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过去了这么多年。
欧美一些媒体,一些人,不断的去研究,都认真的做了对比,无论是正义的一方,还是邪恶的一方,都有无数的人忏悔,都希望这一切永远永远的成为过去!
但是历史是写在了那,写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
永远永远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影片关于人性的描述,可以说入木三分。
就是认真!!
这种认真的态度,叫人感动!
反观国内最近的一些电影,缺乏的是什么?
可能就是这种认真的态度!
希望吧,仅仅是希望,希望能有一些认真的电影人,一些认真的文学作品出现!
振奋我们自己的生活!
影片结尾Rachel和虐待狂再次相见,虐待狂依然残忍,连捅Rachel两刀,Rachel临死前将毒针扎在虐待狂身上,两者应该都活不了。
Rachel临死给报社记者留了信,说出了真相,影片戛然而止。
很许多人一样,感觉结尾太仓促,没有升华。
Rachel的情感应该介于David的极度悔恨和Stephen的毫无愧疚之间,但她需要承受的更多,她有家庭,她有女儿,有地位,有社会责任。
她不能像Stephen那样没心没肺地生活,也不能像David那样无所牵挂地追踪虐待狂。
所以Rachel应该是最纠结的一个,应该多表现她在平常生活中的不正常、心灵的煎熬、言行不一、极近崩溃边缘,她需要一个了结。
了结的目的不在于杀死虐待狂,也不在于说出真相,这些都帮不了她,唯有死才能对三十年承受的心灵压力做个了断,也会是Rachel最终的归宿。
我预想的完美结尾是:1. Rachel已经受不了到处在公开场合撒谎鼓励民众,尤其在David来找她并且意外身亡之后,更坚定了她的决心;但她又不能向记者说出真相,她不是个自私的人,她还要顾及到女儿的生活、丈夫的感受以及社会责任、义务。
所以她决定去找虐待狂做个了断。
2. 和虐待狂的厮杀过程和结果可以保留,Rachel临死前终于找到了平静,她亲手解决了虐待狂,另一方面再也不用忍受心灵上的煎熬,这是她最好的结果,平静地死去。
3. 而真相,则被永久地掩埋,没有那封留给报社记者的信,也没有证据证实精神病院里的人就是虐待狂。
一切都恢复平静,只留下Stephen在两位战友的墓前若有所思的回忆。
当然只是自己瞎想了。
其实这片整体设计和节奏都把握的相当不错,在我看来,能配得上之前那么多精心构思的,应该是一个更具内涵的结尾。
撒谎有很多种。
譬如电影里的撒谎是三个人结成同盟,一辈子不吐露这个秘密。
其结果是,其中之一穷其一生来弥补这个过失,并最终因极度厌恶生活在谎言中而自杀。
人性的复杂与幽暗让撒谎几乎是天性。
女人在一夜之间投怀送抱给不爱的人,原来也是荷尔蒙的刺激——纳粹医生的催卵泡成熟的一针起了关键作用。
而究其原因,是生理,也是心理,因为爱而不得所产生的受挫感,以及导致的瞬间的嗔恨。
如果拒绝了与所爱之人远走天涯,是因为那一夜情和一时嗔恨的果实,为了天使般的女儿,那么此后女儿的成功就需要她用血去换,去洗白,以耄耋之躯去重拾血腥,杀死当年那个在谎言中无数次被杀死了的作恶医生。
原来,所有以民族国家和母亲以及普遍受难者的名义所伸张的正义都是有限正义,甚至稍有不慎,就变成需要再次负债的“正义”;原来,原本的受苦者为诚实所负的债代价更高。
这部电影是在真正意义上关注受害者,不是控诉他们所受的伤害,而是他们如何平复并对待这过去的伤害。
那就是,绝不会因为你所受过的苦难,痛苦和伤害而有所赦免,有所特例。
对此而言,是恒常的。
如果我还没有因为那些过往的不诚实而备受折磨,那是因为我还比较幸运。
但我很清楚,一旦我对自己的心撒谎,我还是会负债,而且,我绝不会说,我不是在负债中。
這片子讓我想起黃繼光、邱少雲、瀘定橋、鐵道遊擊隊,和許許多多被扭曲的歷史。
之前跟個同事辯論牛頓蘋果和比薩斜塔實驗是否屬實?
他認為不重要,認為故事的重點在於其意義。
我認為既然我們的教科書果斷將其當歷史來教,是否存在就必須分清楚。
歷史不應是童話小說,覺得有意義就可以加,就可以改。
是非對錯是原則問題。
沒有原則的民族可以向任何問題妥協。
三十年的谎言,压在性情不同的三个人身上,从年轻的理想到中年不惑的危机,最终,每个人都受到了最终的审判,我想,这就是片名的含义,导演只是想借助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他所信奉的诚实。
喜欢focus的电影,画面很干净,但这部翻拍电影实在是没什么新意,表达的主题也是人们常说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但里面老纳粹说的一段话,我记忆犹新,显然那个老医生要比戴维活的明白的多,清楚的明白人的劣根性,明白一个种族的劣根性。
中国人何尝不是呢,everyone of them thinking only of themselves
两男一女共三个以色列的特工到东德对付一个隐藏的纳粹头目,头目在关押之时挣脱逃跑,三人决定隐瞒真相,而对外宣布已杀死头目,顺利完成任务,为国争光,举国推崇为英雄。
其中男A最后内疚自杀,男B毫无忏悔之意,女特工在几十年之后终于对外公开事情真相,解脱了内心长久以来的内疚及痛苦。
首先这是我看过的特工片里特工最不专业的一部。
倒不是说装备部不到位,或者格斗技术不过关,只是女特情感控制特别差,导致在执行任务之时屡屡因为情绪而导致任务纰漏。
但是这不是我要讲的重点。
相信这也不是电影的重点。
既然是讲罪孽这种人性的东西,这部电影还是值得探讨的。
看似非常简单的人性线条,三个人走的恰好是三条不同的路。
同样是面对内心最初的内疚,男A选择以死解脱,男B选择自我束缚而解脱,女特则最后选择公开而解脱。
人最后都是为了让自己解脱,实际是殊途同归。
可仔细一想,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我罪孽和自我解脱的故事。
这个罪孽涉及到国家荣誉和国家士气。
正如男A在知道头目逃走之后提出隐瞒真相提议时,给的理由就是:“这不光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这涉及到国家。
”当时的以色列,既然派出了特工去解决此纳粹头目,就说明需要一个此纳粹头目被解决的一个结果。
国家需要的是一个结果,能公布给大众从而提高国家威信,振奋全国士气的一个结果。
那么此时真相是最重要的吗?
同样是隐瞒真相,如果当时三人真的是为“国家荣誉和全国士气”而甘愿承担“内心的内疚以及被拆穿的可能性风险”,那么其实是值得自己为自己骄傲的。
可是我想当时的那个决定更多的是因为“不想受到处罚或者自己荣誉不保”,而“国家荣誉”只是一个借口让大家能够在当时做出决定。
所以人性的奇妙之处在于,哪怕实际结果相同,如果思维出发点不同,自己给自己所上枷锁的层数就不同。
那么你又是怎么说服自己的呢?
9分。
音乐与音效细腻、震撼。
画面怀旧优美。
故事转折良多,细节前后呼应、精彩。
萨姆·沃辛顿并未有任何超越《阿凡达》的演绎,塞伦·希德饰演老年的大卫镜头寥寥,对比他在《罗马》中出演恺撒的情景,倒也出神。
不过此二人面容相去甚远。
当然,海伦·米伦和杰西卡·查斯坦的面容相像度也没强出些许。
相比之下,马尔顿·索克斯与汤姆·威尔金森要好很多。
海伦·米伦未发挥淋漓尽致的气场,或是被杰西卡·查斯坦盖过了。
在《生命之树》中,杰西卡·查斯坦美丽与特有的贤淑内质,甚至可称为一个完美的妻子与母亲。
她把同样的完美带入了《罪孽》,给满分也不为过。
奥斯卡对她而言只是时间问题。
全剧围绕追捕沃格尔医生层层铺开,实际讲述的是人生难言。
即使浓缩进爱情与往事两个方面,还是很难拿捏。
总有这样的剧情片令人揪心。
酒是打开心扉的催化剂,三个人如是开始、畅谈,注定不会平淡。
可错在哪里?
瑞秋执意站在街角,令人心疼不已,大卫才伸出自己的手;大卫给瑞秋梳理头发的时候,瑞秋与大卫的心跳亲近可闻,可是大卫逃了;瑞秋按下一个个琴键,眼泪无声滑落,选择斯蒂芬;大卫知晓瑞秋怀了斯蒂芬的孩子,痛打沃格尔,留下后患;大卫同意欺骗公众,瑞秋失望至极,被迫接受失败的结局;大卫临行前找到瑞秋,意欲远走高飞,瑞秋没有接受;大卫想要公布真相,寻求心灵的平静,瑞秋为了女儿反对;大卫难以承受,自杀;直至沃格尔死去,才算是结束。
这样就结束了吗?
是的,结束了。
可是大卫,当瑞秋与你在共度之时,你为什么要拒绝?
你心中是明明喜欢她的,你忘了吗?
可是瑞秋,当大卫逃离之时,你真的如此伤心欲绝,必须选择斯蒂芬吗?
可是大卫,当瑞秋奏响钢琴曲,当斯蒂芬与她合奏,那绞杀般的琴声,你听不见吗?
可是瑞秋,当大卫知道一切都已经如此,只是想欺骗自己,问你“如果时光倒流,如果我一直等你,如果你真的来了,会不同吗?
”你为何只冷冷的说了一句“时光不会倒流。
”你离开了,你没有看到的,是那最后一盏灯的熄灭,大卫生命中最后光芒的熄灭,于是只剩下他一个人与黑暗了。
可是瑞秋,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如果时光倒流,有那么一个机会,你会对大卫说你有多爱他,你自己相信吗?
那些错过的往事,不论是因为选错而错过的,还是因为命运而错过的,都是Debt,都是债。
我们只能用心和生命去偿还。
有何裨益?
解脱。
剧情片,折寿,为何不填满这杯酒。
Fadeoc KhaosJan. 13rd,2012
2021.10.21
二战期间,纳粹杀人恶魔医生沃格尔·伯克瑙通过人体实验杀害无辜的犹太人,让无数人犹太人尸横遍野,连婴幼儿也不放过,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为了改变孩子眼睛的颜色,戳瞎他们的双目;给人体注射汽油;给人互换手脚,看着他们痛苦死去……,伯克瑙变态的所作所为禽兽不如。
1965年,以色列摩萨德追踪到他的行踪,旋即派最年轻的指挥官史蒂芬·戈尔德,戴维·佩雷兹,蕾切尔·辛格三名特工去东柏林抓捕他。
第一次接触和确认伯克瑙是在他的私人诊所里,他已经化名伯纳德医生,专治不孕不育,检查过程中嘘寒问暖,体贴入微。
聊起蕾切尔的故乡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伯克瑙随口称赞很美,我年轻的时候去过那里,在一个叫科隆大剧院听歌剧,伯克瑙说的平淡自然,完全想象不到当年他是作为占领者去到那里施虐的,蕾切尔却听的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这个杀人恶魔咋能把自己伪装的如此和蔼可亲?
回忆起他当年的兽行咋能如此淡定?
第二次预约检查,当蕾切尔说到母亲死于战火时,伯克瑙立刻面目沉重的说了一句“可怜的孩子”,那份镇定让蕾切尔恐惧。
善解人意的戴维鼓励蕾切尔称赞她很勇敢,蕾切尔却坦诚自己不勇敢,很害怕,她主动求爱却被戴维拒绝,这让蕾切尔流下了伤感的眼泪。
蒂芬及时填补空缺安慰了她,让她痛苦的心灵终于得到慰藉,情感的选择和错位往往就是一念之差。
诱捕行动进行的非常顺利,得到慰藉的蕾切尔神勇无比,双腿猛然夹住伯克瑙,随即一针麻药扎入他的脖子静脉,制造了伯纳德医生昏厥的假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就连一旁惊慌失措的伯纳德夫人都一直深信不疑,没有丝毫怀疑。
不想转运过程出了岔子,伯克瑙提前苏醒鸣笛示警引来警察,三人带着罪犯逃回住处,囚禁等待的日子里,给伯克瑙喂食成了一道难题,每次都要经历一番搏斗,搞的狼狈不堪,伯克瑙唯独对蕾切尔表现的很配合,原来是试图套出他妻子的状况,真没想到这样一个杀人恶魔在受到死亡威胁时竟然还会关心他的妻子。
伯克瑙在蕾切尔为他刮胡子的时候百般挑衅和羞辱,让蕾切尔像看到蟑螂一样恶心而呕吐。
和她推心置腹的交谈仿佛是彼此熟知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看透了她的心思,句句扎心,让蕾切尔又一次感到恐惧和害怕,这个时候总是戴维及时的安慰她。
以色列在世界上并不强大,这种正义的行动还要靠求美国人伸出援手,可是美国人却放了他们鸽子,顿时让三个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如何对待伯克瑙的问题上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漫长的等待更让他们透不过气来。
蕾切尔的意外怀孕使三个人情感关系上出现了微妙变化,加上伯克瑙的见缝插针的煽情和挑拨,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烦躁不安,让他们矛盾重重,几近崩溃。
尽管伯克瑙是挑拨离间,但也说对了几分,蒂芬确实不是一个好的居家男人,他野心太大……,而戴维却是子孙满堂的福相,可惜一念之差错失良缘,改变了三人的人生轨迹,造成终身的遗憾。
伯克瑙的挑拨终于激怒了戴维,愤怒之下把一碟饭卡在了伯克瑙脸上,伯克瑙伺机取得瓷盘碎片,割开捆绑的绳索,打晕蕾切尔,逃脱了。
三个特工感觉这事大了,简直就是国耻,其中当班的蕾切尔责任最大,两个男人提出以蕾切尔拔枪伯克瑙击毙于马路上为结局。
于是一个掩盖了事实真相的圆满结局为他们迎来了辉煌和荣誉,也让他们从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成为他们的一块心病从此相伴相随。
1997年,伯克瑙终于被发现在乌克兰的基辅,有记者准备采访他,真相不久将公之于众大白于天下,情况迫在眉睫,戴维恐慌惊吓而撞车自杀身亡,算是解脱了。
史蒂芬早已下肢瘫痪坐轮椅多年,只有蕾切尔来担当此任,为了女儿的幸福,年近六旬的蕾切尔豁出去了。
老年人的搏斗真的非常费力,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缓慢、吃力,但是伯克瑙手中的剪刀依然还是那么凶狠的一下下刺进蕾切尔的身体,没有犹疑,毫不迟疑,本已决定放弃的蕾切尔只有奋力一搏,特工的身手果然敏捷,不知何时那只注射器已经扎入伯克瑙的后背,这个杀人恶魔终于得到了迟到30年的惩罚,蕾切尔也终于放下了30年的心病,可以解脱了。
真没想到,这是一个以色列特工执行任务玩砸后合伙贪功冒领的丑闻故事。
究竟是谁的罪孽?
罪恶累累的纳粹医生伯克瑙肯定是罪孽深重,罪该万死。
三个特工的合谋串供行为导致罪犯多年逍遥法外,差一点就逃脱法律的审判,正义得不到伸张,也应该是一种罪孽,面对自己死去的亲人和无数个被伯克瑙残杀的犹太冤魂的罪孽,面对以色列国家和犹太民族的罪孽,这个罪孽同样深重。
毫無疑問。
這個戲噠演員陣容十分強大。
兩代戲骨齊聚一堂。
演技沒噠質疑。
主要說說拍攝吧。
首先導演剪輯非常精彩。
這就是最正宗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影片開始噠時候誰會想到這是一個謊言。
其實Stephan是個聰明人。
及其聰明。
他不讓Rachel和David和戰犯說話。
就是怕出現意外。
可是意外還是發生叻。
特工也是人。
人性噠弱點也都有。
這才是真實噠故事。
而不是007。
寧願在真實中死去。
也不願意在謊言中苟活。
這就是一個“人”應有噠品格。
为这点事情纠结一辈子的人也配当特工?
剧情怎么那么容易猜,我以为我才是编剧。
题材是我喜欢的,但是编剧明显虎头蛇尾,而且三个猪脚30多年间的心态转换没有交代清楚,Sam Worthington的面瘫也依旧没有好转趋势~话说这两男一女作为摩萨德也太废柴了,NCIS的Ziva绝对一个顶仨啊~
OH my pooooooooooor little SAM.. 几个老戏骨太了不得了
当你被生活强奸时!请换个姿势去享受!
精彩,可惜对人物的内心描写还不够深入,再拍个20分钟剪进去或许会更饱满
可与《谜一样的双眼》媲美。其实,这个世界是否知道不是很重要,只要自己敢于面对真相,便是赎罪的开始,也是完成。
很好的题材可惜没有拍好,尤其是回到现实后的追逃部分,太简单仓促,落入俗套。
他们真的是摩萨德咩?肿么那么不专业。。。
一部让我用20分钟就能看完的电影....
阿凡达男主too simple, sometime naive导致行动失败。整部电影小惊悚+小文艺+小压抑。
看不懂,看不下去
最近很烦磨叽女呢
看下来比起Helen Mirren更喜欢Jess的表演,相当惊艳。30年三个人,命运如云泥,没有阴差阳错之说,完全是性格决定了一切。
这电影竟然限制级?????我晕...虽然三角恋,但没觉得恶俗.谍战的感觉很好!就是太多倒叙了...
总的说来是一部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片子,随片附赠绑匪生存指南:1. 忌与人质对谈;2. 忌把人质喂太饱;3. 忌撕票不彻底。HT @Low
赎罪×(谍影重重+黑皮书)
意思不大,而且告诉我们以色列特工弱爆了~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稍显平淡,结局有点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