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番能完整的讲完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在短短12集里描绘了9个生动可爱性格各异的少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迷茫走向坚定的变化。
小光的看似冷酷实则呆萌和忠犬,为了保护华恋不惜一切,华恋看似忠犬,性格天然懒散,但是为了找回小光也会变的坚毅勇敢,从不放弃希望。
这部动画有着一流的分镜与作画(11集的作画监督数量让我一度以为是原画),打斗场面也是在2018年里也是十分拔尖的,几乎每一首的曲子都十分好听(ed百搭),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至于棒读的问题,反正我是不怎么听得出来的 。
其实发这篇评论主要还是因为看到有些差评很片面。
给出差评的人,从发表时间看很多都是因为没有看完,有说看不懂故事情节,还有说为了一个皇冠打来打去的,皇冠只是一个象征,代表着舞台少女永恒的闪耀。
但是获得这份闪耀是有代价的,只是长颈鹿刻意隐瞒了(某些角度看这货就是又一个qb)从第一集可以看出这是类似魔法少女的奇幻番,第七第八集更加透露出这个神秘的舞台有着扭曲现实和时间的力量,所以忽悠几个少女来参赛我觉得也说得过去,而且长颈鹿并未说谎只是隐瞒了失败的代价。
再就是小光消失后,老师欲言又止,华恋即使报警也找不回她。
(说起来还真是难得看到会去报警的少女百合番,太真实了)轮回的存在不但完善了故事,更可以看出几位的少女的成长(焦哥哥也说这一次净是些意外事件,说明小光不在的轮回中并没有后面的事情)最后轮回被打破,少女们才能继续前进。
还有差评就是说这部番模仿什么什么风格,借鉴了哪些作品,没有深度之类的,有必要吗,我只想问这和好不好看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这确实是一部很难安利的番,要电波对的上,我最初是被打斗所吸引,如今为了恋哥哥,我他喵要看100遍。
最后如果你能看完这部番,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有着浪漫而又美好的结局。
“我会让大家都闪耀的”,华恋如此雄心壮志,短暂的闪耀很容易,但怎么长时间“闪耀的再生产”?
是小心投入火种(高昂激烈的热情、两人之间分享,约好的地点)的活火山周期爆发。
还讲不讲能量守恒啦?
讲的。
源源不断的火种哪来的?
自己提出要求得到的回应,前提是知道自己有什么要求。
主要分析一下华恋怎么提出要求,及处理 “恋爱对象和我差异巨大”的方法。
“我每天都在进化中,你现在看到的我就是最新最好的我”——所以也许处理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差异巨大的方法。
一、童年第一次看歌剧剧情:小光走出了第一步,带华恋去看star light,虽然本意是“向对方炫耀自己懂音乐”。
华恋接过了舞台上的“闪耀”,对小光说“我们以后一起唱歌剧吧”。
小光提出交换可以随身携带的定情信物发夹。
提出的要求:交换随身携带定情信物发夹。
处理差异的方式:有来(的要求)有回(的要求),两个人都做了以前一个人不会做的事情。
要点:1,鼓励对方去做她喜欢的事情(一起做效果更好);2,定情信物要求:A可随身携带,B非必需品,不然起不到提醒思念的作用。
储蓄结果:在两人关系里投入了闪耀*3,一起看歌剧、一起有一个未来梦想、约定好一起佩戴定情信物。
二、童年分别剧情:又是小光发起的,这次是她为了前面提出的梦想要去留学。
华恋的反应是哭了表达不舍,等对方解释了是为了她们共同的梦想“有我在,华恋总是撒娇”(此处花叶遇到同样的问题),华恋表示理解。
然后对方提出“打电话也不可以哦,不然我会太想你的”(放现实里这就是渣吧),华恋要求了写信的权利。
随后两人一起对着东京塔再次承诺一定要好好学习站在同一个舞台上。
之后开始了一个月写一封信的快乐生活。
剧场版里真昼质问光你为什么丢下华恋跑了,这段我哭了,真昼真好啊!
我支持你们三个永远在一起!
华恋提出的要求:要回到东京塔下一起演出star light。
处理差异的方式:郑重其事的承诺共享未来,并且采取行动,去实现这个未来(以证明自己对待承诺是认真的)。
要点:东京塔变为见证承诺的巨型信物,该信物同样具有到处可见的特点。
储蓄结果:投入了闪耀*1,东京塔下约定。
同时日常规律性小闪耀(信件)*12*10(忘了几)。
三、留学生涯剧情:异地恋逐渐忘记对方的情况如约发生。
直到为赢而赢的人输了,甚至失去对梦想的热情,光才想起来这个梦想的诞生是为了谁。
同时华恋也在辛苦考上的学校摸鱼。
要点:异地恋打咩,人就挺善忘的,忘记动机就会失去闪耀。
四、转校剧情:华恋不听劝阻参战,光跑来一起住,隔天把恋锁设备房里,阻止她下一场。
华恋坚持参赛输给了天堂,光离家出走,接了电话不吭声,然后去看水母,绕了一圈回到东京塔下。
华恋认为可以两个人一起闪耀。
买了水母抱枕当作信物。
华恋提出的要求:(爬上滑梯)拉住我的手,和我一起相信这个未来。
处理差异的方式:寻求共识:都记得要一起做的事情,都对于彼此为梦想所做的努力的价值是认可的,在此基础上再非暴力沟通(目标是理解为什么)。
要点:周期性郑重其事的承诺“还记得我们约好要一起做的事情”。
储蓄结果:投入了闪耀*1,满城追人表达爱意。
五、赛前闲逛剧情:华恋提出去水族馆,实现上次的约定。
顺便旧地重游大套餐。
处理差异的方式:旧地重游挺安全的没有什么差异。
储蓄结果:投入了闪耀*1,“谢谢你记得我们的过去”。
六、决赛/信仰之跃剧情:光将闪耀视为不可再生资源,输赢可以将参赛者的闪耀全部消耗完,所以决定将众人推开。
华恋的要求“将我的一切都拿走吧,就算全部夺走也不是结局,每次登上舞台我都可以重生。
”东京塔倒下变成桥梁。
华恋提出的要求:拿去我的一切,也把你的一切给我。
处理差异的方式:先(非暴力沟通)理解情绪,再找出第三条路。
七、三对重像华恋*露:天赋差异——土豆也很好吃呀。
摆脱依赖崇拜,发现自己的闪耀。
(华恋正视自己的自卑)双叶*香子:人生观差异——两片交叉落下的花重叠在一起。
距离够近,才能第一时间看到对方闪耀。
(华恋、光两人约定短暂分开后要相遇的重像)奈奈*纯娜:世界观差异——人生若只如初见,此后一直在下坡,直到最后相忘于江湖。
我能做的最大的努力只是让初见一次次重演。
——无人能预测的命运舞台。
——挑战未知事物的勇气。
八、综上总结1,固定模式——光提出无形的约会场景,华恋提出一个有形的信物,并要求对方每天看到这个信物。
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做了一个交换。
有形之物包括随身饰品、做见证的地标、睡前抱枕。
无形之物包括歌剧、歌剧周边商店、水族馆的体验。
信物们将来就是阻止悲剧的最后桥梁。
2,“约好一起做的事情”——不应该是白头偕老这种旧时代脚本,单纯的相处时间长(白头偕老)是不会增加闪耀的。
哪怕最后登山到顶峰,发现山顶什么也没有,也要一起爬山啊,OKRS用起来。
3,信仰之跃——“因为你是宝贵的动机所以非你不可”,才会给出如此冒险的信任。
每一次提要求其实都是“接住我不然我就摔死了”。
换成女本位视角,去看这样交付一切、和理性可以讲毫无关系的信任,合理吗?
存在吗?
我会走到如此危险的一步吗?
当在第八集得知所演的角色在revue中被打败后,饰演大场奈奈的声优小泉萌香哭了一场。
从舞台剧到动画部分,萌香一直扮演着这个身怀秘密的隐藏Boss角色,对其也有一定的认同与感情,自然会对这一结局对决结果感到难过。
不过,如果从好莱坞鬼怪片视角入手重新审视奈奈的功能定位,就会发现这一结局对她而言再正常不过了。
好莱坞鬼怪片鬼怪片是好莱坞流水线剧本中的重要类型。
鬼怪片包括两条线索:一是主角“原罪”的实现与爆发。
原罪通常是指主角陷入恐怖事件的原因,通俗地讲可理解为“作死”。
对于莫名进行荒宅探索的人,好奇即是原罪;对捡到奇怪物品据为己有的人,贪财即是原罪;好色、追逐名利、逃避责任也通常是鬼怪片的原罪。
与现实中罪人常常能逃离惩罚不同,鬼怪片中的原罪会以邪恶力量的形式具象化来惩罚主角,即所谓的恶有恶报,即使有时这“恶”是多么常见而又难以避免,让有类似经历的观众也心头一紧。
在少歌中,原罪就是对topstar的渴望。
二是主角揭示邪恶力量,与之对抗的过程。
在犯下原罪之后,主角(通常是主角群中最感到不安的一个)会一步步见证鬼怪的出没、同伴的死去、并最终发现幕后黑手的存在。
在有限的影片过程中,为了让主角更好地理解邪恶原理的发生机制,就会出现一个功能性角色来担任解说,即所谓的“半人”。
半人角色及其发展半人通常是这一灵异事件的经历者,如自己或亲朋好友曾经在类似事件中幸存,或者对事件有过研究,从而能担任讲解员的角色。
由于自身常常已受过严重创伤,只剩半条命,故称半人。
例如在异形中,公司派来的机器人就是半人,他对主角们的坦白揭示了异形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怂恿主角救援异形所在的飞船,很好地圆上了剧情。
在心慌方中,这个半人是前设计师,来对整个机关进行解释。
半人角色通常是功能性的,类似于剧情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就发任务的NPC,当解释完鬼怪的秘密(常常还包括其弱点)后就死了,以给主角提供行动空间,并突出邪恶力量的残忍。
然而,在以非鬼怪为主角的神秘力量主题作品中,半人还有别的的作用。
这一角色并不会消失,而是与其他角色合体。
利于,魔法少女小圆中的里主角晓美焰就承担了半人的功能。
她曾于“魔法少女体系”这一鬼怪战斗过并幸存,不断向主角组提供信息,也通过言语和回忆承担了对这一邪恶力量的解说功能,实现了主角半人化这一技巧创新。
在结城友奈是勇者中,东乡美森也同时承担了主角和半人角色——在前一次事件中饱受创伤。
如果说晓美焰是前期被刻意排除出主角组以避免剧情泄露,东乡则被添加了失忆情节,以和主角组一起探索邪恶机制。
为了更好地说明“神树——大赦+散开”这一鬼怪,剧组增加了另一个典型的半人——身心受损更严重的受害者乃木园子,和东乡一起扮演了半人。
回到少女歌剧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把长颈鹿与revue视为鬼怪造成的邪恶机制,大场奈奈同样扮演了半人。
少女歌剧中的半人们半人的角色是向主角解释邪恶机制,并常常是这一事件的幸存者。
通常半人如果不是前一事件中受害人的父母亲人,就是主角团队中藏得最深的那个。
奈奈很好地满足了这一条件。
她身为之前无数个轮回的支配者,掌握着众人都不知道的revue真相。
但,真是这样的么?
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奈奈掌握的信息是有缺陷的:首先,在对邪恶力量的了解上,她不知道topstar会燃尽其它参与者闪耀这件事;其次,她也不知道解决邪恶力量的方法,即除轮回外应该如何结束悲剧的演出。
她所证明的,仅仅是验证了命运舞台的许愿能力而已,至多算一个伪半人。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另一个功能更强大的半人——神乐-三岁-水母能量吞噬者-操纵大白的房间混乱之王-仓鼠阿光。
阿光不仅经历过邪恶事件,而且真正成为了受害者,并受到了创伤——失去闪耀。
由于作为舞台少女的另一半灵魂已经死去,她是实实在在的半人,对revue机制掌握的信息也比奈奈更多,也基于这些信息做出了关键性的行动,更重要的是,阿光还担任了本作主角的职责。
光的存在很大程度剥夺了奈奈角色在剧情中的功能性。
我们会发现,如果只保留第八集,除去七、九集,对剧情的影响也并不大,因为真正对主线剧情有贡献的是三岁光,而不是身经百战、人生经验丰富的奈奈阿姨。
从第二集开始,奈奈对阿光的额外关注就铺垫了光蕉二人间工具人之战的爆发。
真的半人对决虚假的半人,主线人物对决支线小BOSS,后者焉得不败,萌香的落泪也是不可避免。
大场奈奈的人物魅力那大场奈奈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呢?
除去剧情功能上有限的作用,奈奈更多是塑造了一个受人喜爱的角色,她反映的是一种无辜的、受人喜爱的软弱。
让美好时光永驻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梦想,无数人都会想过再回到一次大学时光、再体会一次童年、再见一面已经离去的亲人,或重温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
奈奈代替读者重温了这个梦想,她并没有滥用这种能力,而是一年一年地继续照顾大家,为演出添砖加瓦。
拥有超越时间的能力,却用来上课、表演、给同学做菜,这在美式英雄文化中是不可理解的。
奈奈扮演的角色却体现了与前者毫不相同的隐士之风,有成为英雄的能力,虽然并未成为英雄,却也以自己的方式为他人付出。
就算是个不想长大的逃避者,大场奈奈也是一个善良可爱,让人愿意理解的逃避者。
换言之,这是一个为了让观众喜爱而生的,典型的配角。
总而言之,大场奈奈似乎的确是一个不够称职的鬼怪片幸存者,但确实是一位塑造成功的人物。
没有成为打倒邪恶力量的牺牲者,而是自由地生活在了少女歌剧的幸福宇宙中,对观众而言也应该是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结局吧。
看到第四集前5分钟(撑不过我的3集定律哈)正式宣告我已经老了,看不进日漫了。
布罗代尔将迅速起伏、来去皆快、紧凑紧张的事件视作历史的泡沫,只能起到揭示历史结构的作用,而日漫往往反过来,把事件置于结构之上,阿虚的那句话已经成了一个老梗,但过度追求事件的戏剧性而忽略结构的合理性的结果是使得这种戏剧和冲突非常的单薄和空洞,因此日漫中虽然斗得你死我活残酷无比,但理由无非是些小小的幸福或做个平凡的女孩子这种没志气的愿望,表面上看来日漫关注平凡人的愿望,但这何尝不是过度追求戏剧性而忽视结构的畸形产物?
这种套路的另一恶果是弱化套路的力量,第一次看日漫的人绝对会被其感动,但看多了就会发现无数的日漫其实就是一个套路,而且这种套路极其明显,构成了一种“图式”,而很不幸的是,我对这种“图式”极其厌恶,同时99%的日本的动漫工作者们也并不想突破这种图式。
(因此我对挪谕甚至颠覆这种图式的作品和监督往往非常推崇,例如今石洋之的吊带袜天使)这使得图式的情感渲染力通货膨胀,连我这种近六年没有看过日漫的人都还能感受到这部剧的套路感,就好像不停地把一道菜来来回回地呈上来,每次多加几种佐料,少加几种佐料,但实质还是一道菜,其结果就是乏味和厌倦。
当然上述只是野叟曝言,中国的acg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快,对日漫产生兴趣和喜爱的人会越来越多,我希望中国的文化工作者能避免日漫的老路,靠套路抓住人,却又吊死在套路上。
多尝试不同的菜式,而不是在同一道菜上修修补补增增减减,这是对食材的浪费,也是对厨师的浪费。
一开始是仿制品当代餐吃, 结果舞台效果意外地非常棒。
能看出对几原系的大量neta,少革百合熊企鹅罐魔圆既视感极强,点播能对上几原及其衍生系就会被爽到。
【一些玩笑:双叶递糖那一幕真的不是佐仓杏子本尊吗?
颜色也是红蓝嗷;花柳香子—>海王满—>七海八千代(?
);花叶—>遥满(仅发型);转学生光+双马尾女主——>吼姆拉和馒头卡!
;露女士—>露露女士(?
);砍扣子—>击落蔷薇 ;手机铃声—>百合审判在召唤你,etc.】
本作和几原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 比几原更商业更通俗更讲人话了 ,而且优缺点明显且突出。
表现力:不如传统几原系那么富有冲击力,但是制作确实精良:用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做舞台剧题材在形式上是很占便宜的,这使得本质上观众的门槛变低,在表现形式上不会和背景冲突代入感强就算是一般观众也能接受。
(大声BB:一上来就蔷薇新娘绝对命运默示录生存战略百合审判在当下就很容易暴死。
但是少革还是我心中永远的TOP)前两集云里雾里实属正常操作, 但是整个中期(3-10)表现力都是很好的,情感刻画也在及格线上,曲子服装舞台设计都有配合角色心境和历程,战斗曲、bgm和轮替的ED都能看出来制作组很用心了;被大家吹的最后一集个人却觉得最疲软,而且就题材而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上升到少革和百合熊的高度,最后一集才是真正的画虎不成毫无精髓。
画面设计和表演很明显不如少革或者魔圆那样风格突出,但是在背景和主题下的表现个人认为已经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
【个人实在是太喜欢花叶的Revue、第十回光恋和迷宫的打斗、十一回全员随华恋下楼的曲子还有OPED了】此外尽管主题上降低了门槛,但是却保留了几原系传统【登台/变身/从外部演变至内部】的重复画面。
(真的很舒服很流畅,很香)。
其实这一点没什么好评价的,不存在什么降格不彻底或者照猫画虎这种褒贬的意义,就仅仅是保留了一种风格。
(不过看到弹幕槽省经费就真的很火大,是你们不懂,无语。
再三建议,食用几原系就不要开弹幕。
)顺便解释一下,几原系战斗力从来不是固定的物理属性,观念/立场的正确性和坚定性才是战斗系统中判定输赢的主要标准。
Babanice输给华恋,属于树璃输给欧蒂娜的范畴,自己不再坚定立场上就输掉了,与本身实力无关,再或者也可以说类似于马猴烧酒的愿望大小决定了魔法输出。
都可以看成是抽象的决断。
内核/观念:这个确实还是差了一大截,没得说。
主要问题出在设定和背景上,处在在类偶像的定位,无法突破学园(空间)的限制,[显而易见是世界尽头>马猴烧酒>舞台少女],就算再怎么表现刻画细腻情感或人物成长,最多就《冰菓》这个等级的。
格局太小,是没有办法输出宏大或者普世(具有震撼力)的理念或者说价值观的。
这个跟传统几原系都无法站在一起比较(少革百合熊魔圆企鹅罐)在抽象理念不够宏大不够普世的情况下,少歌已经算是良心之作了。
【没写完,待补充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 (2018)8.72018 / 日本 / 动画 / 古川知宏 小岛正幸 光田史亮 饭野慎也 三上喜子 小出卓史 / 小山百代 三森铃子没有看过少女歌剧的人,不管你是谁,为什么来看我主页。
我只会告诉你,不看少歌,人生是不完整的
🥰🥰🥰🥰🥰🥰🥰🥰🥰🥰🥰🥰🥰🥰🥰🥰🥰🥰🥰🥰🥰🥰🥰🥰🥰🥰🥰🥰🥰🥰🥰🥰🥰🥰🥰🥰🥰🥰🥰🥰🥰🥰🥰🥰🥰🥰🥰🥰🥰🥰🥰🥰🥰🥰🥰🥰🥰🥰🥰🥰🥰🥰🥰🥰🥰🥰🥰🥰🥰🥰🥰🥰🥰🥰🥰你以为我还会在乎吗?我在昆仑山练了六年的剑,我的心早就和昆仑山的雪一样冷了。
我在大润发杀了十年的鱼,我以为我的心早已跟我的刀一样冷了,可是当我点开这个动漫眼泪如黄果树瀑布般飞流直下,划过我的脸庞,打湿了我的人字拖,脚趾都变得酸涩,只想说,能不能…不要..
写的比较散,不是剧评可能就是一些随便的笔记轮回,偶像,变身《小圆》,lovelive,几原埋了12集的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地下战斗究竟是什么?
世界观,有魔法成分吗?
超现实主义,分不清长颈鹿是啥,qb吗?
有什么考据吗?
最后一话说是观众什么的有点敷衍((所以长颈鹿看起来是万恶之源为什么少女们没把他片了呢(x是那种莫名的hook悬念,到后来随便解释一下吗(x地下舞台是谁建造的?
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啥(不要太认真?的软背景设定?剧本结构戏剧高中的日常,第一集末尾后半部分揭露hook “魔幻部分的介入”,hero's journey into adventure12集就是日常与非日常的穿插,人物关系与刻画逐渐增加信息与背景故事最后角色没有跳出“stage”的概念 有点遗憾吧,争个毛线啊,这年头都讲究合作,这些角色怎么就莫名陌生动物说什么就听什么玩意了 还是因为他们是演员的设定所以一定在stage上?换言之世界观逻辑不够合理吧
原发于B站专栏: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925773/?from=readlist花柳香子,和她的伙伴石动双叶一样,在TV和舞台剧中,都是对主剧情线影响微弱的路人系配角。
舞台剧中伊藤彩砂的演绎相当惊艳,塑造了一个机谋深沉而富行动力的腹黑角色;而TV中懒惰懈怠、菜得扣脚的香子也惹人怜爱,并奉献了强大的舞台特效。
然而,无论是舞台还是TV,香子都是一个在剧情上与石动双叶牢牢绑定的角色,她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也成为了主要的剧情。
本文旨在从花叶关系入手,分析花柳香子的个性特质、其在舞台剧与TV中的表现差异,以及在同人作品中的可能应用。
1. 花柳与石动的友谊波折花叶二人组故事核心是一段友谊的转变与正常化,与华恋小光二人略有相似之处(见【少女歌剧】聋与哑的奏鸣曲:一段友谊的重建与升华):由于两人历史地位的不对等,双叶一直被视为香子的随从与粉丝,而非同一高度的对手。
但随着双叶的成长与野心的展露,香子开始意识到以前的相处模式行不通了:舞台剧的香子更恼恨双叶的“不听话”,即行为上的反叛,而TV的香子则侧重于双叶偷偷练级,变得比自己还强,即在实力上对自己的威胁。
通过revue这一场合,两人终于把偷偷摸摸、私下蔓延的竞争关系放到了明面上,并以皆大欢喜的方式认可了这一新关系。
区别在于,舞台剧中的香子以强势一方的姿态理解了双叶与自己竞争的“反叛”,TV中的香子则更接近落后者的境地,感受到了双叶对自己的“追赶与超越”。
花叶组的矛盾其实反映了友谊变化的经典模式:原本处于稳态关系中的两人,由于某一方的成长变化,导致关系失衡。
这种变化可能是新的人生目标、观念与价值取向的改变,或者是新际遇带来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乃至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变。
我们多数人友谊的结束无非是以上原因。
但双叶与香子二人虽然在双方的地位与竞争情形上曾有一定的冲突,但两人仍然共享着相似的价值理念——追求更闪耀的自我,使她们的友谊在波折后依然以新的方式存续了下去,不过由“粉丝——主角”模式,转变成了“对手/好友”模式。
2. 花柳香子的人格特质尽管表演效果突出,对花柳香子的人物本身却少有人进行深入挖掘。
因为这个人物的经历与情节相对中庸,缺乏爆点,也并未用于塑造为凸显深度的角色。
从舞台剧和TV入手,香子的主要特质可分为以下几点:a. 好胜心与自负:好胜而自视甚高是香子的重要特质,在舞台剧中,这种特质体现为她较强的攻击性与侵略倾向,表现在她对小光和双叶的戏份中,以及即使面对天堂也毫不怯场的态度。
在TV中,则是废柴的无能狂怒,难以接受双叶对自己的背叛,在决赛中不愿充当观众提出要先行离开。
b. 常识与自理能力的缺乏:这算是大小姐的刻板印象,但在香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个明显的弱点可用于使一个完美角色“可爱”起来,而不那么让人难以亲近(如神乐光具备白先生、水母、自理能力等弱点的操作)。
但笔者以为,TV中的香子并不甚完美,这个弱点的作用更多是增加了与其她角色的区分度;c. 心计与机谋:是三个特质中最不重要,却最能增加角色区分度的特性。
香子是少数一个将“腹黑”作为独立属性进行贩卖的角色,而非其他作品中将腹黑与外表天然绑定,作为一个补充设定。
腹黑与城府作为一个比较负面的设定,在操作时有一些难度。
为此TV中的香子加入了“笨拙”、“笨蛋”的属性,以平衡其可能的负面影响。
3. 花柳香子在TV与舞台剧中的人设差异在以上三个特质中,除了“B 常识与自理能力的缺乏”,其他两项基本为舞台剧和TV所共享,而两个香子间的最大差异,在于执行力与精神风貌。
而这一差异可能更多源自作品氛围的需要。
舞台剧中的香子气场强势,精明干练,对待对手毫不手软,即使心中不舍,却仍可以诱骗双叶以下手赢取晋级机会。
这其实更多出于反映舞台剧以下主旨的需要:竞争对人性与友谊的扭曲。
舞台剧中的少女们原本是因为热爱表演走到一起,但却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本心,为舞台而努力的动机,在长颈鹿和老师的煽风点火下,开始转变为为打败其他人而努力。
香子与双叶的对决也是所有人中最残酷的一组:她们是唯一交战双方为知交好友的组合,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小光与华恋按长颈鹿剧本作战后的可能结局。
在华恋登场之前,其他人在revue中的遭遇越黑暗、越绝望,就越能体现这一制度的不合理,越能使读者能认同华恋打破revue中“零和博弈”模式的重要性。
所以,舞台香子被塑造成了为了竞争而牺牲朋友的角色,而她之后的哭泣则是对“有人哭,有人欢笑”这一体制的控诉。
换言之,作为舞台牺牲品的花叶,使得华恋的革命更为彻底。
但TV的主旨则彻底改变了:不再纠结于竞争对人性的摧残,而更多着眼于个体通过自我成长去改变未来、改变命运(见【少女歌剧】从少歌的古典悲剧特征论爱城华恋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升华)。
主角斗争的对象不再是具象的舞台制度,而更多是“命运”一般的先验的、抽象的人生困境。
在【幕间-舞台少女心得】中可以看出,TV版中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成长,克服的是抽象的、普遍的困难,而非是舞台剧中,所有人一起与以竞争和掠夺至上的舞台斗争,使得花叶的绝望主题重要性下降。
另外,TV的时长使得回溯神乐光的故事成为可能,强调舞台黑暗的任务也就更多落到了小光这一“半人”角色身上(见不称职的幸存者——浅谈大场奈奈的虚假“半人形象”),香子则被边缘化,安排了一个相对平凡但稳健的主题:对友谊的正确认知与自我成长。
为了成长,成长之前的香子自然要菜一点、弱一点才行,也更符合时间跨度长,同学间关系更舒缓的TV设定。
综上所述,舞台香子与TV香子的差异很大程度在于两作品主题与需求的不同:向长颈鹿革命的舞台剧中,花叶的绝望用于烘托革命前的黑暗;而在共同成长打破命运的主题中,则成为了需要自我成长的正能量角色。
*4. 花柳香子的同人属性开发作为同人作者,笔者很喜欢这种花柳香子这种百变怪似的“半成品”角色,由于官方着墨较少而给出了更多演绎的空间。
例如,花柳大小姐出身带来的权势、幼年时蛊惑众人的魅力、与其具备的权谋意识使她很适合成为智斗作品中的权谋型反派(见称霸!
圣翔幼儿园!
),而如果弱化她的智谋,增强废柴属性,则可以成为有权有势的喜剧人物。
而和其他角色一样,花柳香子另外一个得天独厚的属性则在于她是青少年。
站在17岁的门槛上仰望未来,人生可以有无限可能。
这意味着作者只要放开思路,可以构想出青年、中年、老年花柳香子的各色人生。
文学人物,尤其是在浪漫主义作品中,往往有着固然的、难以改变的人格特质,如《悲惨世界》中沙威对法律的信仰使他难以成为一个被救赎的角色,但笔者认为,这种定势不一定需要应用于青少年。
毕竟比起在原作的圈子内耕耘,对人物的重新解构与开发也是一种乐趣,也是花柳香子能给人(笔者)带来如此多快乐的重要原因。
1.求求其中几个女角色不要不要太掐着嗓子说话,我总感觉日漫对女性总有些误解,声音越“软”“细”就可以体现出纤细,呵呵,只是苦了我的耳朵。
明明唱歌的时候声音非常有英气,偏偏要在日常的时候掐着嗓子。
2.变身动画实在是没有意义3.人物仍然逃不出贴片化,和某个偶像团体的人设很接近,居委会大妈型女主,傲娇黑长直,还有一个备胎(雾),见得多了只觉得无聊,几乎没有侧面说实话,这部动漫我最失望的就是人物了,这些年凡是角色全都是女性的动漫几乎都是一样的人设,扁平化的既定人设,一次一次出现,经久不衰,最早看第一集和豆瓣评分以为他可以跳出既有的模板,没想到,不光没改还没学好,制作其实非常有想法,然而他们却在最不应该的地方选择了维稳,离神作就差一个有意思的人设了
终于,终于遇到了。
人若是想要前进,动力是必不可少的。
动力来自于什么?
来自梦想,来自追求,当然,抑或来自于现实的压力。
圣翔音乐学院,演员育成科爱城华恋,99期生,学号1号神乐光,99期生,学号36号华恋,驱动她想要站到舞台中央,无疑是梦想,而且是儿时与光约定。
对于小光来说,亦是如此。
然而,小光与华恋的分离,而且是长达十年的分离,无疑在一点点消减着这份梦想、这份约定的魔力,终于,在日本的华恋渐渐沦为普通,虽不至于泯然众人,但绝对与她本能达到的闪耀远不相符。
她变得不如从前那么不努力,她在逐渐失去闪耀。
小光的情况也大抵相同,她也逐渐的淡忘了曾经的约定,即便儿时的羁绊再怎么牢固,终归是抵不过时间的洪流。
最终,她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究竟是,为什么要登上这个舞台的?
”“和华恋的.....约定!
”这就是她的回答。
登上舞台就是自己本来的梦想吗?
如果是的话,又何必要迷茫?
登上舞台的喜悦、那份快乐,都随着约定被逐渐淡忘而一同消失了啊!
我的梦想,不是独自登台,而是,与你一同闪耀!
我的闪耀,是你!
果断回国,再度参加选拔,与华恋的重逢,道出心声,再度点燃两人共同的梦想。
然而选拔的最后,却如屏幕前的长颈鹿们所料,甚至于是所期待的那样,终归只是属于一个人的舞台(难道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
小光面对华恋,华恋面对小光,比起迷茫的华恋,第二次经历这一时刻的小光显得冷静的多,也果断的多——毕竟夺走了华恋的闪耀,那自己的光芒又在何方——手起刀落,华恋从高塔上坠落,小光则被剥夺了闪耀,幽禁塔内。
然而,虽然果断,但终归还是忘记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于华恋来说,又有何不同?
天,周,月,华恋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分别后,总算是抓住了希望,再度重逢,再度点燃了自己心中的梦想,然而此时又突然将一切夺去,显然要比延续最开始时的迷茫要更加的残酷,更加痛苦,更加绝望。
终于,华恋也问出了和当初小光相同的问题:“我为何要登上舞台?
”“明明小光都已经不在了......”小光最想守护的东西,终归是随着她离去,一同失去了光泽。
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明明小光是这么珍视华恋,也明白华恋对自己也是如此珍视,为何还是忽略了,忽略了突然的分别对华恋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过,让自己亲手夺走那份光芒,肯定是做不到的吧。
就算她清楚的知道,不论做何选择,都会是一样的结果。
无法独自登台,无法独自闪耀,因为我的闪耀,是你!
当然,最终我们这帮长颈鹿,还是看到了打破命运的剧本,看到了相爱的两人(误)终于走到了一起。
看到了两人、大家的闪耀,看到了成功的舞台,看到了,第100次圣翔祭。。。。
然而即使触及了,还是耀眼。
我是一头长颈鹿,或者说是黑山羊(虽然这不是推理小说吧),但更像是一个漏了的容器。
我试图填满我自己,这份光芒也一度做到了,但我是漏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温暖与感触也终将会慢慢的远去。
我试图留住,但留不住。
然而即便这份情感就这么流向虚空,我也再度回归虚无,却也依旧觉得耀眼。
根本不够看啊好吧!
我还想要更多,更多,光芒是如此的耀眼,竟令我变得如此贪得无厌。
更多,更多。
远远不够。
“总有一天,要让你负起让我变得如此贪得无厌的责任。
”——妮诺这位新人监督,加油吧,我还等着呢,希望你能在我这个可怜的长颈鹿的最后几片树叶吃完之前,再呈现更多的闪耀吧。
要不......再来个回转鸽罐?
现实和舞台的互文,但两者并不对称,后者作为最核心的视觉要素,无疑占据着中心地位。在TV绝妙的单元结构下,现实世界和舞台总是能在单元内保持极佳的平衡,舞台在少女情感足够的酝酿下,总是恰如其时地展开,不过动作分镜确实一般。人设上,少女歌剧仍然留有强烈的小圆痕迹,晓美焰的轮回被分给了奈奈,而转学生身份和三无属性留给了神乐光,后者在最后的背负众人之罪这一点上和小圆保持了一致。
剧情一直比较迷,但人设感觉还不错,本来想四星,但有三森给五星!
我真的……没看懂………虽然我很爱几原也很喜欢百合 对不起了
★★★★★☆。歌剧最闪耀的Revue,TopStar,是选拔,是命运,是轮回,也是战斗!。闪耀值StarLight的具象化,治愈和燃都有了。而长颈鹿所期待的最终命运舞台,那就是我们(观众)想要看到的美好结局,于是故事得以改写,星星化为彼此。(这一招就像是穿破了次元屏障,有点神番的味道了!)。至于CP感情线,太香了,少女百合大法好。
本质上还是非常朴实的青春百合剧,以刀光剑影取代女子间细腻的感情纠葛,以歌剧取代叙事的观感印象实在是非常深刻。然而,即便长颈鹿一直在说“我明白”,满篇的都合主义我实在是看不明白啊。
我不太喜欢一上来就有很多主要角色登场的作品,而且只靠一集来塑造角色。直到看完我对大部分角色性格的印象还是很模糊,感觉只是设定了一堆符号。如果不是朋友推荐,我应该也会去看,但估计没办法看完。我对这部动画的欣赏方式就是托腮看着,然后“哦哦要打架了”,立马端正坐姿。剧情什么的感觉又电波又平淡,角色矛盾像样板戏,再加上CV水平非常非常糟糕。唯二好的两位一个不说人话,一个说话很少。
可能是过了那个年纪了,现在看这种中二十足的“日漫跑”收束 ,只会觉得浪漫主义浓度过高,想做出甜而只剩下齁……作为打基础的“长颈鹿+课后舞台”设定交代得说是不清不楚都有点高抬了,情节上的简繁分配实在是和我的期待出入过大了(谁能想到100届圣翔祭到头来只占一个ed呢?),至于人物,更是老早就受够了黑长直谜语人这种古早肥皂剧套路了——绝不是靠结尾的苦大仇深就能轻易洗白的。说白了,这里一直在强调的“歌剧对少女们来说是终生的志业”,也就一直在重复和强调罢了,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展开和辩证诠释,因而看到后面只是让人生厌,以及质疑:说到底,这么一个要签卖身契的玩意儿,咱21世纪的人了,就不能不演吗?
在普通的校园日常里,少女意外进入歌剧擂台进行选拔对决,成为闪耀之星,很新颖的设定,少女们与歌剧与长颈鹿,很具文艺性的剧本与戏剧性的演出,充满想象力,非常棒!(时间隔太久已忘记细节,只记得恋哥哥、蕉哥哥,还有长颈鹿很屑)
舞台少女的变身很有几原的感觉,但剧本故事性感觉就差了许多,非常老套的情节用比较电波脑洞的形式演绎但依然很无趣,就是美少女们追逐梦想那一套,再加上非常高浓度百合CP粉的饭圈式弹幕,观感极差
演出很好,但剧情真的一泡污
7/10。再生产具有一种商品竞争的含义,通过一组蒙太奇揭示了偶像经济的流水线生产,添加燃料的车炉、华美的上妆和红色缎带交错的换装场所,象征成名的欲望对少女施加的物质诱惑。长颈鹿和东京塔、摘星塔这些意象都是金字塔形的等级结构,代表站在顶点闪耀的竞争者只有一人,少女们被这单一的梦想所蛊惑而永远陷入封闭的循环,这就是大场奈奈的轮回性和电梯下决斗舞台的封闭性,最终华恋为了将光解脱出无尽的循环,战斗中让东京塔横穿于两个高耸的舞台之间,跨越了个体权力争夺的意识形态界线。戏剧-学院-决斗场的多重舞台结构,实际上打破了少女们伪饰的自我,在持续对抗中治愈心病、打破自我束缚,这与几原在[少女革命]的处理完全一致,然而[少女歌剧]在塑造个体的羁绊上几乎无闪耀之处,例如华恋和光对约定的执著仅因为儿时看了一出戏,毫无分量可言。
舞美设计真的有点好看,但是剧情就有点尴尬了
事实证明以前的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再过多久也不会喜欢☺️
始于舞台而终于舞台,但也仅限于此。当表现主义只停留在表象形式时,过剩的感情冲突也就剩下乏味了。
三集惊艳,六集中庸,九集莫名其妙然后弃番。必须承认少歌通过武戏表现文戏这一特色初期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文戏在中期过于媚宅,强卖cp强组三角的剧情尴尬而漫长。八集开始的所谓的神作开端在我看来完全就是毁了全局。套路与反套路盛行的2018年,能看到一个纯粹的战斗歌剧番远比让一群少女为了莫名其妙的羁绊走小圆的老路要有趣的多。台词羞耻度不谈,脸谱化的角色与低龄化的冲突也着实令我再难有看下去的动力。
故弄玄虚不明所以的史
几原邦彦徒弟的导演处女作,尚未超过师傅。看前段以为抄《少女革命》,看到后段发现又抄了《魔法少女小圆》。音乐、美术、演出效果都充满创意,然而最重要的剧情却薄弱潦草,为卖百合而百合,人物行动不知所云。殊为可惜。希望导演日后有机会青出于蓝。
故事情节从头到尾没有触动我,反复“明白”似乎有故弄玄虚之嫌,不过Revue的绚烂演出保持了不俗的水准。象征堆叠和角色塑造虽未做到精美绝伦的程度,却亦可作谈资。
莫名其妙,这不就是饭圈百合作品吗?我还指望能从里面看到什么剧情,结果一直都在演演演,真的莫名其妙
今年的败笔作真多,怕不是伪文艺复兴,《Megalo Box》致敬《明日之丈》,结果只学到一些皮毛,然后烂尾了;《少女歌剧》致敬《少女革命》的意识流分镜,结果学到皮毛,然后看起来特别空洞;《DITF》致敬《EVA》和其他一堆东西,结果连皮毛都没学到,拍成五颜六色的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