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洋子的困惑

洋子的困惑,Yangzi's Confusion

主演:黄小蕾,郑雅匀,唐曾,宫宏佳,黄艾丽,任杰,付立加,杨玉兰,王正永,杨子枫,王溪鹭,陈宏,李珏,段作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洋子的困惑》剧照

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3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4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5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6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7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8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19洋子的困惑 剧照 NO.20

《洋子的困惑》长篇影评

 1 ) 妈妈,你的生命也观照着我的

我们是同一株植物上的花,是血脉相连的彼此。

电影院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它漆黑的环境,你的一切情绪——哽咽、大笑、惊恐…都被很好的保护了起来。

你身上的壳终于得以敞开,此时的你绝对安全。

“黑夜”柔软地接纳你。

今天看《洋子的困惑》,中午2:15开始,我2:16急急忙忙地赶到。

整场只有我一个人,我更加放肆地去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联结,跟随着她的眼睛,去看她的生活。

美惠的女儿叫做洋子,也就是片名中的洋子。

电影一开始,美惠就开着车谈生意,一个很有“川味”的风风火火的女人出现在我眼前。

她离异,五年级的女儿跟着前夫。

故事开始在某一个她把女儿接来她家的周末。

屋子里很乱,遭了小偷一般,美惠紧张地报警,拿着菜刀在屋中查看情况。

镜头给到洋子,她似乎一点也不惊讶,只是近乎冷漠的打开电视,在废墟般的客厅坐下。

后来,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洋子做的,她“偷”走了母亲的日记本。

当洋子拿到美惠日记本的时候,我们得以借由这样的方式,走进了美惠的生命。

快要到四十岁的美惠,生活按部就班,有自己的生意、朋友、关系密切的男友。

波澜不惊,在你我的身边都随处可见。

正因为随处可见,我们生活中的苦难,也在她身上发生着。

洋子的困惑,其实就是美惠的困惑。

她们之间充满矛盾,又交融着彼此。

有一场戏,母女二人在车上争吵,洋子愤怒地质问美惠,“你为什么不要我?

”,美惠支支吾吾地讲不出理由,“你只要知道我爱你就行了”“妈妈只是想多挣些钱给你以后用”。

“你和外婆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私的两个人”洋子尖声斥责到,说着便拉开车门冲进了雨里。

美惠在车里久久地看着洋子的背影,看着她决绝地走在细碎的雨中,头也不回的离去。

美惠在日记中写道,她的父母婚姻不幸,好像也早早预示着她的婚姻也会不幸福。

美惠的母亲一个人住在老屋,生活节俭,对女儿的探望也只有冷漠。

美惠的成长与洋子的成长如出一辙,她们是不是都会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

洋子困惑于美惠为什么在离婚后主动选择了不要她,美惠曾经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困惑呢?

洋子的质问让美惠陷入了沉思,她没有文化,忙着做生意挣钱,她有些自卑,女儿的学习她帮不上任何忙,她也许还有些胆小,面对未知的前路,她最终选择将女儿交给前夫来抚养。

但是这些思绪,她都没法讲给洋子听,她不知道怎么说,她的生命历程让她习惯了忍受苦难和接受离别。

洋子从日记本里了解美惠的过去,她那些不快乐到想要抽烟的时刻,她的爱人曾经对她许下的承诺,她婚姻破碎后的无助,她远赴异国打工时经历的爱恋。

一个活生生的母亲在洋子的心中产生,她拒绝母亲的亲近,扔掉“坏掉的玩具熊”,她看上去完全无法理解美惠。

其实她早就理解了母亲,她只是害怕她心中的恨无处安放。

失去了恨,好像就失去了情绪。

影片最后,是美惠母亲的六十岁生日。

酒过三巡,在饭桌上大家都在聊着家长里短,美惠沉默着发呆,她最近常常有这样的时刻,好像游离在热闹之外,与人群隔着一层玻璃。

洋子也沉默着,她不理解大人们的话题,她只是觉得很烦,隔着人,她望向了美惠——沉默的出神的母亲。

洋子回到屋里,有些微醺的美惠也回到房间,她看着似乎睡着了的洋子,慢慢的靠近了她,在黑夜里,她的爱克制又放肆,她缓缓地低头,轻轻地亲吻了她的乖乖,她的宝贝,她的女儿。

做完这些,美惠起身去拿放在冰箱里的蛋糕,给蛋糕插上60两个数字的蜡烛。

她从包里拿出打火机,打火机打了好多下都没着,正当她使劲地摇晃打火机时。

火光从旁边亮起,洋子拿着打火机点燃了蜡烛。

在微火中,美惠的眼神温柔至极,母女两人的脸庞都被照亮,她们一同拿着蛋糕,向外婆走去。

最后镜头定格在三代女性被蜡烛照亮的脸庞中。

外婆从繁杂的一生中抽离出来,火似乎也可以把她照亮。

她们都有着相似的背景,她们都有兄弟姐妹,她们都曾经历无助和愤怒。

她们终究血脉相连,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感知对方的人。

 2 ) 平遥之旅

回家前专门来一趟平遥,看到了洋子的困惑。

很棒!

看过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黄小蕾突破好大,和以前的荧幕形象有很大区别,风韵,经看,四川话很有趣。

原谅我还停留在她和刘德华那个电影霸气的老板娘,有点不相信这是她。

这次来平遥玩的很开心,电影很有趣,下雪的古城也很美。

希望每位女孩都有爱的能力,新年快乐✌🏻️

 3 ) 洋子的困惑:只是不说,不是不爱

故事梗概:于美慧与高闻离婚之后,女儿洋子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只是偶尔到妈妈那里过周末。

一次意外,于美慧经历了一次“入室盗窃案”,奇怪的是并没有任何钱财丢失,丢失的物品仅有她的日记本。

于美慧猜测日记本是她的女儿洋子拿的,基于离异后她与洋子之间敏感又小心的关系,她也没有开口多问。

洋子得知是妈妈放弃了她的抚养权后,便对于美惠心生芥蒂。

影片以洋子阅读妈妈日记本为线索,引出洋子一家三代女性的故事,反应出当下时代女性(也许不止是女性)共有的一些问题,例如重男轻女,原生家庭的影响,传统婚姻观的束缚……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似乎每一个人物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几个原形存在。

于美慧和朋友艳姐说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艳姐吐槽于美慧离婚之后还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时说,“我看你,除了装窗帘,其他什么都不会。

”结婚,离异,放弃抚养权,拼事业,被催婚,和孩子的疏离……似乎身边总有几个女性在经历着这样的生活。

再有甚者,如于美慧一般,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对自己还不错的男人小东北,想和他安稳过日子,却发现一切都是假象,最后被卷跑了为女儿挣的辛苦钱。

同样生在离异家庭跟着父亲一家生活的我,对于洋子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

当父亲有了新的家庭,对女儿的忽视似乎在所难免——因为弟弟看电视过于专注,没有接过宝宝削好的水果,写作业的洋子才能收到那盘水果;即便是爸爸为洋子买了新的画本,也可以因为弟弟想要画本而给年龄更小的弟弟。

高闻爱洋子吗?

答案是肯定的。

但在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之中,他的爱在所难免地被分散给新的家庭。

高闻是一个复杂的男性角色,谈不上好但也绝对谈不上坏,他在两个家庭之中夹着,有太多的无奈。

于美惠爱洋子吗?

答案也是肯定的。

当追求她的男人问她为什么不把生意做大些时,她说女儿还小,不想跑太远。

于美慧不敢询问洋子日记本的事情,为什么呢?

她对于女儿有愧疚。

即便离婚一事说不上谁对谁错,但她内心依然因为没能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而感到内疚。

那时她认为高闻能给女儿更好的生活,但也无法抹去她放弃女儿抚养权的事实,她只能尽可能地在其他方面补偿洋子。

洋子在车上质问于美慧,你为什么放弃我的抚养权时,为什么不来问我日记本的事时,三代人的困惑其实也浓缩在洋子的困惑之中。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场面是,最后一家人为洋子姥姥的大寿庆生时,姥爷带着新的老伴儿来敬酒时候场面的尴尬,于美惠带着新的男友回家遇见带着女儿来的前夫高闻……点蜡烛之前,于美慧以为洋子睡着了,才敢轻轻地吻她。

洋子没有睡着,感受到了母亲沉默而又深沉的爱,才会有之后和她一起为姥姥点蜡烛的那一幕——三代女性在烛光下同框的温馨。

这让人不禁思考,是导演对于洋子未睡着的刻意设定才让洋子感受到了母亲的爱。

试想如果洋子那会儿真的睡着了,对母亲仍然心存抱怨,她们又何时才能冰释前嫌呢?

(但我个人理解,洋子与美惠的和解是一定的。

洋子和于美慧的情感是不同于于美慧和她母亲的,于美慧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她对于洋子的爱是纯粹的母性的,而我不知道美惠的母亲如果给美惠买房,是不是也会大方地掏出给弟弟那么多的钱……)也许繁忙的生活没有如电影里那么多的机会让我们与所爱的人冰释前嫌,但我们用心体会后会发现——只是不说,不是不爱。

最后附上平易近人的李珏导演美照,感谢她的耐心解答,感谢她给我们带来了一部难得的真实的影片。

 4 )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本部电影没有特别高的起伏,表现的都是生活琐事,代入感挺强的。

最后的生日宴,也是电影的初衷,即使生活中矛盾重重,但只要大家都退一步,定能和谐相处。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本部电影没有特别高的起伏,表现的都是生活琐事,代入感挺强的。

最后的生日宴,也是电影的初衷,即使生活中矛盾重重,但只要大家都退一步,定能和谐相处。

 5 ) 不直接表露的细腻的女性表达

首先大大感叹,黄小蕾又好看演技又好,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她的美,这部电影很适合她。

这部电影很细腻。

开头镜头是饭桌上的洋子,背景音是爸爸的聊天话语,妈妈扔掉的日记本。

可能这个结构安排只是想呈现主人公视角,离异家庭背景,以及贯穿全文的线索——日记。

这个结构安排意义不大。

视角选在洋子的困惑。

外婆、妈妈,她们都很少直接表露自己的内心,我们看到的都是她们的行为表现。

在洋子的角度观察这一切,就是困惑的,不知道她们为什么要那么选择。

三代女性主人公,似乎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局外人。

洋子在爸爸新的组合家庭里,像个局外人。

她竭力不想让弟弟知道自己不是他的亲姐姐,她努力示好,但还是感觉隔了一层。

外婆在前夫的重组家庭里,也像个局外人。

儿女们跟爸爸和继母关系处得不错,对还没有原谅过去的母亲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洋子在自己的婚姻选择里,也像个局外人。

周围人乐此不疲地为她考虑婚姻问题,甚至最后她的前夫和现任,在没有她的参与下谈论着跟她有关的事。

好多时候她的思绪游离在周围环境之外,这一刻我觉得很真实。

于美惠跟前夫背景板一样总在做饭和做家务接孩子的现任妻子相比,我觉得做单身女人挺好的。

当然,这是人与人的不同选择。

每个人能接受什么能放弃什么是不一样的。

我不知道美惠最终会不会再次走入婚姻,也许会。

但外婆一生没再走入婚姻,他们说她适合一个人过。

适合一个人过的人不代表不会孤独,但有人在身边也很可能会孤独。

没有内心的直接表露,但导演表达了很多说不明的东西,我们也领会到了那些说不明的东西,这是很厉害的。

结尾没有硬行和解,只是暂时小小的理解。

生活的事本就没那么容易解决,还大家还是会稀里糊涂一本烂账地过下去。

当然,这部电影还有稚嫩的地方。

比如,环境拍摄的时候,明显会把我拉到戏外,而不是和故事融为一体的感觉。

 6 ) 女性的困惑

首先,导演姐姐看着超级温柔可爱坚韧,在路演的时候分享了她的路演心路历程,我好喜欢导演姐姐,作为女性视角的电影上映大银幕本来就是很不容易的,希望大家去支持鼓励,很期待李珏导演接下来的片子。

客观来说作为处女座,感觉是足够真诚的,而且其中所包含的种种可讨论的女性话题还是存在很多空间的,这一点我觉得导演展现得很好,但具体的困境拍摄方式有时候不是很舒服,对一些问题的往往可以另一层面去展现,但是最后归于平淡的视角,这真的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很有关系。

其次就是关于矛盾的解决办法,这部电影选择的是让下一代反抗,我们去接受去体验,我本身并不是很赞同,为什么不能从我开始反抗呢?

但是反过来想我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抗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是我在追求我的自我,但真的只有结婚这一种情感方式吗,最后美惠甚至说是要结婚,我感受到的是疲惫下的逃避和妥协,所以观众最终看到的是自己与电影的联系。

再就是女性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三代女性的关系本来就是多元化,复杂性,我们同为女性,有一种比较竞争,有一种爱与被爱的东西,东亚母女的关系在最后蛋糕的温暖烛光中被和解,它很温暖,很唯美,有点不真实,最后洋子外婆六十大寿只有美惠和洋子“格格不入”时这对母女仿佛也形成了一种立场,妈妈的小心翼翼的爱真的是我们东亚的表达方式,或小心翼翼或越线控制,准确的来说温和却没有能够说服我,但是每个人在这部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自己,影评也只是多一种理解的角度,仅此而已。

但是还要说一遍,真的很期待李钰导演拍下一部,多多支持。

 7 ) 入窄门 行大路 携困惑 戏大梦 ——《洋子的困惑》学习笔记

电影在这个江南小城点映的前一天,有幸见到了导演JOJO。

那日的晴空一派克莱因蓝,周围都是温暖治愈系又可敬可爱的姑娘,一向有些社恐的我,在那个阳光柔和的午后,坐在北山某水库边的台阶上,身心霎时间融和进这澄澈的天空,这山涧清风,这眼前温柔的山水。

许是身边的她给予的一种安定的力量感,我有些紧绷的状态被这样温和的氛围舒缓放松下来。

大家轻松惬意地闲聊着,沉默的时候,微风以阳光为画笔勾勒出每一个人发梢如水波一般晶莹剔透的轮廓光,真想时光如眼前这果冻感的水面一般就此凝滞吧,我们就这样坐拥一方山水,不问人世春秋。

这样一个下午,会在我的记忆里珍藏成山中秋日琥珀。

JOJO是个相当独立的姑娘,笑容明媚性格爽朗。

平静地讲述着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特种兵式跨省点映,以及对电影的认真与执着。

我们从山间农家小院徜徉到山脚水库边,而后在学校校友林坐观夕阳,直到落日余晖依依不舍拂过这些有趣的灵魂,和煦的笑容,暮野四合,夜色拥抱你我。

坐在影院观影那一刻,荧幕亮起的光像是开启了时光虫洞,将人拽进洋子的困惑中。

我们随着影片大量横摇镜头像是一幅画卷徐徐展开的缓慢铺陈,是观众,审视着洋子的困惑;又是剧中人,反思着自己的困惑。

讲故事的源动力:丰沛而勇敢的表达欲望窄门和狭道通向永生。

——安德烈•纪德《窄门》 故事地域背景设定在云贵川小城盐津,这个世界上最窄的城市,人们执拗而坚韧地于狭窄中开拓生命的各种可能,探索宽阔如江水蔓延的困惑。

富有生命力的方言一出,人物就鲜活生动起来。

黄小蕾是生活在影片中的人物,完全褪去了《人潮汹涌》大姐大的狠绝与《人世间》活泼开朗、敢爱敢恨的乔春燕的影子,沉溺在离异中年女性如烟似雾般的困惑中。

小东北一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我就与身边的她耳语:这男的感觉在骗她呢。

看电影的人有时候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果然,我猜对了,这样的意料之中难以言说的怅惘;哎,幸亏不是这样,这样的意料之外的莫名欣喜与期待。

这是一个看完影片我很想去学习她的剧本的电影。

导演长篇处女作的起点很高。

洋子偷拿了妈妈的日记本,以孩子的声音作为旁白将日记内容读出来,十来岁小女孩的声音讲述着三十来岁母亲的故事,这样的错位割裂感冥冥中又有一种神奇的命运互文关照,孩子的声音平静的讲述,仿佛是平行时空同一人命运的切片,产生了别样的化学反应。

日记中的时间线严谨而缜密。

影片借洋子之口讲述了妈妈于美惠的故事,又以片段化蒙太奇式影像讲述了于美惠一家的故事,外婆的角色给予镜头与延展并不多,观众亦能够拼接出上一代父母辈的情感纠葛。

除非追求幸福,否则虚度此生。

——安德烈•纪德《窄门》 于美惠的中年困惑就如同她被堵在路上的车,轻易就点燃的烟,被欺骗感情与金钱依然没有解脱的现实生活。

人的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对抗与和解,这个窥探的猫眼往往是生死与变革。

所以影片中出现的上坟与祭祖场景,依然如同抽离事外的于美惠被鞭炮声拉回现世人间,与长姐的对话进一步掀开这个家微妙的人物关系与亲情纠葛,与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一样,做女儿的每次归家都是往家拿东西,给与,回馈,做儿子的回家则是想要卖掉老房子,索取,牺牲父母的积累(当然不是绝对哈,怕被喷也)。

拒绝跳广场舞的她,却又在被骗后带回一个家人都期待的所谓老实人,一边反叛一边妥协,这便是真实的人生,你我皆凡人,谁人不拧巴。

在情感道路上,于美惠无疑总是挫败的,年轻时候出国打工的初恋无果,回国后的婚姻破裂,以为遇到的梦中情郎却被骗钱骗色,一路追求幸福,却又如此跌跌撞撞,怎能不困惑?

何处寻解脱?

影片中于美惠无声的沉默与游离感,其实是对命运的无力,对现实的无奈。

按照人物性格,她应该奋起抗争,可或许离婚已是她最大的抗争,面对现实种种只能生存在这样的夹缝中。

导演的表达是克制而温和的,相较之下另一部探讨三代人女性家庭关系的影片杨荔钠导演的《春潮》就犀利许多。

导演客观地呈现了一个故事,冷静地讲述而尽可能少地加入个人主观表达,也是一种少即多的丰沛勇敢。

一讲道理,我便词穷,只听见心在呻吟。

我爱你太深,所以笨拙。

我越爱你,越不懂怎么跟你沟通。

——安德烈•纪德《窄门》 于美惠前半生起伏跌宕的情感经历与当下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现状,倔强叛逆的洋子和独居又孤僻的母亲是于美惠不得不面对的当下,一个女人的前世今生在三代人身上阶段性呈现。

面对家庭,于美惠有一种隐忍而笨拙地状态,与前夫的家庭定位恍若一种迷离的错位,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反而一门心思想要多赚钱给孩子物质保障,看似沉闷的前夫却细腻地给到女儿更多关怀,尽管悄悄买给孩子的彩笔和绘画板被拒绝,他依然沉默地守护着孩子。

也许这是两人最终分开的隐痛之一。

人生许多困惑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是没有答案的,虽然大多数人面对现实的无力感会有这么一句喟叹:一切交给时间。

她知晓了女儿偷拿了自己的日记本,选择小心翼翼地守护而不去揭穿,反而被女儿洋子激烈地质问,只能看着孩子在大雨中拒绝上车走远的背影。

被骗钱骗感情都不流眼泪的她面对女儿表露出自己最无奈柔软的一面,其实她更不太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吧,所以在两次热闹的家宴中她总是会一个人发呆游离,直到女儿那个点燃的火苗,貌似照亮了窄门内的一束光,母女三代人在蛋糕烛光的映照中貌似大团圆式的和解,或许亦是依然带着自己的困惑沉溺在一团乱麻的生活中抗争。

大段的行车场景以横摇镜头表现,坐在大荧幕前的人们因着视觉上的错位感有一种和于美惠一起行驶在山中道路上的错觉。

人们迎着岁月狂虐的风一路泥沙俱下地逆流而上前行,或顺流而下奔涌,被命运的河流裹挟推搡,更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无力感,困惑,如皱纹如年轮如影随形,时间似山石冰冷,沉默不语,并不能回答所有问题,只是依然无法停滞而已。

我们只能入窄门,行大路,一路前行,步履不停。

讲故事的艺术:剧情片的现实主义倾诉 影片放映结束后的交流对谈,年轻人沟通欲望很强烈,围绕着导演满眼渴望。

有姑娘说:这个电影很像纪录片,我们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各种前任共聚一堂聚餐。

看到这样的场景,同样感觉这有些魔幻现实主义,其实,何尝不是导演以现实主义视角轻松诙谐地讲述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个荒诞而真实的现实。

洋子以孩子的视角对母亲、对家庭、对大人世界的困惑,何尝不是思想与行为模式超出同龄人成熟度的她对自己的困惑,她丢弃到江中的玩具熊,与妈妈打开车窗扔出的日记本,真的可以将这困惑随流水东流,随风逝去消散吗?

孩子的身心大多数时候阴郁而哀伤,如同这山城绵延的山路与湿漉漉的雨,比如在母亲日记里看到自己被舍弃(她主观感受是被母亲舍弃),相对于母亲的沉默洋子是性格鲜明并勇于抗争的,与同学对抗、打架,倔强不屈的眼神;与母亲雨中争吵,委屈又激愤地摔门而去;在饭桌上直接开怼长辈们,无惧又干脆。

她的倾诉简单而纯粹。

这便是孩子的世界,他们的眼里没有那么复杂的各种牵绊纠葛,你们大人才权衡利弊,我们小孩子只在意对错。

是的,他们更在意自己的主观感受,随着年岁的成长,与棱角分明的自己,与曾经激烈对抗的大人,或许和解,或许持续相互磨砺。

影片最后这样欢笑一堂的荒诞却又真实反而让人有一种笑中带泪的心酸感。

沉默不语的前夫会写诗句给于美惠,会认真地向她现在的男友讲述她的好;被父亲现任老婆敬酒都气到颤抖的母亲在微醺后却同意了儿子卖掉老房子的提议,要与后妈同住。

这让人惊叹的结局让无解的乱麻看似有了答案,看似厘清了所有纷繁的脉络,酒醒之后呢?

烛光熄灭之后呢?

很多时候,人们有很充盈的表达欲望,更多时候,却是失语的空洞,没有任何表达欲望。

尤其当人的认知半径不停扩大,接触到更广阔的外围世界,听到更多丰富人生阅历的故事,更加自惭形秽的觉得,自己的故事不值一提。

是的,这个自惭形秽的人就是我自己。

此刻坐在电脑前码字的我,听着已单曲循环N遍的《大梦》,瓦伊那与任素汐如泣如诉的歌声甚是应景: “我已三十八孩子很听话,想给她多陪伴但必须加班,该怎么办?

柴米和油盐学校和医院,我转个不停赚不到更多钱,该怎么办?

我像部机器不能停歇该怎么办?

十字路口人往往返返该怎么办?

……”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生活。

很多时候,伤痛不会被彻底治愈,大多数人都是带着伤痛依然不得不继续前行。

不然,怎么办?

JOJO说,她感恩自己很前卫先锋的妈妈,让她可以勇敢走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大的世界。

不知是否做儿女的与父母的关系总难以言说,加上中国人总如此隐忍克制的不善于表达亲情,人们虽然在年轻时候与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都在对立抗争,却总在不经意间,倏然发觉自己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某些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居然在某个瞬间与父辈们日渐趋同,待到发现时不免倍感无语。

疫情过后,许是憋闷了太久,许是看到了太多生离死别,家庭的支离破碎,人们一部分更敏感愤怒,为世事不平而愤怒,为性别平权拍案而起;一部分却更加淡然,觉得生命短暂,世事无常,不如活在当下,及时享乐,尽可能多地体验生活。

《洋子的困惑》实则是母女三代人的困惑,一家人的困惑。

于美惠母亲这个人物角色刻画虽不多,依然能看到她是上一代传统母亲的做派:独居,孤僻,过度牺牲又陷入一种自我感动。

比如:面对回到家的女儿,她可以把正在剁的肉馅儿藏起来,拿出清汤寡水放点葱花与女儿一起吃饭。

何必?

何苦吖。

这个母亲她不愤怒,面对儿女,面对前夫带回来给自己过寿的现任,那一声姐姐叫的那么讽刺又难堪,她为何不愤怒?

掀桌子,摔酒杯都可吧?

她只是咬牙忍受接纳这一切,扭着头接受了碰杯,最后居然与孩子们的小妈互称姐妹。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却又能理解,大多数母亲都是平静而隐忍的吧。

关键是,这样荒诞的现实多么刺痛人心啊。

这家的经,真心不好念呐。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可面对困惑,即便无解,人们也会不可自控地思考。

戴锦华老师说过:当人们不再提起女性主义,才真的是一种平等。

诚然,还是希望更多的女性创作者勇敢表达,勇于创作。

深以为然。

当一部影片不被标签化是否为女性主义电影,创作与表达的自由度才更加深邃与宽广,对生命可能性探究及想象边界的探索才更加不受限吧。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

面对影片的声音处理、剪辑运镜等小瑕疵,导演很是坦诚地说确实尚不尽如人意,但受制作成本等各方面限制,这已是当下能做到的极致了。

作为长片处女作,JOJO从剧本到影片所倾注的心血,所呈现的成果,已然让人惊艳。

毕竟,她还这么年轻,她还在路上,有着更多可能。

“过往的执念过往如云烟,太多的风景没人全看清,放不下怎圆满,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

我看到花儿在绽放我听到鸟儿在歌唱我看到人们匆匆忙忙,我看到云朵在天上我听到小河在流淌我看到人们漫步在路上……” 谁的人生不是携困惑一路走一路歌,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

即便如此,这一路上的风景,这穿越岁月河流时一路上满目奇幻之境,偶遇的灵魂契合的人,都是值得珍视的记忆。

所以,难得糊涂,不必事事解惑。

人的一生最终留下的唯有影像般回放的故事。

最后借用《漫长的季节》结局那句话:往前看,别回头。

后记:碎碎念了这么多语无伦次的话,各位看官不喜狠喷,当作学习交流。

 8 ) 故事饱满,演技在线,剪辑和运镜有遗憾

以写实风格拍摄的电影。

描写西南小城中,普通人的普通烦恼。

风格有点像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 和 是枝裕和,这两位导演都是擅长拍摄家庭生活题材影片,细腻纪实、自然洗练的手法。

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记》《比海更深》等都是经典。

全程使用四川方言。

比起普通话(注意如果是纯北京话也是方言),方言往往可以更好地让剧本和场景融于一体,甚至里面的脏话都很有味道,比如「你个批婆娘。

」当然,前提是演员也必须是以方言为母语的。

本片演员都是四川或者云南人,所以这一条件满足了。

(以下小小剧透,不影响观影)五年级的洋子是美惠的女儿,美惠的妈妈早年离异。

两代母亲都有自己的执念。

美惠是有故事的女人。

她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年轻的时候曾远赴东京打工,在那里有她的初恋。

回到国内后,嫁给了前夫生下了孩子洋子。

生活打败了爱情,二人离婚了。

美惠对自己的婚姻充满遗憾,但是因为个性和工作繁忙,没能力(主观上也不太想)照顾洋子。

她向往爱情,哪怕遇到了杀猪盘 “睡了你哩人,骗了你哩钱” 。

洋子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不要她了,所以趁母亲接她来家里小住的几天,偷了母亲的日记,这就是所谓洋子的困惑。

洋子看完了日记,因为其中确认了是妈妈决定让洋子去与父亲生活,对母亲产生了怨恨。

同时,在父亲的家,她总是面临晚妈生的弟弟的竞争。

另外一方面,美惠的妈妈自从离婚后独居生活,也有自己的寂寞和执念。

直到她的前夫,也就是美惠的父亲决定帮她张罗六十岁生日。

两代人的前夫,两代子女,一起在院子里吃饭,当年的痛彻心扉,在时间和无法斩断的亲情面前都被消解了。

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很在线。

这个大概要占2颗星。

另外1.5星给了故事中的人物设定——没有脸谱化地描写离异后的家庭关系。

例如,老父亲专门提醒儿女给孩子他妈摆酒祝寿,美惠的前夫在她新男朋友面前说尽好话,都是很温暖的地方。

写实的拍摄手法展示了西南小城的生活细节和日常风俗,同时又藏着导演内心的小魔幻——广场舞的桥段,用了日本的电音音乐。

镜头单个来看也都很有味道。

但是,剪辑和镜头组合欠缺火候。

有几个地方本来可以烘托起小高潮,比如小朋友发现洋子书包里的日志拿出来当众念,洋子进来前观众都在期待冲突——这种冲突不一定是打架,可以近景描写面部和细微动作。

再比如洋子因为看到日记后,不愿上妈妈的车那场戏。

机位太单一,如果能从车外先拍雨中的孩子,在拉进穿透进入车内妈妈的视角,会有更好的效果。

结尾的高潮部分,美惠亲吻装睡的洋子,镜头语言过于单一。

如果不是黄小蕾的演技在线,可能就要跳戏了。

这部戏里,如果洋子爸爸的戏份更多一些,表现的张力可能会更好。

 9 ) ……

我觉得哪里不对,有些镜头忒长了属实是,还有过生日那段好炸裂……想要树立不同于东方刻板印象的独立女性形象可以,别拿孩子开玩笑。

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去生,不确定自己是否有对孩子的责任感或者说是“母性光辉”,就不要生啊!

孩子没惹任何人!

孩子的人生也是人生!

我真是讨厌一遍又一遍说着自己“是第一次做父母”的父母!

你们已经当过一次孩子了不是吗?

这部电影最后为了突出“没有一顿饭解决不了的事”的“为了和解而和解”都让亲妈和后妈一起喝酒了!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

最离谱的是导演映后对这种“和解”的态度,竟然是赞许并认为应该接受吗???

加缪的“带着伤痛活下去”竟然是这样用的吗?

刚看完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的我只能说实在是太高下立判了!

不过从导演的经历来看,大概率是个富二代!

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能拍出这样的底层了……你未曾经历就高高在上安排结局的样子真的很残忍,很居高临下。

 10 ) 极其细腻真实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觉得很惊喜,平时很少看到这种类型的电影,节奏缓慢却又恰到好处,内容真实又丰富,人物刻画的很细腻, 也是非常现实的题材,在看多了快节奏的商业片以后 ,这样的电影让我眼前一亮,我本人也偏爱此类型的电影,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演员的演技也非常抗打,导演的镜头很有故事也很丰富,支持《洋子的困惑》 ,支持导演!!!

《洋子的困惑》短评

看完后我的困惑就是为什么能拍出这么烂的电影,这是洋子的困惑吗,明明是黄小蕾的困惑啊。

3分钟前
  • 惠子
  • 很差

打卡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第十五场。大概是本届藏龙单元未公映新片中最大的惊喜,叙事节奏张弛有度,议题是当下非常热点的原生家庭伤痛,故事非常真实,烟火气十足,“丢失的日记本”通过儿童旁白的呈现方式简直绝妙,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的纯熟程度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部导演处女作,观感引起强烈舒适,中国电影如果都这么拍的话,不会全部玩完,只会未来可期,预感本片今年院线公映后会成为口碑黑马,能进入23年个人年度十佳影片的级别,精彩、高级、牛逼!

4分钟前
  • About Time
  • 力荐

對於一部電影的常見批評之一,就是說它“電視劇感”太強而“電影感”欠缺,但如若這樣評價本片,則實在是侮辱了今時已有長足進步的諸多電視劇。影片主題有點類似今夏通過影展觀看的西班牙影片《九三年夏天》,都是透過女童(實則並不懵懂和單純的)視角,打量成人世界的無奈和不堪。而本片的最大問題在於未將女童的視點和視角貫徹到底,時而談“洋子的困惑”,未幾又僭越到美惠的中年危機。影片以“女性題材,女生必看”為宣發slogan,實際上在由幾句硬加上去的台詞所刻意帶出的“重男輕女”以外少有發揮;間或有一兩場較好的戲,但整體的觀感十分乏味,對非職業演員的調教亦功力欠奉,是無甚可觀的絕對平庸之作。2023年10月25日18:05於米瑞酷昌平VIP1廳,點映,廳內無他人。

7分钟前
  • Bork
  • 很差

完整的故事讲述了两个不完整的家庭,能被触动到,色调和画幅的处理很有心思。挺好的片子,值得一看。演员都很赞,任杰老师吃饭那个大特写主观镜头太喜欢了。豆瓣演员表也太不专业了吧,主演写都不完整。虽然是幸福家庭长大的,但身边也不缺单亲家庭的朋友。能被电影带入到他们心中我生活中无法触碰的深处。最喜欢上字幕那段随着像滴水钟般轻柔的BGM,随着忽隐忽现的光影人像,不禁和于美惠一同回想。时间可以和解一切

9分钟前
  • 非目标人群
  • 推荐

2024年第135部电影2023院线片 洋子的困惑

1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初衷挺好,可惜虎头蛇尾。开始不久房间大乱的剧情,以为要承接《疯狂的赛车》式的脑洞,结果…读母亲的日记也不错,但以一种非常保守的叙事展开,故事讲得不痛不痒。尤其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取景地选在世界上最狭窄的城市盐津,却没有利用好这个极有特色的地景空间,非常遗憾。平日挺喜欢黄小蕾,也很期待她作为大女主,以一己之力撑起一部电影。看完发现她不常担任女一号也是有道理的。结尾和《过时·过节》一个路子,不管之前有多么激烈的矛盾,似乎转瞬之间大家就能好好坐下来一起吃顿饭了——无论这代表着和解还是妥协,反倒削弱了前面铺陈已久的、三代女性的困境。映后有观众问及女性主义的问题,导演的回答相当忌惮。其实把创作意图或所思所想大方地表达出来,无论观点是否一致,都更能收获观众的喜爱与尊重。导演加油!@平遥影展@2023.1

14分钟前
  • 小学生任赢赢
  • 还行

【平遥电影展展映】世界首映。片名令人困惑,因为影片并非以女儿洋子的视角为主要线索,而是母亲视角为主,女儿为辅。而女儿也未看出有什么“困惑”,演得也一般。更多的是“熊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对母亲的怪罪和对成人世界的不理解。即使读了母亲的日记也并未理解其中的苦衷。看不到女儿内心的成长,因此片尾的饭桌和屋内各个家人的“和解”就显得刻意。影片留白过多,很多剧情未交代清晰。包括女主新男友的出现、为何放弃女儿抚养权、海外打拼的经历等。如能展示女主更多的过往、深入挖掘坚强女强人表面下事业家庭不能两全的无奈、伤感的心路历程,会更好。黄小蕾选角很适合角色,表演可圈可点,值得一个演员奖鼓励。两星半

15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真不错,和「一个和四个」连着看对比惨烈,这可能就是对视听语言掌控的天赋吧

18分钟前
  • 千阳瑜
  • 力荐

看到了吗,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天生具有完美的母性,而这不是罪。

23分钟前
  • 少女小偷
  • 推荐

我太喜欢了,今天的遗憾是找不到人一起聊这个电影。它无需任何的解释,在人和人埋怨、憎恨、拒斥之外,那种微弱烛光般的联系会在某一个时刻迸发出来,即使它不那么体面不那么完美,但真实存在。很久没有在影院感受到这种被击中的感觉了。

25分钟前
  • 普通豆瓣用户
  • 力荐

谈恋爱有什么意思,我倒是想领养个女儿,感觉有意思的多!

28分钟前
  • slingx
  • 还行

被孩子拷问得挺真实的,孩子是不是负累影响你过自己的人生。难处有很多,漂亮的话可以说很多,自私不负责任的指责就接着吧。女主继母这位演员演得最好,应该是素人吧。

31分钟前
  • 光影一路同行
  • 还行

最后的全家宴真是太热闹了 有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感觉 所有的矛盾与复杂最后不过是生活的点滴 也只是融入生命的长河一笑了之就可以了

33分钟前
  • 曲奇紫
  • 还行

黄小蕾演得真的不错,电影爱意弥漫。

34分钟前
  • SpyLiu
  • 还行

究竟什么是通透,什么是释怀?有时候看完一部电影或者经历一件事情,感觉自己释怀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有新的事情困扰自己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困惑,惑而不解,终是惑惑而解,还会有新的惑,电影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惑我们的人生和感情也是如此,一直寻找答案,但一直没有答案~ 某些时候社会学,人类学,比理学难多了

37分钟前
  • Jasen Yan
  • 推荐

大人们估计是喝醉了,外婆拉着情敌说要搬过去一起睡,让外公睡沙发。爸爸叮嘱情敌说尽妈妈的好话,让他要对妈妈好。只有我偷走母亲的日记本,拒绝父亲的绘画本,把毛绒熊扔进江水,反感大人成天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还询问别人的生活。受过伤的人才会想一个人过,我们在最窄的城市里,找不到顺畅的通路。

39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原生家庭题材的电影太窒息了!黄小蕾把她这个角色的自私、利己、没啥文化的状态演的太好了!看完都有点儿讨厌黄小蕾这个演员了!

41分钟前
  • moselle
  • 推荐

想法不错,可惜的是剧本导演甚至表演全都拉垮了,可惜可惜

42分钟前
  • Xavier
  • 较差

没想到李珏是本届平遥华语电影藏龙单元唯一一位女导演。她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观察,自编自导出一个关于母女三代人之间难以融洽的微妙关系和诡变张力的故事。困惑是一个家庭内部 的轮回,三代女性之间的关系,同样应用于男性,这是东方式家庭的缩影,代际之间的缺乏交流无时不刻在让人疏离。电影也取景于云贵川三省交界,一个全世界最窄的城市:盐津,而电影也试图通过地域景观给出答案:一条路只能一直走下去 ,家庭需要沟通。

47分钟前
  • 茗政
  • 还行

【导演映后场】从映后来看,导演很明白自己通过电影需要表达什么,很理解在电影里做的减法。影片对女性问题特别是女性在家庭环境中的表达很成功的,洋子的困惑其实是外婆、母亲、女儿三代人的困惑,当然影片更多的是着重于黄小蕾饰演的美惠,在勇于自我的世界里总是被“婚姻”牵绊,也许“婚姻”将伴随她一生,想想蛮可怕的。最后一场戏是整部电影最亮点最成功的戏了,一大家子“奇怪”的身份,荒诞却有真实。饰演洋子的小演员有着张子枫小时候的神韵,无论演技还是样貌,表现很出色。

50分钟前
  • 残花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