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节奏有问题,逻辑上不太缜密。
人物动机不明显,勉强的爱情在续集中更显无力。
朔爷久违影坛后的懒懒几笔,使台词较第一部的平庸晦涩,多了些睿智的嬉皮。
光与尘的感言,自传式的私性表达。
航拍、大特写,依旧没有想法的场面调度跟略带懒散的剪辑。
虚焦了俩镜头,就当我没看见。
舒淇的文艺腔在年过半百的葛大爷衬托下显得尴尬无力。
是该歇歇了,这样的爱情,2030年我们等不起。
仓央嘉措的诗,胡德夫的民谣,撑不住您那通俗剧的内心,文艺只是破了壳的糖衣。
商业上肆意地妥协,艺术上玩命地逃避。
受宠的温床上滋生了什么蚂蚁?
索马里的战事可好,愿天下太平。
打着给百姓送去欢乐的牌子,心底起了敛财的架势,这年头谁都不傻。
哟喝,您可千万别较真。
别跟他认真谈艺术,这不戏里说了:谁认真谁完蛋!
今天到电影院一看,非诚勿扰2竟然占了大半的排片表。
再一看票,全没了。
最后再一看,全是赞助商包场,电影院还摆满了各种赞助商商业活动的牌子和礼仪小姐。
好嘛,广告商出钱,广告导演拍,广告商买单。
买了一张晚一点的票,进去看了不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直接退场。
这也叫电影啊?
要故事没故事,要人物没人物,整个不知所云,葛优到底喜欢舒淇什么?
大街上随便抓一美女,哪个不比这个装13的舒淇差?
这部片子的逻辑在哪?
最后就剩葛老爷子在那耍贫嘴,我看着都替他累,50岁的人了,还在那装深情,你深情没关系,问题是你这深情换随便一美女一空姐都可以成立,这是爱情吗?
我看子弹飞,葛优演得都高潮了,再看这个非诚勿扰2的葛优,只能是叫不举。
据刘嘉玲说,葛优私下说三部中让子弹飞最好。
果然表面装糊涂,心里门儿清。
谁都不得罪,就是敢糊弄观众。
据冯大导说,这片子是走心的。
我看是走钱吧!
净把功夫花在怎么插广告了吧!
气死我了!
这是一个9分尖果儿和6分苍孙的故事。
尖果儿年轻没有太多经验,被一个嘴上说爱的男人圈住了心,想不开的时候就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
苍孙动了心,花招百出想抓住这个天仙儿,同时又觉得不能太宠女人,时时不忘嬉笑怒骂着找回场子。
尖果儿说自己可以跟苍孙在一起,但心里装着别人,苍孙不同意;回过头,苍孙揣着对尖果儿的爱马不停蹄的找着别人,一边儿也不忘记偶尔撩拨下尖果儿。
这两种所谓爱都让我哭笑不得,经历了诸多互相折腾,两人最后貌似是走到了一起,我却没有看到美好结局的感觉,是凑合在一起了呢?
还是9分女被时间拉低了分数所以两人匹配了?
是两人互相折腾太久已没有精力去找其他人了呢?
这两人之间是真的爱吗?
苍孙欲擒故纵的套路被当做成熟和幽默赞扬,尖果儿爱的认真却偏执的傻,我们都在感叹这世界套路太深,已经没有人会认真去爱去追寻去等待,却忘了这世界正是我们组成的,我们一边希望获得真挚的爱,一边自己用着各种套路。
我们经常迷茫,经常觉得自己不要这个不要那个,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不过是拥有的太多想要的太多。
平常的生活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欲望,若把把其中一点放大立即就看得很清楚:得了癌症的人只想要健康而顾不上金钱,打工的农民工只想多赚点钱给儿子交学费而顾不上健康和团聚……我们常说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这不是简单的分辨有没有拥有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为了拥有这些我能付出什么。
典型的冯氏幽默喜剧。
前半部分许多搞笑的情节都来自生活,有人情味儿,但转折却来的比较突兀,虽然有点儿不明就里。
这次绝不仅仅只是谈情说爱,王朔的加盟为秦奋与笑笑的爱情骨架,注入了丰满的灵魂与肉体,片中贯彻始终的人性思考,也正是目前中国电影所缺失的内涵美。
生与死、美与丑、爱情与婚姻等话题,严肃探讨后让你笑中落泪。
看《非诚勿扰2》的过程,就像面对着冯小刚的龅牙,葛优的光头,孙红雷的小眼,姚晨的大嘴以及廖凡的娘娘腔,两个字:倒胃。
当然冯导显然不这么想,在他眼里,龅牙外凸是一种霸气外露,额头光光是一类聪明绝顶,眼睛小则能聚光,嘴巴大则别有趣味,脚跟上的茧皮似乎是舒淇姐姐身上的唯一瑕疵,电影一样不留情面地给个特写,这不是怕丑,而是变相突出一下人民空姐的辛劳。
所以你不要跟冯小刚拧巴,因为他是真正懂得环保的人,不然也不会把电影的主场景安置在那么一个鸟儿生蛋的地方;你也不要斥责他丢丑,因为他不但弄得废物利用,还能引领一种新时代的审美观——看上去丑并不是真的丑,亚健康并不一定是不健康,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苍孙”,苍孙无限好,油嘴滑舌的老男人就是块宝。
都说电影是人生的写照,这话一点都不假,冯小刚是这部电影的作者,里面必然附着他的影子,流淌着他的价值观。
每个人看问题都会拿自己当参照物,所以你永远不会在冯小刚的电影中看到玉树临风、面若冠玉的男青年,而俱是腰板孱弱、年老貌丑的苍孙,这并非是在辱没葛大爷,而是实话实说,至于意外出来个穿着海军服、腰杆笔挺的型男邵兵,只是个拎包打酱油的,对葛大爷构不成丝毫的威胁。
苍孙们虽然体弱,但脑袋精明,亦沉得住气,所以总能吃得上热豆腐,他们最擅长用一张嘴来泡妞,先用死缠烂打、软磨硬泡,再来后发制人、欲擒故纵,所以即使你是梁笑笑,你也会不幸儿着了道。
《非诚勿扰》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掺杂了冯导情感生活的某个部分,如有兴趣可以品读一下他的著作,便知他当年是怎样把徐帆泡到手的了。
在《金瓶梅》中王婆向西门官人阐释了成为花花公子的五个条件,那就是“潘、驴、邓、小、闲”,苍孙们果然没有潘安的相貌,也没有驴子的功能,但后三者诠释的炉火纯青——有大把的钞票,生活无忧;善解人意,尤其会体贴漂亮的女子;不用工作,总有大把的空闲时间。
时代已经变了,潘驴已经不重要了,邓小闲才是真理,健康也不重要了,亚健康一样牛逼,只要深蕴其道,苍孙照样可以成为花花公子。
不过冯小刚显然不认为这是天生得来的,而是经过了若干年的努力,所以男主角才起个名叫“勤奋”,练功练了几十年,万事具备只是近黄昏,才起了畸形的补偿心理,这跟太监娶老婆是相同的道理。
亚健康也给了这些苍孙矫情的资本,背着美人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然后就把腰扭了,顺理成章地开始享受按摩服务。
他也可以玩“瘫了”,从淘宝网上订个轮椅道具,来诠释什么叫做同甘共苦的日子,目的就是让你内疚,然后投怀送抱。
这其实与早年流行的某种“颓废美”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不过冯小刚显然看不起那种意识观,不然也不会管798叫897,或者管艺术工作者为“伪艺术家”。
冯小刚赞成的是一种“实用主义”,哪怕是亚健康的,只要无害社会,又能变相敛财,就乐此不疲,这亦可以解释他为什么敢明目张胆地在片中植入奔驰车、朵唯手机这种广告了。
甚至是给李香山和芒果搞的那场隆重的离婚仪式,双方都是赫然摸着钞票发誓,拜金主义的错乱观声声在耳,这绝对是时代流行的意识,虽然在本质上仍是“亚健康”的。
当然,作为一个健康且清醒的人,梁笑笑没那么容易上当。
她近似于倾国倾城的那款,绝对不想便宜了老苍孙,而是幻想着那个体格强健又儒雅成熟的男人,只可惜人家已有了妻室,这便是“欲嫁苍孙心不甘,不嫁苍孙又孤单,嫁与不嫁间,思绪千万难”。
正是这种硬生生的烦扰搞得她痛苦,所以才急需散心,某日喝个酒就不幸hang over了,脱了鞋就直奔水里去。
按《立春》中蒋雯丽的说法那边是“宁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不过人家王彩玲是个孤单的理想主义者,梁笑笑是个有需求的现实主义者,两者不可一概而论,于是最后就慢慢地给苍孙洗了脑,开始认定那筐“烂杏”真是好东西。
当梁笑笑被套住了,故事也就成了杯具,无疑《非诚2》就是一出杯具,不但跟你玩离婚,还跟你玩追悼会和葬礼,为了让梁笑笑认同苍孙的美好,冯小刚甚至出了最损的招——把李香山给弄死,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跟你玩感情,虽然你知道那是奸猾的小聪明,可是招都用到这份上了,我们只能当这是真性情,眼里夹着几滴泪去看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
孙红雷是个抢人戏份成瘾的家伙,不过这种场合可以独当一面,不晓得他这病是个什么性质,怎么来的,反正在紧要关头就那么等死了,临死前还喋喋不休地嘟囔着资本论有理、一心赚钱人生有愧,进而就顺理成章地开始拥抱主旋律了。
不过也幸亏这场人生告别会,让梁笑笑最后飞过来上了贼船,都说拍电影赚死人钱是不地道的行径,那么拿人死来铺展剧情去追妞,到底又算不算一种道德上的“亚健康”呢?
我们不用去质疑这些,因为冯小刚已经掰弯了我们的价值观,好的未必是好的,不好的未必是不好的,正如这部电影,你可以指责它情节散落、拼凑感太强、笑点不多,反过头却要称赞它情怀满载、感人催泪,夹杂着人生感悟和岁月沧桑。
我个人当然不承认后一种观点,因为那都是假象,都是铺展,是装了副哭脸跟你玩人生事故,这就一如葛优在片中的一句台词“谁动情谁完蛋”,你动情便认栽了,即使你还不动情,冯小刚也会全方位地折腾你,甚至为此来矫饰自己的音乐品味——《天下无贼》里只是小野丽莎的《玫瑰人生》,《非诚2》里赫然是胡德夫的《匆匆》,看来装逼也得装得像才行,至少比朱延平明目张胆地用上两首陈升的芭拉歌有技术含量的多。
这部电影好不好我不想去判断,我只想说,冯小刚好比是秦奋,观众就好比是梁笑笑,哪天冯导要哄你开心,图的就是你的钞票。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
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
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
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依,便可不相偎。
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聚。
原本以为这就是出消遣的喜剧,因此也没打算看出个所以然来,“剩蛋节”那天还是起晚了匆匆赶到的电影院。
哪怕到现在,我仍然记不起非1的剧情,没有做过任何“功课”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在一个极为平常的状态下看完了它。
我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在前半场令人捧腹不止的喜剧,最终是让我眼眶含泪的。
有人说让我可以不用去看,说是并不好看。
如果你问我,我会推荐你去看,或许,你可以试试一个人去看。
豆瓣里随处可见给1星2星张口就或谩骂或鄙视的人,我没感到意外。
就像秦奋说:“你是找感情的,我是找婚姻的,咱俩从一开始就没走到一块儿。
”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两条道儿。
笑笑说:“你赢了,我内疚了。
”我想每个人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如秦奋千般万般好,最终只是笑笑的"好感",而这个好感和不舍让她内疚了,你其实不知道她有多难过。
又或者你是梁笑笑,有个对你足够真心的人,你却始终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所谓爱情的坎。
笑笑说,你觉得我们这些天是幸福的么?
她知道秦奋有多开心。
秦奋问笑笑:“你怎么了?
” 他不知道笑笑有多难过。
躺在秦奋的沙发上,笑笑流着眼泪说,再也找不到比你对我还好的人。
秦奋在海边看着笑笑说:“懂了!
”他给她吹干高跟鞋,给她划伤的脚底贴满创可贴,然后他离开了。
那份人寿保险的受益人依旧写的是她的名字。
是不是有些相似又过于熟悉的情节对白?
我最喜欢片子里的这段旁白:时间能把两人拉近,也能使两人变得疏远。
笑笑一直习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给秦奋打个电话,这一习惯在他们分手后仍然保持着,起初秦奋还接,后来两人改发短信,再后来简单的,笑笑发:“起”,“落”。
秦奋回:“安”,“妥”。
笑笑在天上飞来飞去,秦奋接受了香山的邀请和轩轩一起主持一档介绍旅游的节目。
多么平静安稳又相互依靠。
回忆起来,那是最美的日子。
一辈子很短,香山在他的人生告别会告诫笑笑,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我在李香山人生告别会这一段泪光闪闪。
周围围坐一圈朋友,最后给你把骨灰种成一盆绿萝的人又是谁?
爱情是电影里的那场选美,美,没有标准答案。
说爱情永远不变那是美丽的谎话。
婚姻是电影里的那把轮椅,淘宝订的,瘫了?!
瘫了你还能不离不弃么。
爱是一种修行,活着是一种修行。
给非2四星半,这次没有一颗星是因为演员或导演是某某某,我看过的电影很少,没能耐评价中国电影的价值和走向。
它确实不是多么伟大的作品,它很俗,不会让我像看子弹飞那样花一个晚上研究分析那着实让我有点头大却又有趣的隐喻,但它让我隔着三亚平静的海浪看到了生活里面最直白的东西。
也因为这是第一部能让我大笑完以后眼泪打转却始终落不下来的片子。
平静的去看一部片子吧,别那么多无病呻吟的想象力。
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写这篇文章。
不写的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以愤世嫉妒自称的同时对于硬性商业植入深恶痛绝的新时代装逼文艺老愤青而言,实在不好肆无忌惮不知廉耻地夸一部广告植入成灾的片子。
可是纠结到最后,我还是认了,决定甩开膀子不知廉耻地夸一回。
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
《赵氏孤儿》都有6分,《非诚勿扰2》不到6分半?
这个评分结果太让我意外了!
我承认这部片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但这么低的分数是让我不能接受的。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好友卫星在微博上与我互动,说估计我看完之后该骂街了。
了解我的人知道,论骂街,我的本事从来不在人下。
但我看完之后,非但没有骂街的冲动,反而有种夸人的欲望。
今年两部电影的口碑都让我感到很意外,《让子弹飞》让我低估了中国观众的观赏能力;《非诚勿扰2》让我高估了中国观众的宽容能力。
从来就不怕别人拍砖,全天下都说《非2》不好,我来给它掰掰票。
翻了翻网上的评论,骂街的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骂广告植入多,一种骂剧情烂。
要不先掰掰关于植入广告多如毛这个事情?
安慰一下“花钱去看广告”的这帮人?
作为一个从事了5年市场宣传的我而言,片中广告我真没看全,问了问周边去看的朋友,有的人就看出来2个到3个广告。
我只能说植入的这些广告并非特别突兀,同时品牌也并非那么大众,于是乎除了保险、酒和车的广告外,普通大众并没有太多被广告强奸的感觉。
但是,一帮以电影人、广告人、文艺小青年、影评人自居的货色这个时候就会跳出来,把片中的所有广告逐一罗列出来,挨个点评挨个骂一圈,于是让很多普通大众深刻地受了一次广告熏陶。
可是人家冯小刚宣传品牌植入广告人家收了钱了,你们这么大张旗鼓,逐一分类,挨个点评地宣传片中的品牌你们图啥?
再说说剧情,无数人骂街的原因是在于《非2》的故事并非延续前作的爱情主线,而是聊了一把生死,谈了一次人生。
我觉得拿这个出来骂街理由很牵强,《非诚勿扰》“诚”字当头,围绕此重点展开叙事,爱情主线亦可人生主线亦可。
谁告诉你续集一定是前作故事内容的延续。
看来这部分人没怎么看过美剧,扛得住美剧编剧胡编乱造,你会觉得电影中爱情为副,人生为主的叙事方式是十分靠谱的。
剧情中再一个被诟病的地方是很多人说王朔和冯小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观众。
仅从这点,我就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帮人是吃饱了撑的,哪个导演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观众?
电影中,好人战胜坏人这个价值观我们被灌输了很多年,也没见到有哪个人说《勇闯夺命岛》的价值观有问题啊?
那为什么当王朔对于生死的调侃出现在了《非诚勿扰》里,你们就受不了了?
什么时候中国的观众变得娇滴滴的,碰不得了?
我认为中国的观众从来都是有一颗坚强的心,新闻联播看了那么多年,大家心智不都还健全吗?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硬伤确实没多少,而且不少亮点让我刮目相看。
老冯的电影,从来都调侃社会,非2也不例外,北极冰川融化拯救企鹅的假慈善捐款;美女张馨予胸大无脑;饭店开瓶费;对洗脚文化的挖苦,处处透着对世俗的不满。
剑兰春酒厂的老板居然能忍受自己的产品以50万的高价在假慈善捐款会上出现,估计也就老冯,换了别人早急了。
大家从姜文的电影里看到了铁血十八星旗的时候大呼姜文有才华,而从非2中听到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准确说应该是误以为是仓央嘉措)时却说老冯装B。
真是想要骂人,何患无辞啊。
我特意查了一下百度指数,今天仓央嘉措指数是四万多。
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悲情的达赖喇嘛,我觉得挺好的。
在那个场景里,读出一个悲情的喇嘛的一首情诗,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这位诗人,有何不好?
这部电影其实并非演给85后人群看的,因为他们还没走到那里,不会体会一些人生的感悟。
当这些人身边的人(亲人或者朋友)真死了几个之后,或许他们才会有感悟。
近几年北京的离婚率已经接近50%,爱情是否真实,婚姻是否长久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中国人,特别是大城市生活的中国人正在经历一场情感变革,对于爱情,对于生死的茫然是未来我们要面对的。
王朔和冯小刚这一代人直面自己的生命的陈述放入了电影,是对中国电影的一种探索。
中国电影缺失了太多东西,人生是什么?
从来没有人揪出来聊过,老冯聊了,或许是个开始……
一个48岁的老光棍秦奋向一个20多岁的貌美空姐梁笑笑求婚,老光棍有钱(他们那一拨朋友发小儿都有钱,而且都离过婚,甚至都有跟年轻貌美的新太太二次离婚的了,就是后面的主角李香山)。
美空姐刚摆脱了小三身份(那男的又帅又有钱,可惜人家大房也是又优雅又漂亮),现在正想找个靠谱的男人嫁了,可是又嫌老光棍太丑太老了(别听她说什么主要是嫌老光棍幼稚没正型的借口,我还真没看出来老光棍哪没正型了。
多幽默浪漫靠谱包容热闹的男人啊)。
在李香山的一场离婚典礼之后,他俩决定试婚,地点就在海南。
美空姐第一天就给老光棍一个下马威,把老光棍精心设计的浪漫接机环节,硬是弄成了老公调教lesson one。
意思就是对美空姐必须全实话,就算是为了惊喜的善意谎言也不行。
(美空姐最多的一句台词就是,你实话告诉我) 俩人别别扭扭的驱车到了老光棍的住处,面朝大海的独栋鸟巢小木屋,美空姐一看到这么nb的房子,立刻两眼放光:“你买的?
”(房子哦,房子)“不,租的,20年。
”美空姐心想,那20年后这房子就不是他的了。
没房减10分。
然后俩人出去玩,老光棍逞强要背美空姐,老光棍捧着美空姐白如凝脂的大腿根儿,美空姐的大胸器往老光棍的背上一靠,简直就是气若游丝活色生香啊。
可惜老光棍体力不行,还没到家门呢就瘫软了:“你是没赶上我好的时候。
” (你好的时候你一夜七次郎,可你那时候也不想着结婚啊) 什么叫中年危机啊,就是突然意识到自己青春不再,害怕被人抛弃遗忘,对仪式充满了兴趣,突然对人生产生了归纳总结的欲望。
美空姐捏着身价(能理解,即便是整天玩一夜情的非主流,一旦意识到对方可能是以后得过一辈子的人,就得在这方面自己弄矜持点,免得结婚后落个话把儿)不愿意和老光棍上床,老光棍很不满意(可不是么,美空姐除了长的漂亮我真没看出来有哪儿好来,跟老光棍根本就是个满拧,可见老光棍满怀期待的就冲着这肉欲横流来的呀。
)花这么多心思追你,都睡一张床了还不让近身儿,这得是多矫情的人能干出来的事啊。
老光棍决定装瘫,弄了一轮椅。
(有钱的编剧老苍孙们看来是不知道淘宝只是平台,不是快递。
)其实这段戏我看着挺可怜的,可不是么,二十年后,老光棍70岁的时候,美空姐40多岁,老光棍要是还往后活,美空姐就得当二三十年护士啊。
要不怎么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呢,到时候谁也别指望谁谁也别嫌弃谁。
可美空姐呢,不推他上厕所:“你尿吧,尿裤子里我给你洗。
”这得多TM狠心的人能说出来的话呀。
我要是老了,谁跟我说这样的话,我拼着偿命我也拿刀戳死他,生活不能自理都够可怜了,还TM给不给留点尊严啊。
后来美空姐碰见一群时尚圈的,给了张扒推的票,老光棍看见她和别人谈笑风生很不开心,忘了装瘫了,也忘了隐藏自己的愤青属性了。
一横棒子,扫了一群人,偏偏忘了美空姐也是个扒推动物,弄得美空姐很不高兴,认为老光棍不尊重自己的价值观,跑到卫生间里哭了一阵。
回来大家决定当成什么都没发生。
美空姐晚上照样扒推去了。
老光棍看扒推的直播,决定就精神层面和美空姐交流一下。
可是美空姐完全没有从精神层面和他交流的欲望。
挂了电话。
美空姐暴露了自己扒推动物的本质,老光棍去酒店接她的时候,窦文涛正安慰人家呢。
一个喝得神志不清的穿吊带的美女,神啊,简直是逼人犯罪啊,这时候出现一个彪形大汉把她拉去开房,她再矫情就一个耳光扇过去:“装什么良家妇女啊?
”——不好意思,以上yy。
老光棍的阴沉面容让窦文涛退却了。
可美空姐一想到自己以后要跟一个形容枯槁的老男人过一辈子就悲从中来,借酒撒疯狂奔到海边,还有很多又有钱又年轻的单身男人在等着她呢,老光棍还是算了吧。
像所有不愿意把分手弄得很难堪的女人一样,她发了一张好人卡给老光棍:“我对你是好感,不是爱。
” 老光棍一是明白了跟一个根本说不到一块去的女人过一辈子也没什么意思,二是觉得这么个根本没看上自己的女的强留在身边也确实有带绿帽子的危险。
于是在如愿以偿的办了美空姐之后,就不辞而别了。
美空姐没找到合适的下家,又不愿意放弃这么个对自己好又有钱的备胎,于是仍然借着习惯的理由给老光棍打电话,老光棍的话不咸不淡的,于是改发短信,最后连短信都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有例行公事般的一个字了。
(有病吧,美空姐你该有多贱啊,不跟人结婚还吊着人家,提醒人家,我没忘了你,我还想着你呢,我只是不能和你在一起了。
你当人家老光棍傻呢,老光棍早都不待见你了,不愿意跟你说话看不出来呀。
还以为自己钩钩手指头,人家又屁颠屁颠回来追你?
别傻了,老光棍人家白活40多年了?
) 接着老光棍在李香山的手下当了一节目主持人(李香山还给他配了一个更年轻更貌美的小妞搭档,每天的日子就是吃喝玩乐,要说李香山没想撮合这对儿,我是一百个不相信),美空姐继续相亲,可惜也没碰见好的。
美空姐在机场大巴上看见老光棍的节目了,心中一动,说不定这人以后还真能红,他要是成了名人了,跟他也就不算委屈了自己。
李香山前妻芒果又告诉了美空姐,老光棍给自己买了人寿保险,受益人是你,300万呢。
罢了罢了,青春也是有保质期的,股票行权期都到了,赶快套现吧。
这边厢,老光棍的好朋友李香山突然检查出得了癌症了,快死了,临行托孤托给老光棍了,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一分钟也不用为钱忙活,就虚度光阴。
“他早就存好一大笔钱了。
(他公司那帮为了衣食住行忙活的小职员,就让他们当一辈子钱串子吧,谁让他们没个好爹呢。
) 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不想遭那化疗的罪,只求速死。
(据说是为了尊严,怎么那些和病魔作斗争的就都没尊严了,但是我一想到我要是死了我爸妈一定得疯,我就得好好活着遭多大罪也活着。
)临死前他要对人生做个总结,我没钱过,后来又有钱了,我活过,我又快死了,我的人生经验肯定比你们都深刻都牛逼,所以你们都得坐着听我讲。
(结果说的都tm是王朔书里玩儿剩的东西。
还不如看书去呢)。
老光棍在这个人生告别会上又见着了美空姐。
美空姐说:”怎么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老光棍知道这妞又活心了。
李香山快死了,对他也是个打击,就是啊,说不定下个就是自己呀,人生得意须尽欢那,管他美空姐是不是诚心实意的,总得给自己在人世间留点羁绊吧。
老光棍帮李香山安乐死了以后,又把那至少三克拉的钻戒套到美空姐的手指头上了。
俩人相视一笑。
还有李香山的女儿吃醋似的插话。
(什么叫逝者长已矣他人亦已歌,连亲爹死了都不伤心的时代,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 旁白告诉我们,老光棍和美空姐最后结婚,是在20年后,也就是说那时候梁笑笑已经青春不再美人迟暮还孤身一人是一个老姑婆,而老光棍已经是个快70岁的糟老头子了。
这他妈得多杯具啊 !!!!
非诚勿扰不算好电影,1如此2亦然,看跟什么电影比了。
冯小刚不算什么好导演,看跟谁比了。
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和他的团队就很清楚是为了什么拍电影,换句话说,冯氏电影一直侧重的是营销美学,并非电影美学。
营销就是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自然就要为最大的客户群服务,这就是为什么冯小刚一直挨骂,他弄出来的产品却一直赚钱的最大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冯小刚一直挨骂,却没被骂死的原因。
冯氏电影服务的是俗到坚持看春晚的那个群体,拿着山寨机在公交车上外放10大神曲的群体,从不知库布里克,奇耶洛夫斯基,阿巴斯甚至彭浩翔,贾樟柯是哪家孩子的群体,看了《杀手阿一》的开头就要吐,甚至看了《搏击俱乐部》都要头晕的群体。
残酷的是,偏偏这些,无恶意地套用下许先生发明的词语,偏偏这些“庸众”,占去了全国人民的9成多。
任何一个电影团队,制片人,都不可能以豆瓣这类文艺型网站用户的标准,作为唯一参考,来拍一部电影,那不是等亏么。
有时候大家容易造成一种自我麻痹,因为每天都晃同一个网站,下意识会出现幻觉,以为全国人民都已经跟这个网站人民的口味差不多了。
事实上,就算夸张点说,现在中国有2亿网民,那还有12亿多人不是网民呢。
这2亿网民里,能有一成人的口味差不多,已经难得了。
无法想象,把很多非俗人心目中的十大影片,搬到中国的院线上映,会是个什么观影效果。
市场就是这样,事实就是这样。
你听着leonard cohen,nick cave,看着北野武,蒂姆.波顿,而这些,你的父母,叔叔阿姨,一辈子都不会去关注一丁点,你不会因此而觉得你的父母俗得让你想断绝关系,他们是你的亲人,跟广大的俗人一样,就爱瞎凑个热闹,他们构成这个社会的主体。
冯小刚团队就是摸清了这些主体想要看什么,他才能主攻营销美学,而不是电影美学。
市场当然也希望出现很多营销美学和电影美学皆得的人才,姜文只有一个,没办法的事情。
影评写得再好,自己去拍电影,估计离冯小刚的距离都差得远。
香港电影黄金时期,就有很多牛逼影评去做导演的,至今没见哪个牛逼香港导演是影评出身的。
冯小刚拍电影向来是为了搂钱的,这一点,他从不否认,这比很多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人好多了。
至于某些火力集中攻打他的拍片态度不严肃之类的,我倒是觉得他基本上没严肃过。
像《唐山大地震》这种,来一个艺术的处理方式和悲剧到底的结尾,文 艺观众们一定会为之叫好,全国人民却会吐口水,他当然选择让少数人吐口水,让大多数人买票。
非2跟冯小刚之前的贺岁片都差不多,并不以王朔式段子的加入就升华。
这次惹得比较毛的是,居然在这样一片里搞说教,你算哪根葱。
可是,朋友啊,以您这样博学多才的人儿,给你一个机会拍电影,恐怕最想做的就是说教啊。
所以,有些为了影评而影评的,怒气冲天的,感觉就像冯小刚动了你的奶酪似的,说教只有我做得,Y就不行。
可是,朋友啊,说教又不是谁家的专利,他说教他的,你说教你的呗。
他赚他的钱,你牛逼你的,这又不冲突嘛。
有些影评,其实从本质上说,跟冯小刚是一样的。
大家捧你,不是因为你真的有多牛逼,不过因为那是你的职业,写得比一般人多,脸熟,大家凑个热闹,图个乐子而已。
大家去看冯小刚的电影,也并不是他多牛逼,脸熟,一直在做贺岁,凑个热闹,图个乐子而已。
两者犯的毛病是一样的,都是脸熟了就膨胀,就要以为自己是唯一标准,主观代表一切,客观是浮云。
希特勒骂秦始皇专制,这不是笑话么。
為什麽分數評的這麼低,我真心覺得這樣的片子才是真正的人生啊。婚姻怎麼選都是錯的,將錯就錯才是真理!愛過,恨過,悔過,結束了,我曾一直為生活而工作忙碌,忙碌到忘記自己的家人,直到我生了場不治之癥,才瞭解了人生應該追求什麽。什麽也別做過了。
挺感动的;当人生的长度不能扩展时,我们还有宽度,还有深度可以去改变。
話癆~小聰明~膩味~依然狠不喜歡孫紅雷的演法兒~~我就當是去看了沒有姜文出席【讓子彈飛】的配角見面會~~~12.18@萬達首映
见与不见
看不懂
那番恳别人生真好,动人。但是这种好,不是电影的好。坐着把心掏了,是作家的本事。有运动,有人物,有命运,有故事,一切都在,给人领悟,才叫电影。有语言,还要有电影语言。 电影是Show me,不是tell me。
2010 12 22 with you
挺有意思。
商业大片,广告戏份和上一部一样多,故事有些不知所云,不过一帮大腕一起逗你乐,你还能要求贺岁喜剧什么更多的呢。仓央嘉措的打酱油让我差点喷了,那个长叹“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风流活佛也被娱乐了一把,还是小姑娘念给他爹的。。冯小刚你这么重口要干神马!
唉。挺有感触的,貌似我有点这样的感觉,但是作为电影,很糟糕
挺散的,为李香山举办人生告别仪式那个段落我还是流泪了。论意义似乎比非1强,找笑去的会失落;事先得知众多不满,去看,就觉得还行。
结婚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冯小刚用胶片写的微博,全是牢骚,全是警句。
这片儿也有人花钱看,不拍白不拍,估计是跟华谊签了合同身不由己吧,赚够了钱治治你丫的白癜风吧
四颗星都是给王朔的!如果你不了解王朔,不理解老王的生命观和价值观,那你肯定不会觉得这片好看。老王好样的···
编剧还是很时尚的.仓措的诗,伪文艺的词,冯式的幽默.
《非诚勿扰2》细节和台词有些不衔接,跟赵氏孤儿一样,前半段给力,后半段泄气,在冯小刚电影里不算最精彩的,但值得花钱一乐。而且从《大地震》到《非2》明显看出,冯导的宗教意识浓烈了,或许这点他和王朔不谋而合。
绝对不会花钱去电影院看广告!
垃圾!!!!
感觉这个电影有中间脱节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