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父母爱情》是前年过年,就像充斥满屏的雷剧之中的一股清泉,带着那个年代的质感,和春节团圆的气氛一起扑向你,冲刷着忙碌了又一年的浮躁的心。
在那样阖家欢乐的节日中,这样题材的电视剧给全家一个凑在一起交流的机会,爸爸妈妈会就其中的情节讲他们那个年代的生活,我超爱这样的感觉。
但是我记得那年过年好像挺晚,元宵之前貌似就开学了,加上电视剧停播了好几天,所以还没看尽兴我就回学校了。
前两天突然想起来这部剧,就又在网上追了起来。
其实我特别不爱在网上看剧,一集一集的,可快可慢反而没有守在电视前那种每天看两三集意犹未尽的感觉。
尤其这样家长里短的,慢悠悠的看最好。
边整理房间边在网上胡乱地看,补上之前没看过的情节,跟着剧笑跟着剧哭。
我本身就特别喜欢部队,尤其是那种年代感,之前就很喜欢《幸福像花儿一样》杜鹃和白杨的cp,孙俪扎着两个小辫子,齐刘海,别提多清丽了,这里面的安杰也是那个发型,不像杜鹃那样男孩子气大大咧咧,穿着小洋裙子,资本家娇小姐的小性子呼之欲出。
郭涛演的江德福并不帅,但眼神狡黠地一转,和那扬起的嘴角,配着白色的军装和一口家乡口音,活脱脱的山东汉子,有种人格魅力,很可爱,比现在白嫩嫩扑了好多粉的小鲜肉强太多。
梅婷和郭涛也被人吐槽这么大年纪去演姑娘小伙,但我觉得没什么出戏感觉呀,而且那个年代的人一般都显老,总之我对初见的那几集印象特别深,树很多,很绿,阳光很好,一切都很有朝气的样子,整个色调都是干干净净的。
在一起是挺不容易的,江德福二婚、安杰家庭成分不好,但那时候的感情怎么那么纯粹,哪怕我们的江团长卸甲回家种田,也要跟,这种笃定的、道义的感情在当今社会也是少见了。
有些人在评论里说,觉得安杰是家庭成分不好才嫁给江德福,没什么爱情,其实我觉得在江德福做报告,安杰的眼神是真的,那时候做个部队事迹报告呀,所有人在底下都听得那么认真,闪闪红星的感觉,现在的报告有多少在底下昏昏欲睡的,要不怎么总觉得过去大家虽然土又愚,却自带一种精气神儿。
安杰那时候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欣赏,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肯定,什么叫爱,非得死去活来吗,像现代剧一样你追我躲抻个二三十集,大结局在一起?
看过好多那个时期的剧,大家爱得都很快,可能介绍人一牵线,两个人没多嫌弃就结婚了,而且”爱“这个字也是不去说的,这部剧已经在结婚之前的大事小情里刻画了江德福的很多好品质,大老粗却不失幽默风趣,乐于助人有正气,敢于承认二婚有担当,年纪轻轻一团之长有能力有发展。
安杰,用江德福的话来说,“漂亮!
就像那年画上的人似的”。
我个人觉得挺真实的,男人一般最看重的真的是颜值。
因为好看,就是喜欢,喜欢你才愿意去包容你的大小姐脾气,你的刁蛮任性,表面上包容你,实际上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改造你,江德福真是个有趣情商很高的男人。
印象里特别深的是婚房收拾完,江德福拉着灯,开、关、开、关……反复了很多次,满脸的笑容,导演编剧真的很厉害,孔笙很细腻,之前看《北平无战事》就觉得拍得特别好,剧本台词拿捏得都到位,没有什么雷点。
江德福这个笑,正是他们新生活的开端,而安杰努力争取之后对姐姐说的“有一点不甘心”也很符合情理呀,毕竟大小姐一直憧憬的是会说“miss jiang”,可以一起喝咖啡的男子。
但嫁人为妇的女子真是一心向着丈夫,听不得娘家人对江德福的一点埋怨,挤兑西餐鸿门宴上的姐夫,胳膊肘一直向丈夫拐了。
结婚之后的生活事儿更多,但就像安杰说的“我不管别人,我就是要喝水用水杯,喝茶用茶杯,喝咖啡用喝咖啡的杯子,我就要过这样的生活”,无论是好日子还是守备区小岛上的苦日子,她一直保持着这种生活态度,这也算是初期的有精神需求的人,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吧。
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不断,一个事接着一个,就像我们每家的生活一样,没有完全消停的时候,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生命在于折腾。
安杰和德华也在这样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和谐,看到后来的时候很难想象这是一开始彼此嫌弃还会告小状的那对儿姑嫂,安杰稀哩轰隆地吃德华煮的面条说“饿死我了,还是你擀的面好吃”,德华说:“你慢点,你现在吃饭怎么也这样了”。
江德华演的太好了,把一个没文化的农村人那种刀子嘴和热心肠演得生动形象,开始我还挺烦她的,啥也不懂,还特别事儿,总瞎掺和,后来越来越喜欢这个善良,任劳任怨,帮带了好多孩子的小姑子了。
安杰难产时,王秀娥来给接生,她一直提醒着“洗手!
洗手!
”,在那么着急的时候还不忘嫂子爱干净、讲究的性格,这也是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接受和改变呀。
总之这部剧在家庭琐事的堆砌当中,把人物塑造得越来越丰满,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缺点都在细腻的慢慢勾画着,没有一下子说出来“谁谁谁是什么性格”,却在剧情的推移中不断地被描深,包括他们脾气秉性的微小改变都在仔细地雕琢着。
刚开始安杰是那么牙尖嘴利,得理不饶人,真理永远和她站在一起。
江德福说:“行,我说不过你。
”慢慢的,我们的男主嘴皮子上有所长进啊,剧中期的江亚菲说:“妈你看你现在连我爸都说不过了”,安杰一瞪眼。
父母的性格在孩子身上也看到了影子,江亚菲就是从小到大的鬼精灵,小时候那俩演员选得真好,长大那个总觉得和心中的不一样了,看着不那么伶俐。
江亚菲就被称为“理他娘”,江德福吐槽安杰说“那你不就是理他姥姥!
”安杰这一辈子是幸福的,从画家那段时间就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生活的肯定:“你说我年纪都这么大了,我的眼神为什么还是能这么干净呢”“我看不懂那眼神什么的”“因为我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我过得很幸福”的确,和安杰比起来,安欣的生活就苦得多,老欧被打成右派,两个人在小岛上接受改造、做着劳力,安欣一直是那么温婉,就算是没有合适的喝水杯子,对安杰说话依然是“请进”“您请喝茶”,一直如此彬彬有礼,大家闺秀的气质。
老欧在醉酒后的的那声:“我不是老欧!
我是欧阳懿”,满桌人都静默了,这声知识分子的呼声让人心痛极了。
刚刚平反后,老欧说:“我要拿两个月的工资,请他们吃一顿更好的!
”安欣像对孩子一样温柔的说“好,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都听你的”。
虽然生活苦了些,我想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一定是很富足的,不然老欧也不会最后在船上仍会雄姿英发地吟诗,要知道那个年代对人的摧残,可能很多人经历过后整个人都蔫了,看到老欧依旧这样神气的、自以为是的样子后,心中还很是欣慰,这部剧没有直接表现文革有多可怕,反而是采用感情暗线来描述,把视角放在小岛,回避了更多的政治,突出了那些人、那些物、那些日子。
最后几集我都不敢仔细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我总是不敢去面对。
老丁去世的情节我直接跳过了,安杰生病那块,江德福整个人的状态都懵懵的,他问亚菲那句“你说你妈要是醒不来……咋整?
”那种无助,再也没有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和中年时的厚重阳刚,像个害怕孤单的老人,让人忍不住跟着落泪。
还好后来安杰醒了,本来的一直在筹备的八十岁生日安杰只能在病床上躺着慢慢恢复,江德福在家接受儿孙的祝福和礼物。
电视剧把这种遗憾贯穿的很真实,生活不会总是圆满的,二哥当兵时想照全家福照不成,回来时再照平白无故多了个江昌义;江德福就算苦练舞蹈也弥补不了先天不足,还是会被女儿唰下来;三儿子失业在家拈轻怕重,儿媳妇好吃懒做和老人顶嘴……这就是过日子,如果一切圆满,未免太假了,这更是这部剧让我觉得比很多现代剧成功的地方。
亚菲的礼物,军号响起的时候,日子慢慢被拉回从前,起床号,出操号,开饭号……刚到岛上对这些号声烦的要命的安杰,在岁月的流转中逐渐习惯,习惯农村人的生活,逐渐抛弃一些资本家的气质,她被改造了,越来越像一位普通的妇女;一直想要改造安杰的江德福也慢慢变成了她的样子,追求一些时尚,原本不喜欢穿西装,之后学安泰练太极,现在又想学老欧带帽子,也许这就是现实版的“爱你就是把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而在这个彼此改造的过程当中,他们又非常幸福,伴随着那一声声的军号,一直携手、变老、相爱。
我们的爱情它不会像彩云就这样静静地飘远不留下痕迹我不会忘记我们的爱情故事不曾远去的那些爱的风雨可在我的梦里爱已慢慢的老去那些岁月在心底已渐渐凝聚我不会忘记我们的爱情故事你的眼神是我爱的风景这首片尾曲平静中满满的深情,深厚的男声唱出了岁月积累的味道,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父母爱情,即便会老去、凝聚,却永远不会远去、忘记。
爱的风景将会永远闪烁。
本剧的优点太多,本人不是专业影评人无法准确作评,但有一点我必须要说明:许多电视剧都已经掉进了台词耍贫嘴的漩涡,所有演员都成了相声演员与脱口秀主持人,在这股风气刚兴起的时候,的确让观众着迷,可久了久了,这种做作、不接地气的台词风格让人厌烦,最起码让我厌烦。
而上述缺点,在本剧中荡然无存,让人心如甘泉。
总结一下打低分的原因大致是“动荡年代的特权故事”,“没有触及那个年代的核心”,“不能代表普遍的爱情”。。。
只想对这些观影者问一句,你确定看完这部戏了吗?
是从头看到尾的吗?
整部戏的故事非常流畅,从资本家的小姐在那个年代被欺负到被迫相亲,从不喜欢江德福到深受感动产生好感,从看不起到愿意一起去农村种地,能看到爱情产生的过程。
不可否认安杰幸运,人家女主在几十年后也跟自己的女儿骄傲滴说“你妈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女人比”,但在经历的过程中,安杰一直是惶恐、不安的,是她跟江德福的爱情或者说丈夫的保护让她度过了那段动荡的年代。
人家作为女主,导演总要选一个视角去讲故事吧?
有权利让她比别人幸运吧?
毕竟片名叫父母爱情而不是父母的艰苦岁月。
但是导演从这个幸运的女主眼里看到了听到了更多的苦难,从资产阶级家庭的受人欺负,到江德华保守思想的愚昧,到渔霸女儿的受人白眼,到穿旗袍高跟鞋就是资产阶级腐朽等等,这还没有触及那个年代的核心吗?
短评中所谓“避重就轻文革十年”,难道正面描写欧阳懿精神恍惚形同木偶,以及酒桌上压抑中爆发“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都不算“重”吗?
难道要导演像霸王别姬里直接展示游行和批斗才算正面描写吗?
本片是根据军旅作家刘静的第一部小说改编,写的就是她父母的故事(当然也会有融合,来自编剧的采访),还有海岛上的生活,她应该是江亚菲和江亚宁的原型(从作者自述的文章里看出来的,她的行文风格绝对是江亚菲,同时也做过话务连的通信兵),怀疑论者可以休矣。
可以说安欣和葛老师是安杰的两个分身,分别代表了嫁给了白马王子和未被军人选择的两种结局。
编剧事事周全,就是要告诉观众,安杰是幸运的,安杰的爱情是难得的。
本片最大的作用是告诉我们爱情和婚姻是有技巧的,要懂得忍让,要包容,要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至少我看过几遍以后是向往婚姻的。
一一一一一刷了好几遍了,发现刘琳演得真好,那就像我的姑姑,我的姨。
越到后来越感动,除了梅婷,就数她了。
这部电视剧的硬伤是年代拖的太长久,到后来就根本没有办法把握了,一些人物几乎无法在里面表达出来,80岁的时候,大儿子至少也要有快50岁了,可是在剧里的演员怎么看也就是不到30,姑姑江德花跟了老丁30年,最后自己的女儿小样一点交代没有。
在40多集里到后来明显看到导演已经无法把握剧情的发展了。
而郭涛和梅婷演老年人还是差火候,表演痕迹太多,还不如老丁的那个演员。
因为要表达文革前的那段差异,编剧舍不得割舍57年反右的情节,又放不下21世纪现代的气息,这熊掌和燕窝兼得的结果就是都得不到,前妻的儿子来矛盾冲突显得莫名其妙,类似这样的关系不要说当时的农民很无奈,就算是资本家小姐也未必就很在意这样的同父异母的关系,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那是个时代的产物,人们不会跟自己的日子过不去。
没反应不可能,反应过了就虚假了。
这部戏的关键节点应该是把握住那几张按照时代发展的家庭全家福,把握住了这些节点,导演就好把握剧情的发展了,而现在弄的不上不下的,连个虎头蛇尾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虎头蛇腰蟋蟀尾。
可惜了!
什么是幸福?
我也不知道,但是在这部电视剧里可以看到江德福和安杰两口子生活的还不错。
为虾米你?
1.江德福是个官。
而且是个军官。
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日子里,江德福用自己的职权罩着安杰,还罩着安杰去接济被批斗的姐姐一家。
在物资紧缺的年代,那两口子吃着鸡蛋喝着牛奶,住着宽敞洋房,水果不断,逢年过节家里还喝茅台吃大鱼大肉,这日子比起吃不起肉买不起鸡蛋的农民们好多了;5个孩子3个都被江德福用职权安排进了部队,都提了干;最不成器的也开了茶馆成了老板,拼爹的年代这爹真够可以。
2.安杰够美。
虽然梅婷不美,但是从电视剧里的人反映来看,安杰是同时期的女的里最美的。
美貌可以让画家和老丁对她念念不忘,也能让江德福死心塌地。
试试看一个出身丑八怪对江司令员大吼大叫,江德福不踹了他才怪。
他们为什么过得不错,郎财女貌。
锦衣玉食的红一代和美貌的资本家大小姐各取所需。
很无聊的剧 很难想象是2014年拍出来的 竟然九点几分 不可思议 网上很多网友推荐 特意和妈妈一起看的这部豆瓣“神片”电视剧 一开始就觉得很一般 以为会渐入佳境 结果居然高开低走 越来越不好看 通篇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特权的崇拜 虽然理解是那个时代的烙印记录 但主旋律电视剧这样拍 真的可怕
无疑我是喜欢安欣的,她几乎具备了我能想到的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隐忍坚强。
可为什么她不幸福?
为什么安杰安欣的嫂子会告诉自己的女儿“难道你想向你大姑一样”“要嫁你小姑父一样的人”。
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安杰的幸福,只是因为她有了江德福。
渔霸的女儿葛老师不幸福,和安杰一母同胞的安欣不幸福。
她们因为自己的父亲或者丈夫经历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磨难。
而安杰,从她遇到江德福一直任性了一辈子。
所以,《父母爱情》这部片子我觉得看得很好玩也很有意思,可是当你思考人物的关系,会觉得这样一部片子里的爱情显得太过轻浮。
女人要在爱情里扮演那个被呵护的任性小姐,男人要在爱情里为女人挡风遮雨。
他们的爱情真得能代表那个时代的爱情吗?
回归安欣,丈夫苦难,她毅然追随,还一直劝慰丈夫,在欧阳和安欣之间,她们始终是平等的。
我觉得他们年少时,欧阳一定用他的学识打动了安欣,而安欣也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真正证明了她是一个“有家教”的好妻子。
江德福和安杰身边所有的苦难好像都在反衬他们的幸福,无论老丁、葛老师、德华还是其他,他们的愁苦让观众了解了那些年的辛酸,而江德福和安杰的爱情,就像在寂寞的天空画上的一轮明月,遥不可及也无法让内心持续温暖。
导演对演员的挑选是极其用心的,强大的配角阵容是这部戏成功的关键因素!
1、杨书记最初的惊喜来自于娜仁花,这个久不露面的金鸡华表双料影后突然出现在电视剧里演一个小配角,着实让人意外!
娜仁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同班同学有张晓林(老版《封神榜》里的武王姬发)、臧金生(央视老版《水浒》中的鲁智深)、林芳兵(《唐明皇》中饰演杨贵妃)等,班主任是李苒苒老师!
去年11月底,娜仁花和赵薇、徐帆等人一起参加了北京的文代会!
2、江德花《香樟树》之后,刘琳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和梅婷再度对戏,也是让人意外。
刘琳同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徐静蕾、刘孜是同班同学!
2000年,刘琳凭借张元导演的《过年回家》获得了13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3、王秀娥这个应该算是配角中最大的惊喜吧,土到掉渣的农村妇女王秀娥是祖大大现实中的老婆!
刘天池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学生有文章、白百合、唐嫣等!
她也算得上最早的《谋女郎》,曾在张艺谋的《活着》中,饰演巩俐和葛优的女儿凤霞!
4、安杰大嫂安杰的大嫂一出场眼睛也是一亮,因为刚完整的看了一遍央视98版《水浒传》,所以印象深刻,正是被高衙内调戏的林冲的老婆!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赵文卓主演的《黄飞鸿之王者之风》,当时觉得里面的苗三娘真漂亮呀!
5、张桂英猝不及防的,静白师太就冒了出来,至今对那条被割下来的舌头记忆深刻!
6、基地政委第三集里,江德福因为上面不批他和安杰结婚,听了杨书记给出的主意,躲在厕所里等的那个政委是毕彦君,他是老版《红楼梦》林黛玉饰演者已故演员陈晓旭的前夫!
7、老丁任帅在《我和老妈一起嫁》《老农民》等剧中让人印象深刻,但最喜欢的还是《闯关东》中的震三江!
8、安杰大哥第一次见郭广平是在经典的《大明王朝1566》中,他演裕王,妻子是闫妮,这么多年了,他反倒变得年轻了!
9、安欣看到张延出场给小妹支招,笑出声,当年《都是天使惹的祸》里,郭涛对她可是穷追不舍的!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TVB时期的张延,最有名的应该是古仔版《神雕》里的何沅君!
《笑看风云》里和古巨基饰演情侣也让人印象深刻
有人看过《欢乐总动员》么,还记得最有名的单元叫超级模仿秀,好暴露年龄,中国最早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节目吧,尽管程前太抢戏,张延还是蛮有存在感!
10、海军炮校校长看到校长,莫名的熟悉亲切感,《我爱我家》看了太多遍,百看不厌,那个时候能拍出这样的喜剧,真是太难得了!
11、王政委王政委作为山影出身的导演,山影的戏处处都有他的影子,《闯关东》中他饰演鲜儿所投靠的那个戏班的班主!
12、欧阳懿这个角色演的太好了,“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懿啊”,泪奔......刘奕君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师从马精武老师!
同班同学有张嘉译、张子健、邢岷山、王全安、孔琳等!
注意最上排右边四位以前看过一部叫做《摩登家庭》的电视剧,他演肖云天,里面还有赵明明
印象极其深刻的是《大染坊》里的赵东初
13、田小娟这部戏还有一个角色值得提一下,就是来自江德福老家的亲戚田小娟,一口一个三爷爷叫着的那个!
这个演员最早是给巩俐做替身的,《秋菊打官司》《荆轲刺秦王》里都有她的身影,后来“替而优则演”,考入中戏正式走上了表演这条道路!
最被观众熟悉的角色是《甄嬛传》的莫言!
14、二大娘江德华不满意江德福一直为安家的亲戚安排工作,于是给农村的二大娘写信,于是二大娘来认亲了。
扮演二大娘的苇青,是演员毛孩的母亲。
毛孩最知名的角色是《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小毛。
苇青老人也算“大器晚成”,近几年频繁活跃于荧屏和大银幕,《红高粱》中,她饰演了四奎的娘。
在《我不是药神》里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
15、白红梅江卫国领回来的第一个女朋友,安老师百般不待见。
饰演白红梅的女演员叫陈旭,她有一个姑姑叫陈红。
所以在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里看到她就不足为奇了!
16、丁小样江德华所生的女儿丁小样,饰演童年时小样的小演员在《甄嬛传》中饰演过胧月公主
而饰演成年后小样的演员,则在《如懿传》中饰演了仪嫔。
17、医院领导安杰在医院上班的时候,这位医院的领导,也是一位老演员。
她曾在多部古装戏中出现过,比如张卫健版本的《少年张三丰》,她饰演了张君宝的母亲。
吴奇隆、朱茵版本的《萧十一郎》中,她饰演了沈家的徐姥姥。
PS:刘敏涛老师的作品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赘述了;张延的“男人婆”形象十分深入人心,我认为也没有提及的必要了;关晓彤的作品我确实不熟悉,所以也不做表述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如果你们和我一样,对这些实力派、演技派演员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守望演艺圈】,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为大家介绍更多的好演员和好作品。
在一堆婆婆妈妈哭哭笑笑大喜大悲的乱战中,父母爱情这部剧绝对算是一股清流了。
其实剧中并没有我很喜欢的演员,但就是不经意间看了开头的一小段,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追到剧终。
这么美好的爱情,值得追到终点。
有人觉得这么完美的爱情不真实,但只要选对了人,爱情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相伴到老才是真!
有的时候,往往第一眼觉得最不可能的那个人,恰恰就是那个最合适的。
一直被种草这部高分国产剧,最近终于有空看了,没想到大失所望!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部剧的观感是一个让人越来越不适的过程。
我不知道弹幕是怎么回事,全都在说安杰身在福中不知福,说江德福是好男人宠了安杰一辈子,也许我没办法代入那个年代,也许我从心里就不赞同“宠”这个概念。
我认为宠这个字是用在一个物件或者一只宠物身上的,这不是一个平等尊重的关系。
而且从剧里来看,除了一开始俩人相遇相知是比较正常的关系,婚后基本上江德福当了一辈子的甩手掌柜并且只会和稀泥,例如安杰和德华的矛盾,安杰和子女之间紧张关系,安杰对江昌义的反感。
在这些问题上江德福从没有在根本上解决矛盾,每次都是粉饰太平,哄就完了。
尤其是江昌义的事情,我不明白面子就那么重要吗?
安杰五十大寿的时候江昌义也来了,导致了安杰心里难过不安身体不适晚上胃疼无法入睡的情况下都不肯说,所以我认为江德福打心底里就把安杰当成外人吧,没有把她当作亲人和伴侣。
而这么多槽点里让我最最最无法接受的是江德福非常不尊重妻子,动不动就说资本家的小姐剥削压迫之类的话,也许俩人之间互相开玩笑调侃是ok的,但是他在子女对安杰出言不逊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过管教与制止。
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子女全都不尊重母亲,卫国和卫东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嫌弃母亲的出身,长大后更是无缝接受了江德福的“私生子”江昌义,完全没有考虑母亲的感受,甚至母亲离开岛上也没有一个人去寻找。
剧到了三十多集时,成年后的江亚非则更加令人窒息,既要求母亲尊重她又不尊重母亲,有什么问题也是第一个质问安杰,甚至说出“有你这样的妈真是倒大霉了”这种话,而已经年迈的江德福依然逃避矛盾和稀泥,不得不说编剧真是绝了!
ps:全剧我最喜欢欧阳和安欣着墨太少,非常可惜,我觉得这俩人才是真正的“父母爱情”,不过世间事果然没有十全十美的,这么有素质有文化有涵养的一对夫妻居然养出了安然这样的孩子…
不理解这种题材电影为何评分如此高,观念陈腐,格局狭小。
话不多说,就是特别好看,我是17年才开始看这部电视剧的,现在只想说,它当初火是有原因的,确实非常好看
比金婚强在,老江一辈子一心一意,不存在什么狗血的几年之痒,心猿意马。想到佟志当时对着沈傲君的角色那个样子。。。。算了吧。
是一部好剧,最喜欢看的就是爸爸妈妈他们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梅婷和郭涛都演得不错,不过最让我惊艳的是剧中演江德花的刘琳,感觉她把德花演活了,把一个农村妇女的感觉演绎的淋漓精致,那种感觉仿佛让我看到了俺们村的女人,百度一下实际生活中她是个非常时尚的女人,也演了许多美人的角色
不爱看。就这也叫爱情?吵着架撒娇说什么大蒜?德华剥削孙妈。对话幼稚,硬往爱情上靠。会有人喜欢江亚菲吗?我呵呵
争争吵吵、纷纷扰扰,这就是真实的中国普通家庭;三姑六婆、家人邻里,把父母儿女各种日常关系讲述地很深刻。我们一直在跟各种事物作出妥协,在这样的进程中前进。最后,还是喜欢剧中那种早睡早起之后、早餐桌上的豆浆油条、以及淡淡的皮蛋瘦肉粥!
今天打开豆瓣才知道导演拍过《生死线》,主题曲是刘欢的弟弟演唱的,片子看了几集,感觉一般。没有坚持下来。
这家小孩,太讨厌了
说到底还是特权阶级的故事,苦难就是这样轻描淡写。
大陆国产剧里唯一一部反复看了十遍以上的
从这个剧发现梅婷无与伦比的美丽。张延也很棒
我妈妈在这部剧里寄托着她的梦想,而我仍然在这部剧里看到绝望。这就是我特别害怕变成她的原因。
只觉得恐怖..膈应..
其实我不信门不当户不对能结合在一起。
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
特殊时代的爱情婚姻,特别喜欢剧里那群孩子,所有的小孩子都很喜欢,演得太好了。
全家的幸福建立在特权之上,跟主角沾边就能被“安排”,与此相比的琐事矛盾感觉就像十层床垫下的小豌豆。
他们爸是军队的头儿,戏里他们家这些军二代们无论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当上军官。
性别观念挺陈旧的,在此情况下的呈现和还原缺乏质疑。
政治觉悟挺低的一部剧,编剧满口批评“资产阶级”,实际完全不懂毛和马,封建糟粕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