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首发。
看了一水的差评之后,果断的给了“惊天魔盗团2”五星。
不为什么,就是这么任性!
虽然任性,但也是有理有据。
首先,你不是在为小公举打分:这些打一星两星的观众们,你们是去看杰伦还是看是看电影?
这个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杰伦的出场时间及重要性来说,这部电影连一星都不值,打着杰伦的幌子忽悠来一票粉丝,结果我小公举就是个翻译啊!
别说打星了,爸爸想单挑剧组!
其次,没有攀比就没有伤害:有人说这是一部中国投资、中国取景、中国演员参演的好莱坞电影的典型——无趣、俗套、令人失望。
亲爱的,如果这样,其实也是中国电影的进步啊,我们不是走向好莱坞吗?
为什么一看到“中国”,就不想看下去,就要果断“负分滚粗”呢?
想想你今天的高标准也是一些国内恶趣味衬托出来的啊,不然你拿什么装X。
最后,回到电影本身:故弄玄虚、毫无节奏、剧情鬼扯……这是低分党给的最多的评价。
这时候我想说说我对于魔术特殊的崇拜,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是自欺欺人的热爱。
在刘谦09年上春晚为众所周知前,曾一度出现在小众电视台上,08年,我15岁,初识我便疯狂的热爱,日记本上贴满了刘谦的贴纸。
那时候我妈说的最多就是——魔术都是骗人的。
我不顾,就是爱的不能自拔。
我亲爱的妈妈那时候一定觉得我非常愚蠢,分分钟被人骗走。
其实倒也不是爱着刘谦,而是我自欺欺人的相信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就是有着魔法,有着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
这也是我一直热爱魔术,却绝不想知道原理的原因。
你们给的电影评价,就像我妈口中的那句“魔术都是骗人的”,因为电影剧情欺骗了一部分像我一样打五星的观众,而你们以智者自居试图唤醒这群愚公。
还有人说1中给魔术留有悬念,但2把魔术完整的袒露在观众眼前。
Really?
塔戴乌斯(摩根·弗里曼)走到棺材面前说:一般表演者躺进棺材消失的把戏,是因为棺材内要么有暗道,要么有镜子(大概内容)。
首先他说的揭秘的内容一定是你认知范围内的,其次,塔戴乌斯躺进棺材后确实消失了,在迪伦(绿巨人)的眼皮底下不见了。
是镜子?
还是暗道?
你会说是电影效果。
不管怎么样,你开心就好。
可能它故弄玄虚,但确实有那么几个瞬间是让你震惊的;可能它毫无节奏,但叙事还算是完整的;可能它剧情鬼扯,但我心中的魔术就是这样。
嗯,这个电影不值五星,但我就是要打五星!
(我随便说说,你随便喷)
看到评论区一对堆小年轻打低分,充斥着夸夸其谈,莫名其妙的怪论,似乎对任何电影只有批判一个才能提现评论者的深度。
又让我想起国人最爱的围观,无论是对弈还是肉搏,围观者有的质疑被围观者能力‘’不行‘’,当有人喊出‘’你行你上啊‘’,又都缄默溜之大吉。
其实,他们都忘了围观者自身也是围观事件建构者之一,本来是一体的,却硬要把自己扮演成处之事外居高临下的角色。
当然这是评论者的自由,关系到评论者的水平和品味。
我只是认为评论者作为参与者,参与者本身就是某种介入,只有持有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和谦虚的评论态度才能有效的进行说服。
说点好的:1. 魔术的魅力在于,同时展现大量多余信息来掩盖真实的动作,在大脑过载的情况下再揭露结果,是很有快感的。
所以电影在视听语言上试图模仿这一点。
短平快,快速剪辑等等,细看应该还有点有意思的地方。
2.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魔术,把虚假的东西真实呈现出来,但是借用了魔术的题材就进一步的贴近现实,让观众忘记假象。
优势是只要揭秘主线就行,支线的耍酷随他去好了。
说点差的:1. 剧情本身有点薄,回忆起来的第一印象是不停有人变成幕后老大哥,但是翻转的缺乏铺垫,有的看上去就是为了翻转而翻转。
难免就落入俗套了。
2. 本身应该有前面大量积累的谜团,在最后解开,带来快感,却由于idea不够新,技巧不到位,一些剧情都提前猜到了。
比如最后的飞机,那个手电筒一打,然后看点那个飞机窗外的雨一吹,立马猜到飞机根本没起飞。
3. 3D不谈,和独立日2一样,毫无看点。
除了3D之外,总体水准比独立日2好。
有些片段还可以爽一下,但在感觉上少了一点东西,就是比起现在的诺兰或者大卫芬奇,差距大的多。
4. 周杰伦还得依靠老太婆来变成一个古老东方神秘力量的角色,还真是老套。
不过我总能说周杰伦比那谁演技好吧,因为那谁根本没有演技!
你们纷纷打2星甚至1星为了何?
前言作为杰伦粉丝,我承认第一次注意宣传海报是因为看到了正中央的杰伦,眼睛一亮,记下了6.24。
当时这一天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杰伦新专辑上线发行。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豆瓣评分8.2,心头一喜,一大早订了两张票,可是到下午突然发现已经骤降到了6.5,然后就是长评短评里充斥着差评,什么剧情烂,台词烂,效果烂等等各种烂,觉得突然的巨变有点不可思议,下班硬着头皮进了电影院。
不剧透电影院不说座无虚席,至少也80%以上覆盖率,整个126分钟下来,随着情节跌宕起伏,除了大家阵阵的欢笑声,时不时的哇哇的不可思议般的尖叫声还有最后杰伦演唱精彩主题曲,说实话我没有看到所说的烂套路,烂台词,烂剧情…四大骑士还是这么的帅气,无论动作,手法,偶尔的碎言碎语也是离不开一个魔术师的本性…杰伦英语并没有觉得怎么烂,反而还是一如既往屌屌的样子…中国澳门元素的加入,粤语的穿插也没觉得多三俗,多为了商业牺牲这个那个,相反更觉得电影的有趣…剧情从一个小孩儿父亲表演开始,到最后告诉我们来龙去脉,不得不佩服有些正义不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不一定要每个人都懂,受益人的自我发展更加衬托和肯定了付出人的伟大…总之,我看到的是一个拥有完整剧情,穿插欢乐和刺激,点缀着魔术奇妙的精彩电影。
写在最后很多人会评价一部电影说,没剧情,没内涵,看完呵呵一笑啥也没留住。
我想说的是,不是你觉得有用的东西一定有用,同样不是你觉得没用的东西一定毫无价值。
反过来说,两个小时下来你得到的欢乐就不是收获么?
最后的最后,电影是娱乐,就是为了释放压力,放松自己,如果一开始带着求知,带着必有收获,那我建议你还是退掉票,去趟图书馆吧。
好了,跟着自己的心,跟着兴趣,去吧。
这不已经又从6.5变成6.6了么?
好电影,会经得住观众的考验!
刚看完首映,绿巨人浩克也到了现场,来说说感受。
(没有剧透)<图片1>坦白讲,这真不是一个及格的作品,你不知道鬼扯的剧情有多套路,预告片就跟变戏法一样,成功的忽悠到了所有想看的观众,这点是非常牛逼的。
相比较第一部而言,这部真的太湿水准了!
你可能根本看不到精彩的地方在哪里,而第一部起码有30分钟精彩的镜头刺激你的荷尔蒙和多巴胺。
这一部一定会给你一种,手刚掏进裤裆,生殖器也已经勃起了,正准备来一发,享受高潮。
突然软了,卧槽。
特难受,到处呼唤高潮,我的高潮呢?!!
说好的高潮呢!
老子还没爽呢!
但你要是秒射,非得说好,那我也没办法。
作为观众,所有人都应该能意识到,魔术的神奇之处就是它非常神秘,所有的观众向往的都是这股神秘劲儿。
但是!
这个2呢,把所有魔术都揭秘了!
卧槽,你能受得了?
我虽然很好奇,但是我真的不想你告诉我啊!
刚还骂着高潮没了,这突然又给你打了一针雌性激素,以后能不能勃起都是问题!
你赔吗?
最重要的一点真的没法忍!
相信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冲着杰伦去的。
当你撸完整个影片,你就会有一种当中当的感觉,不仅被预告片骗了,而且还没有杰伦!!
戏少的可怜。
而且有趣的是,现场有个提问环节,有个观众就问了:“导演,不好意思,请问一下,为什么这个海报上的主演名字下面都写着自己的代表作,而我家杰伦就没有呢?
据我所知,我家杰伦好多呢!
《不能说的秘密》《青蜂侠》等等!
音乐上我就不说了,您能告诉我一下为什么吗?
”
啪啪啪!
导演当场脸红了!
忍着尴尬说:“我一定会问一下宣传方,找到他开除!
然后做一个自杀的表情。
”呵呵呵讲真哦,要不是杰伦,你根本没票房的!
导演故意把剧情设在中国澳门,无非就是想勾起一下国人的共鸣,加上周杰伦主演这个幌子,在中国圈一点钱,这剧情在任何一个国家拍,都不相悖,反正都是套路!
就是想圈中国人钱,就以为中国人是傻子,也是啊,你也骗不了你们那噶达的。
影片作为续集,魔术、打斗、偷窃、飚车、搞笑、阴谋等娱乐元素全面升级,都随着流畅紧凑的叙事,逐一炫酷地展现在影幕眼前,让观众目不暇接,总是想不到影片的下一步会走向何方,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可能就是魔术的魅力所在。
在以大场面、强特效为主要卖点,其不但具备烧脑情节、反转剧情、悬疑气质,成为数不多兼具娱乐性与艺术性的影片。
电影的剧情有些凌乱,这给人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但这部续集里面的魔术更加具有视觉观赏性,整部电影带有浓烈的娱乐气氛,尤其是四骑士盗取超级芯片的那一场戏,如行云流水,既炫酷优雅又步步惊心,就像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侠盗一样,武林高手的既视感,让人忍不住想看第二遍。
我觉得2 还挺好看的。
电影本身怎么我就不评价了。
在开场和片尾中出现的那个眼睛,我特别喜欢。
这种效果的图其实还蛮常见的, 他们有个专业术语叫罗德斯特效应(droste effect)。
我就多放图, 简单介绍一下德罗斯特效应。
不难看出, 这个眼睛其实是不断延伸的螺旋台阶, 随着镜头的不断向外扩展, 仿佛台阶会无限的延展下去。
像这样有个简单的基本图案, 不断的重复, 并使其扩大或者缩小从而产生递归的效果,就是德罗斯特效应。
这种效果会让观者觉得,如果条件允许,图案会一直循环下去。
<图片1>其实现代科技的发展, 让这种图的做法变的格外容易和普遍。
这些都是在网络上比较常见的图。
<图片2><图片3>说起德罗斯特效应, 这个名字来源于荷兰的Dorset 可可粉的广告。
广告中的护士举着一个托盘, 托盘上放着一杯热巧克力喝一盒可可粉。
在可可粉的盒子上, 护士又出现了,而且举着同样有热巧克力和可可粉的盒子的托盘。
同样可可粉盒上有出现了那个护士。
有没有想起来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山,山上有个和尚,他讲个了故事,从前有个山… 文学上有戏中戏的说法(miss en abyme) 。
在艺术上,这种表现手法就叫做德罗斯特效应。
这个广告是1904年出现的,之后持续了很久,变的家喻户晓。
而这个名字真正开始用,是1970年在专栏作家Nico Scheepmaker的推引下。
<图片4>虽然广告的出现在90's。
但这个图中图是想法在中世纪就又出现了。
例如意大利画家 乔托.邦多纳在1320年左右有一副画作 (stefaneschi triptych) . 其中的一个主教 , 在手上就捧着和原画相同的三连祭坛奉献给西门彼得。
stefaneschi triptych 全图<图片6>还有个很有趣的半虚拟组织, lamda演算骑士团的徽章。
<图片7>以上介绍的图,都是同一个图案的不停重复,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真正把德罗斯特效应玩到高潮的是 画家M C 埃舍尔。
他不仅重复了图案,还加以改造。
把看图上升到了需要智商的高度。
下面一副画,就是最经典的。
<图片8>仔细看这幅图,一个男生在观看一幅画, 如果没有看出来画中画,也不要怀疑自己的眼力(这么说的原因是我自己就怀疑过)。
由于像素的限制, 上面那幅图并不能看出画图案的重复性。
这有个视频,看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埃舍尔youtube链接视频时油管的, 不知道国内能不能看到。
不过看不到也没关系, 接下来有一步步的图解。
下面这幅图是正常的样子。
如果你能看到画中远处的下船的话, 那么小船停靠的岸边,就是男生所在的画廊。
不过想想自己在看着自己的场面, 也是蛮恐怖的。
<图片9>加下来时一步一步的图解, 可以用小船或者是画廊上面窗台旁的老奶奶作为参照物, 会比较容易看出来。
<图片10><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图片15><图片16><图片17>现在是不是觉得很清楚了呀。
那么来试试这张吧。
<图片18>另外一个比较经典的德罗斯特效应的运用, 是Pink Floyd 专辑封面。
不同的是, 重复的画面虽然打眼看上去是差不多的, 但是仔细看来, 还是很多不同的小细节,显得特别有趣。
<图片19>介绍的差不多了, 自己也有灵感, 想做一个?
其实现在能做这种图效的软件太多了, 我就推荐一个自己用的 HyperDroste, 还挺有趣的<图片20>最后,大家可能对M C 埃舍尔这个名字不熟悉, 但相信对他的画一定不陌生。
他是我最爱的画家之一。
那就几幅怪才画家的画作为结束喽。
<图片22>
我就谈谈迪伦爸爸的死。
摩根弗里曼之前在谈到他爸爸的死亡时说过魔术师如果创意枯竭就是死路一条,暗示他爸是因为感觉自己江郎才尽而自杀;至于留给儿子的手表还有保存在古董魔术店的保险箱也是为了证明这点:“我总会给自己留一手”(于是迪伦在手表里找到铜丝,还发现保险箱里有爸爸画的荧光箭头暗示开锁位置)迪伦爸如果还想活下去,就会利用他本来准备好的这些“留一手”逃出保险箱,但他没有利用这些东西,所以说他真的是不想活了,真的是自愿选择自杀的。。。
所以其实那些迪伦爸“被摩根弗里曼激将导致一次次挑战极限而溺死”,或者“保险箱的材质不好导致被水压变了形出不来溺死”等等都只是迪伦爸死亡的理由和借口:迪伦的爸爸和摩根弗里曼其实是好朋友,所以天眼安排他俩搭档故意向外界表演“摩根不喜欢迪伦爸,老是吐槽他质疑他的能力,而迪伦爸则一次次受到刺激而去挑战新纪录”的样子,其实都是根据天眼安排按套路演出来的,但是演得太真实,连小迪都以为自己爸爸是被摩根不断刺激而死的,从而对摩根恨之入骨要让他身陷囹圄。
另外摩根也隐隐感觉到好友是因为江郎才尽不愿面对而自杀的,所以也有点自责自己当时演得太逼真,会不会真的刺激伤害到了迪伦爸内心导致他自杀呢?
怀着这样的愧疚而没有进一步解释,任由迪伦把自己送进监狱出气,以便缓解迪伦内心的伤痛(反正在监狱里也可以安排天眼的工作)。
还有摩根的角色让我觉得他根本就是天眼一把手,所以最后他说找你们来就是为了确定谁更适合当接班人啊!
结果最后选中的是绿巨人。。。
看到最后才知道一切都是天眼安排的,哈波绑架他们去澳门的手法和后来四骑士绑架了一整架飞机到泰晤士河的手法是一样的,真是以牙还牙啊!
电影明明很好啊!
剧情好紧凑,局中局套中套原来一切都是天眼的安排!
怎么打差评的那么多!
这是一部十分合格的爆米花电影,相比第一部,剧情无疑苍白空洞且经不起推敲,几次反转也带不出惊喜。
但本片的节奏无疑也是足够紧凑,可有可无的澳门戏份和各种更贴近华人的笑点,无疑是中国投资华人导演带来的。
很多人不喜欢新的女主,虽然比其他几个队员更多缺点,但是我觉得这个女主比上一个有存在感多了,至少我不找资料都不会记得上个女主的形象。
总之,本片依旧耍帅和搞笑,虽然悬疑味道少了许多,但仍值得进去电影院一看。
得知《惊天魔盗团2》的来势汹汹,自然还是因为在整个华语圈号召力杠杠的周董的加盟。
而且周董向来也是热爱变个魔术啥的,似乎对魔术的热爱也是由来已久。
然后略微了解了一下剧情,感觉跟惯常的好莱坞套路——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各自身怀绝技的一群侠客走到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任务,声张正义。
自然,对于“魔盗”的主题而言,这次的手段,是魔术。
整个电影里有三处魔术算是印象最为深刻的。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盗取那个惊世骇俗的芯片时的飞牌魔术。
大家都知道,因为剧情需要,如此重要的保存地点,设置了众多保安和严格的安检关卡,但的确没有安装全方位的摄像头——否则怎么可能当保安在检查身后的时候,芯片频频在正面传递。
当然,这里用的是魔术最最惯常使用的方式:障眼法。
魔术师的藏,其实都是趁着观众的注意力被转移的时候,放在本来非常明显的位置。
事实上,这套方法刚用了前十五秒的时候,我还是拍手叫绝的,当用到第三十秒的时候,我仍然觉得还可以接受。
然而电影导演显然有点太过得意这套方法了,这个场景被不断拖长,拖到我开始忍不住吐槽——导演真的当那些保安全是傻子吗,有必要让每一个魔盗团成员都要清清楚楚地表演一遍再传递一遍吗?
第二处是那一幕也被人颇为津津乐道的雨水悬停。
当三人在伦敦的不同地点开始魔术秀的时候,只有这一处下着大雨,当时的观众虽然想到可能一个大城市也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形,倒是也为人工降雨的解释埋下了一个伏笔。
在央视专门制作的一档节目里,撒贝宁还专门也表演了这个魔术的破解。
其科学原理如何呢?
由于地球重力的影响,雨水永远都会一刻不停地向下坠落,然而通过特殊的光线和特殊的音箱进行配合控制,便能营造出神奇的水滴悬停在空气中的视觉现象。
“频闪灯”就是一种特殊的光线,这种一亮一息的光源,是间歇性的,在频闪灯熄的时候,肉眼就看不到水滴,亮的时候才能看到水滴的位置。
光源的间隙时间与水滴下落到各个位置的时间间隔相等,或者是它的整数倍时,就能实现水滴在下落过程中的悬浮。
而当光源的间隙时间小于水滴下落到各个位置的时间间隔时,就能实现水滴在下落过程中的倒流了。
第三处就是关于催眠了。
催眠这种东西,总是显得非常具有戏剧性。
还记得徐峥莫文蔚的《催眠大师》,整部电影都把催眠的梗玩得炉火纯青。
我只是对于本次《惊天魔盗团2》里将催眠的功能推进到不需要任何环境的营造情境的铺垫,一个眼神一句召唤,分分钟就实现催眠,进行精神控制,然后影响到了最后整个情节的大走向——神乎其神到简直没朋友啊。
周董和一位老奶奶和澳门的风情融为一体,古老而神奇的魔术品商店,与“天眼”联络的背后支撑,出场比我想象的稍微多一点,重要性也还不错。
作为一部交织着悬疑、特效和魔术揭秘的商业大片来说,还是值得一看吧。
里面的魔术有点酷虽然剧情不咋地。
还是很喜欢啊,太喜欢里面炫酷的魔术了,只为这个就值三星了,但其实里面的动作设计其实有点太一般,没有啥魔术效果了。剧情肯定是没有第一部那么完整了,而且有些地方强行被帮忙什么的,真的是有些想吐槽。但怎么说呢就是因为大盗题材啊,没办法。任性的四星了。期待下一部。
做为一部娱乐片,其实还不错了,尽管有的细节禁不起推敲,但对于一部让人娱乐放松的影片干嘛要求那么高呢。今晚整场满场,大家都看的津津有味,就够啦。
“跟朋友一起看电影 看什么都无所谓”的类型 不推荐 槽点很多 认真讨论剧情的冲动都没有
三分都给dave franco 哈哈哈越来越帅惹 偷卡那段很棒 让雨滴转向也是炸裂 (with vivi
不好意思,我只能平衡一下
除了槽点就是尿点 真心蛋疼
烂到无法想象,创作团队根本不曾用心想过任何魔术戏法。非常方便的就用科技和催眠解决了所有问题。很多台词也是莫名其妙,毫无作用。唯一的love line也显的十分多余,建议大家不要看,要后悔!
近似胡编乱造了,周杰伦的存在毫无必要,哈利波特的演技迷之尴尬,好在特效场面还不错。二星半。
天辣噜我们看的是同一部片子吗,为嘛我觉得挺好看的…
没有第一部有意思,新来的这个女的好违和,和兰兰弟的感情戏莫名其妙。不过几场专注耍帅的戏份还是可以的,反正我只是为了卷毛格看得,光看他也算可以了,几次笑容都很微妙(⊙v⊙) 还是那么装逼的帅。虽然这里不卷毛了但是球头也好看啊~
和妈妈在电影院看的。去的时候妈妈执意要看一部国产片,说外国的看不懂。可是国产的片子时间点都不太对,我们就看了这部。观影中,我只是和妈妈聊了几句。电影结束问妈妈,看懂了么。妈妈说,看懂了,外国电影就是不一样,咱们拍肯定没这特效。
全片除了盗窃芯片的一幕确实达到了第一部的水平之外,其余全部都是沉闷且长篇累牍的。周董的角色让我觉得十分尴尬,好好地做你的亚洲小天王多好,何必去跑这个无聊的龙套,还全程歪着头一副紧张做作的样子。算是失望的续集之作。
也是很久没看过这么烂的电影了,气死我了。
Jay是真喜欢魔术啊XD
为我卷贡献票房。然而这个剧情哟……哎……第一部虽然魔术不科学但还是有惊喜,第二部连不科学都是强行不科学,好坏身份翻转也是强行翻转,摩根弗里曼结尾的时候强行解释他为什么第一部去坐牢那里我真的笑不动了
感覺跟前一步隔太遙遠有點看不懂但裡面魔術橋段真的帥炸
6.8
120分钟满满的全是套路和卖弄,剧情上的故弄玄虚更是画蛇添足。跟第一部一样的是,预告片又是完美的起到了骗人的作用,唯二的两场斗法大戏,都在预告片里完美呈现了。
眼見爲實,但這是真的嗎?這取决於你的立場。你們在聽嗎,騎士們?當你們出現,你們會出現的。我會在那等着。因爲記住我的話,你們會得到應得的,只是過程讓你們無法預料,但那是你們應得的。因爲我相信一件事,以眼還眼,以牙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