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P中字】【不求上进的玉子】宅女前田敦子萌萌哒日常【高分治愈喜剧2013】———这是我在A站看到的不求上进的玉子的评价,直到影片结束,也就宅和日常对上了,直到片尾,我都弄不懂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不过,现在我明白了,山下敦弘导演并不是要说明,只是想展现,在荧屏上让我看看到日常的自己。
只要能引起共鸣的,都是值得关注的好作品。
我从行动力和情绪管理的角度欣赏了这部电影。
多少个假期,计划着学习烹饪,运动,读书,帮父母做事情。
又一次次的败给现实,我想,不只是我有过这样的经历。
たまご其实可以代表着我们这一代的很大一部分人。
有心,无力,不是不求上进,而是无力前进。
曾经的许多个假期,我也如同玉子一般,除了吃饭和方便几乎不出自己的房间,一直以学习的心上网,却也说不出来究竟学到了什么。
一直慢慢消耗者自己的意志和能量。
为什么在学校很勤奋上进的自己一放假回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就是多年没有形成自我管理和抵抗外界干扰的惨痛结果。
我们有梦想,我们爱父母,我们想过更好的生活,可是我们不懂行动,不懂表现,就这样慢慢地消耗着时光,就这样与理想擦肩而过。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老爹知道自己要参加偶像选拔后的那顿晚餐,玉子忽然暴走大喊道“我不干了!
我什么都不干了!
”那一刻真的和我一模一样,我也曾在心里这样呼唤过。
在这呼喊的背后是什么?
我有一个梦,不太难也没那么容易,我想实现了它在给别人一个惊喜,可不料途中却被人发现了我的努力,我害怕他们看着我努力的过程,最后成功还好,我害怕他们看见努力却失败的我。
这就是我猜测玉子的心理状态。
也是我曾有过的想法。
又长了几岁,也多多少少明白了些道理。
我们的梦想很多,行动很少。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说的,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希望玉子能开启新的生活状态。
也祝福我自己。
我大约是端着跟玉子一样的表情。
若可以被算作一种表情的话。
花一个小时又十七分钟看完了《不求上进的玉子》。
上次看日本电影还是半年前。
跟美国朋友恶补了各大超级英雄系列后回归高语境文化倒颇觉得心旷神怡。
于我来说。
再炫丽的特效也抵不过琐碎的缓慢日常。
抵不过单个细节的逐帧播放。
抵不过玉子蒙着头对鼓励着她的爸爸大叫着“不要说了!
我就是讨厌这样子!
”便瞬间心领神会的别扭劲。
不过真好。
玉子。
你有这样温柔的爸爸。
他都没有皱着眉头说。
你这姑娘怎么这样怪?
没有顿顿在饭桌上数落你的懒散。
也没有以世俗的成功学来催促你的不思进取。
而是捧起来你的相片。
以不可思议女儿已经出落成可爱少女的模样情不自禁的笑起来。
又或者连眼神上的压力也不愿意给你而故做淡定地看着另一处微笑说“玉子就这样保持自己的个性就很好了呢”。
哪怕你不过是从夏到秋四仰八叉的日常中。
写了两页揉成团的简历。
以及偶尔提一句买件正式的服装可好。
他便默默为你挑了一只精致的手表。
抚平你在特长栏上填的“人间观察”的褶皱。
为你显露出仍然有想要做的事的小迹象感到欣喜。
若听到你歪着身子撅着嘴与手工教师吐槽自己做家庭意面也一定要撒上香芹。
仍旧会站在你身后莞尔一笑吧。
嘛。
玉子是有这样沉默而温柔的爸爸呢。
等你懒洋洋地撇着脚将这个夏天的棒冰吃完。
他仍然将用温柔如昔的日常包裹你。
无论你自然消失去哪里。
在这个热血励志故事遍布天下的时代,有谁想到山下敦弘会用77分钟缓缓记录下一个家里蹲废柴的日常呢?
看完《不求上进的玉子》,意外地想到了很多东西。
老实说我自己并不是玉子这样的人,甚至可以说相对于玉子,我一直在全力疾走,力图让人生的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可以无缝衔接。
但你不可否认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自己的步调,他们在从一段生活走向下一个目标时,就像地铁的车门和月台之间有一个缝隙,需要停下来仔细瞧一瞧再迈步;或者又像因为抽风的网络总也没有起色的进度条,需要一些缓冲的时间。
家里经营着生意不咸不淡的体育用品店,大学毕业回到家突然迷茫了的玉子,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玉子的缓冲时间为期整整一年。
如果不是她在经历了一轮秋冬春夏的时光洗礼之后,心态起了微妙的变化,终于开始着手做起身边的小事,终于勇敢跟熟人打招呼,终于决定走出家门去自寻出路,我大概也不会帮她把家里蹲的借口变得更合理。
家里蹲大约是有惯性的:越蹲越厌恶自己,越厌恶自己越不敢面对他人,越没有勇气便越是蹲的更加彻底。
这个恶性循环如不打破,便一辈子跳不出废柴的泥潭。
“时机到了我会行动的。
”可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时机,说这话的玉子,势头狂妄但底气不足。
百无聊赖的日常让玉子无法接受别人的好意,是因为自我厌恶所以认为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好意?
当玉子打死都不要父亲赠送的昂贵手表时,我觉得她应该是这么想的。
因为自我厌恶也羞于讲出自己的梦想,尽管内心深深渴望但总觉得会被人笑话。
一切因为自我厌恶而包裹起来的自我,让玉子觉得“我扮演别人的时候才是最自然的”。
其实你只是没有找到那个自己喜欢的自己而已。
关于家里蹲的故事,我看完玉子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打工仔买房记》。
诚治在经历了职场失败之后也躲回家里,刺激他重新走出家门的契机是妈妈的抑郁症。
比起诚治,玉子更贴近身边的日常: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壮烈的事件来给你一个不蹲在家里的理由,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在等这一份迷惘“自然消亡”。
不过诚治妈妈的一句话倒是各处都适用:人生无论何时都可以再出发。
玉子听完了父亲终于合格的“训斥”,舔完了手里的冰棍,决定在这个夏天之后再出发。
还没决定好去哪里,总之先出发好了。
片尾曲响起来的时候,我又想起来曾经在豆瓣家里蹲小组(是叫这个名儿吗)看到的帖子,就莫名有点感动。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帖子,一个家里蹲三年自我厌恶到极限的“玉子”,终于鼓起勇气申请了动物园一份喂养企鹅的工作。
虽然上司态度不好,而且被告知养企鹅很脏很累,但他/她依然秉着“先走出家门再说”的想法接受了这份工作。
帖子里直播着自己在动物园和企鹅相处的每一天,从自己的笨拙到逐渐发掘的微小快乐,足以鼓舞不少没有勇气打破现状去直面社会的“玉子”们迈出新的一步。
只要抱着一颗“绝不能一世废柴”的心,一个这样简单的帖子,一句父亲的严厉督促,都可以成为再出发的契机。
其实微观来说,想想自己,总会有拖延症爆发的时刻,也总会有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头的时刻,这种时候总觉得内心也住着一个“不求上进的玉子”。
一段时间的缓冲过后,在百无聊赖的琐碎中慢慢滋生起来的自我厌恶又开始“自然消亡”的时刻到来的时候,这个“不求上进的玉子”便可以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了。
话说回来,演出这个不求上进的宅女玉子形象的,是一个无比上进的偶像,前AKB的ace前田阿酱。
影片中鲜有激烈的配乐,镜头都淡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前田独自卖力演出。
不知道她为了这份“不上进”,花费了多少钻研的工夫。
这份“不上进”,同样也成为了令前田更加上进的垫脚石,毕竟能够参与入选旬报十佳的电影,对于任何演员来说,都是一份殊荣。
大概是我想多,可是这微妙的选角似乎给我一些暗示:要看到好吃懒做的玉子的每一个小表情的背后,都是前田不断追求上进的努力。
迎着阴天的风,对她说,再见咯,月台上的她,骑单车的她,对影成一人。
她和家父,她和少年,她和老同学,所有场景里没精打采的日常疲软对峙里,两个人的郁郁寡欢砌成一堵不透风的咸盐奶油墙。
没劲的夏天,没劲的早已过期的自己。
季节的印象一路淡漠,家乡的景物跟以往的任何一天没两样,插着吸管嚼着熟褐玻璃瓶中可乐的干瘪气泡,西瓜是淌着口水的黒籽,蔬菜也苦着一张脸不情愿地伸着指甲讨好,喂,喂,我,还在吗?苦情旅人季节更迭的奥秘,被褥中的米饭知道。
没有强情节,用四季流转、一餐一饭调节着影片的节奏。
《不求上进的玉子》被归类为日本治愈系电影,但这治愈不是源于那些相互温暖、救赎的桥段,而是源自于作者的“看见”。
从布景到表演,影片无不精妙地再现了日本“家里蹲”的生活状态,没有说教,没有热血和励志,去看见并试图理解这样一个长期遭受忽视的群体,这本身便是一种治愈了。
仿佛一只温暖大手,在你的肩头轻拍了两下,除此之外,再无多余言行。
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曾是玉子。
行动迟缓,大脑僵化,害怕出门,回避谈论一切和未来有关的话题,那些热情的、活泼的、积极的事物都可能刺痛我,愈发反衬我的失败。
我终日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让电子游戏和漫画吞食我的时间。
尽管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双脚仿佛被水草缠住,一次又一次跌落进深潭。
前田敦子的表演像一面镜子,将“蹲族”的神貌纤毫毕现。
脸色蜡黄,无精打采,哪怕在打游戏、看漫画时,眼中都毫无享受之意,只剩下麻木与空洞。
老街坊夸奖她变漂亮了,她眼神躲闪,手足无措,一边假笑着回应,一边迅速退回了自己的房间。
对于玉子这样的人来说,社交、外出都是对生命巨大的消耗,仿佛一节电量不足的电池,无法驱动沉重的躯体。
人类是虚伪的,世界是凶险的,生活是无意义的,只有缩在几平米的卧室里,才能感到舒适与安全。
玉子是如何变成家里蹲的,电影并没有交代。
但是影片前半段,每天晚饭时,玉子都会对电视里播报的新闻感叹:“日本没救了。
”日本经济度过了高歌猛进的发展期,老龄化严重,就业率下滑,社会丧失活力,年轻人没了希望。
玉子正是这代日本年轻人的缩影。
父亲诘问她:“你什么时候去找工作?
”玉子气急败坏反驳:“我肯定会去工作的,只不过不是现在。
”愁云惨淡的社会大环境,加上自身对危机和挫折的承受力不足,玉子们往往需要比常人更漫长的修复期,他们中多数人起初只是想躲在家里“休息一下”,却再也没能走出来。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也塑造了类似的形象,黑木华扮演的朱里无法应对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被同事排挤辞职,之后再也没能鼓起勇气重归职场,赖在前男友的公寓里,转眼就是四年。
最后还是在女主角的帮助下走出房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实际上,绝大多数家里蹲都无比厌恶自己。
“不求上进”的表象下,是汹涌的挣扎,只不过那些自救行动在健康人的眼中是如此微不足道。
当他们的挣扎被轻视甚至嘲讽为“就这”时, 他们往往更加一蹶不振,陷入自救——失败——进一步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
玉子的第一次改变是在冬天。
照相馆家的小男孩谈了恋爱,小女友贴心地为他整理好围巾。
玉子望见这场景,罕见地露出真诚笑容。
于是转身回家,收拾房子,换上新挂历,借由这小小的仪式将生活重新启动。
日本没救了,任何宏大叙事都无法拯救我们,但人间烟火与赤诚的爱意给人希望,让我们感受到心灵被再次浇灌,生命得以重新流淌。
之后,玉子剪了短发,拍了艺术写真,给娱乐公司投去简历,并悄悄去寺庙祈愿。
在无数个颓废又社恐的日子里,她未曾没有心怀梦想,想象自己变成了阳光元气的美少女,加入女子偶像团体,站在聚光灯下接受粉丝的爱慕与赞美。
但长期自我封闭的生活,早已将自信消磨殆尽。
她只敢卑微地将这个愿望小心收藏,并叮嘱照相馆的人一定要严守秘密。
她希望自己是不被期待的,因为不被期待,就不会让人失望。
她已经无法承受身边人失望的目光。
整部影片其实是玉子和父亲两条线索同时推进的。
玉子悄然发生变化时,父亲也在慢慢地学习接纳女儿。
起初他会抱怨玉子怎么还不去工作,后来便不再谈及找工作的事了。
玉子开口要钱买正装,他不问缘由,表示支持。
再后来,他可以坦然地对玉子说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玉子保持玉子的个性就好了。
”父亲将女儿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
玉子对父亲的转变也心知肚明。
和父亲的女友见面时,她一口气将这些转变以抱怨的口吻讲了出来。
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是感激夹杂着困惑吧。
她深知自己的主观力量已不足以让自己脱离泥淖,她需要一个强大的外力推她一把,而这个外力只能来自于包容了自己太久的父亲。
因此,当父亲要求她夏天过后就搬出去时,她并未像往常那样乱发脾气。
她先是错愕,随后平静地接受了一切。
春夏秋冬又一春。
娱乐公司并没有回应玉子的应聘,剪短的头发又变回了原来的长度。
玉子看上去似乎又缩回了原来的壳子里。
只有她和父亲知道,是时候了,尽管还是迷茫,还是害怕,但她隐约感知到,那些情绪都会消失的,像冬雪、落叶和春雨那样,自然地消失。
和现实相比,影视作品终归是轻盈了。
玉子也好,朱里也好,都何其幸运,有人在她们下坠时托住并拉起她们。
据日本官方保守估计,全日本有100万家里蹲,他们中许多人曾遭受过精神创伤,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动作迟缓,丧失活力,厌食或暴食,甚至有轻生倾向。
他们大多数不被家人理解,并饱受社会歧视。
中国的情况并不会好太多,豆瓣“家里蹲自救同盟”小组已有5万组员,实际数量只会远大于此。
因为劳动力充足,中国官方并无动力激励这群人走出家门,学者也没有兴趣对此现象展开研究,这个群体几乎成了透明人。
促使我们蛰居在壳子里的,是漫无边际的虚无感。
虚无靠什么化解?
电影无法给出答案,成百上千万个家里蹲也寻找不到答案。
或许虚无才是生命最终的归处,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活,我们唯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以肉身与世界交互,去捕捉那些琐细的美感与善意,不抗拒那些苦的、痛的、喜悦的、哀伤的事物在我们的神经上跳舞。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抵抗。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上了16年的学,念了16年的书,发现自己除了读书,真没什么擅长的了,也不会别的什么了,好像这样读着读着就习惯了。
大学毕业,已经习惯了16的生活,突然变了样,不用再去上课,不用去挤食堂,不用做作业,于是,“那么我该做些什么?
”就成了我毕业后最想找到答案的问题。
可直到现在,我仍旧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现在的我就成了“不求上进”的我了。
学生时代的我,虽然畅想过未来,但也仅仅停留在想那一步,从未树立什么切实可行的目标,也从未制定过什么人生计划。
总觉得这些事情离我太遥远,于是,就习惯了不去想。
可毕了业,好像之前我最在乎的那些知识、课程、成绩都不用再想了,而未来、成熟、人生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事。
就像网上有人说的,上学的时候爸妈不让处对象,一毕业就让我们马上领回家一个男/女盆友,一样的感觉。
可人生计划这件事对于心中没什么成算的我真的是个太难的问题。
过去,只要达到父母、老师的要求就好了,现在,定下要求的人变成了我自己,那么,我对自己的要求究竟是什么?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知道。
这些问题我都不知道答案。
路是走出来的,我走了走,看了看,试了试,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尤其是一开始,不停地摔跟头。
虚伪、狡猾、欺骗、怀疑、中伤、猜忌都是路上的绊脚石,不过跨过去了,然后再想一想,隐约地好像摸索到了答案大致的方向,心里忽然有了一些些底气,我对自己说“至少之前没白忙活”。
那么,我打算再走一走,看一看,试一试,也许再想一想,就离答案更近了。
其实标题直译会更好一点。
モラトリアム経済恐慌などの場合、国家が債務の履行の一定期間延長を認めること。
支払猶予。
比喩的に、社会人となるべき自信がなく、大学の卒業などを延ばしていること。
一个格格不入的、迷茫的、停摆的时期。
对这个时期的平实描述,默默传达着“这种状态是真实存在的”的信息,这可能是很多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些治愈的力量的原因。
就业、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衔接其实是很沉重的话题,这部片子很好,好在它传递了安定的信息,从中也可以窥见日本社会保障做得好的原因。
很多人说他没有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玉子的未来会怎么样,想到这个都很焦虑,夏天不可能永不结束的。
故事戛然而止,像是只拍摄到一半的录像。
我们不知道这是蝴蝶起飞前的停顿,还是物品被抛掷前的停顿。
其实它已经回答了,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很温柔地回答了。
不要焦虑,不要浮躁,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不会死亡,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吧。
落到生活的尘埃里也没有关系。
只要社会竞争存在,就有所谓“在社会竞争中掉队”的那部分人,很多时候掉队的原因并不是无法胜任工作、或者没有工作的意愿,而是社会机制问题,人们找不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有能力无去处。
在经济增速变缓、社会财富倾斜、阶级固化的时候,这个群体必然是会扩大的,如果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如果依旧无法和社会需求之间做好对接,这个群体在未来还会继续扩大的。
这种时候一个要求人去按照既得利益者的想法塑造自身、以满足自身要求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
因为这个其实没有办法实现。
将消费欲望降到最低之后仍然无法生活的人增加的后果,就是社会动荡。
因此保证人的基本生存,保证他们在自身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学习、认识这个世界,一点点做一些小的工作,是必须的。
虽然很久没有看了,印象里日本以类似问题为主体的片子还有很多。
有时间做个整理。
(约会、恋爱到底是什么呢)希望就算处于最为绝望的境地,大家也不要放弃认真生活啊。
这部《不求上进的玉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剧情,讲的就是一个家里蹲如何突然想开,走出家门寻找自己理想的故事。
日本的电影有一个很神奇的特点,就是慢。
电影往往用片段式场景化的剧情设计,所以看跳脱了直接拉回来看也一点都不影响观影。
但是国产和韩国片就不行,更别说以快节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和港片了,一走神就没了。
所以日剧的回看率很高。
吃饭的时候点一集,打扫屋子的时候点一集,甚至于无聊的时候点一集放着发呆,有时候也能在不经意间看到亮点。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和“不求上进的玉子”摆着一样的姿势。
亲子关系里面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父母越能干,儿女越懒。
在电影里玉子曾经吐槽过自己的父亲太过于能干,偏要在自己悠哉的时候忙来忙去。
还吐槽道:“我每次叠好的衣服老爸都要重新叠一次,还老是埋怨我叠得不好,所以后来就不叠了。
”好像我也是这样的,直到长大独居以后才慢慢开始下厨和做家务。
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总是想起厨房里没洗干净的碗,所以和玉子一样,执拗地不想其他人参与。
所以说,“激励教育”是多么重要。
故事里的玉子可以说是家里蹲的典范,“丧文化”的标杆,大学毕业以后啥都不干,每天在家吃了睡,睡了玩儿,玩儿了再吃,日复一日。
和离异的父亲住在一起,他老爹倒是很少会去管她,只是不断的修正着玉子的言行。
虽然玉子并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宅归宅但是三观不歪,也算是教育得比较正确。
比如玉子习惯吃饭之前看新闻,看完以后吐槽一句:“糟糕的国家。
”老爹很快就回怼,让玉子把问题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做一个愤世嫉俗的愤青。
当玉子在背后说着别人坏话的时候,也立即严厉的批评。
平常却仍然不动声色的纵容着女儿的“不求上进”,经营着体育用品店的老父亲还是日复一日的忙活着自己的事情。
父亲并不是一味的纵容,虽然担心玉子的前途,不过却耐心的等待,宽容又默默引导。
家庭的温暖,父女之间的包容是玉子心理的城堡,所以她才能够这样肆无忌惮的“不求上进”。
豆瓣上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吐槽里,有一条让人觉得又无奈又心惊:“要是我父母没强迫我改志愿,可能我就是一个优秀的XX了。
”这句话虽然感觉有些不妥,但是却也无力吐槽。
这种冲突司空见惯,往往还成为了一些人事业选择和家庭关系的双重伤害。
玉子虽然看似“丧”到爆点,却也潜伏着自己的想法,就是做一个艺人。
全片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却从父亲在女儿桌子上的杂志,和玉子偷偷去拍的艺术照里面能够看出。
而且父亲在女儿扔掉的工作简历里,看出了玉子的志愿。
还花高价买了块表,想要鼓励玉子。
但是都被玉子拒绝了,很强硬的要父亲退掉昂贵的手表。
不能说玉子毫无责任心,因为要是如此,见到这块表多半还是欣喜的。
玉子知道父亲养着自己,相濡以沫的家庭不容易。
亲情是一碗稀白粥,你往里面加什么,它就是什么味,喝下去就有什么效果。
其实细细一看,玉子表面上是一个对于万事万物毫不关心的废柴,但是里子却是一个极有计划性和行动力的姑娘。
在杂志上找到了自己的志愿,虽然感觉很不靠谱,但是却第一时间填写了简历,第一时间去改换形象,求人去拍了一张美照寄了出去。
得知自己父亲找到了结婚的人,马上就去打探了解,然后小心翼翼的试探着两人的感情,自己还和当事人接触,去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当然,这一切都是“偷偷”做的。
玉子想要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担心别人的加入会把一切搞砸,担心自己的事情像“被老爸重叠的衣服”那样。
在这里看到,玉子的羞涩和自卑。
里面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一个是玉子有个姐姐,结婚以后一年才来看一次父亲,老公年三十还在加班,电影里从不露面。
一个是和朋友的相聚,热情寒暄过后对面却没有玉子的电话号码,还依然假巴巴的说着“记得联系”。
“丧”和“不求上进”只是玉子伪装自己的保护壳,应对的是外界世界的挤压和虚伪,同时也是赖在父亲身边的借口。
故事的最后,父亲有了心上人,玉子也渐渐积极起来开始帮父亲开店,主动叠衣。
并说“明年夏天就要离开”,暗示了玉子艺人面试成功即将要前往东京,开始新的人生。
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感觉简直就是主演前田敦子的自传。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还粉过一段时间的AKB48,不过当时我喜欢的是里面的“虎牙”板野友美。
相比较起“傲娇”的板野。
前田敦子和其饰演的玉子一样,也是AKB里“丧”的代名词。
据说当初走上偶像之路,就是因为和玉子一样。
“反正其他事也做不好”,所以家里也随她去。
幸得制作人肥秋慧眼识珠,“不求上进”的前田敦子才成为了AKB里“永远的ACE”.所以像这样丧气满满的废材角色,除了前田敦子,其他女星恐怕还很难驾驭。
话虽这样说,偶像从演员的转变,也让人看到了前田敦子的努力,她也并不是外表看上去的那样负能量。
事实上,前田敦子的成功,乃至整个AKB48前三代的成功,其励志程度都不亚于任何“因努力而成功”的心灵鸡汤。
在这个励志故事遍地开花的时代,《不求上进的玉子》感觉还挺像一股“清流”,有时候人一时的失意并不能决定一生,“跌倒了趴会”好像也并无不可,始终人生还长,我们又不赶时间。
微信号:Mrcat_123微博:空想家喵君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往期文章:【好书】对人生感到迷茫?
看《苏菲的世界》了解哲学智慧这才叫“邪典”,聊热播剧《隐秘的角落》陈小喵求职记:一个职场菜鸟套路和被套路的故事《盗钥匙的方法》:差距辣么大,为什么说“努力上进”是择偶最基本的东西。
【零酱看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之前有看过电影的介绍,我一直不敢去看,心里蛮抵触的,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不求上进的玉子就是我的真实写照。
春夏秋冬,四季流转。
日常琐碎,平淡无奇。
大多数人,会觉得这部电影挺无聊的说。
我倒是还蛮喜欢这种风格的。
导演山下敦弘,用极简的镜头记录着普通人的日常琐事。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恍惚间,我好像掉进电影的慢镜头里,陪着玉子度过着一年四季的时光流逝。
电影里,普通的人,简单的日常,充满着生活气息。
没有热血的沸腾,没有励志的故事,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爆笑的逗逼,没有眼泪的杯具。
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哪来那么多的韩剧啊。
电影比较真实地还原了一个家里蹲的啃老族的真实写照,就是因为真实而更能够引起同类人的共鸣,平平淡淡地叙述,更加直击到了内心深处不愿撕开的阴暗。
“时机到了我会行动的。
”/ “总有一天会行动的!
但那不是现在!
”玉子大声地脱口而出,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上是心虚,拖延症的借口,这种意义不明的话来自我肯定着自己。
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玉子”之一。
五年前毕业了,回到了从小到大的老地方,一直窝在家开的杂货店里,老妈包办所有的家务。
我嘛,心安理得的懒散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发呆睡觉玩电脑看小说,成天无所事事地重复地虚度着一天又一天,偶尔和几个中学生瞎扯,没有朋友,很怕偶遇到老同学。
曾经也像玉子那样,偷偷地准备着求职,不想被熟人知道后的尴尬,没有足够的信心去直面,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那丁点勇气生怕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言就被彻底地打垮了,不是矫情,而是我们真的是如此的脆弱到不堪一击啊。
只有同类人,家里蹲的啃老族,才能够真正地懂得玉子。
看电影里的玉子,其实就是看着我自己。
玉子的尴尬、懒散、逃避、迷茫、拖延……所有的这些情绪,我都能够感同身受。
本片去年已有26分钟前篇,这次78分钟电影版才算完整的四季剧情;在国内观众想必不会有多少山下敦弘导演的影迷,而是冲着主演前田敦子粉丝居多,然而作品看点是他们的璧合之现:生活细腻记录+演员全神诠释。
有人会认为,这么普通无聊的片子,随便找个电影学院大学生都能完成,或许生活确实是平淡和随便,但描写细腻生活就不是随随便便能拍得好。
不知道观众们有没有感到影片展现自然流畅,和一般低成本顿挫手法相比,这种简约脱俗的表现是导演对镜头语言琢磨的结果,一段一段记录生活琐事,我们是在看电影,也可以是看屏幕里的另一个自己。
06年大学毕业时,我也经历过像玉子那种啃老废宅的日子,不从入职日期数起的话,根本记不得持续了多久,因为每天几乎一样的模式:吃、玩、睡。
人的意志会慢慢消沉,颓废不会一下子就能改变,它在等待刺激信号。
很佩服编剧和导演,居然如此高命中地把握了废宅青年的日常与心态:终日吃和躺,开空调裹被子,无所事事看电视,无精打采敷衍邻里,嫌家长啰嗦容易吵架,被发现小算盘无故恼火,遇到熟人不好意思打招呼,怨天怨地怨社会就是不怨己。
这方面不得不赞赏墩子的精湛演技,不但表情丰富,代入感极强,完整将角色状态发挥极致;她已经再也不是我记忆中那个呆板萌了,而是一个合格的女演员。
有人说结局难懂,四季过去,玉子仍未工作,但可以肯定她的心态已经跟秋天时有所不同了。
还记得那段非主流的求职自我介绍吗?
“现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任何人生存在世上都是在饰演别人,我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是最自然的,请为这样的我,起一个新的名字。
”人生的迷惘是找不到目标还是未碰到时机?
当爸爸说的那一句:“等这个夏天结束了,请你从家里搬出去吧,工作也好游手好闲也罢,总之先从家里出去”,请重点留意此时的玉子带有愕然、委屈又平复后略沉稳的综合神情回应到“合格了”。
青年的迷惘放纵,不应被强势地修正,也不是放任不管,时机一到推她一把就好,秋冬春夏,这段属于玉子人生旅途的小拐点;作为观众,结果不再重要,只需看见她愿意改变已足够。
温柔。
原本是很喜欢山下敦弘的自然流畅的 朴实中可以酝酿一股子情绪 但直到看完这片我都无感 给死宅的力量大概也全都给前田吃了 所有爱豆主役的片接受起来会更难 不过父女的小互动很有趣
必须是属于夏天的电影,懒散+颓废+无聊,各种莫名其妙但戳中痒处的笑点。阿酱你一个月电影真没白看,新一代女汉子代言人,走路时还敢再外八一点儿么?逗比的玉子,以及比玉子更逗比的弹幕,某意游!!!
讨厌!讨厌!讨厌!这片子多让我反胃不是一颗星能表达的!!!
随便找个班上就算求上进了?不想上班就是纯粹的不想做牛马,怎么非要扯成时机一到即女主爹有人陪伴就会去找,非常拙劣地仿照了晚春的内核,自以为是只要稍微沾点父女感情深切就能感动一批观众,放在东亚环境谁在意?前面女主爹万般嫌弃女儿啃老,后面又说孩子做自己就好,又在自我感动了吧男的
日本似乎很喜欢拍这种如纪录片的电影,然而这种风格当中我还是更喜欢看是枝裕和的,他是向你展示了一种人生或人生态度,而其他的只是记录生活。
日本电影最喜欢《向阳处》《游泳少年》这类,其他不用看
没啥意思。。。。不能理解。。。
70%的时间都在吃,果然是深夜食堂的导演
就是我谢谢。
虽然很喜欢啊酱,但是这叙事性的剧情平平淡淡真的没什么好玩的,不是说喜剧吗?笑点呢
短评里说loser那位,我们可爱又无用怎么了,吃你家大米了?最喜欢那句“现在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任何人生存在世上都是在饰演别人,我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是最自然的,请为这样的我,起一个新的名字。”给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好剧本不需要多巧妙,真实也可以吸引到人,越真实琐碎搬不上台面的东西越生活
躺平的代表,像极了赖在家里不想找工作的岁月。四季更迭,玉子逐渐有了些心气,从孩子向成人转变。人的这种转变确实也需要一些契机。父亲的角色往开明家长的角度刻画,来反衬玉子的少不经事,玉子给相亲老师抱怨父亲的全是优点。AKB48前田敦子是女主角,家里蹲倒是一点也不长胖。
真烂
宅女的日常平淡生活……嗯 虽然平淡 却在慢慢变化着。
这个心态和状态,完全就是我本人嘛。昨天还因为不求上进、过于闲散,被人苦口婆心地念叨。。
很符合现在的我
就这么结束了?讲了点啥。。。食物和风光倒是不错
呃……难以评价,作为电影来说似乎过于简单,作为描述一种又宅又丧的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似乎能说得过去。
根本就像在看自己的废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