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四——听见幸福来叩门——致《地下铁》一个深夜,电影频道播出由几米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地下铁》,镜头唯美,色调艳丽,符合几米所有作品中暗香浮动般的浪漫小资气质。
呼啸而过的地铁,地铁站里明锐的灯光,圣诞夜拥挤的人群和到处布置着华美装饰的Shopping Centre,这一切连缀成一幕幕在都市上演的精致爱情,触动了我心中关于“华丽”的那根弦。
西祠胡同上有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海,那么一定要有地铁”。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地铁情节。
地铁与在陆上奔驰的火车有很大的不同,我试过模仿电影里的主角们,朝着呼啸前来的火车挥手、大声问候,随后通身被一种自己寻得的脱俗的怀旧感和愉悦所包围,与电影的主角们一同沉浸在活着的美好中。
然而,在人潮来往的地铁站,站在站台上等待的自己,身边漂浮着无数陌生的脸与明亮冰冷的灯光,面对呼啸前来的地铁,应该是怎么样的感觉?
地铁,给予从未乘过地铁的我无数饱满华丽的幻想。
我的城市,拥有一片蔚蓝的海,没有地铁,取而代之的是公交。
我的朋友小惠曾在她的博客里写道:“公交车,从城市的这头,到城市的那头,划破城市的脸”。
那么地铁呢?
从城市下面的土地穿过,轻轻划过城市的心脏。
小惠和我,都认为,公交和地铁,是最鲜明的城市符号。
电影主题曲名字也是“地下铁”,萧亚轩略带沙哑的嗓音把它诠释得很好。
作曲是黄义达,他的音乐常常有一种令我一听钟情的辽远感。
难怪,当初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就立刻喜欢上,眼前浮现起一幕幕穿梭在地铁站之间的爱情。
屏幕上都市红男绿女的爱情影象,网络上的伤痕累累的都市爱情文字,在某个难以入眠的夜晚,随着脑海中呼啸而来的地铁,翻迭入眼。
影片中呈现的,就是这种都市里的爱情,精致、细腻、晶莹剔透。
杨千嬅扮演的盲女海约,美丽善良,拄着拐杖在地铁站孤独地穿行。
其实海约和旭明的故事很简单,相遇、相知、相惜、相爱。
原以为梁朝伟不会出演这种单纯的爱情小电影的,在片子中却表现得很好,他的旭明清秀斯文、眉目含情,令人心动。
我看过几米原著。
每一页画的几乎都是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女孩子拄着拐杖行走,在阶梯上,在地铁站台边,在拥挤的地铁上,画面满满都是孤独,然而色彩很丰富饱满,一如女孩子瑰丽凄凉驰骋纵横无处不及的想象。
电影为之添上了爱情,还添加了另一对情侣。
张震扮演的钟程和董洁扮演的董玲,一个从台北流浪到上海,一个在失去恋人的悲伤中无法自拔,两人在漆黑的地铁站里按照地图寻找出口,在手电筒的灯光下,两人在地图上移动的手指轻轻地碰到了一起,一瞬间,电石火花。
扮作邮差的天使,地铁站的神秘老人,深夜人流散后清冷的地铁站。
和旭明约会后海约眼里色彩斑斓神奇美丽的世界。
两人坐在长椅上用耳朵和心观赏。
圣诞夜流光溢彩的街道,人群拥挤的Shopping Centre。
手表镜盖轻轻一开一合的声音。
宣告海约专属权的星星。
这一切,有关爱情。
都市下的呼啸而过的地铁,在人群中我们擦肩而过,在城市的呼吸里沉默游走。
在下个出口,有谁在等谁?
下个出口又下个出口,寻找精致的都市爱情。
地铁,真不愧是最鲜明的城市符号。
在地铁站台上静静微笑的盲女,等待地铁呼啸而过的声音。
然后,听见幸福来叩门。
几米原作,梁朝伟跟杨千嬅领衔主演,张震董洁主演,范植伟桂纶镁友情客串。
光这个阵容,就足以秒杀不少少男少女跟都市白领了。
粗制滥造的脚本,完全破坏了原来几米绘本的意境。
感慨电影里的桂童鞋,就一个字——熟。
抢钱可以,但要有诚意,否则“千万别看”。
9.12.27下写于甘韦肆
为了张震看的这部电影,剧情太烂了,无聊至极,太平淡了,而且两个故事之间完全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可言,醉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地下铁,通向一个叫做希望的出口;然后,为了爱,他们却在拥挤的车箱迷失方向,不断的坐错车,并一再下错车,常常迷路,常常失落,常常受伤。
不过幸好,他们复原的快。
2003年看的VCD现在收了DVD回味下影片当时带来的暖心,梁朝伟与杨千嬅的精彩演出完全可以独立成剧,显得张震与董洁的故事如同鸡肋,范植伟的天使戏份删除掉会更好。
如此爱情小品被梁朝伟诠释的幽默风趣,魅力非凡当时还参演有《行运超人》《同居密友》《有情饮水饱》《侠骨仁心》等爱情片如今已经很难看到朝伟这般演出了
星期天晚上看了《地下铁》。
梁朝伟、杨千嬅第一男女主角,张震、董洁第二男女主角。
由两个毫不相干的故事组成,却都暗示了同样的情感,同样的朦胧。
虽然套了几米《地下铁》本名,且出现盲女,但故事与漫画没相连。
看过漫画的人都知道那只是盲女在城市里漫步。
唯一一点让人恍惚的细节,是出现在几米画中的大礼兵公仔在电影版也出现了,化成天使,圣诞爷爷,藏于角落。
两个版本的《地下铁》我都喜欢,几米的自不用说,大幅的漫画,轻美的语言,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寂寞且孤独的盲女形象,但寂寞孤独的盲女却生活的很好,拄着盲杖,出没于地面于地下,搭地铁,荡千秋,找金叶子,拜访某人,有一只小猫,在黑暗的地方发呆(她一直看着黑暗)、、、、、、这像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在孤独的世界里寻找未知的光明,在不同的空间世界游荡,出没于白天黑夜,需要如盲杖般的支撑物,在这个世界的我们不需要看见现实的一切,因为心里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也不需要交流谈话,因为那个世界只有我们自己、、、、、 当然,这是漫画版的《地下铁》,与杨千桦饰演的盲女并不十分相同,看过太多杨女演的无脑女人,带给人们的永远是小,没太多思考空间,总是叫人们快乐的生活,所以这次看她第一次饰演一个安静沉默的且深谙人事的盲女也是很新鲜。
杨带给人们的感觉始终是笑,这部戏中她并为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身为盲人的她生活中会有什么不方便。
她就像每个和我们一样的平凡女子,若一点要找出什么不同,仅是手里多了条盲杖。
她出门买东西,过斑马线,自己照顾自己,读书,学习,交朋友、、、、、一切都如此正常,也许影片重点不是告诉我们盲人的生活和我们没什么太大差别,但或多或少,观众都有觉察,我们,都是一样的,他们也是很棒的。
比我们更棒。
梁朝伟仍如过去般可爱,不失本色,从这里我们看到韦小宝的身影,更多的,还有《爱情饮水饱》中的年轻富豪。
一个正常人突然失明了他的反应让我们忍俊不禁。
早上醒来什么都看不见,知道自己盲了是现实后,便打了电话给死党,说,我像自己大概盲了吧。
听起来是很好笑的。
戏中未出现失明的眼睛,只是不断的墨镜。
两人的感情发展我道不是很认同,捉摸会在听森美讲故事一边就偷偷牵手了呢?
这个场景设计不合理,且两人合了后的分开理由也有点苍白,在那分开的瞬间梁若能立马回头挽住杨岂不皆大欢喜,若是两人一定要分开,选择这样的理由空间时间我都十分不认同。
张震和董洁的故事更离谱。
让人看得摸不着头脑,谁喜欢谁,谁失去谁,谁等待谁,谁寻找谁,谁在干什么,都十分而且非常没有交代。
影片大概在营造一种类似《向左走,向右走》的意境,又或是想成就另一个都市童话。
但最简单的一点忘记了———没根本的故事作基础。
张震和董洁在地铁中乱跑显得很盲目,台词刻意带着诗意,是挺恶心的一件事情。
片末出现的老人叫他们去寻找车站更不靠谱,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出现这个情节,难道仅仅无法结束而不得不出此下策?
其实若能把张震和董洁的故事剔除更好,他们的表演其实不招人喜爱,特别是董小姐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她大概以为自己性林名黛玉了。
好了,这部片适合热恋中无知的男女青年共同欣赏。
当然,这部影片也仅能如此了,幸好梁君和杨女出色的表演也不会让我们后悔看错电影,有空欣赏一下吧。
喜欢看着自己喜欢的人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因为自己的微笑,很满足,打心底里高兴,真的好幸福。。。
简简单单,四四方方的我,向往的也是单纯简单的爱情,可是一旦踏入社会突然发觉,好像变得那么遥远不及,有时的玩伴,不是事故了,就是黑道了,发觉自己不适合,而曾经准备相伴到老的,却不堪回首,我忘不了她的好,更忘不了她,真的不愿相信她会如此狠心将我扔下,每每想起拔白头发,挖耳屎,一起把一桌菜全部干掉,一起只喝一壶尚一汤,一起远行,纯真的东西,真的好美好啊,因为它不带有一丝物欲,天真的我,总想着跟你一起到老,即使付出一切,背负一切,有一个人能惦记着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可纯真,却在生活,生命,长大中,悄悄的溜走了,我真不想面对这个蛮是你多少工资,你身价如何,你穿得起多少钱的衣服,吃什么档次的饭,住什么样的房子,的社会,它玷污了原本最美好的东西,醒醒吧,醒醒吧
电影有几点个人觉得有些损伤整体。
第一,前面的朋友也提到过,两个主线故事没有丝毫关联,把几米的原作绘本剥离得干净。
几米的《地下铁》被剥离为故事和情感两个部分:前一个(海约与旭明)用于叙事,后一个(董玲与钟程)用于表达。
第二,电影情节太过照顾情绪而不符合逻辑,却又不是要摆出讲童话的意思。
第三,影片的配角设计太过无理,一是几乎没有交代,二是对于情节推进特别是对影片情绪基调有负面影响(比如男主的几个无厘头的朋友)。
最后,电影的剪辑、后期拼接太过无序和频繁,导致不必要的迷惑。
这部电影本来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文艺片,适合圣诞的时候带着女朋友去电影院看,但是只能建立在忽略这些不和谐因素上了。
建议到中间不和谐之处尽量吻住女朋友,以免毁印象。
标题是用来骗人的这片子两条主线 主线之间没有交集 有人说矫情有人说浪漫 不过浪漫和矫情本来就是一个东西也说不定..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蛮温暖的片子捏 毕竟改编自漫画什么的 梁朝伟和杨千嬅演技完爆董洁和张震 几个细节安排的还蛮巧妙比如说瞎了的梁朝伟和瞎了的杨千嬅坐在一起的时候 手背贴着手背 如果是正常人的话 其实是很难出现这情况 因为会很不自然 但是肯不见的话 就是另外一种效果 变得没那么刻意还有梁朝伟意外复明以后 杨千嬅扶着他往前走 然后梁回头的动作让杨觉得他在看她. 从而发觉他能够看见. 其实我想说的是编剧. 这个片子 因为节奏比较慢 会有时间让人猜想后面的剧情 董洁和张震在地铁站分别后 我本来觉得董会在后面一站下车 再从反方向坐回来 然后遇到怅然若失的张震 结果我只猜对了一半 张震在原地坐下 打开了一大盒巧克力 然后开始吃 闭上眼睛<其实吃巧克力闭眼睛这个剧情本身就很牵强.. 个人觉得牵强又傻逼> 完全不知所云 董洁回来以后却又找不到人.. 浪费表情啊有没有<如果是我的话送完人肯定转身就走. 不然好像掉了什么东西的感觉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 但是最后 张震又在不知道哪跟一个老头说话<是巧克力吃完了老头就出现了么!!> 董洁又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 接着又一起去找神神叨叨的老头说的46号出口.. 哎 编剧大人 逻辑呢? 难道就是为了让张震和董洁能找个没人的黑漆麻球的地方kiss一下咩!!! 结尾收的也未免太潦草. 而且董洁一直背着一个不合适的登山包..不知道用意为何再来说另一条主线 其实这本来是个很温馨的 能够丰满起来的故事 一个人 突然失明 然后跟一个盲女相恋又突然复明 如果做的好的话 完全能够发人深省 比如梁在商场里突然复明<虽然..是真的很突然.. 他就吃了一个糖..>以后 会不会因为已经不是盲人了 就找不到分别的地点了呢 或者认不出自己的女友了捏 因为其实不知道长的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约定再见面的地点是哪里 这里完全可以做下文章 还有他已经不瞎了 会不会开始嫌弃一个盲女 或者变成对她充满同情和感恩 而不是爱了呢. 再就是如题目所说的 盲人的性生活 如果他之前曾经有过女友<当然不是盲人> 瞎了以后又交了盲女女友 会不会觉得性生活很不方便 或者觉得自己变得很没用? 然后假如复明以后前女友又出现了呢? 好吧 可能是电影节奏太慢留给我发散思维的时间太多了.. 反正剧情就这么波澜不惊 人物就这么主流价值观 电影就这么打了鸡血一样的播完了事了.
第二次看。
第一次在哪里看,和谁看,记不清了。
可能是在电影院。
第二次,在家。
verycd上下的。
时间,一个心情不好的夜晚。
值得记下来的几个片段:“怎样才算是相恋?
我知道,我懂吗?
”——当张震要做统计工作的董洁统计一下地下铁里有多少对相恋的情侣的时候,董洁的心理独白。
“我……我只是搭错了车,又上错了车站。
”最后旭明是凭着失明时玩海约的手表壳的声音找到的海约。
那时响起的歌声里,有一句,叫“幸福的语言”。
什么是幸福的语言?
我想这就是吧。
我曾经梦见自己在地下铁的曲线来来回回地寻找迷宫的终点终于听见我要等的人就站在耳边别怕就算蒙住双眼也发现爱情就在我们的附近我用呼吸去感觉幸福的预言陪你用一生光阴去发现看不到的场面难道对你的思念不能超越一双眼心情好多了。
2003年的圣诞节,我看了这部电影。
浪漫的节日欣赏浪漫的电影,这种恰如其分的感受至今都有所回味,即便那时是孤独一人度过,却也仿佛感受到爱情所能赋予的独特滋味。
如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重新温故了这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感动犹在,回味无穷。
这两个虚构成分十分浓烈的邂逅,给了我真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精神体验。
犹如主人公们一样,我也不禁会闭上双眼,用心感受那份不真实的爱情交融。
《地下铁》,一个为都市量身定制的浪漫童话。
正如影片片名那样,两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现代城市最为典型的象征符号——地下铁——中,这个原本体现都市高节奏生活状态,整天充斥着拥挤与冷淡的交通工具,突然变得宽敞与温暖了,乘坐其中的人们似乎都希望它开得更缓慢一些,让浪漫与幸福的感觉把自己包围得更漫长些。
这便是虚构无法替代的功能,在它面前,现实与理想只是一纸之隔, 随心所欲便能勾画出内心向往的图景。
这些图景在真实的世界中无法实现,然而它们才恰恰是人们内心真挚的诉求。
有时候,热爱电影的理由很简单,只是因为它能把这种难以成真的追求,在虚拟的银幕中获得满足。
想必看完这部电影的所有的人,当他们再次步入地下铁中,心中留存的不再只是工作的焦躁与生活的琐碎,至少还有一份浪漫与甜蜜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即便这样的“曾经”是被刻意制造的,还有谁会过分在乎呢?
四个都市男女,分别跨越了生理与地域的障碍,在地下铁中寻找到了自己真爱的归宿。
这种不切实际的美满结合,没有任何人会嗤之以鼻,反而欣然接受这样的结局,享受它所带来的快乐感受。
梁朝伟略带喜剧色彩的演绎,把双目失明所应有的那份悲伤和痛苦,在不经意间抹得不留痕迹。
看着他面对突如其来的黑暗时那份有点夸张的不知所措;看着他对待对方帮助时那种倔强的固执;看着他乐观面对挫折时那股夸张的自信;以至最后看着他恢复健康后那份真挚的彷徨。
突然感觉生命中失去光明也并非坏事,至少还因此邂逅了自己最珍贵的另一半,至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感情。
(当然不得不承认,这样轻松的态度,是基于虚构的前提之下的。
) 杨千桦扮演的盲女是其中最具童话色彩的人物。
自幼被迫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使得她对待世界的态度始终是充满美好的想象。
善良的性格更使她显得阳光,也许黑暗在她的世界中无法改变,但她所给予我们的则是一种比谁都闪亮夺人的光明。
影片中两次关于她身处地铁中的情绪活动,呈现出天堂与地狱般的极度落差感。
漫画形式的夸张修饰,加上她生动的表情演绎把这样的情绪展现的明显而又触人心绪。
另 外,在需要流露人物获得幸福时快乐的情节时,她又表现得那么单纯与简单。
令人感觉,其实对于爱情,任何人都有相同的权利,伤心与难过不会因生理上的差异而显得不够分量,欢快与真挚也不会因此显得缺少真情。
张震与董洁饰演的则是刚刚两个各自失恋的失落男女。
两者在彼此的交流与认识中得到了爱情。
整个过程,是绝对的不真实,他们穿梭的地铁永远是那么宽敞,时刻弥漫着爱情的甜蜜。
而以牺牲真实为代价,传达出的则又是另一幅极度浪漫的都市图景。
影片中那两个神秘人物的若隐若现,则勾起了一种对于缘分的青睐。
爱情其实不用过分认真寻觅,冥冥已有人为我们安排,就好像天使丘比特那样,为我们射出了爱情的箭。
整部电影,摒弃了所有现实生活所要顾及的问题,把爱情的浪漫进行强烈的放大,大到能够涵盖它应当存在的所有缺陷,把都市的唯美表现得似乎毫无瑕疵,纯洁而又美好。
这应当算是一种“欺骗”,但正因为这种近乎完满的美丽,让我宁愿暂时深陷其中。
记得那年圣诞,走出影院是漫天灿烂的星辰迎接了我;如今又是一次夜晚,虽没有往日的星辰,但心中的感动依然存在,甚至重温后的浪漫,来得比以往更强烈,更有滋味。
不要骗盲人是真理,这很令人伤心。莫名奇妙就眼瞎情节也太刻意了。两人演得一般,特别是梁朝伟,眼球移动还冒着光,一点也不像盲人。暗恋他人寄错圣诞卡而相遇的两人在地下铁相聚出站。为了看董洁的,结果这戏份都没什么表情变化……
天使原来一直在我们身边。
3星半 没看过几米的原作,但片子还算不错吧,毕竟王导监制,不少地方还是有些小浪漫的,尤其适合情侣。梁朝伟与杨千嬅那段比张震和董洁那段有韵味,双盲者间的爱火真的十足可爱,两人的性格也尤其互补,一个傲娇自尊,一个宽容耐心。我一直觉得眼盲者能比健全者感觉到更多东西,毕竟不是用眼,是用心的
电影真的忘得差不多了,只对一些画面有依稀的印象。居然有小镁?!
杨千桦,梁朝伟主演
梁朝伟和杨千嬅合唱了哦
看瞎了我的眼
爱神的捉弄,弄拙成巧。事实上,只有爱神的超能力才能够让爱情发生,毕竟奇迹的发生需要神力~
不准骗我
闭上眼睛 全都是你
原来梁朝伟讲粤语这么流气啊~看得一直在笑~很轻松的爱情小品。
改得太差了
看了兩次,兩次都是看一半
泪奔,我的几米啊…
爱情梦都会醉。
小马哥,控制力越来越强了
0.0 很可爱呢 盲人与盲人 眼盲与心盲 张震拿的那盒巧克力让人心驰神往 好的巧克力是不甜的
从前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一个人。可是现在没有了。你相信有第46个车站么?
youku 1520 外公家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893649/
白瞎了漫画,白瞎了梁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