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很多同床异梦,本片却是异床同梦,这也就是电影里有情感障碍的女主才信的东西和本片编剧才能想出的东西。
女主是因为什么爱上了男主?
是因为两人做同一个梦?
--这得有多寂寞才会因为这个原因爱上别人?
是因为雄鹿在梦里对雌鹿的表现?
--梦境跟动物世界差不多,因为这个爱上也只能是因为太寂寞而病急乱投医了。
而且,梦里雄鹿的表现和现实中男主的做法其实是两码事。
唯一能触动我的是,男主主动了使女主心动,用尽所有方法去克服自身对接触的恐惧后,男主却约了个p后退缩了。
对于情感障碍的女主来说真是个晴天霹雳,怪不得她会去自杀。
这片背景选在屠宰场里,看着无辜待宰的牛和血淋淋的牛肉,心里一阵恶心。
不懂为什么非要选这个背景,文艺中带着变态,囧。
在没知道鹿是梦境时,总感觉不知哪里会射出一个子弹把鹿打倒在地,囧男女主za后就没再同梦了,是不是暗示在一起前会有的情感共鸣会在生理欲望得到满足后消失殆尽呢?
我觉得一般般吧,三星。
《肉与灵》,在港台上映时被译作《梦鹿情谜》。
电影宣传词更加露骨:梦里,灵魂相遇。
梦醒,打开身体。
11.24 灵肉交欢。
仿佛观众将欣赏到的不是一部获得柏林影展银熊奖的艺术电影,而是一部满屏色欲的情色视频。
肉与灵,肉体与灵魂,人的一体两面。
世界上没有一部完美的电影,可以将肉体与灵魂的本质解析的淋漓尽致。
每一个导演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我的认知。
来自豆瓣短评的一位影迷写到:2017北影节映后交流会。
据导演说,一个春日她走在路上,呼吸着春天的空气,突然就有一种感觉:身旁匆匆走过的路人说不定也有同感。
于是用两周完成了剧本。
借着这种缘由,如果换成你我,会有怎么的理解表达呢?
白雪覆盖的森林,两只精灵般的小鹿在林中追逐、觅食、饮水。
鹿眼中的空灵清澈幻化成一个人对灵魂的向往。
《圣经》上写道:【诗 42:1】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鹿代表着对灵性的渴求。
而电影《肉与灵》中的鹿,又是代表着什么呢?
屠宰场里,一头头牛挣着似乎看破命运又无力抗争的眼神被赶向死亡之门。
没有了如仙境般迷雾麋鹿的诗意向往,异常写实的镜头追随着一个鲜活的肉体走向生命的终结。
倒挂的牛头,撕裂的牛身,一地的鲜血。
冰冷的机器刀片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将牛分割开来。
牛是肉身,是现实的写照。
鹿是灵魂,是向往的梦境。
手有残疾不修篇幅的男主,经营着一家屠宰场。
成年女儿与自己的疏离,乏味夜里的惆怅,血淋淋不带温度的公司,他从不主动与家人联系也从不主动进入车间,仿佛这个周遭的人和事物只是支撑这了无生趣的余生罢了。
他的孤独是一种入世后的孤独。
这种孤独不是说入世后看破红尘,而是入世后感觉被世界所伤害只留下了孤独。
他年老的身体代表着生活阅历的丰富。
他用滴水不漏的言语周旋与各色人等中间。
他有家以前经常去吃饭的餐厅,但这种孤独令他多年后再想带女主重温旧味时却不知这家餐厅早已换了老板。
他对自己的肉体并不坚贞,试着喜欢过一个又一个女人,终究还是无疾而终。
他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找来一个女人度过某刻的时光,却又在贤者时间催促女人赶紧离去。
所以,他并不是一个值得灵魂交付的男人。
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性格塑造,导演依然认为他仍然怀有对纯真灵魂的追求。
如机器人般冰冷的女主,年轻、社恐、洁癖、在工作规则下不带人情温度的木讷。
这样两个年龄、外表差异如此巨大的人现实中唯一可以称得上共同点的可能只有孤独吧。
但这种孤独却又是一体两面的表现。
女主的孤独是没有前言仿佛与生俱来的性格缺陷。
用手去异常的触摸食物来感知除己之外的温度。
她超强的记忆力能够说出自己的初次例假是某年某日,曾经的传染病接种日期,以至跟他人相处所有的对话。
却唯独将自己囚禁在一个精神的牢笼里。
她不听音乐,但为了所谓的寻找爱的感觉却能在音像店里试听到打烊。
不允许餐桌上有残留的面包屑,甚至洁癖到自杀后包扎伤口时留在桌面上的血渍都要抹掉。
每晚回到家,她都会在桌上摆上玩偶模拟日常与他人的对话,试着将整套语言趋于圆满。
害怕肢体接触,为了改变去试着抚摸动物的毛皮,买了毛绒玩具才敢摸索自己的身体。
她不懂得两性肉体之欢,公园里激吻的同龄人令她驻足,电视里直白的色情片她也能平静的吃着零食观看,甚至故事的最终她与男主做爱时竟也感觉不到一丝的欢愉或排斥。
电影故事的设定就是这么一个异类。
渴望爱,却不懂爱。
在楼上办公室的窗前,男主窥视到女主。
她将被阳光照耀到的双脚挪进了阴暗中,如同她的初心,不见阳光。
一次催情剂的丢失,引来了心理咨询师对全厂员工的心理测试。
而正是这次意外,使得两人竟然发现每晚都在做着同样的一个梦。
梦里,他是公鹿,她是母鹿。
在梦里,她仿佛才能鼓起勇气去碰触。
在梦里,他仿佛才找到可追逐的目标。
于是在两人的现实世界里,终于可以找到一个外界的可以交流的机会。
这种奇幻的异床同梦,是一个寓言。
这种突破现实的枷锁,在梦境(灵魂)中的相遇回归现实会怎样呢?
两人相约的同床(同室)试梦,以无法入睡而告终。
这种失败可能源于男主久经人事肯定会有的遐想有关,也可能源于女主虽不谙情事但初次与他人同属封闭空间的不安有关。
但这次失败却带给了两人不同的心理改变。
男主以为同梦不过如此,毕竟他以前所认识的很多女人到了最后终究没能走在一起。
女主以为是因为自我牢笼困锁太久,为此需要尝试改变。
但女主本身性格的缺陷导致了就算她提前在家模拟演示了再见时两人的对话,结果现实中因着意外没有照自己所想象中的愉快沟通,她决定自我了结生命。
对于男主,梦境中灵魂的追求敌不过现实里肉体看似的拒绝。
对于女主,现实中自己做出的巨大改变却仍然不曾出现梦境中鹿鼻相蹭的温馨。
这是肉体与灵魂的差距。
但靠一个相同的梦境依然解不开现实的死结。
梦境相同,灵魂却并不相通。
阳光照射下的女主,像一个精灵。
只是黑夜好像永远多于被光照的时间。
她褪去自己的衣裳,打开播放着爱情音乐的CD。
砸掉玻璃,将玻璃碎片扎向自己的手腕。
当男主可以随便找来一个异性解决需求的时候,女主却将这灵魂梦境的看似破灭当做了现实的结束。
所以,两人的孤独并不相同。
所以,两人对灵魂的渴望也并不相同。
在这心碎的时刻,女主的心里应该就像回到了初识不久后的那班列车。
美如油画般的夜空下,是两个离的很远的两颗心。
血一直滴,浴缸边的地上都遍布鲜红,仿佛那待宰的牛犊,随着无奈和忧伤死去,不再做梦,也就没有了灵魂。
魔幻的一刻到来,女主的电话响起。
当对面的男主唠唠叨叨之时,提着血手腕的女主依然将自己的处境深埋于心,直到那句我爱你想见你时,才赶快想法止血去医院,连夜赶到男主家。
然后是一场最没有激情的性爱,仿佛只是一个任务。
肉与灵的结合。
从异床同梦,到同室无梦,到同床无梦。
第二天,谁也没有想起昨夜的梦。
或许,再也不会有梦了。
灵魂止于肉体。
这是否就是导演所表达的含义?
我不知道。
至少我所理解的肉体单纯的合二为一与肉体灵魂合二为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太过于简单,随便就能实现。
后者太过于理想,几人能够拥有?
欲与爱电影《肉与灵》(Teströl és lélekröl2017)表面上是讲述“梦鹿情缘”的故事,实际上是在试图回答那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应当如何看待人性中“欲”与“爱”?
一般来说,“欲”寓于身体,是一切动物的本能;而“爱”涉及人的精神和灵魂,为人性所特有。
两者哪个更重要,还是同等重要,本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一部电影又能如何呢?
接下来,我们不妨探讨之。
一、关于无“爱”之“欲”人性中似乎存在无爱之欲。
屠宰厂的人事主管是一位很奇怪的存在。
他制造“交配粉事件”,本为栽赃新员工桑多以便赶走他,却不经意间激活了男、女主角的“梦鹿情缘”。
他之所以要如此卑鄙,表面上是因为桑多吸引了厂里所有女工,包括他的妻子,这让他心怀不岔;事实上,他早知自己妻子出轨过厂里的半数男工,可能还包括男主,为什么她这次出轨桑多,他就如此气急败坏呢?
难道他过去一直忍耐着妻子的不忠,只是到现在才忍不住了?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他有可能是因为懦弱,在他妻子面前言听计从,但我更相信他跟他妻子一样,也从未对妻子忠诚过。
正因为他俩都彼此彼此了,婚姻还能维持表面的和平。
只是这次的桑多,似乎过于有魅力了,吸引了大多女工,从而打破了他和自己妻子那种“彼此”的平衡,因为他很难再吸引到性伙伴了。
如果这种推测是正确的,那本片是否想表明:爱和欲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即便没有爱,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为婚姻稳固的基础?
欲的平衡被打破,固然会让这个人事主管心生焦虑,但真正逼得他快发疯的则另有其因。
事实上,如果仔细分析他的妻子的举动,我们隐约能感觉得到他妻子似乎不再是仅因“欲”而频繁地“抛夫别子”了,因为“频繁”往往预示着性伙伴的稳定,而这种“稳定”很难仅仅因为“欲”了。
正因为人事主管感觉到妻子对他人有了“爱”的苗头,那么,妻子离开他,离开孩子,重组家庭便会是下一步的事了。
所以,他制造了“交配粉事件”,引来了警察的调查。
作为人事主管,他当然要协助调查,这样他的妻子就没有理由不关照孩子,也就无法频繁出门约会了。
无论他妻子约会的对象是不是那个桑多,但至少他暂缓了家庭的分崩。
事实上,我们看桑多那么关注警察调查此事,且在警察和心理医生调查期间表现得局促不安,我们大约能够肯定,他就是那个“约会对象”。
加上男主事后跟桑多道歉并提议喝一杯的场景,也能肯定,桑多虽非“交配粉事件”的直接制造者,但他确与此有关联,甚至说他是整个事件的肇始者也不为过,所以,男主请他喝一杯应当不仅为道歉,还有警告或友情提醒的意思在里面吧。
虽然后来这位妻子还在找理由外出,但能在一起吃饭,这算得上他们关系有所改观吧,即便她的这次外出不是准备作个了结,但也可暗示无爱的婚姻总有危机。
男主虽然已人过中年,据他自我陈述,他也曾交往过许多女人,即便被女人拒绝了,他也不觉得有多丢脸,因为没有爱的交媾不过是逢场作戏,但在被爱折磨后的他,作出不想强迫女主的告白后,本想找曾交往过的一位女工排遣孤寂,但却主动中断了泄欲行为。
这似乎是想说明,爱与欲是不可分的。
以上分析似乎可以这样总结:人性中可能有无爱之欲存在,但一旦有了爱,爱和欲的对象一定是合一的。
二、关于无“欲”之“爱”在极端情形下能看出真实的人性需要。
女主几乎是个交际绝缘体,心理差不多还是个孩童,无论是她对男人,还是男人对她都谈不上有什么“欲”;男主垂垂老矣,左臂有残疾,生活简朴,同样,我们也很难再将他与“欲”联系起来,虽然凭借他身份,他还能“吸引”女员工,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什么回事。
如此“无欲”的人物设定,编导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想看看这种极端情形下,“爱”还有否可能。
只因为他俩能在梦中化鹿相见,他们在现实中真的就相恋了。
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爱”的产生并不以“欲”的存在为前提。
那么,“爱”是因什么而需要呢?
我们从片中的某些细节似乎可以看出,“爱”缘于人性的孤独。
社会的存在可以消灭部分“孤独”,但真正的孤独是人独处时,如果有人能够帮你排遣这种孤独,那绝对是你爱意升起时。
即便如社交绝缘体的女主,当有人能陪她聊天打牌,她也能展露动人笑容;当她无法再与爱人梦中相见,那种失落、痛苦、绝望甚至想一死了之的行为我们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男主虽然老成持重,但生活经验愈丰富的人,愈能体味人情冷暖、社会的悲凉,孤独感也就会更重。
“交配粉事件”,他得面对贪婪的警察,因为牛排一次为馈赠,二次便是索贿了;四年前就戒烟了,女儿竟然不知道,想要钱了才想起他这个老爸。
由此,我们能够想象,男主的周围也只是一个冰冷的世界。
当有人能入梦来陪伴他,即便是化鹿相见,于他而言,也定当是人生乐事了。
“爱”虽然可以独立“欲”而存在,但无欲之爱似乎难以长久。
这点从他们不满足梦中交媾后的“美好”,便可以看出。
将“爱”设置在梦中,无非是想表明“爱”是纯粹的,不带半点利欲的,但结果怎样呢?
即便对情感体验一无所知的女主也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以保证梦中的“美好”能在现实中得到延续,一旦实现不了,梦中的“爱”,她也觉得无意义了。
同样,男主也想让梦中的“爱”延续到现实当中。
他一步步地想引导女主从梦中走出来。
当他误解了女主的交往障碍后,他就想将一切予以终结。
即便煮咖啡熬夜不睡,也不想再进入梦中。
好在大家似乎都愿意祝福他们,愿意成全“爱”。
所以,当他俩在一起吃饭时,她背后吃饭的人都端着盘子离开,显然这是不想打扰到他们;看到女主对着镜子长时间的照着,那位做保洁老妇人都愿意指导她一下。
所以,在如此好的环境下,他们只需自己稍微努力一下,美梦自然就成了现实。
(文/石板栽花 2017年11月26日星期日)PS.感谢奇遇电影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我在夢裡是隻雄鹿,在冰冷雪地裡,看到同伴,我輕輕撥開葉片中的水露,讓她也靠了過來,我們一起覓食雪地的枯葉,那晚,我和她在夢裡相遇。
我在夢裡我是隻雌鹿,在寒冷森林,尋找覓食的機會,看見了我的同伴,他細心幫我褪去落葉上的水珠,我們依偎在一起,那晚,我和他在夢裡相遇。
安德烈是屠宰場老闆,因左手殘疾,始終沒有愛情的機會,每當快坦承相見,愛情就會消失,因此,慢慢封閉自己,沒有愛情的希望。
瑪麗亞是新來的食安檢測員,有極度社交障礙,生性孤僻的她,哪怕是一點點肢體接觸,都感到不舒服,所以,她的世界裡沒有愛情。
兩個沒有愛情的人,竟然在夢裡相遇,他們化身為鹿,在夢裡沒有殘疾,沒有交談障礙,他們一起奔跑,一起覓食,在夢裡,靈魂得到愛的滿足。
夢裡,他們靈魂相遇,夢醒,你有沒有勇氣打開自己。
人與人相遇,本身就是極度困難的。
因為穿著談吐,外表美貌,都會影響個人觀感。
何況是有著社交障礙的人與封閉自我的中年大叔呢,兩個寂寞的靈魂要怎麼走在一起呢?
在現實裡,我們都害怕受傷,或是受傷久了,也看淡了自己的感情。
可是,還是會渴望得到歸屬感。
至於,最後他們有沒有勇氣突破藩籬,走向現實中,就讓大家自己去觀賞了。
你有勇氣面對自己了嗎?
从光为始,依光为终。
唯美,浪漫,平淡,夹杂着讽刺幽默,给人以无言的震撼。
女导演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从什么时候影响到观众的呢?
是第一片雪地?
是第一首歌?
我想,对于我,是穿着淡色长裙的清秀美丽的女主角在楼柱处露出一个侧身,轻轻地将脚从阳光下撤回阴影的那一刻。
肉与灵:厄洛斯和阿加佩;性与灵魂、理念;爱情无疑是一个谜,无论是其表象还是其配方。
从灵开始,以肉为终?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场梦中两只鹿亦用鼻子相互试探接触。
最后一场梦两只鹿在现实中交配,但温暖的光却照亮了苦寒的雪山。
肉与灵,彼此交织,难以割舍。
男人早已经历过无数次性爱,他甚至感到厌倦,于是和过去的女友断绝了往来,他虽然窥视心理医生的身体,但是他的理性压制了本能。
当然,他残疾的身体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他的自尊心,被心理医生质疑性能力时他的难掩怒火,让人想起《锈与骨》中一度渴望证明失去双腿但自己的“下面那里”还可以用的骄傲的女驯鲸者。
对于片中的男人,性有时只具有工具性的一面,比如他用性来发泄。
孤独年老的他渴望的是一个灵魂伴侣,而梦中相遇让他遇到了那头母鹿🦌,他的话是诚实的:它们没有交配。
女人拥有无与伦比的记忆力和较真劲,但是,她从未体验过性爱,甚至于无法进行所谓“柏拉图式的恋爱”,因为她的身与心都封闭着。
她纯粹,心患严重强迫症,缺乏常识,幼稚到可爱,用玩具模拟和人接触场景以便先导后演,心理出了问题却只找儿童心理医生让老头着实为难。
在身心上,她似乎只是一个小孩子,最初的梦中相遇让她感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恐惧,所以她选择了回避,及时公鹿将冰天雪地下十足珍贵的美味青草全部让给了她。
愈是好奇,就愈是疑惧,但却又想要靠近。
相较之下,灵是容易建立起联系的,而肉则过于困难,这不是因为对性的恐惧或排斥(这孩子可以一边平静地吃小熊糖果一边看成人电影),而是因为一息一肤的感知:梦境有些无与伦比的梦幻色彩,有些遥远,只能旁观,而现实中的肉体接触是那样的真实和可感,一不留神,就产生过度的刺激让紧张的小女孩缩回了身体。
男人虽然不以肉为追求,但是肉确是他的世界里表现亲近,确定关系,甚至是表现爱的方式,哪怕不是唯一方式,也是少有的重要方式。
有时,灵反而像是“前戏”,肉确像是“正戏”了。
失去了建立肉体联系的可能,他就断然指出两人之间没有可能,就要只做“好朋友”了,除去了肉的灵竟然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不能交配的两只成鹿的梦中相遇又算作什么呢?
他的爱,究竟又是怎样的配方呢?
女人的爱无疑是灵性的,她从没有把肉体当作追求。
感知,学习性爱和勾引男人的技巧,突破自我的封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他。
灵是至高无上的,他的拒绝无疑是对于灵性联系的否定,失去了最初的相互吸引和默契的精神联系没有了意义,在她选择割腕时,她的肉呈现在观众面前,但她内在的灵已死,是那通电话拯救了她。
当他们最后性爱时,她表现出的样子好像两人在梦中互相用鼻子试探对方。
她托起他残损的肉,他爱抚她脆弱的灵。
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肉体残缺但心灵健全者(尽管孤独苦闷)和一个肉体完整但心灵残缺者的故事,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中老年大叔和一个涉世未深的倔强小姑娘的故事。
又或者,这只是一个围绕厄勒克特拉情节的故事,一个引导“女儿”的“父亲”和崇拜、渴望父亲保护和爱的“女儿”的爱情故事。
他们的灵魂间的亲情之爱最终演变为乱伦的肉体之爱。
一个爱做梦的小女孩不算离谱的幻想。
不管如何,当他们第一次在梦中相遇,光照亮了梦境和现实。
又是一个要努力工作的清晨,在这个清晨,他们将在现实中相遇。
当光照亮了一夜欢爱后属于两人的餐厅,雪山也再次被照亮,冬去春来,但昔鹿已去。
当光照耀在现实中他们发自真心的笑容上,便再无肉与灵的隔阂,爱从梦境流入现实:他要适应她灵的执拗,她要感知他肉的触及。
爱是一朵玫瑰,嫁接在灵的土壤上,成长在肉的光辉中。
写了一篇长文影评: 2021年1月看完这电影,今天写完影评。
这速度,这效率,哈哈哈。
好吧,我其实也没浪费时间,去翻阅了西蒙栋的《动物与人》、阿甘本的《敞开:人与动物》和《潜能》、德勒兹的《千高原》,以及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
因为这电影牵动了某种意识,连根拔起的是一连串交织的思想,有了它们的加持,电影的含义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人,活得跟动物一样?
我反正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这部电影的分析过程中变得清晰起来。
下面的文字大概是尝试回答“作为人该如何活着”这问题的开端。
全文在知乎: 动物与人:电影《肉与灵》中的人性 - 三表叔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0184394
#女主的割腕手法是我见过最准确有效的# 梦境里的相遇,这一设置无疑更具戏剧性,但本质上大约还是同类的偶遇。
在工业化后工业化信息文明的现代它可以是社交平台上发散式地信号间的误打误撞,以及随之产生的相互慰藉;稍早一点可能是依托某个作品,一本书一幅画所承载的共性情愫或引发的相似认同;再往前溯,没有了外在媒介,大概就是依靠你的身体机能本身了——你们在河两岸视线的接触,你们在河中嗅寻食物时气息的交融,你们从河边经过时身体间的摩擦。
现在,这些久远的相遇方式出现在梦境里,于是注定有一个故事要发生。
其实无论何种文明下,男人和女人都在相互通过对方来认识这个世界。
从最初的试探,到被碰触的体验,那体验所给予你的,又让你不知不觉中想要进一步去主动尝试。
为显不狭隘,我们宽泛一点来说: 现实世界被所有物种长久地改造,最终迎来人类。
人类再不愿离场,并且不停通过技术和规则让它变得有序,通过总结和分工让它变得高效。
渐渐地,精简和细化使得我们置身于一个恒温世界,只要因果,拒绝过程,而这过程里包含的,也许有我们见识过,却试图规避的精神层面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悲悯之心。
内心世界是另一个平行世界,仿佛永远处在宇宙混沌时期,时刻有爆炸,或新生或毁灭。
它的运行看似毫无章法,被现实世界竭力排除的那些不可控因素都在这里聚集发酵。
你在纷杂的情绪线索里找寻自我,企图构建一个轨迹,好比将一个齿轮嵌进合适的位置,齿轮转动,属于你的人生故事开篇。
不知何时起,思维站上了统治躯体的地位,或者说不知何时起我们认可了这一角色设定,大概漫长的演变中再无其他颠覆性的新奇突变。
在我看来,进化让我们太过依赖言语视听,这些能力为思维服务,又凭借这优势狡黠地入驻并占据了思维统治地带。
因而当body 和 soul放在一起时,后者因某种天生优越感被追捧,而前者则被过分轻视。
我有一个主张,我认为触觉、肢体接触相对笨拙,但它们是一个更接近本能并且独立的认知系统。
就我而言,某些特定的时候,我需要通过亲密的肢体触碰来帮我确认某种喜恶的真实性,因为我并不能完全相信那些单纯来自思维判断的所谓爱情讯号。
如非必要,我不喜欢肢体触碰,尽管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被过分夸张地表现出来,正因如此,如果你的身体热衷于靠近另一个人并能产生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不经触感反馈给大脑直接得出的结论,也就可以当作是绕过思维统领方式对爱情存在的某种验证。
相对应地,亲密接触时的抽离感是我排除一个人或否定一段关系的最重要证据,对先前的思维判断结果拥有一票否决权。
最后的问题是,如果肉与灵分离,一个固定在现实一个只出现在梦境,你是逐渐舍弃梦境习惯现实呢,还是情愿把梦境当作现实来过活?
因为是随机遇到的电影,所以甚至在打开之时影片名都是未知的。
因此带着这种奇妙打开的,毫无线索的影片伊始白雪皑皑森林里行走的鹿和畜圈里的无神的牛的眼睛及脏乱的地面,呆滞的人的表情,及光影明暗的镜头切换让我差点以为自己在看动物世界,或者某种类似于动物科普的纪录片屠宰场里牛被推上机器,从挣扎几下到被禁锢,到宰杀,到割头放血剥皮,挂上架子成为一批批贴着肉质评定标签的商品,我又差点以为这是部探讨人与动物间关系的片子,又或者,可能代表或暗含着对某种权力的抗拒和无奈情绪?
我记得那句“发人深省”的提问,“你对屠宰场被宰杀的动物有什么感想吗?
”“没有。
”“你不会为他们感到遗憾吗?
”“我不怕血。
”“你会待不下去的。
这是我对你的小小的提醒”这种对话的安排,牵引着我的思绪只是镜头里鹿和牛的特写在篇中的“无序”穿插却真实的迷惑着我直到屠宰场动物催情粉事件的出现。
才明白两个孤独的灵魂已经在另一时空遇见anyway,也的确带了点奇幻现实主义的意味,夜里各自安睡的灵魂在梦中化身为鹿,相守于同一森林,虽交集甚少,但存至少存在于彼此的视线里我的观影是中断的。
我在中午走向饭堂的路上,在影片观至一半时,以“人,鹿,梦”为关键词检索,确定了篇名,后移步豆瓣我在午睡刚醒的当口带着点残存的乏困看完了它。
结局是在身体交合之后的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屋里,明亮的色调衬着明亮的心情,他说,帮我切一片西红柿吧。
她应了声好,水果刀划过番茄溅起的汁水窜到脸上,两人相视而笑。
他们谈起昨晚的梦境,鹿消失在森里里。
镜头拉到了森林上空,阳光下的森林光影斑驳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个互相疗愈的故事。
故事情节说不上复杂,甚至有些简单。
不过我讶异于这这种以梦为连结,以双方为视角的构建。
至于大家谈到的,是否在性爱过后减少却了灵魂的感知力,又或者是否灵肉结合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我没有想法BTW,这种不带任何线索的和电影的相遇方式,倒有几分意思
from 电影天堂“灵魂伴侣”,一个美妙又装逼的词。
人生不易,光活着就很拼命了,还有多少人在乎灵魂的事呢?
或许还没等我们找到灵魂伴侣,自己的灵魂就在日复一日的庸常中失去了灵魂神性的光芒。
能找到身体和生活都契合的人似乎已经不错了,灵魂伴侣就成了可望不可即的梦。
如果两个人还没相识,但灵魂已然在梦中相见,该是怎样的神奇?
今天要说的这部东欧的小众电影《肉与灵》,讲述的就是先灵后肉的故事。
虽然豆瓣评分并不算很高,但能拿到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低级的电影故事是故事,构图是构图。
高级的电影,构图、光影、色调都在为主角的心理或情绪服务。
这部电影讲故事的方式就很高级。
电影开篇,是白茫茫的森林,雄鹿慢慢靠近着雌鹿,雌鹿却走开了。
镜头切换到屠宰场,一头牛最后一次看到太阳,然后就被割头剥皮。
超现实的神秘森林和现实的血腥屠宰场,富有灵性的鹿和接地气的牛,分别寓意着灵与肉。
在屠宰场做财务总监的安德左手残疾,他生活富足,习惯了独自生活,没有主动和世界交流的欲望,直到他看到了新来的质检员玛利亚。
白瓷皮肤的玛利亚与其说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不如说更像是一个冷淡的机器人。
有社交障碍的她不知道如何跟世界交流,只好封闭起自己的内心。
什么都按照规则不会变通,因为屠宰场的牛比规定肥了两毫米,玛利亚就把牛定为B级。
工作间隙不跟同事交流,吃饭的时候说话也很少,即便说话也是话题终结者。
饭间安德主动跟玛利亚坐到了一起。
没话找话的安德问玛利亚:在这里只要有,我肯定会喝浓汤,你知道为什么吗?
耿直girl玛利亚一句话把天聊死:因为你的手臂有残疾。
这并不是玛利亚心直口快,而是她不知道要怎么和别人交流。
每次下班回家,她都会模拟一遍跟别人的对话,把缺憾变成圆满。
某天屠宰场的交配粉丢了,为了找出偷盗者,心理医生对厂子里的所有员工进行了心理测写,进而发现,安德和玛利亚前一晚做的梦一模一样。
原来那个神秘树林和一雌一雄两头鹿就是两人的梦境。
就这样,每天都确定是不是做了同样的梦成了两个人交流的主要话题。
从“今晚再见”到“我想和你一起入睡”,做同一个梦的两人开始在现实中彼此靠近,两个孤独的人开始敞开心扉。
有好几次,安德在触碰玛利亚时遭到了拒绝,他以为玛利亚的忽冷忽热是在玩弄他。
而为了克服自己的社交障碍,靠近安德,玛利亚买了手机,听恋爱的歌曲、感受一头牛的温度、看公园的情侣亲吻、用毛绒玩具探索自己的身体。
经常一身白衣的她开始穿起了红色的衣服,看似冰冷的她有了俗世的温度。
当玛利亚终于可以主动向安德表达心意时,却被安德误会:我们不合适,但我们还可以做朋友。
深受打击的玛利亚在浴池里听着她喜欢的歌曲,割腕了。
等死的玛利亚在接到安德表白的电话后,草草包扎了伤口就去了安德家,两个人终于如愿达到了肉体的结合。
这场迟来的啪啪,没有干柴烈火的热烈,也没有柔情似水的缠绵,他们直视着彼此,似乎要望穿对方的灵魂。
两个孤独的灵魂相遇,两个孤独的肉体结合,他们找到了世上的另一个自己。
他们一起醒来,一起吃早饭,两个人的脸上是掩盖不住的幸福。
但是他们发现,肉体结合后的他们,再也想不起来自己做了什么梦。
在神秘的森林里,也再也看不到鹿的踪迹。
或许,当他们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单身贵族坠入俗世,并收获俗世的幸福时,就必然要失去某种神性的契合。
我们总抱怨着生活的庸常,我们总期冀着遇到一个灵魂伴侣。
但灵魂契合的人一定会生活幸福吗?
在电影结尾,手有残疾的安德弄了一桌子面包屑,有洁癖的玛利亚把桌子收拾干净。
生活习惯不同的两人,对彼此生活并不了解的两人,也许并不会因为灵魂契合就什么都百分百契合。
但至少,他们通过靠近彼此打开了自己封闭已久的心。
当玛利亚在柜台前听了一整天的歌,只为找寻自己心中的恋爱歌曲时,当他们为了彼此而离开自己居住已久的茧,当他们对彼此说出爱,冷色调的家变得温柔起来,孤独的人生也充满了笑声。
这本身就是爱啊。
哪怕失去了某种神性,哪怕不再做同一个梦,又有什么关系呢?
灵魂伴侣和生活伴侣如果不能兼得,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如果你发现有个老男人,每天跟你做同一个梦: 你是雌鹿,他是公鹿,你们在下雪的树林里相依为命,他比你爸爸还大,一只手臂还有残疾,你会不会为了交流梦境跟他一起睡觉,最终爱上他?
如果你发现有个女孩,每天跟你做同一个梦:你是公鹿,她是雌鹿,她比你女儿还小,还自闭,强迫症,认死理儿,作,你会不会跟她一起睡觉,爱上她?
两个人为什么会做同一个梦?
无法解释。
所以相爱也无法解释。
如果非要解释,男女主角都在屠宰厂工作。
每天看着一头头牛变成牛肉,清亮的目光变得呆滞,满地的血迹冲进下水道。
也许他们觉得:作为两只假装是人类的动物,在这个残酷世界,他们应该在一起。
节奏太慢,全程都想按快进。
另外,编出这样的爱情故事,欧洲人的脑回路真的很不一样。
所有技术环节都非常自然,唯一遗憾的是灵与肉的主题,没有提出更高明的见解。
林中鹿 屠宰场的牛和工人 社交恐惧 失窃的催情药 联梦
从头至尾就是为了完成一场仪式化的啪啪啪
看不下去 又想骗我俩小时?!
人与畜
#2017年度十佳#世间最浪漫的事就是当面说不出口的爱在梦里夜夜相见,真是浪漫得一塌糊涂。金熊加费比西真是实至名归。女导演细腻而独特的视角(完爆许多日本小清新啊),某些时刻让人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两生花啊蓝色啊爱情短片啊之类)。真是美好又治愈的艺术片
好看,靈魂伴侶的線像是金天蠍會做的事。電影中的鹿觀察很久都不像是動畫做的,有評論說是導演花了半年拍鹿,半年就那幾分鐘的畫面,也是很厲害了
关于爱
泣不成声。年度十佳。what he wrote选得完美。结尾电话拯救割腕人的梗,秒速想起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Curfew。我就是过不了这种梗的俗人。
7分。有些怪异的她和肢体残疾的他在梦中化作鹿相濡以沫。最终找到在现实中的结合。影片名叫作肉与灵,但是明显是灵大于肉的。做爱那段联想到《天使爱美丽》。美好但稍有刻意。04/2019
现实中的血腥屠宰与梦境里的双鹿奇缘,本应有的罗曼蒂克被超现实的灵魂脱壳感覆盖。全片幽默、明亮,充满光圈调至最大般的性冷淡味道。女主角演得非常好,双目大而木讷,【听音乐】和【看AV】两件人类最亢奋的事都被她完成得毫无情感!多棒的一件“机器人”哈哈哈!!!
17金熊。残疾人灵魂之间的相互吸引。
这个断头和割腕那两场景着实把我看得脚都发软了........真的不喜欢,为啥要找年纪那么大还残疾的男主,难道就是说为了平衡配对女主的社交障碍症么,搞不懂呀,不管怎么样女主颜值还是有的,导演你就配个颜值可以点的男主可以么...
于无声处听惊雷,驾驭细节的掌控力与表意的完全度均有超值表现,迎合感官力甚至引导感官力、启发感官力的力作。关于摄像关于打光关于美术尤其关于在诸多支撑性要素之上的导和演,皆有高光表现。双重境界互文与时代趋势演进的千丝万缕,雪白与血腥的盘丝挂藤,强迫症和欲火的一体两面,高智商和泥腿子的阴阳相和,好家伙,能说的话题简直多且横跨理论、实用两个世界!
爱情真美好啊
女主躺下,白墙溶接焦外的食堂门墙……被音乐唤醒时镜头缓缓推向为蓝墙所簇拥着的红灯……深夜窗外车灯在屋顶上投下摇曳的光影……美不胜收的画面下,奇幻的灵肉关系在涌动。当我的手也残缺,我们合二为一。鹿鹿太好看了,风入松林的那抹绿。
原来是一个讲述“心之壁”打开的过程,导演你听说过EVA么?神叨的配乐听的我几度差点睡着……
洋气的乡村企业爱情故事!我是看不懂的呀!你们哈截棍!大概中头彩都碰不到梦到一起的人哦!
非常特别的爱情电影,有格调又不失幽默,割腕戏让现场接连晕血倒下了五六个观众电影被迫中断放映,是这次电影节最特别的一次观影经历了。
D / 导演在概念的探讨和现实的意旨之间找到了一个颇为笨拙尴尬的平衡点。后者在前半部分多到有些喧宾夺主,之后又逐渐垮塌隐去连背景都几乎算不上,前者也次第落空走向浅薄。运镜构图再精巧也难掩剧情与思想内核之刻板。女主的表演与原始神秘感配乐好评。最后,还是,愿原力与你同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