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拷捞新片报告因为票价实在太便宜,没忍住去影院看新上喜剧了。
演员方面,本来想看看金城武,想有他的电影,剧本再烂,也多少有点lightspot吧,想不到吴导功力深厚到让金氏除了一展闽南话完全没存在感,他的日本女友却很有气质。
其他的,所有演员中就只有佟大维能看的,像什么林保怡,秦海璐这种演技流的居然也都是花瓶到完全路人甲,实在钦佩这是当年喋血双雄,断箭那个人能转变到拍的这种毁人的片子。
剧本情和台词,还好了,相对赤壁那种看完会作噩梦的感受,这部电影至少不会,因为大部分时间你都在打瞌睡,睡得很安稳那种,不会被突如其来的神对白神剧情雷醒。
这电影号称 下部泰坦尼克加上部乱世佳人,其实上部和乱世佳人没一毛关系,剧本就是 张林甫将军的最后岁月 加上 阮玲玉的<<神女>> 黄晓明演的部分直接抄史书内战史,章子怡演沦落的妓女照搬阮的扮相,哦,对了台湾的部分 有一点抄袭《海角七号》里面日据时期回忆中的台日爱情。
亮点:全剧亮点只有一处,出自佟大为演的国军通讯兵上山打兔子,忽然就和一个共军单兵对峙了,两人枪口互对,面部表情凝重,但到下一个画面,两人忽然就一起席地而坐烤兔子吃了。
实在是美剧的可以。
是想说中国人无论怎样的分歧,大到国仇家恨都能通过一个饭局解决吧,大概那只被谋杀的重要角色兔子叫罗杰。
狗屎之处~:这个必须吐槽,黄教主如此幸运捞到新中国兼台湾影视史上可能破天荒第一次的正面演绎张林甫的机会,但是剧本实在无力,爱情电影也不必纯爱出发啊,照历史现在坐轮船去台湾的是张将军的第三任妻子了,为了刻画张的复杂内心世界,为什么不演一下早年张的杀妻案对张的心理影响,再通过那个纯情第三任的内心疗伤来加深两人爱情戏的份量呢,反正现在这个张将军的替身雷义方的故事线实在是苍白无力,完全没办法外焦内嫩“雷一方”。
至于说张最后的被围孤山,孟良崮殉国,在完全不读史的吴导那里,变成了孤军,变成了蒋不驰援,拜托去看看民国军事史 国共内战史,那是74师啊,怎么就是野孩子了,失陷主因是国军误判,地形不利以及被分割击破,相互无法照应。
电影为了突出悲剧性,才拔高成杨令公李陵碑的戏码吧。
这姑且不论,不是军迷我不懂,但再没常识你把地道战搬到华东现场,机械化现代化部队作战现场来,妈的我真不得不怒了。
这是美军装备啊,你当平原和坑洞鼹鼠大作战啊?
关于张林甫是否率众自裁,早期的国内史料说是装死,见重庆出版社《民国军事史》第四卷上第242页,早期的高端黑。
现在百度维基什么的都是真自杀,共军还安排了隆重的葬礼。
个人相信是后者,但是否有隆重葬礼存疑,反正两者都是随着形势的转变不断变化的官方说法。
毕竟现在国共一家亲吗,民族英雄当然值得追加个隆重的葬礼。
我只希望吴导别受早期政治需要高端黑的影响,下集黄教主复活登船,那就幽灵船了。
我想像的太平轮电影应该是这样的:一开始就是乱世上海,物价飞涨有如末日,大家抱钞票抢船票,名交际花章子怡拿出全部财产并委身高官终于得到了一张船票(当时船票值N根金条。
靠站街卖身就能弄到船票这不现实)。
她想得到船票是因为她以为自己喜欢的人去了台湾,但实际上她情人连长佟大为这会儿正被围在华东某村庄。
战场上,佟大为在大雪饥寒中写信,被团长看见,说信不可能寄出去了死了这条心吧。
章子怡来到码头结果人挤人根本挤不上船,能拿到船票的都是富人,很多人没有票也拼命往上挤。
富人们连车和狗都要往船上运,军队还在强迫船长往上面装货,押运的军官黄晓明凶神恶煞,一片哀声遍野。
章子怡急切中得到了医生金城武的帮助,和团长夫人宋慧乔一起挤上了船,上了船才发现宋的船舱被军队征用给更显贵的人了,找军官黄晓明帮忙,此时他是船上最有权力的人,但黄晓明把宋痛骂一顿,说在船上你个团长夫人算老几。
宋只好与章金一起到船底人和货挤在一起,空气窒息,船严重超载,军队还在往上装货,人也挤的船无法按时开。
宋在船底哭诉说老公为党国卖命结果自己就是这待遇,金城武说算了能上船的都是幸运的。
这时船终于起航了开出去,周围有水手偷放上船的穷人一家,抱着金条嗜钱如命的小商人,运送文物的大学教授,走后门上船的政府职员,黑社会,各种众生相,船上如同一个小社会,为了争几寸可坐的地方吵闹不休大打出手,放弃一切脸面和尊严。
突然有人说这是小年夜,大家过年吧,至少我们都还活着,黑社会偷开了达官贵人运的名酒分给大家,船底陷入一种温馨狂欢气氛中。
喝醉了金城武也开始拿两张照片讲他和日本女友的故事,大家憧憬到岸后开始新生活。
这时船开到海上,和货船相撞开始进水了。
船长居然以为船没事,告诉旁边的船只不必救援。
船底乘客发现进水,混乱惨叫遍布船舱,大家互相践踏,船上变成地狱。
黄晓明表现出痞子英雄的气概带着押船士兵救人,达官贵人抢占妇女小孩的救生船位置被他用枪暴头。
商人用黄金买命未果,穷人和孩子跑散,回舱去找孩子死在舱底。
教授守着他心中神圣的古代字画文物同殉,职员关键时舍命救了穷人孩子,金城武和黄晓明把救生艇位置让给了抱着小孩的团长夫人和章子怡。
但结果因为船员混乱失职救生艇绳子根本没有被放开,众人绝望的想弄断绳子未果,只能和船一起倾没。
人性光辉在冰冷现实面前显的那么渺小。
船渐渐沉没,大家沉入水中。
切回战场上佟大为正在写信,憧憬着打完仗回家过好日子,信没写完笔就冻住了,最后拿着没写完的信冻死在大雪纷飞的战壕里。
团长觉得打内战死了太冤刚准备投诚结果被想投降的士兵打死,远处是连天的炮火好似新年礼花。
雅子在日本为了吃饭去慰安美军,把金城武的照片弃在泥水里。
大海上终于恢复平静,只有无数遗物和一张船票还在海上漂着。
(所以,现在这个所谓上集究竟是有什么必要存在的?
)
一场电影看下来最直观的感受就好像是,小学时要看动画片但是抢不到爸爸的遥控器,结果无奈看了抗战剧,而且是好几集,还没广告。
在没有爆米花的前提下,居然没睡着,有这份操守的我应该算是职业观影人了吧。
言简意赅地说,就算是预售9块9的票价,该骂的还得骂。
我不是吴导铁杆儿粉,也不是一生黑。
英雄本色自不必说,哪怕是商业类型的赤壁,我觉得也挺好看啊,所以上映前,听到吴宇森还满满期待,哦还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呢。
可是结果就是,索然无味。
战争片,没有紧凑的剧情,没有意外的反转,没有人物性格突出,没有人性的挣扎。
而且,居然还有好几个“搞笑”桥段。
前部分每次出来黄晓明坏坏的假笑跟意欲强吻的镜头时,旁边坐的一个男生就开始笑,嗯,这一定是导演设计出来的我没get到的笑点。
我忙着看捡烂苹果吃的章子怡身上洋气的旗袍外套,一尘不染的烫头,比对战场上的烧焦尸体,喷射的血柱跟小时候电视里看的,哪个更真一些。
我是看不出来啦,专业人士一定会看出进步的。
到现在还在纠结我的就是,那个扔上去的炸药包不是掉下来了嘛?
为了不剧透,我就不多说了。
打一星呢,是鼓励大家抱着上都这么烂了,下还能烂到哪儿去呢的心态去支持,结果会发现出乎意料的好。
教主口碑毒药不在啦,下的故事都发生在太平轮上,我相信,到时紧凑的剧情,意外的反转,人物性格的突出,人性的挣扎一定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毕竟,这才是《太平轮》这个故事的主体部分。
一句话总结,原价你就不要看了,什么鬼。
你要是买了预售票,记得买大份爆米花。
末世画船,沉于流沙。
孤臣孽子,世代隐喻。
1949题材拍不好就不要去动,等不世出的电影人出现即可。
吴宇森试图将国共内斗、中日世仇、兄弟反目裹在爱情万金油中,来涂抹这艘叫做“太平轮”的末世巨轮,他终于从一流的香港导演堕落为二流的好莱坞生意人。
他不懂1949,不懂桃花扇底哀江南,也肤浅了爱情。
这是我写在短评里的话。
长久不动笔,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自己坐在桌前喝一杯酒,伴着窗外狂风呼啸,听蔡琴《渡口》,回想起64年前那个冬夜的海风中,太平轮如何一寸一寸静悄悄地沉没了下去,如同没有存在过一样,深感吴宇森这部耗时多年的电影,还没有蔡琴的这首歌来得恰如其分。
太平轮,太平轮,宁为太平犬,不做乱离人。
太平轮这个故事,大陆导演可能拍好,台湾人有可能拍好,唯独当下的香港导演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1949年的台湾海峡,无才者管中窥豹无法竟全功,懦弱者避之唯恐不及。
而吴宇森着实是愈发聪明了,他挑上了1949年1月27日的冬夜中,沉于台湾海峡的那艘渡轮,这个从谢晋开始,中国大陆最顶级的电影导演视若宝山的一个题材。
《太平轮》拍好了,如投名状一般,影评人势将交口称赞,但如果拍得不好呢?
我是在未看到太平轮这电影之前,已经自夸,可以猜到这部电影的上下两部将如何分裂,看了之后果不其然:几位男女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都与中日战争和国共第三次内战扯上关系,而在国军全线溃败的情况下,几位主人公背负着爱情与恩仇登上这艘画船,驶向他们命运的终点。
香港导演是真地不懂中国历史的,拍出来的历史电影都如二流武侠小说(《鸿门宴》),而所有的大格局题材他都像处理《赤壁》一样,上下两集,如TVB一般。
吴宇森对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认真劲头,还不如张艺谋在《活着》(哪怕《金陵十三钗》)中的付出,他以为砸些钱,做些功夫,就拍了那场你死我活、中华民族几乎是在自断经脉中做出选择的年代。
他拍不好战争,也当然就拍不好那艘游轮,是的,不是巨轮,是游轮。
肠肥必然脑满。
精挑细选大明星加入贺岁档,兼顾一下大陆、日本、台湾乃至韩国的票房,吴宇森今日的选择,和当年那个在旺角街头刚刚辞去记者工作的年轻人的志气,相去甚远。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说他们不懂历史,若不服气,就在脑海中尝试想想1949年1月27日,在黄浦江码头因为过于拥挤而跌落海中的孕妇们,还有那些明明已经无法维持秩序还努力去救人的国民党宪兵;去想想那些缺了胳膊断了腿,枕着步枪在寒风中睡在北平崇文门下的林彪军队;去想想淮海战役(徐蚌会战)结束后徐州市在街头的女大学生,她们跟着国军溃败的军卡车后面跑,大声哭着喊,“谁带我走,我就嫁给谁”;去想想在安徽滁州城内国共两军在大雾中对峙,共军将鸡汤煮熟了迎风送去香味,而那些饿死却最终没有投降的国军,或者去想想陈布雷为何自杀,去想想易地而处,你会不会登上那艘船?
你又可知道,一直有传闻说太平轮载有千斤黄金,是共军为阻拦黄金进入台湾而秘密炸沉。
这种谣言在烟锁海峡的白红对峙时代,甚嚣多年。
但那些至今无法找寻骸骨的遇难者中,除了国民政府的退休高官、富商名流、民国的文化精英之外,竟真的还有几位是共产党送去台湾建立网络的红色特工(张汉,余则成的原型之一),而他的女儿为父正名从辽宁走到香港,奔波多年。
山河虽好非完璧,当死难的双方都是孤臣孽子,而你在为太平轮哀叹之时,你到底需不需要选择站在哪一边?
模糊的价值观是不需要选择的,没有读过这些,就任你再聪明也无法想象出来。
你精挑细选俊男美女,既配不上当年上海滩的绝世繁华,更配不上北朝勃兴南朝断送的末世哀歌。
众生皆苦,这世上有谁不死?
死在泰坦尼克上,一定惨过在大萧条中自杀吗?
太平轮是惨,但那个名唤中华的民族呢?
如果真的能浴火重生,那无数埋葬在中国各处的民族菁华,死得是否值得?
吴宇森终于没有懂这些,他将一切裹在爱情的万金油中,打包送给了观众。
他蜕变为一个和平主义者,在预告片中即宣称“与其把生命交给战争,不如献给爱情”,但这句话,毕竟还没有《宋家王朝》中蒋介石的那句“革命就是爱情,爱情就是革命”来得厚重。
导演的悖论或许在于,你如果真是一以贯之的和平主义者,又为何让小马在《英雄本色》中的太平山顶说出“我做这一切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一定可以拿回来!
”,那一句振聋发聩的台词。
历史不就是这句狠话中来去的吗?
当我们称一个东西、一件事为悲剧时,我们到底是在指代什么?
写完这些,听到蔡琴另一首《请假装你会舍不得我》。
或许因为是中国人的缘故,我始终认为太平轮的悲剧象征超过泰坦尼克号。
最大的悲剧不是生死,不是情人远隔重洋,而是整个民族最优秀一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水。
1937,1949,1976,甚至今时今日的盛世,莫不如此。
太平轮不是五月花号,台湾岛也不是蓬莱仙山,而这土地上的人们,始终没有真正等来那艘能驶向彼岸的船,所以它出现在《老残游记》第一回的梦中,又在梦醒时遽然消失。
又或者如奥斯卡王尔德所意指的悲剧意象,我们曾经建造过这艘巨轮,甚至登上过它许多年,但终于失去了它。
彼岸是西天取经路茫茫,何不看重脚下?
而对那些船上的同胞,但在沉没之时,我唯一奢望的,或许是历史真地记住了他们,真的,在离去时假装舍不得他们。
2014年12月1日
凌晨两点的广州,从漆黑的天河城出来,冷风冷雨扑面而来。
我心中压抑不住激动,要打车回公司写影评!
汽车呼啸而过,沥青地面泛着水光,我戴着一顶从军布帽,就好像影片里的黄晓明……真不是我做作,真不是我矫情,而是导演逼着我们要有文艺情怀。
言归正传,我本来是抱着极大的期望去看这部片的:名导吴宇森,六位男神女神,壮美的海报,堪比泰坦尼克号的剧情……为此我献出了我的处女看——第一次看零点首映。
在晚上10点看完《星际穿越》后跑回家换上隐形眼镜再赶到电影院,为的就是那该死的3D(现在都流行3D,看着人眼晕啊)。
没关系,我满怀期待的,准备好了溢美之词想要在影片结束后奉上……可是我失望了,尤其是在刚看完《星际穿越》后再看《太平轮》。
虽然吴导也是好莱坞响当当的导演啊,可怎么就拍了个偶像剧出来。
不得不化身毒舌!
在我等待影片开始前,我在售票台听到俩售票小妹的一段神对话。
A:一会儿楼下演的什么?
B:《太平轮》。
我朋友还问我看过没。
当然没。
看名字就知道演轮船呗。
A:我还以为演太平间呢。
看这名字。
我:你说得太对了,整船人都死了,还不是太平间?
前天看到有人说太平轮是太平公主被人轮,我直接笑到胃痛。
---分割线---一、时间太长影片时长129分钟,剧情松散得我不好剧透,我只能告诉你千万别相信电影名称和电影简介,这不是《太平轮》,这是《太平轮(上)》。
整部片讲的是1949年年底上船前发生的一切杂事,如果你想看撞船、沉船,想看豆瓣截图里章子怡落水,想看《泰坦尼克号》般的生死离别,那你就直接看《下》吧。
《上》的背景是1945年-1949年间抗日战争结束到国共内战结束。
尽管演员名单里金城武和宋慧乔排在最前面,但在《上》里没有主角,也就没有主线。
讲的是国党将军黄晓明抗日战争后一见钟情宋慧乔,娶了她,让她怀孕,然后把她送上太平轮到台湾养胎的事;讲的是少女宋慧乔爱上帅哥黄晓明突然就成了女人到台湾养胎等老公打完仗团聚的事;讲的是日军军医金城武抗日战争后,乘着太平轮回到台湾继续当医生思念旧情人长泽雅美的事;讲的是国党小兵佟大为和章子怡假结婚并爱上章子怡但还没碰上太平轮的事;讲的是农村靓女章子怡为赚钱买船票去台湾卖淫并一脸无辜贞烈的事。
129分钟,估计有近50分钟在描绘打鬼子和打自己人上,其余80分钟就是这波人的缓慢眷恋中。
明明两集可以压缩到一集,主角可以提炼,铺垫可以50分钟就够,但“浪漫的”吴宇森把这个铺垫拍了129分钟,然后在最后一分钟匆匆闪过几个众人上船、船上贫民音乐会、船舱进水、金城武满脸惊愕的镜头就弹出一行字“欲知后事,请看《太平轮(下)》”(不记得是不是前面那四个字,原谅我人老记性差)。
尼玛,我辛辛苦苦驾着笨重的3D眼镜等待的太平轮在哪?
船都没上!
上了,是上了一次,宋慧乔上了,金城武上了,章子怡还兴冲冲地跑到售票窗口问船票多少钱。
正当我默默点头影片要进入正题时,章子怡嫌贵没上,那俩人嗖地就到了台湾,黄晓明和佟大为还在战场呢。
原来这只是太平轮1947年首轮……好吧,我被导演上了。
二、特效假!
镜头假!
影片一开始就是战火纷飞的画面,车子炸了,胳膊飞了。
士兵轻轻松松地上坡、下坡、奔跑、中弹。
似乎是为了达到逼真、身临其境的效果,导演选择了手持跟拍,但又没法像演员一样跳上跳下,于是拿了机器手来操控,结果镜头是上上下下了,可是平滑得奇怪。
此外明明是打仗,是打仗啊!
居然还有心思去弄汽车爆炸大特写,士兵中弹喷假血,帅哥晓明慢镜头。
难道你就是因为要做出3D效果让观众不虚此行就非要把战争片弄成红警过场动画吗?
我想看《风语者》想看《集结号》想看《兵临城下》或者任何老一点的国产战争片,不需要来那么多俯视仰视甚至航拍的镜头,不需要你向观众飞来一只手或者一团爆炸云,我只想看客观视角常人能看到的战争场面。
有几个镜头我是肯定导演的审美的。
金城武在尸横片野中仰面满脸仓皇,佟大为在幻想章子怡是自己妻子时七八个战友紧密围在他的脑袋四周好像摆出《丑的历史》的封面和《岩间圣母》般的表情和构图。
但是你确定这是一部“战争、爱情、剧情”片,而不是一部超长版创意广告或MV?尤其是黄晓明初遇宋慧乔时,那种切换双方缓慢渐变的镜头,以及黄晓明那叼烟臭脸,我真以为是要上演《霸道总裁爱上我》。
三、演员太帅其实这个可以归为上面镜头用的不好的问题里。
但是鉴于黄晓明大帅哥太帅太帅了,帅得我直接跳戏,我必须单独拿出来讲。
如果拿本片六个主演作比较的话,颜值爆表第一位就是黄晓明,第二位是宋慧乔。
金城武英俊,帅,但是是看得见沧桑,看得出角色的。
但前两位,真让我跳戏。
首先我必须声明这两位我真的喜欢,海绵蛋糕勾人的下巴迷人眼神,宋慧乔四分婉约三分精致两分大气的美让我平时在电视上、杂志上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好吧,我就是盯着仔细看:哇!
怎么会长得这么完美!
但是,正因为这俩人太完美了,尤其是黄晓明,每一个线条都如同仪器精密计算过,让我在看片的时候就分神看他的脸去了,导演还给他的脸那么多大特写:正面、侧面、仰头、低头……连鼻孔都是完美的。
感谢这么多大特写,以及旁边金城武、佟大为、章子怡的对比,我相信黄晓明是整过的。
他不管演什么片都是那副德性,那个笑容,那个眼神。
我在《风声》里看到过,在《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看到过,在这又看到。
所以我根本感觉不到他努力想演的为了军人使命视死如归的精神,连最后要被炸死前也来个朦胧的大特写,我想导演是有多爱他。
我本来以为是因为他是帅哥才这样,可是我前几个小时看的《星际穿越》,帅大叔马修一点也没让我跳戏;后来我又想是不是晓明是国人我看着太熟悉,可是马修我在前几天翻他历年剧照时也是口水满地呀,但我还是不跳戏。
宋慧乔好些,起码演少女时像少女,演少妇时像少妇,没有那么艳光四射的五官反倒让角色有了内涵。
但是那多次对她五官的大特写,缓慢地摇移,眼镜、鼻子、嘴巴、颧骨,让人以为你是在演戏还是拍兰芝广告呢?
我边看时脑子不断出现电影开始前的兰芝广告:真美,我真想用。
四、人人都是女文青说实话,我是满怀期望看这部片的。
我以为会出现《泰坦尼克号》那样自然流露各种人性的镜头。
我以为这部3D电影只会让客观变得更真实。
谁知从头到尾,按次序出场:黄晓明、金城武、章子怡、宋慧乔、佟大为、长泽雅美(就是这个次序吧),每个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女文青(不是黑文青,男文青也是变相的女文青)。
晓明大哥在战场中还有时间缓慢思索、神伤、思念妻子,到最后好不容易逃到壕沟里,还对一同生还的佟大为说:我还有一个东西没拿(我和慧乔的结婚照)。
然后他回司令部,拿着那照片流泪感伤几句,什么蕴芬,在战争中我心里一直想着你,想着你在草地上赤脚跳舞云云。
你是李煜吗?
前一秒还要装腔作势地发号司令兄弟情怀,下一秒就来诗朗诵思念娇妻。
你前两分钟离开司令部时看到了照片不带只带日记,后两分钟就说啊,我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没拿。
真是够了,再老克勒的情怀晓明演得都很现代。
此外,所有黄晓明的戏份都拍成了偶像剧、mv,总裁蛮横亲上我,上我,你只会有这感觉。
尤其是最后一幕,个人升华,阳光从天窗洒下来,在画面中央,我们的晓明就正正中中地走到阳光下,沐浴在阳光下,死也要死在阳光下。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得不美……章子怡则是另一个和角色现实不符的女文青。
她扮演的于真是一个农村出来的目不识丁的女人,为了找上过自己一次以身相许的兵哥哥来到上海。
后来听说伤兵都送到台湾去,就想赚钱买船票。
别的要用脑子的活都干不了,白天做伤兵护士,一脸柔情,晚上卖身,也是一脸柔情。
还要站在凌冽的寒风中,微微仰着无辜清白的脸,让人以为她只是被逼无奈。
多文艺,导演还多次给她长镜头,表现她的营养不良她的赤贫无奈。
可是,干嘛要在晚上被壮汉干了两回后还一脸贞洁烈女的样子呢,马上又可以清净无涯。
让人以为她全程阴道干涩,毫无快感可言。
至于金城武和宋慧乔,角色设定本身就是带点文艺气质的,会画画的军医,会弹琴跳舞的富家女,配上台湾的茫茫芒草和澎湃海岸,远离大陆粗糙的现实,你们爱怎么文艺就怎么文艺吧。
不过看到金城武在开头战争结束后走在堆满尸体的壕沟中,然后突然跪在了土壕上,周围都是尸体,我当时就一边赞叹着他的帅脸一边不忘白眼:你专门踏遍尸体把他们摆在你身边然后仰起苍茫的脸就为了配合导演的文艺意淫吗?
(构图请参看画家李自健的《南京大屠杀》,想象一下那个小婴儿是金城武哥哥。
)唯有佟大为演的小兵还真挺有小兵的感觉,24岁,从军六年,单纯、真挚、傻。
但在幻想章子怡的时候也有诗人的感觉,就好像车延高在意淫徐帆一样: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吴宇森此前在采访中说自己一直想拍爱情片不得,想了26年。
好啦,这次一次性让你文艺个够,文艺将军、文艺妓女、文艺医生、文艺富婆、文艺士兵,还有那个只出现在金城武记忆里的长发弹钢琴会画画的文艺日本妞。
说实话,我是满怀期望来看这部片的。
本来是想着看完之后要对比着《泰坦尼克号》写影评的,当时还想应该很多人会有这个idea。
不过,现在看那得等《下》……电影的优点也是有的,比如演员很帅很漂亮,比如画面很精美。
但是我想看硬着陆的战争爱情片,不是mix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或者《小时代》拍摄风格的青春意淫。
我还是会期待《太平轮(下)》,尽管我估计演员也不会演得比上好了,但我还是会来看的。
因为,导演是个有文艺情怀的人,我也是。
http://www.todayfocus.cn/column/783.html
如果太平轮有1000种拍法,吴宇森无疑选择了最讨巧的一种。
整部《太平轮(上)》片长129分钟,一共只出现了不足5分钟的客船镜头,其中船只正面报名照不足10秒。
某种程度而言,这部由纷飞战火和乱世爱情堆叠起的影片,称作《太平轮前传》或许更合适。
饶是如此,片中刻意经营的三段爱情,还是最熟悉的套路,置换到任何离乱年月皆能适用。
如果不是为了主配角们居高不下的颜值,《太平轮》的尿点或许和炮火声一样密集。
不知道吴宇森导演拍摄《太平轮》,有多少致敬的成分在。
至少,雷疯子和周大胆在上海滩的相遇,从打开窗棂雪花飘散接入眼神特写,到赤足跳舞任性叛逆最终提鞋来见,都像极了致敬《泰坦尼克号》。
看罢全片回首处,不少桥段也令人联想起《硫磺岛来信》、《日瓦戈医生》。
当然,秋天芒草掩映下的台湾,也免不了温柔的中孝介和《海角七号》的影子。
可这种频繁的借鉴,就像三流歌手走进KTV包房,模仿的是别人,迷失的是自己。
要看的是吴宇森,你给我拍成钱学森,有这点功夫还不如去看孔繁森。
太平轮是怎样一个故事?
用两个字就能概括:命运。
过往多数浮泛的文艺作品都想强调命运,但凭空搭建的舞台,触动人心的力量毕竟有限。
太平轮则不同,自吴淞码头向基隆港,乍看是客船,背后却有时代的颓圮和迁徙。
在特定的历史节点上,无论权贵、商贾抑或黔首、流民,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抽刀断水。
而太平轮,这样一艘客船,适时地出现,成了他们共同的出口。
偏偏,这是一艘永不抵达的客船。
在绝望中挣扎,只为些微的希望。
以为握住了希望,却导向了更大的灾难。
何况,灾难有刻意延宕添加物资以至超载、有违令夜行不得开灯以至相撞,有危亡中的生与死。
最后一班太平轮搭载了1000多名乘客,据官方统计,仅36人获救。
围绕这艘船、这些乘客以及岸上等待的亲朋,太多的故事和线索,埋藏在一甲子光阴里。
那些穿透生死的可能性,至今也存留于世,隐隐提醒着与过往未知的勾连。
不必生造,太平轮本身就是一座故事的富矿。
但吴宇森还是选择了爱情。
一点也不奇怪,知道什么东西动人,所以生产出来给人看。
问题是:纸巾都带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电影《太平轮》括号上,演绎的是人造的爱情。
雷义方和周蕴芬之间是分别与承诺,严泽坤和雅子之间是离散与等待,于真和佟大庆是伪饰与记挂。
雷周之间的爱情是理想型,郎才对女貌,英雄配千金,还情比金坚彼此相爱,唯有时代和编剧能令他们分开。
编剧一挥手,于是就分开,一个远赴台湾,一个留守作战。
严泽坤和雅子之间的爱情是一段先兆:年轻时彼此相爱,却碍于国别和家世。
待到定情,中日之间的战事却终结了。
日据时代收场,雅子离开台湾,此后的来信也被严泽坤的母亲烧毁。
留下的唯一联系,是周蕴芬发现的《秋日芒草》未完曲谱。
引出的故事,又成全了周蕴芬续上终章,对雷义方的思念,由此也有了具象的依凭。
巧妙,但失真。
与其说是美好的爱情,毋宁说是文艺的幻梦。
同样的症结,也体现在于真和佟大庆的关系里。
吴宇森也许想通过这一对疑似恋人来传达真相的残酷和人性的坚韧,于是有了“假结婚照”的寄托。
拍假结婚照是各为所需,但冒领眷粮和便于租房的动机背后,又促成了两颗善良内心的邂逅。
吃面、擦筷子、撒盐,一场戏之后,各奔东西。
于真还是记挂着阳天虎,并不是这个人多重要,只因这是她最初的爱情。
佟大庆难忘于真,也并不真是因为她的容颜和温存,更多不过是:哪怕再微弱,这张照片是他和爱情唯一的关系。
可以说,这张照片既是物质的保障,又是精神的寄托,贯穿着两人此后的生命。
要说这不是爱情,琼瑶奶奶不会苟同。
但说这就是爱情,好像又稍许草率了一点。
谁会排斥爱情片?
我们只是反对一边借着世道的因由打着人心的幌子,一边罔顾事实的力量,来侈谈爱情。
真实的太平轮背后,有爱情,也绝不止于爱情。
影片的最后是国共在华东的决战,雷义方孤胆英雄和铁汉柔情,倒让人依稀看到《喋血双雄》当年的纵横捭阖。
可惜最后的枪林弹雨里,响起了黄晓明的人声独白:“蕴芬,只要想到你,我的心都是平静的。
在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日子里,还能有一个思念的人,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以为我会哭,但是我没有。
我只是怔怔望着你的演出,给你我最后的祝福:亲爱的吴宇森导演,请尽可能掩藏弹痕累累的风衣下,那颗偶像剧的玻璃心。
作为观众,my heart will come on。
如果一定要再给《太平轮(上)》定个调,我还想起了另一首歌:10分钟都不给我,就叫我请看下集。
我是乱喷的人吗,叫我老远跑过来。
好坏好坏好坏的。
看电影以来,第一次半途离场。
我在微信上花12块多买的票,可还是后悔。
本来是怀着看大轮船的心情来到电影院,想把太平轮和泰坦尼克号比一比,比一比。
最后发现,这部太平轮和泰坦尼克号中间还差十万个冷笑话+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一上来就弄一个“三小时前”这样的教科书式反面蒙太奇?
是因为情节太流水账吗?
为什么情节流水账,还拍上下部?
哪来的勇气和自信,因为找到了滑板鞋吗?
为什么下着雪,宋慧乔还敢不穿滑板鞋就跳舞?
难道有地热?
回到三小时前。
为什么要拍成3d,只为了那一个坦克被炸飞的镜头?
还是因为有钱,任性?
为什么黄晓明作为师长要亲自带冲锋队去炸碉堡,董存瑞去哪了?
为什么那个国民党的大肠脸后来变成了我党,他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他在电视剧里都是我党?
为什么日军战败,金城武走出来的时候要跪下?
他是在向天皇下跪吗?
为什么章子怡没有父亲母亲?
为什么小刘不早点把戒指交给自己的老婆孩子,非要等自己的老婆孩子自杀了,才交给章子怡?
为什么章子怡要把戒指还给死了的小刘,而不是去换了钱买船票?
为什么秦海璐不和章子怡一起跑?
另外,秦海璐出现的也太突然了吧。
为什么寇世勋要解释“太平”的含义,当观众都是幼儿园毕业?
为什么长泽雅美留下的那个叫“秋日我草”的曲谱的第一句是,“我是一个粉刷匠”的调调。
来大家唱起来。
我是一个拍片匠,拍片本领强,拍了一个大烂片,为了骗点钱……最后,总结了一下,吴宇森导演肯定看过以下的影视作品《地道战》《战马》《魂断蓝桥》《浪漫满屋》《拯救大兵瑞恩》《我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当然还有《泰坦尼克号》。
个人建议,把上下两部,剪成八级电视剧,收视率怎么也应该能过1吧。
PS,千万不要带女朋友去看这部电影。
女朋友是会看哭的,一边哭一边拉着你离开电影院,从此剥夺你选看电影的权力。
我不知道开映的第一天会有多么水军出现,以下影评仅是我个人观点,与任何人无关。
本来是去看《狂怒》的,但到那边后被告知该厅被包场,工作人员让我换去《太平轮》,还是3D的,心知今天才上映,自然我就同意了。
宣传时说这“太平轮”,是所谓的东方泰坦尼克号。
我真没看出来,船又小,电影大部分情节跟太平轮无关,大概下部会开始有关吧。
因此,虽然大牌云集,但这个上部,真的不是怎么好看,感到很沉闷,想睡觉,最终在一个半小时后,我选择了提前退场。
分上下两部,我觉得是个错误,当年的赤壁我就只看了上部,而且太拖沓不见得是件好事,如果上下两部就缩成二个小时内的电影,也许效果会更好。
3d更只是一个噱头,完全没有需要3d的地方。
再说说几个演员。
黄晓明还是应该挑战自己,应该像中国合伙人那样。
老是扮帅扮酷,看多了也就腻了,难有长进。
金城武才是真帅,演技也好,只是一口吐字不清的国语,一口纯正的日语,还有一口听似正宗的闽南语,哥您真有语言天赋。
佟大为不错,虽然是配角。
棒子女人是对了口型来的,还算敬业。
章子怡那站街要多少钱?
总之,还以为是灾难片,可惜尽扯一些情爱的事,也不知道主题是什么,失望。
文/梦见乌鸦2014年贺岁档这个火热的季节中,第一部迎来的大制作就是12月2日全明星阵容史诗片《太平轮(上)》,导演吴宇森,这个国际级大导演的名字,完全可以与12月另外两位大咖导演姜文、徐克平起平坐,从而形成贺岁档三足鼎立的角逐之势。
但这部电影却也是最令人纠结的一部。
首先这个关于太平轮的故事被拆分为上下两集就让很多观众摸不着头脑,其次作为一部史诗电影,也恰恰是当今内地影市浮动较大的题材,从《金陵十三钗》到《一九四二》票房成绩虽然喜人,但与动辄数亿的投资相比,毕竟还是没有达到预期。
内地观众对战争史诗、奇情大戏的还有多少接纳程度将直接反映在电影的票房上,届时这部吴宇森筹备多年的心血之作、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能否证明吴宇森的白鸽如今依旧飞舞在观众心中呢?
而当观众欣赏完电影之后,就能发现电影被拆分为两部的用意,尽管下部要等到2015年,但可以猜测到,上部是一部战争片,下部是一部灾难片,整体则是一部爱情史诗,到头来,三段战火纷飞下的爱情故事,终究汇成了“等待是一生最初的承诺”。
提起吴宇森的名字,离不开暴力美学、双枪白鸽、兄弟情义以及小马哥那浑身是枪眼的风衣。
作为曾经全球最知名的华人导演,吴宇森将暴力美学带入好莱坞,推向全世界,《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变脸》、《碟中谍2》,多少经典回忆峥嵘岁月中,而功成名就的吴宇森随后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或许喋血街头的日子已经容不下暴力导演的雄心壮志,或许不拍史诗片的导演不是好大师,总之吴宇森在史诗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中有得也有失。
用导演自己的话来说,拍史诗片缘于年轻时最喜欢的电影《日瓦戈医生》,因此从这部电影的内核上来看,与其称之为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倒不如将这套电影,尤其是《太平轮(上)》,更像是中国版的《日瓦戈医生》。
吴宇森拍摄史诗片最被人诟病的地方,其实就是难以走出的小格局和对叙事节奏的掌握,毕竟吴宇森最擅长穷街陋巷的情义和茶馆中的子弹华尔兹这种偏向小格局的属性,放到史诗片中就行不通了,与注重宏观格局格格不入,这一点在《赤壁》中就能看出来。
然而令人惊喜的,《太平轮(上)》中以上问题虽然存在,但吴宇森对宏观气氛的调教和叙事节奏的把握却大大提高。
电影重点描述了三段爱情,三对“恋人”侧重点各有不同,黄晓明与宋慧乔起点为一见钟情,讲述的是离别;佟大为与章子怡起点是相濡以沫,讲述的是聆听;金城武与长泽雅美起点是青梅竹马,侧重思念。
这三段故事角度不同、地点不同、层次不同,从而概括出乱世之中的浮华与阴暗,上海滩、台湾、华北战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全的还原出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中华大地的风云突变,但从这一点来看就非常了不起。
吴宇森在电影中的叙述结构条理清晰、张弛有度,而且很有独创性的采用了书信体的叙述结构来展开故事,通过恋人之间的书信、照片甚至音乐等载体而引出一段段故事,平铺中夹杂着倒叙回忆,且让故事条理清晰。
这样的处理方式类似于美国电影《燃情岁月》和《硫磺岛家书》,避免了因角色过多造成了混乱和流水账叙述,而多条线索掌控起来难度也更大。
但在这部电影导演却将其整合的条理清晰,节奏方面张弛有度,在华语同类电影中,这样的群戏和鲜明的叙事结构足见吴宇森的功力。
而对于人物和情感的刻画,向来是吴宇森的强项,效果自然不俗。
余下填补剧情便是大量的战争戏份,这一点吴宇森在《风语者》和《赤壁》中暴露的毛病还是没有改。
依然是格局的问题,战争戏份固然火爆,场景考究,焰火效果等技术环节也做到了极致,但效果却因局部出彩而忽略了整体。
最简单的便是交战双方的越轴表现,侧拍、跟拍和迎面拍摄没有控制好,倘若不是军服区分,在火炮效果和浓烟之下,或许观众敌我难辨。
且吴宇森在驾驭宏观场面上依然没有走出当年的街头火并的影子,仍是局部出彩,在这一方面,其实属于华语片导演的通病。
电影摄影华丽,服装道具奢华,章子怡风尘中的清纯,宋慧乔端庄中的孩子气,以及长泽雅美惊鸿一瞥的清纯,加之三位型男各有特色,都融化在大气美丽的镜头之中。
电影的道具也极为考究,细节出彩,充满了时代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说起来也有点悲凉,上部电影流程的叙述和出色的角色刻画让三对主人公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乱世情缘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到了下部,尽管还未曾相见,但史实不会改变。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承诺,但这个承诺最终会随着那艘一去不复返的太平轮,载着无限的惆怅而长眠海底,已然自顾自的黯然神伤。
华语电影其实需要这样的史诗电影。
吴宇森可没有伍迪·艾伦那股子精气神儿,所以我一向对《太平轮》没什么太大的期待。
搞成上下两部,也证明了老头子对浓缩这一电影基本手段的怯场。
我对这部电影其实只是不太期待,但并无偏见。
看完上半部后,我也对老头子拿不出太大的脾气,人家拍的其实很认真。
只是人要服老。
人不服老当然也可以,但要拿出不服老的劲头来。
吴宇森没有这个劲头,他讲个故事都开始讲得有气无力,两把刷子已经刷不动电影这面墙了。
电影中的几段感情线,我竟然觉得金城武和宋慧乔的平行线更富有趣味,其余的都是白开水一样的俗套路数。
章子怡拿到军人留给妻子的金戒指,这个着急坐船去找丈夫的单身女人,竟然第一反应是真的去找军人的妻子,而不是直接拿戒指换钱买船票走人。
这一点,已经证明了吴宇森的天真。
后面黄晓明和佟大为主力表演的国共内战片段,诸如“他们是真的好”这种桥段,让人看着累,嘲笑都懒得发出了。
这么大一个题材,吴宇森背不动就拖着走。
包袱都快给拖烂了,他也走得气喘吁吁。
唉,何必呢?
2014年12月29日
理智点行吗?竟然只有5.5分
黄晓明真是无时不刻让我出戏。场景布置道具美术等倒是花了大把银子
吴宇森把《风语者》、《泰坦尼克号》、《集结号》、《色戒》综合的很好,音乐很棒,除了黄晓明章子怡不太适合各自角色以外。
上半部是纯爱片,就纯爱片来说不错
全程连字幕都不3d的3d我也是醉了……黄晓明各种装逼……看完我自己都不记得看了什么……
1星给宋慧乔。黄晓明,噗。国际章,噗。感情戏,噗,旁白,晕。
怎么能这么难看……从导演编剧演员到剪辑摄像化妆……除了佟大为之外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考虑到下部没有黄晓明了可能会好看一点点……根本轮不到去批评吴宇森不理解历史,这戏纯粹是技术不过关……
把要求放低一些也不算难看,不过国军打共党着实很难拍。但徐克都去拍《智取威虎山》了,这点委屈也没啥,好汉不吃眼前亏嘛。章子怡和佟大为演的不错。不明白为什么要宋慧乔去演一个中国人。
如果吴宇森还有那么哪怕一丁点的顾惜名声的想法,他就该把这所谓的第一部立即免费放到网上,作为大家去看第二部的背景资料。另外,黄晓明真的不打算去找个配音吗?
真的拍的是灾难,详情看我影评《人人都是女文青》
毕生致力于用歌剧式的华丽影像来表现草民身上的高贵的吴导啊,万恶的好莱坞终于还是把你掰直了。
吴宇森童鞋基本给了大家充裕的时间对着银幕拍照留念或发朋友圈,以及淘宝和看表.....
看过千百遍雷同的年代雷同的剧情,却还是会感动。金城武演技永远都是呵呵呵,黄晓明耍帅过头,章子怡才是全片的演技担当,宋慧乔担的是total look。
你以为你是暮光之城还是饥饿游戏啊,分上下集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也是够了。
哈哈哈不管怎么样我好喜欢这片子
节奏慢若鸡汤,人物扁平如水,煽情烂招可圈可点,情感处理拖泥带水一身鸡皮疙瘩。途中顺带山寨了把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桥段,还拍得特别莫名一点触动没有。
长泽雅美金城武和俞飞鸿真的好好看!其他各种惨不忍睹,五块钱特效的战争场面和时不时冒出来的静止镜头看得简直要中风了,剪辑摄影特效统统拉出去枪毙。至于分分钟出戏的浮夸演技么,从章子怡姿态合宜地开口,字正腔圆地说出第一句话:“我不认识字”开始你就知道这片完了。
吴宇森不是李安,更不是徐克,所以他的感情线生硬得可笑。毫无动人之处,可以这样说。还是好好拍热血枪战片吧。纵横四海之后,都拍了什么呀到底。。
吴宇森功力未减,说难看的好好反省下
爱情,和平,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在那个纷飞莫测的年代辗转。最后的战争场景很壮烈,也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