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堵车,错过了《最美的时候遇见你》首映式的前三十分钟,因此笔者在此只谈谈后半段的电影。
虽然这部电影记录的是青春时代的爱情故事,但与院线其它那些乱七八糟的青春片不一样,《最美的时候遇见你》中没有堕胎、没有死人也没有各种狗血的剧情,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段青春时光。
可见编导确实只想叙述一段真情实感的小情绪,记录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因此点到即止就已经足够,也不需要过多的杂质。
这与那些唯恐元素不够多不够吸引人的大部分院线电影相比,这部电影有自己的追求及原则,这点坚持值得称赞。
电影后半段故事十分简单,就是讲述一对热恋中恋人的异地恋情。
异地恋向来煎熬,时间的距离以及各种诱惑,能拖垮任何感情。
更何况电影中的男女主角都是高中毕业刚读大学的年轻人,双方都缺乏熟理智的心智,男方不够重视,女方过于在乎,而彼此都不懂得彼此体谅与宽容,这意味着两人的情感必然在矛盾重重走向终结。
电影是女性视角出发,因为镜头叙述视角也是女方角度,并详细白描了女方的小情绪。
当然很多观众认为女主太作,但初尝恋爱的人早已深陷其中,又岂能保证理智的思考?
因此男女主角的种种举动虽然看来幼稚,但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正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阶段。
导演将这些小冲突和小情绪展现出来,正好记录了成长过程中的轨迹。
如果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在不理解不成熟的误会中分手,那是对青春不错的诠释,也表现出初恋的甜美与苦涩。
但很可惜电影并没有选择这一种结果,而是选择让男主劈腿,这就让电影的重点从青春的不成熟走向了渣男变心。
而这种选择各种电影类型都常见,唯独缺少青春独有的味道,这让电影着重于一段感情,而不是一段青春感情。
由于电影一直在力求记录一段青春时光,但却在临门一脚射偏,这一点笔者以之为憾。
再次,有观众将重点放在开房与床戏方面,并在观影中数次笑场,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
毕竟青春承载了太多人的美好,过多地刻画床戏,反而有破坏美感的嫌疑,也不符合正常青春片的套路。
但细细想来其实不对,真实的青春时光其实就是荷尔蒙旺盛的时期,那么有情欲才是真实的青春。
因此导演算是打破了青春片的套路,以现实主义的风格记录真实生活,导演有自己的追求,只是观众的观影习惯需要培养,因此笑场无可避免。
结尾方面,有收尾仓促的感觉。
按照《秒速五厘米》的做法,会选择一首ost配上蒙太奇剪辑,集中表现女主现生活的劳累、孤独,这样才能衬托出青春初恋的美好及怀恋,这样才能为男女女主的再次见面制造更多的唏嘘感。
但电影没有做,只是稍微刻画了一下女主在见面前的些许不安,这对于收尾来说,力度不够,手法也显得不够丰富。
观众看完纷纷表示出“哈?
这就结束”的惊叹感,结构不够工整。
以上文字都建立在“忽略前三十分钟”的观感上,但整体感觉还是可以的,希望导演更进一步。
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的初恋故事。
青涩真挚的内心的小戏份,道出了多数人的少年情感。
我只知道拼命喜欢你,但不知道怎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
因为头一次的恋爱冲动,也不知如何把握尺度,控制自己。
到头来迷失自我,伤了彼此。
男人和女人恰恰相反。
也许没有得到的时候会为你疯狂,对你保持幻想,得到后会回复本性。
就像猎人一般。
但不表明他不爱你了,只是知道了你也爱他,而且那么粘着他,激情过去,心里不那么患得患失了。
同时开始害怕失去宝贵的自由,开始怀疑自由和爱情是否能并存。
而女人则在和男人相处中,越演越烈,刚开始的羞涩因为两个人关系的慢慢成熟而淡化。
本来收一封信就可以回味半天。
而尝了爱情的初期后,开始要的越来越多。
因为恋爱的感觉,家庭也许是无法给的。
一种迷失自我的探索。
女人天生敏感,细腻,爱幻想。
所以对方一个很小的举动,在爱的疯狂神经敏感时,都是惊天动地的。
因为,此时我天天无时无刻不在想你,我为了你失去了自由,而你却显得如此自由。
两个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只是一个巧合,我们被彼此吸引了。
但并不表明要把各自的生活都搭进去。
爱情到后来还是需要一点弹性和积极的调整。
特别是过了热恋期,两个人开始理智了。
还剩什么?
应该不止是轰轰烈烈你侬我侬的回忆。
而是当下在一起不束缚却开心的感觉,懂我非你莫属的感觉。
向对方不断求,来填补自己从小未填满的安全感。
总有一方先累了。
每个人都在探索,即使样子狼狈,也是值得鼓励!
至少我们曾经有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不像长大后,越来越要面子,越来越怕受伤,要考虑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多,瞻前顾后,过分理性,少了真性情。
不完美的结局,完美的回忆。
先表态,这算是一部触动自己少女心的电影。
下一段是内心os完全是因为罗云熙而找着这个电影的,看的时候我就觉得一定要在看完之后来关注豆瓣的评分,哈哈哈,果然跟我想的一致的评分不高,但是却高于我的预期,同时,评论人数却又低于预期的那么少,感觉真是比单纯评分低还凄惨呢。
咳咳咳,下面是正式的观影感受。
其实就是高中毕业的花季少女如何春心萌动恋爱的简单故事,但是却是我近年看过的青春疼痛爱情里面最不错的电影。
首先是满屏的土气,要是你还看过男主和女主的别的剧的话,你绝对必须认同我这个观点。
明明是14年才拍的不算老古董的电影,但是服化道都在出卖年代,每一帧画面的截图都透露出一股乡村非主流的泥土气息。
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代入感真的强到不行,翻翻自己中学时代的照片,可不就是那种村姑的审美气质嘛。
这一点是弹幕里面吐槽最狠的,也是很多人弃剧的原因。
可是,不知道是剧组的资金短缺产生的歪打正着,还是新生导演的匠心独运。
总之,他真的给我一种跳脱时间回到过去的画面感,那是一种浓浓的真实带来的美的缺失,因为它丝毫没有不尊重年代篡改旧审美,这是我觉得现在很多剧欠缺的。
其次让我触动的是男女主之间莫名其妙就很尴尬的互动,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开房,第一滴血。
青春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矫揉造作里面配合点欲拒还迎,那不就是大写的尴尬么。
如果你的初恋你还回忆得起某些细枝末节的话,你仔细玩味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女盆友),很多情景,真的,用现在的视角就叫“超白莲花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很经典的说法,恋人关系最美妙的阶段就是双方都想跟对方上床却还没上成的时候,粗俗但是客观。
杨芳芳把郭阳爱到骨子里了,却还是在第一次开房的时候推开他,我觉得那场戏是疼痛青春表现力最强的一场。
满屋子都是恋爱的酸腐臭,眼看稚嫩的少女就要被恋爱的糖衣炮弹腐蚀而选择美丽的疼痛了,但是她恐惧,她害怕。
她想要把自己的美好献给这个自己觉得爱得想原地捆绑的少年,可是献上一血这种事情,下一次决心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青春,结着丁香花忧愁的青春。
与之相对的,本来燃着熊熊烈火却遭遇细雨被浇灭的少年有种莫名的怒气,这也很真实,排泄都是有快感的,自然而然,阻挠排泄必然是会带来反感的,少年掩盖了很大程度的反感,却还是漏了一些出来,这也很青春。
总而言之,我喜欢那一场的表现,完全就是青春本人在表演,带给我的,只有扑面而来的荷尔蒙。
最后想说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尾。
其实很多青春疼痛系列的故事结尾我都不喜欢,青春时期的爱与忧愁本来就与成熟(指的是谈婚论嫁时期)时期的爱恨情仇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没必要给每一个故事都硬来一个男1对女1的结尾戏,因为作为“成长”的过来人,我们都很清楚,三十多岁时候的男一怎么可能还是十来二十岁时候的男一啊,就算有这样的故事,那也是小概率事件啊。
喜欢这个故事,就像喜欢喝一杯青柠檬汁,不加蜂蜜是回忆,加了蜂蜜是养生。
我们会因为各种契机看到各种电影,伟岸宏大的秀气灵动的,缠绵悱恻的直抒胸臆的,但是我们不见得会为每一部电影都写个观后感。
这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其实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我想表达的是,当一部电影让我冲动地想留下只言片语的时候,我们是产生电流的。
看完这部影片到豆瓣标识的时候,我有点讶异,评分比我想象中低。
这部影片给人第一印象和最大冲击力的是真实,真实得仿佛是一部纪录片,仿佛在你我身上都发生过的故事。
无论是场景:老旧的教室,拥挤的单车棚;街边的烧烤摊,简陋的小宾馆;人物的造型:前期素颜出镜,男主的非主流发型和小胡子,红黑衬衫,标配的蓝白校服,女主的眼镜和发卡;人物对话:那些年流行过的写情书,闺蜜间谈论的小秘密,吵架时会说的狠话;情节设计:高考完要做近视手术,漂流时感情升华,蹲在路边的初吻,女主说分手跑出去但是男主没有追;甚至主角连名字都很朴素,郭阳、杨芳芳。
两个主角的表演还是相当自然的,但是谭松韵的头发一直看着像假发让人非常出戏。
罗云熙饰演的是“男神”,但是在剧中又黑又瘦,带着小胡子,看上去有点脏兮兮的。
但是你要是想一想自己的初恋,可能他也只是这样一个“野生”的小伙子罢了。
我最记得的一个场景是,女主万苦千辛想要在一个美美场景下偶遇。
最后却是很随便地吃着烧烤满嘴油污的情况下重遇男主。
接地气得让人啼笑皆非,你永远不知道命运会在什么时候把你推向何处。
第一次接吻和第一次开房的场景也是真实得让人面红耳赤,没有任何BGM和内心独白,甚至算不上浪漫。
因为少了浪漫的渲染,因此显得赤裸裸,荷尔蒙四处流窜,仿佛溢满屏幕。
一点点期待、一点点羞涩,一点点抑制,像玫瑰花将开未开,花香味却早已忍不住扑鼻香,我想那便是爱情最美好的时候。
如果说这部剧败笔,成也真实,败也真实。
习惯了其他青春剧戏剧化的情节处理,夸张的手法,男主是怎样多才多艺的学霸男神,女主是个怎样笨手笨脚的小白痴。
他们的相遇不是在多浪漫的场景啦!
各种转圈圈慢镜头;就是误会重重最后冰释前嫌啦!
这部剧因为想要摒弃这种戏剧化用力过猛,让剧情稍显平淡,不紧凑,张力不足,没耐心的人甚至看不下去。
高考之前的铺垫太长了,还有哥哥的戏份我不懂有什么意义。
前面方言太多,还有各种“土味”的衣着,让人感叹小清新和真实好难平衡啊!
我们内心还是抱着一种希冀,希望灰姑娘能遇上白马王子,希望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希望在荧幕上看到所有也许现实生活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而太真实总是太残忍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给我们造梦的人。
我们不想要破碎的现实,我们需要逃避真实的时间。
如果要真实,我们可以继续回到生活中去,挤公交车、打卡上班、照镜子、看逐渐秃顶的老公......影片始终以女主视觉进行,女生总在最开始给爱情做了过多的幻想,在一起之后全身心只想着恋爱,到后来发觉对方也不过尔尔,想要作天作地来换取对方的注意,随时生气随时说出口的分手...... 男生恋爱不过是他的世界多了一个人,除了恋爱他还有很多事做;女生恋爱世界就变成了一个人,往往容易迷失自我。
得不到平衡的关系始终会解散,最后痛哭,自我成长。
也许她最后终于懂得了,爱一个人,也不能掉丢自己。
生命教会我们什么?
就算最平凡的人,也有过动魄惊心的悸动,也有过撕心裂肺的失去。
日子会继续,人会长大,再动魄惊心再撕心裂肺,都变成过往云烟。
以后我们还会再次心动的,但是变得小心翼翼。
其实在那个我们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对于爱情,我们用幻想添加了太多色彩······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
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
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
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该放弃的决不挽留。
很有代入感的片子,每个女孩都有那么一段吧····有些甜蜜、有些青涩、有些不堪、有些惆怅·····把恋爱中小女生那种拧巴的小心思表达得特别好······其实我们都是普通的小女生,不是那些年的沈佳宜受尽追捧,也是没有少女时代林真心那样的小幸运,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青春,也有我们最美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浪漫,太多的惊心动魄,我们都是普通人,牵手亲吻时,慌张无措,脸红心跳的感觉,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真实的青春。
就如同木卫二老师说得一样,这部片子好与不好,问题都出在它的故事显得太真,没有经过太多的精粹加工。
心理刻画有些弱,特别是男主的状态较差·····后面的开房共浴、争吵分离都显得有点套狗血,和前面的小清新很不搭,看完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一部电影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却没有深度。
若真的是成长, 淳贵人的蜕变,就是变白、摘掉眼镜、换个发型吗?
女导演的电影风格,可能有更多的情绪·····但是有些情绪并没有充分的释放出来,旁边太多太喋喋不休,当一部电影要靠旁白来推进剧情,那证明导演的叙事能力真的不行。
而且摄影和后半段的取景真的是弱了啊·····有点拖沓,细节很多,故事性不足。
算得上及格的青春片,毕竟很真实·······
电影特别尬,演员特别尬(尽管我是从香蜜为了罗云熙跑来的,也挺喜欢谭松韵的),拍摄手法,场景,配角都好尬。
可是真的全程跟着心动,心疼,压抑,又释然。。。
因为太真实了,就像看到了自己,不完全一样,但是女主的整个为爱再无其他的状态,就是当初的自己,作死的自己。
还是很感谢导演,在故作煽情的青春片里成了一股清流,就这样不加修饰地表现了85后土拉吧唧又美好到不行的青春爱恋。
都说回忆会被美化,但是看到有影评说,大体初恋的纯粹度是被真实还原的。
初恋这件事,美好又心伤(不包括嫁给初恋的人),但是再来一次,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为那个阳光少年而心动。
也许这次,能够走的再长久一点。。。。
其实一直很反感打着青春旗号的电影和电视剧,充满暴力堕胎等情节,好像我们的青春只有这些。
《 最美的时候遇见你》,不评价别的,就只为它的真实,可以说是所有青春类影剧中最纯粹最真实的电影,就凭这点,它已经是部成功的电影了,已经把所要表达的东西表现的淋淋尽致。
低扎的马尾、黑色夹子、我们一直嚷着丑得哭死的校服、罗云熙刚刚冒出的胡须扎和那独有的贵州口音,这些都和我们青春点点滴滴都对应上了,是青春独有的印记。
遇见喜欢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够漂亮,幻想着自己能够像成人样可以随心所欲的打扮自己,想要看到他惊艳的眼神。
为了假装和他偶遇,向周围的人旁敲侧击的打听他的消息,走遍了他可能出现的地方。
当他靠近的时候,心砰砰的跳着,完全不受控制,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眼里只有他,整个世界都是甜的。
只要一想到他,就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心底的幸福满满的都要溢出来了。
他的一句话可以让我上一秒在天堂,下一秒在地狱,他的一举一动左右着我的心,慢慢的,我需要的更多,希望他像我需要他样的需要我,希望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
当得不到回应时,开始使小性子,开始说分手,可是这不是我本意,我只想要你能注意到我,告诉我,我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管是人还是事。
我们更执着,我们执着的认为如果我不是你心中的第一,那我就什么都不要,我们不懂的包容,不懂的取舍。
看着这部电影,就好像看着那个阶段的自己,一幕一幕在脑子中闪过,那时候的我们第一次相爱,第一次说爱,却不懂的如何去爱。
可是这就是青春啊,才更显的弥足珍贵。
看到海报和主演阵容,我本以为是梦幻狗血式的青春爱情片,却在女主角一口方言出来后倍感惊讶,接下来的真实和细腻更是让我讶异。
没有狗血的桥段和梦幻的人设,没有精致的妆容和生硬的植入广告,没有美颜滤镜和流量担当们的超强阵容,却能吸引我一直看到结尾还觉得意犹未尽。
小女生的细腻和小男生的不成熟刻画得很真实,不得不说演员的戏很好,女主的可爱和男主的帅气都是"接地气"的,不过比起罗云熙还是觉得谭松韵更胜一筹,她真是演什么像什么,甚至片子里初中时的芳芳她演起来也一点都不违和。
芳芳和郭阳第一次一起过夜时,芳芳对郭阳靠近触碰的害怕让我觉得很真实,郭阳的表现应该也是很真实的吧。
比起其他青春片里梦幻甜蜜的初夜,我更觉得这才该是少年少女们想初尝禁果时应该有的样子。
第一夜没能真正成为初夜,也很符合初恋小女生的人设吧。
或许郭阳才真正是我们初高中时喜欢的男生的样子,高高的瘦瘦的,穿着普通的T恤和牛仔裤,没有过度装饰的面庞和发型,但是会为了耍帅留着斜刘海。
很喜欢海报上的句子,"无可取代的初恋,和你"。
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吧。
今天一打开优酷电影,这部最美就在第一个,看着海报就毫不犹豫的点开了视频,因为他是“何以”里高冷的少年以琛,她是《甄嬛传》里娇俏可人的淳贵人,不必细看就觉得迎面而来是满满的胶原蛋白,满满的青春岁月。
故事很简单,身处高考之前最紧张也最枯燥的时候,一封来自老家的信打破了女孩杨芳芳平静的生活,信是芳芳的初中同学郭阳写来的,她的初恋从次此拉开序幕。
开头是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倒叙,因为初恋肯定是属于的过去的。
郭阳打来电话想要见面,芳芳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记忆的闸口因为这个电话被拉开。
那年的芳芳只是个因为高考拼命学习的普通女孩,小圆脸,戴眼镜,不够白也不够高,可是那封信就这么不期而至,信里那个记忆中的男孩说想她了,不,想起她了,一句话,让芳芳脸红心跳,不知所措,一直陶醉在郭阳并不甜蜜的来信中。
几封信之后,芳芳越来越渴望见到他,可是迫在眉睫的高考让她决定完成这件大事后,用最美的样子去见那个最想念的男孩。
为了脱下眼镜,她虽然害怕还是独自一人面对激光手术,为了变白,她天天坚持敷面膜,最后还一个人远路迢迢的赶赴一场不知时间,不知地点的“约会”,让人忍不住为她捏一把冷汗。
看她远远近近的逛遍小城的每一个角落,固执的不肯特意去找他,只拐尽弯角打听他的哪怕一点点消息,只为有一个完美的邂逅。
当她吃着烧烤,无意的一回头,嘴角还留着酱汁,就这么一眼望进他含笑的眼眸,我都忍不住为她欢呼。
看着两个人互相不着痕迹的打听对方的消息,他追去她的城市,她却远离那里,原来在重逢的那一夜就注定了不能相许一生,毕竟没有多少小情侣敌得过那遥远的异地恋,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可是即使是知道也不会轻易放手吧 总要不辜负这一片真心。
后来的一次漂流给了男生英雄救美的机会,也给了两个人单独相处互述衷肠的机会。
再加上搞音乐的男生一曲深情款款的《喜欢你》,一双深情满满的眼睛,用不上一句多余的话,女生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了。
后来男生又有心机的帮女孩挡了酒,一句头晕就在桥上坐了一夜。
于是只听见男生一阵阵清晰的呼吸声,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看的我都紧张了半天,“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
”“我不知道。
”“做我女朋友,好吗?
”“我不知道。
”“那我们试试吧?
”“怎么试?
”男生不再犹豫,直接吻上了女生的唇,半天没有离开。
看到这里有人吐槽女生傻透了,光会说不知道,男生怎么吻上去半天不松开。
可是我说我可以理解。
女生只是一个没谈过恋爱的小姑娘,即使心里千肯万肯,也是不会豪气的说,好啊,那不成女汉子了吗?
男生还不得吓跑。
而男主,好容易吻到女孩肯定不会轻易放开。
后来顺其自然自是你侬我侬,形影不离,男生情深时总想要更进一步,女生理智时肯定严词拒绝。
即使抓紧每一秒钟,分离依旧不可避免的来了,在男生声声不舍里,女孩坐上火车终于离去。
也许是第一次分离,即使男孩煲了整整一夜的电话粥,女孩也只当是寻常,直到相思成灾,才知道分离如此难以忍受,女孩不顾学业打火车飞奔到男孩身边,此时此景再不会推开他,女孩付出自己可以付出的一切,甜蜜处,热似火。
但是女孩可以忘我的身陷其中,男孩却总要回到现实,第一次分手在分歧中爆发,当时还是情深如此,男孩的眼泪让她心软,步步难舍她回到自己的生活。
而此时在爱的跷跷板上男生已然是高高在上,女孩的电话如影随形,男孩的不耐难以隐藏。
女孩说我不怕分手,只怕他不爱我了。
终于不知道是心的距离还是身的距离,他有了另一个她,她身心俱碎的回到现实。
我知道,这样的说故事太罗嗦了,可是怎么办,跟我想的太像,如果当时他也喜欢我,那么我们会不会一样,我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回忆。
她说她有他们的合影,她在前方报幕,他背身而立作好造型准备表演,只是同框她便看了千百遍,我也有一张他的笑脸,我在教室中间表演小品,他无意中出现一旁笑得欢乐,即使谁也不会知道,但我就是欣喜这样的拥有。
她看见他和同学站在路边,还离得老远就心跳加速,她想他穿红黑格子的衬衣真是分外帅气,经过他时她眼睛哪里都不敢看,只目不斜视的走过,他被朋友们推向她,却半路逃跑,她忍不住回头他却踪迹全无;我多少次看见他都从来不肯直视,只敢离开好远回头偷偷看他越来越小的身影,满眼满心里都是他浅蓝色翻飞的衬衣。
不是高富帅,他只是普通的音乐生一枚,喜欢她就去追求,只是他不是除了爱什么也不在乎的孩子;不是白富美,她不懂,爱是什么,只是不顾一切好好爱,即使她的爱让他窒息也不肯放手,即使甜蜜之后只剩伤痛。
这就是年轻的爱!
这才是真实的初恋!
即使明知道不应该还是爱了,散了。
这是我看过最真实的青春片,男女主都像我们身边的你我他,也因此让我看完后一遍一遍地在脑中回想,我们大多数人的初恋不就是这样么?
第一次喜欢的那个男生不是帅得令人发指的柯润东彭于晏,只是那个有点点帅气的少年,我们自己更不是被团追的陈妍希,只是个想摘掉眼镜做做面膜勉强能看的小姑娘,恋爱的过程并没有烛光大海的浪漫,甚至没有婚前守身如玉的坚贞,情到浓时开房的钱可能都是借的,可那份青涩试探思念争执是多么真实!
朋友看完了问我:那时候的爱情开始就需要一句 我喜欢你;散伙的时候只要一句 我要跟你分手。
一点也不拖沓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回答:是年轻!
那种义无反馈和不回头只有那么年轻的时候才有。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路走来,才发现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
我们才终于懂得,曾经离我们一步之遥的人,一旦错过,之后即使化身盖世英雄,身披金衣战甲,脚踏七彩祥云,一跃十万八千里,也未必追的回来。
即便如此,那时的经历和回忆却依然值得我们敝帚自珍!
看到淳贵人我就收不住了~~~O(∩_∩)O哈哈哈~
我只想说太真实了,真实到好像是自己的故事又好像不是自己的故事。真实到让人尴尬得来又慷慨,谁没有那个时代呢?只是有的时候不想去面对而已,庆幸当时只是暗恋,初恋还在,你不在了。🙃
真实的爱情面目。真实的过于美好,真实的过于残酷。动不动就说分手,青春就是本尊了。
还可以吧
这是真实的恋爱故事吗。觉得男女主都好作。。。
土得太真实了👍🏻
最真实的青春片。。。镇远是读书时候我想去我妈没让我一个人去的地方
因为暗恋你所以想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因为在一起了所以一刻也不想分开;因为太紧密了所以开始想逃离了;因为分开了所以我们都长大了。影片就是这样平淡的叙述曾经的匆匆数年。
发现这部去年电影节审过。。
太真实了
超级超级真实的电影,贵州的风景真美
特别真实的初恋啊,仿佛看到了我的青春时期,那种青涩和面对命运之手的无知无奈。
高中就开房了,教坏年轻娃娃。。
女主单人独角戏,剧本节奏问题比较严重。男主是我墙头,第一部戏里面表现很尴尬,完全不会演而且面对镜头有点紧张。
不能因为是土味青春,就敢把爱情片拍的那么乡土气息啊 // 猥琐版润玉确实是没法洗的黑历史了
刚要写知乎答案,有哪些烂到极致的神作,想到这部,突然忘了题目了,就跑来豆瓣看看。
除了发现宣传镇远挺美的以外 好像没什么可看的了。
男主太龊
本来是想着跟闺蜜花痴一下的,竟然一不留神就全看完了。这电影太真实了,真实到吓人,因为看大屏幕的时候就像在看自己的私人回忆,无数次一脸尴尬。我俩笑说,这明明是部纪录片啊!因为太真实,这电影不会讨喜的。女主的各种小心思,少女悸动式的,虚荣的,带着点封建残存意思的(什么初吻没了的台词),一点也不小清新,一点也不白月光,满屏流出low low的味道。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才值得五星。ps谭松韵真灵,罗玉也是很拼了,贡献了好几次船戏。哈哈哈。
作为电影来说,不管是外在还是内在,故事线都太平了。很多镜头的设置都很别扭,为什么要出现这个镜头?前后关系是什么?要传递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