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苦难永远不应该被忘记。
我不知道一个人要忍受多大的痛苦才能泪无声,笑带泪,我也不知道一个人要多么坚强才能泪无声,笑带泪。
我希望这些历史可以永远被铭记。
用儿童的视角来展现战争,的确是国内比较少的,有利于增强儿童的民族意识。
七十七年前的苦痛至今没有换来道歉,正如导演所说,幸存者老人们在等待道歉,而日本在等他们故去。
云上日出,意义重大。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云上日出》这部电影,我觉得应该是“工笔画战争片”。
没有浓墨重彩,没有榴弹枪火,用一群孩子在教养室发生的一切折射了一场血淋淋的战争——细菌战。
这是一部需要用心细细品味的电影,因为在这工笔画的每一笔中,都是用无数生命来描摹的,这样一群孩子所经历的一切只是万千苦难中的一瞥而已,但却触目惊心,如遭重击。
《云上日出》以主角夏家骏和他的母亲展开,母亲用生命保护了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当然,生逢战争年代,这第二次生命也如同草芥,但夏家骏却幸运的活了下来,如今的他80多岁,用他的真实经历讲述着他们这一群孩子经历的苦难与成长,从侧面控诉战争贩子的残暴。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少年在困难时期,敢于克服困难,奋力前行的坚定信念!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大的一个教养室收留了29个孩子,这里作为战时的避难所,可以说给孩子们提供了最佳的生存环境,但也难逃战争余波。
前面的剧情看似平淡,讲述着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这种铺垫则恰恰起到了妙用,它展现了孩子们的童心。
以四季为节点,摘花、捉鱼、收庄稼是孩子们纯真的传递。
随着情节推进,战事临近,孩子们也纷纷得了怪病,医疗资源的匮乏导致孩子们因病而死。
医生的到来并没有减缓痛苦与死亡,孩子们已经察觉到不对,他们发现自己的小伙伴被医生带走后没有一个回来,而且被她烧掉。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想要寻求答案,这时的他们已经开始成长,熊孩子没有再去欺负夏家骏,所有人的眼神中都有着一份坚定,他们明白需要报团取暖。
作为一部主题鲜明的电影,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线索是日本飞机空投的很多纱布。
可能有的观众不知道,这些纱布上沾染着日军为细菌战发明的鼠疫病菌。
日本发动的细菌战,除了臭名昭著的731之外,还有这一场在湖南常德实施的细菌战,造成7643中国人死亡。
另外,日军在浙江衡州、宁波、鲁西等地也发动数次细菌战,受感染人数达到1200万人之多,日军的行为可怕可恨,令人发指。
影片以直接戳心来打动观众的地方有好几处,胡教官以生命取回疫苗算一处,另外一处则是夏家骏背着豆丁眼泪哗哗流的画面,饰演夏家骏的小演员表现十分精彩。
而真正让人动容的则是豆丁那一句“我是不是长不大了”,夏家骏以蜡烛投影,靠距离变大,虚幻的满足了豆丁为人最基本的权利,想想都让人心痛。
当医生为剩余孩子注射疫苗时,没有一个孩子害怕甚至哭泣,这一场经历已经让他们变得强大,正如夏家骏独自一人迈开大步离开教养室,虽然前路未知,但他已然无惧。
作为一名母亲,其实内心对儿童题材的苦难电影有所抵触,不想去触碰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毕竟揪心的感觉并不太美妙。
比如《失孤》《亲爱的》等,我都是做好心理建设才敢去看。
当然,这或许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有些事情你必须要去面对,才能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到大环境,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
总体来说,《云上日出》没有刻意回避苦难,但也没有因此掉入到睚眦必报的窠臼中。
没有通过战场、残杀来渲染战争残酷,导演却另辟蹊径,以真实故事从侧面对战争和人性进行反思。
其中有好几个镜头对着鱼缸中的金鱼,因为金鱼代表着自由和希望。
很多时候,儿童的视角会令成人汗颜,这点在影片中也得到强化,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并没有成人强烈。
缓缓的剧情推进,也在诉说着战争并非某一方投降就完结的,它所带来的后遗症将持续数年,且永留伤疤。
战火焚不了童心,苦难需永远铭记!
这样一部有深意的电影值得业内外反思。
如果有人还记得,那历史就不会被忘记。
云上日出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警醒。
我们反反复复一直强调战争问题,是为了挑起战争吗?
不,不是。
我们铭记历史只是为了不忘国耻。
总之,片子很好,拍的很干净,以孩子视角拍摄也很新奇。
我的评价代表不了什么,只是个人想法。
战争永远是个沉重的话题。
多少人想提起却又不知该如何提起。
明天电影就要上映了,希望大家去看看,希望这类电影能多一点。
看到剧照,觉得片子拍的很文艺,唯美。
可是,历史画面绝不是这样的。
虽然没有亲历过那段历史,但是在现实中看到车祸现场,就觉得已经很悲惨了。
更何况,这段历史比车祸残酷几万倍。
有个矛盾,我们想让孩子了解这段历史,想让他们看那到收养院里的孩子是如何坚强、爱国,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好事。
但是,孩子本是一张白纸,天真无邪,为何要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
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适合大人看的电影。
《云上日出》:真实而细腻 隐忍而克制 文/张建雄相比南京大屠杀的残忍,没想到当年日军还做过更无耻的细菌战。
正在影院热映的战争剧情电影《云上日出》正是讲述当年日军在中国发动细菌战的种种恶劣行径,用卑鄙无耻下流来形容都难以平民愤,他们连老人和孩子一个都不放过,手段极其残忍,场面惨不忍睹,观看的过程中都恨不得将当年的日军一个个千刀万剐解气。
影片《云上日出》改编自抗日英烈夏次叔之子夏家骏的自传体作品《在崖缝中生长》,故事的主角也是当年的细菌战受害者,剧情以荣梓杉饰演的夏家骏等儿童为独特视角,真实而细腻,隐忍而克制地再现出当年日军在湖南常德发动细菌战的种种残暴行径,通过细菌战下,一所儿童教养院内孩子们之间陪伴、成长与救赎的故事将当年的历史娓娓道来。
可能是出于细菌战的残暴行径触目惊心的考虑,和以往战争剧情片不同,导演并没有刻意去渲染细菌战的残酷场面,影片《云上日出》仅是开端用镜头交代了战争下的残酷与凄凉,通过夏家骏和妈妈在战争中的告别为引子,让观众再次切身体会到当年日本发起的细菌战带给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所牵扯到无辜家庭支离破碎,被逼到骨肉不得不分离的地步,都足见当时日军残暴行径令人发指,恶毒至极。
虽说故事没有直面细菌战的残暴场面,影片却通过细菌战中的孤儿们在圣心教养院的生存状况对整个战争带来的伤害进行了新奇解读。
影片中,几位演员之间的台词并不算太多,但是在仅有的信息和画面中,足以透过屏幕能感受到当年战争带来的惨痛结果,粮食紧迫,鼠疫感染肆虐,身边的许多小伙伴不治身亡……这相当于敌人没用一颗子弹,就扼杀了很多无辜的中国老百姓。
能想象到当时的老百姓心中有多么憎恨可恶的日本人,也能想象到当时纯洁的孩子们内心想与之对抗,杀出一条血路的雄心壮志。
但是,迫于当时的年龄,出于对儿童的保护,孩子们并未参与战争,只有强忍着泪水和没能哭出声的痛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或许,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剧情来表达战争的残酷,更能体会到当时每一位受害者的复杂心情,是一种真痛的体现。
而之于现实来讲,这就是真实的人生,为了生存,残酷而又不得不隐忍着的成长。
从整部影片故事来讲,不得不说身处战争中的人的处境,是和平年代的人难以想象到的艰难。
据统计,常德细菌战直接导致7643名同胞无辜丧生。
如此规模的伤亡人数,也是和平年代未曾发生过的事情。
但是,在当时无比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孩子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以及在苦难时期,他们敢于面对苦难,并存有一份面对困境奋力前行的勇气,着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他们的曲折成长经历,正是现代被娇生惯养的青少年都应该具备的人生信念。
唯有少年强大,才能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正如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所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都应该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演员方面,要特别赞扬一下荣梓杉饰演的夏家骏一角,一举一动浑身是戏,小小年纪对人物的内心把握如此细致入微,哭戏时泪如雨下的表现能让观众看到泪奔、心碎;思念亲人时的心理活动,足不出声就能传递出复杂的心境、对亲人的渴望;隐忍而克制的人生态度,又好是让人心疼。
演技精湛,刻画细腻,表演张弛有度,荣梓杉未来前途无量。
总之,影片《云上日出》通过战争受害者夏家骏的真实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日军的无耻行为,以此为现代年轻人敲响警钟。
故事不仅仅体现在战争带来的残酷层面,更注重历史带给现代人的思考,牢记历史是一方面,还教会大家应该如何做人做事,有信仰有担当,正是本片传递的意义价值所在。
今天专门去看了这个排片很少但选题让我很感兴趣的电影。
应该要多鼓励这类题材。
许多场景让人感受到如同丰子恺的画般静谧生动。
但场景和表演过于克制而显得平淡。
演员呈现的话剧式表演在镜头前略显凝滞,偶尔甚至让人出戏。
应该是导演要求的问题。
全片充斥太频繁的特写镜头拖慢了节奏,过多的细节呈现显得刻意,在本来就缺乏叙事的电影里令人疲惫。
儿童的干净与纯真是很好的,但一切拍得过于cliche。
选题这么特别,看完觉得还是有些浪费。
反而片尾主人公原型的口述比较真实有力。
毕竟是如此残酷的大历史背景下,故事虽然切入口很小很别致,但也要照顾到与战争背景的平衡方能体现出特殊历史的质感与沧桑,不然就成了普通的幼儿园小品。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 云上日出围绕教养院的小孩子相互救赎 在自我煎熬中成长 文艺的基调后面隐含的是细菌战沉重的历史 画面是真的很清新很美 孩子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离开了他 最后只剩他一个人怀着希望依然坚定 触动的是孩子知道好朋友感染后背过头去哭泣的画面 表面有多平静 内心就有多触动 印象深刻的还是画面中的红色的鱼 那是生命的象征 活力 不能忘记过去 忘记等于背叛 以及 多关注一下被历史遗漏的实施和受难的人们吧 真的是沉重
曾经的历史,一段不被人们怎么所熟知的历史,一段直到被以电影的形式才被我们所注意的历史,本应该是一群享受自己无忧无虑,开开心心的金色童年的孩子们,却因为战争,却因为无声无息的细菌战,被剥夺了朋友,亲人,还有自己的生命!!
铭记历史,牢记历史,云上日出,展望未来,希望未来那些受过伤害的老人们有一个道歉
影片的最后,夏家骏老人面对镜头平静的回忆动荡不安的1941,那一年的常德,在炮火与细菌的围攻下,犹如人间地狱,“没进教养院之前,他经常躲山洞,出来就看到大街上有血,洞口周围残肢遍布,记忆里都是飞机嗡嗡嗡,毛骨悚然的声音……”
苦难可以遮挡岁月,但无法遮挡时间,就像乌云可以遮挡阳光,却永远无法挡不住日出。
《云上日出》拍摄的是夏家骏老人的童年经历,以日军侵华时期常德细菌战为背景,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甚少人知道,在常德还发生过如此毫无人性的细菌战,影片获得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组委会特别推荐奖,同时入围塔林黑夜国际A类电影节以及澳门国际电影节,成为“真实原型”类型影片年度佳作。
在那个炮火纷飞的时代,夏家骏小小年纪便目睹了无数残酷的死亡场面,经历无数生离死别的大悲伤,战争的残酷给童年笼罩了恐怖的阴霾,但也在这段动荡岁月里,夏家骏有过短暂安定生活——他从轰炸后的废墟里走进教养院之后的这段时间,成为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段经历,在他的记忆里,山花烂漫,荷花摇曳,从高树丛中射下来的绿绿草地上的金色阳光,金龟子的叫声替代了飞机的轰鸣,“想起来,这是我这一生中,最灿烂,最幸福,最不孤独的一段时光”。
影片正是以静谧柔美的镜头语言,讲述他记忆深处最阳光灿烂的印象——而每个人都能从这难得的静谧中,感受到外界烽火狼烟的战事以及随时降临的死亡威胁。
所以,《云上日出》的外部形态是安静的,就像阳光与乌云的较量,没有声音,但风起云涌都是战斗,这个安静,体现在分享食物,河边捉鱼,琴声飞扬,雨中陪伴,齐放河灯等那些童年趣事里,童年凄苦,但并不因战争而丧失希望。
但越是顽强的童真年代,越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孩子们看到医生烧掉同伴的尸体而愤怒,这又是怎么样的童年阴影?
却并不明白同伴是因感染病毒死去所带来的潜在危机,他们排着队接受疫苗注射,却无法感受穿越封锁线甚至感染鼠疫就此死去是怎样的壮烈,那些守护者,是拨开乌云的手,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孩子,就是冲破阴霾的阳光——影片的最后,夏家骏走出教养院的大门,太阳终于穿透云层,照射出灿烂光芒。
影片结束时,也正是眼泪急坠之时,每个人都有珍贵的童年印象,夏家骏说对教养院的印象深刻:一冷,二饿,三孤独,四是怀念姥姥想念妈妈……但影片中的孩子,却在这寒冷饥饿与孤独中,在无尽的怀思中,收获了最灿烂的一段时光,他从偏僻山沟走出,终成大家,遇上苦难的少年正如遇上乌云的阳光,总有破云而出的时候。
向那些坚毅的不屈不挠的岁月致敬。
以儿童片的形式反应战争,独特的视角非常震撼。
时间流逝幸存受害者越来越少,记忆或许能被遗忘但电影却能过永远记录下来,感谢电影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历史我们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对儿童的伤害之深面对家人老师朋友的一个个离去影片小家骏的哭无声和如今家骏老人的笑带泪很触动人心。
烂片,根本拍不出真实历史情节,全程尬演
导演似乎不懂得舍弃,长镜头极多不知是否因为设备有限。荣梓杉好会哭,真是给新手导演做嫁衣惹。
现在真的是个玩意儿都能当导演了。两星给小荣。
大影节开幕式看的,个人认为这部影片的拍得挺好的,美中不足是太过于依赖人物的表演,叙事方面比较弱,情节冲突撑不起这个大的框架。 1.从画面构图,外景的选择、色彩、光的运用都符合了真实事件中主人公的童年的那些美好记忆;对飞机盘旋在孤儿院上的声音、空旷房子里的脚步声、从家俊的画面切出到水中金鱼时的声音等等都用得很妙。 2.影片最开始的铺垫部分渲染过少,撑不起战乱时期这个大背景,我差点以为第一个场景是大地震,如果没有飞机和轰炸声的话。 3.服装显得略微不搭,毕竟是战争年代为背景的电影啊。 5.孤儿院的老师们在为食物紧缺犯难,而那场分发食物的戏,除了豆丁的对白,其他孩子们貌似都没表现出对食物的渴望或珍惜,挺平淡的。不过也理解了,毕竟孩子不好拍。
铭记历史。原型有意义小演员们也不错但拍得太抽象了。
电影背后的故事更让人动容
还是需要耐心 沉静下来 才能看到不一样的感觉
看完其实心情非常沉重,应该多拍些这类题材的影片,带领观众从不同视角回顾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上周在学校里参与了观影活动。这部写实的影片,节奏虽然慢慢的但很舒服,许多镜头很棒,小演员们表现很精彩很到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影片深刻的教育意义。在这里把最好的爱献给所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一星给那些可爱的孩子。其他两星给题材和美景。剧情节奏迟缓,没有推动性。台词有点尬。如果以孩子视角看战争,没有明确表现出来。不过导演还是有自己想法的,比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鱼就有其寓意所在。
这部电影想揭露历史真相的观念是好的,但是我会更倾向于看纪录片
说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可你连看都没看。
儿童战争是我喜欢的题材,荣梓杉是我喜欢的演员,可惜影片完成得拖沓又无聊,导演太耽溺于自我感动,煽情太多太过但缺少夯实的文本支撑,不太能让人共情。一星给家骏,一星给豆丁,一星给最后的原型访谈。
豆丁喜欢家俊,不容置疑
战争苦难中顽强长大的孩子,用一生抚慰孤独伤痕。怀恋清晨金色的童年,太阳落下后的灰暗凄冷痛其一生。
公司审片时看的,但是我太困了在黑暗中睡得像条鱼一样
好看 内容吸引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有几个细节比较跳戏,同样,有的细节值得推敲~有几个画面拍的很美,但是感觉片子本身背不起这个主题。
没啥好看的…
讲细菌战的,最近刚好在看恶魔的饱食,电影拍的还是太仁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