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漆李蔚然的荧幕处女作《决战刹马镇》,个人觉得是挺能折腾的一个导演,且折腾得还算在理。
如今看完这部新作《我想和你好好的》之后,内心五味杂陈,深刻怀疑三年前是不是看片时不在状态,莫非应当是《决战“杀马特”镇》?
而对于操刀剧本的作业本,个人不甚熟悉,只是久闻其段子功底一流,秒人不见血,拥趸难以计数。
两位捣腾专业户在此凑到一块儿,吹响了一曲爱情中最能折腾、最叫人疼不欲生的林林种种元素的集结号,委实痛哉快哉。
只可惜,两位错把“胡闹”当成了“爱情”,将一对没有缺胳膊少腿但极其缺心眼的成年人的长期性厮混,演绎得可谓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作为现实中的情侣,冯绍峰与倪妮的表现在不考虑故事连贯性、逻辑性、合理性的基础上,是可圈可点的,情感的火花很浓郁、撩人。
看他们谈恋爱,就像是看一对全然不谙世事的脑残小情侣,一面为赋新词强说愁地抱怨生活的里里外外,一面又觉得地球始终围着自己转。
影片从飙车开始,在飙车中结束,还用上了“时光倒流”的表现手法,结构上的刻意把握并不过火,只是这段爱情,从伊始就很难自圆其说。
能被京城少爷满城追的女神级的人物,说她有多么高尚是很难让人信服的,铺垫丝毫不见踪迹,就能毫无保留的献身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屌丝,这不是传播正能量,而是赤裸裸的意淫。
最牛逼的地方在于,鱼水之欢尽兴之后,冯绍峰毅然决然地搂着女神点上了烟,深吸一口,吐出烟圈,这一套动作,个人觉得是全片最大的亮点,没有之一。
情到深处,便道出了“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这新世纪帝都三好男人的标准。
众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把苦情与戏虐的爱情故事说圆来,理论上问题并不大,基本没什么难度系数可言,重点其实应着力在细节的呈现上。
但编剧的思维出发点,就好似开启了上帝模式,不顾及演员和观众的感受,随性的呼风唤雨,想来甜蜜就做爱,想来痛苦就吵架,这原本没错,也确实是最原始、最本真的表达形式。
但无论如何你也总给施舍点铺垫呐!
段子跟剧本的区别在于,质优的段子短小精悍,可以无根飘忽,只在乎瞬时的效果,寻根的任务完全可以交给看客;而剧本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人物之间温情的给予、激情的迸发,都是需要通过构架背景,搭建舞台的,且必须得一砖一瓦地垒才够殷实。
此外,上微博看段子,就图一乐,笑完,抹抹嘴就行;而进影院看电影,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得掏腰包的。
在影片中,我们是能够看到倪妮的任性多疑,采取的非人手段也令人发指,但作为矛盾天平的另一方冯绍峰,他除了一吵架,二话不说就走之外,还贡献了些什么?
情侣之间闹别扭,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情,但并不是谁吵架都会拿酒瓶子砸自己脑袋的。
男主角除了狂会说“我爱你”之外,我就没见他真爱过这个面前的女人什么。
影片糟糕就糟糕在,根本就没想要交代属于爱情中“甜蜜”的那个部分。
提及前段的那些看似甜蜜,实则再粗浅不过的烂俗桥段,还不如岛国成人影像里的爱情来的真实可信。
有必要深挖一下作业本自身的情史,这世上如果有“厌女症”这种病,那估计他必得此病无疑,且是晚期,基本没得治了。
那句呐喊出的“你TM就是个神经病”,大抵就是他本人的心声,八九不离十。
从另一个方面去审视,也可以看成是献给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光棍们的特别订制的情感圣经。
虽说很可怕,但不得不说,很多光棍确实找到共鸣了,足矣给自己一个继续光棍,直至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理由。
“我想和你好好的”这个片名,相当名不副实,根本看不出这对情侣有哪点想把日子过好的意思在里头。
其实翻手机、查银行卡、跟踪等这些情侣间的猜疑,估计大多数感情到一定阶段的情侣都或多或少做过,这属于常态。
在室内装摄像头,确实有点过,但对于冯绍峰这种完全不懂珍惜的渣男来说,这又有什么可嗤之以鼻的?
纯粹是以五十步笑百步。
影片的病态在于,每每吵架,男方都借用女方生性多疑这个短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移矛头,巧妙掩盖自身的错误,并加以无限放大化。
这种吵架,根本一点值得探讨的意义都没有。
在此个人感到十分悲哀,爱情题材的电影简单的就是故事决定一切,中国古代如此多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都值得人们为之动容的,而如今怎么的就拍不出一部正正常常的爱情电影呢,难道非要让咱们去西方人身上找共鸣?
就像今年好莱坞的一部很普通的片子《五年之约》,典型的平淡素雅中的男欢女爱,几乎不见高潮,但却能将爱情中那些的分分合合解构地自然顺畅。
而不是像《我想和你好好的》这般,仅仅是依靠堆砌矛盾来煽情,生怕高潮少了,观众会觉得闷,廉价到叫人心痛。
说到无根的堆砌,那《与summer的500天》不又是一座好莱坞爱情电影的巅峰么。
而且影片就连琼瑶阿姨都不放过,“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这种段子放在片子还当真觉得妥当么,这是导演与编剧自己对自己的掏心窝评价吧。
“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只是我们在一起就是个错误”,个人觉得影片想表达的正是这个爱情的悖论。
只是,影片每逢吵架就简单粗暴、立竿见影地用XXOO来解决,甚至在搞笑中也要安插床戏,实在是让人感到无力辩驳。
男方扯谎不打草稿,技术下三滥;女方神情自若,安之若素,这一切都让这段胡闹的爱情在谎言中进行与纠结着。
不过换个角度,这剧本若稍加改动,便是绝好的SM蓝本,指不定就行货版《花与蛇》。
看完影片,有两句话,我不假思索地记下了,一是“有了你之后,所有的女孩,在我眼里,都是狗屎”,此可当作是追女孩子的利器;二是“比我漂亮的,第二天都会死”,一寻思,如果放到本人身上,那就是恐怖片了。
我记得高三的某个午后 我坐在彭志媛的旁边 她手撑在木色的课桌上 "我觉得 吁嗟鸠兮 无食桑椹 吁嗟女兮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犹可脱也 女之耽兮 不可脱也 古人说的很有见解 千万年以前古人都懂的道理 适用至今啊"她的表情笃定且沉稳大气 在通透的日光和淡薄的飞尘里 那幅画面仿佛是青春的一个纪念 陈旧而有力有个女生朋友前段时间还一直把 我爱过 的段子拿来和朋友开玩笑 后来竟然一语成谶 女生成了聊天话题里最最庸俗的女主人公 和苦恋的爱情八点档下集预告一样 女生也会打电话哭啊求啊 可决绝不会作出拿着绳子在他面前上吊的戏码 女生总觉得 她有责任在历经那么多真情实感之后为自己的爱情放下所谓的自尊心 可她的自尊心有那么1%的自知之明 它告诉她或许前两天还跟她发短信说爱她的那个男人不是真的爱她呢 她要是作出此等下策 负面影响是十有八九的事 故事的最后 她很感谢那1%的不自信 没有让她成为自作多情的人 自作多情多可怕啊 于是女生在俗套的温情独角戏里谢了幕 和男主人公说了再见被分手理由很简单 女生是一个性格不好的人 那个男生hold不住她女生挂完同她男朋友的最后一通电话 正值放假 陷入无尽的哀思和苦恼 不能一个人呆着 最奇怪的是每每从外边逛完回家的路上 平常很简单的窄弄突然变成是最漫长最黑暗的心路 女生在楼下看到楼层上暗着灯的房间窗口 那便是她的家 女生开房门放下手中的包袋 卸下最真实的心防 终于还是很小心的哭了起来 泪水从脸颊上方热溢 盈眶 夺目而出 那些忧怨在脑海里翻腾倒海 对一个男生怎么能做到转瞬间从此生对之唯爱变得再也不为之动容而措手不及 对这个世界上的海枯石烂天长地久可能都是旁人的故事而感到失望透顶 对自己是不是真的太糟糕而深信不疑其实 你只是失恋了而已 和一个已然不能再忍受你骄纵蛮横的过客分了手 你该有的那些性格在你对爱情面前所表达的渴望和执着相比一点也不足为过 你过往的哭闹是对缺少互给的愤懑 你的脾气是发给你自以为能依赖终生不变的人 不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生都会变心 永恒的爱情也不要觉得是天方夜谭 而这场爱情里你的性格也不是唯一最终导致惨败收尾的原因 一个爱情故事排除那些旁枝的因素 可以简单到 故事里的男生已经没那么喜欢你 而你却越陷越深 你不是他挚爱的那个宝贝了 再也不是 这就是缘何我们一直对爱情的见解会有这么大的分歧 其实答案早在诗经里就昭然若揭了p.s.这破电影我一直期待着 八月份就说要上映了 推到九月十九 我本来团了票无奈看了小时代2我也就忍了 后来又推到十月十二 。。。
我只想说 。。。
拉手网走起!
一部我喜欢的电影,我总喜欢去反复品味他的名字。
这部电影其实就只是用简单的方式描述了一句话的意义“我想和你好好的,却不知如何和你好好的”电影唯一美好的地方就是,喵喵最后发现给亮亮自由就是对他最好的爱的时候,剪短了发,让故事回到原点。
但心中的爱却一点也没办法回到原点了。
当我舍身入境的去感受的时候,才发现胸中有口闷气。
我思索着为何,可能我把自己套进了男主的灵魂。
感觉爱情就是调味品,当遇到喵喵这种把爱情当作归宿的人,心中压抑着逃不离的责任,不伦不类的活着。
“你烦不烦呀”这就是不爱最为真实的表现。
这种不爱,充满了曲折,带着伤痕。
在爱中成为成为一个折翼的天使,无论如何感觉都飞不起来了。
一生独自,倘佯在那段故事里。
“一生中可以喜欢很多人,但心疼的只有一个”
经历过恋爱的每个人都会在这部电影里找到曾经或者当下的自己。
本来准备好好哭一场,但留下更多的是感慨,而不是眼泪。
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女主角太作了,但这是电影总会夸张一些。
生活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作的成份,尤其是年轻的小情侣们。
只是,那个教会我们感情要互相信任的那个人,还陪在你身边吗?
在恋爱中的人,需要珍惜哦~
一个小演员或者小模特,从一个土豪的车上下来,坐了两次男主的车一起去了趟酒吧,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同居了。
她居然还在逼问完男主有多少妹子之后伤心的躺在床上,说,你怎么那么多女人啊。
搞笑了,泡个妞这么容易,谁女人能不多啊。
男主把一盆火锅倒到一个胖子的头上,打完他然后若无其事回到家,接着裸奔到街上,看到警察叔叔,一头扎进了警车了。
警察还说,没什么事你就走吧。
我原来以为这场蛋疼的恋爱从06年开始,可以在12或者13年给观众一个完整的交代,至少要表现出我想和你好好的趋势。
结果发现06年的设定极有可能是因为摩托罗拉不给赞助智能机。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神经病想要把一个贱人逼成神经病的故事,结果还没成功。
看完这电影:这也太真实了吧?
真真实啊!
说实在的,这电影跟我的故事没啥重合点,如果我也算有故事的话。
但是我从这里面看到了很多身边人的影子,就好像是确实存在的一对儿情侣,却又那么标志化,那么有代表性。
故事是酱婶儿的,倪妮扮演的女主喵喵因为富二代的朋友过分无礼(根据剧情猜测)从一辆兰博基尼上下来,随机坐在了冯绍峰扮演的男主蒋亮亮的京C宝莱(存疑)上,二话不说就让开车。
男的纳着闷儿就把车开走了,这一路始终甩开兰博基尼一个身位,最后熄火躲人还致敬了一下速激系列。
再后来俩人发现工作上还有交集,亮亮做广告的,喵喵是个演员。
一来二去就牧野看绿豆俩人对上眼儿了。
富二代不能干啊,就摇人砸了这京c的小破车,还特讲究,给亮亮一棍子:“我砸你的你砸我的然后互赔”。
最后亮亮被拦住也没砸。
再往后不知道怎么滴喵喵来帮亮亮搬家,搬着搬着就搬到床上去了。
这时候前女友忘了叫啥一个短发御姐就进屋里来了说自己是前女友来拿东西的,也就是这个“前女友”一直跟亮亮不清不楚的持续到影片最后俩人又在悲愤之中带着情绪做了爱做的事情。
后来又极其“真实”地,喵亮二人和短发妹和富二代在餐厅相遇,喵喵介绍完亮亮是自己男朋友,短发妹又介绍自己是亮亮前女友。
这富二代瞅着这俩极品美女羡慕之情憋都憋不住,但是亮亮是真的笑不出来。
所以说你们别看我平时风流倜傥的,我其实背后也像男主一样有许多难言之隐啊。
出于让喵喵放心的初衷,亮亮客气地邀请喵喵搬过来同居,谁知道她真搬过来了。
一开始还挺甜蜜,做饭什么的。
后来这俩人毛病就上来了,亮亮跟外面还是一样得浪,面对喵喵改不了家里抽烟等坏习惯,阴奉阳wei...不是,阳违阴奉,也不是,反正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喵喵则是控制欲越来越强,又是给女同事打电话又是跟踪又是放监控,凌晨三点钟骑在男朋友身上大耳刮子把他抽醒问他:“你爱我吗?
”当然要搁我身上我当然忍了毕竟倪妮那么漂亮那大白腿(吸口水),但是人家冯绍峰也那么好看怎么可能忍?
不过监视行为说真的还挺专业,最后把亮亮手机里面的前女友手机号改成自己的骗出亮亮位置还挺鸡贼。
不过俩人关系逐渐恶化,也开始歇斯底里,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很是可爱:喵喵生气的时候开始疯狂做家务马桶刷得比刘顺顺牙缸都干净,当然了,这也是她意识到自己过分了以后在试图体现自己贤惠的一面。
再后来喵喵冲上马路以死相逼,然后亮亮受不了了要走,喵喵这时候可怜巴巴地说了一句:“我爱你”,也无济于事了。
跟正常情侣一样,结局无非是分手。
喵喵搬走了,亮亮在床上听到电视里之前配合喵喵排练过的剧本里面的独白:“你最无情最冷酷最无理取闹...”故事的结局也算开放式吧...俩人上车上马路开油门重新回忆第一次飙车时候的情景,影片结束。
具体俩人下车以后分开了还是一起走的,或者俩人下没下车,都留给观众去脑补。
豆瓣给了5.8分,因为是14年的电影,所以评分应该是稳定以后的。
但是距离我个人评分7.3还是有些差距,于是我恶意评五星企图拉高评分,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值得原谅的,这种以一己之力矫正社会平均审美观的行为甚至是值得赞颂的。
看完这电影:这也太真实了吧?
真真实啊!
我脑子里的评价只有两个字: 真实!
同样觉得真实的观众可以把这两个字打在评论区,你们的声音理应被倾听。
其实这部电影带给大多数人的应该是反思,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对一个男人做出的负面的评价大多是“花心”,对女人做出的负面的评价大多是“无理取闹”。
片中男女主角可以说分别是这两方面的典型代表了,两个人的结果也符合大多数人的最终命运。
当然主要还是再讲我们这些不成熟的年轻人,心智健康正常的不必介怀。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最容易喜欢上这样的人,蒋亮亮随性潇洒,撩人的骚话层出不穷;喵喵率性可爱,好不吝啬自己的爱慕。
关键俩人长得都还贼好看你说你有招吗?
但是!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两个人都是病态的:亮亮没法将全部心思放到一个人身上,他追求的他喜欢的并非是他想要的,更多是是出于欣赏和欲望;而喵喵控制欲贼妈臭*强,什么都要知道,什么都要亲眼看见。
正如北京大妞一样,她不奢求物质,住什么样子的房子开什么车无所谓,但是你得爱我。
片名叫做《我想和你好好的》,确实,两个人都很喜欢彼此,也确实想和对方好好的。
可是如果不去反思自己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那对不起,是真的没法好好的,带给彼此的只有好的初心和坏的结果。
我从一个男生的角度不太分析得出亮亮到底有没有想过认真对待喵喵,还望老师傅们给打个灯照亮去路。
反正言而总之俩人错把彼此当成了可以给自己所想要的感情和陪伴的人,而自己又没有充分准备好迎接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感情。
最终不欢而散...令人叹惋,可自习想来却又是必然。
其实仔细想想,谈一次恋爱,谈十次谈一百次,从一开始那种新鲜感甜蜜幸福“拥有全世界”,到 最终平静无话可说甚至怀疑地记不起当时走到一起的原因,这个过程没什么区别吧?
最多的也就是新鲜感的来源不同吧?
好比说你玩养成类游戏,一次次在同一个进度卡住,然后删档重来,不如去想办法把单次进度往前推进。
成熟的恋爱里两个人都在慢慢接近自己的本质,也在慢慢往好的方向打磨自己,探求自己的内核。
当然了,不合适还是得分。
我知道有很多朋友可能会羡慕这种感情,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很渴望这样的情感,想要热烈地痛苦地不计后果地爱一回,然后该说再见的时候果断再见。
其实这引入了一个新的问题:由于病态的不理智性和不计后果性,这种行为更加纯粹,更加贴近内心和欲望。
它表现出来的最原始的行为往往是最能满足你内心需求的。
但是这种兽性的行为不加以控制必然是极度痛苦的。
除非你和我一样渴望痛苦、或者只有痛苦才能带给你快乐。
哈哈。
我其实很鼓励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尤其带着反思的态度去看。
因为这电影太真实了,跟我身边的绝大多数案例雷同。
对于与人生伴侣相处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说的这电影提供的这种反思也不绝对是电影本身提供的,更多是你们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观察暗中积累形成的。
除了男女主角叹为观止的动静态颜值以外,冯绍峰的台词功底也为观众提供了很多带感的片段,比如主题曲一开始那句“我需要用一颗纯洁的心灵,来拯救我的灵魂和肉体。
”简直帅爆了,我做梦都在模仿。
说到底,我是想劝大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感情,看电影的过程中很容易地你就能看到两个人相处过程中的问题,这并非完全是编剧用专业手法扩大的结果,而且你自己作为局外人的清醒与客观。
回头反观你我自身的情感生活,或许里面存在一些破洞,或许有些矛盾看起来很激烈,但是真正不可调和的又有多少呢?
摆正心态平静下来解决不了的又有多少呢?
再或者,我们要学会不仅仅是珍惜现有的陪伴和潜在的美好。
那些不可得的美好耶同样值得珍惜和铭记。
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到一起的,大多数人都觉得是遗憾吧?
甚至会铁了心说:“早晚有一天我们要在一起!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明白自己没能得到的东西的珍贵,从而发觉自己的可贵,保持下去,坚守下去。
也很重要把?
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在爱情里,有人喜欢掌控,有人喜欢被分配,有人总是卑微的付出,有人喜欢霸道的掠夺。
可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正确的经营方式,却很难说清楚。
逆来顺受的感情也未必会受挫,卑微的付出也不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只有在一份感情走到尽头时,回过来便会明白,这样的经营方式到底是对是错。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也不能像一个过来人一样去引导别人你应该怎样。
而作为一个过来人,也不能以“我曾经也年轻过”这样的话语去忠告别人该怎样经营。
有些失败,总要亲身经历。
曾经青春萌动时有喜欢的男生,可因为羞涩却怎么也没能说出口。
于是便无疾而终。
慢慢长大,也陆续的交过几个男朋友,可对于这样的交往却也只是开始几天的三分热度。
你来,我便招呼你。
你若牵我手,我也会跟你走。
你走,我不留你。
彼此之间没有过多的干涉,隔几天一起吃顿饭,周末有空时一起逛街玩,就像普通朋友般也不拘束。
我会偶尔追问路上跟你打招呼的女孩子,却不会过多的在意。
我把这一切理解为“我只是没有那么喜欢你”,就这样如此简单的道理。
看得是七点半的提前点映场,同来看的同事说,要是不好看,咱们就出去吧,我说好。
还好是一部有笑点的电影,于是最后也一直坐到了仓促的结局。
完了之后我在电梯问同事:你能忍受这样的女朋友吗?
他没正面回答,只是说其实很现实,身边很多朋友的女孩子都是这样。
我说 ,要是我是男生我一定不能忍受这样的神经质。
可回头又想,其实我也很神经质。
如果我遇到真正喜欢的男生,大概也会这样吧!
我想要知道你的一切,我想要占据你的一切,你的现在未来,甚至恨不得你的过去也是我的。
每段感情的结局总是各不相同,可每段感情的开始一定是幸福甜蜜的。
电影开头也一样,那些现实爱情的真实写照,渗透到电影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台词里。
这部电影不限其他剧情电影有着曲折纠缠的故事,不是因为误会而走到尽头。
这段感情也不是因为女主角安置在墙壁的摄像头,不是男主角改不了花心。
而是两个人不懂得体谅与迁就的性格,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段感情的结局。
在感情里,我们都是病人。
我们都是神经病。
最后女主角说“再带我去飚一次车吧!
”走向开始与结束的路途,回忆里倒叙的镜头。
一切都回到原点!
可是一切真的能回到最初吗?
如果能回到最初是不是就意味就像什么都发生一样的重新开始?
答案当然是不是。
就是因为什么都发生了所以才回到了原点。
可是此原点已非彼原点。
那最后他们还在一起吗?
电影结束时有人问。
好像这个答案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一次失败的经历后,下一次,我便学会怎样待你。
下一次,那么请好好珍惜。
下一次,再遇见,说一句,我想和你好好的。
最后,再光棍节来临之前,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只有标题是本人观影感受。
以下完全是个人碎碎念,与影片无关。
如有盆友觉得被诓点入,解放深表抱歉!
^_^今天周六,醒来无事,想腾空一天,专门给自己沉重的心思放一个假,即兴地寻找今日的节目。
煮brunch的时候,猛然想到这部片儿。
看这部片儿,完全是因为生活里的一个大美人在微博里转发的剧照,以及本人对倪妮的看重。
现在演艺圈的情侣档越来越多,最喜闻乐见的就是冯绍峰倪妮。
于倪妮的某个角度仿佛看见了自己往昔的密友,光滑白皙的脖颈、相似的发式以及北漂妞京化了的语气。
说是往昔,是因为自己在心里已与她挥手告别,断然决定相忘于江湖了。
不忘又能如何呢,我们真真是天南地北,就连春节回老家,若非细心排好时间,恐怕都是没有时间相聚的。
就算见了,似乎除了正在发生的爱情、高中同学和明星八卦,我们也都找不到更能凝聚彼此兴趣的话题。
七年,不单单是爱情,就连友情,都经不起七年之痒。
七年前我因她的不辞而别而泪流成河,整整一天哭到不能自已,也许是那场眼泪奠定了我们之间七年默契和联系。
七年间,她数次回家探望,探望我,也探望她当时的男朋友。
每一次她的归来,我都是严阵以待,恨不能夹道欢迎。
每一次我都要缠着她陪我睡一晚,哪怕是大学宿舍里狭窄的单人床。
每一次她跟我一起走在大学校园,在街头,因她倾城容颜而吸引到无数目光时我都窃喜自豪,因为这样美丽的朋友她是我的。
自恃貌美,但在她面前也不过是甘愿做一片绿叶。
那些年还是短信当道,我们每日每日以短信讲述身边的新鲜事,哪怕一个“哦”都值得等待。
她七年前发来的为数不多的邮件,我到现在都还保存着。
她未曾在象牙塔里陶然,却更早地知道了社会的模样,当我还依赖着父母的经济时,她已经开始自给自足,并不断送礼物给我,纵不名贵,可都是精致的心意。
前男友曾戏称,觉得他是我和她之间的第三者。
朋友间那些一起哭一起笑,你生气我开导,我难过你抚慰,双城间彼此探望,相互扶持守望相助的戏码我们全都上演过。
就这样,一直双城着,各自经历着,各自倾诉着,分头完成了三观塑造。
我们熟悉又陌生地相伴了七年。
这七年中的后三年,我来了香港定居。
说到香港,我充满了无限感恩,这是一个让我看到希望却又让我焦虑的地方,我太爱这座城市赋予我的一切,成长,孤独,智慧,眼界。
慢慢地,梦想的框架搭好,野心太大必要沉下心来安静学习。
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构思着自己的未来。
她在北京谈着恋爱,换了工作。
我们已经改作微信联络,偶尔会打打电话,但更多已经变成了无所谓的动态表情。
她会告诉我一些她的爱情,诉说着和那个北京男孩儿间的日常琐碎,讲讲一些对她抱有幻想的男孩,和一些对她心怀不轨的男人。
但形式上已经不是短信时代事无巨细的描写,替之是对关键词的串联和领会。
起初我会与她聊聊职场聊聊梦想,只字片语之后发现工作对于我们的意义迥然,在这方面我便也开始缄默不言。
经济上我实现了自给自足,每次回家见面我会送她一些精致的礼物,不多,但是价钱抢眼。
今年春节拿着G牌的精致包装递给她时,莫名有些悲凉,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亲近与否要靠这些东西来衡量了。
从几时起,她竟可以若无其事地公开间离我和另一位密友的关系。
从几时起,她竟可以毫无遮拦地将我推置于尴尬无援的境地。
我太像个怨妇了。
我爱她,像爱家人一样爱她。
她父母离婚以后,我跟爸妈说我们家要给予她最大程度上的家庭温暖,就把她当家里的小女儿看待,实际上她确实小我三个月。
我为她选择男朋友出谋划策,我担心她在北京衣食住行,我对她说我将来要在北京开个会所,服务员全是波浪发高跟鞋大红唇,你就坐柜台帮我收钱。
能给予最深伤口的永远是最亲近的,有时候最痛的伤都已被自己选择性的麻痹收藏。
事后我跟妈妈聊起那天聚会的情形,听到妈妈回复“可怕”二字,我认同但又不肯相信。
友情,就是泛泛的爱情;爱情,就是升华了的友情。
两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要靠一些可以承受的内疚去延续。
这些内疚的来源,无非是今日你对我好一些,明日我对你好一些,加之一些作为催化剂的相约、深谈。
这些“可以承受”,也许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了吧。
至于能否成为知己,那要看三观兴趣和梦想。
女人间的友谊,某种程度上更要依靠一种智慧作为度量,漂亮女人都希望万花丛中唯我耀眼,那么两个漂亮女人在一起,更是容不下被身边的掩盖了光芒,除非其中一个心甘情愿。
但是这种心甘情愿,也是要有基础的,若非另一个真的有璀璨夺目的本事,并且两人相较,在时空上都有优势,否则这样一种心甘情愿作为陪衬的心态总有一天会倦怠,这一方的不停止的付出已经成为深千尺的桃花潭,积蓄了怨怼,关系就开始不再平衡。
遇到一个火源,便点燃了两人间的隐雷。
我和她之间的问题大抵如此。
想来也可以回归到七年足以令一个人脱胎换骨的说法。
其实我们从未直抵对方内心,高中时代,高考的焦虑掩盖了我们对自我的探寻和追逐,在三观形成的大学时代,我们处于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她在职场的所见所闻所感于我都是千里之外,我坐在图书馆里啃书本写梦想读小说的日子于她又是陌生不已。
我追求的爱情要心心相印琴瑟和鸣,她的爱情也许可以解读为“如果还有明天”。
我要我的职场发展线条清晰,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不断丰满自己羽翼。
她的职场,我知之甚少。
我的休闲多用在思考和艺术,她的我几乎未曾参与。
我以为有了她生命就不再孤单,谁知有时话不投机却是深深地孤单。
罢了罢了。
能以距离和时间作为借口结束的关系,总是没有那么伤人。
近来一段时间,精致、优雅、勇敢是我追求的关键词。
精致自己的世界,断舍离,变美丽。
优雅,让自己在每一段关系中都能优雅地付出,优雅地内疚,抑或是优雅地离去。
而勇敢,真想为自己改名叫苏勇敢,不能处于任何一段消耗自己的关系与情感当中,所以,要勇敢地取舍和承担,勇敢理智地决绝,勇敢潇洒地再见,为正能量节省。
唯有让自己的世界整洁清净,才能让反射更多的阳光,就那样去做吧,其实我已经斟酌良久。
也许我会再想念她,就像我今天敲下的这些文字。
可是我不会再去祝福她。
因为我不想知道她的未来,我只愿铭记过去的亲密,从此以后,我们都是陌生人了。
一个作逼与一个逗逼演绎的傻逼故事早就习惯了国产爱情电影的网络营销,从《失恋33天》让人人网的一帮阅片量少得可怜、情感却丰富得可怕的低能儿集体高潮开始,我就作好了对国产爱情片彻底失望的准备——毕竟这帮逼是为柯震东白百合们买单的主力军。
如果你还相信爱情,请去看这部影片。
如果你爱你的女朋友/男朋友,请你陪着ta去看这部影片。
如果你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但仍想找寻心灵深处那份对于爱情的期待与美好,请去看这部影片。
如果你追求的不止是消遣,而是去到影院里明白一些东西,请你去看这部影片。
其实这种宣传语等同于如果你来大姨妈了或者没来大姨妈,都要看这部影片。
但总有相信爱情的纯情狗们买账,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看不出宣传语的潜台词是如果你不看这部电影那我携所有主创祝你下个月不来姨妈。
作业本我就不说啥了。
不喷他是公知,毕竟这和电影无关,我也不想用自己的荣迷身份来谈他在张国荣忌日发的那条调侃逝者、哗众取宠的微博是多么让我恶心。
我只觉得这是个聪明人,会经营自己的聪明人。
他的俏皮话儿并不比任何一位段子手高明,但他经营网络人气的能力却足以写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史册。
他的作用在这部电影里是积极正面的,起码有了他,电影的台词不会太傻逼。
前几天看了《神奇》,那些屌爆的学院派们写得狗屎一样的台词真让我汗颜。
作业本在微博的段子尚且可以一看,就像这部电影的对白。
故事呢,还好。
我喜欢冯绍峰那角色,很酷很潇洒,又有小男人的狡黠。
同伴说这角色很屌丝,但屌丝得很喜感,而且屌丝也只体现在他的贫嘴上——要知道他的贫嘴可是电影的最大看点。
从头到尾,全场都在233333倪妮的角色本身写出来就是讨骂的,不说啥了,不过倪妮真心漂亮,要是没拍那些照片说不定她已经是我女神了。
故事其实没什么新意,就是女朋友对男朋友看的太严管得太紧到了变态的程度,男方一怒之下怒而反艹的故事,当中穿插了富二代啊前女友啊之类的,但并未深入探讨。
就是普通爱情片的路数。
但有个最牛逼的地方就是,我们全场观众在亮灯的时候都发出一声惊叹——哎你麻痹,没了?
是的,这是个烂尾的故事,为了避免剧透我就不说啥了。
想去看电影的自己去体会体会早泄是神马感觉吧。
我也从未指望能从这种电影里体会到啥爱情金句。
至于作业本转发的那些微博所描述的,我只能说,谁TM信了谁就是缺心眼。
吐槽比较多,片子其实不算烂,在国产片里甚至算好的,最次也及格了。
这类电影是非常讨好的,因为谁都可能经历过那么一段狗血恋情,很容易往自己身上套并且膝盖连环中枪产生一种膝盖被打烂的快感。
恋爱中的亲密关系真是一种高功耗的状态,随时都要接受无缘由的试探,无数次验证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
无尽的为鸡毛蒜皮之事的争吵,前一秒你觉得跟眼前这个人真特么过不下去了,偏偏下一秒你心里面的小人儿又跑出来陷害你在你脑中播放过往种种共同经历过的时光,有甜蜜也有忧伤。
然后你们翻云覆雨一番觉得经此一劫彼此感情又增进了一层。
终于到了有一次,也许就是你们第三百次分手的那一次,你觉得不行了日子过不下去了这次绝对绝对要分手了,谁知道对方这次服软了,你心里纠结半天想想也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最后心一软小日子又接着过,马照跑舞照跳。
你知道自己身上各种毛病,爱自由,怕束缚,一丁点的剥夺就会让你暴跳如雷,偏偏你的现任当初出生在悬崖边,天生安全感缺失。
你觉得好吧,既然想定下来,牺牲一些自由不为过对爱情也是一种尊重。
坏就坏在你还有一个不清不明的ex常常有意无意的走进你的生活。
于是你发现除了用中子击打铀235以外,风骚的ex+多疑的现任也可以引发一场核爆。
到底每个恋爱中的女人是不是都是神经病呢?
你默默的在心理给出了一百条事实论证,回忆起了对方的每一次的幼稚敏感和无理取闹。
但NO NO NO,你不会把真心话说出来,因为第一这非常政治不正确,第二你不可能让一个神经病相信自己是神经病。
你开始害怕对方,你觉得眼前这个人既亲密又可怕,特别是对方一而再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以后。
你甚至想跟对方讲讲佛法,讲佛教的四见地,讲人生的无常,爱情的无常,爱情不会带来苦痛,执着才会。
但事实上,你知道的,其实你自己都未必相信。
真正的原因是,爱情就像怀里的小猫,抱的越紧,跑的也会越快。
你只是累了,害怕了。
渣男作女,简直是豆瓣出品
跟王朔《过把瘾就死》的情节基本一样啊
对不起,没砍下去。。。
介意前任照片、偷看短信、跳楼逼威、突然来电查房、对银行账单、怀疑跟同事有染、摄像监控…各种折腾,只博爱人关心在乎,乃至占有、控制。越想抓紧越抓不紧,越想靠近越靠不近…任何结果都是双方的,感情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可恨可怜之处。
新版《过把瘾就死》
我觉得还不错啦。女主角虽然作死了,不过好歹还是比较真实。
俊男美女不知道在疯什么
以爱的名义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把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强加到对方身上,用没有安全感的借口来侵占对方的个人空间。不成熟的爱情里,我们都爱干这些有的没的,最后哭着说我那么爱你、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不作会死星人终成EX...
爱的轰轰烈烈,分的凄凄惨惨
看完片深深地觉得,爱情有时候就是一场纠缠
这一对,让我搞不懂,不明白,也无法理解。可以确定的是,男主让人想到一星片《春娇与志明》的男主,而女主很吓人,再漂亮也要躲远点不回头。一星半
他俩长不了
完全男性视角的演绎,没有深度。
这片显然更适合光棍节看,一个个真·单身青年看完可以敞开去感慨:“有对象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创作者似乎有厌女症,才会让女主角这么精神病,且是极端、缺乏缘由的。而这种设定的潜台词更可怕,它尝试将男观众带向另一个方向。一个很文艺腔的片子,讲了一个看上去像个圆的故事,那是因为他们也无解
有些人注定走不到一起
千万不要和男喷油一起看!
其实还算好看
神经病,别放弃治疗
在我看来是部没目的没意义的电影,冲着倪冯夫妻档去看结果没秀恩爱秀了家暴。里面的很多北京元素很喜欢,倪妮也确实够美身材够好,但之后就只剩下两个神经病了。用再多蒙太奇也弥补不了空洞的剧情啊!
无聊不过很真实,换个人演我才不会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