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少数让我一气呵成看完的电影 同样是时尚背景 同样的广告漫天飞 但是比杜拉拉强多了 难道老徐真的江郎才尽了?
那个旋转木马 我见过它 我曾经奇怪它怎么会在一堆写字楼里面鲜明的对比 好像是人的两面工作的时候面冷漠坚强 而内心柔软脆弱还有俊浩的店 叫做tea mo 我怀疑是朋友的朋友开的店
《摇摆的婚约》是在该片上映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部爱情片,又一部很难说算得上成绩上佳的国产影片,只能定位其在四平八稳的高度,这在给国产片打分角度看来已经很不错了,至少看片过后骂声和赞声差的太离谱。
整体来看,影片《摇摆的婚约》还是靠一种讲述都市男人女人之间的感情来铺张剧情的,都市男女的种种总有千丝万缕的情缘可道,注意,不是村姑村姑父之间的,毕竟抬眼望城市高楼的感觉总是要比低头看乡间牛粪来的强,电影的追求就像大多数人一样,都是追求一种视为非为的高尚,很难定义这是一种真实,但也不能全归于一种虚假,这就是影片带出的一种看是平凡的感情,却深埋着一种隐约可见的一种逼迫感的追求。
影片的大部分谈恋爱的剧情是围绕着“朋友妻不客气”的这一观念展开的,可能说的有些不人道,但影片的故事框架就是这般的流程,只不过添加了一些诸如假结婚的辅助效应来丰富剧情罢了。
其实影片折射的现实感还是比较明显的,男人和女人过活,男人厌倦了于是出去找小三,最后男人抛弃女人投怀小三,男人的朋友天落陨石般出现,于是也算是一名五成熟的小三跟女人谈起了恋爱,故事最后皆大欢喜。
这就是影片故事的中心提要,影片剧情虽说不闷但也没有让人太多心动的地方,马马虎虎的编排并没有影响影片的整体延展,反而有几分小温情的色彩像彩带般给影片划出了几道亮点。
影片中的假结婚这一剧情甚是有点像美国影片《假结婚》,只不过一个是为工作一个是为面子,就像歌曲一样,这样的剧情充其量也只算是翻唱,不能说是山寨,因为影片至始至终还是翻出了自己的一种色调。
美食感觉总是不离不弃的连着爱情这一元素在电影中呈现,这出和之前一部很不错的香港爱情片《全城热恋》中一段美食情缘略有几分相似,我们也无法说这是山寨,毕竟影片的美食发情不是画板上的主色调,但看过之后总感觉有几丝别扭,尤其那几句独白抒发感情甚是有点做作。
当然这也只个人看法及感受,自我圆场只是想说这般的伪情怀最好还是不要在电影中受到重用,完全与影片本身呈现的是两条平行线延伸开去,美食给了你感性,抒发情感喷涌而出,如果是喜剧片,一碗叉烧饭可以吃到流泪,但在这种中规中矩的爱情片中真的比较假。
这一出的美食觅情甚是不能同《少林足球》那一个苦涩馒头引发的爱情相比。
影片刚开始的女人牵驴以及女人上司踩到驴粪可以算的上是很不错的剧情编排。
不过与影片所要呈现表面上干净的大都市爱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可能此处另有蹊跷,如果是带着讽刺味编排的这一出剧情,那么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经典之作。
上有高楼林立,一身高贵,下有驴粪一堆,一身高贵踏在驴粪上,倒有几分讽刺傲气的票子族。
当然,如果是为了凸显一种喜剧感,那这一出就大可不必留了。
这出于个人想到的有点多,衡量一下,自己的立场还是偏于前一种,毕竟,对影片有容乃大,也算是一种鼓励,一份支持,终究还是希望国产影片能迈开那又大又好的步伐往前走,尽管是披金斩刺,破釜沉舟,但那样最终突破成功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影片前后呼应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粗制滥造,开片之处算是吊起了几分兴趣,可影片最后意料之中的圆满甚是毫无曲折感可言,估计大多数人看完之后的反应就是“就这般的玩完了”,但显然影片制作尽力了,个人认为,电影就像写东西一样,开头总是很棘手,不但要写的引人入胜,还得为下文开个好头,这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倘若影片开头像上边说的有种讽刺感,那么与接下去的讽刺情感问题相呼应也多少算是一种很好的衔接效果,这般看来不但不影响影片整体,反而还凸出自己的一种风格。
当然这也只是作为一名路人甲的片面之词。
影片伊始给人的印象就是一段看似曲折实际上很平淡的都市男女爱情故事,不过平淡中这份爱情多少给了一些小温情。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这部《摇摆的婚约》不难发现,影片揭示的现实中情感问题的面纱确实是难得,前面有说开片讽刺,接着男人情感出轨这在现实里是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了。
影片的这般剧情编排,又让人想起专门为出轨这一现象量身定做的国产影片《手机》,可以说,如果从揭示的角度来说,这两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两部影片所要表现最后出轨的男人都是一种心思。
这么看来,这样一种平凡美好爱情下的揭示人性也算是影片的高明之处了。
都市情感的DV机里,爱情这么个玩意儿总是摇摇晃晃的,你说它是在舞蹈,其实它是在抽搐。
影片《摇摆的婚约》,不忍心同《非常完美》,《杜拉拉升职记》归于一类。
只因其是一部四平八稳的国产爱情片。
,还是那一句,给一份支持。
我简直不知道该片当初上映时在时光网上咋能有七点几的评分?
就因为导演被砍了吗?
这同情分给的也太脆弱了。
这什么个烂剧情,结婚前夕被男友甩了可以负气抓着刚认识几天的男人领了结婚证,然后在不长的时间里没见做了些啥令人很感动的事就真的爱上人家。
拜托,姚晨你被甩了气得头脑发昏我可以理解,甚至拿婚姻大事当赌注也权当你真性情,可朱雨辰你好坏也是刚失恋的人,怎么就闷声不吭的陪着人一起颠呢?
《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那个充满个性的朱雨辰哪去了?
这里面怎么就变成了始终没两句话甘愿在跆拳道馆里被打陪着一傻大姐一起疯毫无自己个性的孙子了?
还莫名其妙的爱上她,还搞个什么汤姆饼?
我看这爱,也是同情最多。
最生气的是姚晨一门心思打扮好要去赴朱雨辰的约了,那个甩了她的男人又回来找她还带她上山看风景那场戏。
我怀疑这导演就没被甩过。
一个满心期待要结婚的女人,突然被甩,甩她的那个男人突然出现,目的只是还自己一个未了的心愿,带她上山看风景,而她居然也就这么去了。
然后去了之后在山上婆婆妈妈说了一堆“你个王八蛋”之类的话,再愤愤然的超速开车回来,再貌似急匆匆的奔赴那场耽误很久的约会。
这是一正常被抛弃的女人的思维逻辑吗?
你早干嘛不说那家伙是王八蛋直接把他推出去,非要等慢悠悠上个山看两眼风景再无比之矫情的破口大骂?
完了还开着别人的车再把他载回来,然后还能记挂着从上山那一刻起就被自己抛弃的那场约会?
我看到简直要吐血。
抛弃她的男人又跑回来完成自己的心愿本就不是个玩意儿,这被抛弃了还要扭扭捏捏欣然作态的就更不是什么玩意儿了。
如果说一开始被抛弃我还能同情她两下子,看到这里就觉得她还真是自作自受。
当然结局总是无限之美好的,只是这个美好怎么看都是生拉硬拽来的,还学的是人家早就用滥的桥段。
在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情况下再来这么个俗烂桥段,那就只能让人觉得可笑了。
别跟我说那个汤姆饼就是两人的感情基础,我一想到姚晨吃着朱雨辰烧给她的貌似土豆泥的东西时灵感泉涌写出的那一堆无与伦比的莫名其妙矫揉造作的文字就想吐。
拜托啊,就算要加这么个姚晨获得灵感在时尚杂志界成功上位的剧情,好坏也找个好点的文字写手啊。
还有那个蒋小涵,曾经一多么清纯的童星啊,她小时唱的歌我现在都还会唱,电影频道里做做主持也挺好的啊,怎么一跑这来就浓妆艳抹成天顶着个大红唇嫁给60岁老男人了?
我不知道导演的这种安排是个什么用意,是想说年轻姑娘嫁给结婚6次的老男人就叫时尚,叫女性独立吗?
纵观此片,剧情实在有够烂,而要说它包装时尚,我也只觉得眼前就是一张张浓妆艳抹的脸和一套套极其鲜艳的衣服在晃荡,至于和不和协搭不搭调,那就看导演的审美品味了。
早前看了《非常完美》觉得很一般,现在看了这个,觉得《非常完美》都还算不错了,起码章子怡的红色小斗篷很养眼啊。
哎,这年头,难道看国产时装片非要矮个子里拔高个子吗?
指望其营养丰富的同志们就不要去了,指望其揭示当下摆婚族状态的同志们也不要去了,指望重温一遍《穿普拉达的恶魔》中眼花缭乱名牌的同志们也不要去了,咱去就是为了看姚晨咧着大嘴耍宝,看这个中国少有的类型演员扮演另一个郭芙蓉。
姚晨长得真是不美,尤其影片开头的几个面部特写。
但是人靠的就不是美貌,是那一股豁得出去的劲儿,即使狠狠地撒一把娇也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可爱至极。
且看她带着潜水镜夸张地西红柿炒鸡蛋,傻呵地问光年有多久,猜拳还不忘自己嘴大,让人不觉以为误入同福客栈。
剥去那一身光鲜的衣裳,姚晨还是那个郭芙蓉!
就让她做一个没心没肺的傻大姐吧,没有人比她更适合这个角色了,可爱得很!
除姚晨之外,其他演员即使有演技也没有发挥之地。
朱雨辰、蒋小涵无功无过。
郭晓冬显得木讷,那个发型实在不太适合他。
吴辰君作为一个花瓶,真纯粹,鲜有台词,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个表情就好。
关于广告,之前没有看过《杜拉拉》,没有心理准备,没想到现如今电影里的植入广告这么赤裸裸、直愣愣和理直气壮,简直是直接把广告剪进了电影,破坏了影片自身的流畅,时时出现提醒观众,这是广告哟,你在看电影哟。
广告存在感太强了。
为什么一样主打时尚,《穿普拉达的恶魔》就可以表现对资本主义的生活产生无限向往,而国内做出的片子直让人觉得时尚不足广告有余,有种掏钱看广告的错觉。
不过,俺就是冲着姚晨去的,本片让人大笑的地方挺多,而且不装不做作,咱就是图个乐,这个乐图得还不错。
影片一开场是主旋律基情伦理片。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尚杂志受气小编王顺佳秉承并不时尚的和谐婚恋观和未婚夫共居一屋分睡两房在少女般的小鹿乱撞中等待洞房花烛夜的到来。
不料准新郎突然连日状态不佳,面带倦容,欲言又止,未有婚姻之实,先露冷淡之兆。
准新郎的同性好友适时的从天而降,随身携带的巴黎欧莱雅护肤系列一字排开,俨然比女主人的藏品更为壮观。
至此,跌宕起伏的知音小剧场已经缓缓拉开帷幕,北京小情歌似乎就要唱响。
可惜以上只是一个小小的剧中剧,很快,剧情一百八十度摇摆,准新郎廊桥遗梦,旧梦变现;非常无厘头地将顺佳和俊浩丢在同一屋檐之下。
一向大大咧咧的姚晨根据剧情安排开始加入眼神放空俱乐部,并在跆拳道训练馆颇有刘若英结婚狂遗风地喊出“我、要、结、婚”四个大字,一时间悲从中来,粉红女郎恨嫁的怨气久久回荡在高高的气窗之间。
随着这股怨气慢慢累积发酵,影片逐渐由台式八点档小三正室对抗赛转为日式家庭情景恐怖片。
宇宙如此烟波浩渺,地球只是一粒细沙。
不知是谁规定被老公抛弃后就该面对电视枯坐到屏幕布满雪花点,却没料到稍不留神发丝微乱一转头一回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贞子。
再搭配上失心疯般挥刀怒砍西瓜、机械爬回床上的场景,导演完全可以走向一出探索情感伤害的心理悬疑片。
可是料理鼠王却在这样的惊悚时分收起了所有的刀具,进而在接下去的剧情中奉上美味的土豆泥和牛排,唤醒傻大妞味觉的同时也唤醒了对情对爱的觉醒,一下笔即是一连串限制级的成人比喻,城市在我们身下翻滚,剧情在编剧手中摇摆,美味情缘敌不过欲望都市,东方carrie在穿京丝依布鞋的女魔头麾下再度归来。
关于王顺佳闺蜜嫁时尚界大佬的副线,则是同样时髦的非诚勿扰式的呈现和拷问,不提也罢。
最后当然是几多误会几多欢喜,一对俏冤家注定终成眷属。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汤姆饼,类似于巧克力之于浓情巧克力,那块看起来似乎就是果酱cookie的东西几乎就是本片最为重要的感情线索。
可是这样的东西也太不特别了,导演你说你要是弄个驴打滚儿,好歹也颇具北京特色,而不是像现在影片看起来的那样:前一秒姚晨招了京B牌照的出租车离开,下一秒车窗外晃过的建筑却是上海博物馆。
影片中的王顺佳是北京的王顺佳也可以是纽约的王顺佳,来历不明的高端越野车可以是奥迪Q7也可以是宝马X6。
在这个时代,流行文化就像7-11里面贩售的炸酱风味通心粉,混搭和嫁接,得来全不费功夫。
可是在饱腹的同时,却也那么苍白和黯淡,等不到天亮就让人彻底忘记。
即便是凌晨三点。
味觉还是没有丧失。
城市很静,静的好像在等待一根针的坠落。
似是波澜不惊,似是锦瑟年华。
这就是人生。
我想念过去。
在围脖上看见某刊物推出的一期特别专题,特写的姚晨海报,标题名曰“我们都爱二姑娘”。
在姚晨所塑造的郭芙蓉与王翠萍形象火爆蹿红的同时,也为其今后的角色变换路埋下了隐患。
即使没有之前成功的代价,以芙妹别致的外形特征,想要突破傻大姐的灰头土脸来个华丽丽的走台大转身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一项体育运动。
从《摇摆de婚约》的海报构图来看,原本应该平衡的三角关系已被极夸张地异化为姚姑娘一人的独角戏,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已经使王顺佳的角色薄弱得面无血色。
可以说由姚晨演绎过的那些可爱角色,其闪光点是建立在某种淳朴与纯粹特质之上的。
而将这样一份凛冽的素颜美套上金光闪闪的劣质服装,环佩叮当全是诡异的二线品牌,所营造出的时尚效果只能是制片方自娱自乐的山寨风味。
观赏有风险,入院需谨慎。
《摇摆de婚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二的故事,而且是大写。
几乎所有促成转折的情节都找不到铺垫与设定,人物关系也在凌乱的剪辑里错落得很诡异。
这是一场由时尚集团推出的情感戏,而其中所有的感动、沉醉、抛弃与憎恨,我都找不到足以支撑其爆发的激励事件。
放肆的谈笑与滥情的分手,只好摆出一个大写的二字构图。
如果说这就是时尚女性们对于生活与情感的现代派解读,那么我只好认为是时尚杂志在廉价风骚地向南风花溪邯郸学步。
不幸它沦落在“青春校园,纯真初恋”的孤芳自赏里不可自拔。
不大气,不成熟,不时尚,甚至连可爱都所剩无几。
只有几个成年人沉醉在自我的情感世界里,喝的是青岛啤酒,开的是奥迪Q5,穿的是欧时力,戴的是淘宝链,嗨到兴头来一把拳,必然是两只小蜜蜂在花丛里旁若无人的嗡嗡呻吟。
某种意义上《摇摆de婚约》可看做一部影像版的杂志读物,有着与国内许多大型刊物一脉相承的作风:拼贴、杂烩、拉广告。
影片的场次排得很乱,倒不是因为其自我感觉良好的现实闪回挑明因果;片尾的字幕里亦出现了几场的补拍镜头的人员列表。
可以说导演是在有意识地去营造每个单场的氛围,有快节奏的车水马龙、飞黄腾达,有刻意放缓的MTV式唯美纯情,还有笑点奇低的老套包袱。
就是搅在了一起,怎么也不是个味儿。
靠两部青春偶像剧发家的朱雨辰还是 我挺喜欢的演员小生,而其颓废漂泊的流氓好男人气息最终还是没能盖过王顺佳的钢胆侠肠。
王编辑在凌晨三点享受完一道爱心牛排餐之后,失恋的苦痛里领悟到高潮的真谛,洋洋洒洒几百字将浓浓爱意化作一股液体,从二环流到三环,从四环淌到五环,从六环就浸透到了耳朵根。
大量的侧面烘托使得该文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所以说影片自诩的这道点睛之笔还是很激凸的。
在写《杜拉拉升职记》的时候我说“牛逼要靠装出来”,实际当时的本意是“逼都是装出来的”。
诚然《摇摆de婚约》并不是一部装逼的影片,并非因为它自视清高,而是连装逼的资本都没达到。
如果说《杜拉拉》尚且还讲述了一个白领阶层的荒唐梦,那么《摇摆》编造的就是梦想做白领的少女们的纯情梦,主题的非主流与外部包装的拙劣使得这本电影化的刊物很不上档次。
影片末尾由李宇春小姐倾情献唱的主题曲,加上春式风格的MV大放送,才是影片最大的亮点。
歌不错,嗓子也好。
只是到此时我才意识到该剧阳盛阴衰的良苦用心,好好的一场三角恋加劈腿加假结婚加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经典组合,挑大梁的竟都散发出一股纯爷们儿的霸气!
《摇摆de爷们》确让我摇摆得很犀利。
我一直喜欢看爱情喜剧 ,虽然这种类型片在国产剧中很少,很少。
没看前对这部片子印象并不好,因为导演被打事件 使我觉得 有炒作成分。
有炒作那是否这个片的质量并不高呢?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看了这部影片。
就影片而言,比起好莱坞的爱情喜剧 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硬伤,情节也牵强,但是它让我看到了国产爱情喜剧的未来。
见过那么多的人,听过那么多的故事,其实谁都在无可避免的被伤,也伤人。
普通人的感情,甚至普通人的一生,区别只是早或晚而已,大致轨迹都差不多。
年轻时遇到一个人渣,然后不断变换感情价值观,然后嫁一个觉得可以嫁的男子,然后有一天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确实是自己,却很恍惚。
迟早有一天,对于自己,似曾相识,想不起什么时候见过,反正曾经是个熟人。
而关于伤痛,每个人受伤的时候,都会说,我宁愿他是那样那样,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为什么不早点说出口。
为什么是从另一个人口里得知。
为什么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我才知道。
为什么要欺骗。
以上的苦楚,我全尝过。
人生就是这样,明知道你最忍受不了的是欺骗,就偏偏让你一次一次被蒙在鼓里。
欲望都市有一集,凯莉昨夜刚和那个男人温存,起床的时候发现一张便条:对不起,我还是做不到。
于是她耿耿于怀,为什么一定要字条说,不能当面讲吗。
这个胆小鬼。
后来酒吧遇到那男人的朋友,她忿忿地说起,以为她是这一天世界上,被用最倒霉的方式被分手的女子。
不料这群男人丝毫不以为然:你们女人说的那么大方,真要当面讲,还不被骂的狗血淋头。
万一又哭又闹又上吊怎么办。
不能相信女人可以和平分手。
总之,听完那一通鸡同鸭讲之后。
凯莉总算是知道了,对于感情,男人要懦弱的多。
逃避、闪人、消失不见,不是女人的专用手段,男人更需要。
任何一个表现过正义、责任感、孝顺、正值等总总品质的男子,都不意味着他们有道德去选择一个好的理由好的借口。
往往糟糕的是,他们反而认为逃避是最好的方式。
是的,连最后一个发泄的机会也不给你。
不过现实中,甩的出巴掌,泼的出开水的女子又有几个。
所以什么方式根本没所谓,重点是这个男人反正已经决定退场了,你何苦还哀伤那下台的姿势不是你所喜欢的。
这点懦弱,在移情别恋时表现也更为明显。
当时当刻,有人给了温暖,有人给了支持,有人给了帮助,于是家里那个给予过温暖支持帮助的女人就OUT了。
《摇摆的婚约》。
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
这样一个毫无悬念,可以边倒水,边去削个苹果,都能继续接着看的肥皂电影。
但是,我的心在某一刻被刺痛了。
当那个男人已经铁定心思在婚前选择另一个女子的时候,姚晨还在那没心没肺的说些有的没的,还在说过几天我们就可以睡一张床了,还在撒娇说小心我不嫁你。
这真是又想哭又想笑的桥段。
恋爱中有两种女子。
A类是无时无刻不放松警惕,不忽视任何一个细小的苗头,并且坚持扼杀在萌芽状态,她们的爱情是圈养的,男人被拴着链子但永远有颗出门遛遛的心思。
B类是一恋爱,雷达系统就全数瘫痪,看不到听不到,看到听到的第一直觉都是相信。
她们的爱情是放养状态的,然后善良的相信对方的善良。
我属于B类。
他说是,我不会去想到否。
这是天性,不会更改。
就像电影里,明明他的犹豫他的冷淡他的逃避都表现的那么明显了,她也只是以为他忙碌,好心的帮他照顾失业的朋友,不知道那厢妩媚的女精英已经成功擒获猎物。
善解人意只在两情相悦时起效果,其余时候都是累赘。
关心是累赘,交谈是累赘,所有习以为常的作法都是不够理解。
爱情往往是这样,初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是特别的,什么都看着像注定,苦的也甜蜜,下雨也是喜雨,旁人最好只锦上添花即可。
等到了尾声,特别都没了,注定也溜走了,所有的运气都不见了。
原来,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原来,爱情的另辟蹊径都是假象。
但是,你要因此而否定什么吗?
明天总会有可能下雨,难道淋过一次瓢泼大雨,你就永远不出门了吗。
爱情、人生就像这天气一样。
晴天雨天都是必经,一直都是晴天,一直都是雨天,都是灾难。
风水总是轮流转的,能转到你这,就不要浪费机会。
不是谁都有机会知道天空是真的可以玫瑰色。
总还是要出门的。
总有一天,真的连鬼都撞不到,也就老了吧。
爱情这东西,享受的时候一定要花两百分的精力去享受。
这样,才够本。
不过,最最重要的是,人渣,遇一次就好了。
第二重要的是,淑女这角色,遇完人渣之后,也可以扔了。
第三重要的是,我发现遇到过人渣的女子,才有可能变成最好的女子。
就像牛顿一样,她们看的更远,活的更豁达,往往因为站在人渣的肩膀上。
还有一个总结,是看完电影之后的发现:姑娘们也别相什么亲了,找前男友的男朋友闪婚,靠谱!
这算是我近期看的比较新的一部片子了吧。
算是小成本商业片,里面的姚晨塑造的顺佳这个角色被戏称为“穿Prada的郭芙蓉”。
的确能看见在戏中任务的造型方面都透着那么一种时尚杂志的高品位,但是不得不说,有些造型做出来,还是不很适合的。
不过,既然是姚晨主演,本身也不是奔着看美女的心情去的吧, 要的不过是姚晨这样的一个率性洒脱的个性。
说说电影本身吧, 摇摆的婚约,摇摆,是在爱情与现实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爱情与婚姻之间,还是什么之间摇摆?
顺佳崇尚爱情,却被未婚夫在结婚的前一天告知分手。
男人说到底免不了被诱惑,只不过你优柔寡断到结婚前一天才说分手,这样的男人很渣。
于是个性洒脱的顺佳抓了身边的俊浩就去领了证。
当顺佳把结婚证拿到巨源面前的时候,是狠狠报复的痛快。
“反正都是结婚,跟谁结不能结啊?
” 于是,本来需要安慰俊浩的顺佳, 反倒抓住了俊浩这个“最后的稻草”,草草拍了一套婚纱照对家人交差。
其实对于这样的情节安排本身是有些夸张的,并脱离现实的, 但是既然电影要表达的是那种思想,那么脱离现实的夸张也就能够凸显出顺佳这样一个女性面对婚前男友的背叛而选择的一种“另类坚强的抵抗”。
然后,爱情于无声中悄然降临, 顺佳和俊浩的感情似乎也就在疗伤与怜惜之间产生了。
不出意外的故事的后面,顺佳和俊浩有了一次错过, 错过的原因是巨源的出现。
不过好在巨源的出现不过是为了完成当初对顺佳的许诺,而非因为与那个第三者感情破裂而吃回头草。
但是,影片给了一个镜头,舞会上,巨源的那个“新欢”在舞会上精湛的舞技被大家称赞,当然舞伴不是巨源。
似乎隐约透露着这段关系未必会长久。
请允许我这么坏心的想着吧。
“因为一个女人离开另一个女人,不叫放弃,叫背叛。
” 似乎速食社会,爱情也变得摇摆不定。
人都会从这个人身边荡到那个人身边, 寻找的究竟是理想的爱情?
还是现实的婚姻?
顺佳的好友,小池,被时尚大师求婚了, 时尚大师离过6次婚,顺加问小池,你想做第7个?
小池说【我早就想好了,连婚前协议我都让律师拟好了,一旦他找第八个,所有财产全部归我所有。
】 然后俩人结婚了。
莫非,这是现实和爱情的平衡点?
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一部片子, 不要指望它有多深的寓意,但是看过之后又会想些什么。
现代都市小电影的幽默它也具备了一些。
年轻白领的生活它也反应了不少。
结局的时候,未免有些缺乏新意,而且稍显仓促。
莫名的出现了一段春哥的MV,看了一会才明白,原来是片尾了…… PS,依然喜欢朱雨辰。
XD
时尚片里中规中矩,很适合两个人一起看
想那么多干嘛使啊 就图一乐呗
朱雨辰和郭晓冬也很搭。。。
可以不用看的。
现在流行这种时尚小片。话说建外SOHO的旋转木马小夜景配上那小曲儿,确实戳了一下人心,当然,后面那段春哥的MV,更加扔了我一棒子。最后,如果那小哥儿没开成饼店,没开上四个圈,结局还会不会是一样滴?
②!!真的②!!
这到底是在北京还是上海?
姚晨那头发那眉毛真像美猴王。。
一篇文章能别用那么多期cosmo持感动状么?时尚就是装逼啊
时尚集团求求你们了 别再糟践当代艺术了
不怎么着,主题不鲜明
我爱姚晨,哄哄
两星给马艳丽。姚晨身材不错,后来那顶假发挺丑的。郭晓冬也就适合拍点乡土剧。
春哥是来打酱油的……
姚晨大妈 拜托你以后别演这种了 真的不适合你。。。你真的不适合装清纯了。。。。。。。。。。
故事和电影名差的比较多,有几个搞笑桥段,属于速食电影吧
三颗心只为了豪华的阵容,和没有内涵的剧情!
看在鄢泼被砍的份上,随便看了下,就是小叔子勾引老嫂子嘛,基本可以归于烂片一类,姚晨红了也不能随便接片子吧
很浪漫呀~
诚意先不去说,但至少还是缺少对于生活 和 爱 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