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Long Long Time Ago

主演:陈丽贞,李国煌,萨米·优素夫,陈俊铭,王雷,黄晶晶,廖永谊,薛素丽,黎沸挥,程旭辉,苏海米

类型:电影地区:新加坡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马来语,英语年份:2016

《我们的故事》剧照

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3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4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5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6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7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8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19我们的故事 剧照 NO.20

《我们的故事》剧情介绍

我们的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以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本地家庭为主轴,通过成员的际遇,带出早期的甘榜生活以及后来的组屋生活,剧情横跨数十年。 电影也将体现新加坡如何从一个以方言为主流语言的社会演变成华语到现今英语的过程,从中回顾流失的方言。它也会融入导演的许多亲身经历,并将安插多首怀旧歌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雨金石战记白色圣诞节“吃吃”的爱西厢记鬼面具:伤痕失恋治疗所绿箭侠第五季蝙蝠女侠第三季良辰美景好时光警察学院零度战姬振动不能说的游戏夏威夷特勤组第六季女鬼桥2:怨鬼楼怪物先生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一季灵镜传奇赛马娘RoadtotheTop暗黑家族新堂家的复仇纵情四海完美的他兵团岁月三贵情史思维笼亚细亚的天使天空侵犯暗芝居第一季生死迷局律政女杰莉迪亚第一季沸腾的群山

《我们的故事》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故事

如果一生充满这么多的苦难和悲痛,那么是否还值得苦苦挣扎活着?

招弟在回顾她一生的时候,是感怀自己经历的苦难,还是感恩自己创造的改变呢?

她确确实实影响和改变很多人,可能有些人注定是要做蜡烛的,以微弱的光照耀一个角落,流着泪默默走完自己的一生。

或许不该问值不值得,既然活着,就继续努力地活下去,明天会发生什么,好与坏,喜与悲,又有谁知道呢?

伴随着缓缓响起罗大佑的歌,这短暂又冗长的一生终于拉下帷幕,留给们我们的长长的深思cr:Devin.Lin

 2 ) 以小见大的民族观

在马来西亚跟华裔饭馆老板喝酒时候聊了很多关于大马华裔的前世今生,明清两朝从中国南方移民回去的华人与印度族和马来土族构成了马来西亚主要种族,其中马来人自称土族并且采取种族政策区别对待华族和印度族。

马来西亚1957年脱离英殖民独立以来一直采用同化其他民族的方法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优势,新加坡曾经作为马来西亚的星洲府,也聚集了更大量的华族,这部分华族通常由福建,广东(潮汕),客家,海南人组成,其中包括明清华族和马来族通婚而形成的新的族群-荅荅,娘惹,这部分华族长期沿袭中国传统风土习俗,以唐人自居。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建国后,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忘平衡各族群利益,秉持和谐共处的原则,积极团结马来族,印族,欧亚族,是新加坡成为多民族共生共治的多族群发达国家。

80年代,中国大陆与新加坡有过很多的文化交流,新加坡的影视剧也作为不同于当时TVB港剧之外的一股清流充实着国内的影视剧市场,如《天涯同命鸟》《一代枭雄》等,作为华人世界共同命运传承的文化再现,新加坡的影视剧也大多描写华人在旧时代的苦难抗争为主,极少述说和马来以及其他族裔的文化碰撞和矛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故事》这部电影从华人内部的家庭矛盾以及传统习俗矛盾,与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分歧糅合在一起来描述,共同构成了新加坡华人世界的主要旋律,在以国家资本主义为政治形态的新加坡,华族和其他族裔和平共处,和谐发展才是新加坡生存发展的不二法则,因此,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说,可是说华人视角之下的主旋律电影。

电影《我们的故事》用喜闻乐见的小桥段从微观层面来表诉各民族的大同,如:马来朋友和印度岳父和华人弟弟在医院的对白。

印度岳父:你们怎总是在政府出政策之前就开始嚼舌头呢。

印度媳妇:我们印度人也爱嚼舌头啊。

马来朋友:其实我们马来人也爱嚼舌头。

大家哈哈大笑。

再比如曾经作为政府公职人员印度稽查员不顾及曾经被女主人公-招弟的弟弟殴打,不计前嫌帮助招弟一家营救阿坤。

再比如,马来人朋友在国民登记的时候也和华族人一样,也产生过,留在新加坡还是去马来西亚的动摇。

此类对各民族文化习俗异同的描写不一而足,但基本放在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大基调去叙述。

作为几千年沿袭孔孟之道的华族内部也因为传统和风俗而矛盾重重,电影也花了大量篇幅加以描述: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封建迷信这些根深蒂固的糟粕在一直没有经过革命洗礼的南洋华人社会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封建礼教传统数千年的影响之下,家庭,家族永远是大于个体的,个体作为家族的符号的一在家族中享有一席之地,个体所做的贡献永远服务于家族,这在新加坡近代发展历程是浓墨重彩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当然这也是泱泱华夏泛大中华区的共同记忆,不管从南到北,不管姓资姓社,谁家没有叫招弟的亲戚朋友,那个印象中没有个任劳任怨,逆来顺受的“大姐”

看看内地以及港湾的影视剧对那个时代的传统的妥协和尊崇一向都是出奇的步调一致。

也只有在时代的洪流之下,在市场经济吹枯拉朽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崛起,我们才渐渐反思那些根植于我们的传统,慢慢摒弃那些封建观念。

这也是进30年的光景。

电影篇幅够长,上下两部加起来近4个小时的时长,可以装下足够多的信息,情怀和愿景,可以随着新加坡建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一直横跨十年光景来讲述我们大家(华族)的故事,可以说是难得一见,也是难能可贵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也同样让很多国人产生了共同记忆共鸣,一些童年往事,似曾相识,无比遥远,有近在咫尺。

一些场景如:招弟给孩子们捉虫,大家拿脸盆接屋漏落雨,烟花(穿天猴)对射,等等比比皆是的小细节同样是我们的童年记忆。

导演通过这些童年共鸣铺垫剧情,竟然浑然天成,豪无违和,真心体现了导演-梁志强的故事驾驭能力-想破头也想不到姐姐为救被反锁在土厕从茅坑钻出还被弟弟误以为是鬼的桥段。

真实而又自然,水到渠成,感人肺腑,生活感十足。

最后,随着新政府的进步,随着新国家的发展,人们抗水患,搬进组屋,共同响应着新加坡政府的号召,不分族裔的担负起国民的职责,恰恰也应合了新加坡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

另外新加坡的一些房屋政策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国大陆的住房改革。

公积金的存废讨论倒也应景这部电影了。

最后的最后,“我们都是一家人”这样的表诉还在老一辈的微信群里发扬光大,在导演这部电影以后的时代里,这种声音越拉越像一种“自嗨似的搅混水”啦。

 3 ) 女孩该为自己而活

连续看了1,2两部,作为一个福建农村,且重男轻女很严重的地方,大概也是感慨很多。

大姐在整个影片中的表现出来的善良,容忍,甚至有点圣母,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那个年代下女孩大多都会被灌输这样的思想。

常常也会听大人说以前肉都是给男孩吃的,女生只能啃骨头,还不能去读书。

然后到了我这个年代,虽然父母已经开明很多,但是妈妈也会跟我们说她生了第二个女孩的时候,流了多少眼泪,村里的人背后总是议论纷纷,说这家没有男孩,当然我很庆幸,自己家里只有一个妹妹,我不清楚,如果有个弟弟,我会变成什么样,我是不是就会像影片中的大姐一样,或许也会变成扶弟魔吧。

再回到影片,父亲临死前的感悟,还有大哥的改过,可能都有点强行大团圆的感觉。

但是大姐劳累了一生,最后还是没有和自己的孩子体会刚开始的一点甜,这可能是最大的遗憾,最后也希望素婷可以不和大姐一样,好好为自己而活。

 4 ) 《我们的故事》

平淡、幽默、感动,一部借由一个底层家庭讲述新加坡历史演变的电影。

好看!

第一次看新加坡的电影,没想到拍的这么走心,值得鼓励。

历史的背景多数人各不相同,但是历史留下的记忆碎片,总是能戳中每个人的内心。

《我们的故事》突出人性朴实的一面,即使我们都早已孰知影片的结果,答案,但是都还是愿意看,愿意在这个里面敞开心扉的大哭一场。

 5 ) 《我们的故事》有感

我们的故事 (2016)8.32016 / 新加坡 / 剧情 喜剧 家庭 / 梁志强 / 陈丽贞 李国煌这是新加坡独立50周年的“贺岁片”,第一部用招弟一家的生活串联起新加坡建国后的前五年的大事,有独立建国、英国撤军、大选、兴建组屋、种族暴乱、内涝水灾等等。

一家人的互帮互助,让他们得以迈过一个又一个困难。

但这不只是小家庭的互帮互助,也有邻里之间、种族内部、不同甘榜和种族之间的互帮互助,作为一个大家庭的互帮互助或许也才是新加坡得以迈过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原因。

故事里的人的底色大多是善良的,招弟即使一直受到家里不公平的对待,还愿意继续为家庭复出;小流氓会虔诚地拜观音,愿意为小摊贩出手;“地牛”后来也成为居委会的一员,为民众通知、救灾;这些都使影片趋于温情,不否认“坏”但更多地展现“好”。

政府的形象也在变好,大选后的新政府控制暴乱迅速,行动雷厉风行。

被赶出家庭的招弟可能代表了新加坡,招弟的孩子就代表了新加坡的历史,独立日生下的一对龙凤胎是新加坡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和马来西亚散家了,但维持了自己的生存和团结,逐渐走向富贵。

影片是以招弟女儿素婷的视角展开的,她是建国前出生的,是新加坡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新加坡的历史不能缺少建国前的部分。

期待一下这对龙凤胎接下来的故事,也可能只有小男孩顺发的故事了。

即使不是这种隐喻,他们的生日也让他们在影片里有更多的意义。

招弟带着新生命回到她仍不完美但真正的家

 6 ) 他们的故事

看这部电影时值昆明瓢泼大雨,昆明北市区及大量街道被雨水淹没,新闻记者照常走上街头报道洪水新闻,讽刺的是这大概是昆明遭遇水灾的第N个年头了,ZF对街道进行了无数次修缮、改造、施工,但该淹起来的地方照淹不误。

当我看到故事主人公一家被水淹到齐腰,政府解救灾民(自动忽略狂蟒之灾),并大力修缮疏水工程,我由衷地为这部新加坡主旋律影片感到敬佩,你要知道昆明是一座高原城市降水量不算大,但一场大雨还是成了城市建设的照妖镜。

有人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但是这句话说得时间之久,都快变成陈词滥调了,高唱GDP的今天,普通的雨水仍然是困扰普通市民的“天灾”。

虽然新加坡的言论自由仍然受国际社会的诟病,但是新政府为国民做的实事搬到了大荧幕,我居然毫不厌烦的看完了,这里面有主人公一家人的苦难史,有不同民族邻居间友情,也有政府作为执政者的反思和转变,暴力的城管变成了说着马来语和英语的印度居委会协调员,这种转变夹杂着一边倒的明珠选举和严厉的管制措施,竟然神奇地建立起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奇迹并延续至今。

我说不清楚新加坡的成就到底是时代的幸运还是社会的努力,后来我知道中国政府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新加坡经验,譬如公积金、廉租房等等,我只简单地觉得当十字路口积着排不走的雨水我没办法走过去,那永远是他们的故事。

 7 ) 《我们的故事》又名「请回答1965」,又名「新加坡往事」

《我们的故事》又名「请回答1965」,又名「新加坡往事」。

名字是假,魅力是真。

[偷笑]电影分上下两部,通过本地华人一家N口人的生活际遇,讲述新加坡这个六十年代一穷二白,连水都要进口的国家数十年的演变史。

作为新加坡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片,真是见微知著,看得人荡气回肠。

据说搞创作的都有这么一个定律,写大人物(事件)要往小里写,写他的日常、平凡、真实。

写小人物(事件)要往大里写,写其命运与时代、历史的关联。

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至暗时刻》中用了大量笔触刻画丘吉尔的老迈蹒跚,暴躁刻薄,抽烟嗜酒等生活常态。

而《阿甘正传》的暗线则直指二战后美国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然而在看《我们的故事》时,会本能地忽略国家,历史,时代这些宏大词汇,它们像一管针剂般悄无声息地注进了这个普通家庭的日常。

再加上导演是一个能带观众玩情绪过山车的高手。

我们的情绪随着人物的命运悲喜交加,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落沉浮。

一般而言,做作的主旋律电影会把你摁在地上强行要你热血沸腾,或是用能炸瞎耳朵的BGM来彰显它的慷慨激昂。

好在这类技法在这两部电影里都没有。

但仍旧不妨碍你热泪盈眶,涕泗横流。

我对新加坡的初印象来源于这个国家有着令人闻之色变的鞭刑以及不能携带口香糖这般严苛的律法,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至于「亚洲四小龙」,「国父李光耀」,那都是很后面的事了。

看完这两部电影,才知道原来1977年他们就有高楼,电梯,停车场了,嗯,蛮吊的。

 8 ) 1

地牛 706 999 种族冲突 x 普通话、闽南语、马来语、印度英语、印地语;大舅乱说话-被抓8个月,关10年8年。

69 64年新加坡种族骚乱。

新加坡工作语言:英文。

大舅火气大、爱抱怨。

开车、公交检票员、洗衣服-豆花豆浆-养猪(农牌); 淹 ngan。

大舅没用,关键时候都不在。

1969年水灾 蟒蛇(改善排水系统)新加坡甘榜。

有公积金,购买政府组屋,搬出去住。

四叔、阿坤不喜欢大姐。

2-26:24 当人家大姐,就这么命苦。

过年买肉干。

爬大便坑,帮弟弟开卡了的茅厕门。

李小龙《唐山大兄》买台电视机,否则搬出去住。

新加坡 => 48:24 生女或生男,两个就够了;儿子吸毒。

华人通胜(万年历)。

《保镖》一把剑把了三个多月,真被他气的吐血1977年有电梯组屋。

新加坡没乡村???

城市-邻居互不认识唐山-》海外华人对中国的称呼。

新加坡拆迁2-大舅火气大、爱抱怨、蛮不讲理、含血喷人、耍无赖;从小被宠坏,大舅闯祸,大姐擦屁股012000 家庭吵架,怼大舅。

夜间开车车祸 华人、印度人、马来人都道听途说拆迁

 9 ) 很多的幸福,都是有人默默的在付出

偶然间看到,连续看完两部,感慨时代下女性的命运是多么的坎坷,联想到我的妈妈,她也是家中的大姐,为了弟妹,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是家中主要的劳动力。

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十几岁是为弟妹,成家后是为子女,明年就60岁的她,还不懂得如何为自己活一次,外公外婆在世的时候,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对不起,没有让你读一天的书”。

我想妈妈会原谅他们的,毕竟在那个时候没有其他的选择,爱是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的,我相信外公外婆很爱妈妈。

我的小舅舅像极了剧中的大舅,曾经也为了钱,三年没有和我妈妈说一句话,好在还是幡然醒悟,现在每天都会和妈妈视频聊天,亲人就是这样。

打不散的!

 10 ) 接地气的故事

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电影,一口气看完两部,天啊,怎么会有这么接地气的电影。

这是新加坡的一部变迁缩影。

习惯了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女主,努力顽强生存。

当人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不一定会公平对待别人,而是继续把这种不公平传承下去。

女主就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因生不出男孩而被赶出家门,但同时自己也重男轻女,对后来生下的儿子偏心。

对大女儿就像她家人对她一样,要承担一切作为大姐要肩负的,包括一切不公平。

女主是没有自我的,凡事为家庭,为孩子,唯独没为自己,因此直到去世都没再为拥有自己的感情。

也许对她来说,家庭面前,什么都不值一提,这也是那个时代女子的悲哀。

另外,看了电影后对新加坡有了多一点的了解,不得不佩服,新加坡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发展成小强国,它的政府管理就很到位,得人心。

在解决种族冲突方面就值得借鉴。

当华人和马来人有冲突时,印度官员是家家户户去宣传和平共处理念的,他们的官员是可以到家与百姓接触沟通的。

也许是这样团结整个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能去新加坡看看。

《我们的故事》短评

略假。但要说是喜剧电影,根据真是事件改编,还是很成功的。以女儿的身份讲述出来妈妈带着一家女孩子们的故事。

6分钟前
  • 神哥
  • 推荐

那个时代的故事,导演的怀旧梦~回味自己的民族故事,有时候挺有趣的,不过电影还是很新加波的味道~

8分钟前
  • 黑色鸡蛋
  • 推荐

看烦了,不那么难看但剧情俗辣的宣传片

9分钟前
  • 泥鳅不会游
  • 还行

风格很纪实、影像很粗粝,导演带着模糊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拍了这部不像电影的电影

11分钟前
  • Trust you.
  • 较差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在被时代推着走,从来不知道前面等着我们的是什么。” 新加坡版请回答1988~

13分钟前
  • 静怡
  • 还行

这是天灾加人祸大拼盘啊

15分钟前
  • 手插兜
  • 还行

一个女人的一生,搭配国家的建立,很温情,也很催泪,人生真是一关一关的过

16分钟前
  • 王小溪
  • 推荐

新加坡演技整体不太行啊。虽然贯穿了历史大事件,但女主还是那种背负着家庭和苦难的形象,为了家人和孩子一味退让做出牺牲,没有自我。不喜欢

19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还行

真廉价的贩卖

24分钟前
  • pittwolf
  • 较差

拍摄很写实,情感很细腻,只是画面粗糙了些。

26分钟前
  • 韩先生的电影
  • 推荐

看不下去,尬。

27分钟前
  • ahbing
  • 较差

一部新加坡的家国史诗,小人物,小家庭,大折射。唯一让我心痛的是,过番的福建人不仅带去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也带去民族糟粕。迷信神灵,重男轻女等旧习是我们事到如今也没有完全甩掉的陈旧包袱。

29分钟前
  • 是心
  • 推荐

好看好看,看新加坡的发展变迁,知道是个飞黄腾达的故事,满怀期待,开开心心。就像中国这几十年的故事,很有共鸣。

31分钟前
  • fonne
  • 力荐

新加坡版《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

33分钟前
  • 黑骨精
  • 推荐

还不错的有笑有泪片,梁智强拍草根的时候还不错

3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我以为这种说家庭和时代变迁的电影应该是厚重感比较浓厚的,没想到我还是小了,格局小了,电视剧导演果然有“格局”,用喜剧片的手法去拍,牛的 全是电视剧惯用的桥段啊

38分钟前
  • Tbq的布甲鞋
  • 还行

《往事只能回味》一响,我就哭了。

42分钟前
  • peipakoa
  • 推荐

整体风格感觉比较朝鲜……用来快速了解新加坡历史还行

46分钟前
  • Vernunft
  • 还行

新加坡华人奋斗史。重男轻女,又唯女韧善。朴实略带幽默

47分钟前
  • 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推荐

第一部更像是家庭关系,第二部上升到了新加坡的建国史。像哥哥那样的直男到骨子里的人要改变很难,最后的“大圆满”结局我还是不喜的。看完两部发现李光耀真的很牛逼啊。

50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