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影能显示部分的人性,但感觉太夸张了,放在几十年前也很少有人因为养不起儿子把女儿卖了吧。
现在更别提了,中国农村人的思想没那么封建,虽然也信一部分迷信,没那么夸张,在社会唯物主义的熏陶下,哪有那么落后,现在的农村很多都二层小楼,哪有那么破。
感觉电影故作高深,不是很喜欢。
而且电影有责任引领人们的思维导向,给人们传递一些能量,积极的思想,这个电影把人们的恶放大,把其他的人都丑化,用夸张的手法只突出女主角一个人的善良。
对人都是有有恶的一面,人性都有嫉妒,怀恨,贪婪,谎言等不光彩的一面,但我感觉让人发光的是善意的一面,这个导演把除了主角之外的每个人的人物塑造只是突出来恶的一面,善的一面完全没展示出来,感觉人物塑造不完美。
而且作者的败笔就是让很多人觉得中国农村就这样了,但其实完全不是,还是多看看李子柒吧,这种抹黑中国农村、引导还没建立完整思想体系的年轻人这么想的电影实在是不推荐看。
北方的茫茫雪原,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子不紧不慢地往前走,女人边走边说儿时的事,说到儿时因为自己的私心误将弟弟连累致死,竟听不出一丝难过。
这个女人就是王二好,一个死了三任丈夫的农村寡妇,而今第三任丈夫的炮仗厂爆炸,丈夫死了,她昏迷在床。
电影以黑白色调开始了王二好的故事。
大难不死的二好在表哥老豆腐家养病,虽有意识却无法动弹,从老豆腐一家对话中得知丈夫离世,也在毫无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老豆腐玷污。
身体好转的二好搬离老豆腐家,和丈夫唯一的弟弟石头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因为无依无靠,二好找到村长帮忙,村长义正言辞地说要帮助孤儿寡妇,但右手却伸进二好的衣服内。
破罐子破摔的二好告诉村长,她是阎王爷派来刻人影子的,谁和她好上一晚倒霉一年,村长吓到躲到一旁,找理由拒绝给予帮助。
二好偶遇欠债的秃脑袋,欠条没了,债要不回来,借的车也不肯还,不会开车的二好愣是把面包车开走了。
从此,面包车成了二好和石头的安身立命之所。
然而,这个生活在最底层、受尽欺辱的女子,机缘巧合之下将瘫卧在床的算命师傅聋四爷治好,成了村民口中下凡的仙。
“成仙”之后的二好,仍然没有找到暂住的地方,每天开着面包车寻找曾经的住处寻求收留。
他们来到第一任丈夫的家,前夫的妹妹怀着第六个孩子,犹豫着是否要留下又一个即将出生的“女儿”,二好用计“施法”让妹妹妹夫生下孩子,还让妹夫答应不再家暴。
他们又来到第二任丈夫的家,村里正在“闹鬼”,说是隔壁有个花季少女投井自尽,村里人纷纷被惊扰。
二好半夜来到少女家“作法”,正巧接到聋四爷电话,被躲在外面的亲戚偷听到,误以为二好已经得知鳏夫猥亵强奸少女的事实。
第二日,二好在“开坛作法”之时顺势鞭打了这两个“畜生”。
在路上,二好救下昔日同窗,劝他脚踏实地开垦田地做活,谁知阴差阳错地挖到“金矿”。
金矿的出现让村民眼红起来,村长让村民围住阻止炸山的二好,还命人往二好身上浇百家尿“送神”。
山被炸了,村民死了;石头误炸死了,二好心神俱灭……全片以黑白为主,少有的几个彩色画面出现在二好的梦境,以及二好命运的转折点。
开篇,二好和男人走在雪中虽然是讲述弟弟的离开,却是彩色的梦;二好误打误撞治好了聋四爷的腿,被村里人当成仙女下凡,此刻黑白瞬间变为彩色。
每一瞬间的彩色映照着二好的生活,看似带来希望却迎来更大的绝望。
经历曲折的二好本性是善良的,所以她能在屈辱中偷生,用自己仅有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但是,现实是如此残酷,二好“救下”妹妹即将出生的儿子,却拦不住妹夫将两个女儿卖掉;二好“治好”聋四爷的瘫痪,却劝不住抛下老人外出工作的子女;二好鞭笞猥亵留守少女的老头,却救不回已经离世的女孩……最后,被尊为“仙”的二好也被利益驱使的村民厌弃。
终究还是敌不过现实。
这部2017年FIRST青年影展最佳剧情片,原来的电影名是《小寡妇成仙记》,现实而又直击主题,院线上映改名为《北方一片苍茫》,突出一个荒凉。
影展版的结尾二好自焚,而后村民塑白狐像为她供奉;院线版的结尾二好将一盒羽毛给了一个小女孩,女孩在窗台边将羽毛拿出观望。
不同的结局一个透出绝望,一个寄予希望,现实亦如此。
总体3星半吧,非专业演员念台词已经很努力了。
公众号:紫式杂谈
一个在道德崩塌的环境中,无依无靠的女人。
前一阵子,蔡成杰的处女作[北方一片苍茫],在经过一年的等待后终于公映了。
电影从问世之初就备受关注,去年在FIRST影展获得了最佳剧情长片和最佳导演奖,今年2月又在鹿特丹电影节拿下了金虎奖,评委点评如下:影片呈现了史诗的维度,超越了任何一个个体与瞬间。
故事聚焦在女性视角,一位虽然身处困境却不断反抗着受害者身份的女性,她挣扎的旅途凝聚了纠结复杂的情感和精巧的幽默感。
而摄影上所呈现的探索视野也让这部影片更为出众。
蔡成杰喜提鹿特丹电影节最高奖——金虎奖[北方一年苍茫]的故事发生在农村,别看地方简单朴素,但内核却相当魔幻,甚至邪典。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妇王二好,在第三任丈夫去世后无家可归,还被村民定义成“克夫”。
村民拿土枪指着王二好在王二好带着小叔子一路颠沛流离的过程中,一系列离奇的巧合又让她被村民奉为神仙下凡,纷纷求她治病、指路。
于是,随着小寡妇王二好走街串巷当神仙的同时,一幅农村众生相,就在茫茫的雪地中徐徐展开。
①从小寡妇到神仙,再从神仙到人[北方一片苍茫]在结构上有点像[燃烧]。
[燃烧]在前半段上让人以为是个爱情电影,一个转折后成了惊悚片。
[燃烧]在这段情节后,迎来了断崖式转折 这样的转折在[北方一年苍茫]中有两次。
第一次,是王二好从“寡妇”到“神仙”的转折。
在和小叔子四处漂泊的过程中,二好最开始也是饱受各种欺凌,“克夫”、“淫荡”这样的标签贴满她全身。
直到那些“神迹”发生。
先是帮瘫痪多年的聋四爷洗澡,把人忘在冰天雪地里冻了一夜后,“治”好了他多年的瘫痪。
说是洗澡,其实像是把人扔锅里煮 随后又一巴掌“治”好了欠债老赖的落枕,查明了村中自杀女初中生的“闹鬼”事件。
接连的巧合,让二好“神仙”的传言迅速盖过了“克夫”,村民也从对她人人喊打,变成了像菩萨一样供奉她。
背后的彩色玻璃,有点像教堂的感觉,坐主位的王二好也因此成了“仙”当然,二好“成仙”靠的不是神力,但也并非都是偶然。
她所凭借的只是最纯朴简单的善意而已。
比如她来到前任丈夫的妹妹家,发现妹妹连生了两个女儿,并且肚子里怀的还是一个女儿。
妹夫因此对她拳打脚踢,二好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二好告诉妹夫,可以把肚子里的孩子换成男孩,但要妹夫不再家暴,而要对妹妹百般呵护。
二好装模作样地做法事,表面是施展“神力”,其实只想给妹妹换来短暂的安宁,哪怕到时候仍然生下女儿,妹夫也不会怪罪到妹妹身上。
表面的“心机”之下,是纯粹、敏感、又细腻的善心。
王二好给女孩的“鬼魂”跳萨满舞电影演到这里,成了一出荒诞喜剧,然而转折继续——从“神”再到“人”。
二好施展神力帮助过的那些人,都没落到好下场。
如聋四爷,腿脚好了以后家人不再照顾他,他彻底成了孤独一人,甚至他失足从屋顶摔下后,死了许多天都没人发现。
妹夫如愿生出了儿子,他感谢二好大恩大德的同时,也为了抚养儿子,卖了自己两个女儿。
第二个转折褪去了影片魔幻的外衣,现实的狰狞面孔浮出水面。
哪怕挂着各种“神物”,王二好对许多事情还是无能为力 对于村民来说,二好或者所有的神仙,都是他们用来寻求方便的工具。
每当他们做了亏心事或者想做白日梦时,就求助“神”,然而当“神”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他们就亵渎“神”。
结尾,村长以为村里的后山中有金矿,要带人炸山,二好拼死阻止,说山上那么多生灵,炸了山,山神爷会怒。
村长的回答是这样,“山神爷不答应,你应该做山神爷的思想工作,不该拦着我们”。
随后,村长用“百家尿”泼在二好身上,这叫“送神”。
王二好被村民们压制 讽刺的是,炸山后山体崩塌,村长一行都被埋在山里,村长夫人又带人请二好再度施展神力救他们出来。
给二好封神的是他们,送神的也是他们,再次封神的还是他们。
事实是,二好和所有人一样无能为力,那些机缘巧合下的“神迹”过去以后,现实还是把她还原成一个人。
甚至还原成一个在道德崩塌的环境中,无依无靠的女人。
[北方一片苍茫]还跟[大佛普拉斯]很像,除了对色彩的运用和聚焦底层生活外,最像的是结局。
[北方一片苍茫]的结局,象征着信仰的告解亭在大雪中起火。
立在雪地中的黑色高解亭 正如[大佛普拉斯]的结局——大佛发出天雷般厚重的轰鸣。
内藏“玄机”的大佛②一半是魔幻,一半是现实[北仓一片苍茫]的导演蔡成杰,在拍电影之前,是央视普法节目拍摄栏目剧的编导。
拿着不算充裕的预算,他光速运作,40天写完剧本,30天前期筹备,9天拍完整部电影。
拍摄幕后照 在电影的导演阐述里,蔡成杰是这么写的:“通过一个农村妇女装神弄鬼的故事,展示了北方农村的众生相,考察农民群体生存情况,精神、道德、以及信仰的现状。
以荒诞的表现手法,来揭示农村的诸多问题,诸如信仰缺失,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空巢儿童遭遇性侵等问题。
”
王二好和小叔子问候女孩 《北方一片苍茫》的故事来源于蔡成杰老家的真实事件。
过年过节回老家时,蔡成杰最喜欢听父母和亲戚朋友讲他们身边发生的那些奇闻逸事,这些大多成了他的灵感来源。
王二好和她身边的故事都有原型蔡成杰说,“还有更为极端的故事,并没有在片子里体现”,选取的故事是他认为最合适的。
40天的剧本创作说来简单,蔡成杰把此前听过的王二好人物故事,提炼丰满加入戏剧化创作,并把现实中荒诞的故事串联起来。
当这些故事以王二好的视角展现出来时,就成了真实的中国乡村生活。
到了具体创作上,蔡成杰特别想找到一种独特的拍摄方式,来配合这个独特的题材。
“我作为创作者,就想找一个好视角,一个好人物,一个好的讲述方式把它给拍出来。
”
摄影、出品人焦峰(左),导演蔡成杰思考到最后的结果是,用4:3的画幅、固定镜头、以及黑白穿插彩色的影像风格来完成。
选用4:3这种已经不大常见的画幅,是因为“大家会产生时间感和距离感,并传达出一种冷静、克制的观察”。
黑白中穿插彩色的用意则是“一个是区分现实和非现实,一个是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
”
二好在讲述往事时,身旁亮起来的彩灯值得一提的是,[北方一片苍茫]的剧组只有两位专业演员,其余的或是蔡成杰老家的亲戚朋友,或是亲戚拉来的熟人。
比如片中王二好的小叔子,就是蔡成杰在特殊学校当老师的亲戚找来的孩子,看到这个孩子后,蔡成杰也临时把台词改成了手语。
王二好和小叔子 因此,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说错台词后改口,或者重复的现象,但很奇怪,这种硬伤在故事的衬托下,竟然毫无违和。
演员们看剧本的现场 可见,[北方一片苍茫]的台前幕后,都透露着一股质朴和真实。
从民间传统风俗出发,结合魔幻与现实搭配的手法,再配上原生态的演技。
让人以为是现实,接着以为是魔幻,最终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魔幻就是现实。
顺带说一句,我特别喜欢电影里干净、大片的雪。
电影中这样漂亮的雪景有很多 这里上演了那么多或温暖或残酷的事情,但雪依然平静,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一切掩盖,好像一切从未发生。
让我想起来《红楼梦》的那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文: 涵葛格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这个片的女主还是很性感的,本想只说好,不说不好。
但听说拍摄成本100万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片子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是很有意味的,或许100万是拍摄地全村全年的GDP,就这样变成了一部俩小时不到的影像,站在村里人的角度是不是很魔幻?
几乎每一场戏都是在农村的室内,院子,荒野。
最花钱的一场戏恐怕就是请了一个老年秧歌队。
他们是怎么成功花掉100万而且没有人声张的?
我想如果first是导演野心勃勃迈进院线行列的背书,那这100万简直是污点,毕竟未来没有那个出品公司敢冒这么大风险请导演表演如何魔幻的花钱。
说回电影本身,我觉得全片可以理解为二好的臆想,在瘫痪但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被强奸,无力反抗的怒火有足够的动机让她进行复仇,但奇怪的是这居然是个以德报怨的人,由此显得二好本身就不是这个村里的人。
超现实创作的方式是用幻想构建真实的话,这个反差还不够大。
如果不是臆想是精神分裂就更容易解释魔幻现实主义了(那个宣发公司想出的这个缺德词?
)因为瘫痪老头子不是咸菜,冬天放在水缸里腌制一宿是不可能还喘气的。
写实的鬼怪和死去的人出现在镜头里,都令人怀疑这本身就是一场想象,二好面对如此邪恶的村民(没有任何一个好人)曾是其中一员的二好,是怎么做到保持善良的?
她的道德水准为什么高于其他村民?
因为本来就是她的想象,谁不愿意把自己想的好一点呢?
关于卖孩子,老头子强奸少女,少女又复活,村长等人被炸死,这或许本身就是二好报复的结局还是因为全片都是他的想象,二好让色搋子同学拿到那么大的金子,一只手就可以拿起来,除了给死人烧的金元宝轻若无物,真的金子俩手他也搬不动,而这个人有钱了还要娶她,而恰好二好少年追求过这个男人。
视听语言来说乏善可陈,长镜头被滥用了,但内容并不足以非要用长镜头来表现。
一片野地里一男一女,有必要用镜头照射上百秒嘛?
镜头又不是照妖镜。
即使照几百秒的全景,我想也无法证明这一百万没有被滥用。
近日,《北方一片苍茫》迎来了公映。
虽然电影的票房不尽如人意,且招致了很多影迷的大肆批评,但于我而言,这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大胆之作。
导演拥有着锋芒毕露的才华,整部电影给人以自由洒脱之感,其文本的荒诞和影像的先锋亦令人耳目一新。
下面,简单地谈谈这部电影几个印象不错的地方。
《北方一片苍茫》即在去年的FIRST电影节斩获最高奖项的《小寡妇成仙记》,估计因为审查关系,无奈改了片名,可以说这一改动,让片名本身的黑色幽默感荡然无存,片名和影片的特质完全割裂,可谓非常失败了,当然,也实属无奈之举。
First电影节颁奖礼,获最佳影片电影讲述了死了三任丈夫的寡妇王二好,因为种种巧合,阴差阳错地治好了村民的瘫痪、落枕,而她中枪之后的毫发无损更是让别人觉得其具有某种神秘莫测的“法力”,如此一来二去,危言耸听的村民便将其奉为“仙女”。
而王二好为了生计,也将错就错地做起了算命消灾的生意。
故事的梗概似乎并不惊奇,关键在于导演加入了很多黑色幽默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使得电影的表现形式相当戏谑荒诞。
据说开篇的大尺度戏被剪掉了,可惜没看到导演剪辑版电影开篇通过周遭人物的聊天谈话以及小孩朗读作文,将烟花厂爆炸和丈夫遇难的前情透露,从这便奠定了影片黑色幽默的基调。
之后,二好跟聋四爷答非所问的交谈、水煮聋四爷、一巴掌治好秃脑袋的落枕、一通狗怀孕的电话揪出幕后真凶,以及最后定身符定住所有人,可以说影片处处弥漫着十分高级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日本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两相比较,虽然幽默的形式不同,但带来的效果却何其相似。
影片的魔幻现实主义元素让我联想到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胡安·鲁尔福的小说。
在这两位作家笔下的拉美村庄,杂糅着活人、死人,过去、现在,生死和时空似乎都没有绝对的边界,而本片同样给予我这般美妙的体验,尤其导演对于生死的刻画,丝毫没有无节制的煽情,而是点到为止,却又能给人一种轻盈的震撼。
另外,据了解,导演蔡成杰曾在电视台拍摄普法剧多年,于是可以推测,正是这些长年累月的来自基层的观察,得以使影片呈现的农村生活极度写实。
空巢老人被儿女弃置在屎尿之中、留守儿童遭受隔壁村民的侵犯、把炸药藏在苹果里猎杀动物、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深入人心导致不惜卖了女儿也要生儿子、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村民对神婆大仙儿的迷信立马烟消云散,一幕幕令人心酸无奈的情节在电影荒诞戏谑的腔调之下,乍一看似乎有点肤浅庸俗,但回味起来,那种迟来的忧伤后劲十足,嬉笑怒骂之余便将人性的贪婪和丑恶表现地淋漓尽致,导演的功力可见一斑。
而从导演的访谈中也得知,其对于荒诞主义一直情有独钟,且特别喜欢库斯图里卡的《流浪者之歌》,于是也不难猜出,影片的荒诞色彩和戏谑腔调,分明是在向大师致敬。
补充两点,王二好在夕阳下跳的萨满舞,跟《燃烧》里的裸舞一样美,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其角色的设定,也让我想起了李沧东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绿洲》里的主人公,他们都是表面上有些奇怪的人,而骨子里不过是善良的普通人罢了,却无法被世俗所接纳,最终被人性之恶逼入绝境。
有意思的圆形镜头从影片的摄像角度来看,固定长镜头、黑白色彩以及4:3的画幅比例,是本片的影像特质,同时也是本片饱受诟病之处,但在我看来,反而体现了镜头语言的别致甚至先锋,恰恰是电影值得称赞的亮点。
首先,电影采用了当前几乎所有影片都摒弃的4:3比例的画幅,其目的无非是更加朴素地呈现北方农村的景色。
16:9的大画幅更适合用在讲究场面讲究排场的好莱坞大片上,而如何更贴切地展现农村的朴素甚至贫瘠,从构图的角度来看,4:3的画幅显然是更加合适的。
其次,电影中除了几处航拍和运动镜头,几乎全部是固定镜头,且有些镜头不仅长,而且很多是远景。
这种有些别扭的,甚至让观众觉得在隔岸观火的镜头,其实是导演在给观众提供一种零度视角,一种冷眼旁观而不夹杂任何个人情感的视角,所造成的疏离的画面质感,让我想到了两部十分喜欢的电影,《天堂陌影》以及《内布拉斯加》,而且巧合的是,这三部电影都具备公路电影的元素。
最后,电影的黑白色彩除了同样体现农村的朴素之外,还有就是为了营造古朴的叙事氛围,因为电影的文本上有着《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子。
而穿插在其中的为数不多的彩色镜头,其显而易见的目的是为了制造视觉上的反差,其次它可以烘托某种气氛,比如王二好“封神”的那个晚上,她的后面出现了西方教堂里才有的彩色玻璃窗,此处的色彩便烘托出一种庄严和神秘。
这种手法其实在近年来很多的小众电影中都采用过,比如《八月》、《村戏》、《塬上》。
影片中还有很多令人玩味的符号和意象。
电影中多次出现了王二好抱着镜子的画面,在我看来,镜子是个解读空间很大的多意性的符号。
可以理解为,王二好就是一面镜子,她的经历倒映了村子里的人情世故。
往大了想,整部电影都是一面镜子,人性的复杂、众生百态都倒映在这部电影里。
最后一幕,小孩在把玩羽毛羽毛也在电影里多次出现。
羽毛有着羽化登仙的意思,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小孩摩挲着羽毛,而忏悔室熊熊燃烧,似乎隐晦地告诉我们王二好自焚而亡,已经真正地插翅成仙,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信仰的崩塌和毁灭。
另外多说一点,本片饱受诟病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电影全部是后期配音,使得演员的声音都有些突兀,有音画不协的毛病。
但在我看来,这样做达到的效果跟影片的特质非常贴合,这种听上去似乎像背景音的对白,除了体现戏谑和荒诞,一定程度上,也给人一种抽离的感受,似乎正在说话的角色们,也不过是局外人罢了。
当然,假如说是导演刻意为之,那说明他的确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假如是因为技术原因或资金所限达不到现场收音,那么也是误打误撞,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
总而言之,魔幻荒诞的文本加之大胆先锋的影像,形成了《北方一片苍茫》独特的美学风格,就像FIRST电影节的颁奖词说的那样:它打破了当下中国电影对现实主义表达的疲软无力。
观众们在抱怨着内地电影不尽人意的同时,何不对如此特立独行的大胆之作多点赞美呢?
首发于公众号:“露水电影”,欢迎关注
据说北方原名小寡妇成仙记,有人说这个名比北方好,北方太过严肃深沉,不如小寡妇成仙记贴合原著荒诞戏谑的内在气质。
我倒觉得得把这个“小”字去了才好,不然显得轻浮。
二好这个角色我很喜欢,非常有主见有韧性有生命力的一个农村女性形象。
虽然从影片一开始她的艰难处境就一目了然,但是她既不窝囊也不怯懦,带着十几岁的石头努力谋生路。
村长要占她便宜,她靠在墙上说,“村里人都说跟我睡一觉得倒一年的霉,你要是不怕你换届不能连任,那咱们就开始吧。
”曹尼玛我真的笑死了,把那个村长堵得开始也不是不开始也不是,只能在坐在床上唉声叹气。
她穿着萨满巫师衣服站在阳光下给小女孩的鬼魂跳舞的那一段,真是美绝。
黑白画面凸显了光线对气氛营造的作用,因为颜色单调为感官腾出许多空间,所以对明暗的变化就敏感起来。
小女孩站在画面左下角,二好站在偏右上角的地方,采用了一个低位仰视的拍摄角度。
不论二好是否真的拥有“法力”,那一刻她就是通灵的神。
当其余村民都褪去人性活成一群麻木自私又龌龊的动物的时候,二好身上正直善良就几乎成了神性。
小女孩告诉她,她的第二任丈夫不是自杀死的,完全是因为一次意外。
二好解脱了小女孩,而小女孩也解脱了二好。
小女孩问,可不可以再为我跳一次那段舞?
大雪地阳光里,她跳舞,像上古传说里神女对世人不舍昼夜的救赎,也像两个拥抱取暖的灵魂彼此庆祝。
叙事缓缓展开,村里的小寡妇从结婚到三任丈夫去世,“形形色色”的男人想“拥有”她,却不敢娶,迫不得已下依靠算命“获取”生存的空间,想获得封建迷信其他人的尊重,碰到了想要挖金矿的男人和村民。
最终,那些日常听取她“算命”结果的村民们绑了她,用极其侮辱的“百家尿”熄灭了她选择的“跳大神”方式下的善良之火,讽刺的是,那些想获取金矿的人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当初没有阻拦她被侮辱的人又回来了,想让小寡妇算上一卦... ...影片中4:3的构图,大量黑色调和蓝色调,航拍,固定长镜头,镜子反射,少量的群戏,原创的音乐的前提下让我萌生一种出于善意的猜测,《北方一片苍茫》也许不在北方,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仅是片中展示在农村,体现得更加赤裸,更加理所当然。
如若这是一个预算极有限的命题作文,创作者已经想好了自己想讲的农村题材,现实写照的故事后,进行拍摄做题,于是出现了如上构思,已经是预算内尽可能节约成本,叙事清晰的选择题。
若如此,这部电影,极其有限的预算内彰显了导演满满的诚意,能让我们看到一种荒诞的人性,在影院感受一次现实,不是很好吗?
这部电影票房最终较低,应是意料之中的。
四年后,回忆起当初没有坐满的影院,回想起当时看片子的场景,剧情,感受,还是能娓娓道来,足以见其片魅力,真心希望导演能坚持拍下去,这是一部拍给想看的人想看的电影,期待导演再拍一部人人都想看的电影吧。
文 / 提壶山人1去年,有位资深文艺姐姐推荐一部电影,说贼好。
我看了,确实贼好,少见的好。
姐果真是挑瓜高手,经手没有不熟的。
这部电影名叫《小寡妇成仙记》。
片子有些怪力乱神,荒诞又沉重,诡异又接地气,所谓魔幻现实主义。
这样的题材,是不能过审的。
为了争取能够在内地合法上映,片名改成了《北方一片苍茫》,突然和谐了不少。
并且从原先的140分钟删至105分钟,估计是不让成仙了。
这种割肉的痛苦,只有主创人员才能深刻体会。
我看的是140分钟版,嘿嘿。
片子的制作成本很低,拍摄只用了9天时间。
这让手握大量资源的导演们,多脸红啊?
艺术就是艺术,其它因素替代不了。
这是一部非常有野心的电影。
它提供的是一个视界,不是观点。
所叙述的内容,本来很适合发表意见,但是创作者忍住了发表意见的欲望,以冷静的白描手法讲故事,至于如何解读,那是观众的事。
这样的叙述方式,让人觉得很平等,觉得就算是导演本人,也没有比观众更具备解释权。
2故事的主角叫王二好,嫁过三次,前面两个男人都死了,她的第三任丈夫叫大勇,在下以巴村。
那天他们家的炮仗厂爆炸,大勇被炸死了,二好被炸昏死过去。
医院说没治了,让拉回去。
亲戚们请了大仙,说是魂吓飞了,没回来。
请神招魂,活过来了。
影片的画面是黑白的,偶尔有几处彩色。
开篇是彩色,是王二好在濒死状态中的视界,在讲述她弟弟的死。
然后画面转为黑白,是从她的主观视角看到的画面。
她此时看得见,听得见,就是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只有内心独白。
她躺在亲戚家的炕上,通过旁人的讲述,她知道大勇死了。
她又成了寡妇。
很快,影片就展现了人性的黑洞,亲戚老豆腐趁她不能动弹的时候,侵犯了她。
给这个片子打下第一个黑色的烙印。
让人马上感觉到,这样的片子,什么令人发指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你就知道,这个下以巴村,绝不是《乡村爱情》的象牙村。
她醒了之后,离开了老豆腐的家。
看她遭了灾,死了丈夫,村里人便欺负她。
第一就是老豆腐,然后是村长。
她没有地方住,首先就想到组织,去找村长帮忙。
但是,村长一手按着她的胸口,一边讲一些道貌岸然的话。
王二好就冷静地说,有人说她是给阎王爷刻影子的人,来一个克一个。
村长一听就怕,赶紧把手收回来,开始假正经。
整体台词是黑色幽默的风格,加上东北话的表达,效果非常棒。
到这里,黑色幽默才让人稍微放松。
第三个欺负她的是秃脑袋。
王二好见到他,让他还那2000块钱。
秃脑袋知道大勇死了,借条也随着炮仗炸掉了,开始赖账。
他还借了王二好家的车,欺负她不会开,也不打算还了。
但是,本不会开车的王二好把车开走了。
3大勇有个十三岁的弟弟,叫石头,是个哑巴。
她就带着石头在面包车里生活。
影片进行到这里,还是看不出王二好是什么样的人。
通过开篇的叙述知道,她在8岁的时候,为了抢电视看,意外的将5岁的弟弟害死了。
她的讲述很冷静,让人误以为她是个冷漠的人。
而亲戚老豆腐一开始就展现了人性的黑洞,加上这个片子的黑白画风,荒谬格调,让人捉摸不透。
不知道王二好是否也在黑洞之内。
她跟小叔子石头在车里一起生活,打闹,让人提心吊胆。
随后,她可怜又聋又瘫的聋四爷,给他烧水洗澡,这才慢慢的体现出她的善良。
跟别的电影不同,王二好的善良是一点一点的往外放,往外展现,就如片中冰天雪地的冬天,冷静收敛,没有春天的张扬。
她本来就是善良的人,并不是通过片中的经历学来的。
聋四爷说她:普渡众生苦,仙女下凡尘。
她的成仙经历很荒诞。
她被村里一个妇女用火药枪打了,没有受伤。
她可怜聋四爷,把他放到油桶里,烧水洗澡,回去拿洗衣粉的时候,忘了这事,第二天才想起,以为他被冻死了,结果他腿好了,耳朵也不聋了。
秃脑袋落枕了,让王二好扇一耳光,好了。
就这样,她被封神了。
在聋四爷家,一群人围坐在炕上,王二好坐在正中间,背后的彩色窗户,就像教堂的玻璃。
这个场景故意弄得像《最后的晚餐》。
聋四爷的奶奶是个萨满仙,留下一箱子的装备,聋四爷给了王二好。
封神又送法器,这下想不做神仙都难了。
4这个片子很巧妙,关于王二好的各种超能力,片中展示的,是真的,但是又故意安排一些巧合,表现得半真半假,让二好觉得自己没有超能力,主观上是为了糊弄人,但是又有灵验。
王二好有句台词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也是给观众听的。
她能看见死去的人,能看见一些精灵,比如狐仙。
狐、黄、白、柳,四种大仙儿,简直是东北的特产。
很多人都请进家里当保家仙。
有人说这是批判迷信,但是本片明显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比这还要高明。
野心更大。
看到后面就知道,在利益面前,这些人一点都不迷信。
连神仙都敢灭。
他们相信王二好是仙儿,比如秃脑袋,明明是亲自体验过二好的法力,是信的,但是为了金矿,也敢拿百家尿泼她。
有病有灾了,他们会着急求仙,没事的时候,尤其是有利益在眼前,他们根本不信那一套,成不了约束。
鬼神都怕这种人。
连他们所供奉的神鬼,都没有办法约束他们。
很有意思的是,片中还安排了忏悔室,一间小黑屋,就设置在田间地头,不知道是什么教派投放的。
有的时候进忏悔室人多,还得排队,跟上公厕似的。
村长说这个好,有什么事一忏悔就好了,不折腾。
那个卖掉招弟、背弟的人贩子,就是被王二好从忏悔室里揪出来的。
可见这个人贩,是忏悔室的常客。
王二好有俗称的阴阳眼。
但是跟那些鬼片不同,她的阴阳眼不是因为心术不正、做了亏心事,而是由于心地善良。
她超乎常人的视角是悲悯的,看到了受害者,看到了苦难,看到了无助的灵魂。
而其他人,完全看不到这些。
她有柔软悲悯的心,所以能够敏感的发现苦难。
到底哪边是阴?
哪边是阳?
她生活的所在,倒像是阴面。
5王二好有了超能力之后,到处去接活儿,石头就像她的经纪人。
她一边挣钱谋生,找落脚处,一边帮助一些人。
但是最后发现,做的这些善事,完全抵不过人心的恶。
她到第一任丈夫的家,野猪村。
看到前夫的妹妹,挺着大肚子,因为做过了B超,已经知道是个女孩,所以挨了男人的打。
二好怕她去堕胎,就帮她把肚子里的女孩变成了男孩。
但是也改变不了他们重男轻女的恶习。
在那个男孩出生的时候,二好发现,他们夫妇已经把另外两个亲生闺女——招弟和背弟,卖掉了。
她到第二任丈夫家,正好她的老公公有事找她。
说是因为小裁缝家的闺女自杀之后,村子里闹鬼。
请二好看一看。
后来发现,其实是她的老公公跟另一个亲戚,这两个老畜牲污辱了小裁缝的闺女。
小裁缝长期在广东打工,几年都不回家。
小闺女跳井自杀了,才上初中,有三个月身孕。
她治好聋四爷的腿之后,聋四爷的儿子、儿媳反而不来看他了,出去外地打工了。
过年的时候,聋四爷一个人上房顶,不小心摔下来,尸体都干了,都没人知道。
二好落泪了,跟聋四爷的魂说,后悔把你治好了,让你遭了更多的罪。
这一段尤其凄凉。
6这里涉及到重男轻女、性侵、拐卖儿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王二好虽然成了仙,但是一件都解决不了,甚至是越帮忙越糟糕,这是挺令人绝望的状况。
最后还被她要救的群众泼了百家尿。
就像片中那些狐仙,虽然有灵性,有一些异能,但还是逃不过猎人的罗网和炸药。
这个绝望最后还砸在石头的身上。
片尾处,石头看到雪地上有一盆猎人塞了炸药的苹果,善良的他,想把这些苹果炸弹扔到冰窟里,结果被炸死了。
在这里,一切善的努力,都会被黑洞所吞噬。
石头的死,也使得二好彻底心死。
她多次帮助过的老同学徐伟,把她赖以栖身的车子开走了,她也没有任何反应。
她走进一间黑色的忏悔室,在这个小黑屋里自焚了。
意味着,她最终还是被黑洞吞噬了。
后来,村民给她塑像为白狐,当狐仙供奉起来。
片中留下很多疑点,这里只挑一个点,做延伸思考。
她自焚后的遗体会不会就是白狐?
在炮仗厂爆炸的时候,或者张仙家帮她请仙治病的时候,她就被狐仙附了身?
她会不会本就是狐仙?
影片的信息量特别大,而且这种冷静的不发表观点的叙事方式,让你觉得怎么解读都是偏颇,都显得很无力。
欢迎关注:提壶山人(微信公众号)
原本是个寡妇,原本命运就是凄苦,可偏招神仙上了身,便成了十里八乡村民的贵人。
倒也顺其自然,他一个年轻女人并没有排斥这种神神叨叨的职业,接手了死去的老妇萨满。
其中各种巧合又非科学的事确是挺有民间传说的味道,我也觉得画面处理非常恰到好处,有滤色镜头很让我吃惊。
包括剧中村长,老豆腐,石头,各种小角色的出现,都使这剧更真实有感觉。
但她一个寡妇,终没敌过人心的贪念,一桶百家尿送走了神仙,也送走了唯一客观的心,剩下的就只是苦难和无奈。
虽然角色的演技并不精,但这也恰恰呈现出小剧的真实与独到的美。
唯一的悬念是不知道强奸二好的老豆腐怎么死的。
2018.8.6北方一片苍茫
东北幽默+写实很接农村地气的电影,像纪录片。
我有一个疑问,聋子四爷在水缸里泡了一夜,没冻过去,倒把病给治好了,这个说二好神灵附身,他走了大运能说过去,那二好是怎样一个人把聋子四爷搬下床再放到水缸里去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被大家认可后的二好,愈发神灵附体灵验了,一句就能戳中别人的境遇,但也是说的越灵,大家越是保持距离,一个热火炕始终是她对生活的基本追求,一次次的没着落,让她一次次的栖身于自然中用身体接收天地灵气,再用这股气来惩恶,扶善。
包
观感太差了…太琐碎了…坐立难安
故事会风格?我倒不觉得。每个小故事都很生动,但走向、定位有些雷同。结尾有些仓促。影像风格杂乱而有点刻意,但有味道。现实与超现实的拿捏很出色。女主角非常出彩,相比之下其他业余演员就真的很业余
机缘妙象
魔幻现实主义乡村,对农村有真切感受的导演,才会以此来反映内心真实。很好看,虽然剧作上略有遗憾。看这种片子会唤起创作的冲动
没看完,看不下去,拍的太差了,看的我一度怀疑自己了都,对电影是不是有什么误解?最好看的是短评里点赞最多写诗的那位。两星是给剧本的,其他都一星。
愚昧比命运更可怕
穿着魔幻外衣,终究还是个现实主义故事。而且是非常咱国特别的现实主义。我们的现实主义本就魔幻,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这种荒诞和黑色都变得如此合理。连粗糙都是现实一种。
我勒个去,整个村就没一个像样的人,是不是太过火了,尤其是男的,都精虫上脑啊!这么多负面素材堆砌在一个故事里,搞得我的大脑都信息过载了 。
拼凑严重,过于直露。
喜欢这个故事,很不错,依旧是魔幻现实,讽刺幽默。但不喜欢风格,莫名的长镜头、空镜,让节奏很慢,再加上玩色彩,感觉中国很多青年导演都喜欢搞这种小众的东西,显示“高深”的文艺特色。假如这片走大众风格的话,个人感觉效果不亚于《驴得水》,结果非要弄成这样,票房不好,也少人关注,何必呢
技法一片笨拙。
50/100 和刘大胖一起去过北方的农村,那满地干脆的玉米皮,躺在房间里等死的老人,烧柴火杆子取暖的炕,苍茫一片的平原,都很有冲击力。这个片子要珍藏起来,等粟粟大了给她看看,小寡妇成了仙也渡不了自己,拼了命也渡不了的村,都是什么模样。
梗概很有趣啊。喜欢小寡妇的那个名字。故事很浪漫化虽然依旧是个悲剧。东北的土地真是绝佳天然的画布非常美。把民俗如此浪漫诗意的刻画蛮有趣的。叙事像语文教材里面的散文。喜欢。
从来没读过农村故事会,所以挺惊喜,至少是满足我快手想象之外的北方魔幻乡野。冰雪破败场景和不堪人物造型制造的调子,也就对我有说服力。尤其在四部档期商业类型大片之后接着看,犹如吃了一口酸冻梨般过瘾。只是黑白彩色的变化实在太过多余。另外孤零零一人的哈尔滨深夜场,也算是特别的场景加分,北方一片苍茫。
善良是珍稀动物,而且不总是长得一本正经。大工不巧,玩儿似的,态度赞。站着看完,对话慢显得冗长,但真心剪不短。除了田天,全是就地抓壮丁,只拍了9天。被元叙事洗脑太久,都快要忘记东方神秘主义、奇闻逸事的叙事传统。红楼梦、三言两拍隐约其中。4:3画幅,黑白做抽色,心思很重。三星半
不要钱的风景在《北方一片苍茫》的雪窝子里成了唯一有价值的存在物。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魔幻现实在这个冥顽不化的季节根本无法触摸到苍茫的大地,另外业余且匠气的工业感已全面占据了这个东北小镇。既然作者在视觉语言上如此灯红酒绿的煞费苦心,为何不考虑让老少爷们儿少唠点“膈应”人的闲嗑呢!?
只能说,差太远
希望能在影院见到吧 我觉得这种电影的逐步出现是中国电影史鲜明、鲜活的标志。
哪有什么岁月…
我是红烧肉吃腻了 但是随便给我一碗肉让我吃 我还是吃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