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这部剧,李庚希纯是大女主,感觉所有的男主都是工具人。
还以为是一部爱情剧,原来并不是。
刚开始在职场上那些,简直太感同身受了,你服从性越好,你工作结果越完美,那你接受的工作就越多。
反而那些懒得动的,说一句顶一句的,给点工作就弄错的,领导经过几次后,就发现了。
也就不再找你干活。
事实上领导并不关心这个活是谁干的,只要有人给她干,并且少出错,别让她无法向上交代就可以了。
不会有领导真的去在意这个人特别优秀,领导主动想托举他升职加薪,这样有格局的人真的很少。
至于升职加薪时领导选择谁,也是跟那一刻和领导利益捆绑的更密切的人。
再说一说男二郑昊。
他反而是让我在这部戏里比较喜欢的一个。
虽然说都在说他爹味重,可是现实当中,这样的男孩真是不太多得的,有上进心,也很照顾女主,虽然有时候会替女主做决定。
但如果是我这样的选择困难的人,我是非常希望有这样一个能给我意见,给我主心骨的人。
只不过他和戏里个性很强的女主可能是不合适。
虽然说他在别人婚礼现场求婚这事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当时听到喝醉的了秀雅跟她说要分手,他假装没听见。
以及在地下停车场,他们看到董事长,他告诉秀雅没升职之前不要公布分手消息。
这些事,从郑昊的角度又拍摄了一遍,才知道原来实际上都是因为他还爱她,不想放手。
在母亲面前也是很维护前女友。
即使分手了,还帮着生病的丈母娘忙前忙后,感觉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值得人托付的。
郑昊还真算是一个比较适合结婚的对象。
那个让人作呕的霸道总裁,按理说他的资产,他的身份地位在我心里应该是比郑昊多了很多光环的。
但是从他们去重庆吃火锅那段起,因出车祸菜品没送到,他为难服务人员。
收购工厂,在老板那么渴望的祈求下,依然没有人情味的说要解雇所有人员,即使是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
也许这是他生意能做成功的条件。
但他作为人类,不能只用成功这一条去评判。
讲脱口秀,大家没笑,说大家听不懂他的高级段子。
然后觉得在秀雅面前出丑了,回去就把秀雅拉黑了。
这个人爹味更重,真的很难评。
这里边魏大勋戏份实在太少了,而且这里边不讨好的勇气实在没理解了。
辞掉工作,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开一房车。
你说他自由不受拘束可以。
但不讨好没感觉到。
而且后期跟随着团去到处演出,也是受那个团长制约啊,而且之后回到家乡,戳破他母亲的谎言,虽然她母亲早期操作确实挺待人恨的。
但后边也实属可怜。
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就是不讨好了吗。
可是也得尊重一下长辈吧,你说完你又回上海了,父母在老家受人戳脊梁骨啊。
里边吴秀雅的妈妈也是很震惊,到女儿公司去接人,也是稍微有点没边界感了。
总之前边确实很搞笑挺好,后期不讨好我实在没学会。
——学生时期霸凌。
工作时候霸凌。
吴秀雅是一个外表单纯善良可爱弱小的女孩。
总是被霸凌,李庚希的形象气质很贴合角色。
其吴秀雅气质和形象和我大学室友极其相似,故事真实原型。
高中时期以及工作时期发生的就是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史野扮演者魏大勋无敌少年感和角色适配度拉满。
书呆子学霸气质完美复刻。
而且正义满满。
——职场戏份真实,2015年,公众号开始盛行。
吴秀雅的气质和身份以及工作岗位和经历和我大学室友几乎复制粘贴。
——校园戏份真实。
高中时期拿着喇叭广播做检讨这种情况和我高中时期发生的一模一样。
——全员颜值演技在线。
太真实治愈了。
台词新颖精准深刻。
——没有看剧的网络喷子想发泄自己的不满只能证明你内心的肮脏阴暗。
这个片的立根之本就是女主的态度,女主压根不喜欢脱口秀,也不觉得脱口秀的生活方式是自己的三观。
实质上女主就是集伪大女主为一体的,全世界男人都爱我,千金小姐是我丫鬟的玛丽苏本人。
她对脱口秀的态度就是整个剧的基调她从头到尾都没真的爱过脱口秀,这只是她发泄现实不满的一个出口,当她现实的一切都正轨之后,脱口秀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玩意。
所以你去看别的为了梦想去努力的剧,整体的一个基调就是梦想打动了所有人,最后为了梦想女主带领大家走向了梦想的另一端。
(海豚湾恋人之类的,普通女孩拥有唱歌梦想啥的)但是不讨好不是的,导演还有编剧觉得脱口秀压根就是个穷人的吃不上饭的没有前途的被批判的工作。
最后用了大量的对比告诉大家,你们千万不要做这个工作。
最后女主能够将脱口秀持续下去,是因为有一个好老公(大厂精英)提供了资金。
实质上,你们这群玩脱口秀的,都是穷屌丝。
这个片把男主(代表了脱口秀从业主)其实是带着审视和贬低的写法去写。
把推崇自由生活和真的喜欢脱口秀把这当事业的生活方式和三观是嗤之以鼻的。
把房车的生活方式批判成居无定所,并作为被霸凌一生的女性在人生末途让她老公多看一眼的方式。
把追求艺术(脱口秀)事业批判成没有正经工作,有上顿没下顿。
把男二(大厂精英)作为称赞方去写,有钱就能买到艺术,甚至最后是资本取代了艺术,成为了胜利者。
说白了就是压根看不起脱口秀,觉得脱口秀这玩意有钱就能挣,底层脱口秀从业者都是一群穷sb。
这就是为啥不讨好的勇气难看的根本原因。
导演到编剧到女主的根本人设,都看不起搞艺术(脱口秀的人)。
既然如此看不起,干嘛蹭脱口秀的热度呢?
直接写玛丽苏和霸总不好吗?
跟隔壁婚内婚外真的差了好远。
最后就是意yin别人霸总是个面子大过天的人。
简直不要太搞笑。
中国的30亿霸总阶层比各种大厂精英可是努力也实诚的多,雷布斯每天are u ok。
说白了,不讨好的勇气就是洗白我们常见的普信男,丑化执着梦想的理想者和真正的财富拥有者,而是幻想普信男只是有一点小缺点,其实真出事了普信男比较靠谱罢了。
脱口秀也好,霸总也好,理想也好,财富也好,不过都是用来献祭给普信男洗白找娇妻的过程中的npc罢了。
导演编剧是现代人吗,剧情台词全都特别老土,脱口秀写得也烂。
人物形象如此扁平和单一,很多台词都强行升华,点明主旨。
看到资源咖演讨好型人格小职工真代入不了,她一辈子也不会经历角色经历过的任何一件事,这是对普通人的讽刺。
刚开始就有句台词说李庚希长着灵动且聪明的脸,配的画面是李面如死灰我请问呢…什么年代了还在用便利贴女孩,和男生打成一片和女生雌竞勾心斗角,第一集就英雄救美的老套剧情。
魏大勋演高中生不贴脸,不过好在学生时代的时长很短。
不过高中生和偶像剧不一样,偶像剧可以把借衣服给女生当成浪漫剧情,但高中生第一次见面就借校服给女同桌这合理吗,导演咋想的?
剧情设置太极端,人确实不用讨好所有人,但也不用创死所有人吧,女主在广播说自己的委屈讲清楚事实可以理解,但是讽刺救了自己的史野干嘛,削铅笔喝牛奶换座位咋了,在全校面前嘲讽别人是妈宝男。
讲清楚方露故意策划了这一切可以,但阴阳怪气说方露肯定特别受男生欢迎这和造黄谣有什么区别。
而且因为这件事性格就完全大转变,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可能吗?
而且如果这件事对女主的影响如此深刻,长大怎么可能认不出来史野。
王皓的人设确实爹了点但是有些话确实说的有道理,有些事确实是希望女主别那么辛苦,没必要为了给女主立独立人设就硬批判吧。
而且不靠男朋友就一直别靠,被同事抢功劳就想去让男朋友帮忙这算什么。
人物性格转变能遵守点基本法吗,从创飞所有人的刺头,到极端讨好型人格,从平常说话声音都不敢大声到站上脱口秀舞台就谁都敢吐槽了,人格分裂吗?
而且站上舞台就能即兴说这么多段子,片尾那么多脱口秀编剧没人觉得荒诞吗…
1-9集持续走高,尤其是第九集!
最开始就是刷到第九集的片段被吸引来的。
蜡烛若隐若现的光,还有水面波纹反射的昏黄的光线映在脸上不停闪烁,就像两个人悸动不停的心跳,导演太会拿捏光影以及暧昧的氛围了,还有最后的那首bgm也好配,淡淡的慵懒感,史野骑着单车,被风吹起的衣角,我感受到了清新的少年气息。
10-16开始发癫,我好不容易等到女主和前男友分手,然后跟史野有了一点点暧昧的苗头,结果突然冒出个霸总?
我真的不懂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水时长吗??
而且这前几集都跟另一个男人暧昧得快亲上了,结果12集突然就说要跟这个霸总试试,理由就是不能对有钱人有偏见?
我真的无数个问号好吗,我一开始还以为这是搞抽象,玩点幽默,结果还真的谈上了,虽然只有女主不这么认为,我都要被这个剧情雷死了。
天知道12/13集有多难看,让人如芒刺背、如鲠在喉,我一度都想要弃剧了,后面还是开着三倍速忍过来了,就想着什么时候能给我分手和史野谈。
好在终于分了,不过这过程我也不是很理解,玩黑色幽默吗这是?
就因为自尊心受打击就拉黑了??
真是给我整笑了哈,可以说是莫名其妙地开始,又极其荒谬地结束。
17-19回温了些,此时我以为剧情终于能回归正轨了,这癫剧终于要消停了。
脱口秀的事业线终于有了些进展,女主认清自己的内心主动表白,副cp也开始了清新自然的暧昧期,17集在夜市牵手那段可甜,我就想说一句,轮椅上的小葡萄你当初但凡就这样不喧宾夺主,静静地呆在副cp的位置上好好谈恋爱不好吗,这不是很好磕很招人喜欢吗,当年小森林那破事我都不想多说,没让我少生气。
20-24仿佛被夺舍了一般,突然蹦出个患癌症的妈,准备给包饺子结局铺路。
21集的代入感极强,女主妈在前男友以及公司同事面前的一番神操作,搁我身上我真是丢脸地在上海待不下去一天。
正常情况母女有矛盾就得好好聊聊解决吧,这剧倒好,癌症出马,直接把女主踢至道德至低点,再怎么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看到患癌的妈又能怎么样呢,忍着不说呗。
关键这会还搞一出意外,让前男友先知道了这一切,这下好了,正牌男友反而成了最后知道这件事的人。
史野好声好气带着水果来看望,不仅被对象的妈冷嘲热讽,还得眼睁睁看着对象前男友顶着现任的名号,与此同时还要忍受对象“你不会生气吧”的茶言茶语,纯受虐。
而且最后简直纯纯把史野当工具人,否定他这个人,否定他所坚持的不婚主义。
我能接受女主最后改变想法,直面自己想要结婚的内心,也接受两个人的分手。
分手时听到史野那句“我不想情感,被情感以外的东西绑架”,突然就想到了今生是第一次的男女主,“我不认为婚姻是神圣的,爱情才是神圣的”,韩剧在17年就超前肯定的情感态度,24年了我们的电视剧居然还在批判,什么“不婚是因为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提前拒绝”,虽然我并不是不婚主义者,但我认为有的不婚主义可能只是想要一场纯粹不掺杂杂质的真爱,这凭什么要被批判?
而且最后史野居然还被pua到说自己懦弱,放弃争夺冠军的机会,我天,我男主的事业线就不是事业线了吗,只自嘲不吐槽的脱口秀不配放到台面上光明正大地竞争吗?
到头来感情上受伤,房车没了也不知道住哪,还被刻画成流浪汉的穷酸模样,我只想说史野你还是太重感情了。
到头来史野大勇纯纯工具人,扎营安寨的棒喝成别人的了,史野还变成前男友的打工人,我真服了,年度诈骗剧,不吐槽一波我心里都梗得慌。
而且这剧名,看到了最后我觉得,这应该不是给女主的标签吧?
毕竟配得上这个标签的只有史野和小兰。
女主不仅没有不讨好的勇气,反而更讨好了呢,最后面对着不知道是上楼还是上x的前男友、欺压她的前上级、抢功劳的前组长、无缘无故造谣的前同事,还能嘻嘻哈哈不计前嫌拍大合照,这怎么不算讨好呢~还好大勋现在火了,要不然想想他这种演技浪费在这种烂剧里,真让人可惜,更何况挂着主演的名号,戏份却少得可怜,无语😒虽然剧很烂,但不妨碍一些镜头拍得很美。
开播到现在快十集了,编剧导演包括女主都在大口大口给观众喂史,用各种不合理不合逻辑的情境方式演绎一个普通底层员工遇到的种种困境。
一般的旁白就是第一集会用来交代一下背景剧情。
这剧每集都有大量的旁白,好像剧情无法靠演员的的演技,导演的拍摄手法来叙述,非要搞得像某听书APP一样。
女主的人设都不是剧情旁白的讨好型人格了。
属于吃饱了撑得找抽型,抖M上线,这世上只有这么一家破公司是吧,剧里话里话外的告诉观众女主其实特别有能力有水平,你这么牛批,你倒是跳槽啊,就紧着这一家破公司被PUA。
被犯贱老油条同事阴了,晋升机会也被抢了,和老油条同事吵一架,不愿当众检讨错误让领导难下台。
后面女主又自己犯贱主动跳到老油条组去打下手,给老油条擦屁股。
这编剧真是没上过一天班啊,公司虐我千百遍,我把公司当初恋是吧?
年底很让我惊喜的一部剧。
我居然能在20代的国产剧看到《天使艾米丽》和她的红房子。
“红色”,绝对是剧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女主转学时候因为穿着红裙子,挑战了七中的权威,被校园霸凌;少年时期被父亲剪坏的红裙子,是女主对父权制度的屈从。
“艾米丽的红色房间”从此被锁进了女主内心的阁楼,之后她再也没有穿过红色,可是明明她曾经那样喜欢。
而脱口秀的诞生,原本就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更是对不平等特权的讽刺与反抗。
勇气已经很明显地在给观众传递主题的暗示:被社会规训过的女性,如何从被剪掉的红裙子中走出来,重新穿起属于她的红披肩。
与此同时我又更加期待男主角史野隐而未发的蜕变故事。
一个少年时代会说“我告老师了”,明显屈从于权威和传统的人,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个完全不在乎传统和社会潜规则的样子的。
很希望看到史野后续的演绎。
最近在追这部剧,追的原因因为这是一部关于脱口秀行业的剧,而我刚好正在尝试说脱口秀,所以觉得这是不得不看的一部剧。
当然片子还没有更完,一共24集,在我写下这篇评论的时候刚出了13集,也就是一半。
后半段怎么样还不清楚,到目前为止这个剧我只能给两星。
我不想说演员和演技,只说剧本身和剧本、人设。
来说一下这部剧为什么我的评分不高,首先,我很难将它定位,它的篇幅职场部分和脱口秀部分各占一半,所以说不好这是一部脱口秀行业剧还是职场剧,都没有说透。
脱口秀的部分我觉得除了行业整体发展背景比较真实以外,没有任何亮点。
既没有非常好看的脱口秀部分,女主非典型性的经历戏剧成分太浓厚,天然喜剧人圣体,毕业就进入到上市公司,职场高管前男友+身价百亿总裁追求者+为自由和梦想而努力的白月光 三位一体的感情线,这就是一个披着职场剧外皮把脱口秀当道具的女频爽文,内核跟那些粗制滥造的短剧没有区别。
女性的价值还是通过男性追求者的成功来体现的。
再一看导演和编剧是男的,也就说得通了。
然后我想说说里面职场的部分,其实职场部分的剧本还是可以的,负责这部分的编剧,肯定上过班,或者跟很多真上过班的人请教了许多。
里面的剧情发展和人物设定比之前国内多数职场剧要好一些的。
国内的职场剧几乎离不开品牌宣传这个领域,要么是甲方的品牌市场部,要么是乙方公关或者广告公司,好像国内的公司没有其他的部门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类人跟编剧身份重合度最高,品牌部的人写点东西很常见,我们却很少听到一个写代码的转行做编剧了。
所以品牌推广是国内职场剧最常见的内容部分,也是重灾区。
《不讨好的勇气》里女主遇见的职场困境非常常见,但是女主的处理方式和得到的处理结果非常的不常见,男朋友是通公司的中高层,自己的直属领导是男朋友妈妈闺蜜,一个方案被董事长认可并持续关注,buff叠满了,真实世界遇见职场困境的人,尤其是女性,几乎没有人会有这样的天助。
最后我想说说《不讨好的勇气》这部剧里的女主人设问题。
这个女主的设定套路,就是最常见的爽文大女主里的设定,我努力又善良,我无意伤害任何人,但是我得到了各种资源和大佬的眷顾。
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又当又立的“伪大女主”路线。
真正的女主,固然会得到一些朋友和爱人的帮助,但资源和成长是自己努力得来的,里面的血雨腥风、弱肉强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甄嬛传》为什么成功,因为塑造的女主形象是内在真正的成长,而不是一个我也不想啊,但是老天爷就是对我这么好我有错吗的小白花。
希望有更多的女性编剧和导演来操刀女性题材的作品吧,期待中国有更多的邵艺辉。
《不讨好的勇气》是一种解题型创作。
女性成长+性别差异+脱口秀+大厂文化+职场牛马+原生家庭+校园霸凌+热门心理学概念+当代焦虑+沪漂+地域歧视……标签可以继续列下去,因为剧还没完结。
这两年的解题型影视不少,比如《不完美受害人》、《出走的决心》,都是基于社会议题进行创作。
《出走的决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它的剧作思路带着知识分子视角,从女性主义入手。
要说《不讨好的勇气》新在哪,就是把解题解到极致。
《不完美受害人》和《出走的决心》属于常规讲法,突出事件或人物,隐藏解题思路。
《不讨好的勇气》把题摆出来,然后解,来龙去脉,解题过程,都让你看到。
主创是一群做题家,患有解题上瘾症。
科普翘二郎腿的危害,国内脱口秀发展史,连续失眠的临床症状,大厂的部门结构,看的过程中时时有上课的感觉。
女主的讨好型人格怎么形成的?
问题抛出,来个闪回,完整回答一下问题。
她的职场处境是什么状况?
用接二连三的事件呈现。
大男子主义是什么样?
让她男友现形展示。
地域歧视不算新议题了,也忍不住解一下,让女主男友的妈妈告诉她,得学上海话。
剧名虽叫《不讨好的勇气》,但主创的讨好心态过重。
解题其实是一种讨好,讨好每个议题对应的受众。
多解一些题,多一些拉拢不同受众的可能。
相比简单的迎合,比如前些年认为观众喜欢武打、喜剧或青春片,就哐哐哐造一些出来扔给观众,解题型创作算是一种进步。
迎合看似是讨好,实则是傲慢,而解题型创作从具体议题下手,试图贴近受众,是更具体的关切。
《好东西》在我看来,不属于解题型创作,邵艺辉拍的是她感兴趣的东西,影片就是她的自我或理想化一点的自我。
邵艺辉在社交媒介上比较活跃,这让她的自我显性化,所以可以这么下判断。
而像《出走的决心》,诗人尹丽川与李红/苏敏显然存在距离,她得通过解题来走近。
《不讨好的勇气》导演董润年与女主也有距离,他需要与女编剧、策划团队等共同完成。
《年会不能停!
》是董润年解得比较好的一次,大厂黑话没有像知识点一样烦人,牛马逆袭的情绪价值也给得很足。
节奏紧,观感好。
而这回《不讨好的勇气》,节奏太松,旁白多得让人感到焦虑。
能不能别废话了?
不能,它还在说废话。
像吴秀雅(李庚希)买咸鸭蛋那段,意思我们都懂,旁白却就是要叨叨:“说到底,我们永远不要低估锲而不舍的推销对人们所生产的影响力。
”天呐,这旁白是很幽默?
还是很有启发性?
很有必要说出来吗?
李庚希的班味不地道,魏大勋30多还演高中生,这些算槽点,不算致命伤。
致命的还是我们得跟着一起解题,不头疼都难。
就算那些议题都在我们心趴上,也遭不住这么个解法呀。
同样是关于脱口秀的剧,《不讨好的勇气》没法和《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比。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也是女性主义潮流下的产物,节奏轻快,有音乐感,好看到没有解题痕迹。
好看才是最好的讨好。
《不讨好的勇气》看了7集,弃。
剧情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①徐云峰这条线根本没必要。
我能理解编剧想传达的,但作为一个二十几集的短剧,太水了。
秀雅确认了自己不喜欢大富豪就直接坦白,而徐云峰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接受不了自己在恋爱对象面前的形象沦为下位者立马灰溜溜逃走。
秀雅从始至终都是自洽的。
其次是如果可以②把女主以外的主角团剧情填丰满一些,至少让戏顺下来是流畅的。
女男主回宁溪说双口相声那集,像游戏2倍速走剧情似的,把本来挺有意思的小镇商演变成了赶进度。
反省一下①,把徐云峰删了不就结了?
另外③男演员太不讲究了,能不能给打个光,我真的不想看见男主男二以及徐云峰的闭口、痘痘、皱纹、口周角化,我也不想被迫分析他们崎岖的骨相。
丁冠森是带资进组吗,把他的柔光借给男主男二使使呗!
④主角团演技大概王皓>丁冠森(表演痕迹重,微油腻)≥徐梦洁≈李庚希(爆发戏好,大部分表情平静需要眼神表达心理时一般,脱口秀偶尔合格经常性很差)>魏大勋(东北口音和演员本人的气口、节奏救了一把脱口秀的违和感,除此之外人物塑造一团糟)王皓演出的情绪75%,演出的人设90%丁冠森85%,80%徐梦洁75%,85%李庚希70%,8085%魏大勋55%,75%——————很多人都批判女主人设,认为她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又当又立、当捞女傍大款,尤其喜欢说女主人设崩塌、女演员体现不出人见人爱的万人迷人设。
能理解流量演员粉丝接受不了哥哥人设差,这剧不仅前期1v2后期1v3,而且每一任有钱有能力的交往对象都能拉踩男主,自然是对一个「不能从一而终做糟糠之妻」的女主喊打喊杀。
但是真正浪费闲云野鹤、笼中鸟变自由浪荡子、前女友无数人设的正是男主本人。
颜值、外形、气质、演技完全没有塑造好。
我建议把孟宴臣的妆造师借过来重新打造一番。
——————但总之我还是挺喜欢的...溺爱群像都市剧🫰小兰和赵娜很配,秀雅和郑昊史野仨人一起过吧,史野白天一起打篮球逛公园晚上说脱口秀,郑昊晚上睡觉用,毕竟担心史野怕得病,而且郑昊看起来更有能力的样子。
安排得太好了,你们五个快去过日子吧。
可惜郑昊不是男主,不然他绝配了,有的剧男女主在一起后分开了,但是最后又走到了一起,如果郑昊是男主,相信他也会是这样的he结局
还可以,就是剧情割裂的有些明显,前半程矛盾全在职场,中间全在感情,最后全在家庭
前面拍得很好,职场描绘真实而带着点幽默感。节奏很流畅。女主离职之后,主题逐渐偏移,最后的结尾也非常糟糕。本来可以是不讨好的失败者之歌,现在还是奋斗不如有个有钱的闺蜜和前男友,很悬浮。
老掉牙的段子精选拼凑一起,再淋点狗血成新剧。
主角不上班了“专职”脱口秀之后,好看程度急转直下,董润年真正拿人的部分仍然只在(刻板印象中的)职场范畴,毕竟秀人自己写自己的故事,也总是苦水大过欢笑。
这部剧在豆瓣这么小众吗?工业脱口秀爽剧,挺好看的。电视剧是李庚希,现实是赵晓卉。
一看就是男编剧,蹭女权和脱口秀的流量,内核只是编剧本人的YY。他大概抓破头皮也想象不出来,女性的人生有比同时被三个男人追更有价值的事了?初恋重逢和霸总一见钟情的桥段,我20岁出头就在写这种破小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男编剧还弄不出点新鲜玩意儿。如果我没猜错,最后女主果断拒绝霸道总裁,跟一穷二白的脱口秀演员好了吧🤷🏻♀️
董润年自《年会》后再拍职场题材,还是很接地气,扎心又戳心,踩在打工人的心理/生存痛点上。小时候我们往往勇敢率真,尝到苦头后逐渐规训自己要隐忍,结果长大“进化”出看人眼色的讨好型人格,一切只为随大流、不被排挤。其实工作而已,讨好大可不必,世上除了钱,有什么东西会被所有人喜欢呢。害怕不被喜欢、不被认可,反倒越来越丢失自我、过度内耗。设定还蛮有意思的,让脱口秀成为了“牛马”直抒胸臆的吐槽发泄口。
回过味来了。这就是打着青春爱情心理成长职场都市脱口秀霸总等一堆幌子的催婚催生片。卡司值得全员拉黑。
就是剧情有点…
你要知道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也不是真正对你好的人,该让他们滚的时候,就让他们滚。
热血脱口秀,前几集还是挺好看挺新颖有旁白首尾呼应,尤其失眠那集,后面没啥意思一般套路了
笑死,台上台下都是段子。
这是小绵羊掉进狼群里了吗?女主真要是如此好欺负,恐怕大学就挂在女生宿舍里了吧?女主的演技虽然不太灵光,但绵羊角色还是让人心生同情,而导演假扮牧羊人举着皮鞭把小绵羊往死里抽。剧情上想玩先抑后扬?情绪上纯给观众添堵?全员恶人的简单设置恰恰反映出导演的敷衍潦草,就算是街头混混也会冒出几个讲义气的,职场不要拍成粪坑,都市生活不要拍成荒野求生。只会拍喜剧就别刻意玩深沉,即便非要玩深沉,能先把开着上帝视角的旁白音去掉吗?脱口秀元素都被那该死的旁白音抢了风头。2集弃。
烂的令人发指!!!李庚希到底是哪个有钱人家的丑孩子?
今年出现不少职场题材影视剧,最好的还是董润年,能看出他是真走访调查过,聆听大厂牛马们的烦恼和焦虑是什么。这剧里最让我有代入感的其实是蒋易和刘丹演的同事和直属领导,一个是系统里媚上欺下的万金油混子,另一个则生动诠释了为什么这年头混子往往还过得不错。当环境下行、内卷加剧,实干并不是系统里最被需要的,人人想的都是如何能在汇报中表现得更漂亮。每集开头的小剧场犀利俏皮,用三个视角拍分手“罗生门”很灵,对焦虑丧失眠状态的精准描绘让本打工人狠狠共情到了。秀雅上班憋屈但下班还能用脱口秀发泄出来,可惜现实中的牛马就只能忍着,卑微地混口饭吃。
金鸡影后和中年流量就这水准?一点没反哺到剧的质量和播放上。六字箴言总结:人愁,剧扑,白干。
能明显感觉到 编剧在女主辞职之后 彻底写不动了 最后发现 女一和男二最合适
看出来了,这片也不想讨好观众,是顶着个莫名其妙的脱口秀想气死人。
节奏很快,讨好型人格职场嘴替,好几个片段气到爆炸,细节捕捉还挺真实的。吴秀雅一直在试图挣脱某种束缚,但好像总是冲破一点又有东西重新围上来。到底是什么把十六岁敢横扫全场的吴秀雅,变成了二十六岁忍气吞声的吴秀雅?或许是父母的不理解,领导的一刀切,不友善的新同学,又或者是不允许太直率、讲实话、有个性的大环境。脱口秀成了吴秀雅发泄情绪、释放天性的方式,拿起话实话实说的她闪闪发光。她不是郑吴氏,不是被同事抢功还要道歉的“懂事”员工,不是连被求婚都是男友在大领导面前的表演。不仅仅是讨好型人格要有不讨好的勇气,人都应该有不讨好的勇气。我们无法提前知道别人会提无理要求、做损人利己的事,但我们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可以拒绝、可以反击。感觉能有效防止丢失自我和他人蹬鼻子上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