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就不说了,和原著差不多,说一点我印象深刻的东西。
首先,卢娜洛夫古德真是萌阿!
第一次出场就萌到我了。
金色的波浪卷发,近似苍白的肤色,若有若无的笑容,蓝宝石一样的眼睛,还有讲话那种飘忽忽的语调,惊若仙人阿,太让人(盆……)着迷了(〈=此为个盆感受,如果你看了这电影没有这种感觉花盆不对此负责。
)还有还有,卢娜的守卫是兔子形状的,赫敏的是什么样子的我没看出来= =我感觉HP的那些女生当中赫敏和卢娜的演员最好,金妮次之,秋张么……如果我是哈利我绝对会选卢娜而不是秋,特别是这一部里,秋真的是面若中秋之月啊,强烈建议她反串贾宝玉。
唐克斯没有我想象的漂亮,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了书之后对于这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的印象居然让我觉得她应该有清秀的面容。
天狼布莱克,我要说演员是个很出色的演员,但是怎么总觉得他演天狼很不着调,他演卢平比较好,天狼另找一个演员吧……还有就是,夜骐长得很有特点,我觉得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最后食死徒大战凤凰社的那段效果不错,天狼星在电影里是被偷袭而不是本来一不小心死的了,还有最后伏地魔大战邓不利多那段效果很好,非常刺激。
总体感觉这部电影在节奏和线索的控制上比前几部好多了,没有突兀和断断徐徐的感觉,当然很多地方为了电影的需要也砍掉了(比如我认为最不着调的哈利和秋张的爱情戏,只剩下一个吻),对于一个准HP迷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看完哈5 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支离破碎的剧情。
哈5书很厚,所以改编成电影确实比较难。
但是看到被导演生生肢解成了碎片的一部电影,心里还是十分的不爽。
首先,你要是没有看过原著的话最好不要看这部电影,因为里面的剧情基本上都是从原著直接抄来。
之间的衔接几乎没有,如果从来没看过哈的去看的话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电影应该是高潮迭起,可是哈5,给人的感觉是一块一块的,仿佛有好多要表现的,却又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
小说中每一个章节都是可以拍的很出彩的,但是导演却只把一部分一部分的内容提取出来,按照字面的一些浅显内容来拍摄,让观众去根据小说中的内容“补”上其中的深意。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整部电影成为了一部视频小说,仿佛只是为了配合小说而存在的。
大家在读小说的时候都会在头脑中虚构出你所想象的一个场景,现在这位可爱的导演把这个场景给彻底视觉化了。
他告诉你:“嘿,这就是当时那个场景,你看,跟你想的差不多吧?
”。
可是除了部分狂热的哈迷喜欢这种感觉外,我想一般观众更加希望能看到一部完整的,有深度有思想的改编电影。
电影开始没有太多拖沓,直接开始哈与摄魂怪战斗。
然后事件引发。
回魔法世界,听证会,开学,几个火车的镜头,见到夜骑,乌姆里奇,上课,惩罚, DA成立。
一气呵成,特别是前面,场景转换之快,让我都快跟不上导演的节奏。
这么赶干嘛。
导演把所有罗嗦的语句都给删掉了,就留下他认为最经典的句子。
可是,句子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有故事去给他做陪衬,什么都不交代就生生的落下一句硬邦邦的话,经典的感觉完全丧失。
之后剧情就不一一写了。
那原著中温暖的圣诞节,哈利和小天狼星的难舍难分的感情,斯内普教授的回忆对哈利的启示,这些东西都跑到哪里去了?
我相信所有第一次看哈5的观众,以前要没看过小说的话,绝对对最后小天狼星的死无视,这哥们完全被导演改编成为了一个纯粹的配角,好像他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给哈利提供一些消息。
哎。
不多说了,真的很差的一部片子。
比较出彩的一处是韦斯莱双胞胎翘掉霍格沃茨那一段的描写。
不知道导演在那时怎么突然良心发现,着力描写了下。
确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算是能够体现原著精髓的部分。
最后的对战乱七八糟,感觉像是在乱枪扫射,最后哈利客串上场,象征性的和伏地魔搏斗一下,说了一些发人深思的话。
就结束了。
看完片子,感慨下,哈利都长这么大了,站起来一转身,刚才看到的就全忘记了。
随便评论下,本人很喜欢哈5,所以对这部电影很是期待,评论的时候难免夹杂些个人感情,哈迷就谅解下吧 。
正像导演大卫·耶茨所希望的那样,哈5的电影重点放在了小英雄的成长之上。
而我们一直以为是儿童片的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也终于依靠影片绚丽的特效和磅礴的摄影视角,将我们一群追着哈利六年之久的影迷的童心彻底洗净。
现在,至少我们可以说,哈利的世界已经不折不扣出落成一个越来越黑暗也越来越故作深沉的成人童话。
影片一开场,就出现一大片麦田,上空乌云压境的情景,乍一看,竟使片子有了那么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文艺惊悚片味道。
而后摄魂怪的出现那样突然,让本片正式加入惊悚元素。
而惊悚味道最浓的要算是,达力和哈利跑到桥洞里时影片所作的处理——周围静无一物只剩沉重喘息——这是多么经典而又俗套的恐怖片氛围啊。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自第三步由阿方索·卡隆手执导筒开始,便失去了那份童年才有的明亮色彩。
格兰芬多的围巾像是经过photoshop冷色滤镜一样,再不见明红明黄相间的色彩。
一切的一切,开始变得墨色起来。
尽管在第四部导演,叽里咕噜地把一大堆情节不分青红皂白地堆砌在一起,也遮不住影片越来越浓厚的黑暗和魔幻气质。
所谓魔幻,在我眼里和奇幻是有区别的。
我们称[指环王]系列电影为魔幻,而称[哈利·波特]前两部为奇幻,只因为奇幻在“奇”,魔幻在更昏暗的“魔”。
说回影片,因为将重点放在内心戏上,那些魔法已逐渐沦为影片展开情节的道具,而不再成为吸引观众目光的亮点。
尽管全片有许多华丽绚美的镜头,我觉得也仍只是为了奠定片子的商业气质。
由此可见,大卫·耶茨的努力可谓成功。
罗列以下我认为影片 成人+商业+魔幻 气质成熟的标志: ★小天狼星死的时候,用了慢镜加消音处理,背景音乐煽情地俗而不恶。
★哈利被斯内普摄神取念时和伏地魔附身时的一系列闪回镜头,俗而不恶,令我毫不犹豫滴想起了[蝴蝶效应]。
★D.A.师活动与乌姆里奇的暴政交叉铺陈,处理非常合理而成熟。
★情节轻重缓急处理得当,当慢则慢,此点远胜于第四部。
★韦斯莱兄弟冲出校园时的炫目烟火震碎了乌姆里奇墙上所有的禁令,具有强烈的镜头表征意义。
★《预言家日报》的消息展出镜头令我毫不犹豫滴想起了[洛城机密]。
我在哪里流了眼泪: ★艾玛·汤普森饰演的特里劳尼教授被贱人乌姆里奇剥夺教职时。
★小天狼星死时。
★哈利与体内的伏地魔对抗,想着爱和友谊,坚韧地抗拒着伏地魔的诱惑和折磨时。
在我看来,大卫·耶茨极其成功地将哈利引介到成人商业片舞台上,表征着哈利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熟和童心泯灭。
本人预测,下一集阴尸的出现还将为影片加入成熟的惊悚恐怖气质,在此期待。
虽然在《哈利波特》前几部里已经显然地指出了名校霍格沃茨之上有一个“部”的存在,霍格沃茨大约也只不过是个部属大学罢了。
但之前似乎学校都是出于对政府“听宣不听调”的自治状态中。
学校固然不是在真空中存在的,但政府工作人员也会懂得自己的局限,而给学校以适当的自治。
但是在这一集,劈头就是政府直接出面迫害讲了真话的异端学生,之后又派遣了政治可靠的干部空降到了校长存在ZY化倾向的学府中。
当肤浅做作的“部里来的”官员(为什么这种人往往是某某主义大妈呢)入驻往日自治和尊荣的大学时,一切都似曾相识的展开了:忠于上头、维护部的安全成了一项重要的道德要求;禁止不符合政府口味的课程;颁布清规戒律;公开羞辱在学生中有威严的教授;驱逐让官僚不爽的教授;打压校内的自由气氛(无论是言论、娱乐还是衣着);禁止自发的学生组织,豢养监督同学的不顺从言行的学生干部;如有必要,可体罚学生。
至于学生如果违背部里的意志组织一个能认识自我能力的团体时,那自然是篡政夺权的反动组织了。
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在部里来的司局级干部面前敢怒不敢言,敢言也无奈何,只能挂冠而去,有良心的教授能够消极抵抗,但是都无法控制老大哥老大姐的威猛。
乌姆里奇有一句深谙集中制的名言:“对我的质疑就是对部里的质疑,就是对部长的不忠诚!
”。
铁拳在后进的校园中秋风扫落叶,名画从壁墙上脱坠,高傲的独立精神在校内中飘零。
莫非罗琳是在向她的同乡乔治奥威尔致敬?
这是《1984》中的描绘的“英社”不曾有的,却是异曲同工的一幕。
片子的最后自然还是邪不压正,但人类的悲剧不在于邪能压正,而在于即使邪不压正,你也无法轻易获知魔高一丈的日子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当大学只是被不相信伏地魔出现的人掌控时,魔法部激战后满地瓦砾足以雄辩地宣告部里对霍格沃茨的接管政策的破产。
但如果接管魔法部的已经是伏地魔的人了,那么纵使伏地魔已然搅得天下混暗,纵使霍格沃茨仍然由非伏地魔派的人坚守,则风雨如晦的日子仍然远远没有过去。
它们的劫难还远远不能能结束。
另 我对乌姆里奇其实有一点同情:她被人头马掳去完全是一个技术失误,在查抄坏分子邓不利多的黑证据的时候,她这样级别的官员居然是自己一个人摸黑去的,这个胆量可是要比许多警察局长大很多,或许也是其政治智慧更小的表现吧,看来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的确要坚持。
在很小的vip厅看的。
屏幕真的好小啊。
这集开始就是哈利波特最后一次换导演,仍然是一个新的开头,哈利和堂哥被摄魂怪追杀,巫师小队在伦敦街头乱飞、真是赏心悦目。
剧本的背景/暗线终于换成了故事主线——伏地魔对魔法界的反击,他通过卢修斯影响魔法部部长,让他认为邓布利多和哈利波特在妖言惑众,还派出一个极具官僚气息的令人极度厌恶(胜过任何反派)的自大女人来整顿霍格沃茨,这成为了这一部的主要内容。
除了最终决战其实全片还是一个独立故事,还没有把主要内容放在和伏地魔的战斗上。
故事的主要反派变成了对霍格沃茨进行管制的女人,和她所代表的秩序。
在魔法学校竟然会有纸面考试,挂满一座超大墙壁的校规,可见创作者是想批判现代的冷冰冰、毫不关心孩子成长的教育制度。
当这样的邪恶制度甚至席卷到了魔法世界的学校,那真是不得了了。
看到韦斯莱家两兄弟放起烟花把女校长整得灰头土脸,所有的试卷都被风吹到地上,真是痛快。
这样的秩序需要被破坏,但在现实世界不可能期望孩子们去破坏,而应该是上面的大人们。
如果是像女人那样自己说不喜欢孩子的人在制定制度,那显然会出问题。
这部的重点是揭露了伏地魔会和哈利连接精神的设定,这是一个很吸引人很有意思的设定,哈利和伏地魔的相似,“二人中只有一人存活”的预言也带来一种宿命感。
这部里的哈利建立了“邓布利多军”,有了追随自己相信自己的信徒。
想是小天狼星所说,这次轮到他们这代人了、或许詹姆斯也曾是这样集结了一批善良强大的巫师们。
(ps感觉秋张下集会和哈利分手;还有小天狼星好辣!
加里奥德曼你帅死了) 另,这次的黑魔法防御术老师也毫无例外是个坏家伙....又双叒叕被踹下台了...下集又要换喽...
凤凰令的三个内心关键词很多人只是为了看电影而看电影。
他们评价导演啊、特技啊,好像是专门的影评人一样。
我在豆瓣上最欣赏的一个评论标题是《试着欣赏成长的意义》,这样的评论,我觉得是进入到电影本身的,而其他的人,雾里看花。
他们是站在屏幕的外面看,没有真正进入到故事里面去。
《哈》的系列,伴随着演员与角色本身,都在不断的成长。
我觉得从电影角度看,每个电影都有所进步,都有所新意,因此,受到长期欢迎也是理所当然的。
(由此联想到国内,为什么一个成功的作品总是不能延续……)在凤凰社里面,波特的心里面出现的三个关键词,可以看出他进一步成长的轨迹。
一是孤独。
孤独已经伴随了成年的含义。
“我所关心的越多,我所关心的都总要失去,所以,不如让我一个人走”。
这是波特说过的一句话,在有些场合,你可以意识到波特在刻意回避别人,而校长邓不里多,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回避和疏远波特。
因为爱他们,所以离开他们。
这是很有意味的一种孤独。
波特选择了它,是这部电影里令人很赞的部分。
第二个关键词是初吻。
可能是因为我内心比较变态的原因。
我更喜欢有缺陷而不完美的东西,换句话说,我可能更欣赏悲剧而不是喜剧。
哈里与那个叫秋的亚裔女孩相恋并且,报纸上标题说,哈里出现了初吻。
这个吻在一棵不断生长的懈寄生的下面开始,很美的一个感觉。
然而,这个吻并不完美,它没有带来很美的结果。
那个女孩后来背叛了同学们,以至于哈里后来碰到她,只能绕道而行。
而这个吻的开始,女孩谈论的,也是她曾经非常‘关心’的一个学长,那个死去的小帅男。
因此,这个吻有点苦涩,哈里迎来一个糟糕的恋情。
成长的烦恼在这里又一次令人玩味。
第三个关键词是‘某种联系’,即哈里与伏地魔之间,有着某种莫名的联系。
由此,哈里害怕自己会变成伏地魔。
而且,水晶球说,哈里与伏地魔必须有一人杀死对方。
这给两人的关系,也就是后面的故事,带来了一个预言。
我一直认为伏地魔的演员来演这个太吃亏了,因为戏份太少,作为奥斯卡影帝,在这里演一个整部电影只出现十几分钟的配角,实在是太吃亏。
总之,哈里因为与伏地魔的这种联系,导致了他成长之路上,又会面临一个新的选择,光明或黑暗。
这个词语之所以对哈里那么关键,是因为,这某种联系,提示出哈里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
前面的吻和孤独,都是现在时,而这个‘联系’,则是将来时,哈里可能会有些困惑,他不知道他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今夏,这一部最让我期待的电影,让我有那么一些些失望,或许是因为太喜欢、太了解、太期待的缘故吧,爱之深、责之切嘛!
在看书的时候,就有感觉第五集是转折和过渡的一本书,是邪恶与正义开始正面对抗的前奏与准备,也就估计到了电影很难拍,只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位导演的功力我实在不敢恭维。
1、先说说导演吧 第一、二集导演中规中矩,第四集场面宏大,大反派复活时候的气氛也相当到位,目前五集当中,我最喜欢的要数第三集。
尽管n多的评论诟病阿方索,第三集的票房也是这个系列里面最为惨淡的,但没法影响我的感觉。
画面唯美,情节的设置充分突出了哈利矛盾的内心,每每回想或是和好友聊起这个系列的电影时,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第三集里面的画面。
比如哈利和卢平站在吊桥中央,回忆他的父母;比如哈利站在钟楼之上,目送所有的同学去霍格莫顿村时的落寞,还有哈利骑着巴克比克翱翔的畅快,还有刽子手一斧头下去,乌鸦四处惊飞等等。
好像有消息传出,第七集也将由阿方索指导,不知道这消息是否确切,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已经可以忽略掉这位大卫·耶茨指导混血王子的失望心情了。
2、再说内容 哈利波特的原著书籍是越写越厚,所以我们非常理解导演得取舍,必须大刀阔斧的砍去很多的细节,更何况第五本书里写了很多的细节,在时间有限的电影当中绝对没法全部表现。
但是,这位导演的取舍实在令人太失望了。
情节很赶,但是令观众想不断快进。
恐怕没有看过原著和前面几部电影的观众会有不少理解上的障碍。
不是说好只有删减30秒钟的吗?
可是有好几处地方都有太过明显的剪切痕迹啊。
片头群巫飞天的场景很赞。
后面魔法大战也不错,但哈利初吻的镜头着实多余,看过书的都知道,秋约会哈利,只是想打听塞德里克临死前有没有提到自己,那一吻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下才发生的,而绝对不是如此突兀。
大战结束,哈利别侵入思想,和他最终选择那一段,说实话,很不理解这样设置的意义。
3、关于演员 铁三角完全长大了,可惜哈利个子实在太矮了,几乎所有配角都比他高出太多。
可惜哈利的演技似乎也随着身高一并停滞了。
他的表演实在太空洞了,完全表现不了什么。
卢娜,新加入的疯姑娘卢娜很漂亮,白皙的皮肤,长长的卷发,光着小脚丫子,很可爱,只是比书中少了太多的重要性。
乌姆里奇这个变态女人令人咬牙切齿(观赏之时我一直想到我的初中班主任,可见伤痕多么深啊)!
她那种微笑令人毛骨悚然。
唐克斯,本来一个超有魅力的女巫,可惜电影里面能够发挥的太少了。
贝拉,小巴蒂·克拉奇之后又一个狂热份子。
双胞胎,原以为他们的扫帚会破墙飞来,不过已经很精彩了。
小天狼星:回归优雅,只是怎么越来越像德库拉伯爵了呢?
斯内普,教授那一句“我不清楚”的装傻表情好可爱。
可惜悲惨回忆那一段实在实在太短了,莉莉连个影儿的都没有。
伏地魔,没有了上一集复活时候的飘逸,给人感觉太实在了,身上穿的就像是黑色的道袍。
其他人的戏份也是真够少的啊。
德拉科,卢平等等,几乎只是露一下脸。
很值得一提的是由艾玛饰演的预言教授,实力派就是实力派,抓住一点点时间就可以相当出彩,那一段被迫离校的表演相当不俗,完全演活了那位没什么预言能力,神经兮兮的教授。
还要不要再一遍Imax,好犹豫!
2022,我重新看了遍凤凰社。
比前四部差远了。
尽管这一部中有我喜欢的、又或是深有感触的地方(哈利被伏地魔附身那一部分我泪目了),但缺点比优点多得多。
我主要批评这部电影结尾哈利对小天狼星之死反应的不合理,以及对人物塑造的缺失。
而且,这部电影中在剧情的塑造上对没看过原著、或者不熟悉原著的观众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先说结局:哈利在梦里看到了小天狼星被折磨的幻象,然后急吼吼地要去救人,却掉入伏地魔的陷阱,导致小天狼星不幸殒命,也差点致他的朋友于死地;是,他很愤怒,卢平拉着他不让他跳到帷幔里去找小天狼星,可是结果在电影中他一回到霍格沃茨,哈利却没有任何情绪…..草草带过,就当是没发生过似的…… 哦对了,电影在表达“小天狼星的死”这件事情上,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打击。
可惜了。
而原著中,哈利表达了:对自己刚愎自用而失去亲人、致朋友于险境的愤怒与失望,对邓布利多故意疏远他的不满;换位思考下,要是我们因为自己的“愚蠢的逞英雄行为”导致了亲人的离去,我们难道不会自责吗?
电影的结局却没有推到这个高潮:就以邓布利多和哈利简短的对话就结束了,同时也没有解释清楚预言球的重要性。
5-10分钟就可以表现的、符合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的高潮,却被平淡无奇的结尾取代,我很失望。
为什么那个预言球那么重要?
电影也没讲清楚。
另一点是这部电影对很多角色的塑造都有欠缺,且删掉并改掉了那么多重要的细节;比如韦斯莱先生被蛇咬了之后住进了医院(而不是凤凰社总部)。
观众本来有机会能感受到魔法医院的奇异之处,再次见到洛哈特这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以及深入了解纳威,这个家庭不幸的孩子的孤独与不容易(他的朋友,除了哈利,都不知情;在知道真相后潸然泪下),而他最终当着伏地魔的面发表反驳演说的勇气也更能让人共鸣。
结果什么都没有,直接草草带过。
还有一些可以保留的、不枯燥的剧情,如哈利与金妮的感情初见端倪,赫敏作为SPEW发起人与瞧不起麻瓜的小精灵克利切的互动呢?
罗恩与赫敏当选级长怎么不提一提呢?
(不然在所有人都不相信哈利、相信伏地魔回来的时候,罗恩哪来的权威反驳他们?
)还有最终在神秘事务司的战斗中,学生与食死徒的殊死搏斗不够精彩。
这些能更加反应人物特点的剧情都没有表现出来。
还有啊,食死徒一点都不恐怖… 啊哈,还有金妮代替哈利参加魁地奇,不说了。
我明白版权问题的重要性,但在改编剧情这件事情上导演和编剧似乎没有足够的能力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整体剧情逻辑不够紧密。
总而言之,要不是我看过原著,我根本跟不上电影的剧情。
再看看最近神奇动物系列的评分,我就想说一句话:大卫叶茨,别导戏了,魔法世界都要被你毁尽咯!
六本書和四齣電影後﹐終於到了電影版的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Phoenix。
追了這個故事這麼多年﹐對書中各人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所以當電影開始﹐看到Professor Moody和其他order of phoenix的成員接走Harry﹐跟Harry在倫敦上空快速地飛過的畫面時﹐我真有種感動到快要哭的感覺呢。
Order of Phoenix是六本小說當中我最不喜歡的一本。
因為壞人當道﹐一個我好喜歡的重要角色死去﹐Dark Lord的黑暗世界終於來臨了。
可是﹐電影版卻令我重拾對這集故事的興趣。
看書時﹐我好憎恨Dolores Umbridge這個角色﹐每次看到她出現時都不想看下去。
但因電影版省略了好多比較悶和煩人的情節﹐所以戲內沒甚麼冷場。
想要在這記下一些在戲內比較深刻的片段﹕* 看到Sirius Black對著Harry的那個單眼的表情時﹐真的好型呀!!!!!!!!!!!! 好不捨得他*哭** 好喜歡演Luna Lovegood的女生﹐她赤著腳的樣子好可愛!* 第一次見到我最愛的Tonks! 好期待她和Remus Lupin的戀情呀 *^_^** 為甚麼會是Cho Chang出賣他們的?! 我記得書內不是這樣的呀?? 不過Katie Leung真的好醜呀﹐唉。。。
* 有看小說的人應該記得Umbridge將Professor Trelawney趕出學校的那一段吧﹐戲內的Emma Thompson演得真好﹐居然令我看到哭了! (好白痴 -_-)* 最後一場的魔術大戰真精彩!! Black和眾人趕來救他們這班學生時大顯身手﹐飛來飛去激光不住﹐令人看得好滿足!寫了這麼多廢話﹐結論是這齣電影好好看! Harry Potter迷當然不能錯過啦! ^^還有一個星期就有結局看了﹐好期待http://wintervalley.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_5668.html
看首映的想法固然疯狂,可是我仍然觉得11号早上去看这部电影不比看首映式少要决心.我11号早10点不到去双楠电影院买票,发现只有11:40场的最后6张第一排票可供选择了.先说说部分角色的印象.由于本人是极度的花痴女,再加上最近在刻苦攻读<哈里波特与死圣>,导致第一印象不是铁三角,而是邋遢教授斯内普的青年时代,原惊叹于花甲有余的Alan怎么保养得那么好,后来才发现演员不是一个人(……)。
Alec Hopkins能在短短一分钟时间塑造出年轻的那个忧郁瘦削的形象,应该是没有辜负斯迷啊。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应该是海选出来的卢娜·洛夫古德。
Evanna Lynch用中国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整部影片都是飘着的”。
换句话说,很像花样少男少女里面那个灵异少年大树。
雪白的肤色和浅黄的长发,fairy和blonde的感觉,无不和卢娜的絮絮叨叨神经质的感觉十分切合。
第三个亮点,应该是Tim Burton老婆扮演的贝拉。
不是我捧大牌,但是此女的疯狂在她(。。。
我连她名字都说不出。。。
)的扮演下跃然眼前,四个字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丧心病狂。
顺道哀悼一下小天狼星本部挂得不明不白就算了(我只能自我安慰说那里是神秘事务司,神秘事务嘛。
),第七部里面哈里三个孩子起名,斯内普都有份,小天狼星居然一个都没有轮上。
虽然是带头欺负“鼻涕虫”的人之一,但他好歹是哈里教父啊……其他角色么,唐克斯是不错的。
变脸的效果也很有趣。
除了哈里本人以外的两主角也还好(赫敏还是那样,罗恩似乎帅气了些)。
可怜的是主角,身高长得不是很快也就算了,演技(不知道是不是情节安排不得当的原因)我认为比较一般(被PIA飞~)。
最后哀悼一下老伏,演员长得挺帅的啊。。。
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再说说剧情。
我看过除了5之外的所有书,我来看这部电影觉得情节基本可以连贯。
但是还是有较大的几个BUG:第一,哈里那初恋也太来得快去得快了吧?!
看了小说第六部都知道他那初恋在罗琳的笔下确实不明不白的就没了,不过第五部由于缺乏对第四部的“前情提要”,导致有些网友认为是秋主动送秋波的。
我看到这个评论的时候真是哭笑不得。
然后对塞德里克的身份(秋死去的前男友)交待也过少。
一开始达力对哈里在梦中喊出塞德里克名字的嘲笑,到后来DA教室里面的照片,两者缺乏联系。
还有网友说导演对秋当叛徒的处理是为了为他们分手作铺垫。
这点很不赞同。。。
斯内普在片中明明说得很清楚:“我的最后一点吐真剂用在秋张小姐身上了。
”那么这么一来,秋就不是叛徒了。
而对哈秋恋情的处理,也就不明不白了。
第二,最大的败笔。
就是没有交待清楚邓不利多为什么一直躲着哈里。
这个问题,是既没有交待清楚邓不利多在躲着哈里,也没有交待清楚躲着哈里的原因。
邓不利多在躲着哈里可以简单的通过哈里的抱怨或者罗恩赫敏的质疑“他为什么不肯见你”来表现,而不是简单的几个哈里追着校长却没有追到来表现。
(别人是校长,当然可以不理你)邓不利多躲着哈里,其实是因为哈里身上有老伏的碎片在,老伏可以透过他眼睛监视邓不利多。
这个不能仅凭哈里一开始对着两死党不写信的发飚,或者最后老伏终于从哈里身上恶鬼现身来表现。
由此斯内普教哈里大脑封闭术的原因就更不明不白了。
而对于哈密瓜们来说,我觉得应该多多体谅一下。
导演能把800多页(也就是哈里波特最厚的一本书)浓缩到2个半小时已经非常不错了。
导演自己也说踏在前人的脚步上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的来说,还好。
只是我忽然开始思考,是不是每部哈里的电影都值得拍成电影呢。
未必。
个人觉得,剧情较好的小说,是第一部,第二部,第四部和第七部。
(第五部由于没有看过书所以不加以评论)其中值得拍为电影的是前三个。
因为照这个感觉来看,第七部多半会重温第五部的悲剧,就是太多剧情根本没有办法压缩在“短短”二小时到三小时中(5里面出来太多的新人物,很可能没有看过书就会茫然)。
不然整个影片都有赶的感觉。
多半会看得人有滚雪球的感觉:这个情节没弄懂,下一个就来了,越来越多不懂,最后滚雪球下来就觉得一片茫然。
感觉故事情节越来越差了,缺少创新了!
大学电影院,貌似是和YFZ
原来粉红女郎在这里。。。
DA.
小天狼星感觉没有原著出色啊
其实我只是伪波特迷 不过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魔法世界`
这部看得还是比较开心的,情节展开得很紧凑,一开始就直奔主题了,食死徒和凤凰社打得也比较精彩,伏地魔和邓布利多那场也很华丽,还有双胞胎让应试教育吃瘪那段也很过瘾。要说不满意的话有一点倒是真不大满意:那个中国姑娘长得实在是…
这个系列就是越看越没劲。这版造型最傻
特技,特技,想象力真的一般
還是書好看
不错
在教室点燃的反叛的烟花,抵制入侵时闪回的每个关于爱和友情的瞬间,都熠熠生辉。
2007-10-12,莫名其妙的电影。
失望
哈利波特里最让我伤心的死亡情节就是小天狼星,他消失得那么快,那么突然,连一具尸骨都荡然无存。前一秒他明明还风度翩翩地眨着闪亮的眸子,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教子,激赏时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詹姆”。下一秒哈利好像就能和教父共同生活,离开那个冷冰冰的壁橱之家,获得自己选择的真正的家人。然而这是暗黑的第五部啊!梦想破裂,心碎成玻璃🧊。再见👋,Sirius Black。❤️
sirius你怎么就这么死了呢?幻影移形做得真好看啊
我表示哈利的眼光真不咋地,赫敏就不说了,卢娜也比秋张强不少好不好
为什么都说大卫叶茨是关系户?我反而觉得这部还蛮好的,很多场面颇有表现力,有几处改编也还挺妙的(比如小天狼星和哈利并肩作战时来了一句“干得好,詹姆斯”)。有一个疑问是在哈利珍贵的幸福记忆闪回里赫敏热情的拥抱和动人的笑容是不是稍微太多了那么一点点……
审美疲劳看哈5,2.5★。死不了的哈利,踏不平的魔法学校。啥狗屁凤凰社啊,决斗就是两根棍子隔空戳来戳去,有劲吗?情节不合理,反正你只能接受。金发卢娜既装B又卖萌,恶心不恶心啊!巨人毫无存在感,各种酱油,居然还包括海伦娜……诡异的一集,肿么还没完!
评分较低 可能是电影本身节奏过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