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影评印象很深,片中女主角玛丽娜是变性人,做过变性手术,而深爱他的男人是婚内出轨,玛丽娜一直以第三者的身份夹杂男人和其家人之间。
影片中,玛丽娜面对着三重压力。
首先是来自自我性别认同的内部压力,而后是来自男人家庭在道德上的压力。
最后无疑是来自整个社会对于少数群体的压力,这些压力几乎让人崩溃,但女主角最终选择了直面问题,活出真实自我,这不得不让人钦佩。
国外的舆论环境如此,在中国LGBT群体的生活状态可想而知,谁又敢真正面对自己内心呢?
对于异于常规的人群感到排斥是人的天性,但是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认知,这最重要的是文化氛围的引导,增加社会的包容度,人与人是不同的,要尊重他人的选择。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时尚,伪造自己的身份去标新立异,甚至去盈利,确实让人不齿这种行为。
生活最大的真实,就是真正的面对自己内心,我相信这不仅是变性人对自己性别认知的选择,更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决定自己去做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选择。
会是我想看第二遍的电影,为什么海报上女人的脸会是五彩的?
单色运用笼罩灯光的摄影画面给了我答案,不会是恶俗的电子迷幻氛围,每次的出现都对准了情绪,生活化的克制的摄影语言,不够突出闪光但足够迷人,她总是单人占据了孤独的镜头,没有引人入胜充满好奇心的新颖情节,生活琐碎所组成,不像欧美的生活方式,不是本土的日常,没有因为聚焦LGBTQ主题而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却有新奇事物的熟悉真实感,让我有耐心期待接下来,我想这是导演的初衷,借平凡的基调讲述一个普通女人本该“普通”的故事。
发现导演也是同性电影《违命》的导演,这部好太多了
因517,豆瓣推荐上热搜,而想看看与了解,220520完边看边思考中年、老年时期这些问题,以后如果我也有伴侣也避免不了(现在也可以差不多思考故事情节很普通,像是与电影名相呼应第一次看变性人演的电影,倒是与主角的身份一样,也是名变性人玛丽娜,能在困境中,挣扎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阳光就像尼采所说的:“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与世俗作斗争,本就是件艰难的事让我想到自己以后也能这么面对吗这两天也都在不断思考着这问题年轻时不懂事,高调的去宣告着自己的身份丝毫不在意他人、社会的眼光与看法唯我独尊、我行我素、激进、渴望得到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提升现在面对世俗,我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无形中,也去发声、去努力、去奋斗就只想拥有与常人一样的平等、尊重而已而作为性少数群体,希望的只是像平常一样对待即可不用同情、不用怜悯、不该被歧视、不用带着有色眼镜这一天,在我有生之世能看到吗
一个变性人最大的奢望就是获得生存的尊重。
对于这个问题,基于传统道德和宗教信仰的影响,通常都持反对的态度。
但圣经也说,你们谁没有罪就可以拿石头砸死那个犯了奸饮的女人。
谁又会是诚然无罪的呢。
世人又有什么资格在他们/她们面前装出道德审判官的姿态。
又有一个说法,神造万物就连罪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
无论那些人是先天基因缺陷还是后天精神致幻,总之他们/她们与我们已经共存。
也许,他们只是考验我们的忍耐、道德,尊重上帝所造的一个度量衡。
看普通女人 前半段看得我心痛 很多人看LGBT电影都会说 如果把角色换成异性恋 就不会有人喜欢什么的,为什么要换啊 情感的发生就因为你是你 我是我 吸引的条件缺一不可 就像carol的回眸 。
女性的坚韧是生活一遍遍的戏谑 依旧带着害怕的心一步步默默摇摇晃晃的走。
同样身为女性 我可能永远也做不到。
沉稳和张狂 永远会选择沉稳的那个 就像苦难和幸福永远更偏爱苦难 电影可能带给我的效果是一点点的积累。
看了三块广告牌和这部 会思考苦难到底是谁带给我们的 最后喋喋不休又要去怪谁 为什么放一起可能两位女性都带给我一定的冲击力。
还有那种淡然和包容为什么外语片里的人都那么善良。
最后想说减法的重要性 先看的V字仇杀队全程没摘面具的V 然后是her里全程没露面的her 广告牌里复仇的态度 这部电影里没回放的感情 减的到好处 收要比放好的多
最终还是把这部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看了。
看的感觉就是这显然不是一部足够优秀的电影。
前几年的最佳外语片获奖电影《一次别离》讲的是伊朗两个家庭的故事,即便除去伊朗的宗教背景,把故事放到其他国家,依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
那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人有故意过错的故事,更多给人的是无奈,人物没有那么的黑白分明,人的内心戏也足够丰富。
但这部片子则不是,如果把LGBT题材隐藏掉,或者提换成其他小众人群后,这不是那么值得一说的故事。
人物的冲突过于表面,反派的刻画过于单调,属于纯粹对于LGBT人群的歧视,主角也没什么特别精彩的演出,片子的节奏也不够紧凑,配乐也比较尴尬。
有时我会觉得现在对于LGBT的平权问题给予的关注有些过度,就好比平权问题更久远的女权问题一样。
真正的平权除了国家保障的权利平等之外,应该是人们(包括小众群体在内)对于各种小众群体的非特殊化视角,也就是不论大家有何不同,都应该相互尊重,且站在大家都是“人”这个大前提下。
这样一来,奥斯卡这两年的最佳影片和今年的最佳外语片的这个政治正确的倾向实在是影响了最终的结果。
只能希望作为“学院奖”的奥斯卡,从电影本身出发,选出真正的好影片,而不是希望通过选择来表达态度。
今天要推荐的影片是我在大学的最后几天看的。
由于毕业的原因始终都抽不开时间写一下感悟。
影片叫做《普通女人》-A Fantastic Women,不想在名字上过多纠结,反正这种翻译手法大家也很熟悉了,再看见有人在这里解释过多,影评也就没有它的意义了。
最早获悉是在它的剧本在柏林电影节上拿了银熊,而导演获得了金熊提名,并且这是一名智利导演。
智利电影起步很晚,在20世纪初才逐渐出现,柏林一直会出现非欧美本土的有才导演,三大电影节我也很看中柏林的这一座。
看完并且获悉了其幕后的一些拍摄细节后,我又键入搜索,对!
它拿到了90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平凡的女人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抵抗各种不利和区别的对待,然后勇敢地维护身为女人的权利和尊严。
这剧情配合足够高的社会热点如:女权、独立、政治,看似已经可以构成一部合格的获奖片。
在我看来。
使其能脱颖而出获得奥斯卡的原因如下。
在于其故事非常饱满。
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情感刻画,影片中充斥着各种特写镜头,这在欧洲电影里很常见,对于表达人物心理十分有效。
欧洲风格中渗透的“智利元素”。
塞巴斯蒂安·莱里奥,在他的履历中有过拍摄非常多短片的经历,从影片中能看见这些元素的体现。
首先是镜头,从上面的特写可以看见,影片中并没有众多欧洲电影里那么“清新”的取景地。
甚至在片头,电影呈现出来的场所也无比的平庸。
看片头的时候,真的有点难受,连续几十分钟,你都是跟随男主走过那些普通的场所:按摩店、歌厅、餐厅、家中。
请不要放弃,在这些过后,积蓄的情感便会左右你了。
3.额,,请不要产生怀疑,尽管取景一般,我只想说,镜头太漂亮了!
很久没看过这么和谐,有风格 的镜头了。
下面是我自截的少数一些镜头。
好镜头能触动人心。
足够强的冲击力 色调也很好看
稳健的步伐与”荒废”的城市
打光太美
完美的构图
最有想法,最有创造力的镜头!
没有之一!
镜头的语言可以说是本片的最大亮点,通过这些镜头对女主刻画,而且是大篇幅的微妙情感刻画。
正是这些细微的情感变化,故事得以生动。
4.好的选角。
丹妮拉·维加,智利第一位变性演员。
老实讲,看完我都不知道剧中女主变性人的身份!
尽管剧中有少数暗示(但我觉得好电影就是让你不知不觉就感动了吧),片中变性人的谩骂,我以为是对片中女性的侮辱,女主进男浴我理解为女主的独立无畏。
一张让人没有任何性欲的脸庞,粗壮的四肢,一个表情却可以表现喜怒。
让变性人来饰演变性人,用真实来创造真实,你的用心良苦,我已收到。
女主其实是“变性人”在现实中也是无比细腻的情感刻画,漂亮的镜头,高于一般电影的立意,使其就算是在变性题材的同类型影片中也能脱颖而出,这就是我的看法。
我的观后感:满满的力量!
不要提前被各种势力所吓倒。
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对他竖起中指!
《普通女人》:你值得被爱吗?
刘强爱电影《普通女人》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因为它可抖的包袱太多,就算关于女主人公身份的那个最大包袱被你提前知道,仍然不会影响它成为你心中的杰作。
尽管如此,我再再再次建议你先去看电影,再来看观后感,杜绝一切可能的剧透(包括但不限于百度百科、豆瓣简介、公众号文章等),才能实现百分百的审美——对每一部电影来说都是如此。
刚说的那个最大包袱对我有多震撼呢?
我不得不暂停播放,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平复了几分钟心情。
你花同样的时间看完电影,却错失这样的人生体验,多可惜啊!
爱,是分主客体的,就算自恋,也是自己的一部分爱着自己的另一部分。
一般的爱情片,讲述的是主人公们相爱时候的故事,换句话说,是爱情的主体部分。
《普通女人》有这样的内容吗?
有,但仅仅只占了前二十分钟不到的篇幅,奥兰杜突然去世后,剩下的两个小时,影片描摹的全是玛莲娜和奥兰杜他俩爱情的延长线。
说“延长线”是因为奥兰杜死后,表面上看,他俩爱情的其中一方消逝了,可实际上这份爱情并没有消逝,玛莲娜依然深深爱着奥兰杜。
奥兰杜刚刚死去,玛莲娜对他永不消逝的爱意就表现了出来——害怕自己的身份“抹黑”奥兰杜的名声,将奥兰杜送往医院的玛莲娜颇有自知之明偷偷离开。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奥兰杜的前妻和儿子,因为自私自利的目的,对玛莲娜进行愈演愈烈地驱赶与迫害,丝毫不顾及她是奥兰杜的爱人。
这些其实都在考验玛莲娜对奥兰杜的爱情,她完全可以忘掉奥兰杜,开始自己的生活,可她做不到,她思念着奥兰杜,思念着奥兰杜给予她的爱,只有在奥兰杜眼中,她才是那个风姿绰约的女王,而不是这个花花世界的“普通异类”。
有失必有得,奥兰杜家人的种种虚伪、庸俗与不堪,让玛莲娜认识到奥兰杜背负与阻挡着多大的压力与她交往,他将自己的悲苦默默吞下,冒天下之大不韪,无怨无悔地爱着玛莲娜。
我们此时才能品味出,临终前去医院的路上,奥兰杜让玛莲娜开车开快些,其中透出了奥兰杜对这个世界的不舍,对玛莲娜的不舍。
玛莲娜站在这份被诅咒爱情一波三折的延长线上,才终于真真切切地看清了这份爱情的伟大,奥兰杜的伟大。
无怨无悔的爱,不见得能换来无怨无悔的爱。
奥兰杜是幸运的,他换来了玛莲娜无怨无悔的爱。
当玛莲娜打开奥兰杜的储物柜,看见那两张奥兰杜买的要和她一起去看大瀑布的飞机票时,她彻底下定了决心,无论会招致奥兰杜家人怎样的羞辱,她必须去参加奥兰杜的葬礼,不能让奥兰杜就这么孤独地离开。
奥兰杜已经向玛莲娜证明,他是值得玛莲娜无怨无悔去爱的人,现在轮到玛莲娜向奥兰杜证明,她是值得奥兰杜无怨无悔去爱的人。
结局就不剧透,反正让我哭了个稀里哗啦。
好好找个真正值得爱的人,义无反顾地去爱吧!
又是一部同性主题影片,近两年每当同性题材电影收获电影大奖,电影评论者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结果。
这次最佳外语片电影是哪一部,那部讲同性恋的,啊哦,噢凯。
电影描述了年龄悬殊的一对同性恋人奥兰多和玛莲娜,年长的奥兰多半夜身体不适再医院救治不得身亡后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人和死者家人对玛莲娜的不公正待遇。
在我浅薄的看法中,电影叙述节奏缓慢,应用了几个象征意义浓厚的拍摄手法,例如:电影开头的伊瓜苏瀑布是《春光乍泄》中何宝荣与黎耀辉的目的地,阿根廷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第一个国家,光荣的成为了本片的开场镜头;两次使用了镜子,一次是玛莲娜在街角站立在搬运工运送的巨幅镜子前,一次是玛莲娜在浴缸洗澡时把小圆镜放在私处,两次玛莲娜都勇敢正视了自己。
作为一个变性人,希望社会平等尊重对待他们/她们,电影中的社会(警察,法医,死者家人等)目前没有做到这一点,是他们的问题,这些社会人有强烈的怒气,怨恨和残暴,对比之下,我看到电影中的玛莲娜仿佛一个圣女,温柔,善待自己的爱情,认真工作(即使前一天痛失爱人,第二天仍然坚守岗位),打不还手。
他人的所有愤怒都指向一个原因:玛莲娜是一个同性恋,变性人。
生活什么时候可以任何事情都能归咎为一个原因那么简单了,假设玛莲娜不是一个变性人,死者的家人依然可能对年长突然猝死的奥兰多有万分不舍,对奥兰多的现任爱人有万般责难;假设玛莲娜不是一个变性人,警察依然可能对死后身上留有很多新鲜伤口的死者死因有后续的追查,警察依然可能怀疑年龄差距悬殊的恋人之间不是单纯的爱慕关系;假设玛莲娜不是一个变性人,被疯狂的家人绑架劫持后,任何人都会出手反抗挣扎。
因为玛莲娜身份的特殊,所有的情绪源头都指向了这个身份。
携带着这个身份,渴望着成为普通人,很多普通人和所有人一样做着电影创作,做着演员工作,却没有得到奖项的眷顾。
普通与特殊,都得来不易。
【关于同性电影】观影者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对这类题材和异性恋爱情题材一视同仁,另一类是还未能很好接受同性题材电影的。
生活中朋友们每每聊到同性题材电影,看过最in最hot的朋友仿佛都是自带光环的圣者。
“你看call me by your name了吗?
他们的感情是不是特别唯美?
再推荐你看普通股女人,完全不一样的叙事方式和角度,展现的社会对待LGBT的不平等,推荐你也看一下。
”“我,不,嗯。。。
”“啊,你不看这类电影啊?
太可惜了。
我告诉你啊,我们要平等得看待每一个人,尊重他们的爱情和选择。
”“嗯,好。。。
”(我也想选择看些普通的电影)
玛丽娜是位变性女人,在和一位名叫奥兰多的男子同居,虽奥兰多年龄可以做玛丽娜的父亲,但他们深爱彼此。
某夜奥兰多突发疾病被玛丽娜送医后不治去世,玛丽娜就遭到了来自警方,医院及奥兰多家人的多方歧视和羞辱以及被驱逐。
故事本身平淡无奇,那怕是变性人这样的小众提材,也不会掀起多大的涟漪。
这部电影最终能获柏林大奖,全靠女主丹尼拉·维佳是位真正的变性人,她饰演变性女主的角色,把玛丽娜内心所受到的各种冲击,被侮辱,被践踏,然后先是隐忍,后被伤害,再到抗争,最后释然,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出来。
其实在生活中,谁还没点糟心事呢,只不过表现的多寡而已,我想大部分人,也只能是默默地扛下来,与生活、与世俗和解,又或者回避隐忍,之后还是会渐淡忘记它,不然又能怎么样?
单独的个体是几乎是不可能迎战整个世俗的社会,因为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观感略贫乏,题材独特演员超棒,虽然爱不应该被歧视但生活万象之中,大部分人总免不了俗~不容易
【B】剧本太弱了
看到人家已经用变性人的故事政府世界舞台了,而我们连同性主题的电影都无法搬上荧幕。别人是逆风前进,我们倒好,顺风还倒退。
还行JH你鉴影氺平还是太局限了 格局都太小
#Berlinale 工整的剧本 但以变性人出演变性人角色 噱头未免太足 其实如果把女主设定改为普通女性 故事显得更为平庸 印象最深是最后的澡堂戏 为了爱 勇于重视不堪的过往
确实是太普通啦……
“一张旧报纸,拿来何用。”
变性人心酸事,逆风而行,一步一憋屈;把 Fantastic Woman译作普通女人也算一种关怀吧,嗯……还有老头是离婚手续没办完吗,前妻理直气壮地跑出来要车子是怎么回事?
情绪路线
同性题材,怪不得得奖美帝的政治正确已经让人无语了
#北影节2018#关于LGBT的社会认同。很朴素。想要的不过是普通女人,却是普通不得。澡堂一场戏,从浴巾的下移到穿过分割男女的那扇门,是关于性别认同的指涉与隐喻。
2018057 一星平庸
最后一搏竟然是为了要回狗
Predictable. #飞机上看电影04
拍得太隐晦了,且剧情无聊。
没看下去。。
一点不觉得女(男)主美谢谢
《相爱相亲》前传。
bjiff
第一次看智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