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夏天。
于是拿张很夏天的电影来看:《梦游夏威夷》。
关于夏天的电影都好看,连字幕、花絮都贪婪地看了。
并不喜欢过夏天,可能总是在错的地方和错的时间过。
那夏天应该在哪过?
夏天应该在那些永远是夏天的地方过。
夏天应该什么时候过?
夏天应该在没心没肺的时候过,日子显得无比缓慢的时候过,想念什么人,而那人远未出现的时候过。。。
那些地方很远,那些时候已经一去不返,不过还可以看《蓝色大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菊次郎的夏天》、《海贼王》。。。
男子汉们,一起踏上光荣的寻宝之旅吧~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会说:是再看一遍《Beach Boy》的时候了!
现在那两个beach boy都变beach爸爸了。。。
流星、烟火。。。
老天,完全没有免疫力。
我想的不是即将到来的这个夏天。
晚上一如既往。
抱着电脑空虚的度过梦游夏威夷傻傻的欣欣,傻傻的昆河昆河倒地的一瞬间是不是预示着一切梦幻的结束欣欣和阿洲的喜悦强烈的对比着昆河和又琳的悲凉小鬼和小苹果最后还是习惯了没有对方的日子他们只是对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每一场发光发热的青春背后都隐约可见阴影晃动。
不可抗拒的地心引力,我们就这样朝着黑洞奔走。
茫然的等待退伍。
阿洲,追寻着梦中的记忆。
光线上照射在他脸上,眯着眼,头略昂。
平静的表面下,是海的汹涌。
无所事事的混混。
小鬼。
日子与把M是紧密相连的。
用力的把每一分钟填满。
但填不了的是他显而易见的浮躁。
妄想爱情的胖子。
究竟爱情停留过没有,并不重要。
执着的追求过就好。
但可以想见导演还是偏重于传达关于兵变的惨痛。
联考。
青春不可避免的巨大的坎。
被动承受的包袱压垮的是时刻紧绷的神经。
偶尔的小放纵之后,总是伴随着“回家”“考试”“念书”这样的字眼。
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才是最深的桎梏。
花莲的海是灿烂的。
青春也是绚丽的。
但青春与花莲的相遇,却有了一种悲壮的味道。
每一个人都在这样的撞击下,寻找梦的出口。
所以小鬼靠着墙,听着槟榔西施小苹果与男人的娇纵调笑。
所以,阿洲回到那个医院的长廊上,循着光线,继续若有所诉的淡笑。
你听到海的声音了吗?
他说。
深呼吸.....然后大喊:啊................就不疼了看的在线 ,画面再清晰些就好了,大片的绿色 蓝色 白色 阿洲因为童年时的一个情愫,很单纯的 想要对这个人好,不管她是不是正常的人,让她开心,自己也会开心.......很简单.....喜欢台湾,喜欢小清新,喜欢夏天,喜欢海的声音,喜欢绿色的乡村,喜欢这种简单的追求也许每个男生都会遇到那么一个人,只想对她好,不是现代都市里的快餐爱情,没有动物本能的欲望驱使,我喜欢你,就是喜欢你......女生如果是在这个时候遇到这个男生会是多么幸福,我不相信这只会发生在青春期,不管是少年,还是成年人,或早或晚的都会遇到这么一个人,只是有人坚持了,有人妥协了。
这样的遇见一生只有一次吗?
答案我不知道,因为我至今只遇到过一次,作为一个女生,遇见了 也结束了,不过留下的是美好,是蓝蓝的天,明媚的阳光,耀眼的微笑,蓝色的T恤,阳光打下金色的发丝......和我傻傻的表情和发自内心的笑......青春 是什么 ?是17岁吗?
20岁?
不,青春是一颗心,是那颗快乐的心。
希望身边的人青春永驻。
这是看完电影 ,我想起的青春。
这个电影其实已经看过很久了,也看了很多遍。
不知道为什么?
最近电影里面的陈欣欣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决定在豆瓣上写上一段关于我少年时候的往事!
一切都随着如梦如幻的时光机回到那年初中吧!
那个时候的夏天就像电影里面的一样热,80年代的人都应该知道高考是什么情况,尤其对于条件普通的家庭。
周围的人评论一个孩子是不是一个有用的孩子基本上只参考这个孩子的考试分数值!
做了同样的一件坏事时如果你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会面带笑容这么评价,这个孩子很聪明,机灵,可爱,这件事做错了,但是我们应该宽容他。
相反,如果很不巧,你和我一样是一个成绩差的孩子,他们则会这么评价,这个孩子太顽劣了,应该打,这个时候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受到认同的。
陈欣欣这个角色直击我心,我完全能感受到她面对高考的压力,一直忘不了他嘴里念念的:考了这么好的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学,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你家里给你压力,周围的人给你压力,压力很大的,你知不知道?
与之相衬的却是兵营里哪样松懒的环境,这点也真是继承了国军吧!!
哈哈,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教科本上这样写的“在共国两战时期,我军(也就是共军)能战胜国民党军队的根本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中国内战的决定因素就是国民党军队太神奇了。
可是当我看到陈欣欣在海滩边拿着木棍在手上摆弄的时候,当阿洲把陈欣欣想像成英姿飒爽军演时,那个画面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面我的脑海开始映射出一个真实的女孩。
连她们的笑容都是哪样的相似,我本来写了很长一段关于本在人初中时期的一个女孩子,也是同学,写了很长,最终还是删除了。
细细想想,这是写影评呀!
说回电影吧未完待续。。。。。。。
其实是一部青春的电影,主角都很年轻,又阳光. 似乎又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只是似乎在影片里,只有欣欣和昆河有梦想.在别人看来不正常的人,可是他们活得最简单,拥有最简单而执卓的梦想. 欣欣要考上大学,昆河要制作烟火,挽回自己的女友. 还有那个小店老板,想要女人,想做海军陆战队员. 那个连长,想要升官,早日退伍 而阿洲和小鬼,他们呢...退伍后,一个安安份份,连女友都没有,一个到处乱玩被人骗钱...都没有什么梦想. 3个人在花莲玩的很开心,什么都不用担心,可以不用鞋子,可以露天而睡,可以扔下行李,饿了就烤鱼吃...只是后来... 当阿洲和小鬼呆呆地对做在沙滩上,欣说,胖子跟女朋友走了..原来最开心的是欣,因为她最单纯简单,最美好... 在最后,小鬼受伤了,他唯一得意的好象就是会把MM,可是他连栽两次... 而阿洲,我相信他会活得很幸福,因为他的内心最美好... 当昆河的烟花被点燃,绽放最美,最惊人的美丽时,当看到昆河女朋友真的出现时...原来昆河说的都是真的,他是最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只是大家都不相信他,误解他,看不起他...昆河的死就是因为这些人的自以为是. 这时候我突然明白,原来昆河是对的,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讲,欣欣也是对的,只是我们没有理解她而已... 结尾,欣好多了,被爸爸带回家了,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预兆吧~ 最后那个男病人说的话,让我觉得好讽刺哦~ 像阿洲那样心存美好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吧.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些什么?
是不是他们留下些什么就会变成怎样的大人?
片尾,阿洲带着欣像小时侯一样,深呼吸...啊... 阿洲的记忆里只有欣吧(还有水果牛奶)~于是他一直像小时侯欣对他好一样,对待欣,把现在的她当成小朋友.哄她吃药,在她身边保护她,帮助她,跳到水里拌鱼给她钓,保护她不让她见到"死亡"...好象把她当妹妹,或者是女儿... 梦游夏威夷,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他们3个都长大了. 我想小鬼受了打击也不会乱玩了...欣欣在一点点变好...阿洲依然是个美好的孩子... PS:只是,我假设,昆河如果没被打死,他的女朋友看到这么美的烟花会回心转意吗?
可是他怎么不会被打死呢?
他出逃了,而且带枪了,并且他们认为他神经不正常.对待这样的"定时炸弹",当然是一有反抗就...消灭,不留后患,不给自己添麻烦... 那昆河的命运是他注定的咯~~ 还好,我觉得这个结尾至少是给人希望的...
看了《蓝色夏威夷》,张钧宁这个姑娘我真是相当的like啊!
台湾导演弄这种青春片总是有独到之处,不管是情节的编排,故事的设置,还是小细节的安排,都能表现与众不同的地方。
对配角的定义,更是独树一帜,精彩万分,比如此片里的为了女朋友而当逃兵的徐昆河,海滩边侏儒而对当兵充满向往的小老板;更特别的是阿洲的老妈虽然只有简简单单一场戏,就让人过目不忘,实在是让人欢喜得要紧啊!
台湾青春片里的男主角都是木木的,傻傻的,安安静静;女主角则文静,甜美,不着一尘。
这样的组合只会让你对他们充满了祝福,没有任何的杂念。
几场戏处理得异常的舒服,一场是陈欣欣钓鱼,一场是阿洲将公车站牌抬着向前移动,我这个人没有暴露癖,细节还需要各位去慢慢体会;遗憾的是最后一场阿洲独自在精神病院的戏显得刻意了,有画蛇添足之憾。
这样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不残忍,但是温暖,好像是冬天里的一杯热牛奶,而且是不含三聚氰胺的那种。
《梦游夏威夷》,一部温暖的青春片。
几乎都是新人,除了杨佑宁。
(之前看过他的《十七岁的天空》,据说拿了当年金马奖最佳新人。
记得在《孼子》中也有很小的戏份。
第一印象是像极了若干年前扮演杨过时候的古天乐,但是演戏的功力比那个年纪的古要天才很多!
一直觉得他是个很淡然的新人,不如香港的那些新人如此锋芒毕露。
杨的发展轨迹折射了这些年台湾整个电影圈给人的感觉,挣扎在艺术电影的边缘,份额与影响在华语影坛的地位急转直下。
)故事就是讲杨扮演的阿洲因为一个梦去找寻儿时的同学欣欣,一个当时班里他一直瞩目的女孩,一个拉着一手好琴的女孩,一个在他拔牙时帮他消除恐惧的女孩,一个把自己的牛奶天天让给他喝的女孩,一个在他回忆中全是温暖和美好的女孩。
女孩找到了,可是因为联考的压力精神分裂,于是阿洲带着她逃出了疯人院,来到了花莲美丽的海滩边,其中穿插的阿洲的好友小鬼和作槟榔西施的女友小苹果,以及服兵役至精神崩溃的逃兵昆河的故事。
花莲的美丽海滩那一刻如同鲁滨逊的孤岛,短暂的庇护着他们。
女孩信任和依赖着阿洲,阿洲也幸福地在这个世界中保护着他的公主...温馨的电影让我回想到小学时候的那个她。
她也许是我最早的好友,亦或是记忆中最早的好友吧。
比认识Bonbon的时间还要久。
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吃午饭,周末一起写作业,玩游戏。
后来她转学去了我们那最好的小学,我也转学了,虽然学校离的很近,家也只隔着一条马路,但却渐渐疏远了。
后来知道她进了我们那最好的初中,高中,考上了上海最好的大学。
最近我们又联系上了,偶尔在上班路上遇见,淡然的聊上几句,知道她的工作也很体面,收入也很不错。
可是我们再也找不回当年的那种感觉,也许那种亲密无间只属于那样纯真的年代,再要体味,只能去电影中慢慢回味,慢慢梦游了吧...
常常会迷恋一些地名,两个字的,三个字的,或是六七八。
由此,不管是叫做<迷失。
鼓浪屿>的书,还是一首<飞往札幌的班机>或是那部<池袋西口公园>,都赠我幻想。
想过要去很多地方,却终日在方圆几十公里内徘徊。
京都的樱花,小樽的雪,冲绳的星型沙,希腊的纯白与蔚蓝,布拉格的广场,威尼斯的河,仿佛都遥不可及。
于是继续,看着关于这些名字的书,关于这些名字的电影。
这一次,我在梦游夏威夷。
这些绝谈不上知名的演员,最本色最清新。
这样的电影,昏昏欲睡会有,感动到哭也会有,想掀桌子大骂进度怎么这么慢也会有。
却仍能坚持着,耐心着,为如此自然真实的影片鼓掌,落幕之后留下的,比呈现的更多。
像睡前妈妈讲的故事,细碎,轻声。
如同没有修饰。
发现台湾成长电影与日本片风格趋于一致。
海浪,夏天,少年,必备元素。
缓慢,不管台词或是镜头。
安静,不管演员或是风景。
年轻,无奈,有时残酷,有时明媚,其实他们都含混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吧。
海仍是台湾的海,夏威夷在哪里?不过是两个服兵役的台北少年,一场退役前的holiday dreaming。
阿洲,沉闷而憨厚;小鬼,挥霍而嬉闹。
他们瘦而黝黑,唱着兵营里的歌,翻着兵营里的墙。
印着HAWAII的T恤,短裤,烈日下的单车,名为小苹果的槟榔妹,神智不清的小学同学欣欣,持枪逃走的昆河。
梦见小学同学死去的阿洲,带着某种预示与寻找逃兵的任务,离开了兵营。
两个少年,把这最后几日当作一次旅途。
小鬼依旧玩笑,花招,把妹。
阿洲找到小学时的资优生欣欣,却是在精神病院。
预想的一切偏离了轨道。
童年回忆里,分给自己牛奶喝的小女孩,拉着二胡的小女孩,拔牙时教自己大声喊的小女孩,在多年后,成为思维还停留在联考之前叫嚷着"你知不知道现在大学多么难考""每个人都等着看你笑话"的病人。
然后,三个人开始一场没有目的与方向的旅途。
被有妄想症的逃兵昆河绑架,锁在充斥火药的房间。
逃出来后,却又折回救出误以为水深呼叫救命的昆河这是令人会心一笑的一段老实的昆河,为学长烤鱼,自己拿了最小的一只;胖胖的昆河,拿着杂志上女友的照片,却没有人相信;执念的昆河,一心一意在房间里自制着烟火,在赶去为进入娱乐圈的女友放最后一夜烟火时被击毙。
这是令人唏嘘的一段。
他没有妄想症,他也没有说谎,他也不是逃兵.这场烟火,不太美不太壮烈,却是真心的见证。
也许欣欣是幸福的,单纯,幼稚,傻气,被现实的压力折磨崩溃之后,神智不清也是一种解放。
欣欣最后离开了医院,阿洲握着牛奶,递一瓶给对桌的病人- 你听见大海的声音了吗?- 你神经病吧。
究竟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没有人是疯子又或许所有人都是。
青春就是一场梦游不要被打扰最好。
故事从一个梦境开始。
当兵的阿洲梦到自己在海边遇到一具女尸,她躺在那里,却有另一个她在他身边撒花瓣。
阿洲大叫着抱着她冲向岸边,却被紧急集合的声音唤醒。
梦里的这个女尸叫陈欣欣,是阿洲的国小同学,从她这次莫名其妙的突然出现之后,阿洲那些对于她朦胧情感的回忆就像被开了闸一样,在阿洲打盹的每个间隙不断涌进他的梦里。
那些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的类似回忆。
像是趴在音乐教室的窗外偷听,或者应该说是偷看,然后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学得像模像样,发出拉锯子般可怕的声音;或者有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把自己订的牛奶让给你喝;然后你们可能在你拔牙的时候在诊所尴尬的相遇,你怕得要死想回家却要在她面前硬装坚强,而她很善解人意,告诉你深呼吸再大叫的止痛方法……我们一个人都可能像阿洲这样,在一个午夜梦回想起曾经的事,曾经的他,想起自己的傻,他的可爱,你的痴,也许会心一笑,也许一阵感伤。
但阿洲决定去找她。
机会也来了。
那个傻傻的在睡梦中讲梦话叫大家紧急集合的胖子,因为被女朋友抛弃在夜间站岗时拿了枪跑掉了,连长想要在胖子被宪兵找到前把胖子找回来低调处理,让阿洲和阿洲的死党小鬼放假,去胖子家把胖子找回来。
两人决定主要是渡假,顺道找人,约定第二天在车站集合然后去胖子家看看。
这一天,小鬼去了一夜风流,阿洲打听到了陈欣欣的消息去医院找她。
陈欣欣并不是在医院工作,而是因为联考压力太大患了精神病的病人。
这也许就是阿洲会梦到她死了的原因吧。
她其实看起来蛮正常,只是一直停留在备考的状态,坐在哪都拿着书,提到什么都是考试。
阿洲到时间要去车站了,答应下一次来看她,她大方的跟他再见,却跟他跑了出来,大哭着说阿洲自己去考试把她丢这儿不带她去。
阿洲没办法带着她去了车站。
于是,属于三个人的假期真正开始了。
胖子家在一个偏僻的海边,很像是阿洲梦里的那个海滩。
剧情从这儿开始充满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味道。
阿洲因为给陈欣欣买卫生棉而结识了侏儒老板,老板缠着小鬼学刺枪,学正步,陈欣欣拿着根棍子耍得跟仪仗队的花枪一样,阿洲在远处看着,幻想她穿着制服,在阳光下笑得灿烂无比。
闹一闹就渐渐到了晚上。
三个人肚子饿,陈欣欣像模像样的用树叶和沙子给他们做饭,阿洲大把大把的将树叶塞入口中大叫好吃,然后急着把陈欣欣口里的树叶拍出来。
陈欣欣要回家,跑去一公车牌前面等公车,阿洲追过来骗不了她回去,却发现把公车牌移到哪她就跟到哪,于是阿洲抬着公车牌往回走,想把她带回去,两人走走就累了,陈欣欣靠在了扛着公车牌的阿洲身上,在路边睡着了。
那边在海滩边的小鬼也睡着了,迷糊中起来叫操,这时候胖子却也叫着操带着枪出现了。
阿洲把陈欣欣背回海边,正好一起被胖子抓住带回了胖子的小屋。
三个人被绑着睡了一晚,早上起来抓到机会要逃跑却听见胖子落水叫救命,两人没办法回去救他却一起被拖进了只是齐膝的水塘。
胖子其实是在钓鱼准备给他们烤鱼,于是他们终于享用了美味的一餐。
之后三个人坐在鱼塘边也想要钓鱼,可是没有鱼,于是阿洲跳下去充当了陈欣欣的鱼,河豚、章鱼、虾、鲨鱼,阿洲都极力模仿,玩的非常开心。
陈欣欣早已忘记了她时刻惦记的课本。
胖子在这个房子里是为了做烟花给她的女朋友,他的烟花做好了,邀请三个人去看。
胖子希望用这个特别的烟花挽回变心的女友,虽然阿洲和小鬼不相信胖子的烟火真的可以点燃,也不相信胖子一直所说的那页杂志上的model是胖子的女友,但他们答应在烟火上写上他们的祝福,并带上兴高采烈的陈欣欣去海边看。
在这个海滩边发生的所有事都新奇而简单,像是一个游戏,每个人都像个孩子一样全情投入其中,无论是不知究竟的陈欣欣,还是一直很清楚的阿洲和小鬼,就当是玩一个游戏,当是成全胖子,当是给陈欣欣一个假期,或者就当是一场梦。
然而实现总是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就张牙舞爪的扑向你面前。
胖子没有等到他的女友,却遇上了宪兵队,还没有来得急点燃他的烟火,就因为拘捕中枪被带走了。
阿洲他们来到海边,点燃了胖子的烟火,烟花异常灿烂美丽,但也显得脆弱而无力,也许是因为胖子的结局,也许是因为傻得可爱现实却是疯了的陈欣欣,也或许是因为小鬼前晚的那笔荒唐风流帐。
现实充满的丑陋,痛苦和无奈,都因为这几天梦境般的生活,因为这晚此时短暂的烟花而彰显得更为难堪。
然而这梦毕竟是美好的,胖子的女友真的出现了,侏儒老板学了刺枪还得到了一件迷彩服的T-shirt,陈欣欣放了一个难得的假,阿洲把自己梦里所有的暧昧带到了现实……虽然离开了这个海滩,每人人都要回去面对不同的现实,但是这个海滩的回忆会像那晚的烟花,会像菊次郎那个清脆的天使风铃,会像那个背包上的翅膀,尽管是面对惨淡的人生,心里却能有流光飞舞;是面临兵荒马乱,却能听到恬静的海浪;只是奔跑,却就像在飞翔。
一部我没有耐性看完的电影 评个差不算过吧
记得还是和小飒一起看的,丫的一点也不让人快进!!!
看到一半 我睡着了
梦游只是孤单扭曲以后彻底自我解脱,并不需要现实的线索,像无障碍驰行在偌大停机坪上的野兽,野得没有人能管住我~~
海邊有個故事,是真實的也是虛幻的。海風吹過,你我的髮絲,飄起,飄起。
小清新。
造梦的夏天
杨佑宁!
『这一切都是真的。我这么爱你,你有精神病。』這一切都足够美好。我喜歡就行~嘿嘿
装那啥。
——“你,听到海的声音了吗?” ——“你神经病啊?”。。。深呼吸,然后大声喊出来。。。。夜里做的白日梦。
想起了一位小学同学,他是转学进我们班的,刚刚来我们班上的时候就和我吵架,后来他和我非常的要好,一个暑假我和他在太姥山遇见还合影,开学的时候怎么也不见他,后来老师说他去了很远的地方,班上的同学说他死于溺水。
啊~~大海~夏天~青春~
2009.08.14
我突然就向往得个失心疯,可以旁若无人理直气壮的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一段年少记忆,一个误会,一场错过...也许这也是青春的组成部分.也许年轻时,人人都曾经是一个疯子...杨佑宁黝黑而质朴的脸上洋溢憨憨的笑容,沉默坚韧...喜欢他在窗棂的阴影里和欣欣挥手的样子...
挺好的。一直就蛮喜欢台湾片的悠闲。
颇闷..梦游夏威夷=陪你爱的患了精神病的女生在海边度假
当服完兵役 人生似乎又来到一个新的起点 现在想来人生又有几个新的起点可以让你重新来过。 淳朴的花莲风光 咸湿的热带海风 夏天总会让人恍如做了一场长长的梦 简单的剧情 简单的拍摄手法 简单的青春电影
台湾导演日本青春片看多了。但是海好蓝那,海风一定很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