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这部影片吸引我去看的是它的喜剧题材和演出阵容。
炎炎夏日工作了一天后实在是非常需要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电影让我在凉爽的影院里好好放松两个小时。
演员方面,贾冰和王皓领衔主演,还有李梦、郑合惠子、杨皓宇、翟子路、于洋、费启鸣、李乃文等等,这阵容凑在一起是既新鲜感十足,又有着很好的喜剧品质保证啊。
影片讲述了因为一场流星雨,43岁的黄遇奇(贾冰 饰)与18岁的自己(王皓 饰)互换了灵魂,社畜大叔老黄重返了十八岁,手握未来剧本的他,计划着踏上完美的人生,而神经质高中生小黄则是惊喜收获了大人体验卡,终于过上了没有人管束的自由生活,淡人大叔和中二少年就这样意外的进入了双时空的爆改逆袭之旅。
贾冰的杀马特造型真的惊艳到我了,真的是一次勇敢的挑战,不笑都不行。
表演也是生动自然,那是发挥超级稳的,片中两个时代的切换顺畅自如,不仅仅把43岁的社畜中年人的形态展现稳稳拿捏,18岁年轻热血的精气神也是尽在掌握之中,笑点也不只是依靠现在流行泛滥的谐音梗,而是凭借着自身一本正经的喜感,这才是喜剧电影真正好笑的原因嘛。
王皓的发挥也是超过了我的预期,不仅有18岁少年的朝气蓬勃,中年时期“少年感大叔”的圆滑世故也是表演的惟妙惟肖,让我很是惊喜。
还有之前饰演疯批公主让人印象深刻的李梦,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她主演喜剧,表演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丰富的层次,清新不做作,也是通过这部电影开拓了一个新的演绎类型啊。
不得不说的是杨皓宇饰演的老黄,每次出场、每个表情、每句台词都直击在我的心上,他更是带来了整部影片中最大的泪点,也是目前为止今年我看过的华语影片中最好最让人感动的父亲形象,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父亲,也展望几十年后孩子长大后的我自己。
我们常常会想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会怎样怎样,当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时你真正想要改变的又会是什么呢?
看完影片我不禁有了这样的思考。
生活的压力往往让我们很多人周而复始的重复着相同的作息和生活,如果可以自己选择抛开身份走出生活,我们到底会想要活成什么样子呢?
流星+魂穿。
贾冰带你梦回《你的名字》。
虽然有点致敬日漫的痕迹,但是改编还是很成功的。
贾冰终于不拍烂片啦!
好评!
值得一看。
一场流星雨,让25年后的自己有了18岁的灵魂。
而当初18岁的自己有了43岁的阅历。
这样的改变能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是否能够对弥补自己的遗憾呢?
用聊天软件来给25年时差的自己对话,也是很有意思的设定。
不过与某日漫更接近了。
昨日参加了电影《奇遇》北京首映礼,正如徐峥老师在首映礼上所说“没有喜剧的暑期档是不完整的”这句话,即将在8.8上映的这部爆笑喜剧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惊喜,首先容许我真诚推荐,尤其适合亲子观影!
推荐理由三点:类型创新:或许你看了预告片您会认为老套,因为穿越类型早已不是新鲜事了,这就是我想告诫大家的,本片在此赛道上非常创新,甚至我觉得有点烧脑。
原因在于贾冰和王皓分别饰演的黄遇奇,两人外表和声音都在内容上做到了完美的利用,观影时你会以为根据声音、一会根据人物外形,一会又能根据人物周遭的年代感环境,甚至还能根据画幅比例来感知是千禧年以前还是当下!
这点我相信国内目前穿越剧还真是没有。
喜剧升华:专业人做专业事,一点都没错,贾冰一定是长在大家笑点上的男人,甚至不用台词,几个微表情都能给你逗乐,更何况片中金句频频出现,尤其穿越后造成的人物年龄还年龄该做的事的反差时,那种“笑果”你可想而知,我观影期间周遭的人都“笑不活”而且是此起彼伏,几乎不中断。
之所以说喜剧升华是因为片子挖掘到了喜剧的内核,准确讲,喜剧是形式,内核是亲子关系的阐释,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苦口婆心告诉孩子“只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才能体会到”,但是真的互换做不到,可是荧幕上这两个小时的梦能帮我们实现,记得影片最后看到我周边一对父子相依靠着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寓教于乐”的很成功,如果看完大家能有这样一种理解,那就不是衡量这张票值不值,简直功德无量。
情怀拉满:喜剧电影能让我在看片中一度哽咽是在其中有很多画面,暖色的画面下父子两人在一个我们“最快乐的童年”时期的那种饭店聊着天,用着当下我们只能在“记忆商店”才能看到的物件,配合着小时候听的歌曲,我真的当时极度想老家的父母,想那些曾经美好现在却联系极少的发小。
另外,这部片子的现实意义也做的相当棒,在如今虚假广告、空壳公司充斥我们生活中的当下,虽然爆笑但是如此真实,让人既喜又叹、又笑又哭,有惊喜也有怀念。
最后我真的不得不夸贾冰老师和于洋老师两位“笑星”担当,简直太让人惊艳了!
每个动作每个语气都是亲切中透露着喜感!
推荐大家一定看一下,这个暑期档也就这一个喜剧了,大家且珍惜!
看《奇遇》之前,我对着购票软件上的“双穿喜剧”标签愣了愣神。
这年头,穿越梗早就被翻拍烂了——不是回到过去买彩票,就是魂穿未来当大佬,近十年来穿越元素早就不那么新鲜,套路熟到能背出下一句台词。
但散场时摸着笑疼的肚子,看着片尾滚动的字幕,突然想起那年在QQ空间爆红的签名:“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原来有些道理,真要等活到故事里的年纪,才懂它藏着多少叹息。
先问个暴露年龄的问题:你还记得自己18岁时最想拥有的东西吗?
《奇遇》里的黄遇奇,18岁时的愿望写满了千禧年的莽撞——想染一头红到晃眼的头发,想在网吧包夜打通关游戏,想让严厉的老爸看看“厚街男孩”也能闯出天地。
而43岁的他,愿望却缩成了生活的褶皱:房贷能少还点,老板别总加班,儿子别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叛逆。
一场流星雨,让这两个黄遇奇撞进了彼此的人生。
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或“跳到未来”,而是18岁的灵魂住进43岁的躯壳,43岁的心事塞进18岁的皮囊。
这种“灵魂×时空”的双向穿越,成年脑的算计对上青春壳的鲜活,每个错位的棱角都擦出既好笑又扎心的火花。
穿越剧总爱给主角开“上帝视角”开大重启爽文人生,但《奇遇》偏不,偏偏要撕碎这种幻想。
43岁的黄遇奇回到1999年,本想靠着“先知”搞点快钱,结果对着彩票站的号码墙发懵——谁能记清二十多年前的中奖数字?
想劝当年的自己“别跟那黑心老板”,却被18岁的热血怼回来:“你懂个屁的梦想!
”后来他学着用成年人的手腕做生意,搞“饥饿营销”、蹭免费宣传,钱没赚多少,倒把当年一起翻墙逃课的兄弟推得越来越远。
原来所谓的“时代红利”,从来填不满人心的窟窿。
而18岁的黄遇奇闯进2024年,活脱脱一部“人类早期驯服现代科技珍贵影像”。
对着手机支付一脸警惕:“这钱看不见摸不着,丢了咋办?
”在会议室里把“内卷”听成“烤肉”,对着老板喊“你这方案还不如我游戏策划”。
最戳人的是他发现43岁的自己居然有房有车时,先是狂喜拍桌,翻到房贷账单后又瞬间蔫了——当年以为“30岁前赚够一百万”是底线,没想到成年人的世界里,一百万只够填生活的坑。
这两个黄遇奇,像在演我们每个人的两面,我对这俩人彻底改观。
贾冰把43岁的隐忍演得入木三分:被老板训话时攥紧又松开的拳头,给父亲交住院费时手抖的细节,还有看到儿子疏远自己时,喉结滚动却没说出的话。
可当他身体里住进18岁的灵魂,突然就敢染着红头发跟领导拍桌子:“下班时间到了,我要去看晚霞!
”那种反差,像看到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自己,突然翻了个身。
王皓的表演更让人惊喜。
他演的18岁少年,在43岁的身体里蹦跶时,连走路都带着没被生活锤过的轻快;可当他开始替“自己”给父亲擦身、给儿子开家长会,眼神里的茫然慢慢变成沉重——原来当年总说“我没事”的老爸,抽屉里藏着一沓病历;原来自己当年讨厌的“唠叨”,如今成了想对儿子说却没机会的话。
电影拍到后半段,笑声渐渐轻了。
43岁的黄遇奇在1999年的教室里,看着当年的自己和兄弟勾肩搭背说“永远不分开”,突然想起现在连对方结婚都没去;18岁的黄遇奇在2024年的医院走廊,数着父亲每年七万的住院费,才懂当年老爸为啥总说“省着点花”。
那些以为“只要重来就能改写”的遗憾,其实不过是每个年纪都躲不开的功课:18岁要学的是“热血不能当饭吃”,43岁要补的是“别让生活磨掉热气”。
结局没有逆袭爽文的套路。
两个黄遇奇回到各自的时空,日子还是老样子——43岁的他依然要加班,但会在周末陪儿子去操场跑步,像18岁时那样追着风笑;18岁的他依然会碰壁,但给家里打电话时,会多说一句“爸,你别太累”。
没有暴富,没有开挂,只是心里某个褶皱被悄悄抚平了。
走出影院时,晚风里飘着隔壁奶茶店的音乐,突然想起18岁写在QQ空间的那句话。
其实哪有什么“归来仍是少年”,成长本来就是把18岁的莽撞,酿成43岁的从容;把43岁的沧桑,调成18岁的热辣。
就像电影里说的:“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
” 所以啊,别怕生活给你出难题。
18岁的你看不懂43岁的难,43岁的你忘不掉18岁的勇,这场双向奔赴的“奇遇”,不过是让我们开始懂了:所谓人生,快乐是选择
最近看完贾冰主演的新电影《奇遇》,综合感受非常非常一般,一般到有点硬编的那个水平,也一般到有着很强的松散拉胯滋味。
这部电影的笑点是零散和抖机灵的,节奏是有点拖沓的,同时剧情开展也是平淡和俗套到完全对不起主人公的穿越机遇的。
还有还有,电影那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内核也是塑造得寡淡无味的...总的来说,这就属于一部只值得在茶余饭后用来乐呵一下子的电影,是完全不值得专门跑去电影院观看的。
具体来说,这部电影安排了一场横跨数十年的年轻男主和中年男主灵魂互换的奇遇,然后通过这场奇遇让男主(主要是中年男主)从丧失生活热情,走向重燃生命斗志以及明白幸福就在身边的道理。
这个设定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开场那大几分钟针对中年男主的落魄和压抑的塑造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灵魂互换后的经历就真的怎么乏味就怎么来。
中年男主确实曾想过买彩票买股票买房产来发家致富,但这些念头也就作为笑料一笔带过,然后就一根筋想着靠自家餐厅的创业来发家致富...明明后来就能随时和互换到未来的自己沟通上,但就愣是没有了买彩票那回事。
同时男主在餐厅经营的方法施展上也是毫无看头,什么在运动会上强行打广告,什么搞一个充值返现活动,什么用亏本价去卖套餐...然后就足够引爆客流,再然后就是登上各大媒体头条,再再然后就是小店换大店并等着大老板前来投资暴富。
这整个过程几乎不能给观众带来任何的高能和惊喜感,这个发展经过就完全对不起男主的“未来人”身份,属于编剧随便找些手段就硬将男主顶上人生高峰而已。
观众感受不到任何的爽感,它的糊弄程度和后来大老板被一只鹅赶跑是旗鼓相当的,都属于编剧没活的硬扯为之。
再进一步说,这部电影的编剧是不太有能力驾驭这种穿越和改变未来的题材的。
除了前面说到的高能感完全缺位外,对未来的改变的设定也是完全看不出心思投入,就属于那种“想改变的时候就改变,不想改变就可以不改变”的敷衍,妥妥的工具化呈现。
不仅如此,这种敷衍的编排还见于内涵价值的诠释上,对应的具体呈现便是“硬将一场比赛的冠军当成人生转折点”。
我理解编剧是想用男主坚持拿下冠军来反映成长,强调出人生意义不一定要靠金钱来实现,以及更强硬一点的“金钱买不来真幸福”的理念。
但理念宣扬最没意思的就是硬顶(即为了表达而表达),制作人在没有交代清楚,或者说设置足够的外部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 突然就将剧末的那场比赛的冠军设定成“男主最大的心病”,这就属于非常生硬的强行成长刻画。
在观众看来,那也就是一场比赛。
你要说比赛对男主是如同生命般可宝贵,是一次都不容丢失的,那刚开始那场假装瘸腿的比赛又算什么呢?
或者进一步说,最后那场比赛的赢下又是否密切关联着男主的关键学业晋升?
而中年男主往后的数十年落魄人生,是否也和当年没有赢下比赛密切关联呢?
这一切都没有交代清楚,就直接当做“最重要”的默认设定抛出。
在没有交代清楚最后那场比赛的必要性和可宝贵性的基础上,让男主毅然决然拒绝重金收买,让他宁可让老爸背负沉重债务也要坚持高尚---这整个过程就属于愣头青式的理想主义诠释,属于强行成长的剧情编排而已。
所以说贾冰的这部《奇遇》其实可看性是不太足够的,它要么就是用强行温情来让男主拒绝诱惑,要么就是用人物的降智来达到剧情推进目的。
比如男主的那位富二代,他和他的有钱老爸究竟要憨憨到什么程度,才会在看到男主恢复青春活力之后,立马倾家荡产的投入呢?
也比如富二代的拖延病症,就纯纯属于降智的刻画方式,用烂梗式的写法来为主角团达成拖延目的而已。
不是说打着“喜剧”旗号就能够随便糊弄的,否则贾冰又如何洗刷掉“烂片掌门人”名号呢?
电影《奇遇》用“双穿流喜剧”的外壳包裹着对当代人精神状态的细腻观察,它的巧思在于,没有把“灵魂错位”变成简单的戏剧冲突工具,而是借由两个年龄、心境、人生阶段截然不同的角色互换,撕开了现代人在“成长”与“生存”中藏着的矛盾—18岁的迷茫里缺一点笃定,43岁的疲惫中少一些勇气,而错位的灵魂恰恰成了彼此的“心境补丁”。
贾冰演的老黄,演技真绝了。
演43岁的自己时,把被生活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年人的无奈、隐忍,那种对现实妥协的劲诠释得特别到位。
当18岁的小黄灵魂住进他身体后,他演出了年轻人面对现代科技的好奇和兴奋,当看到有一万块就觉得自己财富自由了,去染发、喝可乐时那股子开心劲儿,特别真实。
还有他染着红头发去整顿职场,准点下班、怼领导,贾冰那张脸加上他的表演,反差感拉满,电影院里大伙笑得前仰后合。
王皓演的小黄也超出我预期。
模仿中年老黄的小动作、说话语气,那种底层社畜有点世故但又不够圆滑的感觉被他拿捏住了。
小黄穿越到43岁后,对智能手机、共享单车这些新鲜事物的好奇和陌生,一本正经地闹笑话,太有代入感了。
电影可不只是搞笑,背后藏着不少对人生的思考。
老黄回到18岁,本以为能靠未来的经验开挂,改写人生,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买彩票记不住号码,股票不敢玩,没房可炒,就算有机会作弊,普通人也很难改变命运。
他拼命搞钱,疏远了朋友,最后发现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小黄到了43岁,体验到了所谓的“自由”,却被现实狠狠打脸。
父亲的养老院费、公司的烂摊子、老同学的算计,让他明白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他俩通过QQ聊天,互相交流,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年和青春不同阶段的烦恼和困境。
老黄和小黄在这场奇遇里,互相学到了东西。
18岁需要中年的阅历来承担生活的责任,43岁需要18岁的勇气去打破职场的束缚,找回曾经的理想。
电影里还有很多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对千禧年的回忆,QQ、网吧、杀马特这些元素,一下子把我们拉回那个时代,怀旧感十足。
还有对现实生活的刻画,职场的PUA、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都特别真实。
这部电影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思考人生的选择和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完美的答案,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烦恼和美好,我们要学会接受和珍惜。
过去的遗憾无法改变,未来充满未知,但只要我们带着勇气和热情去生活,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推荐大家都去看看这部《奇遇》,相信你们也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
真的被贾冰和王皓主演的《奇迹》笑到了,双向穿越的设定,全员喜剧人加盟,让人观影的时候频频发出爆笑,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一场轻松解压的治愈“理疗”,身心大获裨益。
以前总觉得现代人越来越抽象,每个人的精神状态愈发“美丽”,但是看了《奇遇》,让我惊觉在千禧时代生活过的人们也别有一番独特的精神状态。
互联网兴起,时髦的“杀马特”穿搭,录音带里传出振奋精神的音乐......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昂扬的,甚至有些“过度”兴奋的,不得不夸夸影片里的千禧复古风置景和服化道,让人梦回那个经济上行的摩登时代,相信很多80后和90后的朋友在看电影时都有一种亲切感。
但即便是在那个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人,人生依旧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难题。
就像故事的主角黄遇奇,不论是青葱少年还是中年大叔,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烦恼。
人在失意落魄时,会陷入自我怀疑:“人生要完蛋了吗”?
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关于“重启人生”题材的影视剧,《奇遇》以其浓烈的千禧时代风格引发共鸣,又以双向穿越的设定满足观众想看到更多元改写人生的可能,在喜剧外衣的包装下,笑着看完影片的人心里有了一种更为豁达面对人生的心境。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里,生命不可重来,我们无法回到过去重启人生,但是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处理繁杂事务的心境,是可以重新整理的。
我们实际缺少的不是重来一次的机会,而是对生命的热血和激情。
摆正心态,重燃热血,才可“逆天改命”。
中年的黄遇奇落魄得让人心疼,职场受排挤,家庭不和谐,看起来人生处处碰壁,人生没有光芒可言。
但是当他和青年黄遇奇灵魂互换后,原来颓废丧气的中年大叔,丧气的状态立马反转,不仅有活力、有激情,而且敢质疑“规则”,敢挑战“权威”,那种只有年少时期才会有的直率和激情,那种眼底再次焕发明亮与清澈,是由内而外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果然,拥有一颗年轻的灵魂,才是“不老”的秘诀。
联想到自己,工作了以后班味儿越来越重,在很多消极的时刻幻想人生能重来一次才能解决掉眼前糟糕的事情,看完电影才发觉,原来自己只是在日复一日中失去了对生活探索的热情,慢慢失去活力,变成无聊的大人。
其实我们应该对人生充满激情,对生活抱有期待,才能有“奇遇”人生,最重要的是以何种心境面对生活,摆脱那个日渐麻木的自己,为生命注入新的能量。
看电影不带期望度去看的话,反而容易获得惊喜。
《奇遇》就是这样一个不太让人能产生很高期望,但看完竟然感觉还行的片子。
主线故事挺完整的,有头有尾。
十八岁和四十岁两条线也能互相呼应,前后对照,挺清楚地告诉了观众,以前那个仗义、热情、聪明、勇敢的18岁男生,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窝囊、麻木、厚脸皮的大肚子中年男人的。
*杨皓宇饰演的父亲,有一句话说的挺好的。
就是,他是真的喜欢自己的儿子,哪怕不是父子,也觉得自己儿子很优秀。
不知道多少父母能这样喜欢自己的孩子。
不用说父母,我们这些成年人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会看18岁的自己,会有多少人真的会喜欢18岁的自己,会共情18岁的自己呢?
我们自己真的会喜欢并不优秀的自己嘛?
或者足够优秀到让自己能喜欢嘛?
父母对于孩子是有一种“权力”的,我们很多人事实上都不会使用“权力”这个东西。
不管是生活里面对孩子和亲人,还是工作里面对同事。
所以,会有人一旦拥有了一点点权力就忘乎所以。
搞砸亲情,搞砸同事关系。
当然,《奇遇》在主线剧情上还是有些瑕疵的,比如那三个说方言的老外假装的科学家,还有那个测脑电波确认年龄段的设备,根本不是喜剧元素,是荒诞剧元素。
不过,如果只是想在暑期档看一个能哈哈笑的喜剧片,这个电影还是值得推荐的。
最值得夸奖的就是,这个电影里没有低俗段子。
国产喜剧还是很明显的在进步。
*最后夸夸《奇遇》的演员。
贾冰最近两年小成本喜剧的成绩都不错。
他也是熬出头了。
*李乃文演这种阴险大坏蛋,快成专业户了。
很贴角色。
*让费启鸣和于洋演一个角色,谁想出来的好主意啊。
这算是性格走向决定面向改变嘛?
演员都不错。
导演没浪费演员。
当18岁的热血灵魂落入43岁的疲惫躯壳,当Z世代的经验被带回千禧年,“双重穿越”之下是对"人生重启"的一次命题解构,我们都是普通人,活好当下一定会与自己的奇迹相遇!
18岁的黄遇奇顶着"人间清醒"的爹味内核,在90年代的县城街头喊出"人生就是要搞钱"的超前宣言,直接把这两年爆火的营销手段搬回去,开直播办会员随地大小演,翻身做起了“大预言家”;43岁的身体因为有了年轻的灵魂反而成为了团建最积极分子,进而靠着无与伦比的精神状态当上“整顿职场第一人”。
这种时空错位引发的梗密集轰炸,直接开启穿越主题电影的第一阶段——逆天改命之爽文我来写。
但影片的智慧在于拒绝止步于浅层的爽与解压。
18岁的热血灵魂在目睹父亲脑血栓的瞬间突然哑火,那些曾经以为的"岁月静好"背后,是无数个凌晨三点药材市场的奔波;43岁的衰老灵魂在少年的躯体里重新留意到野花的芬芳,也在用直播理念经营新店的过程中,发现“诗和远方”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笑中带泪的双重变奏,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如果我穿越回18岁,我也不一定高考就能考更好,我也根本没想过要记那年的彩票中奖号码,我也可能没办法说服家里再花钱买套房;而如果我穿越到了43岁,我就一定有能力去协调和身边人的关系或者让可能离世的人留下来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是“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
”18岁的灵魂在感受过上有老下有小之后,最终理解了责任的重量;43岁的灵魂在体验过90年代的质朴后,依然选择回到未来;这种对"青春滤镜"的清醒解构,让电影超越了单纯的“重返90年代”的怀旧之作,更深的是对每个时代的深情凝视——原来真正值得守护的,从来不是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热忱。
就像电影中那句台词所说:"岁月会带走我们的棱角,但带不走我们对世界的好奇。
"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更真实的则是大多数人的人生都不是爽文,重要的是守护好自己那颗心:当我们还能像18岁那样热烈地拥抱生活,像43岁那样坦然地面对代价,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能成为属于自己的"奇遇"。
这或许就是电影送给所有在生活中奔跑的人的礼物: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那个眼里有光的少年——因为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失去赤子之心,而是学会带着赤子之心穿越岁月的风霜。
《奇遇》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是惊喜。
我平时很少看喜剧,因为笑点比较高和奇怪,已经很少有幽默能够打动我。
作为喜剧,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
整体节奏把控得很适宜,没有过度的煽情和烂俗的搞笑,让人在温情的氛围里收获快乐。
电影的总线是比较新颖的“双穿越”模式,40多岁的主角和18岁的自己互换了灵魂。
在新的环境中,他们对自己新身份的“不适应”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碰撞。
在这一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
最后与自己达成和解,并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改变了命运。
电影的镜头语言设置的也很巧妙,前后有很多call back的细节值得挖掘。
结尾的彩蛋也给故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现实中的我们没有主角这样的好运,我们没办法和曾经的自己互换,去改变命运。
而且以当时年龄的阅历和认知,只能做出那样的决定。
用网上最近很火的一句话来说,“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从曾经的踌躇满志到面对现实的失望,逐渐变得内敛、犹豫,时间带来的不止年龄的增长。
但愿我们都可以一直勇敢。
电影真是全程不闲着,笑点不断。年轻的自己和成年的自己互换灵魂之后,改写人生的想法很吸引人。剧情紧凑,演员演得也自然,非常推荐去看。
其实并不好看……而且我不理解40岁的男主明知道任日天是啥人为啥也不提醒一下18岁的自己提防他呢?
贾冰在片里的状态比较稳,喜剧包袱收得住,黄遇奇这个角色里那股疲惫劲表现得很自然。
暑期档的喜剧片,因流星雨导致灵魂互换,中年与少年在身份错位中引发爆笑冲突,最终探寻人生真谛。
没带什么预期去看,居然很不错。剧本扎实,“双穿”的创意在穿越片里并不多见,这一点挺有突破。影片里的笑料很多,有打磨感,也同时代背景、人物个性和剧情发展紧紧结合在了一起。职场线和校园线写得都挺好,收尾处那个消失的奖杯是神来之笔。选角非常值得肯定,贾冰演青年的放飞自我很自然,王皓演谁小时候都很像像啊,模仿贾冰抹嘴的细节太棒了。喜人的客串很加分,感觉他们的参与对剧本也挺有帮助。作为牛马,能在下班后看到这样的喜剧,可以说非常幸福了。
黑洞频率+夏洛特烦恼
意外的还挺好看。虽说有点撞梗你的名字。但后续的发展完全不一样,竟还让我看出一些小感动。每个人都曾怀念过自己18岁的青春,也都在想如果回到那个时候,看能不能自己做的更好一些。然而时间并没有如果,我们能改变的只有现在。永远要保持那份初心,不要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个样子。片头片尾的设计非常有意思,以及结尾给我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18岁的男主和40岁的男主互换了,于是两个人在各自的轨道上用自己的风格走了一遍。但也都受到了教训,18岁的被干服了,40岁的明白穿过去也改变不了人生。最终俩人和解,一起解决人生危机。故事不复杂,也有些笑点,整体还行。
拍我给我看,先喜剧再悲剧
无聊,就笑了两次
...
贾冰唯一一部不算诈骗的剧
“18岁魂穿43岁身体”与“中年灵魂重返少年”的双线错位,精准刺中两代人的焦虑。18岁在“未来”享受财富自由却直面亲情代价,43岁在“过去”狂赚时代红利却迷失初心。治愈内耗的良药,是让阅历与热血彼此输血。
作品很有喜人的风格,前一小时笑点很多。当你接受了剧情这个设定,那些无厘头不合逻辑的剧情发展也不会觉得突兀了。这样的电影挺好的,成本低,适合有演技没流量的演员。加一星以资鼓励
一部可以一看的国产片。18岁与43岁灵魂互换,用各自的生命体验去颠覆“此刻”,同时也是制造笑料。影片前半段,中年和青年黄遇奇有过很多价值观的碰撞;影片最后,过去和当下的黄遇奇都遇到了人生转折点,但有意思的是,青年的他帮忙解决了中年会遇到的困境,中年的他解决了青年时遇到的挫折,如果没有发生灵魂互换,也许本就无法解决。很多人会对曾经的来时路感到羞耻,会不停攻击曾经的自己,但是电影结尾,两人携手解决了问题,达成了互相理解。其实所谓的成长,就是一种自我接纳。
笑点密集但不乱,桥段衔接得很利落,没有那种拖着不走的场面,两个小时下来节奏一直都在往前推
正所谓18岁有18岁的烦恼,43岁有43岁的哀愁,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单向穿越,而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双向奔赴”。当各自扮演起不同年龄的自己,才赫然发现原来生活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地放过自己,所谓的逆天改命谈何容易。想起腰乐队的歌词,“成人是一种侧重打扮的比赛,要脸你就演不下来”,所以一头黄毛的“中年贾冰”反而比老练成熟的“青年贾冰”活得更潇洒一些,至少是看上去。然而对80后来说,拨号上网、hot、厚街男孩和那首再熟悉不过的《New Boy》,真的让人无限感怀一个曾经朝气蓬勃的时代。那时的我们真的以为世界就在脚下,直到像贾冰那样被生活揍的遍体鳞伤……所以当流星雨飘落的夜晚,我们也和两个贾冰一样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只要问心无愧,做一个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或者说真的挺好的。
海报是扑面而来的烂片气息,完全没有带着期待看的。但,依然没有惊喜。热评还有人说说创意不错?没看过电影吗?且不说大把这样的创意,官方简介就错了“与18岁的自己互换灵魂”?那是一个灵魂!这种应该叫平行时空!!!(抱歉,像反派老板一样,强迫症不能忍了)故事,感觉想要表达的太多,亲子关系、兄弟友谊、社畜现实、未来梦想……太满,优点是更多的人会觉得被戳到了,缺点是啥都浅尝辄止、而且故事不好看。都已经平行穿越了,却讽刺发家致富,还过得苦逼,没有爽感,结尾又来一个硬改命运,就很强行美满。学生版女主比中年版又老又丑,是想说她后面整容了吗?反正没什么戏份,用同一个演员啦。对我笑点很少,老板强迫症那段算是有意思的
花里胡哨的
有专业喜剧人支撑搭戏,笑点还行,亲情戏太硬了,不搞笑的时候就挺无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