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三角恋 或许也没什么不好。
这样或许更容易看清楚自己。
让他们亲自去感触得到和失去时苦楚和欢欣,如此反复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知道了内心的选择。
这句话真的很经典。
很多人一直想不明白的是到底爱的是哪个。
每个人都是有毛病的与很多的心理障碍,很多人恋爱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真的觉得合适。
而只是看到了一个点,所以才会犹豫不决。
但是2个人要生活在一起要结婚。
就要考虑生活方式的结合,要知道跟谁在一起是你喜欢的生活方式。
像穷富和叮叮当 是属于 "臭味相投"型。
简仁和方芳芳 是属于 "优势互补"型。
这都是理想化的情况。
这个电影只是讲了 恋爱和结婚的问题。
正确的选择是个很好的基础。
不然,可能婚后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06年的片子现在看竟然如此具有前瞻性.很惊诧.逻辑很缜密,最后选择和谁结婚的时候那一段真的很绝,心理学确实很厉害.爱情心理学电影,属实经典.神经质的人充满轻松色彩,巧合的事情不烂俗反而有快乐气息,吊打很多轻喜剧电影,但这部电影的内核并不是喜剧.压抑的选择困难症和轻视自己自卑心理都不用压抑的手法表现出来,生活不能太认真,都需要笑对人生,编剧导演我都认可.
题记:香港电影的价值并不是因为有了王家卫,它以草根文化为素材的平民电影沿袭了上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的梦幻,在任何时局里荣辱不惊,这是香港最为可贵的地方。
――――卡夫卡·陆(KavkaLu)[img]http://photocdn.sohu.com/20060109/Img227716546.jpg[/img]20年前,我们捧着一本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可以仔仔细细看上数遍,20年后我们拥有了源流版和数以万计的dvd,然而,我们却只是成为了一种习惯。
《购物狂》的病症正是许多大侠的病症,方芳芳(张柏芝)疯狂购物的样子和各位洗牌的大侠有着一些相似,甭说为了研究电影,除了电影史家和目录派,一生能够搞通一位大师就不错了,堆积如山的片子背后都是强迫症的影子,生活在当代是痛苦的,正如李简仁(刘青云)的手足无措,我们迷失在信息的泡沫里。
我们是是,我们无非贺岁电影热闹是必须的,而内在的却要自己去意会了,《购物狂》的开头让我想到了1979雷达表进入中国大陆的一幕,电影里被遗弃在名牌堆里的婴儿正是当下物欲年代消费的主力。
谁制造了这样的心态,作为孤儿的方芳芳购物的占有欲来自于亲情(这和嬷嬷、孤儿院的呵护不一样)的缺失,长大之后的世界我们完全迷失在资讯的暴力里,拒绝是困难的。
时尚是拿捏准了女孩的虚荣心,贪婪是大多数人内心的品质,每个人总有一个自己想占有的方向,这是人生追索被动方向。
生命所谓的把握往往是自我打气,现代商业的本质既然是促进消费,那么它必定要蚕食你的认知和判断达到引诱你消费的目的,自我控制非常难。
理性有时是别人的担子。
就如福柯的言说精神病院是囚禁异端的,我们社会想做的《迷墙》已经告诉我们,社会需要人在它的框架里,成为社会分配的角色。
喜剧重要的是乐,细节里必须符合人类性格,吃错药是影片后半部重要的情节,而作为铺垫的诊所护士生子又是芳芳进入简仁世界的关键,香港喜剧的编剧还是不太离谱的,王天林现在就像香港骨灰级的招牌,许多大导演都争相请他,香港电影人有着相互扶持的习惯,在这部影片里还有夏春秋(吴君如父亲,上世纪70年代香港资深喜剧演员)、徐小凤、罗家英客串,何西(罗家英)吃错药和他们打麻将的的那段我个人觉得是最有意思场景,特别是夏春秋的吝啬让人捧腹大笑。
我对港片看得不勤,要不是烧碟坛上看见老妖的帖子或许就错过了,在网易『我爱电影』有个骂《购物狂》的帖子很是过分,我不知那位看懂了这部闹剧没有?!
正如老妖所说,导演是有想法的。
在片子最后芳芳和简仁再买婚衣的场景里,他们叙述自己的时候背后的镜子映着他们的侧面,而这样的镜像正是两个自我的象征,这是影片哲理的图示表述,在我们匆忙的人生里有时真的需要一面自我之镜,让我们找回自己,这不是任何药物和心理指导可以做到的,它来自于你的镜中自我,只有自己才能掂量出自己的轻重。
我非常喜欢这样平易的结尾,就像穿在芳芳脚上的廉价的护士鞋有着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生命并不是靠金钱就能够堆砌幸福的,有时候缘分就像芳芳不小心的扭脚,因祸得福。
人生,还是惜缘知福吧。
在演员上我觉得这类影片就是嬉闹,是一种精神速食,只要看过后能对你的生活有些启示,它就是成功。
在话语电影上香港电影的平民情结和入世的态度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文艺片固然是文化标志,然而大众需求也要顾及,至少这部电影没有低俗,它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套路,也是平民梦想的延续,在草根文化主导的香港无论什么时世都能够有这样乐观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可取的。
【附录:影片资料】《购物狂》香港2006贺岁片导演: 韦家辉主演: 刘青云、张柏芝、徐小凤、陈小春、罗家英片长:90分钟个人评价:艺术性3,欣赏性5(不错的平民电影)2006年2月7日星期二 上午02时15分 云间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虽然这是一部喜剧,而且是06年贺岁片,可是按照我所学的戏剧理论,这却是一部经典的悲剧呢。
里面的四个人物:1)方芳芳 购物狂(冲动性控制失调行为)2)李简仁 选择强迫症3)何穷富 盲从,吝啬之中又乱花钱,人格分裂4)丁叮当 失恋创伤后遗症(低贱俗的购物狂)悲剧的“净化理论”,说剧中人的惨状与罪恶,会引起观众的同情与欣慰。
虽然这里没有希腊悲剧的“崇高”,可是看着他们病得那么严重,是不是观众都会为自己感到欣慰呢,我们都没有像芳芳那样失业三月刷爆二十张信用卡并欠若干私人贷款吧。
这里不但每个人都是有病的,而且说“在这样的都市里有点不正常是正常的。
”这样就给了观众以普遍的同情与欣慰之感。
并且尤奈斯库说过:“只有喜剧才能给我们力量去承担存在的悲剧。
”对于每一个爱买东西的人(尤其女人)来说,购物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物质令我们开心,可是——犹如爱情——吸引我们的东西,总令我们又怕又爱,怕失去了自己。
它们都是人性的弱点。
我们都在和我们的弱点做着不懈的斗争。
如果用悲剧来表达这些斗争,未免是沉重的。
(参考作品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项链》、赫本《蒂凡尼早餐》……等一干悲剧)所以用喜剧来表达,是有趣而愉悦的斗争噢。
芳芳面对商场时的欢畅、渴欲,仿佛一下子天地打开了,空气充足了,这种感觉,是女人最了解的噢嘻,喜欢!
小凤帮他们安排结婚的那场戏,也很好玩。
因为每个人都承认自己是有病的,愿意接受小凤的安排。
观众也认为他们是有病的,觉得好笑而不会觉得神经病。
狂奔八百圈,终于搞清楚谁到底喜欢谁。
皆大欢喜。
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地球每旋转一圈,每个女人的购物幻想就刷新一圈:明天去百盛,还是去太平洋?
还是先去百盛再去太平洋?
前三分之二夸张无厘头,后三分之一把坑圆回来。
四人的感情在细节处就能看出各自的归宿:简仁无法选择,芳芳能快速决策帮他选;穷富无法控制购买欲,又时刻受后天教育抠门不愿意花钱,沉迷a货的叮当正好与他臭味相投,既能省钱又能疯狂剁手。
他们的病各有千秋,与现在病态的购买表现无二,在平台推动下,每个月都有一次购物潮,同网购时代前只在春节前夕囤货不同,购物的便利间接增长人们的购买欲,问问身边人,不乏有觉得好看,买!
觉得有趣,买!
觉得有用,买!
实际买到真正实用的东西屈指可数的人。
物资条件改善,选择多,晚饭能从起床抓耳挠腮纠结至晚上回家,最后选择一开始的选择。
不管是何种心理疾病,药物治疗只是辅助作用,药物不是万能的,影片中芳芳吃了正确的药,购买欲依然难忍,依然做出了嫁二人的选择,期间有纠结有懊恼,最后在心理医生帮助下认清内心,坚定选择才有所改善。
同理其他三人亦是,辅助手段加上病人自身努力,病情才能好转。
影片有些细节让人深思如女护士在片中生了三个女儿,丈夫一直不在身边,一边照料女儿一边也要工作、继续怀孕,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改善,重男轻女、丈夫角色缺失、高压生活下年轻人等问题该如何找到出路?
典型的香港低成本商业片,虽然明星云集,囊括了很多香港一线影星,但因为编剧纷乱,结构松散,所以仍然是一部不算成功的电影。
电影的主旨很明确,触及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要害,--在越来越紧张的压力下,都市人都或多或少的患上了病症,但说到解决之径,电影却显得颇为乏力,一会儿借助心理学,一会儿又暗示神助,但整个故事让人看得晕头转向,到最后也不清楚他们四个到底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只能叹息一声,也许自己就是一个病人,在群魔乱舞的世界,自己哪有资格去理个头绪,呵呵总之,一部仓促出品之作,搞笑有余,深度不足,能多少引人思考,但毫无明路指出!
大家有没发现小春在里面超帅啊?
形象好清爽,一开始我都没认出他呵呵!
所以虽然一开始就看出最终结果肯定是张柏芝和刘青云在一起,但还是喜欢小春哦!
现在贺岁片里难得见到这样轻松搞笑的片子了,而这部片子却是难得之作,当然了,也只是说是今年来的难得之作,想放松自己,开开心心一下的不妨看看。
几位演员的演技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没有如潘长江那样的夸张,也没有赵本山那样的挠人痒处,但看着却让人不由得全身心地放松了下来,在困苦愁闷中时更是值得一看的。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心情颇为不好,满屏幕的论文需要修改,神经已经极度被压抑。
原本不知道它是贺岁片,只把它当一个普通的喜剧调节紧张的神经,港片大多有此疗效。
慢慢的看进去,却发现这片子还是有点意思的,娱乐的手段虽然有点俗套,深度虽然也谈不上,但总能让你在笑中感悟点什么。
看了豆豆们的评论,有的对它赞赏有加,有的觉得一般般,有的甚至认为不值得一看。
我想一百个人看会有一百种评论,不单对这部片子,其他的也是。
除了大多数人都认同的一些好片,例如雨人之类的,对于这样的小制作片子,我想大家判别的标准更多是能不能引起共鸣吧。
这部片子,能引起共鸣的大部分都是购物欲望强烈的“病人”,还有在爱情中沉沦不知所措的“病人”。
就象前面有个豆豆总结的四个主角四种病症,多多少少每个人都沾上了一点,电影是个放大镜,把生活中的点滴无限放大了而已,一来以此娱乐,二来凸显矛盾。
其实我们看闹剧大笑的同时,也会突然想到,如果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放大的话,天生就是一出出闹剧了。
说了那么多,忘记交代我看此片的感受。
看完之后,我总结了一下认为自己有重度的看见又好又便宜的东西眼睛就放光的毛病、中度的购物癖(当然是在自己钱包能及的范围)、中度的选择障碍,至于什么都想去争而不知道争什么,我想这个是凡人多少都有一点的毛病吧。
我欣赏影片结尾处那个混乱的婚礼部分,一边看脑子里一边飞速的运转,试图跟上心理医生给这四个茫然的年轻人开的妙方,到底什么样的逻辑可以解开这团麻绳。
这个时候我才突然醒悟,原来爱看这部片子只是因为我也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急于想找个解决之道啊,呵呵!
都说选择困难症是因为穷 剧情比我想的多 但还是有点无聊最后的心理学术也没分析出来 一套乱的换新娘新郎但看的时候 我想到了小毛的话 他说喜欢和爱都是有时间的 找到合适的才最重要穷富和叮叮当一样喜欢挑便宜方芳芳和简任也更合适 一个选择困难症一个爱购物能为他当机立断就像他说的 穷富不喜欢她买东西而简任喜欢看她买东西的一样很多时候没有对错 找到了适合的才会一直对下去但 对的人又有那么好找吗电影的侧重点在于选择 而人生的难点才是如何遇到吧拼人品 还是看是否执着 都还是命不过买买买真的还是很开心的 虽然这样的开心很短暂但是在这个压力大的社会 人人都有点自己的奇怪 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事也是何乐而不为
两大男神合力出演的大烂片
虽然都是我喜欢的人,但是我觉得恶搞过度已经不搞笑了,让我觉得拍摄得很不专心
四个疯子的故事
眼花缭乱~~
帝都农历正月前的最后一部电影. 哈哈
从那个电影里知道什么是LV
太二了。。。居然还有徐小凤。。。瞎了→_→
面临选择有时真的让人很为难很痛苦。
当时在电影院看了一半真的好想走。。。。
我竟然没加过这片子?大一和断背山一起在校区大礼堂里看的,对选择恐惧症一词记忆深刻,觉得很有讽刺味道的一片子。
强迫症 强迫症 我们都有病
真的看不来这类片子,如果说可以接受片子中每个人在现实中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那么这个片子的长度就是我无法容忍的。影片的长度分为物理长度和心理长度,物理长度大部分影片都差不多,而心理长度则是因人因影片而异。耐着性子看,按着快进看,看到结尾处,长舒一口气,还是觉得浪费时间
我们总会因为种种压力而变得偏执不可理喻,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经历太少,尝试走出comfort zone,变得各种偏执之后,也就不再偏执,平静的创造每天的新鲜取代安静的乏味
人人都有病。
不想用标签
胡打乱闹的喜剧外壳使得我小时候完全轻视它了。编剧好用心,这么复杂的故事,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且都跟情节自洽,虽然没看开头但很容易看进去。类似于童话般的设定,就想讲一个年轻的爱情故事。血拼啊,多符合当代城市生活的一件大事,同时又很无聊很容易讲俗,这样有趣味不愧是韦生!谢谢C推荐
有些KUSO,有些爱情,很轻松的爆米花影片
购物狂是一种心理疾病
我挺喜欢这部的,也是韦家辉拍的。那个时候的张柏芝好美!陈小春好帅!演的角色都是购物狂,他和芳芳两个要是成一对就好了。但是后来太抠缩,40分钟前他们刚认识的时候还挺浪漫的,之后要是没有丁丁当,芳芳会把他带好,可是丁丁当太疯癫把穷富都带疯了。把丁丁当和简仁删除,就变成小清新的爱情片了。
【C+】当年看得还蛮开心的,依然是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