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印刷体
Tipografic majuscul,涂鸦少年秘密档案(港/台),Uppercase Print
导演:拉杜·裘德
主演:Bogdan Zamfir,Şerban Lazarovici,伊万娜·雅各布,谢尔班·帕夫卢,亚历山德鲁·波托切安,Valcu Silvian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20
简介:1981到1985年间,时逢独裁者尼古拉.希奥塞古统治时期,当时罗马尼亚为史达林体制最严重的国家,少年穆古・卡林内斯库夜半奔走街头,以白色粉笔涂鸦书写抗争讯息,受到祕密警察逮捕、审问,最终离奇死亡收场。 延续《追拿吉普赛》自多元历史文本取材的手法,导演哈都・裘德进一步将贾尼娜・卡布纳流的剧作改编成一齣破格的“文献..详细 >
哇惊喜!另一种方法的《副总统》式用史料进行拼贴讲述的讽刺喜剧。
话语的断片
少年穆古・卡林内斯库夜半奔走街头,以白色粉笔涂鸦书写抗争讯息,受到祕密警察逮捕、审问,最终离奇死亡收场
伪纪录片,伪舞台剧,那个时候为导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政治讽刺题材
真实改编,一宗反动言论案和齐奥塞库斯时代的电视晚会新闻采访片段交叉进行。演员完全剔除表情,一本正经地在舞台念着带有感情色彩的台词,让人怀疑导演对于戏剧原作到底有什么改动,这种间离戏剧看多了也就没意思。即成影像选的水平良莠不齐,有意思的点是思想警察们对自身行为的辩解。
不一定可以改变,但要留下声音。
3.6
很不好看
形式的安排意图很明显,档案内外泾渭分明又共同交织成时代的表里。坏形式的愚蠢可笑只有拉开一定距离才会变得清晰,可四十年前的异国却完全无法提供这种距离。
舞台 僵硬 一开始有趣 逐渐审美疲劳 不如光剪一个纪录片我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但是最末一场鼠辈最后的晚餐 突显光芒(大概只怪时代出生 看什么都心有戚戚 只想打破一个个愚蠢保守的逻辑闭环 消灭政治话术
3.5
Humburg 2020 好看!舞台剧+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为了再现40多年前齐奥赛斯库时期的图景引用了’securitate’的档案,再现一场悲剧。既是一个个体故事的引申,也用此讽喻极权政治的滥用。拉杜裘德对舞台剧的运用更偏重“离间”效果,这也与他对历史的整体态度有关。实际上他在避免提及过往的伤痛,而更希望通过创造一种亦真亦幻的超现实风格来反思历史,而非绝对评判。齐奥赛斯库的乌托邦亦是媚俗的极权想象,这一点裘德把握得很精准。
3.5 荒诞初现
装置舞台和历史胶片组成的电影实验,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见证齐奥塞斯库时代的告密和迫害,就像一场草木皆兵的噩梦。大写在墙上的印刷体标语,隐藏着苏东剧变的时代预言。不是我说,导演的拍摄手法越发匠气了,观感还不如上一部...
某种意义上算是罗马尼亚的《杀人回忆》。
2020.12.27
后共产主义之殇,形式有启发。
探讨影像的虚假。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舞台装置,提醒着观众接下来的内容纯属虚构,在片中也不断地提醒我们其表演性。而穿插其中的历史影像资料,更是将这种虚假指向了媒体和国家,表面都在歌舞升平,暗地里却秘密警察横行。形式是指向历史,内容上指向现在,这也是杜拉裘德的一贯风格。一个男孩在街头写下标语,依然没有人在乎他写的东西,只是在追究他受外国势力影响,爱国主义教育不够,即使监视都要套上合理合法的包装。这不禁又让人止不住的联想。
8.5#不得不说裘德的每一部政治电影都很震撼,这一部明显是 倒霉性爱 的低配版。舞台剧式的情节与历史资料的蒙太奇,描述了一种齐奥塞斯库的罗马尼亚独有的荒谬。但形式上还是过于单一。渐渐地我也对罗马尼亚历史产生了兴趣
对记录影像本身的迷恋,到在《野名留史》试图改变介质本身的跨越,印刷体像是补完了在二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无怪乎会有《倒霉性爱》中对互联网生态的敏锐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