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影评先说电影,个人认为剪辑出了大问题,整体电影节奏不合适。
我知道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改编是不得已的,但是这次的改编只让我看到了想要偷懒照搬的导演和编剧,没有诚意。
演员上只有彭彭让我认为是闪光点,我对大勋和大陆没有任何偏见,但真的表现不过关。
以上尽量尽量客观不带个人色彩,高能预警,以下带有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可以关掉不看。
我很少很少写影评,但是第一次被这个电影气到来豆瓣写影评,从一开始的番位之争我为彭彭觉得委屈,我不是他的粉丝,可以算路人好感,我只是觉得他对得起他的身份却没有收到应有的回报,但真正气的让我来发这个影评是因为今天的热搜“彭昱畅道歉”。
他需要道歉吗?!
应该道歉的是谁?
是片方!
是片方向他道歉!
这样的热搜是什么引导风向?
你们改了他的番位,蹭了他的路人缘,给了他什么?
一部剪辑的乱七八糟的影片?
还是全身湿透没有人扶的待遇?
他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他没有辜负任何人,是这部电影辜负了他,到了这个地步了,别再消费他了,别再伤害他了,孩子不容易,真的。
影片处处透露着青春萌动的气息,可以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极其浓厚的兄弟情谊。
影片主要讲述两个兄弟为患绝症的即将不久于人世的高远完成人生最后的小小的愿望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两兄弟遇到并受尽了各种挫折,但却始终都无怨无悔,之后似乎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帮助高远完成生命中最后的心愿。
高远能有徐浩和张正阳两个既逗比又善良的兄弟实在是太幸运了。
看完全片后真的会被所有人,尤其是徐浩和张正阳两兄弟的行为所感动。
影片中彭昱畅、王大陆和魏大勋在当时都已经二十几岁了,但看起来都还很稚嫩,饰演青少年一类的角色毫无违和感,他们三人在演艺事业上的不断进步也非常明显。
要不是罗小黑战记实在是场场爆满,我是不会看这个的。
这个电影在正式上映之前就因为演员的番位而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所以我在买票之前着实犹豫了一阵。
然而事实证明,真香。
这个电影题材是喜剧,所以笑点是真的不少,几分钟就有一个笑点。
看之前有看评论,有一个人说,这个电影笑中带泪,泪中带笑,深以为然。
魏大勋和王大陆饰演的两个少年几乎承包了所有的笑点,彭昱畅则承包了泪点。
在看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想,要扮演一个肌无力的少年,还要一次一次被摔进沟里,扔在沙子上,丢进海里,到底是多么的辛苦。
整体来看,电影是我喜欢的风格,情节就不做赘述,反正也记不很清楚,总之整个场一直在笑。
至于流泪,当我看见落满落叶的小角落,看见身着黑衣,染回黑直发的他们的时候,我的眼眶就已经湿了——编剧终究没有改变这样的结局。
当我看到“小屁孩,你们也要快点长大”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了。
在这之后,在我看到洗发店的姐姐看向高远的复杂目光的时候,在我听高远的独白,说明自己有意让朋友忙碌,有意表现得病情恶化,思春,而不是大家一起愁眉苦脸面对结局的时候,在我发现原来他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低龄猥琐的时候,在我看到他用嘴叼着笔颤抖着写下那行字的时候,我多么希望红衣姐姐是有那么一点点喜欢他的,哪怕一点点。
“我说我假装失禁,那是真的;我说我晨起兴致,那是假的。
”原来,他一直都知道。
这该死的兄弟情啊,这懂事的小屁孩啊,即使只是回忆,也会让人泪流满面。
末尾的彩蛋弥补了故事中的某些缺失,使这个故事的情节一缕缕严丝合缝的扣上了,很棒。
在我看来,这是值得二刷的好作品。
2019.09.13
在7月份还是8月份看到一篇有关《小小的愿望》撤档的报道,但是的标题极其吸引我,大意是这部片子的撤档是中国对“性”、“死亡”避而不谈的现实反应。
对于死亡而言,直面它的态度亦或生活方式,《滚蛋吧,肿瘤君》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片子。
由此,我对《小小的愿望》的期待值直线上升。
彭、王、魏三位小演员也让我不讨厌,撇开流量不谈,彭彭的演技我是非常认可的。
所有的期待等到我坐在电影院的那一刻。
一整部片子看下来,除了搞笑之外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
它的搞笑是又破又烂的梗和导演故意制造的氛围,靠着演员夸张的演技和桥段。
片子的情节很简单,彭彭的两个兄弟帮彭彭实现他遗愿的故事。
三翻四抖是相声抖包袱的技巧,导演和编剧很好得运用了这个东西。
但是,显然,它完全不适用于此。
在经过彭爸的长跑和三兄弟的海滩之行遇到小姐姐之后,电影开始了全世界都知道彭彭最后一定会和小姐姐*,只有导演和编剧掐着观众的脑子说,不,我不允许你知道。
以海滩之行为分割,片子前半部分勉强能看,后半部分就是真的在拖节奏和注水。
有关于性的思考、讨论和看法在国内从未登过大雅之堂,言论的*让我们无从谈起,这部改编的片子,想谈而不敢谈,不如不谈。
特别是结尾,彭彭说“我就是说说而已”,真的啪啪得打导演和编剧的脸。
那么我们单从青春片而言,它有关青春氛围的渲染只是做到了及格,灌篮高手的海报、玩偶,主演们篮球元素的服装,小学初中确实会填的同学录,泡面和火腿的搭配,这些确实是青春的元素,但是并不是加入了这些元素就能代表这是一部好的青春片。
它们不过是一部电影的辅助工具,让人在无形之中有很强的带入感。
而不是用3秒的放慢镜头甚至特写去强调它的青春感。
无论是服化道还是镜头的表现力,让人觉得假但又不能说它错,这种尴尬的出境,没有打动我。
有关于调色,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用了实习生,这种用力过猛的毛病是我朋友圈里摄影菜鸟会犯的错。
又蓝又黄又亮,我以为我开了美图秀秀。
以上。
“死亡是什么?”面对病床上的兄弟高远,徐浩在心底对自己发出疑问,或许就像他说的那样,也许是因为我们接受不了死亡就是消失的事实,才会欺骗自己那是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吧。
《小小的愿望》故事的结尾,高远走了,徐浩和张正阳坐在花坛边,看着徐浩留给他们的照片和那句话“小屁孩们,你们也快长大吧”。
高远走了,徐浩却再也没有追问“死亡是什么”,而是去找了“司马缸”。
也许这就是少年,也许是编剧不想让观众过分悲伤,总之,最后这一笔,在我看来,没那么独特,也配不上中间部分的深刻。
许久不到电影院里看电影了,发达的网络和媒体让人眼花缭乱,看电影已经从一个约会借口退化到了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我是说当前大部分的毫无营养的电影。
和一位友人聊起影院,她说那个黑幽幽的场所让她感到不安,可我的经历却是总是在电影院里被吻或试图被吻。
可能是我老了吧,现在的年轻人接吻已经不需要一个黑幽幽的环境了。
她还说,电影散场时人们必须慢慢得排队离开,快不得也慢不得。
可我偏不,在这场电影里,我愣是一个人坐到了最后,直到字幕滚动完屏幕都黑了,还含着眼泪不愿离去。
屏幕前的男孩儿女孩儿们还有屏幕后的男孩儿女孩儿们,他们是有爱的,我看着看着就体会到了。
一部有爱的电影该是什么样子的,这部片子或许能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视角。
至少对我来说。
抛开我们懵懂的童年,自以为长大了的少男少女就只是自以为而已。
真正的长大都伴随着伤痛,以及,某种形式得离去。
主角们的名字我一个也没记住,倒是记住了他们的样子。
这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演技我不清楚,我觉得他们只是在演自己。
这片子适合打发一下无聊,诸多无厘头的搞笑着实让人笑得合不上嘴,坐在电影院里耳边的笑声不绝,有男有女。
他们在笑什么呢?
笑那些孩子被自己的父母亲折磨和伤害吗?
还是笑那些耳熟能详的黄色隐喻?
换作是我,就一边笑,一边哭。
据说,这部片子改编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要这么看起来,名字是起倒了。
原版的名字才是确切的,那个我们都说不口的字眼和伟大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不承认都不行。
这是哲学,和真理不知道怎么还沾着边儿,对于我这个半吊子的学生来说。
这也是一个起点,在我们成人道路上的起点,得花时间好好研究。
只不过这样的主题少了环境就无从谈起。
父母,家庭,社会,文化,认知,哪一环少了?
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自己再重新看一遍去。
豆瓣上有本书叫做《瘫痪少女日记》,讲的是一位妙龄少女因酒驾司机瘫痪的真事,你们也可以去看看,那里面的心路历程才叫触目惊心。
性,爱情,与爱,融入环境之后,在亲情和友情之中的变形,使人痛心。
我们总是打着某种旗号去执行某种不为我们所知的人性,让人悲哀。
人类的环境就是块臭狗屎,脏了自己也污了别人。
原本纯净与自然的东西被硬生生丢进了臭水沟,我就纳闷怎么还有人笑得出来!
社会文化给了我们怎样的污染这片子你不看上三五遍都看不明白。
反正最后男猪脚的爸打了他妈,也是一个伟大的愿望吧。。。
我们这群猴子翘着脚坐在影院里看笑话,所以我哭。
我哭,还因为片子里隐藏着的爱。
镜头不多的男猪脚从始至终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是因为他真的没有在我们这个世界呆着。
他在另一处地方,离得还挺远的。
我们从自己身处的丛林想要走到那里,一辈子都不知道够不够。
他真的需要谈个恋爱吗?
还是伟大的存在?
这两者之间只隔着一层玻璃。
给他洗头发的少女,没穿着校服,没受过所谓的教育,可TM她有爱。
你从她到医院时电梯门打开的一瞬间就能看见。
我们的教育里缺少的可不止是性,我们的社会里缺少的可不止是情,我们的脑子里缺少的可不止是文化,我们的心里缺少的可不止是上帝。
被女神安利的电影,开始还是蛮兴奋的,为了观看的连续舒适性,还通过种子、磁力等多种渠道下载了4k高清完整版,记得上次这么认真地搜索资源还是为了泷泽萝拉小姐姐,汗颜。
通片看完,并没有太多的感慨,无非就是有梦想的小盆友与关爱他的家人以及两个损友的故事,甚至作为梦想的篮球也仅仅是房间内灌篮高手的摆设,与退役多年巴特尔的硬广式插入,他的家人甚至也谈不上有多么关爱,一场哭戏,几句台词,并未感觉如何羁绊。
倒是朋友的确够损。
全片仅有的三次暂停回放,一次是暴通讯录的求偶,另一次是医院的那一巴掌,最后一次暂停的最久,是看腿。。。
硬要上纲上线的话无非是健康的不易,珍惜当下,珍惜身体(全片重复的最多的一句台词反而是吸烟对身体不好,烟民情何以堪),珍惜友情,就酱。
打开看了一眼豆瓣评分五分,和心理预期基本相符。
通常这一环节是在看电影之前,豆瓣唯一的优点是筛选7分,神准。
不过在看到评论,这是翻拍韩国的同名影片电影,且在原剧中“交女朋友”实际是“告别处男”,聊这个瞬间就不困了,顺便又点上了一根对身体不好烟,以略微抑制压制控制和女神隔空聊骚的兴奋感。。。
ps:我竟然体会到了男主生前的最后一句台词的感觉: “特别幸福”。。。
在知道原片是告别处男之前,我是真的很难理解在现在这样,讲究真善美,奉献精神的社会风气下,找一个女孩子化妆一下女朋友做一下临终关怀有那么难么?
甚至可以挑的好吧,不是美女腿不够白都可以淘汰的,具有奉献精神从而达到自我满足的女性大把,目的性强一点借此上个抖音微博头条,高尚一点也可以借此有长期的自我满足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顶点就是自我实现,这都实现的冒泡了好吧。
但帮男主告别处男这我就理解了,毕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傻白甜傻到自我献身还是不太现实的,而风尘女子最起码要收费,况且演电影演到一半被抓嫖那就很后现代朋克风了,不适合上映。。。
但不被抓嫖那明显和五讲四美的中国电影文化不符,毕竟坏人是必须被抓获的么。
不然怎么够美丽新中国。
两国的电影文化如此搞笑。
韩国,有靠一部电影改变整个国家立法的“熔炉”,有客观讲述战争与人性的“太极旗飘扬”,有直面人性至恶的“素媛”,甚至有翻拍中国“无间道”从而拿到国际大奖的“新世界”。
而在00后都可以结婚的年龄,翻拍的韩国电影sex仍然讳莫如深,据说明年开始游戏安全设置会延续到影视作品,即将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蓝色的血液。
我是党员,我长在红旗下。
我并不哈韩,甚至我觉得那是蝇营狗苟的高丽棒子,但我不觉得影视作品连基本的繁衍本能都要回避,这并不是少年向电影,我更不希望在电影院眼含热泪看着革命先驱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的时候身上迸发出来的是蓝色的血液,我怕我到时候哭不出来。
谢谢。
以上。
说在前面的话:1.虽然是翻拍,但是影片对于肌肉萎缩症患者的讨论,还是有意义的。
关注少部分特殊病症患者聚焦疾病治疗。
2.王大陆的演技真的是尬。
伴着旁白的内心世界与和街边乞讨的人爆发的声嘶力竭,都显得苍白,没有内涵。
没有走心只是留于表面。
3.感觉评分较低有一个缘故,就是国内对于“废柴”人设和对于浮夸生活的展现的接受程度比较低。
对于高中毕业还被父亲查电脑热度、被欺负衣着破烂被警察追等剧情就当作调节剂看别认真还是很有意思的。
(但是本身看多了韩剧的我接受起来还是不难,所以也就不尬黑这一点了。
)4.看见一个花絮,一个海边戏份拍摄的工作人员对彭昱畅说“你以为这部戏躺着就把钱挣了。
有这么轻松吗。
”我觉得这个工作人员真的很过分。
全片最大的难度也正是彭昱畅饰演的“高远”。
彭彭真的是实力演员。
—————————
关于打星:作为喜剧,可以给4星因为看电影期间,影院多次响起了笑声。
特别是魏大勋,真的可以说是长在笑点上。
一举一动都是搞笑。
父亲打太阳穴然后看世界一片红色,真的是笑出眼泪。
作为励志片,我只想给这部电影2星看到魏大勋减掉自己心爱的鞋子让彭昱畅穿着合脚,别说,真的笑中是带着泪的。
插一句:如果这部电影在前期宣传不立足于“愿望”不过度的营销梦想,而是立足于喜剧,我觉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大火的《我不是药神》,前期宣传基本都是强调“喜剧”而不是感动,而后期口碑发酵成为了“感动”。
)毕竟魏大勋➕王大陆➕彭昱畅的喜剧阵容还是有人买账的。
另外在我这里口碑和分数真的不至于5.1。
至少及格以上。
也许是映前维权(番位之争)败坏路人好感,所以有所影响吧。
————————关于梦想:当得知离死亡不久后,所有人都问彭昱畅“你还有什么愿望吗?
”然后每个人都自作主张的想着去帮别人完成“心愿”。
爸爸的长跑,妈妈的篮球,朋友的海边。
说到底,都是为了自我满足,强加给生病的孩子的负担。
以至于彭昱畅为了满足身边关心自己的人欲望,给自己来了一个“成为男人”的强行愿望。
这个剧情非常的贴近生活。
人们总是“我觉得”“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总是把“我觉得你需要XX”的“XX”强加给对方。
根本不知道对方真正的需要什么。
因为这些没必要的给予,真的导致我们的生活负重太多。
————————最后关于性:我非常能够理解彭昱畅的角色想要在人生的尽头有一次性的享受。
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
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哪怕最后没有正在的性发生。
即使发生,我觉得也情理之中。
电影主线简单完成度很高,笑点密集,虽然有些地方的反转透露着尴尬。
三位男演员除了彭昱畅拍戏时24岁左右,其他两位30岁扮演高中生看得出来很卖力,但可能演技上限不太高。
1、大勋花应该是承担着最高频的笑点了,一面爱惜着自己的耐克乔丹泡面,一面又为兄弟两肋插刀,可爱又无辜。
可能综艺咖演电影总是有点不适应,给人的感觉类似于在看《明星大侦探》。
2、王大陆在预告里的那句“你能站着为什么要躺着”,真的是给人很大的惊喜与感动。
电影正片里王嘶吼乞丐的那段重头戏,终于给了观众一个感情的发泄口,照理是很燃的。
但是王大陆在将这句话重复了五遍以上之后,每一句的语气、表情、肢体动作都是很单一的,只是愤怒,缺乏感情的递进与转折,比如为自己兄弟处境的那种绝望不甘、想到十几岁的自己即将与好兄弟生死相隔的无措不舍,这么好的桥段真是可惜了。
王大陆似乎还是停留在“徐太宇”时期,演员的每个角色可以将自己的特质作为底色,但如果演的每个角色都是自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3、一直躺在病床上的高远虽然只有头部动作和眼神,但起码令这部类似于商业小品的“闹剧”有了电影的质感与光晕,也承担着电影最悲情的泪点。
在乘着摩托车去大海那段,彭昱畅在摩托车上有两次眨眼,节奏缓慢目光温柔,还带着重症病人对世界的留恋;被发现违章之后,王用被单捆着彭昱畅在背上,彭昱畅的头搭着王大陆的肩膀,咧着嘴露出虚弱又明媚的少年人的笑,这个笑容在这种场景下有了多层次的意味,笑完之后却更令人心酸与心疼;最后一场用嘴叼着笔艰难写字的名场面,真的是让这个电影立住了,真正对彭自己愿望、兄弟们的愿望有了交代(简直哭死);彭在这部戏里有几场哭戏,不论是面部肌肉、嘴唇的抖动配合还是眼泪滑落的弧度与节奏,都堪称灵魂;后面还有多次演技高光时刻,为了不剧透就不一一列举了。
多说一嘴,本身这个电影题材我是不适应的,商业片迎合受众无可厚非,但太多把女性物化成符号的镜头,甚至本身带着点猥琐。
主角演戏的分寸很难把握,略多一分就显得油腻,但恰恰是彭彭这个干净的少年将这部电影变得纯洁起来,让一切十几岁少年为兄弟做的种种努力加了一层美好的滤镜。
“是你的戏,你寸步不让”,演员彭昱畅在演戏的时候真的是发着光的。
另外,戏外的彭昱畅啊,也希望你的光芒别被短暂的阴霾掩盖而暗淡下来。
王大陆不做评价,说多了可能影响两岸和平。
一星演技给彭昱畅,一星搞笑给大勋。
看过韩国版,即使去掉所有性的元素,也没有见过这么不走心的改编。
去掉了原片所有闪光的细节,强行加入对剧情毫无推动作用的小品式搞笑。
很多地方没有根据演员的特质设计台词,而是原版台词直译照抄,好吧,就算照抄,也没有抄在点儿上,就像小时候抄作文,不敢抄得太多怕老师发现,所以开头抄一句,中间抄一句,结尾抄一句,结果上下文连起来一读狗屁不通。
片中大量镜头运作、片段剪接,都原片照搬,一度让我觉得现场是不是有个大屏幕播着韩国原版,导演看一段按个暂停,然后自己开始拍。
这三个男演员应该是青春片不错的组合,但在影片各方的助力下,一手王炸打成了吃瘪,非常好。
我看很多观众原谅片烂的原因都在审查制度上,但其实电影不好怪审查,在我眼里就像司机不认路怪导航一样,都是甩锅行为,真正好的电影,并不在于大的环境而在于小的细节,即使剪光只剩下一分钟的片段,观众也照样能沉浸其中,即使哔掉只剩一句台词,观众也能为之动容,这才是好电影。
不过影片后期补救还不错,至今5分没掉也算功德圆满,希望就留在5吧,为了漂在海里的彭彭。
彭彭很可爱 魏大勋很适合这个角色 承包了笑点…剧情就不说了
我现在明白这种电影为什么也能有票房了,你可以挑出一千个理由说这是烂片,为这种电影花一分钱都不值,但是这样的电影就是适合谈恋爱,你带着女朋友过周末,逛逛街,看个电影,吃个饭,看三个小时的复联,或者速度与激情,哐哐炸的你是很爽了,但是你的女神在一脸懵逼你造吗?所以,单身狗们,不要怪上天不公平,不给你女朋友,真的是自己的问题。至于这部电影,确实是烂片,但是能让身边漂亮的姑娘笑的前仰后合,那就是个好电影。
大家都在批评电影被改得支离破碎。可这不是狗逼SC部门的问题吗?片方也不容易。特此加1分。演员演技在线,笑点不尬,也没有用力过度煽情。是部好片子。
看到爸爸带他跑步还有去海边的时候笑出了鹅叫,三个主演选的特别好,地主家的傻儿子凑齐了
笑点很多,好搞笑。
超出预期。本来只是为了还彭彭电影票。没想到大勋很好。大陆也不错。选角真是一绝。首先,三个人实际年龄都超出人物设定一大截,却毫不违和,男演员清新持久的少年感太难得了;其次,彭彭身高是短板,胜在演技细腻走心,就让他全程躺着,靠眼神和细微的表情传情达意;最后,很多人诟病大勋综艺咖,这个有点傻憨萌呆的角色正好不会让人出戏。很喜欢影片色调,明亮鲜艳的暖,是时光和青春的滤镜。笑点密集自然,调皮可爱,非常合格的青春喜剧,即使生离死别也没那么不能接受。社畜经过一周无聊工作的摧残,看完电影仿佛泡了个温泉,巴适得很~
比想象中好一点,彭昱畅真的每次演技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台词还可以精进,但更需要的是好的资源。
笑的很痛快,哭的很彻底,关于男生荷尔蒙的那些事儿,一个小愿望讲了一个大成长。时间段放在2000年左右,灌篮高手的bgm一出燃到心坎里。人生能有几个好朋友是一辈子的财富,结尾彩蛋妥帖又温柔。
奔着轻性喜剧来看的,结果有点失望。中秋公映版基本是“学好”归来,台词破处都改成了谈恋爱,还有一段重拍的。整体中规中矩,节奏温吞,毫无兴奋点。最重要的还是剧本不落地这个问题依然没解决,地基没打好,人物就立不住,人物立不住,就没法产生共情。以及导演惯常的偷懒和几乎没有进步的小聪明就不吐槽了。就目前的语境下来讲,这个片子做为暑期档种子选手就有点差强人意了。4.7/10
导演作妖湾湾资本下场
介于3、4分之间吧,剪辑有点败好感,可能是改的太多吧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也要学会乐观和积极,因为在青葱的岁月里,我们曾经充满感恩,且那样美好。
我可太喜欢彭彭了,每次笑到捶地只要看到他的眼神就立刻刹车,他不需要肢体动作只靠细微的脸部表情就能让人完全信服他的角色。魏大勋演傻子绝了,希望大勋花少做综艺人,多接戏。王大陆身上还是有少年气在,如果不是名字排在最前和彭彭抢番位,可能不会那么招人诟病。
这剪辑的戏份彭昱畅确实立不住男一,魏大勋的表演像极了演小品的常远,王大陆演得也很奇怪。至于彭昱畅无意识无主动的表演,能叫演技好?电影价值观扭曲以及恶心,人物单薄突兀,强行好兄弟。#Btw,因为我觉得这个电影不好,给了低分。成都淘票票把我拉黑了。真的是好大的官威啊。
彭昱畅演技真的很好
9012年了王大陆还在用嘴演戏
我为这三张大嘴而来!
看完了小愿,剧情其实还不错,仿佛看到了自己和朋友相处的时候,一样的荒唐,又快乐。彭彭的演技很好,哪怕很多都是在床上躺着。大勋花是电影的笑点担当,但是哭起来总是有一种在笑的感觉。总体可以评为8分左右,但是因为彭彭,多给了两分,这两分,给在他昨天自费还要路演到十一点半。给在他为这部电影付出的心血。
八万多场的点映,明明是12号上映还能硬改成13号,猫眼等网站锁分,撕番,垃圾电影和华谊这么败坏电影市场,能滚出去吗
王大陆的“你能站着”把我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