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矮婆

矮婆,云在故乡等我,Yun Jie

主演:蒋云洁,蒋重秀,云芳,范凤娇,蒋美林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湖南当地方言年份:2018

《矮婆》剧照

矮婆 剧照 NO.1矮婆 剧照 NO.2矮婆 剧照 NO.3矮婆 剧照 NO.4矮婆 剧照 NO.5矮婆 剧照 NO.6矮婆 剧照 NO.13矮婆 剧照 NO.14矮婆 剧照 NO.15矮婆 剧照 NO.16矮婆 剧照 NO.17矮婆 剧照 NO.18矮婆 剧照 NO.19矮婆 剧照 NO.20

《矮婆》剧情介绍

矮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了留守儿童小云洁(外号矮婆),在山村里与奶奶及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相依为命的故事。在没有青年人的村子里, 12岁的小云洁除了要努力学习外,还负担着繁重的家务,辛苦与快乐交织在这个夏天里。冬天来了,小云洁目睹了即将升学的好友们相继离家出走,南下打工。而奶奶的突然离世,使她还算轻松的童年生活戛然而止。小云洁只能带着两个妹妹,背井离乡去寻找自己在广州打工的父母。而漂泊在外的父母,面临着她所不能想象的生存压力和许多更为严峻的问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死人的复仇雪莉合适婚姻筋肉人完美超人始祖篇唐伯虎之醉美人小好、小麻、佐和子我叫张思德杨梅红了的季节好人谢延信天启Z:完结的起点家和万事兴之善意的谎言蠢蛋进化论火热的吻风信子之恋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午夜惊魂罪孽东北青年之冒牌富豪醒来变成吸血鬼第一季在警局!咏春外推偷来的人生速度与激情5梦男—死亡交友蝙蝠侠:黑暗骑士功夫雄狮情陷我们的故事传奇勇者

《矮婆》长篇影评

 1 ) 生为女孩…

在长沙南站独自看完了整部片子。

片子的节奏缓慢、悠长,光阴也有点灰暗。

比较真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例如里面的女主角矮婆作为一个被生母抛下,一直靠奶奶养大的孩子,懂事、孝顺、贴心,童年也过得压抑而自卑。

而所幸的就是奶奶是她们三姐妹的守护神。

奶奶意外辞世后,她们姐妹经历了去广东,然后进不了学校,又回乡村的经历。

对比起矮婆的沉默和内敛,有自己亲身妈妈的妹妹云霞,相对来说比较任性,当然她也比姐姐活的看起来欢快一点。

里面很有意思的一个情节就是她的奖状和小红花。

奶奶在世的时候,她把奖状和小红花贴在奶奶的床头。

奶奶走后,她想把奖状撕下来贴到妈妈的房间。

到了准备去广东读书的时候,她又想把奖状带到广东去,直至最后,奖状又被贴到了老家的土砖墙上。

一个孩子为什么那么在意一张奖状呢?

因为这张奖状几乎是一个缺乏关注和关爱的孩子全部的价值呈现和定义。

能够让父母和伯伯她们夸赞她们的就是:她们读书还可以,听话!

这也是她们唯一可以证明自己的东西。

文末矮婆住到了奶奶曾经住过的那间房,一个人,她不怕。

但是晚上还是被自己的月经初潮给惊醒了。

我觉得此处是一个非常好的隐喻,这是一个女孩成长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她开始成长的一个标志。

伴随着奶奶的离世、妈妈的回来,生活又开始发生了新的一个轮回,但是她终于开始慢慢的长大了。

曾经因为下了一场雪,云霞的多肉差点被冻死。

而第二年的夏天,也就是矮婆月经初潮的那一个早晨,阳光就刚好撒在多肉的叶子上,在露珠上折射着耀眼而闪亮的光芒,那一刻是全剧里矮婆为数不多的露出笑容的一次,生活终归是越来越好了。

 2 ) 这部电影里没有人是演员,这就是他们的人生

《矮婆》在今年2018上海国际电影节只有一场排片,在上海影城最小的7厅展映。

映后却有两场自发的鼓掌,第一次是全片结束后的热烈,第二次掌声,大部分观众留到了最后,在片尾所有字幕之后再次感谢、致敬。

这让我感动,让导演欣慰,也说明了电影的力与美。

我、吴飞跃(“大象点映”的创始人之一)和导演蒋能杰就站在影城大厅,寒暄了一小会,蒋导马上就要乘火车回广州,十几个小时,为的是能省下1000+的飞机票。

讨论的一个核心就是这部真挚、朴实的电影最可能的观众是谁?

当然,文艺片本来的受众——文青、大学生、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群会是《矮婆》“自然粉”。

然而,电影对当下都市里的小孩子的教育意义会是深远的。

这是力量,更是一种关怀。

蒋导是拍纪录片出身,之前一系列关注留守儿童(《加一》、《村小的孩子》、《初三》)、抗战老兵(《龙老一生》、《战魂》)、农村变革的片子都紧抓农村这个主题,在一些重要的电影节获得肯定,甚至奖项。

这次他尝试剧情片,深入到湖南农村,在自己家乡附近把镜头再次聚焦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村小的孩子》剧照矮婆是小学生蒋云洁的小名儿,村里人都这么唤她。

她、两个妹妹和奶奶一起生活,眺望遥远的南方才有父亲和后母的身影。

“打工”改变了中国命运,揉搓了传统的家庭结构,又关乎每一个个体的当下。

打工也是这个偏僻的蒋姓村子最时髦的字眼,带着大家的渴望,也剥去了孩童们应有的陪伴。

矮婆虽是大姐,却还在读小学,沉默寡言,喜欢嘟着小嘴,甚至有些木讷的她每天就是上下学,帮着奶奶整理。

爸爸南下广州之前对她的嘱咐,让小小的她多了一份责任,看着两位妹妹,也要照顾年迈奶奶。

她和这部电影一样,贵在真实和细腻。

矮婆是同名的非职业小演员出演,几乎其他所有的角色都是;生活中她有困惑,就如同老师布置的《我的妈妈》这样最普通却又最烦人的作文题目带给她的,逼得她在晚上问奶奶生母是谁;有片刻欢愉,修房的家叔送来的桃子可以饱餐一顿,她不忘分给奶奶,批评妹妹只知道吃独食;还有更多的无奈,英文不好,考试睡着,没钱坐校车,还被聪明又耍乖的妹妹打小报告。

而每天早晨她都会为全家准备一个烤红薯,日日如此,之后是拾柴、放牛、洗衣、打玻璃球,偶尔会望着远方发发呆。

这样的生活,想必会给城里的孩子们巨大的冲击,无论是蕴含的责任感,农村生活的陌生化,以及所谓“非典型”的成长教育。

电影粗剪了两次,最后一次交给了廖庆松老师(注:台湾著名剪辑师,长年与侯孝贤合作),音乐也是由著名音乐制作人林强老师完成。

现在的版本透过矮婆,深深静穆地凝望这一片农村。

男孩子们都蠢蠢欲动,贴着廉价的大海报,染个发都会觉得潮,一个假期可以什么作业也不动,小学还没毕业就要出去打工,即使毫无技术、体力和特长。

女孩子们如矮婆,懵懵懂懂,唱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舞的是《拾稻穗的小姑娘》,成长完全和远方的父母没有任何关系,或者一夜之间,命运又被他们完全掌控,被送到大城市借读。

成年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只留下小孩子和老人,连学校的老师也会流着泪一茬茬告别学生,也步入打工大潮。

导演蒋能杰没有渲染或者拔高,更没有抒情,或者平添戏剧性,他说“林强老师的音乐非常棒,可是对情节的预判性太强,我不得不做减法”。

这给我印象非常深。

他坚持用纪录的手法,尽量少去干预自然成型的故事和人物。

每次都只讲解大致情节,而所有具体人物对话均由演员自己发挥,让演员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现场演绎,自然会有真情实感。

其实,包括王家卫、侯孝贤等大导演都是喜欢这么引导。

《矮婆》前半小时比较平淡,但当你逐渐入戏之后,你会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与片中的矮婆深深共鸣,跟着她去观察,体验和感受。

电影最感人的地方是奶奶病重之后,让矮婆收好自己珍藏的铁盒(里面其实是自己的寿衣),又交代留下新衣自己慢慢穿,矮婆虽然意识到什么,却并不能真的明白生死就在这一晚,她回头望望床上的奶奶,想说些什么,却并不知道,轻轻掩上门,自此和奶奶阴阳两隔。

她一夜成人,在奶奶的葬礼上哽咽,长镜头对准她,记录下最辛酸也朴实一面。

相信,每一个观影的小朋友都能在此时体会到如海的亲情,这一刻人性、童性是相通的。

关注留守儿童的电影并不少,之前有《留守孩子》,最近比较有名的《归途列车》,今年有《米花之味》。

但蒋能杰的作品却最有连续性,深入性,这次从纪录片到剧情片的转变,不仅仅是在类型上,还在对接市场上,就拿郑大圣在“大象点映”长线放映平台的最新发布会上所言,“任何一部片子,只有放映才有生命。

多放一次就多活着一次。

”更多的观众来观看《矮婆》,她才会更努力绽放。

蒋能杰导演将这部电影的主旨总结为“待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

其实这种强烈的异乡感过去总是在大城市弥漫,无数都市孤独的灵魂都会在深夜低吟;现在却也侵蚀到宁静的村庄和幼小的心灵。

这虽然不至于可怕,但却不得不叫人忧伤。

《矮婆》中,有好几处矮婆默默凝视村头大树的和原野的镜头,空树寂寥,寒鸦无声,像极了侯孝贤在《好男好女》中对大树的空镜,这种带有人性的追问,相信答案我们已有。

 3 ) 23.1.8深圳小津书店

团块事件弱因果的结构,除去了过多戏剧性戏剧性部分的生活日常,情感克制,没有过多的滥情。

打矮婆的拐杖,隐没无声的孩子,最后结尾的笑Cdn说像疯了(当然导演说保留一点希望,大家觉得为了通过审查)。

/开始前蒋能杰导演骂了一会儿审查制度,然后说在深圳几次的放映都被毙掉了,“深圳,还改革开放先驱城市,这么保守!

” (hh)映后就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出身、学的专业都和电影不太相关,总的来说是非常质朴、朴素的人,也是非常勇敢的人。

两百万成本,剪辑廖庆松声音林强,他说请专业团队来做,交给他们,有一些导演上的技巧感觉还是略欠缺,但似乎这也正是他好的部分,原生的、天然的部分。

(相比之下同为农村题材的李睿珺显得十分圆滑了) / 调度非职业演员/小孩:1.保护情绪(每天整个团队的情绪状态) 2.不给他们提前看剧本,否则他们就背台词了 3.熟悉程度 本色出演

 4 ) 观矮婆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后深有感触,电影描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对留守儿童矮婆的描写,以及她身边一些人和事物的叙述,让人不经陷入沉思,电影用长镜头作为一种转换,不仅显得真实,还有一种朴实的感觉,用留守儿童矮婆的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真实的反映了社会中底层人民的一种生活状态,值得人名沉思,还有电影中类似于记录片的手法也更加显得如此珍贵,如此感人。

让我不经沉入其中想起了小的时候,爷爷奶奶那个年代时的事情,我不经感触颇深。

现在的我们生活如此充足,我们应当珍惜,而且我们也需要去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给予她们一点温暖。

0106

 5 ) 矮婆矮婆,农村还有多少个矮婆

这部影片非常真实,一直想看西南部农村题材的电影。

之前毕赣的《路边野餐》就非常喜欢这种带西南部风景的电影。

可能。

可能院线大片一直关注的都是城市或者古装题材,这种电影看多了有一点腻味了。

像这种农村他们没有发言者,他们一直都是失语者。

我们国家发展,城市化进程造成这样的留守情况是非常多的。

影片非常的真实。

很多场景都非常有感触,比如说地窖存放红薯,不停的农村的鸡鸣狗吠和鸟鸣,放了牛不敢回家,下雨屋子漏雨用盆子接水,孩子对离婚家庭的孩子的攻击(这种攻击是孩子本身,不知道会对另外一个孩子造成很大伤害的。

)还有在池塘里玩水丧命的,还有烧柴火灶做饭,奶奶的热嘲热讽(时代原因,上上一辈没有受到教育,并且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生活苦闷,发泄生活苦闷的时候,不经意转移在孩子身上。

本身就是非常悲剧的)同班的童鞋不愿意读书,早早的跟父母外出打工。

老人有病舍不得钱去看病拖着挨着等自身恢复,再次严重的时候就非常危险了。

老人病危,让孩子把新衣服拿出来穿上。

这个时候她预感到自己的死亡了。

记得小的时候爷爷死亡,然后出殡。

孝子贤孙跪了一地,请的人在上面念字文(记录逝者的生平事迹)。

前面叔伯跪一排,孙子辈跪一排。

矮婆穿上孝衣抽搐流泪的时候想起当时姑姑跪下前面流泪的场景,那时候小对对爷爷没啥特别感情,也不太明白和敬畏生死。

我没看见姑姑流泪,只是因为当时是跪在铺开的草纸上,看看一滴滴泪水滴在草纸上快死的洇开。

我现在大抵是能够明白姑姑当时的心情了。

就像我看到矮婆苦的时候也忍不住想哭。

时间会教给我们感受之前忽视的感受。

矮婆从学校出来坐在草垛上眺望远处的大山的时候,真是让人很心疼,她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上上一辈的人真的是非常的辛苦,一辈子都没享到富,真的是苦了一辈子。

(我一直在想,就是导演在找演员的时候就是说要拍一个死亡的场景,是怎么说服演员,还是这个演员,本身就非常配合和理解。

我大概是相信这个演员是素人演员。

在农村里,这些观念还是非常守旧的。

这非常难得。

(本人看到一部好的电影,我很少去挖掘演员或者导演后面的故事。

我只关注影片本身))我小时候也是在农村,很多场景都是的确是这样。

像矮婆这样,性格内敛,心事想法找不到发泄口,文字就变成很好的工具,导致语文成绩会非常好。

我也一样,作文常常被老师当堂宣读。

到城里那一段矮坡的表现真是真实的让人发指,可能我自己有自己的代入,记得刚到南方城市的时候一样的表现。

手不知道往哪里放,眼睛不知道往哪里看。

哈哈哈。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的,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一代会好过一点。

另外最后两个镜头。

是矮婆初潮了?

导演一直也不给守一个镜头。

不是右手上面是什么?

清洗(内裤)?

看到洗脸盆里面种的多肉笑的时候,我就知道多肉活了,这里意味着希望。

 6 ) 矮婆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电影《矮婆》,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以为主人公是一位矮矮的老婆婆,看过才发现是一位小女孩。

这部电影不像它的名字,它主要讲述的是有关留守儿童的故事。

矮婆是一个十几来岁的小女孩,和其他小女孩不一样的是,她是一名留守儿童。

我们的童年有爸爸妈妈的庇护,而矮婆没有,小小年纪承受着家庭的种种压力。

矮婆懂事的吓人,因为爸妈外出打工,留下矮婆和妹妹在乡下与奶奶生活在一起。

但是奶奶毕竟已经年老,身体确实是一天不如一天,所以矮婆身上担子越来越重。

孤苦无依的老少全靠矮婆支撑家庭的负担,矮婆一边兼顾自身学业,还要承担起捡柴,做饭,照顾幼小妹妹的活。

本身就还是一个孩子,生活的苦加上劳累迫使她在英语考试上睡着了,结果字是不理想的。

随着奶奶的生病直到去世,原本不堪一击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矮婆和她大妹妹在寒假的时候去了广东,是矮婆父母打工的地方,矮婆的父母在过年的时候计算着将矮婆和她的两个妹妹弄到广东上学,所有的都计算好了,但这所有的希望都如同春节夜晚的烟花,只是在天空中绚丽了那么短暂的一瞬间。

当妈妈带着矮婆和两个妹妹回到家乡去读书的时候,矮婆的父亲在黑暗中无能为力的哭了。

兜兜转转又回到原地,依旧和以前一样不曾改变,唯一变的只有人。

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矮婆这样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

这部电影呼吁我们要多多关心留守儿童。

我希望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更多一点。

 7 ) 观后感

影片中对矮婆的刻画还是很饱满的, 矮婆的懂事让人心疼,她不能像妹妹一样去撒娇,独自占有一个桃子,全心全意的学习,其中一个原因是她比妹妹们年长,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是一个“没有妈的孩子”,虽然她恨那个生下她便抛下她的妈妈,但当写“我的妈妈”这篇作文时,她想到的还是亲生母亲,即使连样子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但是心底里,她只有这一个妈,妹妹的奖状在片中多次出现,大家都夸她有出息,当她们要去广州时,妹妹请求矮婆帮忙摘奖状,说贴到妈妈的房间,但矮婆硬是不给摘,她就是看不惯妹妹的炫耀,但即使她也得到奖状,她又能向谁炫耀呢。

家里一出什么事,矮婆就不得不挑起重任,挑柴烧火做饭,收稻,下雨天的夜晚要接屋内的漏水,奶奶重病及过世亲戚邻居都会说:矮婆来了矮婆来了,大家完全把她当一个小大人了,她不得不表现出不该属于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成熟,而她还只是个未发育的孩子。

最后,矮婆在死亡和现实面前体验了成长,矮婆不仅心理上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变成了少女,生理上也发生了转变,未知的前程冷不防的砸过来,必须接住并承担。

影片结尾看似是充满希望的,而我看到的却是对矮婆命运的感叹,谁也不知道矮婆接下来会怎么样,是继续读书考大学还是承担家庭重任去广州打工,显然比较可能是后者,因为妹妹成绩好,矮婆又作为姐姐,奶奶的去世也使家里失去了一个劳动力,妈妈不得不回老家,但仅靠父亲一人的工资是很难支撑的,而“没有妈妈”的矮婆是最应该分担这份责任。

0315

 8 ) 0103

看了这个电影感触很多,自己也多多少少在矮婆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但庆幸的是我并没有像她那样,生活过的很艰辛。

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自己的路,是阳光大道还是曲折弯路,不管是什么,都需要自己不断的努力,不然也没有用。

矮婆在这样很艰辛的情况下,经历了青春期的叛逆,奶奶逝去,自己身边的小伙伴陆陆续续的走出村子,来到父母身边也无法学习等很多糟糕的情况。

矮婆是不幸的,这么多打击相继而来,她也只能躲在角落里面偷偷的哭。

可矮婆又是幸运的,她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就像阴天过后的太阳,格外的明媚。

而电影里面的老师,我却看到了作为老师的另一面,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情况下,应该以他们的成长过程为主,重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过程,这是老师应该做的。

影片的老师却只重视结果,学习成绩不好,就要被叫家长,自己也要被训斥一顿,没有做到一位老师应尽的职责。

一位好的老师应当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

那这位老师显然是不合格的。

这部影片反应了很多现实中的事情,也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老师教育的原则,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9 ) 毫无演技,全是感情!

看似很平淡很粗糙的剧情,但是又处处能激起浓烈的情绪~看完《矮婆》,又补了导演的《路》和《村小的孩子》,越是这种现实主义的片子,看完越是有种深深的无奈感和无力感。

想必跟拍了这群孩子多年的主创团队情绪更加复杂~我小时候也在村里跟爷爷奶奶生活过几年,虽然条件不似片子里这么艰苦,但有些细节也能引起共鸣(只有老人和小孩的村子、学校老旧的桌子和没有塑胶跑道的篮球场、狭窄的公路和一过车就会扬起的尘土、农忙时一声招呼就来帮忙的邻里……)这是不是全国农村生活的统一写照……对于那些早早辍学离开家乡出去打工的小孩,他们算不算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打工”喃~他们有没有为过早的需要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而后悔~他们是进了工厂,还是拾起了学业,还是抓住了风口~希望他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看完导演留守儿童三部曲之后我最感慨的是:农名工父母哭着对孩子说好好好读书,不然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只能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除了睡觉就没有休息的时间~可是当代年轻人,读书10余载,考了大学,甚至读了硕博,有多少人不是打工仔,又有多少人在两点一线得996 007……在车间流水钱上打工和在办公室电脑桌前打工,从体力到脑力,似乎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这一代的我们未来教育小孩该怎么说?

(要好好读书,不然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只能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除了睡觉就没有休息时间……)是读书吗?

好像又不止是读书……不是读书没用,读书当然有用!

只是用感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喃?

 10 ) 矮婆观后感

这部电影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故事情节都让我有一种很真实的感觉,演员们的演技都很棒,感觉我不是在看一部电影,而是一个人真实的生活。

电影里的主人公的经历让我很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我知道自己原来是那么的幸福,生活中虽然有很多不如意,但是比你可怜的人都在努力,在拼命,可你却还在抱怨这生活的不公,这是十分可笑的,也是可耻的。

《矮婆》短评

左右大家都睡着了

4分钟前
  • 开扑腾龙球迷
  • 很差

1.一部质朴、真实而细腻的生活片,关注留守儿童的日常,同时还涉及空巢老人、乡村教育(村镇学校留不住老师)、进城务工潮(连少年与代课老师也无法免俗)与矿工职业病问题。2.固定机位长镜头贯穿全片,中远景为主,冷静克制,同时也让影片仅有的抖动镜头(孩子们坐上卡车离开家乡)与寥寥几处特写(如在奶奶葬礼上啜泣不已的云洁)显得更为动人。3.众位非职业演员实名本色出演,朴实可感,两姐妹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4.西南云雾缭绕的淡青图景让我想及[面纱][那山那人那狗],乡野山水的空镜太美,室内戏布光也绝不粗糙,廖庆松的剪辑与林强的配乐更是品质保证。5.打弹珠,放炮仗,被同学集体扣留扔传作文本与起绰号,令人忆及童年往事。6.生活是苦涩的,故乡终归要离去,在都市中也注定漂泊,所幸,总有重新开始的机会,花儿也会再开。(8.0/10)

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映后座谈会。蒋导很接地气,很率真,“保持愤怒,但不去仇恨”。一个小时的谈话,从电影到社会,从社会到个人。受教。

12分钟前
  • JimLynch
  • 推荐

整部片子的情绪压抑而木然,看不到什么希望。恰到好处的留白无声地表达了更多的情绪。看的时候蛮纠结,影片呈现出来的农村样貌和我近年来看到的大部分农村并不一样,我迫切地想知道影片拍完后的这些年导演的家乡有没有变化,可惜导演回答的是:几乎没有。

14分钟前
  • 松鼠掉到花盆里
  • 推荐

三星半。够写实了,很重视光线

18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还行

台詞設計太明顯了,聽一次出戲一次,劇作也平庸,想表達的意義甚至需要人物說出來。

23分钟前
  • 忧傷動物園
  • 较差

很踏实,规避了很多戏剧性的东西,选择了日常的片段。最后收在一个少女的成人礼是个有意思的选择

25分钟前
  • 张小晗
  • 还行

《矮婆》苏州观影活动,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的电影,演员也都是村民本色出演。山清水秀的乡村,种田为什么会赚不够钱我不知道。看完依然无解。但听说小女孩已经在高三了,只要考上大学,人生之路还是可以过得与父母辈不同。独墅湖影剧院经常有免费的观影活动免费,但交通成本近乎去了上海。映后连线蒋导,还有签名海报礼品。

27分钟前
  • crystal53451
  • 推荐

蜻蜓点水的记录了一些现实。空气里都透着苦味,但并不苦大仇深。

30分钟前
  • solo
  • 还行

这也许是一个好“作品”,但它绝不是一部好“电影”。不,应该说根本不是电影,这就是导演用过剩的自我与没来由的愤怒和自信产出的一部毫无意义的片子。但这种愤怒来源于在体制社会前暴露出的渺小自我所显露出的无能,自信来源于对电影不了解的自负。给一分我都觉得多,因为它在“传统”意义上烂到家了

31分钟前
  • D for 狗
  • 很差

贫穷当然不是原罪,是社会折叠后容不下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当本该顺滑的日子变成片段分放几地,感情也无法顺接下去。不能要求他们长出超脱的智慧带自己走出这种日子,没有人给他这样的土壤,养育他们。

32分钟前
  • 小温柔
  • 还行

用纪录片的手法拍的剧情片,重在反映现实,电影美学无从体现。我觉得既有条件下更适合拍成纪录片,省钱又直观。可能是我太浮躁了,看不下去,抱歉。

35分钟前
  • 黑色潜水艇
  • 还行

2022.9.12蒋导公益影像,本人很真诚。夜里寻找走失的儿童,黑夜中点点火光,远处的大山瞬间突然变得巨大,吞噬着如星星般渺小的村民。想到城市夜晚的灯火通明,是不是城市人自以为的“征服自然”?城市名牌小学的孩子天天咒骂老师,村里的孩子因留不住老师而哭泣,克制地流泪。奶奶去世想到了《阿嬷的话》,泪崩。

38分钟前
  • 沧洋_
  • 推荐

看完电影的时候抬起头看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那种对比会让人感到强烈的不适。结尾的时候小女孩因为自己的成长第一次笑了,又理解,又不想看到这个笑,山里的小孩,一出生,这一辈子也看到头了。tf和鹿晗的海报出来的时候,感觉特好笑,笑着笑着又开始难受,反正整个电影就给人这种感觉,你又难受,又无能为力,明天又是新的社畜的一天,各人有各人的烦恼。仍然感谢导演

42分钟前
  • 哪吒小丸子
  • 推荐

不够真实,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的感觉

44分钟前
  • 旎旎
  • 较差

质朴真是的故事 留守儿童的长辈过世后真的有很多问题。隔辈带小孩也好亲切 确实是接地气。

48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7.5/10即便抛开幕后电影人的艰辛不易,这也是今年院线最出乎意料的佳片。或许真的是多年的纪录片创作引发质变,这哪怕放在FIRST也不怵绝大多数主竞赛影片,不知道为啥没选择在影展路线更进一步。奶奶满娘过世的戏,格外浪漫动人,甚至是今年最令人难忘的银幕时刻,蒋导不光是位营销大师(非贬义),他是很有东西的,也真的理解、热爱和吃透了自己的家乡。

52分钟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推荐

真的被片名误导到。美丽的乡村风光,掩藏不住农村衰败凋敝的残酷现实。那些所谓的乡愁,是既让人怀恋又让人无奈的记忆和慨叹(p.s.隔离No.15)

56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一部再次让我冒出「冷门好片少人问津,热门烂片票房大卖」感慨的电影。全片基本都是使用固定镜头拍摄,有些许侯孝贤的风格,不过影像质感还是逊色一筹。虽然故事情节有些松散、结尾收得令我略感仓促,但蛮多内容勾起同样成长于农村的我的相似童年回忆,部分剧情甚至与我曾经写的故事存在异曲同工的之处,真是让我有些惊喜的巧合。影院公映不易,票房收益挺低,后续如果可以在电影频道播放,或者像《树上有个好地方》在视频网站上线,应该能赚点版权费吧?祝好运!……附注:贱熊2019年于中国电影资料馆观看《矮婆》后在朋友圈推荐过这部电影。

5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类似于纪录片,几乎涉及到所有农村家庭的痛点,老人、农民、子女的生存、就业、教育状态,不足之处就是太流水帐,缺乏艺术的张力。

59分钟前
  • 恋恋风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