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倒数时刻

Tick,滴答,滴答……轰隆隆,梦想期限(港)

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亚历山德拉·希普,罗宾·德·齐泽斯,凡妮莎·哈金斯,约书亚·亨利,乔纳森·马克·谢尔曼,MJ·罗德里格斯,朱迪斯·赖特,布莱德利·惠特福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倒数时刻》剧照

倒数时刻 剧照 NO.1倒数时刻 剧照 NO.2倒数时刻 剧照 NO.3倒数时刻 剧照 NO.4倒数时刻 剧照 NO.5倒数时刻 剧照 NO.6倒数时刻 剧照 NO.13倒数时刻 剧照 NO.14倒数时刻 剧照 NO.15倒数时刻 剧照 NO.16倒数时刻 剧照 NO.17倒数时刻 剧照 NO.18倒数时刻 剧照 NO.19倒数时刻 剧照 NO.20

《倒数时刻》剧情介绍

倒数时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设定在1990年,主角为加菲饰演的Jon,一个年轻、雄心勃勃的音乐剧作曲家。他在纽约一边当侍者,一边写一部叫《Superbia》的音乐剧,希望能平步青云,开启事业。但他从女友Susan那里感受到了压力,对方已经厌倦了任男友的职业前途牵制自己的人生;同时,Jon的室友Michael也放弃了创作梦想,做了一份高收入的广告业工作。快30岁的Jon非常焦虑:自己的梦想是否值得继续拼搏?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横囧青春麒麟特战队之机甲核心侠丐传奇蠢贼两三只胡奇才决战新开岭危安警戒逐浪之夏第二季江照黎明新地岛致命碎片妳是我的姐妹怒海狂蛛名门暗战海王德里女孩第三季机动战士高达雷霆宙域澳门人家鉴罪女法医之魇始镇魔司:苍龙觉醒大内密探之姻缘劫暗黑者3游戏规则你是我的答案无尽假期伤心的奶水白雪公主和三只小猪东北老丈人深空失忆催眠当泰拉遇上比拉尔

《倒数时刻》长篇影评

 1 ) 随笔

真正时隔一年缘分啊,从想看到出资源整整一年今年看过的4部(没记错的话)改编音乐剧的歌舞片里最强的了,这几年lala城后也没什么好看😊的歌舞片,电影院上过了,希望明年奥斯卡会有收获吧当桑德海姆,鲍勃福斯,安德鲁韦伯,林聚聚,乔纳森拉森,迪士尼等一片音乐剧元素出现在一部电影中时当林聚聚带着自己的演员,自己的演员演过乔纳森的剧,乔纳森的剧中出现的歌词邪恶女巫后来真的捧红了后来演mimi的迪士尼女王,迪士尼童星来这部剧中扮演乔纳森《傲慢》的女主角,而另一位迪士尼公主宝嘉康蒂来扮演乔纳森的妈妈,迪士尼新一代公主作曲前来执导,乔纳森在创作本剧中多次提及的桑德海姆的演员悉数登场,Sunday伴随着点彩画出现,乔纳森在描绘着与与乔治同游和爵士春秋一般的作者痛苦的同时,自己的故事却被林聚聚用鲍勃福斯的形式重演,这错综的关系让我在乔纳森本身之外,多一层传承的感动其实除了电影本身题材与男主原型的特殊性以外,时刻出现的音乐剧熟脸着实有种集邮的快感某种角度讲还是有点没能脱离音乐剧改编的通病,抛却粉丝滤镜,这部电影仍称不上值得青史留名或者反复欣赏的歌舞片,但鲍勃福斯化后的确让整部电影结构更紧凑了点,也更“电影”(一直不觉得电影舞台一些有什么不好的)了因为原本没有看过原音乐剧,所以对于本片只知道有吉屋出租作者的悲剧,不想全片在原剧的基础上真的没有大肆渲染乔纳森在rent的悲剧命运,更多在于作者本身创作之苦

 2 ) Just follow your heart and, keep going!

临近年底,好片如潮。

我被《倒数时刻》深深击中!

五星好评,十佳预定!

本片的英文名叫《Tick, Tick...Boom!》直译过来就是“滴答,滴答……嘣!

”这是一部传记歌舞片,讲述的是乔纳森追逐梦想的故事,看得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乔纳森的经历让人心碎。

八年时间潜心创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穷困潦倒到连电费都交不起,但他从没放弃过梦想,拼尽全力地燃烧自己,只为了触碰心中的那道光。

最终,凝结了他一生心血的《吉屋出租》成了百老汇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剧之一。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就在这部剧首演之前一个月,上帝无情地带走了他,他才36岁都不到啊……牢笼还是羽翼,你更喜欢哪个?

去问飞鸟吧。

恐惧还是爱,你选择哪个?

亲爱的,别急着说出答案,因为选择和行动胜过言语,它们决定了你是谁。

滴答,滴答……这是时间的声音,生命的声音,死亡的声音。

在最后时刻到来之前,你要做些什么?

滴答,滴答……嘣!

 3 ) 翻译一下关于superbia的背景

以下翻译自Wiki of Jonathan Larson:1983年,Larson准备将奥威尔的《1984》改编成一部剧,并赶在1984年制作完成,但奥威尔拒绝给出改编授权。

所以Larson把原本为1984写的一些东西改写成基于未来世界设定的一部新剧,也就是《傲慢(superbia)》。

superbia几经修改。

故事设定在2064年,在最初的几版,主人公Josh Out是外城(OUTLAND)的一员。

在外城,所有人一出生就被抹去情感,但Josh的情感却在阴差阳错下被保留了下来。

他成长为发明家,穷其一生寻找唤醒家庭、唤醒整个外城社会情感的方法。

一天,Josh发现了一个音乐盒(Music Box,划重点),可以帮助外城人找回丢失的情感。

在内城(INCITY)住着内城人,他们都是精英名流,每天拍着有脚本的生活真人秀,做成娱乐节目展示给外城人。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同龄的内城女孩Elizabeth In,说服他把音乐盒的力量传播出去。

在内城,为了完成使命,Josh需要抵抗各种名利的诱惑。

终版的剧本更加阴暗,Larson对情感的力量、人类对现代科技的依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一版里,Josh和Elizabeth一开始就已结为夫妻,而且他们都是外城人。

Elizabeth和其他外城人一样,对现代科技成瘾,而且没有真正的爱的能力。

故事开端,Josh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开了Elizabeth,而Elizabeth从对科技的沉迷之中清醒过来,去追随Josh。

-分割线-正如电影中所讲,虽然superbia获得赏识,却没真正成功商演。

电影中有两首歌出自superbia:Come to Your Senses和Sextet Montage.两首歌都提到了music box。

看完上述简介,再去听一遍歌词,相信大家会对这两首歌有更深的理解😃

 4 ) “我已经三十岁了,可我依旧一事无成”

tick..tick…倒数着乔纳森在1990年到来的三十岁生日;倒数着朋友患上hiv后的生命;倒数着与女友的分道扬镳;倒数着即将到来的事业的高峰…boom。

以及猝不及防的死亡。

观影的时候好像又感受到了看rent的时候被紧紧攥着心脏的感觉。

“how can you generate heat when you can’t feel your feet”乔纳森用《rent》写下当服务生的五年,写下《傲慢》首演前12h,女主的大歌刚开始写时,却因欠交电费而被断电的那个晚上;“time flies-time diesglory-on another empty life”用《one song glory》写下三十焦虑,写下自己曾经想要改变世界的梦想;“live in my house,I’ll be your shelterjust pay me back with one thoudsand kisses”用《i'll cover you》为好友mike编织起没有偏见,没有贫穷,只有在街边遇见那个命中注定的你,和炽烈的爱的乌托邦。

rent开场,mark说“four of my best friends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hiv.”而在现实中,陪伴乔纳森二十多年的好友mike确诊hiv,生命最多只剩下一年的时间。

于是他说“525,600minuteshow do you measure,measure a year.”剧里面描写的一对女同性伴侣maureen和joanne,是艺术家和女律师,是放荡和严谨。

她们总是为“自由或牢笼”而争吵,恰好也是现实中乔纳森与女友苏珊的写照。

在电影的最后,经纪人罗莎建议他“下部剧,写你熟悉的东西。

”于是在rent里,他是导演mark,他也是刚出狱的歌手raj和放荡的艺术家maureen。

他将发小Mike化为剧中的angel,将女友苏珊变成joane。

即使在现实中受尽了鄙视和忽视,他依旧在创作的乌托邦里大声呼喊爱,用浪漫主义去给现实不曾给到他和他身边的人的圆满的结局。

他唱波西米亚,唱圣塔菲,唱圣诞,唱新年。

唱用爱,去铭记时间。

 5 ) 是Jonathan Larson的tick,tick…boom

2022年第一顿饭是权金城的冷面和tick tick boom。

希望这一年每部电影和每本书都能写一些想法,哪怕只是为动动脑练练笔头呢,况且不过只是指尖在触屏上喋喋不休罢了。

影片开始餐馆、公寓间、舞台快速带过故事背景,处处都在唱,像我没正经看过任何音乐剧的人(一直说Millennium Approaches和Hamilton也没看)觉得有点无聊。

加菲木偶一样演吵架桥段蛮有意思的,那一刻我还是没有看懂;或者到这个时候,我所看到Johnny所有的感情张力不过在用老生常谈的artist’s girlfriend, 是供养天赋还是health care,age problem这些话题来潦草概括。

他的成功,在于热情,两个字不足以概括但我找不到别的词,他的热情化作幽默和联想战胜生活中与恋人不合、朋友的离去、消费对艺术的残忍;任何人在这三个层面爱情友情事业都有自己的诠释和斗争,艺术家在于用艺术征服这些问题。

比如我在努力用蹩脚的文字解释我的想法;战胜日渐习惯对立面所带来的痛苦,和办公室里will this be my life引起共鸣。

和La La Land对比。

差别在于lalaland是普遍的故事,是人就离不开事业和爱情;ticktickboom是个人主义的宣扬,一个创作者可以有无限挣扎但不能妥协于不创作;它具有普世的话题,但是Larson的诠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我不希望把这两部电影混作一类。

而且我一直认真的不喜欢LaLaLand,肉麻假里透着假。

再者please去B站看看Jonathan Larson的音乐剧吧,真人的声音和表演更加感染人(加菲模仿得很像了,but surely Larson is a rock type,grafield is too sweet for that)。

如果看过电影尤其是尾声你喜欢上了Larson,那看完真人演出绝对会爱上他。

我没有过多讲这个电影怎么怎么样,但它能让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我就说是好电影。

 6 ) 飞鸟和我都知道了答案

记录读后感之前,我想花点时间翻译一下片尾曲,因为歌词已经淋漓尽致的诠释了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涵。

why do we play with fire? 我们为何玩火?

why do we run our finger through the flame? 我们为何让指尖穿越火焰?

why do we leave our hand on the stove, although we know we are in for some pain? 即使明知这是自寻痛苦,我们为何将手置于炉火之上?

oh, why do we refuse to hang a light when the streets are dangerous? 噢,为何我们拒绝在充满危险的街道上点亮灯火?

why does it take an accident before the truth gets through to us? 为何我们总要在发生事故之后才看清真相?

cages or wings, which do you prefer? ask the birds 牢笼或是羽翼,你更喜欢哪个?

去问飞鸟吧fear or love, baby, don't say the answer 恐惧或是爱,亲爱的,别说出答案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行动胜于言语why should we try to be our best when we can just get by and still gain?当凑合过也会有收获时,我们为何要努力做到最好?

why do we nod our heads, although we know, the boss is wrong as rain?当即使知道老板大错特错时,我们为何还是点头同意?

why should we brazil a trail, when the well-worn path seems safe and so inviting? 当前人踏出的路看起来安全又诱人时,我们为何还去披荆斩棘?

how are we travel can we see the dismay and keep from fighting? 当我们冒险时,如何看清未知险阻且避免战斗?

cages or wings, which do you prefer? ask the birds 牢笼或是羽翼,你更喜欢哪个?

去问飞鸟吧fear or love, baby, don't say the answer 恐惧或是爱,亲爱的,别说出答案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行动胜于言语what does it take to wake up a generation? 唤醒一代人要付出何等代价?

how can you make someone take off and fly? 要如何让一个人腾空飞翔?

if we don't wake up and shake up the nation, we'll eat the dust of the world wondering why 如果我们不醒来改变世界,我们将被囚于狼藉且困惑缘何及此why为什么why do we stay with lovers, who we know, down deep just aren't right? 当深知彼此并不合适时,我们为何还与爱人厮守?

why would we rather put ourselves through hell than sleep alone at night? 相较于孤枕独眠,我们为何宁愿备受煎熬?

why do we follow leaders who never lead? 我们为何听从无能的领导者?

why does it take catastrophe to start a revolution? 为什么总要以灾难为代价引发改革?

if we are so free, tell me why, so many people bleed 如果我们如此自由,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受伤?

cages or wings, which do you prefer? ask the birds 牢笼或是羽翼,你更喜欢哪个?

去问飞鸟吧fear or love, baby, don't say the answer 恐惧或是爱,亲爱的,别说出答案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行动胜于言语「make a wish.」身为一个情感流观影者,我好喜欢本片的叙事手法。

全片以闪回的方式,通过Jon本人的旁白自述推动剧情发展,且每一幕都用歌舞与现实场景交织呼应,非常灵动却又简洁有力!

尤其是Jon和Susan爆发最大冲突的那一段,在昏暗凌乱的公寓里年轻恋人剑拔弩张的相互指责,镜头一转,暖黄精致的舞台灯光下,男女演员又以俏皮的表演和诙谐的歌词道出矛盾核心,软化冲突的同时又给电影加了一重有趣节奏,场景推拉,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tick...tick...boom!直到看完电影我才明白它的含义 - 对于男主而言这是三十而立的紧迫提醒,对于患绝症的友人而言这是生命将尽的催命符,对于男女恋人而言这是将潜藏已久的矛盾不得不摆上桌面后的一地狼藉... “我的朋友一半已经死了,还有一半在怕自己快死了。

”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顺风顺水,但是当你为自己的未来设下一些expectation,某些意料之外降临时,就意味着要么打乱计划,要么咬紧牙关一条路走到黑。

本片讲述的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纽约追寻梦想的一群剧作艺术家在倒计时面前的选择。

剧情方面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它保证了一定的客观性,不直接评判选择不同道路的Susan和Michael,也并未过度专注刻画Jon的艺术天赋、个人成就、外界赞美等等,而是追本溯源,挖掘激发Jon这一切光环的精神内涵,我称之为“艺术创作者的自我修养”。

Jon是个很有趣的艺术家,他让我有点想起了《美丽心灵》的nash,一样的充满灵气,也一样的焦虑执着于外界的认可。

但Jon更可爱鲜活的地方是他的小小“虚荣心”很容易被满足,朋友的赞赏和业内人士的一通鼓励电话都能让他立刻元气满满。

他拥有天才的极度专注力和神经质,为了写出满意的作品,可以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极度苛刻,一切以作品为优先级;但同时为了创作而向生活投注的高度热爱和专注,让他持续拥有感知和回馈爱的能力,因而他也会“自省”,为前女友预留的座位、得知朋友身患绝症后的陪伴等等都是体现。

人情味与专注力交织时,会更让周围的人欣赏珍惜这种世俗世界中来之不易的特质。

所以何为“艺术创作者的自我修养”?

面对未知冒险之旅的无畏勇气,对于作品的从始而终的高度尊重,以及明知或许一无所获,但出于对行业的希冀和热爱而甘愿做出牺牲的责任感。

这些天真又透彻的品质驱动了从古至今无数的艺术创作者,守护他们度过了一个个人生的倒数时刻。

回想我的倒数时刻,当我选择考研出国而不是保研名额,当我选择旁听一些拿不到学分、工作中也用不上的有趣课程,当我放下面包拿起鲜花...做出这些选择时我从未自我感动,更多是出于对生活的珍视和人生价值的期待。

推及此,我想这种自我修养或许并非专属于艺术创作者,而是扎根于每一个专注生活、不愿虚度光阴的心灵。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一部老调重弹的梦想音乐片,但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它确实成功躁动了我的灵魂,如此足矣。

影片落幕,许个愿望,做只知世故而不世故的飞鸟吧。

 7 ) 出发永远比到达更重要

〈Tick,Tick…Boom!

〉译为《倒数时刻》,它以久违的歌舞片的形式倒数了Jon真正迈入三十岁的大门前那些分秒必争所谓人生的成就与意义的时刻,而它们真的那么值得分秒必争么?

Come On!

有意义的事情太多了,你做过的,即将打算要做的,和那些没做成的,哪件不是呢。

这部影片很诚实地把每个经过社会化的个人必经的“年龄焦虑”,唱进了你的耳道,无论你是选择以不屑的态度面对它,还是撸起袖子想要打翻它,又或者独自蜷缩在角落逃避它,如何你都不得不承认你思考过它。

你不得不去找寻这些年对于你这个人来说,有意义的且被完成了的事,可能对于Jon是写出既受人欢迎又被人尊重的音乐剧,但对于他的好友Michael便是可以住进中央空调供暖的公寓,享受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突然结束的余生。

为了赶在三十岁之前做成这件事,有的人靠着一腔热血拼了命地跑,有的人换了更易到达的赛道,而有的人可能超了近道。

但“到达”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重要么,Michael从演员这条赛道转换到广告人上,财富助他登上了社会广泛认可的三十岁领奖台,而Jon呢?

多年打磨出的音乐剧演出后,没有得到任何公演的机会,只有那句:一直写下去。

但尽管如此,Michael和更多人眼见这场Jon创作的音乐剧,还不是热泪盈眶,真心为商业社会中,这直白的创作而激动,他记起那些旧时的梦想,也不以为意于Jon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么?

世上得不来两全法,知道自己是谁,想去哪里,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上路便已是每一个个人的成功和意义。

 8 ) 看完觉得我没有艺术家的命却有艺术家的病

很久以前因为加菲收藏的电影但一直没看,最近因为lmm捡起来。

加菲演得好好,他太适合这个角色了……看电影前不了解乔纳森本人生平经历,看到中间好奇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他在rent预演前意外去世,所以后面看到《傲慢》没可能上演,乔纳森被建议再写一部新剧开始就狂哭……我也不知道我的泪点在哪里,就是觉得人生为什么这么艰难😭想写出好剧,想被世界看到,去做服务员,不屑于虚假广告营销,这一切都是想让自己创作的艺术早点被世人欣赏和理解,但生活为什么不尽如人意……电影停在了乔纳森三十岁,但是我一想到他的生命终止在成名的前夜就非常意难平😭😭😭😭 哦对影片很共情的点还在于非常真实地展示了一个拖延症患者被ddl逼疯的全过程……几年前就被建议填补这首歌结果最后没几天就要正式演出才开始把写歌提上日程;写的过程中也心烦意乱写不好,与此同时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脸也不洗碗也不刷,甚至要迁怒身边亲密的人;明天演出就要开始了前一晚弹射起飞,先是把家收拾了一遍洗了碗倒了垃圾,坐到桌子前居然断电了!

看到影片里加菲下一秒去游泳了我真的笑出了声,大学也有第二天交论文前一天半夜去跑步的经历,区别在于影片里主角回来就文思泉涌,我回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生活中,我和影片里的乔纳森很像,是在理想和现实里拉扯的人。

我想获得鲜花和掌声,我想创作,但是我也想要金钱,但我又对商业营销职场套路等各种规则嗤之以鼻……可惜我没有勇气像乔纳森一样真的表现出自己的不屑,并真的一直为剧作贡献时间精力。

这段时间精神状况很不好,经常觉得自己很孤独且格格不入,是个奇怪的人,但是看这部影片好共情啊……能在伟大的灵魂身上找到共鸣我很开心。

 9 ) 我的泪点是那个同性恋黑人小哥

当乔纳森音乐剧失败,跑去他办公室找他,让他帮忙找一份工作时,他说:

2他在跟乔纳森大吵一架之后,还是会主动去看乔的音乐剧。

并且鼓掌鼓超大声。

搞得乔纳森自己都不好意思。

3而且他很认真在听,感受他朋友的才华,为他的朋友热泪盈眶。

4最后也是他端起30岁的蛋糕走向他朋友......

5The End

 10 ) 快看我发现什么了!

昨天再看ttb之前在重刷老友记!

然后就上床看了ttb我竟然发现了一模一样餐厅!

moondance diner !在老友记里就是莫妮卡失业之后要去的要带fake big boobs 的餐厅!

有人可以解释下为什么吗?

倒数时刻中Jonathan工作的餐厅

老友记中Monica工作的餐厅PS:评论区的伙伴发现蜘蛛侠MJ也在同样的餐厅打工!!

托比版蜘蛛侠

玛丽简————————分割线——————行,看完电影发现自己真的肤浅了…结尾已经没有刚开始发现Moondance diner的兴奋了留下的只有Loud than words 响起时的眼泪…愿人生不仅仅有tick tick 终究会有属于自己的爆炸瞬间"You just throughing them against the wall,and hoping against hope eventually something stikes…"

《倒数时刻》短评

不喜欢,别营销最佳歌舞片了,故事很无聊很烂,到后半段才渐入佳境了一丢丢…爱乐之城可以甩这个电影九条街。

9分钟前
  • 抛掉奶盖上街去
  • 较差

从事创意类工作的人看了都会哭

10分钟前
  • 老袁
  • 推荐

虽然题材相似但感觉跟lalaland完全不同。看片尾的真人录像,本人还有一些局促不安一些逃避镜头和一些失落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男主问经纪人接下来怎么办?经纪人说写下一个,你只能不停地不停地写下一个。

13分钟前
  • 口木君
  • 推荐

看了开头,歌不错,但不知道,就是不想看下去。#20220628

14分钟前
  • huyouyou
  • 还行

可喜的是表现形式与镜头剪辑十分有趣,遗憾的是片中所有歌曲都谈不上动听。不要爱上艺术家,他会汲取你的生活素材和生命能量来豢养他的作品,对此我举双手赞同!7.2/10

18分钟前
  • 观察人类
  • 还行

虽然不认识这人,但后面的音乐还挺有感觉的。

19分钟前
  • rayliao
  • 还行

难看。

23分钟前
  • Xiao鬼
  • 很差

是一部让人时刻保持热泪盈眶的音乐传记片,用音乐剧讲音乐剧作家乔纳森·拉森30岁前倒数一个星期,有困厄中的真诚,有挣扎里的决绝,有在现实的错愕和梦想的触不可及之间摇摆不定的真实,还有源于生活碎片的情绪堆叠出的强大感染力,无论哪种程度都令人动容。LMM在保留自身音乐剧风格的同时,也能看出视听上借鉴了鲍勃·福斯,将音乐蒙太奇运用得尤为出色,尤其是中段那首I feel bad That you feel bad,配合着拉森与女友矛盾爆发的情节,是我心目中的MVP最佳段落。加菲的表演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真诚力量,他的那双大眼睛总是饱含热泪,虽然唱功不如专业歌手,但这种扑面而来的真诚太容易引起共鸣了。

24分钟前
  • Anima
  • 推荐

口水歌真不好听,故事线和情感线毫无波澜,技法一般,言之无物,题材吃香是唯一的亮点吧。加菲猫煽情起来,他不尴尬,别人很尴尬。

29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有时候觉得电影评论真是残酷,明明是真事但放到电影维度就是稀烂,也跟导演选取桥段有关吧。精彩之处在于用三空间连一个唱段,典型就是与好友离别那段。其实除了最后一首,所有歌我都喜欢,尤其女友吵架的那段声情并茂

34分钟前
  • 半弦月
  • 较差

传主乔纳森在他那部传世之作《吉屋出租》首演前日去世,他的良师、一代音乐剧巨擘桑德海姆近日也与世长辞,由此本片算是双重祭奠。我以为我会哭,但是我没有。作为一个Rent粉+LMM粉,得到的却是双重失望。虽然电影有个不错的结构,将《倒数时刻》的表演现场与乔纳森的现实生活交织穿插,宛如他本人以上帝视角审视自己的创作心路、注解自己短暂的一生,但段落融合性不强,跳进跳出反而出戏,高潮缺席又令累积的小情绪溃散一地。片中有很多眼熟的音乐剧演员献唱,但轮到加菲就断崖式下跌。

36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削弱了我对歌舞片的好感,以自我(梦想)为中心的人,他的身上并没有光。相反,该片不断用29岁奔三的年龄焦虑来表达逐梦的急迫,急到好像有躁狂症一样,没有与梦想和衰老和解的追梦人,狭隘到令人疲倦。所以我无法被他激励,他也不是好的榜样。

38分钟前
  • 已汪销
  • 较差

形式大于内容,本就复杂的叙事结构因为歌舞加入更乱了,两段叙事时空的交错,两种表现形式的混合,不断造成的断层以至于很难融于故事当中。而且除去结尾几首歌,大部分歌曲也没什么亮点。加菲的表演状态则更像是在出演舞台剧,脱离了传记片的真实感,可矛盾的是,剧中剧结构却又允许了这种表演形式。当然,电影是最容易表现这一复杂剧本的方式,但最适合它的舞台,其实还是剧院。

42分钟前
  • 万塑王
  • 还行

fear or love?

45分钟前
  • EAZIN
  • 力荐

不是我的菜,跟la la land比不是一个量级的。歌很一般,没啥记忆点,调度也没亮点,林的《汉密尔顿》我就不感冒,这部也一样。

50分钟前
  • 小四不象
  • 较差

不应该叫tick tick boom,应该叫tear tear boom!简直催泪弹一般的存在!加菲贡献出了极精湛甚至有些灵魂附体一般的演技,无怪乎国外有人给出的评论是今晚没有看到加菲,而是看到乔纳森拉尔森回到了人间待了两个小时!观看此片的时候,桑德海姆也离世了,了解到桑德海姆虽然并不看好拉尔森的作品类型,但是对他不懈坚持的精神还是大加赞赏的,觉得拉尔森就差那么一点儿运气,晚去世两天,就可以亲眼见证自己的成功,见证自己改变了当代USA音乐剧的表现形式!要我说拉尔森就是被自己的矜矜业业全力以赴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作曲能力的要强精神给累着了!此外喜欢磕cp的也满足了,毕竟两个现在分道扬镳的前情侣都演了音乐剧电影。还有就是这片是真宽街团建,肉眼可见好多熟面孔!催人泪下,值得一看!

52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想去看看吉屋出租了

56分钟前
  • 力荐

毫无亮点。加菲的表演很卖力,但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自我感动。

57分钟前
  • Grawlix
  • 较差

太喜欢了,超好看的!电影还是比较舞台风,但对于一个宽街迷妹,处处都能看出各种彩蛋,我在电影院里从头到尾都超激动。Jonathan Larson的歌确实是好好听!加菲展现出了不为人知的一面,唱歌超棒,还是自弹自唱,采访里一直说到他开拍前不会唱歌不会弹琴,但从电影的效果来看,他的唱跳表演都被林聚聚调教得非常好,非常具有舞台感!当年我没看成AIA,加菲什么时候再回宽街啊,不一定要演话剧,音乐剧绝对可以啊!加菲明年男主必须要提名,我希望他拿奖!我家Ben出场不多,但非常可爱,竟然都没让他开口唱歌,好歹也让他唱两句呗!林聚聚首次执导还是可以的,剧情流畅,节奏很好,唱歌和文戏转换我觉得都很自然!还有不愧是林聚聚,整个宽街的人都被他请来客串,我就在那数星星!

1小时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力荐

音乐确实好听,但内容毫无共情

1小时前
  • 小熊Kin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