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弄得大家纷纷回忆青春,也收割了无数妹纸的少女心。
我本来对青春爱情片没什么想法的,是因为在台湾老师一直在推荐,课上也说好多笑话,最后忍不住期末考试那天变成了看电影。
按照青春片一贯的尿性,不是有一个漂亮的女主,就是有一个正在变漂亮的女主。
而林真心就属于第二种,从一开始的黯黄眼镜妹,慢慢逆袭成了甜美小公举。
其实打动人的永远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从故事中看到的我们自己。
会暗恋某一男生,却只能暗暗观望,只能在每一次他出现的时候,自己暗自心跳,可是对方一无所知。
当他靠近,确脸红心跳的一句话说不出......会和闺蜜们一起到球场为喜欢的男生呐喊助威,会偷偷羡慕收到很多很多情书的漂亮女孩。
会在笔记本和铅笔盒上贴满偶像的贴纸,会追星追到痴迷,我们也曾是超级真爱粉......会将偶像亲切地称之为“老公”,会集体对学校说“不”,傻得闪闪发光。
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是谁,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自己的样子。
这些不就是我们曾经做过最浪漫的蠢事吗!!
电影中林真心的平凡是教科书式的平凡,所以像极了普通的你我他。
如果说后来的林真心变得有那么一点点不平凡的话,那一定是因为她遇到了徐太宇。
从认识他开始,你的生活会抹上不一样的色彩。
他会带你尝试你以前从来没有干过的事情,比如说爬墙逃课,天台喝酒,他会告诉你“有的事如果你不做,长大了一定会后悔。
”青春终会散场,但总有那么一个人,曾经唤起你对未来的渴望,他发出的光芒,也许就是青春的证明吧。
去湾湾时,和女兒一起看,她感动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回家立刻单曲循环听Hebe唱的主题曲。
故事前段,表演虽然有些浮夸,台式笑料模式,印象却很鲜明。
将湾湾的高中青春校园初恋故事有些夸大呈现,十足少女心,戏中放入大量湾湾80前后共同记忆,比如:刘德华当年风靡台湾、冰宫溜冰、周星驰的电影、资优班放牛班、麦当劳K书、诅咒信、男女抽钥匙配对骑车、真心话游戏、穿制服翘课、帮派少年结派打架闹事.....等等,能让我快速初步了解湾湾当时青少年文化元素。
故事后段蕴酿的感情线爆发,有《初恋那些小事》的风格,还是有点台式煽情,但是还不赖。
全校反抗主任那段,可能是很多学生在求学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在电影中实现了,看得--怎麼说呢---很爽剧中配角表现很好,讨厌的数学老师、爱唠叨的老处女老师、自以为代表道德充满偏见歧视的主任、林真心的父母,几个角色表现都不错。
饰演少女时代的女主,表现佳,很有潜力!
那晚和朋友去看了《我的少女时代》,amc整个厅都坐满了漂亮的中国小姑娘,和少数几个陪着来看的男生,我俩这种的,明显已属于大龄青年。
每个笑点,全场都是那种女生特有的笑声。
每到动情之处,都是一片awwwww的惊呼。
到后来的回忆杀,可以清晰的听到各处吸鼻子的声音,而我,如果不是坐在影院,肯定要嚎啕大哭出来。
回家还一遍遍的听着hebe的小幸运,再看mv居然还能泪光泛滥,也真是服了自己。
这电影为什么这么戳我呢?
我不是林真心也不是陶敏敏,我没有迷恋过欧阳非凡也不曾有过徐太宇。
我小时候成绩很好可是我从来都不够漂亮,有男生喜欢我可既不是男神也不是小痞子。
可是啊可是,那悸动又小心翼翼隐藏的心情,那从来不明说的小心思,那不经意的回望,那一次次走过换来的邂逅,那些骑着自行车上下学的日子,那些可爱的校服裙子,那收藏的明星照片和花痴的脸,不就是我们每个女生么?
那时候的我们多么倔强呀,不肯轻易说出的喜欢,故作骄傲的走开,甚至在大家开暗恋的男生和别的女生的玩笑时也跟着笑。
电影里林真心在雨中摔倒,伸出手来拒绝徐太宇的时候,那种拼命保留自尊的骄傲,真是感同身受。
另一个戳我的点是台湾,在台湾的那半年无数次在公交上看到这样的中学生,男生女生穿着整洁的校服,嬉笑打闹,也冒出那些脏字,男生都有着干净又稚气的脸,女生的脸上带着甜美娇羞的笑容。
他们或许从不曾说出的好感在我们旁观者看来多么清晰啊,那偷偷瞄过去的眼神里充满多少爱意,可他们不会说,他们都默默的喜欢着,猜着,回味着一个个的眼神动作和不经意的肢体接触,或许,也保存在一本本的日记里。
前几天和朋友讨论爱情,都是一副老了累了爱不动了的样子,要认识一个人去补错过了的二十年去适应一个人的所有喜恶习惯去分享最心底的秘密,想想就觉得累。
尤其到了这个年纪的单身人士,哪个没有一串train wreck般的经历,要怎样去接受?
我想,大概就是we grow out of it and we still believe in love吧. 大龄青年的少女心是什么呢?
就是看过了世间繁华之后,依然相信着最单纯美好的感情,相信有温暖、扶持、信任和爱,以及自己有能力有勇气去保护和维持这一切。
电影结局有点画蛇添足,长大了的我们,未必实现得了儿时的梦想,或许仍会因为曾经喜欢过的明星脸红心跳,却也已经变成封存的梦。
少年时喜欢的人或许早已结婚生子,我们大概连句祝福也不曾送上。
然而我们一定是蜕变了,成熟了,骄傲而优雅地打理着自己的生活,从容地走过是是非非,可以云淡风轻地说出前尘往事,然后笑笑往前走。
所以,我不觉得成熟是件坏事,大龄青年也可以有颗少女心啊~陈奕迅的葡萄成熟时唱的好啊,你要静候 再静候 就算失收 始终要守日后 尽量别教今天的泪白流留低 击伤你的石头 从错误里吸收也许 丰收 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或者要到你将爱酿成醇酒时机先至熟透我知 日后 路上或没有更美的邂逅但当你智慧都蕴酿成红酒 仍可一醉自救谁都心酸过 那个没有
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青春。
而记忆,没有雷同。
电影是个造梦机器,会让人生出共鸣,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看完《我的少女时代》之后,无数回忆涌入脑海。
如果你在青春期暗恋过别人,看到这部电影,也许满满都是自己的影子。
女生版《那些年》,台湾版《sunny》,华语版《初恋这件小事》。
台湾的青春片,简单美好。
没有打胎,没有出轨。
不像大陆青春片这么狗血,但却能用诚意打动人。
1.关于长大 。
长大后的林真心,不再如少女时代,光芒四射,而是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做着普通的工作,为世俗而烦忧。
年少时总是自命不凡,以为这天地是为自己一人存在的,天下之大,没人比得上自己,生来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
等到入世深了,几番沉浮,数次挣扎,多少次情不得已,多少事力不从心。
才知道这个世界如何纷繁复杂,暗潮汹涌。
一番挫折困难磨难失败打击之后,颓废消沉迷茫纠结种种负面情绪,弥漫开来如浓雾笼罩眼前,心比天高的自负变成了命比纸薄的自卑,渐渐连自己也看不清了。
于是学会了用张扬来掩饰怯弱,用疯癫来掩饰失落。
却不知行为越是张扬,内心越是卑微,行为越是疯癫,内心越是惶恐。
时间以轮回般的秩序前行,与最初的自己渐行渐远。
最终,大家都被生活操得面目全非,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模样。
还好,有那些青春回忆。
让人在漫长的乏味岁月里,能够慢慢回味。
《我的少女时代》,则把成长中最美好的部分,拿出来,让大众去品味回忆。
2.关于红玫瑰与白玫瑰。
徐太宇,像红玫瑰,热情似火,学校霸王,吊儿郎当。
留着凤梨头,虽然有些猥琐腹黑,但关键时候却比谁都靠谱。
最重要的是能够一直坚持做自己,保护自己珍惜的东西,不会轻言放弃那些美好。
是一个有魅力的混蛋,天塌下来也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做起事外圆内方有原则,无比靠谱。
欧阳非凡,像白玫瑰,沉静似水,长相清秀,品学皆优。
经常考第一,关键篮球还打得好。
不愧校草这一称谓,是全校女生中的梦中情人。
很多姑娘看到他,会想起暗恋对象。
很多男人看到他,会想起妒忌对象。
选择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选择朱砂痣,还是白月光。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感难以抉择。
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但愿心中的人永远不要改变。
还好,林真心多年之后,再遇到徐太宇,没有变残。
(由王大陆升级成了言承旭,看的我瞬间想唱流星雨。
)3.关于偶像。
本片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那些情感,刻画的很到位。
买卡带,买明星贴纸,幻想能够亲自去现场看演唱会。
这些我们都曾做过。
林真心他们喜欢的是刘德华,不同的是,我们这代人,喜欢的是周杰伦。
十几年前,《Jay》刚刚出道。
在某个《晴天》,周杰伦像一场《龙卷风》,唱着《爱在西元前》,从《千里之外》,像《忍者》般突然出现在你我面前。
有着《不能说的秘密》,会《双截棍》,会《龙拳》,打篮球还爱《斗牛》。
爱喝《爷爷泡的茶》,妈妈叫《叶惠美》,他很《听妈妈的话》。
在那时,年少的我用着《半岛铁盒》存着零用钱,《一路向北》来到音像店,买正版磁带《八度空间》,买正版CD《范特西》。
在《东风破》的晚上,听着《发如雪》,闻着《七里香》和她一起骑车回家,看着旁边的《可爱女人》,却依然《开不了口》,去表达这份《简单爱》。
十几年后听着《星晴》,关于音乐的回忆都是《甜甜的》。
偶像虽然不同,但电影把青春时对偶像的那份心情,刻画的完全一样。
本片的配乐使用的也挺到位,《忘情水》、《失恋阵线联盟》这些老歌,让人瞬间回到九十年代。
同学录,幸运信,则让时代感瞬间Max。
谁敢轻易说,能共你白首?
还好青春有张不老的脸,回忆放再久还保鲜。
好一招回忆杀。
———————————————————微信请订阅:cmf2015 ,聊聊电影和美剧,写写故事和经历,文艺有趣可兼得。
在这个青春片烂大街的年代,到处都打着青春的幌子,演的我们压根没经历过却被称为我们青春的东西。
青春是美好的,校园生活单纯且轻松,或许会因为一个人的长相而有好感,会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触碰产生朦胧的暗恋。
这才是我们的青春刚看这部影片的主题曲,看着女主故作的滑冰姿势,走路姿势,其实对这部片子是没有什么好感的,第一直觉是俗。
但据说票房挺高,评价也很高,带着半排斥的心里,开始接触这部影片,真的是意外的惊喜,难得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片,没有堕胎,没有两个学生党的床上翻滚。
没有痴情男子对女主默默守护,甩开这一切俗套,真的是在说那些我们青春的故事。
善良,单纯,坚持。
因为各自喜欢的两个人在一起联盟,走着走着发现好像喜欢的人并不是自己心中的样子,或许说有很大的差异。
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其实喜欢的不是她,而是一种跟风,当不断接近她的同时,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压抑,好像一切顺着发展走了。
当一切大白的时候,突然发现彼此错过了,都误会了彼此的意思,本来互相喜欢的两个人却没有送别语,没有激动的离别。
而就此分开,我相信每次的别离都是一段刻骨铭心,更是电影的高潮,小清新的音乐伴着回忆,加上许多我们并没有看到的剧情,故事就这样翻转了。
开始期待下次的相逢,又开始回到了起点,平平凡凡的过着自己的生活,长大工作恋爱,但不变的还是追星,打心眼里喜欢一个人估计不会那么容易被遗忘,所以这个偶像追了那么就,爱恋却一点也不会少,一直相信相逢会是本片最大的一个高潮,明显我想错了。
换演员让我不停出戏,为了保持对这个片子的热爱,只能走出电影。
让她保持最原封的美好,相信他们重逢一定是最美的。
本来这个片子想给5星的,但是换了演员给个4星吧。
高中时代其实长的差不多都定型了,工作之后没必要在换人演,两个人演的感觉不同,会把一个角色分裂,明明一个人的性格两个人演 硬生生演成不是同一个人的故事。
作为观众很难第一时间在影院接受,而且前期演员演的很好为什么要突然换人呢,换人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烂尾。
对东方教主没有任何敌意,但是后面那段对着刘德华hc演的还能在作一点么这个电影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校庆部分,每个学校总有那么几个老师狗眼看人低,自认为无所不知,奈何各种高帽子随意给学生安。
当徐太雨遭受一次次污蔑的时候,我明显都能感受到他的内心,那种愤怒,那种压抑。
然而学生时代是最富有温情的时代,学生也最多情,后来那些同学的集体发言,吵闹,嬉笑反抗。
徐太雨的确也是深切感受到了,所以在学生们笑做一团的时候,他并没有笑,眼睛里闪烁着感动《小幸运》 第一次看这个mv的时候 正如上面所说的,第一感觉是俗。
但当它穿梭在电影中的时候,我才能真正体会这首歌,被它打动,看完整部电影在来听声这么一首歌,满满的都是感动。
现在每次想再刷一遍这个电影,都要来看看这个MV.
《我的少女时代》有句宣传语:送给99%的平凡少女。
一句话,划分了林真心们(《我的少女时代》女主)和沈佳宜们(《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女主)。
《我的少女时代》的故事如果不是放在少男少女身上,真能酸掉大牙,拖拖沓沓不知道到底要干嘛。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求效率的世界,最不能忍受就是浪费时间,那意味着浪费金钱、浪费生命,是变相的自杀。
一集接一集的电视剧里,成年人们演出着分合、宫斗、暗战、争霸、谍战,编剧不愿意把时间留给你喜欢我吗,我喜欢你吗的小儿科。
人长大之后好像也自动淡忘了年少时代,那年阳光并不格外灿烂,风也没带着香气,口袋里少少的几个钱……我们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我将永远年轻”的自以为。
简简单单的故事,干干净净的人物,不刻意催泪拔高的剧情,已经比广大堕胎片高明太多。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青春不死个把胎儿,就不足够悲壮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就不配被写出来拍出来了?
集体回忆,从来不是车祸、堕胎、白血病,而是文理分班,明明就在隔壁教室上课,少女们也会在走廊里抱作一团哇哇大哭;娱乐新闻说偶像结婚,少女们便盯着一堆卡片照片贴纸两眼发直茶饭不思;又或者,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少女们是爱情少尉,尚没有经历“大人”们的分分合合算计经营,直白得令人敬佩。
成年人的感情或许更有力量,却鲜有少女的直截了当。
我有个闺蜜,一对一教中学生英语,便利起见,我们聚会时她常带着学生。
凡是念得起这种一对一课程的学生,家资必定丰厚,孩子没有被生活所累的成长经历,分外单纯活泼。
有一个男生,十六七岁准高富帅,性格也好,今后必定是姑娘们围追堵截的抢手货,却屡屡在情场受挫。
一次吃饭,我来迟了,他坐在闺蜜身边,满脸委屈,欲说还休。
我说呦少爷您这是怎么啦?
闺蜜数落他,还能怎么?
又让人甩了呗。
我说你要是再大十岁,我都想追你了,为什么总被拒?
他说女生说他不会打篮球,啰嗦……总之有一万个理由拒绝他,说着说着快哭出来了。
我说你别委屈,等你大学毕业就知道自己有多抢手了。
以后,这个男生会成为男人,会有不少女孩围绕在他周围,不嫌他不会打篮球,不在乎他是不是啰嗦,他有更明显的优点吸引着她们。
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区别于少女们的标准,是又一个世界的故事。
不知到那时,他会不会想起十七岁那年,这个狠狠拒绝了他的女生。
电影中,有车擦过林真心身侧,徐太宇一把将她揽入怀中。
前座一个女声:靠,我从小就想被这么抱着。
另一个女声:想美事儿吧,谁抱你?
女人长到几岁,终究脱不开一颗希望被宠爱的少女心。
影片尾声,先是天王刘德华出场,后是暴龙言承旭露面,观众席上一波又一波的“哇”。
一年卫视跨年,F4全员到齐,老了,憔悴了,没那么红了,只有一部《流星花园》一首《流星雨》代表作,可我还是从ipad前拔出头来,站在电视前从头看到尾,鼻子酸酸的。
一个偶像就是一个时代,即使没粉过他们的人,也无法忽略他们如飓风扫过的年代,而只有少女会全身心地去“爱”一个莫须有的符号,这爱有多虚妄,就有多坚定;有多可笑,就有多可爱。
叫偶像“老公”;管什么钱财权势,只跟看着顺眼的男生谈恋爱;可跟喜欢的男生打个照面,下意识动作是偷偷低下头去匆匆走开,生怕他听见自己砰砰的心跳声……这是曾经的我,是99%的平凡少女,是那些年没人追过的女孩。
我的一个朋友给我写书评,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平凡人的人生还不就是些鸡零狗碎,别人看起来确实微不足道,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已经是全世界。
的确,对曾经是平凡少女的我们来说,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
就是全世界。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十三公众号【幸福是刀口舔蜜】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身为一名中老年影评人,要怀着一颗少女心去看这部电影,其实,真挺难的。
好在,从《蓝色大门》开始,往后面的台湾青春片,重要的都没有落。
比较喜欢的有《九降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听说》、《逆光飞翔》。
所以看到《我的少女时代》,其实还是会有很多亮点。
《我的少女时代》的徐太宇(王大陆饰演),汇集《蓝色大门》陈柏霖、《那些年》柯震东甚至《五月一号》石知田(今次在《少女时代》出场三秒钟就不幸挂掉的那位苦主)一路下来的众多特点,外带小栗旬画风,用帅呆酷毙吊,直勾勾放电方式上高中,泡妹子,这也算是纯爱片的改良变化。
电影最佳台词就是标题的这句:“现在一起养狗,以后一起遛狗,日久生情,狗又生狗”。
说起来,台湾青春片的传统延续,也有这样的特点,每隔一阵子,总会出来一部话题之作,翻的书本,则依然还是制服、机车、暗恋、花痴、翘课等常谈主题。
许多女性观众太过喜欢这位高高坏坏的美梦型高中男生,青春正盛,以至于无法接受他变成言承旭……说起来,《我的少女时代》后半段确实有点为了拆散而拆散,故事衔接有些弱。
但对一部从头到尾偶像崇拜加随时处于花痴状态的青春纯爱片,它只求观众真心相映——真实与否,反而是退而求其次的要求。
好吧,再次回到一起游泳的小伙伴石知田,他依然悲惨,在《五月一号》(差点忘了,内地上映改名叫《十七岁》),长大以后,他不幸变成了……任贤齐。
小伙还在微博上表示,很多人是看了《我的少女时代》才认识的自己。
这三秒钟的孽缘啊。
死得值了。
不难想象,《我的少女时代》还是把青春故事拉回到了现实生活的想法,所以不仅男女主角人变得中年不堪,就连学校里的老师形象,同样奇怪,粗暴,不近人情。
这种对比设置,也常见于内地青春片,因为如今生活惨淡,所以更觉得青春美好,回忆真心。
从情感逻辑上,它好像没有错。
但光有这种随大流的俗套设置,其实也令《我的少女时代》不如《那些年》,在我看来,青春就青春的故事,过去就过去,没必要一定用无休止加班、枯燥生活、忍受痛苦来反衬旧时的美好。
所以,在我看来,包括刘德华的出现,其实更适合放在彩蛋里头。
134 分钟的青春纯爱电影,真心长了。
我们早已习惯,青春片大放流行金曲,一两个小时,泛滥成灾。
《我的少女时代》用到了《追梦人》,又让王大陆 COS 了刘德华在《天若有情》的造型,架着肩膀走路,用得很妙。
草蜢的《失恋阵线联盟》 ,它出现在台词里头,并且与故事剧情和那个时代都有深切关联,同样合适。
田馥甄的《小幸运》,作为主题曲,很好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催化了主题,同样合适。
总之,在我看完的第一印象中,《我的少年时代》并没有太依赖于流行金曲。
回到故事,宋芸桦跟夏于乔长得太像,以至于让我在想她是不是演了《总铺师》。
这部电影出现了《蓝色大门》的游泳池,出现了无拘无束、肆意张扬但又不会表达内心情感的大男孩,出现了光禹在广播节目的声音(青春是个渡口,blablabla),甚至于,它连一个吻都没有,连拉手拥抱都成为偶然意外,珍贵之至。
所以,《我的少女时代》虽然无节制地花痴,但它仍然是一部不敢轻易跨过红线的纯爱片。
然后是卡带,是小虎队,是从头到尾被疯狂植入的刘德华。
无论是答应一件事,还是抬头看星星,这些都跟九把刀《那些年》有惊人的神似。
你可以脑洞大开,把两边的台词对调一下。
也正因为《那些年》的婚礼高潮是前所未见的剧作设置,但《我的少女时代》,多年后在演唱会前的重逢,只是简单寻常的搭桥处理。
这可以解释,但又不合理。
明明没有太多误会,无非只是美国到台湾,根本没必要这样曾经沧海。
所以,我又想带回到《五月一号》(这部电影实在是离得比较近),它在结尾,为了拆散主人公,同样用到了类似桥段,与训导主任过不去,出国、消失,再见,再也不见,留下一个猜谜般的青春困惑。
看似玄妙,其实又都是轻车熟路。
因为在青春故事里,杀人放火的事情,太少见了。
一旦有,那就离生活远了。
如何把这种事情拉回到现实当中,那就是杨德昌会做的事情,故事必须深化,而不能沉迷于五光十色的浮华表面。
《我的少女时代》好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幸运信,比如少女追星,以及没有被过度美化的同学形象和青春回忆。
在徐太宇身上,电影则呈现了浓浓的漫画打斗,虽然你知道打不死人,但总得耍点样子。
这部电影的厚重,是那个时代,是不老的偶像刘德华。
这或许是对应了一定的真实,但也只能到那个偶像崇拜的层面而已(不必说背后的娱乐产业和商业运作)。
正如因为初恋和第一次,怀春的少女,也会把心爱的人,幻化成偶像般的完美存在。
好看,好玩,还有点感怀触动,一部青春片能做到这样,其实已经可以了。
在青春片的平均水准上,台湾电影一直是在华语电影的领先位置。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寫於8/11特映會之後)剛看完《我的少女時代》新竹特映會,真有種會大賣的氣勢,明明是很假掰俗氣的少女羅曼史,但人家明擺就要這樣拍你也很難去討厭它,算計精準的情緒操弄,完美的青春明星,而且又加了一堆六年級生的懷舊元素。
雖然中間學生反抗的戲氣質太現代也太簡化,整個時代感也沒真的出來,但反正所有的復古都是反應現代,到結尾主角長大成人失意的人生只能靠懷舊的幻想來彌補,過往抑鬱的青春當然也可以幻想出一場小革命。
只是相比於致青春或那些年,這部片稍嫌笨重平庸,其中的虛幻美好也容不下多少腦補的空間,但編導志不在此,觀眾也不真需要什麼曖昧的時代隱喻,簡單清楚的復古小確幸小娛樂也就夠了。
所以20年後的回望才會那麼地解high,因為大家都老了,什麼都錯過了。
林真心在《我的少女时代》中到底摔倒了几次呢?
好像是七次,一次是早上出门摔了个狗吃屎,一次是翘课翻墙狼狈摔倒,两次在溜冰场,三次是以自残来让前超能学生徐太宇忘掉阴影抬头向前。
诶,已经七次了?
不对,还有还有,雨中跌倒!
那武断拒绝的姿势亦如钢铁般的红军:“不!
我没事!
不用扶。
” 十八岁的林真心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跌倒了至少八次,我们已经多少年都没有摔过跤了?
不对,看了金马的回顾我才想起来林真心在跟踪中踏烂篮球框一次,狼狈滚地一次,再在溜冰场中多摔一次,大约是十次。
正常的人类五岁时小脑和腿骨已经基本发育完全,就不怎么跌跤了。
邻座的少女在林真心摔倒在雨中时重新撕开一包纸巾,“刺啦”一声在影院中像水中涟漪一样惹起了更多的刺啦声,这时,“林真心是不是也得了脑癌”的念头已经挤占了我的整个大脑和膀胱,影院中的啜泣声越来越多,我开始想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我那么没有少女心。
”平心而论,《我的少女时代》不是什么值得一推的片子,但是也是一部不妨一看的电影。
虽然整个电影就是个按照台湾偶像剧工业标准炮制出来的产品,但总不会三观不正到跟《小时代》一样需要人人喊打。
对于有丰富韩剧及台剧观影经验的人来说,《我的少女时代》是部好看不累,转眼就忘,不会增加大脑负担的五星好剧;但对于理性癌们来说,特别是那种连“十分钟广告、十分钟剧情稀释+一个狗血梗”都无法忍受的人来说,《我的少女时代》简直是狗血梗的密集雷区,简直是偶像剧的史诗,都能当做“台湾黄金时期偶像剧狗血梗回溯”的资料片供后人考据了。
若对以上领域完全无感,赶紧能避就避吧。
以免看着满朋友圈的好评却踩了雷回家,弄得腥风血雨的,十分有碍观瞻。
对于《我的少女时代》,影评其实没有任何价值,一是我们无法用衡量艺术片的尺子来衡量一部小妞电影;二是出了电影院,谁都不会再去对这种影片动脑子,认真了反而讨嫌。
青春片本身就是种你情我愿的大型催眠,现实中每个人都被生活逼得死去活来的,用五十块钱,两个小时,能换一段美好而不实际的爱情,换一次把辞职信甩在老板脸上的体验,哪怕是假的,也是划得来的。
为了布置一场专业的集体催眠,《我的少女时代》下了极大苦工,手法高明到令人叹服陈玉珊这“台湾偶像剧教母”的称号真不是虚的。
仅从选角上说,虽然从宋芸桦到陈乔恩、从王大陆到言承旭的过渡稍稍让人有些疑惑,以至于言承旭扮演的中年徐太宇出现时,不得不再补上一个“徐太宇”的名牌空镜来注解这场回归。
但是借着一个陈乔恩,一个言承旭以及一切的狗血老梗所唤起的,是那些年你看过的一切与之相关的偶像剧的画面,以及这些偶像剧在你幼不更事时留下的一切小鹿乱撞的印象,“穿越”的效果可以打100分。
为了达到最佳暗示效果,卡司选择了长相具有辨识度的新演员并配合重复的老梗(包括名字、发型、服装、行为),一方面是产生暗示,带观众进入舒适的观影(被催眠)状态;二是避免观众因为熟悉面孔产生联想过早倦怠的烦躁感。
在漫长的等待后,陈乔恩和言承旭的碰面带来Déjà vu的大爆发,给观众带来了“昨日重现”的真实体验。
如此细致、心机。
经验、专业,怎能不赢得口碑与票房的双满贯。
在这之后真的不能不感叹国产青春片跟湾湾青春片之间的差距,哪只是一千部韩剧啊,简直现在和永远的距离了,简直了。
不过青春片再美好都只是一场催眠,越是渴望一个“勇敢体验过爱情、拥有过友情、哭过笑过、做了值得做的事、懵懂的开始追求美、奋力与偏见和不公作斗争”的理想青春越是不能等到用青春片才能唤起热血。
然而,大部分人真实的青春大多是在高压的社会规范和学业压力极度压抑下的困兽之斗,不要说公然表达心中被压抑的愤怒,就是正常地追求美与变美的权利也时常会遭到无理的嘲笑乃至侮辱。
我们一方面嘲笑青春片是一枚成人奶嘴的时候,另一方面确实对颜色铁青的现实无可奈何。
怀着这样的复杂感情,我们似乎很难再开口嘲笑说走就走的穷游青年、满书架的鸡汤、满屏的青春片以及满街的特色小清新店。
在一个碎片化、缺乏鼓励、不完整的现代社会面前,草莽的生命在重重困难之下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榜样,只能摸索前行。
鲁迅先生在二十世纪开始时沉痛地说出“最害怕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
” 《我的少女时代》给了观众一个不忍打破的美梦,只愿曲终人散,灯亮离场后,眼角还微微含泪的少女们还知道希望与明日之路在哪里,而不要在梦境与现实的落差中徘徊踌躇,愤怒却无奈。
如果真的想辞职,还是思考好前路,找好下家,完成分内事儿,再辞职吧。
(喝喝发在外滩的微信上,评论一堆问候我单身狗的,大家表学我)
《我的少女时代》到底凭什么打动那么多人?
这部看起来很普通的台湾青春片,正在成为另一部《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在席卷台湾之后,它有可能成为今年的香港票房冠军。
一个看起来模样普通的女生林真心和校园土霸王徐太宇在台湾90年代校园里的初恋故事,能有多好看?
还不就是那些吗?
可是青春这件事,也不就还不是那些吗?
导演陈玉珊把青春期所有的暗恋、初恋、粉红少女小心思、小混混、脚踏车、毕业纪念册,还有刘德华,都装进了这部电影里,这是陈玉珊的青春,却突然成为了两岸三地所有华人共同的青春,也许是这份无比私人化的记忆,无意中打开了所有人青春记忆的大门。
这真是一部如此简单的电影,好像并没发生什么就结束了,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
本该如此吧,青春,又能有多大点事?
它如此俗套,又如此美好。
那些年我真没堕过胎,你呢?
那些年,我没堕过胎,也没让人堕胎。
没自杀,也没逼得人自杀。
没劈腿,也没机会让人劈腿。
我没去海边对着大海喊出某个女生的名字,估计也没哪个女生会去海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
所以在观看国产青春片的时候,我曾无数次深深地怀疑:我的青春是不是白过了?
感谢《我的少女时代》,原来你们的青春也可以平庸地如此美好。
什么是《我的少女时代》里的青春?
导演陈玉珊说得真好:“不残酷,不堕胎,不纸醉金迷,这才是我们的青春。
” 于是就有了这一部看上去无所事事,平淡如水的小心思电影——对了,没打错字,是小心思电影,不是小清新电影。
因为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讲一个名叫林真心的粉红少女的小心思。
那些心思,我们在青春的某一个瞬间,也恰好动过。
过些波澜不惊的日子,遇些平常的人,发生些平常的事情,如此平常地思念某个人,幻想着某个人也在思念着自己。
多么俗套。
可是俗套,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
青春狗血的多了,你算老几?
一代人来,一代人老,来来去去还不就是那些故事。
对于别人来说,那没什么,可是对于你来说,那些俗套的小事,很重要。
所谓少女怀春,实在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而且不仅限于少女,少男的心事,其实从不比少女简单,那个貌似傻大粗的徐太宇,不也把那份爱的小心思藏了那么多年?
如果你的青春无春可怀,那青春就不是青春了吧。
《我的少女时代》之所以能让海峡两岸那么多纸巾无差别被使用干净,不就是因为它引发了一场集体怀春——它让那么多人,突然怀念起自己的青春了。
我们都想成为风云人物陶敏敏,可最后只是路人林真心 为什么林真心的青春小事可以这么二逼,这么没心没肺?
可是又这么细腻,这么熨帖人心?
因为这是青春,而青春的意思就是,你还可以有二逼的权利啊!
在你的青春时代,如果你是林真心,别告诉我你心中没有一个欧阳非凡,如果你是徐太宇,别说你心中没有一个陶敏敏。
林真心为什么让我们思念起自己的青春?
因为她太平凡了。
平凡的像你和我一样。
我的少女时代,恩不是,是少年时代过得并不顺利,也可以说是平庸得一团糟。
过完了,和国产青春片中的男主角们一对比,这他妈的是什么青春,什么鬼?
可是与林真心一比,我就释然了。
她不漂亮,至少改换发型之前看起来乱糟糟,她成绩不太好,也一点都没有万人迷的气质,甚至有点笨拙,但是她努力、坚持、对人生死硬到底,她代表了我们青春的模样,或者至少代表了我们记忆中青春的模样。
我在少年时也很少牛逼过,那些仅有的牛逼也许还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
即使我在毕业汇演中穿上最好的衣服,陶敏敏也不会多看我一眼,我就是个那个某某某,不是那个谁谁谁,我的生活就是做不完的试卷、写不好的作文、买不到的零食和泡不到的妹纸。
你有多努力,who care?
你思念了陶敏敏多少秒,not important。
我们都想成为校园风云人物陶敏敏、欧阳非凡,最后却难免沦为林真心、徐太宇。
可也正因为如此,林真心生命中的徐太宇,才如此重要。
徐太宇生命中的林真心,才如此重要。
或者说,只有你留在谁的青春记忆里,你的青春才没有白过。
你的青春很平庸啊,可是对于校园土霸王徐太宇来说你很重要—— 那么,你,林真心,你的青春就真实存在过——因为你的青春被留在了徐太宇的记忆里——被人记在脑海里的青春怎么可能是不存在的呢?
林真心的故事跟你不一样,可是她的青春和你一样 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我的少女时代》在拍自己的青春?
2011年,九把刀找来年轻的柯震东和陈妍希演绎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4年之后,陈玉珊找到同样籍籍无名的宋芸桦、王大陆演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小心思。
九把刀拍的是《那些年》,陈玉珊拍出了《我的少女时代》。
很难避免把两部电影拿来对比。
如果《那些年》还原的是一个男生的初恋,《我的少女时代》还原的恰是一个女生的初恋。
这明明是导演自己的记忆吧,可是青春不应该就是这样的吗?
《我的少女时代》说的是1994年,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四大天王还是当时最红的偶像。
周星驰电影还在无厘头时代,那时候星爷还可以一年演5部电影,现在差不多5年1部。
那时候《灌篮高手》正在风靡校园,每个男生都想完成一次流川枫似的灌篮。
刘德华的《忘情水》唱到大街小巷,所有人都在模仿刘德华唱歌。
.如果读这段文字的是80后的话,你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或者说,如果上面的事情你都没干过,那你还混个屁的青春!
和导演陈玉珊一样,林真心做过的蠢事,我都做过。
徐太宇改过后努力学习,考试成绩变好,老师却质疑他作弊的一段,导演经历过,我也经历过的。
当导演说,“我们学习、考试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证明自己并不是那么糟糕“的时候,我觉得她说出了我的青春。
所以这部电影赚到再多票房和眼泪又有什么奇怪的?它哔地一声打中了我们,告诉我们生命里还曾有青春这回事——不管你今年贵庚。
为什么这么多人能被《我的少女时代》打动,为什么一部青春片能够兵不血刃戳中两岸三地的泪腺?
我想原因只能是:林真心的故事跟你不一样,可是你知道,这就是你的青春没错,卖家秀没有变成买家秀——因为她的故事和你不一样,可是青春和你一样。
可是少年啊,人生哪有那么多刘德华可以让你拥抱 这就是电影的魔术吧,我们以为林真心代表了我们的青春,其实她的青春,我们才无法拥有。
《我的少女时代》里最高潮的一场戏,是在毕业典礼上,学生集体向教导主任的不满,林真心说“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决定我们自己的样子”。
在后来的故事中,走进社会的林真心毅然向上司提出了辞职,就像毕业典礼一样,只有她才能决定她自己的样子。
你以为就这样结束了吗?
才没有。
辞职的林真心还可以偶遇少女时代便开始追逐的偶像刘德华,面对天王的鬼脸,还可以说出自己从少女时代憋到现在的真情告白,让所有观众热泪盈眶。
可是,故事还没完。
还是这个林真心,还可以遇到已经长成言承旭的徐太宇,只用一句台词,一分钟,就知道原来那个男生爱了自己这么多年,原来那个男生还爱着自己。
如果你是林真心,你想不想说:额滴神啊!
什么运气都砸中老娘了啊!
可是,你不是林真心,我们都不是。
顺便提一句,我当年还挺像徐太宇的,可是现在一点也不像言承旭。
电影里演的,我没有,我们都没有。
其实哪有永不散场的青春?
时间带来,时间带走,时间才不会便宜谁。
即使再不愿意,我们也终究要长大,变成少年时看不起的大人。
我们不再唱刘德华,不再学流川枫,不再记得青春时候的事情,我们拿着公事包行走在人群中,像狗一样被人训斥,然后陪一个笑脸。
这就叫做长大。
我们希望自己能像林真心那么屌,可是现实开不起玩笑。
所以《我的少女时代》才这么好看。
它对比着我们不好看的人生。
只有在电影里,喜欢过你的男孩子才依旧记得你爱的偶像,现实里,老公只关心你有没有给孩子喂奶。
电影可以帮我们把失去的青春找回来。
现实里我们擦再多SOD蜜也还是会变老变丑,没人例外。
电影还可以让林真心拥抱刘德华,这一幕真的是温暖到酷炫。
现实里,我们只能看林真心拥抱刘德华。
也许长大,就是终于学会能够坦然或者假装坦然地面对青春的离开。
就是承认青春片里的故事,与我无关。
就是学会接受生活的残酷与决绝,学会与残酷人生和平相处。
可是偶尔,胖大叔也会想看一看《我的少女时代》这样的电影,那里有一个你想要的青春,叫林真心。
就算她的青春遗失了最重要的东西也不可怕,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电影的最后,那个叫徐太宇的男孩会来找她。
我的青春结束了,没人来找过我。
我也没有遇到刘德华。
我依然活得像狗一样。
可是,我们还有电影,不是吗?
男主简直噩梦!这样的长相和演技,是怎么混到娱乐圈来的?
确实只剩细腻到催泪在撑,故事太童话汗颜想说这次又是哪个玛丽苏导演在自嗨,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年、蓝色大门这类不YY的弯弯小清新,讲的是你的年少情怀,而不是只有琼瑶式爱情的少女时代。
它在台灣很賣座,也很多人喜歡,但我之前一看預告就不太想看。看完的結論是下次還是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啊!雖然拍的挺流暢,也有些我少女時代的情懷,但還是難以掩飾情節與情感上的各種刻意,也無法對與「我的野蠻女友」和「初戀那件小事」雷同的部分視而不見。不會不好看,卻也不會在我的記憶之中。
哦,这是别人的少女时代,不是我的
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烂熟的梗了,可是到最后被感动到了
片头片尾我都呕死了
特别俗套但也特别耐看,2015台湾版《初恋这件小事》《夏洛特烦恼》+《那些年》。也是致青春,这次致敬的是每个人心中的那点“少女心”,柔弱胆颤、小鹿乱撞、后知后觉、失去防线…那些一去不返的小心思和大成长。王大陆美少女发型是怎么回事?沈家仪梗、“缘你妈”以及田馥甄“小幸运”加分加分!
awwww 竟然被一个完全没有预期的片子感动的在影院哭成了🐶😭😭😭 湾湾小清新~ 回忆中青春里的偶像、暗恋的男神、女生的小心思~ 女生说没事就是有事;没关系就是有关系~ 最感动的是分开多年重逢时,成年男女主角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流泪~ 没有一个Kiss和拥抱才是真实的青春~
苏有朋也是念机械工程的…还是台大的…还大三就休学了…王长得丑,宋演技烂要不是为了年代感,两颗半都舍不得给。沈佳仪这个名字是故意的吗…
王大陆长得像所有前男友的合集。
好难看.....
十俗然动
青春片拍成这样才像话嘛。
为什么换演员啊…败笔。。。剧情俗套但是确实很好看,大陆青春片导演就不能学学,真的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青春片都是男主更火……
8.3都是磕了药打出来的么?在大荧幕上看着矫揉造作,故作无厘头,莫名其妙的台湾偶像剧呈现在眼前简直尴尬癌都要犯了好么!本来打算一星不过跟某朝拍的那些打着青春旗号的ppt相比之下还是两星吧....实在理不顺同学意外身亡跟为此变成地痞堕落不学习到底有什么必然联系,拜托能想点智商在线的梗么
电视剧制片人来拍电影果然还是冗长。讲追星吧,几乎只是一笔带过比不过1997;讲爱情吧,远不及初恋那件小事。如此中二满满,就算没有打胎这也不是我们的青春。突然窜红的主演双商堪忧这么快就暴露自己TD属性呵呵。一星给华仔。
一直以为是夏于乔,全智贤亮了。带一个12岁台湾少女去看,言承旭出来的时候她大叫,长大变好丑。原来F4时代也过去了。刘德华的还没。
剧情跟等一个人咖啡一个水准,女主对高中懵逼少女的理解就是张嘴装痴呆,男主对于耍帅的理解是歪嘴笑。吃藕演技作,哪里少女时代了少女心给狗吃了吗
很搞笑,很煽情的青春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