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郊游

소풍,Picnic

主演:罗文姬,金英玉,朴根滢,柳承秀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郊游》剧照

郊游 剧照 NO.1郊游 剧照 NO.2郊游 剧照 NO.3郊游 剧照 NO.4郊游 剧照 NO.5郊游 剧照 NO.6郊游 剧照 NO.13郊游 剧照 NO.14郊游 剧照 NO.15郊游 剧照 NO.16郊游 剧照 NO.17郊游 剧照 NO.18郊游 剧照 NO.19郊游 剧照 NO.20

《郊游》长篇影评

 1 ) 人生就像一场郊游

人生就像一场郊游。

很快,故事的结局就是我20年后的一幕。

庆子在养老院被束缚带绑在床上,庆子用手抓蛋糕吃,庆子狂哮着说不要来养老院,因为那不是家…恩心、金顺、泰皓在看完庆子回家的小皮卡车上三人相对无语,镜头一拉,转向一抹夕阳挂在静谧的树梢上,眼泪刷的一下,后知后觉的流下。

在换尿布那里,觉得很好笑,那不是忍住尿意了吗?

怎么在尿不湿刚拿来时突然就尿了一大摊呢,笑着笑着,哭了,以极其丑的方式疯狂流泪,金顺让恩心给她处理屎尿的时候说你赶紧处理,没有味道吗?

恩心说:没力气处理,我也想撒尿了。

说罢扶着帕金森的手又躺了回去,俩人都哭了,我想大概是为了没有自理能力的尊严……本来想此刻“郊游”的,但却连站起来的能力都没有,痛苦地说明天吧,只能先去医院烤电,俩人躺在医院病床上金顺看着睡梦中的恩心帕金森更严重时,她突然明白了恩心所谓“郊游”的意义。

给屋子打扫了卫生,上街买了漂亮的裙子,吃了紫菜包饭,把贵重的戒指留在屋内,在日历上留下俩人的遗照及遗言,最终为了尊严,去“郊游”了。

 2 ) 我们需要更多真正的中老年现实主义题材(此时此刻,送别琼瑶)

讨论了生命与死亡、朋友与家人、年轻与衰老,没想到吧,就算是老年生活为主,没有流量明星也可以做到有话题有演绎。

但是,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减一星为此。

呼吁更多真正的中老年现实主义题材,不应该让生命逐渐积累了厚重的阶段隐没在甜蜜糖精的幻想泡沫背后,毕竟只要是人,一出生就向着死亡,不可能没有可以讨论和观众期待的良好空间,如果实际上真的没有那只能是人为在挤压这种讨论存在的可能性。

 3 ) “若死亡也如郊游般美好就好了”

两个小时,刚好够看一部电影,这次选的是《郊游》,韩国电影,以为会是公路电影,却是一部关于老去之后的题材。

人人都会老去,人人都会老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如何有尊严的过完人生最后一段时光,这是每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担心的问题,很多人穷其一生努力,就是为了那一段时光能体面一点。

剧中四个老人都有他们的困境,都事关儿女,电影巧妙的把各自的伴侣都消失了,现实要远比电影残酷的多。

婴儿和老年是人生两个最脆弱的阶段,却有截然不同的境遇。

老人是负担是累赘,婴儿是希望。

老年注定会是悲惨的,如果一个人婴儿时期也没有被好好的爱过,那他着实是悲惨的。

好在人人都有一个妈妈,这是上帝给你安排的在人间的天使。

电影在最后,安排了两位主角跳海,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换来保险金,卖掉自己的房子,给孩子最后一次爱。

也给了自己一个体面的结束。

原本是很沉重的话题,但是这是韩国电影,把它拍的感动、唯美、轻松。

在电影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儿女不仅不能给够照顾,反而会要自己的房子,觊觎自己的保险金。

反而是自己的闺蜜,两人惺惺相惜,互为精神支柱。

这样的友谊令人动容,也心生向往。

剧中年轻的人总是在奔波,追逐名利,匆匆忙忙,反而是老年人那种松弛的生活状态,更加像是生命本身的意义——人生就像一场郊游。

“若死亡也能如郊游般美好就好了”,这可能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吧。

 4 ) 难道想得开就意味着该死吗

影院里一片吸溜声,影片结束没人立刻退场,全都趁着片尾字幕的时间赶紧把眼泪吞进肚子里,八成的口罩都哭湿了……一对八旬姐妹在人生暮年发觉骨肉亲情已山穷水尽,于是相携自尽,快进人生到磁带尽头……这部银发电影在跨入老境这个关键点上,处理得过于严厉和负面,给两位主角极端的冲突与挫败,好像只有肉体消灭才能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电影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来处理老姐妹的人生困境,因此也伤害了影片的情感潜力。

翻了翻影评,有一半在喟叹东亚孝道沉重的道德包袱,另一半在赞美老伙伴慷概赴死的义簿云天,难道没人看出这是个刑事案件吗,这不就是韩国版的《楢山节考》吗,不过新时期把老人背进山里的不再是乡约民俗,而是老年人的自觉自省。

可是想得开就意味着该死吗,自杀就意味着免责吗,难道草菅法律与人命,耽于牺牲的自嗨和围观他人牺牲的同嗨不也是东亚最肮脏的遗产之一吗(109)?

 5 ) 想那些朋友了,想写诗了

看完之后总想写些什么,一时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只能说有些影片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即使没有特效和场面,也会让人想在电影院里面静静品味。

暂时离开北京的尘土和奔波,在黑暗的影厅中,感受温柔的音乐与流淌的时光。

因为是电影节放映,所以观众暂时不再是陪对象约会的男/女朋友,也不是带孩子打发时间的父母,大家从北京的各个角落在同一时间汇聚在一起,只是为了安静地看电影,当一会观影人。

放映的过程中不乏笑声,却也伴着眼泪和抽泣。

荧幕前的每个人都在电影中相同的时间与空间,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

虽然我们这些观众都还年轻,但我总是不由得去想,等我们都老了,会发生什么事。

上一次我们几个人去吃饭,还是一年之前,等过几天聚会后,以后的间隔可能就更久了。

毕竟我们都有自己需要奔赴的地方,在成为彼此的朋友之前,是自己,是儿女,是恋人,也是学生。

等到大家为自己的人生努力一次之后,才能再回到一个地方,聊天、喝酒、生活。

等到我们都停下来的时候,等到我们不再向对方有所求的时候,等到我们可以对互相的怨恨谈笑风生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们再聚。

那个时候,虽然已经不早了,但还来得及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做得足够了

 6 ) 人生这座高山,是否在山脚就已觅得伙伴?

小时候跟着外婆去她两个朋友家玩,之后三人帮永久性缺席一人,剩下两人经常一起数:“老产走了四年了。

”“老产走了七年了。

”又过了几年,刘奶奶被儿子接到城里住,外婆也在我家小住。

那年我初二,被难题纠缠至凌晨,我不懂两个八十岁、尚能自主活动的朋友能够在一张床上酣眠至晨曦是何等的人生幸事,更浑然不觉我正经历着一辈子难能可贵的少年友情与懵懂情义。

高中毕业至今七年,一个青年还没有开始她真正意义上的稳定生活,所以她习惯去找有故乡记忆的朋友诉说,也许如同故乡,在一同成长的朋友眼中,你永远是那个蜕变前的单纯模样。

我想,老之将至,人是不是又可以主动抚去牵绊自己的世间万物,孑然一身,宛如新生。

打开这部电影,已过当日零点,在此之前,一位室友找到工作,今日归京。

夜深,三人上床入帘,一人下坐,四人保持着最远最近的距离谈论起未来的工作、生活,“要是…”“假如…”之类的假设句式高频出现,欢声笑语间勾勒的生活蓝图相比于中学时期不切实际的幻想,显得那么务实真切,触手可及,可是笑声猝不及防地被心照不宣的沉默吞噬,我们小聚的灵魂好像从宿舍的中间退回到各自的床上,回到了我们在这间狭小居所中能保持的最远距离。

我们终将是享受喜悦、默默努力、静静承担、面对死亡的独立个体,但朋友是那个能够抚慰孤独、驱散恐惧、相互理解的珍贵存在。

人们常说“士为知己者死”,他是为了别人而死吗?

他是去追寻自己的另一半生命。

所以啊,当恩心和金顺手牵手走向悬崖时,我看到的两个有很大概率丧失自我决定权的老人,决定守护自我,她们没有跟子女交流,忍受身体病痛处理好所有事情,最后勇敢地结束,老年人的困境、坚毅、透彻,少年朋友间的温情、感恩以及人之将死的相互宽慰在两人对视的镜头中完全展现得当。

三个老同学全部丧偶,人生各自曲折后晚年如年少时一般相聚,也如年少时一般等待悄然而至的分离,只不过一次是江湖再见,一次是后会无期。

初二至今已有十一年之久,过年回老家外婆已难以下床,听闻外婆朋友也被子女接去市里养老院常住。

那么,黄梅剧团后那间低矮的小院里,紫色牵牛再也无法在蒲扇风下摇曳在三位老人的碎语闲谈中。

 7 ) 我们去郊游吧

其实点开之前很难想象老人与郊游的关联,直到老人的朋友们一个个有了不太美好的结局,我大概猜到了是死亡。

日前与同事外食时谈起死亡,同事说自己觉得可以赶紧去死。

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她其实还没有见过很多的死亡。

从很小的时候到如今,我经历过几次亲人的离去。

甚至我的人生最早记忆都是与亲人离世所相关的,所以我很害怕死亡。

于是我总是在不断问自己能不能接受,答案都是不能。

我总是却步不前,总是想问有没有下一世,总是想知道以后是什么样。

我知道我害怕死亡,我知道轻飘飘的死亡说起来到底有多少重量。

说起来好笑,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太害怕死亡,笨拙地问过家人今晚可不可以一起睡。

家人严词拒绝了我,于是我流着泪睡着了。

从那天起,我好像一下子学会了自己去追问问题的答案。

但越是在追问的过程中,自己会越发恐惧以及沉默。

再后来我不再问了,因为朋友们都说活着的时候就活着,死了就一了百了好了。

我在那个瞬间似乎一下子就读懂了很多。

朋友们也没有接受很多亲人的离世,因为他们没有恐惧所以无畏。

但这也是答案。

因为我总是在恐惧,所以总是犹犹豫豫,总是想过一个很有意义的人生,总是希望被别人留念。

但其实,我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到还需要去操心衣服吊牌上的价格。

所以我开始让自己心态放平,认可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普通。

电影里的金顺和恩心是自己想去死的吗?

是的。

是要去死的吗?

不是的。

如果想活着,谁又会想要去死呢?

尤其是老人。

看完之后再回想姐妹俩在郊游前的准备,只觉得令人落泪。

无论是买一套新衣服,还是去拍大头贴,或者是打扫家里的卫生,她们都怀着最后一次的想法去做了。

但是她们也异常平静,好像无波的大海。

甚至连最后在山上野餐,她们都还在感慨好吃的食物。

最后望向镜头的一幕,那也是平静的眷恋。

景色这么好看,食物这么好吃,我们却要去死了。

那还是不要给别人造成麻烦了吧,就这样静悄悄地离开吧。

 8 ) 去山顶上郊游,做一份圆满的命终总结

看片名和海报以为是个气质淡漠、独立的电影,但是在观影过程中,发现情节密度、情感浓度都很馥郁,符合一贯的韩影调性。

作为一部剧情类型片,电影擅长将矛盾推向极致,在叙事上大开大合,并不寻求笔触的朦胧或优美,而是显性地、明确地把一个故事和盘托出,使得观众很容易把握电影的意图,由此产生的优缺点都很突出。

电影开场不久就摆出了老人和子女的代际隔阂,透过子女的自私撕裂了两代人的关系,把罗文姬饰演的奶奶A高效地赶上了离家出走之路。

奶奶A和奶奶B在形象设计上有种经典的互补性,一个定居都市、个性新潮,会精心打扮、细抹唇膏,自爱意识领先同辈,一个扎根农村、谦逊保守,内心深处却孕育着向往,在日历上写诗。

两个老人在城市里住宾馆、买汉堡,在农村里择蔬菜、赶大集,参加度假村抗议活动、与初恋的老爷子喝酒唱歌,她们在同进同出的交游相处中形如姐妹,在朝花夕拾的谐趣的滋润下,被老年人淡忘的主体性正在恢复。

电影中的年轻一辈被设定成对照组,发挥的作用几乎可以和反派画上等号。

不孝的年轻人一个接一个抛出难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接连出了问题。

曾经的同学被远走他乡的儿女遗弃在养老院,初恋老头被年轻人推搡受伤后意外查出了脑瘤,奶奶A向儿女隐瞒的帕金森症更加严重,奶奶B的背部疾病也直接导致她半瘫痪在床甚至大小便失禁,子女产业的加盟商自杀导致事业彻底失败。

矛盾的集中排布其实显现了不够生活化的剧本痕迹,在立场上多少有些非黑即白,也多少利用了观众的情绪,在制造愤怒之后再激发同理心,心疼的眼泪就会流下来,不经意间观众已经深陷煽情的老套路中。

只是此刻眼泪汹涌,过后的回味却不一定绵长,它依然算不上一个质感精致的电影,光影处理和运镜调度并不考究,年轻人的演技也略显浮夸粗糙。

但电影的华点一定系挂在两个同路的奶奶身上,二人我手写我心的演技足可以感动绝大多数观众,因为她们朴素而诚恳地摊开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卸下为妻子、为父母、为老人、为弱势群体的附加身份,拥抱在更深层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情感和回忆。

我想“恐育”并不是电影的本质主题,就算没有儿女,他们也有可能疾病缠身,也有可能被亲人算计和背叛,也更有可能被送去离家遥远的养老院,生养出好儿女和坏儿女是概率问题,老头的女儿一直对父亲不离不弃就是正面案例,而老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孤独症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哲学问题。

电影的题眼仍然在于把幸福的选择权留给老年人自己,去山顶上郊游,捡拾最美好的独家记忆,做一份圆满的命终总结。

 9 ) 人生如场郊游,春中生,春中死

两个姐妹,恩心和金顺,年近暮年,就像春夏秋冬的冬季,变得荒芜,脸上皱纹像树皮一样,重重叠叠。

这时的两个老人面临着生老病死,两个人都想在自己能做得动的时候,去见见老朋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恰好恩心与儿子海雄离心,金顺来找恩心,一个是腰不好,一个是帕金森。

虽然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但是总是有吵闹,无法真正地相互理解和倾听。

正逢两个人都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看多了因为病痛而被子女扔进养老院的人,恩心和金顺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过剩下的日子。

不是在满是消毒水的医院里,暗度晚年,也不是在满是护工的养老院里,苟且偷生。

选择美美地整理好身后事之后,穿漂亮的衣服,吃饱了饭,两个姐妹走向了大海。

看似悲凉,实则是两个老人内心最开心的选择,看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就像回到了儿时,一路上走来很累,可身边的那个人一直都在,从未改变过。

 10 ) 人生就是一场郊游啊

面对生意失败回来要钱的儿子,恩心果断的拉起了是亲家也是闺蜜的金顺的手,跑去了乡下老家。

这里的生活熟悉又陌生,面对着帕金森即将恶化和孩子们的压力,恩心心情很沉重。

在这里遇到了脑瘤逝世的老朋友,被孩子抛弃的老姐妹,看着金顺的生活也并不容易,又意外的发现金顺的脊椎问题……当人生已经走到了最终局,面对朋友们的离开和病痛,孩子们的压力和痛苦,恩心选择面对,选择解决,选择帮助,选择解脱。

四个老伙计演了老年人乡村生活的戏,很难想象他们在这其中是否也真正的在体会和现实人生里相似的困境。

老伙计们喝酒唱歌的快乐历历在目,记忆里反复出现的青春期的懵懂和青涩也并没有被遗忘,但离开来得突然,病痛都被隐瞒。

三个人去养老院看庆子的时候我难过,三个人在院子里喝酒我也难过,在海边散步我更难过,可能正是因为预见了即将到来的诸多必然会发生的悲剧,才会在圆满的时刻无法因他们的笑容而快乐吧。

故事的最后,两个颤颤巍巍的老太太拍大头贴,去爬山郊游,很难不受到触动。

反复提及的人生就像是一场郊游,最后也得以兑现成为现实的愿望。

最好的朋友手拉手共赴一场对这个年纪来说很吃力的旅程,浪漫又绝望,是影片的结尾,也是我从影片里看到的最动人的一幕。

电影的拍摄手法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惊喜,几乎都是情感的带动和几个老人的演技撑住了整个故事。

自然的美丽和乡村的生活所带来的质朴的美感,配乐里不断渲染的情绪都是这部影片的加分项吧。

电影的主题从故事的一开始就已经很打动人了,垂垂老矣的伙伴们,照顾不好的中年孩子们,自己不想给孩子们造成的压力和在老化的身体等等问题,就很真实。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但当影片用这样的方式呈现的时候,还是会提醒大家更多的关注老年人这个群体吧。

整体是一部感人的片子,几位演员贡献了非常精湛的演技,也同时让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走到这一步,发自内心的希望身边也能有这样的闺蜜陪伴我。

《郊游》短评

人生是不是就像一场郊游呢?我们总希望去时快乐,回时平安,可是这竟然是一种奢望?那么就在终点好好的告别吧。

5分钟前
  • 无风还起浪
  • 推荐

把每个人都会面临的衰老死亡拍得这么套路和主观,剧情实在太无聊狗血。唯一可看的就是奶奶们的表演了。

6分钟前
  • 林鹅仔
  • 较差

我也是这样,想把一切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哈哈

8分钟前
  • 好小男
  • 推荐

这不就宋丹丹说的最没价值的那种戏吗,我是认可宋丹丹的那种理论的。没什么意思,大可不必。金容钧继续拍恐怖惊悚倒是可以的,之前有个杀人漫画什么的,点子蛮好的。

10分钟前
  • Claudia
  • 还行

这个电影像极了一盘配菜都非常好的,下锅之后瞎煮也不会太差了的菜。剧本很不错,探讨的主题也较为有意思,演员也都很招人喜欢。但是导演你拍的可真差啊。。。前面电视剧感十足就算了。为啥最后结尾镜头,那么美得景色却如此粗糙,最后回眸画面甚至有点畸变?!

14分钟前
  • 日日是好日
  • 还行

背后很残酷的温情片,故事老生常谈,但拍得还蛮流畅的

19分钟前
  • SpyLiu
  • 还行

三星半。不断的闪回有点频繁。风景和画面很美。故事一般。

24分钟前
  • 影视圈前沿观察
  • 还行

活得越久见得越多,越对这样主题的影片有所共鸣。要走过多少的路,才能寻找到终极问题的答案。残酷却又无可奈何。

27分钟前
  • 一朵穿裤子的云
  • 推荐

我们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太好哭了....

29分钟前
  • Chloris
  • 力荐

心存感恩之心,身行积德之善; 从善者吾近之,从恶者吾远之; 百年养善不足,一日毁之有余; 行善不必人知,积德无需他晓 。

33分钟前
  • mommom
  • 较差

报看,煽情的烂俗

37分钟前
  • 网瘾少女
  • 较差

题材值得关注,剧本情理之中。

41分钟前
  • Alvin XIA
  • 还行

釜山电影节看的,噢,煽情是一种病,噢,煽情是一种病,噢,一种病。

42分钟前
  • 张翔森
  • 较差

2024BJIFF-4,画面结束字幕出现的瞬间开始狠狠的流泪,没有办法,罗文姬和金英玉女士演得太好了,好羡慕这一份从小到大,陪伴支持自己到最后一刻的挚友情谊,让我感觉悲伤又温暖。2025/4/14,慕了,刚看到两位是真的60年的好闺蜜!

44分钟前
  • fatbird
  • 力荐

1)恩心最后提议去郊游的时候,金顺怎么可能不明白,对于疾病缠身的她们两人,这是一趟勉为其难的、浪漫却绝望的旅程,但她还是不假思索地同意了。这是我心中友情最好的样子之一:只要你想我也想,我们就一起去做,能不能是次要的。2)辛苦难过时总是最想依赖妈妈、然后是伴侣、朋友,七老八十也一样如此。

47分钟前
  • 一杭
  • 推荐

转:人生就像郊游,一路走到最后,才知道人之将老的真正含义。被儿子坑害的恩心,被儿子抛弃的庆子,与儿子不合的金顺,还有得了脑癌,到死也没告诉女儿的朴根滢…人老了,心却不老,还想有尊严地活着,不想给任何人添负担,然而,面对帕金森、脊柱问题带来的随时瘫痪、脑肿瘤…疾病和衰老面前,人是多么的无助。三位80+的老人演如此沉重的电影,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就像是跟着角色死了一次吧,求他们的心理阴影面积。呼吁安乐死能早点合法,有尊严的活着,也可以有尊严的去死。

51分钟前
  • Eric.wang
  • 推荐

前年姥爷因为癌症去世了,姥姥表现得一直很平静,一个人住在从前的老房子里。去年陪姥姥住院,劝她出院了去我家住一段时间好好休养,姥姥突然哭了,说她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家了。那一瞬间我心里超级难过,想到她辛苦时也会想她的妈妈、年轻时的朋友,也会在一点一点变老的路上害怕得不得了。明明经过的是那么美丽的风景,可是终点慢慢会变成让人抗拒的东西,路还是没办法由人相伴着走完。真是没处讲理的事。

55分钟前
  • 黑眼圈刺身🧂
  • 还行

这个题材还是很好的,但观感上总有一种因为刻意克制煽情而造成的割裂感。一生在困境里打怪的东亚人,只有寥寥的可以真正做选择的时刻,不禁悲从中来,也无奈只能让自己早点学习苦中作乐和活在当下。

58分钟前
  • 李芍药
  • 还行

乱哭

1小时前
  • Joooooooo!
  • 力荐

罗文姬女士

1小时前
  • 大红花女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