电影院里再温故一遍剧场版。
图 2 图为武装护厂的工人这时将镜头对准“众人”乃至“个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鞍钢确实是有相应素材的。
它既是新中国工业成就的集大成者,更是工业管理经验的先行探索者。
在这方面,《史林》有篇文章《初掌大工厂:中共对鞍钢的接管与早期复产》写得很不错。
文章提到,面对恢复生产后面临着缺机器、缺资本、缺专家,缺干部的局面,以至于陈云曾称在鞍钢中只有政治厂长而无技术厂长。
对此,鞍钢乃至以上的东北局花了极大的心思克服困难,对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以及工厂干部的管理都对症下药。
确保革命传统的韧性与建设之间的张力不被破坏。
到了1952年,不仅残存在鞍钢的设备全部恢复生产,工厂员工总数也达到了6.76万人之多,遑论之后的《鞍钢宪法》。
在这点上,电影虽然给了劳模工人、知识分子不少镜头,但显然还不够。
因为这些情节基本是服务于“火焰”的主题,讲了人们怎么做,却没有介绍为什么。
图 3 图为工作中的孟泰比如说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孟泰杀猪给知识分子补充营养的情节。
剧中孟泰在解释自己的做法时,只用为了服务整个炼钢的大局之类的说法一笔带过。
但这合理吗?
在历史上的孟泰看来合理,因为旧社会不名一文的他通过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在新社会备受尊重。
不仅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还是全国劳模,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
于是产生了工厂命运与他休戚相关的思想,形成了一套“正反馈”体系,杀猪扶助别人渡过难关也算顺理成章。
在屏幕面前的观众看来却不合理,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孟泰不顾妻女苦苦恳求杀猪,之后又把猪肉拱手相送本来地位就高他一头的专家饭碗里,自己只能吃一点残羹冷炙。
这样的故事显然不能让挑剔的观众信服。
明天要上班,就写这么多吧
#电影钢铁意志#中国军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钢铁意志呢,这大概就是我们民族的信仰和信念吧。
好久没看到歌颂钢铁工人影片了,经典的场景,有激动,有开心,有不舍,有不甘。
刘烨扮演的“赵铁池”有如钢铁一般的意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林永健扮演的“孟泰”以厂为家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这精神也会不断激励我们砥砺前行,勇于拼搏!最后一个镜头雷锋进鞍钢厂当工人更是让我心潮澎湃,钢铁意志就是“雷锋精神”的起源!
电影《钢铁意志》,生动感人,工业题材能拍出令人激情澎湃的影片出乎意外。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奋发向上,斗志昂扬的火红年代。
主演刘烨、韩雪等表演真实生动,烟火气浓,看了影片方知炼钢的艰辛与不易,对于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的军亊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是英雄与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浇铸了民族钢铁工业。
接受新任务的英雄为了炼钢占领新高地,找图纸,抓特务,抗美援朝,高炉技术攻坚,工人阶级的楷模孟泰、王崇伦这些先徫,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威武雄壮的歌声后,泪水滑落面庞,旁边座位的大爷低声抽泣,这是感同身受,心灵的呼唤,毛主席领导的工人阶级光辉形象,又重登了银幕舞台,解放军不仅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依然能创造奇迹,凭着钢铁意志完成了常人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这满满的正能量,值得大家走入影院,回忆那高歌猛进的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勇毅携手向未来!
[合十][合十][合十]
年代纪实片,很好的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那个历史时期,在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下,一群人以钢铁意志,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辐射带动了中国的钢铁产能从世界占比不足千分之一到现代的超过半数,共铸了一个人定胜天的奇迹。
电影不仅还原鞍钢的特殊历史地位和辉煌历史成就,也通过故事叙事的手法,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见证了那个年代,鞍钢厂长、专家、技术员、工人们,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各自故事的凡人,在一片废墟中携手创建了鞍钢这个“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从这些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什么叫:钢铁意志无所惧、办法总比困难多。
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值得看,比那些爱情娱乐之类题材的商业片有意义多了,真的是能从灵魂上给人震撼的那种正能量片子。
电影里的这些人值得铭记,电影里弘扬的那种精神我们不能丢!
是看完从影院出来后还能一直回味、一直震撼、热血满腔的那种。
而且很难得的,老题材新手法,比如,故事线切换虽蒙太奇却主线不乱,视角虽仿第一人称却很群像,挑战虽大但都hold住了,有种跌宕起伏节奏感很强的感觉,看得出创作方打磨得很用心,而且历史背景挖掘很深刻,文化功底扎实,总之很nice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
方案规定,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为更好发挥电影在宣传思想和文化娱乐方面的特殊重要作用,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调整后,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宣部对外加挂国家电影局牌子。
之前观众们非常熟悉的电影片头公映许可证,也就是“龙标”上的广电总局署名,从此将成为历史。
调整后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影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电影行政事务,指导监管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工作,组织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电影活动,承担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合作交流等。
调整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党的宣传方针政策,拟定广播电视管理的政策措施并督促落实,统筹规划和指导协调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推进广播电视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监管、审查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和质量,负责广播电视节目的进口、收录和管理,协调推动广播电视领域走出去工作等。
🎞 《钢铁意志》离开了枪林弹雨的战场,来到热火朝天的高炉前,面对着一切要重头开始,这是一场不得不打赢的硬仗。
放下了枪杆,拿起了铁镐,憋足一口气,抡起膀子加油干,让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嘹亮歌声,传唱在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
大国的战场,不仅有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前线,也会有炼铁成钢、铁水汩汩的钢厂。
而每一个战场,对于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都至关重要。
在敌人围堵和技术生活困难的双重压力下,勤劳的中国人民一次次见证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奇迹。
在那个动荡年代中的一腔孤勇,顽强挣脱技术枷锁的峥嵘岁月,永远值得被更多人见证与铭记。
影片不仅仅是鞍山钢铁厂的成长史,更是中国第一代钢铁人的生动展现。
他们是中国工业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奉献者,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千难万险,见证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的历程,为新中国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迎来了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钢铁意志 (2022)暂无评分2022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 宁海强 / 刘烨 韩雪
#电影钢铁意志#影片真实描写了第一代鞍钢人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影片表述的情感细腻,细节真实,让我了解到老一辈钢铁般的意志,更加体会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真正意义。
时代变迁,转瞬即逝,钢铁般的意志,需要我们继承。
忆苦思甜,需要我们铭记,人性的光辉永存,加油努力,发扬钢铁精神。
总体来说是不错的主旋律影片,刘烨演技一如既往卓越!
片中赵铁池探病那段真是钢铁直男之典范,(片中笑点最集中的片段)但播映后采访中他说他是直男但不钢铁,细腻还有点浪漫。
我们需要这样一些展现历史、歌颂人民的影片。
希望透过光影的诠释,让年青一代、让更多人去了解、感动和铭记。
今年是样板戏第二元年吧,2022年了都,无奈啊。
很少看这类题材的剧,跟我平时接触的影片类型还出入的,冲着什么来的呢?可能是这个题材比较新颖,还有男主曾令人折服的演技,我想看一下,在另一个空间里,另一个年代,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喜欢有一些历史但不厚重的感觉,钢铁意志刚好是这样的,情节正向上升,场景画面布置的有街头巷尾的人头攒动,有工作车间的人群聚散,也有奋力攻克难关的雄伟壮丽,题材新颖时代背景突出也刚好吻合了国庆的旋律,美中不足的是部分演员演技略微夸张扭捏配音突兀,在出彩的配角陪衬下,反而更加显得尴尬,喜欢历史中对小人物的刻画,他们像一颗颗星星,汇聚成万家灯火的海洋,也会让我通过时代对比去反思,我们今天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很多,都是过去人们辛苦打拼下来的成果
节奏很赶,也有一些细节,平铺直叙,重心不明显,像是故事片和纪录片的综合体。
虽然从个人的情感上来说,这部电影肯定是满分。但是单单从电影上来讲,国庆档上映这部电影确实有点太水了,感觉不像电影,更像是电视剧剪辑的,我泱泱大国没有好的电影了吗??
看预告片就不想去看的电影…
体制内的主旋律导演还是太安逸了,这样的作品在年度导演大会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电影《钢铁意志》题材可以,但是电影剧情很平庸,无聊又尬,根本就没有演出那种钢铁意志,鞍钢精神。
真的是非常开心我的家乡总能被搬上大荧幕,这种虽然家乡逐渐衰败但依然如英雄般受人缅怀敬仰的自豪感懂得都懂。尤其我本人就是鞍钢职工子女,我的姥爷1956年开始在鞍钢的给排水厂担任工会主席。我的爸爸、妈妈、七大舅八大姨们几乎都是鞍钢人,于是无论如何,在外漂泊的我都一定会去看一下这个电影。但是拍都拍了,可不可以再拍好看点嘛,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很好看啊。拍50年代的事不一定非要模仿5、60年代爱国主义电影的风格嘛,咱们可以与时俱进让更多当代人能接受它嘛。整个电影的BGM都非常怀旧,一惊一乍,过分慷慨激昂配合不上并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太过头了。电影呈现的效果虽然一般,我还是浅浅的敬佩和羡慕了一下那个年代的人,他们信仰坚定,并且朝着目标执着前进,这样的人生是非常充实和幸福的。期待能有更好的家乡作品吧。
其实挺尬的……
抽到了首场观影,映后主创见面还见到了诺一爸。老工业+主旋律题材,比较典型的献礼片,但也较好的兼顾了可看性。国庆假期可应景看一下。
哭了好几气儿 记住了一句话,刚子说过,认准了一个人,就要跟他一直走下去。
最后的彩蛋挺感人的,那个回眸和报出自己的名字……
去年是不少钢铁企业辉煌的一年,这部讲鞍钢第一炉钢起源的电影,真的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新中国钢铁任务主体,当时的工人们克服了无数难关,做出了巨大贡献,导演也在工厂与工人在一起感受了数月,在电影中表达了工人的精神面貌,东北老工业基地真的是很多故事。电影叙述简明清晰,不拖沓,具体困难细节没有详叙比较遗憾。演员演技非常非常出彩,都是实力演员了,叙事有很多小细节,如果是北方观众很有共鸣。
怎么说呢 又赢了
有点爹。。台词写的好典。什么下一个生带把的。。工人里含女量0,唯一有点戏份的就是谈恋爱、做饭、很偶尔的教了个书。
2.5颗星。剧本平庸,故事的节奏有大问题。配音、台词(尤其是旁白)太令人出戏。题材很好,但效果不佳。
1💩
新中国的钢铁战士,他们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那群人。他们有着百折不挠的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志和团结一致的决心。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未来,毅然决然投身于抗战事业,舍小家为大家,在保家卫国上贡献着各自的星星之火,终究形成新中国的燎原之势。全片没有一处刻意煽情,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向前辈们致敬!
其实演得挺卖力,甚至有些罐子的技术细节在里面,但看完很久以后脑子里只剩下任意场合免麦克风演讲的洪亮嗓音
没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