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错,挺热闹的,配角远比两位年轻主角要有名气的多,虽然对歌曲不太会欣赏,不过也挺喜欢这个热闹劲,而且还有很多要摇滚歌曲,2个多小时的电影不算很漫长。。。
这不是一部真实的摇滚纪录片,而是一部打发下午犯困时光的好莱坞加宝莱坞歌舞片。
五雷轰顶的亮点虽为数不多但还是可圈可点:1.汤姆大帝学习枪花摇滚皮革铁链的种种S&M2.岛国贱男russell brand与豹纹艾里克大叔的基情种种3.男主角从德国狼人金属转变成美国西哈男孩的市场战略4.卡萨林女皇从封建女帝变成百分之百骨肉皮的心路历程5. 经纪人保罗80年代复古毛衣的猥琐种种最后想说整部影片几乎没有真正的摇滚金属或朋克前卫,几乎就是五月天种种的glee 青少年音乐剧。
对这个片子的评价,要区别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
如果你是怀旧的80青年,追忆迷茫的一代,想进行时代的呐喊,玩你的叛逆。
那么你就直接不要看这部片子了,他不会比你看到的片花更好,他骨子里不是摇滚,是童话,是glee,smash这种小镇青年进城追求梦想的故事,或是灰姑娘吊到大明星凯子的故事,总之,摇滚是它的肉皮,骨子里是一个故事老套而毫无逻辑的童话。
而且他还有点像红磨坊,但是没有红磨坊那么梦幻,那么感人。
没有红磨坊的歌改编得那么朗朗上口,倒是把很多摇滚歌改得像百老汇似的,但是他大概很符合现在的90后,因为摇滚可能对他们来说最多也不过一张皮再说了,现在这个年代摇滚是不是已经死绝了,在摇滚盛行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曲风被揉进摇滚歌曲中,而在这部片子中摇滚被揉进了glee式的歌舞片中。
连男主和女主的服装款式,都充满了glee的朝气。
嗯,这是一部充满朝气,充满阳光的歌舞片。
摇滚总是充满了抱怨的世界,而这部片子里的总是非常阳光。
这部片子唯一采取的是摇滚里的性,而且反反复复的强调性,我猜只有性和梦想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实际上Stacee Jaxx虽然强调他被性奴役,而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而最终他依旧陷落在性中。
市长夫人对stacee充满了抵制,而实际上是她欲求不满而造成的想吸引眼球的目的。
这是对摇滚彻底的侮辱。
但是我不得不说阿汤哥还是表演的非常有范,他把枪花铁匠穷街的舞台风格结合起来了,而且他的服装对他的形象强调的非常好,cowman on the steel house,非常有型。
还有他调戏女记者的一段也实在太hot了。
除此外本片一无是处。
亮点除了阿汤哥外,还有鲍德温老头子的摇滚形象,以及拉塞尔·布兰德,其实他还是有点歌星的范,他唱得实在比男主角还好,但是他就是个插科打诨的形象,还非要跟老头子搞点基情出来,阿汤哥报复心重,把两个基男的感情戏,拍得跟红磨坊一样。
不知道妮可看了,作何感想。
至于说他的励志作用,现实和梦想的差距。
说了跟没说一样。
我看还是间接鼓励人上美偶,thevoice这样的舞台,而这样的舞台也从来都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文戏部分可以全部快进,歌曲部分还是很不错的。
尽管Tom Cruise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主角,但是明星的确有气场,几次出场都霸气十足。
可惜男女猪都太弱了,无论是脸袋,表演还是歌声都不好。
特别是女猪,那声音甜的发腻,听得很不舒服。
作为MV的话其实还能看。
摇滚么。。
已经死了吧。。
电影发生在1987年的LA。
故事大致分2部分,2个为各自演艺前途奋斗而相识的年轻人的故事,还有在名成利就后开始迷失的摇滚巨星。。
观影过程有点不习惯,当电影的人物都用唱歌代替对白时我总无法认真看下去。
汤姆克鲁斯在片中只能算第二主角,不过表演还是很赞,很rocker!
电影的音乐非常正点,出现很多经典的歌曲。
这个要赞一个。
当电影中2位满脸须根的rocker忽然唱起歌互相表白时,我差点呛死了。
不过,敢爱咁恨很rock嘛。
刚才查了资料,原来导演是《舞出我人生》系列的导演,难怪这电影用这样的表演方式。
不过,用唱歌跳舞表现摇滚的故事,还是不大合适的。
记住,罗志祥穿上皮衣拿起吉他也不可能摇滚歌星。
本想给两颗星,看在那些明星份上,勉强上一颗。
本身很喜欢80年代的感觉,影片感觉是到位了,联合了夸张和喜剧的效果,讲述了一段没有大意思的故事……看海报和预告时,各种期待,真看了片子有点点心寒,因为期待的太好了吧。
所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除了Russell Brand 最有感觉外,剩下的都差那么点点意思。
尤其那主线的一对儿青春少男少女……我去……真是惨不忍睹,各种闲的……着实越说越愤慨的份儿……反正吧……看预告和海报吧。
片子就睡过去可以。
不过,如果当纯喜剧会好很多,可以打上4颗星!
抛开摇滚,这部电影什么都不是。
但我愿意看着电影里的他们抱着charvel喊着poison。
老树先生说人活着要做到“眼前两碗米饭,心中一粒飞鸿。
”为了吃好这碗米饭我们委曲求全,我们自我麻醉,我们向生活展颜可在这两个小时里,我的梦摆脱了这狗屁的现实,似飞鸿遨游四海。
躺平也要竖着中指。
不想谈论歌舞剧和好莱坞题材的老套与否,或者阿汤哥和凯瑟琳年华已逝的外表。
这部电影的音乐始终在恰到好处的地方融入,歌词也十分的到位,轻轻松松把观众带到剧情里。
于是看的时候,角色代入感就开始出现。
我想里面那么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来自不同的背景怀揣着一样或者不一样的梦。
观者多少会找到自己的影子。
是不是也曾经带着家人的期许开始追寻未知,在陌生的地方没有防备心的被人伤害。
又或者也能如此幸运遇到一个心灵契合的伴侣,一起奋斗一起前进。
但是在好莱坞不灭的聚光灯下,被打破的梦想和被摧毁的爱,永远比那些捧上台面的成功多出千万倍。
于是恋人之间的小误会,不信任,并且在利益的驱使下最终走向分离。
于是傻傻坚持梦想的酒吧被资深商人陷害到几近破产。
于是有一颗摇滚心的大男孩剃了奇怪的头发穿着奇怪的衣服唱着奇怪的饶舌,连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妥协着。
于是为了最俗的东西,钱,女孩脱了衣服走上舞台。
残酷吗?
真实吗?
在这世界的各处,只要你不是一个隐居者,这里的哪件事情你能保证不会遇到。
是该低头面向这肮脏世界的洗礼,放弃心中的坚持。
还是继续所谓的追梦,求爱,放弃可能更好的“物质”生活。
这个答案该怎么给?
幸好的是我们有电影。
在这部传统的快乐结局的电影里,一切都美好的结束了。
当快要放弃的时候,再一次回到原点,发现原来那些梦不曾被忘怀,原来那份爱还在心中。
恰恰好的是,那个人还在为你守护。
当然摇滚精神永远不死!
这是我在现实生活中也坚信的事:)所以,忙碌乏味的生活里抽空看一部这样的电影吧。
它一点也不深刻,甚至很多的场景会有点低俗。
但是请不要带着对题材的嗤之以鼻或者“我早就猜到结果”的预设来看。
如果愿意,那就当搞笑片吧,若能偶尔发现其中的一首歌,一个眼神,一句话牵动了休息已久的真心。
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已近中年的我当听到开篇的第一首paradise city时就想起了上学的日子,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烂片,但是我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听到van halen,guns&rose,ACDC,DEF LEPPARD,SCORPION这些经典的歌曲,无比激动,如果你是金属范,这个电影再烂你也会听下去,因为他承载这太多的回忆,太多的致敬,即使现在你再也见不到这些乐队,你也不会忘记,old rocker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ps:我只是很奇怪这么多经典的乐队怎么会少了ozzy,难不成导演忘了?
《摇滚年代》中有几段青春歌舞片中不常见的大尺度调情戏,但既然是一对少年少女做主角,故事主线肯定不会偏离真爱至上的古老主题。
只可惜这条线实在软弱无力,少年人因误会赌气导致分手,各自陷入歧途无法自拔,再次偶遇后因心境已经平和,三言两语将误会说通,又赌气了一会,就自然而然复合了,那点感情波折,那点心灵交战,用摇滚乐来催化实在是菜刀杀蚊子。
摇滚这么high的东西,怎么也得拿来渲染《千尸屋》里的场面才带劲!
影片勾人眼球的不是小男女的爱情纠葛和幻想,而是几场汤姆•克鲁斯扮演的摇滚巨星卖力演出的性感肉戏,十足勾勒出80年代私生活最“自由”的洛杉矶人纵情声色的精神面貌。
还好限于影片基调,那几段戏的配曲只是恰到好处的调情,否则单独拎出来,大可媲美麦当娜或布兰妮最香艳的MV。
在精致而颓废的服化道包装下,汤姆•克鲁斯举手投足散发着浓郁的男性荷尔蒙。
当一个摇滚大腕有多少性爱特权,你可从片中窥知一二:在豪华的大包间中被酒精和美女环绕,时不时会有身材傲人的女歌迷闯进来,脱下上衫让你在她胸口签名,一旦出行,要提防被那些昏倒在面前的女歌迷绊倒,也要时刻准备好被当众拥抱舌吻,若想跟充当缪斯的女记者激情一番,或者在众目睽睽下羞辱虚伪的女政客,简直是手到擒来。
即使是被真爱力量庇护的女主角,面对袭胸的手和凑近的脸颊也完全无法抵挡,无法想象他若有意,她是否会就范。
男人们会发自内心爱一个摇滚之神,更会情不自禁的嫉妒他到死,尤其当那些对他们不屑一顾的女神,面对后者陶醉的开放身体的所有禁区。
本片导演执导过《舞出我人生》前三部,有趣的是,《舞》在国内口碑不俗,在国外却评价很低,连及格线也未过,而本片恰好相反,国外观众表示差强人意,而国内影迷却毫不买账,造成这种错位,原因很耐人寻味。
首先是片名惹的祸,既然叫《摇滚年代》,招徕的自然多是摇滚乐迷,但片中青春偶像声嘶力竭制造的叛逆和噪反,虽然在声光效果上做足了功夫,效果却并不比那扭秧歌的男孩组合“摇滚”多少,而且以很多国内摇滚迷的标准,片中大部分歌舞根本沾不上摇滚的边,纯属挂羊头卖狗肉。
但国外观众不会有此先入为主的误解,因为本片改编自近年来百老汇知名音乐剧,它是个什么样的故事,穿插了什么样的歌曲,他们早已了然于胸。
另外也因为,《舞出我人生》的表演以街舞为主,炫耀形体之美,漂亮利落的回旋翻、一字马和默契的肢体交错,是全世界观众都能欣赏的,简单的励志故事也很有共鸣,但美国青少年看多了街舞秀和青春爱情片,就会觉得该系列片矫情的有点可笑。
颇类似《十面埋伏》的遭遇,在国内被众人耻笑,漂洋过海后竟成了美国观众眼中的爱情武打经典。
文化差异能放大或缩小一部片的优缺点。
《摇滚年代》也不例外,观众的音乐欣赏品味千差万别,主角们卖弄的那几记歌喉水准不低,但到了异国,缺少耳熟能详的亲切感,就只能各入花耳,一旦提不上劲,就会关注故事本身的种种毛病。
影片不遗余力的烘托摇滚精神,一再用台词强调“摇滚是自由的”,“摇滚不会死”,“摇滚建造了这座城市”,其实说得多了,也就廉价了,卖力的演出和群情涌动的粉丝已足够说明这一切,观众能感受到,不断说出来反而乏味。
就像早年的功夫片,打败日本人后喊一句“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能引得全场鼓掌,后来的跟风片里把这句台词重复个没完没了,就叫人乏味,甚至出现了反讽效果,过犹不及,只要拍英雄击倒了日本人,就足够了,观众自然懂潜台词。
我们看电影,尤其是歌舞片,是从画面和声音中感染到影片主旨,而不是让角色像复读机一样,一遍遍重复着主旨,让我们像小学生听课一样接受。
文/方聿南
虽然摇滚不多,虽然年代不够,但是作为歌舞片来说,还是不错的。有摇滚情结的人,都会被一些情节感染的。
为了表现“摇滚不死”的主题,一帮明星真是太卖力了,露肉的露肉,搞基的搞基,不过当然了,剧情比较低幼,歌儿是真好听(好莱坞的明星都是嗓子好啊!)。笑点还挺多的,不过就保罗吉雅马蒂没开口唱歌这一点判断,他应该五音不全吧哈哈
一星给朱利安的大腿和屁股,一星给鲍德温和他的好基友,一星给HEYMAN,一星给泽塔琼斯的胸和舌,一星给阿汤哥的乳头。五星给ROCK&ROLL FOREVER
第一次在意大利的电影院里看字母,意语对话,听得有点吃力,但是音乐一响起的时候,全场就躁动了,拍手跺脚大喊的都有,意大利人看电影很投入啊。
反正我就是为了看阿汤哥唱歌...这是摇滚版歌舞青春...
从头跟唱到尾。好笑的很只不过RS的女朋友真的长得好像克里斯蒂娜啊!!!
各种意义上的神片……看到最后市长夫人也一起参加了音乐会有点感动,就像以前看过的某纪录片里说的,只要你曾喜欢过金属,那么金属就一直在你血液里存在,不可能割舍,绝对不会有“我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喜欢金属”
这是部太怪的电影
失望啊,不是原声好就要掉到两星了
狗血加狗血,只有TOM值两星
打着摇滚旗号的歌舞片,看到开场的舞蹈和口水歌混在一起我就已经很失望了,星星全给阿汤哥
爱生活爱LA爱摇滚. 有青春有爱情有反思有成长有名曲. 这样一部娱乐片我满足了.
无法抵抗啊
除了好听的歌真的一无是处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let's rock
hey! Look! Everybody is high!
该说的大家都说了,这就是一傻逼片。。。完事了。
你妹的!真心挺失望的!剧本太差了!可惜了一票大明星和一堆摇滚乐。
nmd,如果是青春偶像剧养眼的还是大叔大妈,励志的话也没感到振奋人心,而且没一首歌有现场感,听唱片似的,冲着阿汤哥预告中妖艳的造型而来,失望而归
金属是金属 摇滚是摇滚 搞清楚 这片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