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立日2》就像我最初的那句评价一样--套路、都是套路!
完全是一部流水线上的标准好莱坞大片,起-承-转-反转-再反转-合,没有任何惊喜可言,及格没问题、良好达不到。
没有惊喜但也没有什么惊吓2、全剧确实在各种讨好天朝,虽然就像很多人吐槽的,蒋指挥官的“中文”,中国人听着简直太别扭了!
但一部好莱坞片子,居然出现多个中国(或亚裔)面孔,在一众英文对白里强行说中文,甚至还要“打国旗”!
大约也真是没sei了3、导演艾默里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非常重视幽默元素,如果开场10分钟,观众还没发笑,他就会很忐忑。
那么,我可以告诉艾大导演,你可以放心了,午夜场的观众们的确在前10分钟不多不少笑场了两次!
A、“QQ已下线”的时候;B、蒙牛月球牛奶的时候!
不过,全场也就笑过这两次!
4、观众的下意识反应是最真实的,这种全场哄笑的场面,充分说明了国产品牌在做“品牌植入”的时候是多么刷下限地low到尽!!!
外国品牌做不做植入?
当然做,任何一个有追车画面的好莱坞电影都是赤裸裸的植入!
好,你说车辆品牌高端、历史悠久,和咱天朝的新兴品牌比属于不正当竞争,那好,我举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
《变形金刚1》里,女分析员用一张卡copy了一段包含“冰人计划”的霸天虎入侵音频,然后装在化妆盒里带走去找黑胖子。
当时镜头给到很明显的“panasonic”,谁都知道,这是广告,是品牌植入,但是,丝毫不违和、不跳戏,这是剧情需要,甚至是关键剧情需要!
这就是既让你无形间接受了广告,又不影响剧情发展的好例子!
有理有力有节!
但假设一下,如果随后上级发现这件事,向国防部长报告的时候说的是:有个分析员用panasonic的存储卡copy了一段入侵音频balabala,你有什么感觉?
是不是恶心得像吃了苍蝇?!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最差劲、最低级、最low的广告植入方式!
但很可惜,无论是伊利舒化奶、还是QQ、蒙牛,用的都是这种一定要“说出来”的low到极致的方式!
这也是他们和国际大品牌之间底蕴、见识和品味上的差别!
(尽管我个人非常讨厌小鬼子的品牌)5、所以说,天朝品牌不是不能做植入,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停留在最low的方式上,半点儿长进都没有,还不许人批评了?
别动不动就上升到“国产品牌”的高度上,这种“爱国贼”的论调最最可鄙!
更别说什么鬼子、棒子多么热爱自己本国品牌,就你们不爱国!
要知道,人家是把品质最好的东西留给本国国民的!
为什么买日本化妆品要去日本本土而非海外免税店、为什么高端日本食品基本只有日本本土能买到?
因为人家拿自己国民当人,所谓“最好的留国内、次一级的出口欧美、再次其他外国国家”,至于我大天朝,对不起,最差的一级才给你!
你要说小鬼子这么对待咱们是理所应当,但很多国产品牌同样是这么对待国人的!
联想电脑同样的配置在美国买比在中国买便宜!
同样出了问题,美国买的无条件换新,国内买的?
对不起,你自己想办法吧!
蒙牛、伊利这些,不止一次被曝光出口产品质量比国内销售的高N多!
就算发货到香港的都是如此!
外国品牌把你们当二等公民、三等公民,不好意思,这些国产品牌同样不拿你们当人!
就这样还上赶着拿热脸去贴冷屁股呐?
一个字总结,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6、关于AB,应该这么说:别人是来演戏的,AB是来拍广告硬照的!
她脸上有表情么?
她那叫演戏么?!
说死鱼眼都是好听的!
《机械姬》里的机器人都比她表情丰富、眼神有戏行吗!
做个我很讨厌的比较,我很烦李冰冰,很讨厌她出现在《变形金刚4》里,但真论演戏,科班出身的她还是甩了整容出身的AB无数条街!
AB这种,真是丢人丢到太平洋了!
7、最后总结一下:《独立日2》是部毫无惊喜、中规中矩的爆米花电影,打折的时候还是值得看,毕竟,就像我半夜说的,特效的灾难场面还是值回票价的!
其他的就算了,剧情各种bug,表演无力吐槽,大家就当看特效吧!
二十年前的经典科幻大片《独立日》,当时看得热血沸腾惊心动魄,罗兰·艾默里奇敢为天下第一人在电影里炸掉美国白宫,他的特技电影从没让我失望过。
无论是《明日之后》还是《2012》里面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还是里面宣扬的的主流美国价值观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全世界的观众。
可惜,今年这部严重期待的《独立日2》却让我倍感失望。
尽管找回了不少当年的原班演员,但是当年那种恢宏壮观的气势和雄心壮志的激情早已不知去向。
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膨胀的商业气息,老气横秋的叙事口吻,令人厌倦的政治正确信息。
似乎只剩下可供人津津乐道的看家本领:特技。
不过,连白宫自由女神像基督耶稣像等等几乎全世界的地标都炸毁过的导演,还有什么特技值得我们惊奇的呢?
确实,在这部续集电影里,特技的比例远不如以往的震撼。
最后高潮戏有点像孩童游戏里的终极闯关,在我看来过于雕虫小技了。
陪朋友去看的,连从没看过的二十年前的第一部也先预习了一下。
Angelababy的戏份很多呀,全场就她最漂亮!
那个长得像布拉德·皮特的帅哥也不错!
还有五星红旗和蒙牛的广告,月球基地的长官也是中国人,这是有多少中国赞助商⋯⋯前半部好好看,前奏剧情的铺垫、氛围的渲染,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神秘紧张恐怖,太平洋那么大的巨大战舰如疥癣般铺落地球的壮观场面,这些都很好看。
但最后,仍然是小强打不死的主角光环,敌人大BOSS小喽喽都智商堪忧、外强中干,这种片子看来是跳不出如此窠臼了。
海报的设计就让人觉得不对劲了,胡乱拼凑起来的群演大头照,投射在每个人物脸上的光线都各不相同,个个姿态生硬,非常具有中国烂片风味。
既然设定说人类依靠外星科技极速提高了发展水平,大家还拿着现实里的iphone是不是不太对劲?
这回地球确实被折腾得不轻,而然光是这五年间,我已经在各类大片里看到纽约以各种形式被毁至少20次,审美疲劳导致无感。
威尔史密斯当年那股拳打外星人的玩世不恭气质可以归结为他艺高人胆大,然而以照片的形式出现实在令人失望,毕竟其他人老归老但全部健在。
虽然本片中有锤弟,但我常常认为是剧组请不起锤哥的替代品,个性的设定依然是玩世不恭,可惜精神气质还是差点火候。
外星飞船只是更大了。
想想星际穿越、普罗米修斯、遗落战境、环太平洋、火星救援、地心引力……哪怕变形金刚系列,相比之下各具特色,无论哲学层面还是设计概念,哪怕一波三折的高潮作战,科幻片已经发展到完全崭新的纪元。
独立日再好,也是20年前的老冷饭,随手加上几根小鲜肉随便炒炒就上桌,这钱圈得好像略显随意了些。
文/加书亚《独立日:卷土重来》给我的感觉就像1997年上映的电影。
对,按照今天暑期档科幻爆米花一年推出一部续集的节奏,这部电影的观念和水准基本上停留在1996年那部科幻经典上映后的第二年。
20年时间里,这个世界经历了两次大的经济危机,换了两任美国总统,恐怖主义发展成一种最严重的威胁,人类发明了“阿尔法狗”这样的分布式的高级人工智能。
但这部电影对于真实世界的变化仿佛无动于衷。
我们既没有看到对当下科技元素的呼应,也没看到人类整体世界观的演进,它体现的观念(甚至电影中人类的科技水平)都被“锁死”在了20年前。
外星人乘着宇宙飞船入侵地球的故事,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那些B级“飞碟片”。
那批电影大多粗制滥造,与其说作为科幻片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不如说折射了当时人们对于冷战的恐惧。
96年的《独立日》重新挖掘这一类型,用美式英雄主义的主旋律把恐惧改写成一种乐观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复活这一题材的具体细节上,它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把飞船造得足够大而已——当年电影里那艘飞船大概有月球的四分之一大。
巨大的飞船、英雄主义情结、加上体现当时工业水准的特效(获得了那一年的奥斯卡最佳特效),这一切满足了那个年代的观众对于宏大灾难的想象。
20年后的《卷土重来》几乎把同样的故事以同样的方式再讲了一遍。
电影洋溢着同样的美式主旋律,让总统扮演自我牺牲的英雄——编剧不知道当下的观众的口味更偏向于《纸牌屋》里那种坏总统?
外星人当然派来了一艘更大的飞船(这次有整个太平洋那么大,分不清月球四分之一和太平洋哪个大的童鞋只能自己谷歌了),并且有着同样的设计缺陷:它是由一个被称为“蜂后”的外星人中央控制的——编剧假装不知道当前的主流人工智能都已经是“分布式”的了:无论其中哪个个体瘫痪了,分布式网络都不会整个瘫痪,而能够制造像太平洋那么大飞船的高级外星生命居然连这点都没搞清楚。
“人类准备了20年,外星人也是”,《卷土重来》的宣传口号这么说。
我想说,无论是人类,还是外星人,还是这部电影本身,都没有准备什么新鲜的东西。
实际上,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是它非常忠实于上一部电影,无论是宣传口号,还是叙事本身,都在小心翼翼地提醒观众20年前那部“原著”。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甚至把电影开头的三十分钟全部用来帮助人们回忆当年的剧情和角色。
不,我不是说这部电影“很乏味”或“不好看”。
而是说,如果你不奢望一部创意独特,或者像《三体》的粉丝们那样去寻找一部“道理上说得通”的硬性科幻片,而是把它当做一部傻傻的暑期档爆米花,它一样会给你带来快感,还可以让你愉快地吐槽。
《卷土重来》一如既往地体现着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好莱坞灾难片破坏王的标签,可以淋漓尽致地宣泄你的本能、激发你的快感。
相信我,哪怕只是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一艘太平洋大小的飞船“匍匐”在地球表面,你的脚后跟也会产生一丝快感。
如果你喜欢《2012》那种全球性的灾难史诗,《卷土重来》大概可以算科幻级的灾难传说。
必须补充吐槽的是,与96年的那部电影相比,《卷土重来》一心追求飞船更大、破坏性更强、特效更先进、更华丽,却在很多方面“因大失小”。
把飞船造得大而无当的坏处是观众很难看清它的全貌,更别说舰桥、主控室和主动力源这些内部细节了,加之片中飞船的影像特效做得光线不足,整艘外形飞船显得形象模糊。
与大飞船相比,它吐出的那些小飞船个头太小、数量又太多,观众同样也没看清楚它们的样子。
外星生物方面,展示得比较清晰的只有“蜂后”:外形颇像“异形”,却不像异形那样特征鲜明,基本上算是“傻大个”,让人不解的是这类明显处于昆虫级别的外星人能造出那样高级的飞船?
当年的《独立日》除了展示宏大的灾难场景,还展现灾难下很多微小个人的遭遇,串联起丰富的人物细节。
《卷土重来》对普通人展现很少,只是简单地找来一校车的小学生,增添了一丝喜剧元素。
电影的主要人物是几个新生代偶像明星扮演的英雄主角,这更符合市场潮流,或许也是该片唯一与时俱进之处。
对中国观众而言,Angelababy、时常响起的普通话和某大牌互联网公司、大牌乳企的植入广告,或许还能带来一些电影以外的满足感。
别再说AB整部戏都是同一个表情了,根本所有演员都是那个表情好吗!
角色跟角色之间难道有任何差异吗!
20年没重看第一集,到现在都还记得威尔史密斯把外星人从机舱里拽出来踹、Jeff Goldblum告诉老爸自己要去外星人母船时顺手把饮料罐扔进回收桶说"你知道,我一直都想拯救地球"。
两人最后上了母船发现自己的太空船被固定住走不了,准备用核弹头跟母船同归于尽,威尔史密斯递过雪茄时不抽烟的Goldblum说"我本来以为我会死于肺癌",自嘲地笑一下,接了。
这种对角色的刻画在这次彻底消失了。
双男主除了外型以外,言行举止根本就没什么不一样不是吗,如果不是有旁边的人补充几句对两人性格的描述,人设都要看不出来了吧。
威尔史密斯20年前的女友是跳脱衣舞的,跟总统夫人有场对手戏。
逃难时两人聊天,第一夫人问她你是做什么的,她回答"跳舞"。
第一夫人直觉地跟她道歉,她洒脱一笑,说她并不介意这个工作的污名,这工作让她自食其力,养活孩子。
光几分钟就让一个角色鲜活有个性,结果这角色到第二集,就剩下站在大楼顶上等直升机然后掉下去的份。
别说我剧透,反正看到了你就知道,凭这角色的塑造,你其实不太在乎她怎么了。
第一批看完,迫不及待想要喷,对!
冷静冷静!
首先这是我很喜欢的题材,okay,其次96年的作品给我很好的印象ps:现在才发现那种好印象大多来自史密斯。
寄予的期望值很大,自然期望越大可能失望就会越多。
但是我真的要求不是太多,能给我看的很开心的感觉就行了,可是我看到的是什么呢……前20分钟无下限无羞耻的加载广告,还有baby居然...那么多镜头那么多台词!
不是不喜欢baby不是排斥大陆演员,但是你最起码给我看到演技?
我们用心等用心花钱看用心熬夜,可是你连最起码的演技都没有,qq,蒙牛,居然还有快要入土的人临死搞基。
剧情俗套可悲,你特么的怎么不叫独立日plus?
ps:飞船武器防护罩敌舰战斗剧情都是升级版。
怎么史密斯死了还不够,老婆也要死,广告的植入怎么这么突兀,让我很快出戏,喝口水压压惊...为什么美国总统死了,人类为什么不撤离地球?
(ps:影片中人类的优点是换总统的cd比较短,按键比较冷静果断。
而异形的cd是20年,老妈死了第一件事情是先回家哭着找后妈。
zz)为什么地核就差一分钟死了个异形就放弃大好时机全军撤离?
为什么异形的牛逼球球敌人情商这么高(ps:牺牲自己保护人类)还被这群笨蛋异形屠杀。
说到这里,我作为一个观影人用词的确太粗鄙了。
的确,罗兰呈现给我的也是一个粗鄙不堪的圈钱烂片!
电影的节奏很急,感觉孩子要出生了的那种急,急的结果就是上下不顺畅,看的很难受。
还有就是这是我去电影院唯一没有笑一次的电影吧?
ps:漫威宇宙的幽默风趣看多了吗,呃表示喜欢那种电影的感觉就像是独立日1里面的史密斯一样。
显而易见史密斯没有参加续集是正确的!
yahoo!
让我们用U盘(ps:敌人的敌人的武器库)反击异形吧!
普罗米修斯与你同在!
1、女总统是在暗示希拉里,有政治片的嫌疑。
2、同性恋科学家在暗示奥巴马即将下台前再次支持他的同性恋法案。
3、为什么美国小白要追杨颖,你不知道她已经整容之后嫁小明先生了吗?
其实除了qq蒙牛,baby是整容广告!
4、总体平淡如水,乏味至极。
请左拐进入一一一中国大陆演员杨颖暗杀史密斯事件揭秘。
杨颖杀死史密斯后继位全民公敌5、那一巴掌真该打杨颖,因为是她暗杀了你粑粑6、广告宁缺毋滥?
其实我觉得广告可以有,但是让人分分钟出戏的广告意义可笑而至!
可想而知罗兰什么态度。
剧终旁边一铁粉:兄弟,有斯丁格吗?
啊?
什么还有彩蛋吗?
没有(就算有我也不看,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了看全场就他一个留下来执着的等)原创,转载文章请标明,谢谢。
卷土难重来,灰尘泪迷离,要问君是否,还去糟蹋钱。
码,评论里杨颖死粉快来骂死我知道吗,可是就怕你们没那本事,成天追着一个靠整容出来没演技还来毁大片的“大美女”,就觉得自己同步青云遥遥在上俯视吾等电影狂咯。
作品这东西,要么赞扬要么批判,我实事求是就当我是黑粉了?
幼稚
二十年前,年幼无知的我被大场面震撼被外星人吓哭被爱美国主义教育出了森森的独立日情怀,二十年后魔兽可以打到8.0分,独立日才6.0分,魔兽的情怀就是情怀,独立日的情怀就不是(无意冒犯魔兽粉丝,只是借此抒发一下不公平的怨气而已),总之我觉得作为一部承前启后的爆米花主旋律电影已经完全足够了,独立日难道就是要每一部都让人看的被外星人好好虐一遍重新独立一次嘛,难道就不能作为一个连贯的故事存在吗?
是无论是作为中国人还是地球人猥琐的装逼自卑感才会让你们自high么,别非要整的天天自虐心灵冲击道德观价值观重塑才觉得像是看了部电影,不是非要把每部片子都拍成蝙蝠侠才叫电影的,看电影的动机有时候真的可以纯粹点,单纯弱智的享受一下两个小时的故事,被各种爆炸袭击事故蹂躏一遍,出来什么都忘了,一身轻松,多好。
虽然不算那么完美,但为情怀多加一分。
期待第三部真正的地球反击战。
补充一些所谓槽点的个人分析:1,对蜂后夺球的吐槽,剧情已经很明确阐述了那颗球有多么重要,相当于整个星际反抗联盟的密钥,对于掠夺者们是至关重要的存在,蜂后抑制不住亲自出动抢夺球也是情理之中的,人也穿了辣么大一件生物装甲,开了架辣么大的飞碟去了,人也不知道会被骗会被核弹炸啊。
2,对蜂后能量护盾的吐槽,有人说蜂后的护盾核弹都没炸了,却被小飞机给炸了,拜托,也说是能量场护盾了,基本属于以毒攻毒,以眼还眼形式的,抵御了一颗核弹得用去护盾多少能量啊,最后抵不住小飞机的一路轰炸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这一段最重要的是为了体现传承的意思。
3,对外星人社会架构的吐槽,生活在水生火热的大天朝,你们就觉得资本主义是最优秀的社会制度,对么?
前面不懂物理学就出来瞎逼逼,现在又要来一次社会学大批判了,虫群就不能发展出高级智慧了对么,拜托这是电影,宇宙的奥秘我们也还没解开,你们就能自负到以为自己看透一切了。
电影好看吗?
好看!
画面好看,人好看~剧情嘞?
你看到五米开外那个垃圾桶么?
就好比我手里这团垃圾随便一扔有两万分之一的概率扔进垃圾桶里,结果我就随便一扔,进了!
然后我愉快的和你一边聊天一边扔,又进了!
我在原地high的转了起来,旋转之余随便一扔,又进了!
托马斯全旋转体三周半最后一周的半当中,随便一扔,还是进了!
我靠!
激动的拉起隔壁老妈妈手跳起舞来,老妈妈冷不丁拿起你手里的垃圾,一扔,又特么进了!
老妈妈戈壁的老大爷也愉快的过来斗舞,跳到自由飞翔的时候,随着节奏激动的一个move一不当心垃圾掉了,你猜怎么着!
垃圾桶自己跑过来hold住了!
我******啊!
<图片2>这片就是这么个鬼德行啊!
主角光环节棍到炸天!
小概率事件发生率等同连中一百年乐透啊~这绝对不是独立日2,这踏马是一个都不能少2啊啊啊啊!
外星人:不陪你们玩了!
你们地球人开挂!
还把我们整这么蠢!
求👽心理阴影面积!
能覆盖整个银河系了吧~
诞生于20年前的《独立日》有着一种朴素的战争观,那就是:外星侵略者必然会淹没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然而和次年的《星河舰队》相似,两者都犯了一个及其弱鸡的常识性错误,那就是——任何有能力进行宇宙空间航行的种族都不是傻逼。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类本来就是缺乏安全感的物种,总摆脱不了由上而下的优越感,这一点在勘察和殖民时期体现得尤为清晰:能讲一口外语的原住民,起码能保得了一时优渥;而连人模人样都算不上的渡渡鸟,就活生生地被吃光了。
所以任何外星生物都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除非你长得像人,或者能说人话。
只要能说人话,哪怕你只是个球,都能豁出整个地球来保你。
这就是《独立日2》的世界观。
淳朴吗?
淳朴。
傻逼吗?
傻逼。
很难想象一个拥有高等智慧、能够进行数光年的宇宙航行的外星种族,在外观和组织形态上竟然和虫子处在一个能级。
集权到没有继任者的毒菜式统治,怎么就能够存活至今,这是一个比地球人类只花了20年竟然就能够搁下国家搁下宗教信仰同仇敌忾拧成一股绳同时还有地方军阀存在还要谜的谜。
什么领导便当了?
赶快撤退,啊不,直接宕机算了。
《明日边缘》好歹还有个三级体系,整个故事也还没有杀了一个Omega就随随便便成功。
20年后的《独立日2》,依然和20年前的《独立日》一样,干掉慈禧之后大清就亡了。
就连《复联》也想了个wifi的excuse,自称琢磨了20年的点子的《独立日2》,依旧是用着逗逼的经验,打败了傻逼的对手。
比卡通还要卡通,比漫画还要漫画,指的就是这种毫无诚意敷衍了事的东西。
<图片3>努力,友情,胜利——《Jump》系少年漫的三板斧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中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剧本速成班的必杀技。
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总会有一个弱点,而我们的主角(们)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团结友爱,就一定能找到并且一击必杀——无论这个弱点是水,是病菌,还是神TM的USB接口。
外星入侵和种族灭绝到底应该怎么描绘?
不朽的史诗级游戏作品《质量效应》三部曲已经给出了一个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满分答案,而有的人宁愿去崇拜“大的就是好”,也不愿意花点心思弄一点真正有意思的剧情和人物设计——哪怕你来个《天元突破》式或者《质量效应》式的翻转呢?
比如外星虫族表面上是为了灭个球,其实是为了阻止更可怕的监控力量发现地球文明的崛起呢?
哪怕你把这个傻白甜的大白球切开就是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呢?
俗话说,XX越大,JJ越小。
俗话说,最好的剧作家其实都在游戏圈。
多年来坚持自己编剧的灾难片一霸罗兰·艾默里奇最不愿意承认的就是他捉襟见肘的编剧能力,不可否认,这些电影的视觉效果目前来看依旧无出其右,对地球本身摧枯拉朽的破坏欲望也只有他能一次又一次地违反科学定律也要做下去。
然而和《后天》《2012》这样纯粹的自然灾害流相比,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独立日》就更需要一个能立得住的角色。
1996年的《独立日》有正当年的威尔·史密斯扛下了这一大任,而在20年后的《独立日2》中,一味堆砌二三流过气咖和毫无演技可言的小明星,并不能发挥任何有效功能。
和同类的《环太平洋》相比,高下立判。
罗兰·艾默里奇用1.65亿美元几乎是任性地重拍了自己的前作,不幸的地方恰恰也是两者之间愚蠢而又懒惰的相似处。
无节制的大场面把电影变成了一场2小时的赶火车,愿意花上十几分钟炸烂地表,却懒得花上几分钟让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更多的层次:利亚姆·海姆斯沃斯充分发挥了海姆斯沃斯的胸大无脑花瓶本色,整个角色是全片中最愚蠢的;同样是青年黑人演员,迈克尔·B·乔丹在《奎迪》中奉献了奥斯卡级别的表现,而杰西·厄舍空挂着“史皇之子”的名头,就像是个僵尸一样从头到尾被牵着鼻子走。
至于Angelababy的无厘头角色,配合着一张怎么挤都挤不表情的重症肌无力的脸,倒是充分展示了这个代表了中国式自恋自大的时尚idol和月球基地的蒋叔叔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深厚情谊——大约就是“老爸的一个见过两次的同事”那种关系了:哎呀蒋叔叔便当了回去怎么跟老爸说呀诶嘿。
岂止是滑稽荒诞,简直就是荒唐可笑。
时尚时尚最时尚的现代CG技术从未有效地将整个电影中凝聚起来。
从毫无想象力的战机光枪到激光炮,《独立日2》在展现人类思维惯性的慵懒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是用地球病毒攻略了外星电脑的种族。
在这部没有动力,没有悬念,甚至都没有像样的高潮的电影中,比尔·普尔曼的前总统形象得到了完完全全的浪费,简直是不可理喻。
叙事匆忙,掐头去尾,如果不是杰夫·高布伦和贾德·赫希饰演的父子档的话,整个电影几乎要闷到海底。
无论是合体还是单独出现,俩人出现的每个场景都成功地挽救了无趣的突突突和啪啪啪。
这是一种悲哀。
赶了个时髦的全球平等论深度比不了《守望者》,女性总统和女性飞行员是有了,戏份该砍还是砍,拯救世界的依然还是男人——除了被完全低估了的麦卡·梦露,她才应该打造成第一女主好嘛,几乎可以匹敌《指环王3:王者归来》米兰达·奥托饰演的伊欧玟了。
你瞧,这片子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但她的登场和谢幕,只不过是一场由平庸的人制作的盛大马戏中,仅有的几个不尴尬的时刻了。
<图片2>面无表情,没有灵魂,没有角色发展。
罗兰·艾默里奇只是试图让这部电影的时间填得满满当当,以及插入荒谬和不必要的硬广告。
这是近期不断迎合中国大陆的观众的又一个典型的失败品,电影最终成为一场大混乱,不了了之。
任何新角色和旧人物都无法激起哪怕顶点好感。
对于这样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现在无比下作的外星人入侵电影系列,我希望第三部胎死腹中,然后把钱省下来去做《洛杉矶之战2》算了。
起码还能看到有脑子的巷战和米歇尔·罗德里格兹不是。
<图片1>
伟光正,杨颖满杀风景,不过总算比之前植入稍微好点了
还蛮想看第三集的,毕竟人类终于要开始步入星际了。很惊讶居然看到影片出现qq和蒙牛的植入广告...and 杨颖,歪果仁还真爱她。
好大个蒙牛植入广告,好大个AB植入广告,嗯,一看已经有下一集的词条了,会拍续集神马的就不必说了。下一集人类反被动为主动,然而这部好没趣~= =~~外星白球好多科技提升人类B格1千年这样~
AB不笑的时候还是不错的,影片后半段不错!!!
特效很赞。台词幽默。在电影院里我是又紧张又感动,有的地方心都悬起来有的地方眼泪都要落下来。AB很好看,就是表情很僵硬,演的比较做作,还需努力。好莱坞巨制植入中国广告,qq和蒙牛,我觉得很赞很国际化。哈哈。
第一部再加上点太空漫游的元素 还挺烂的 唯一的惊喜是男三太像多兰了啊!!!!!!没了
时隔二十年,如此巨大的黑科技外星飞船,居然又一次败给了人类,虽然这是套路,但看多了也就会有疲劳感了,好在大场面的特效做得非常棒,电影院看的无非就是这种天朝难以做到的大场面。无力吐槽的是天朝的大金主,无处不在的天朝广告,打酱油的Angelababy。
特效很不错,空战、外星飞船、天崩地裂、异形生物该有的都有了,可惜剧情不给力,人物众多没有主线,AB的戏份比想象的多,还看到了五星红旗。最值得回味的是月球基地的总司令是会说中国话的中国人,难得。
腾讯给了多少广告费
美国总统以为自己是普京啊
这个年代还有电影讲得出“你们人类真是个伟大的种族” ?负分滚
登了20年等来了第二部,背景故事太庞大,所以故意砍掉了很多铺垫,节奏一开始就推进的蛮快,比较 符合现在的好莱坞电影节奏。但比之第一部缺的还是主角的人物立体性。。总觉得人设还是太剧本化了。
真的是20年后的再战,演员基本都保留了,看的是怀旧。
看这架势应该是《安德的游戏》的模式,先挨揍,然后干掉峰后,最后反击,问题是这拍的实在是不想再有三了。
Cliche
3.5星吧!因为看的4D场所以觉得并没那么烂啊!座位跟着飞机摇来摇去还被外星人的血浆喷一脚射一脸却感到莫名爽🌚
虫群之心加上吞食帝国
好好的情怀被外星人的弱智打败了
不错不错算好看的~破坏大场面惊人~群戏模式和第一部相同,但没有像第一部那样特别突出类似威尔·史密斯那样的主角线~QQ和蒙牛植入~夏洛特·甘斯布演花瓶~Angelababy并非酱油~还有个特别像多兰的小鲜肉~其实这还是部用科幻外衣包裹的政治片:用刀如麻的军阀、女总统(提前祝贺希拉里?)、片名独立日等
球体智慧穿虫洞而来(以及切割探秘)的部分有多优秀(浅尝辄止),虫群生命卷土重来的部分就有多糟糕(乏味冷饭)。笑料和台词都感觉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加上老调重弹里却没有刻意怀古的意思。艾默里奇吃老本吃得有点严重啊。一言不合毁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