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赌城!
这是澳门留给我,恐怕也是留给大部分中国人的最与众不同的标签。
澳门、摩纳哥、大西洋城、拉斯维加斯,世界四大赌城,它当仁不让,排在第一。
中国之荣耀?
华夏之骄傲?
不是的,正因为它头上的这个标签,让我这个对博彩业深恶痛绝的人,从心底拒绝这个城市。
避免提及和想起。
甚而至于讨厌赌王一家。
凡是和赌字沾边的我都不喜欢。
它也不像香港,可以让我们通过许多的影视作品,加以了解、理解,付诸情感。
以澳门为蓝本的文学影视作品,并不多。
严歌苓是我打小就喜欢的女作家,她所有的小说我都看,包括据之改编的电影《妈阁是座城》。
这部小说非但没让我爱上澳门,反而更加深了我对澳门的坏印象。
所以,澳门在我心里的印象就只是世界第一大赌城了。
《澳门人家》怕是会创纪录:它可能会帮我打破我和澳门之间的坚冰,温度是澳门的寻常百姓,此剧视角朴素,通过一户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以现实主义的白描,一斑窥全豹,向我们打开了通往澳门的另外一扇门,向我们展示了与赌博无关的另外一种视角下的澳门。
一组组似曾相识的家庭场景,一张张朴实无华的熟悉面孔,血肉交融,情感相通,一样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一样的仁义礼智信家国情怀。
我慢慢走进他们的家门,融入他们的心灵。
澳门,还是中国特色的澳门!
祖母母亲怀抱里的一员!
梁鼎文和宋曼琴,从第一集的恩爱有加,相濡以沫,到第二集走向决裂,戏剧冲突也太强烈了吧。
在危难之下,宋曼琴卖了梁家大屋(其实这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梁鼎武的蛊惑),一家老小进了医院,梁鼎武又欠下高利贷,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可谓是雪上加霜。
当梁鼎文得知宋曼琴把大屋卖给苏家时,他直接把她赶出了家门。
我们可以看到梁鼎文的倔强,但有几分不能理解,往日的真心爱人,就这样结束了吗?
是不是有点太绝情了呢?
而且演到梁鼎文签署离婚协议时,虽然表现出事后片刻的不舍,但是当时未免也太决绝了吧?
当然,这也侧面反映出来梁鼎文的人物性格。
他们二人以后还会有感情火花吗?
两个人的感情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
期待两人的对手戏啊......
普通話方便國人溝通可以理解。
但作爲廣東人睇廣東文化主題電視劇講廣東人一聼普通話,而且只有普通話版就唔想睇。
引起身體强烈不適。
該作品企圖利用影視作品,隨意篡改歷史文化,歪曲歷史事實。
即使係主旋律,我都表示强烈反對,低分差評。
唔計傾。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没有演员了吗?
化妆师水平也是很差。
小妹很草率的就结婚了,妹夫也很随便,太儿戏了吧,也就是任达华来支撑这个剧了。
让人有点失望,也就3分,可惜了回归20年大戏。
题材挺好,但是制作水平和网络剧差不多,大失所望。
另外江珊演开始的人物也不合适吧,岁数太大了,总之这个剧的制作让人感觉很差很差。
第一集刚开就看着尴尬。
澳门有演员吗?
澳门人家没澳门人?
演员演技都在线,奈何这个年龄是不是都选的偏大?
好演员出现年龄断层了?
好尴尬呀 拍摄地应该不是在澳门。
偶尔去澳门采采景的感觉。
这片怕是内陆特供。
太假了。
真是假的不行不行的。
想要发布字不够,凑够140字。
晒不够180天的黄豆酱肯定不好吃。
我注意到,《澳门人家》的英文译名是"one dream one home ",很棒的点名了主旨~看完第一集,回想起预告片里最后的旁白:"十年沧海桑田,依托祖国,澳门迎来大好前程。
"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
人还是要有信念在心里的,和剧里的梁鼎文一样,有信,有信,有信心!
无悔入华夏,来生还是种花家~
还要脸吗??
我只混爱猫组,从来不写影评的人,买我号当水军?
两个月没看豆瓣就这样?
从来不写影评的,我还纳闷呢,我什么时候看过这个电影了?
我还在不断思考我什么时候看过这个电影??????
没得讲,反正混字数我也要讲清楚了,把我当疯子也好,反正我就要说出来———————————————————
家国故梦,是萦绕于无数海外游子心头上挥之不去的执念;而中国人,凭借不灭不熄的信念和双手双脚,开辟出在异乡他国的另一片家园。
一、爱或恨,得到或失去,一切都是造化弄人这部剧由老戏骨李立群和任达华担纲主演。
老戏骨的演技富有层次感,会逐渐细腻感人和贴近生活,渐渐深入人心。
任达华对男主角梁鼎文的演绎,随着梁鼎文坎坷、辛苦的前半生,被磨砺和展露了出来。
梁鼎文是梁家的老大,身为大哥,他一直默默承受着全家生计的重担。
在妻子宋曼琴不堪重负,为了救重病的公公和小儿子,而和小叔子梁鼎武一起把梁家祖宅卖给苏家后,梁鼎文跟宋曼琴大吵一架,离婚了。
宋曼琴离婚后去踏海自杀,被苏家少爷救起,从此她跟苏家少爷结了婚,去了葡萄牙。
多年磨折,梁鼎文要比同龄人更沉默更苍老,也更压抑。
当他与前妻宋曼琴再次重逢时,曾经患难与共的夫妻如今远远站在两端,互相敌视地望着。
命运和挫折已经在他们之间横亘了一条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
梁鼎文望着前妻,从恍惚到不由满溢泪水,再到最后的怅然若失。
多年的心酸苦楚和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就这样被这双眼睛演绎出来了。
因为饱经风霜,梁家老爷子梁恒对很多事情要比梁鼎文看得通透和豁达。
梁家祖宅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生生抵押给了宿敌苏家,这是梁老爷子一生难以释怀的伤痛和耻辱,但是他也试图缓解,始终用积极的心态来鼓励儿孙和遭遇金融危机重创的街坊们,在一定程度上,梁老爷子已成为了三湾斜街居民们心中的精神领袖,跟他们一起站立,迎接着命运之浪一次次无情的冲击。
梁老爷子原谅了前儿媳宋曼琴,并要求梁鼎文也要理解和原谅她。
“你们以前是多好的一对儿,这一切都是造化弄人”。
梁家老爷子能看到命运对人和人际关系任性的摧折和扭曲。
命运无常、世道反复,得失难论,人所能做到的,也许就是在无常和丧失中保护好自己的内心,尽量对自己和他人好点。
梁老爷子要让宋曼琴和梁鼎文推着自己再看一次梁家大宅。
在他的身后,他的儿媳和儿子已经破镜难圆,难释冰嫌;在他的面前,是他曾经拥有但已然失去的家园,他叹了口气,像是对身后的孩子们说,也像是对自己说:“丢掉的东西,卖掉的东西,就不要多想,放下吧,放下……”梁老爷子就此溘然长逝,这个戏剧场景成为了我在这几集里,感觉最动容、最受震撼的一幕,于寂静中具备震撼力和点拨,看完之后人一下子就通透了——放下,也许就是面临失去和无常时最好的姿态。
人可以在命运中积极有为,但也不得不“尽人事听天命”,懂得放下执着,才能保存自我、走得更远。
从这个情节看,《澳门人家》拥有了一些哲学上深层次的思考与意味,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显得更厚重和深沉。
二、 在漂泊中扎根的人们清朝末年广东沿海附近的华人出走马来西亚、澳门,香港和美国等地谋求生路,沦为廉价辛苦的“华工”,其中的心酸血泪常人难以想象。
即便如此,活下来的华侨们还是凭借吃苦耐劳,低调和善于积累经营在全球各地崛起,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和生活。
永持信心、吃苦耐劳,忍耐积蓄,是华人奋斗史里普遍的信守和作为。
中国人强调自我奋斗不息的精神内核,和对故国家土眷恋崇重的浓厚感情也在《澳门人家》里得以体现。
梁家早年从广东中山移民到澳门,在澳门三湾斜街建立了自己的梁氏大宅(梁氏宗祠),以饼业维持一家生计。
在老爷子梁恒眼里,没有什么比梁家祖屋更重要。
具有广东沿海宗祠建筑特色的梁家大屋成为在澳门扎根求生的梁家的内心慰藉和精神寄托。
即使到梁鼎文(梁恒的大儿子)这一代,家运低迷,梁家饼店依旧秉持着华人做生意的宗旨和信念,讲究信用、帮衬邻里。
梁家老爷子说:“有信、有心,信心就是一个人在再艰难困苦的处境中,都得让自个儿站起来、走出去,这就是君子!
”这句话不仅是梁家的信守,更是中国人秉持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品格的印证。
自强自立,从来都是中华民族不赖神佛、自强不息的民族风骨和顽强意志。
以梁家人为代表的澳门人,就是在浩瀚恢弘的时代背景下,靠着信念与勤力,找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归宿。
而放眼这风云变幻、浩瀚无垠的世界,每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既被命运的潮汐摆弄颠簸,但亦凭借信念、毅力和硬骨,成为行走在命中的弄潮儿;实现着自身价值,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家国故土都已带着身上,迁徙和漂泊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希望和未来全凭一己之力,一切都是为了心中自由的天地和理想的家园…
现实题材的剧集,确实有自己的表达思想。
不错,会继续看下去,尤其是这帮老戏骨,任达华就不用介绍了
澳门人家8.2梁振华 / 2019 / 文化发展出版社梁振华的文笔也不错,期待双华见面吧!
一起感悟人生,了解历史,了解澳门。
让我想起来了那首歌曲。。。。。。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在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央视的献礼之作就是电视剧《澳门人家》。
电视剧由任达华、董洁、珂蓝、江珊领衔主演,还有李立群特别演出。
都是演技派的实力演员。
整个剧虽然我并没有看完整,但是断续的看到,这是一家人,一家家传老店,折射出澳门这个城市发展和变迁。
拿到由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澳门人家》的小说。
包装非常精美,在里面还附有《澳门人家》电视剧剧照的明信片和书签。
看完整部小说,真得非常的好看和感动。
可以说比电视剧的表现上更细腻和内容也会更丰富。
从梁家百年招牌的梁记饼屋切入,讲述了梁家几代人的甜酸苦辣和分分合合。
这其中又贯穿了澳门回归前后的30多年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亚洲金融危机、澳门回归、非典、北京奥运会和港珠澳大桥。
每个事情都这样的真实。
从这家人的经历可以以小见大的看到了整个澳门的经历和变迁。
让人非常的感同身受。
最近刚刚第一次去澳门。
澳门有一些藏在小巷里的手工饼店。
朋友就带我去了一家,真的非常简单的门面,但是里面东西真的是货真价实的好吃。
特别是在看了这本书以后。
我就仿佛看到了一家梁记饼店。
去过澳门才感到澳门这座城市的魅力,尝过了杏仁饼,才体会到澳门人民生活的幸福的味道。
这部剧里面有很多老戏骨,我尤其喜欢宋曼琴,她无论是动作还是形态都演的非常到位,尤其是宋曼琴去见家栋和舒儿的时候,她所流露出的真实的表情,很打动人,让人忍不住泪水直流。
还行吧。情怀
差点没吓死我,编剧在写的时候没带脑子吗
一南方背景的城市,一众人的口音全是北方的,废物二哥还一口京片,怎么看怎么出戏……除了大哥没一个人演出了南方人的感觉,还走心……
一堆说着普通话的澳门人家
梁舒一看见文扬给宋晓雯画画,表情马上就不一样了,脸上表现着对文扬的满不在乎,实际上心里的醋缸子都快翻出来了。
不好看。董洁的法令纹令人不能接受。
编剧专门安排家栋去赌场当荷官的情节,可能就是为了体现澳门的博彩业文化,但家栋好像还没成年吧,也可以出来工作了?
这剧情太虐了吧!心疼老头子,还没等到澳门回归就走了… …
主题不错 主旋律 但澳门人家的演员怎么没有澳门的啊 而且很多北方口音 感觉不太地道
平时就挺喜欢这种体现岁月沧桑风云巨变式的剧,看到梁老爷子走了,深深感受到了到历史中渺小的个人的无助与无奈
冲着澳门回归20周年这个日子看了几集,滤镜太重,我寻思这是不是在海口那个影视小镇拍的反正觉得场景有点像电影的感觉,一些剧情能够猜出来,这家的每个小女儿我觉得懂事的有点过分了,虽然家教好
坚持每天第一摞杏仁饼送给邻里街坊,才会有梁家陷入财政危机时,街坊纷纷解囊相助的画面吧。
适合爱国小市民观看
平淡
20周年献礼剧,有幸年初的时候去过一趟,感觉电视剧场景还原度挺高,剧本也很走心,家国情怀样样具备,。
没有滤镜的质朴画面,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那个年代的情境中去了。
被困在家陪妈妈看剧
作为回归献礼片,大篇幅讲述家族爱恨情仇,重大事件一带而过,显得十分敷衍。
剧情和人物的发展都凌乱了些,让董洁演十八九岁的梁舒也太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