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一个两百多斤的女孩子减肥失败的故事“每个人都想知道维持美好身材的秘密,其实美丽没有什么捷径,对于幸福的饥渴是我前进的动,在艾克森,我们结合有效的饮食控制及运动管理,我知道我的幸福,让我们一起朝着更美好的自己。
”
超市里放着关于减肥教程的广告视频,在一条高速公路上,镜头由远拉近,正在跑步的女孩回过头来,一笑生花。
超市的另一头,阿娟在疯狂的扫货,买了成堆的布丁。
一个女顾客就在向收银员抱怨:“你们这布丁怎么都没有了啊?
”同时若有所指的瞟向正在结账的阿娟以及满堆车的布丁。
阿娟只当作不知道,还善意的给了派布丁给女顾客。
将出超市门的时候,减肥中心的人拦住了阿娟,希望阿娟报课程。
阿娟委婉的拒绝,但对方还是很热情。
“你可以认识更好的自己嘛。
” 销售课程的小姐和善的笑着,还是坚持的把传单塞到了阿娟的背包里。
阿娟是一所幼儿园的食堂厨师,每天都会买大量的食材和零食给小朋友们。
跟正常人稍有不同的是,阿娟的体重有105公斤。
她忙活一上午给孩子们做好了午饭,等来的却是“大恐龙”的外号;
下班坐公交回家,遇上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车,她本想让座,却被群嘲“你还是坐下吧”;
阿娟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工作也在一起--她是阿娟工作的幼儿园园长。
但阿娟的妈妈和阿娟不一样。
她很自律,也很瘦。
在每天早上的早餐前都能坚持做半小时瑜伽。
邻居见了都说“根本就不像是有一个快三十岁女儿的人。
”
在三十岁生日那天晚上,阿娟做好晚餐,拍了照片给妈妈,却被妈妈放了鸽子。
妈妈回答:“少吃一点,越吃越胖”
阿娟没有了过生日的心情,想着出门散散心,却在体育场遇上了在打球的小朋友。
莫名遭到邻居小孩的辱骂。
夜深,阿娟怀着糟糕的心情睡去,明天大概会更糟,又兴许会好一些。
可是这些又有什么所谓呢,阿娟已经这样很多年了。
第二天,阿娟收到了妈妈的生日礼物—减肥课程。
尽管阿娟并不想去,但是母亲钱都交了,那就去吧。
减肥中心里,阿娟和一群“大码”人群听着减肥导师减肥课程,听着导师拉着大家一起培养信息的呼喊声
“更好的自己”“重新做人”“我做得到”阿娟有点出神,心里并不以为然。
参加减肥中心的课程并没有带给阿娟太大的心里触动,身材没有太大的改变。
走在路上还会被人审视的看,小朋友们也继续叫她“大恐龙老师”。
长时间的被评价抨击,阿娟已经麻木了,并不是很在乎这些。
直到受到了一次骚扰。
伸出咸猪手是隔壁邻居高伯,因为他认定了阿娟因为身材问题而自卑,并且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阿娟轻而易举的摆脱了高伯,但在挣扎之中,高伯摔下来楼梯。
救护车来了,高婶也来了,质问阿娟怎么回事。
阿娟说了实情。
高婶却大怒:“拜托,他眼睛又不是瞎了,怎么会去摸你!
周围的邻居都在围观看热闹,高伯的老婆在持续叫嚣。
阿娟无力申辩,只是深深的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委屈和难堪。
但阿仁的出现解救了阿娟。
阿仁挺身而出,站在众人面前,以证人身份驳斥了高婶。
给百口莫辩的阿娟解了围。
阿仁是阿娟小区附近的阳光快递的快递员但在阿娟看来,他哪是阳光快递的快递员,简直就是快递阳光的快递员。
在给她解围之前,阿娟就时常偷看阿仁。
阿仁永远都是那么阳光,也是少数在公共场合不避开自己目光的人。
正直又温暖,敢怒又敢言。
阿仁出手相助,不光是因为他正义感爆棚。
他以前也是个肥胖症患者,因为身材从小被欺负到大,后来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于是痛下决心减肥,这才瘦了下来。
他为了安慰阿娟,还带着她一块去送货,趁机兜风散心。
他们两个在车上开始讨论因为胖而被人取的外号:“黑猪”,“水肥猪”,“大恐龙老师”欢笑着,消解了肥胖带来的阴郁,一路上,两人因为小时候的扎心遭遇惺惺相惜,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又过了几天,阿娟涂上了口红,穿上精心挑选的衣裙和阿仁一起看电影。
电影院外,阿仁说着自己之前肥胖的糗事,然后鼓励阿娟。
阿娟虽然嘴上说着“你这个人也太正能量了吧”,但是阿仁的话还是进入了心里。
“改变世界太难了,不如改变自己快一点。
”
正是因为阿仁,阿娟第一次产生了想要改变自己的决心。
她清理掉家中的垃圾食品,主动去上减肥课,打算变成更好的自己。
跑步、节食。
一段时间过去了,结果不但不减反增一斤多。
减肥机构的老师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刺入阿娟的身体里,她心里打颤。
她怀疑自己不是因为喝了一杯无糖饮料导致的。
培训机构开始建议她做胃部手术减肥。
阿娟发现模范生男孩小宇的异装倾向,小宇请求阿娟保守秘密,两人也发展出一段惺惺相惜的跨年友谊,阿娟一连几天研究幼儿园的新菜谱,叫来阿仁和小宇帮她试菜。
结束后阿娟无意间发现阿仁减肥成功的秘密——催吐。
每次吃完饭,阿仁都会躲到四下无人的地方,用手催吐。
长期的手动催吐,胃酸反涌,导致阿仁的手背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疤痕。
阿仁看到撞破自己秘密的阿娟,兀自的逃跑了。
平时孩子们叫她“大恐龙老师”,阿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近来的遭遇使得她心烦意乱,当小女孩要来摸她的肥肚子找小baby时,她敏感的神经被刺痛了,大生呵斥孩子们。
小女孩吓得哭起来。
尴尬的事情发生后,快递员换了,换成了一个老头。
在饭店和阿娟遇见。
喝醉的同事,无底线的调侃“你女朋友呀?
胃口很大啊”阿仁却着急的否认说道“只是相熟的顾客。
”阿娟落寞的离开,感觉到了深深的背叛。
那个高喊着努力做更好的自己的阿仁,也不过是不能面对肥胖罢了,尽管因为自己曾经胖过而对自己好,但本质上还是会因为自己难堪。
让阿仁难堪的不是肥胖的阿娟,而是曾经肥胖的自己。
阿仁归根到底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能面对自己的弱者,只是卑微的屈服迎合于世界。
回到家,阿娟看到母亲幼儿园新印刷的菜单,上面的自己却被一个卡通形象代替。
妈妈认为把阿娟的形象印在菜单海报上,会影响效果。
阿娟和妈妈大吵了一架。
“你真的有在努力吗?
”妈妈的话彻底打碎阿娟的心,自信和尊严。
“是不是只要瘦了就好了。
”阿娟去接受了缩胃手术。
食量变小了,但依然没有瘦下来。
还失去了引以为傲,赖以生存的味觉。
阿娟崩溃了,她深夜闯进减肥中心,一通乱砸。
减肥机构的形象代言人身材很棒,面容姣好,一直会出现在阿娟的潜意识里,总是对她说一句话:“要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可是,阿娟感觉到减肥机构欺骗了她。
醉意中,两人扭打在一起。
阿娟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她把所有的愤怒变成了拳头与力量。
母亲最后理解接纳了她,当看到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大快朵颐的时候,她会心地笑了。
阿娟接受了自己,她决定与肥胖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最后阿仁又重回她的身边。
小宇的异装倾向在妈妈眼里是异类的存在,带小宇看了很多医生,最后在幼儿园活动的时候 小宇勇敢的展示了自己,他爸爸妈妈就带着他搬家了,离开的时候,阿娟让阿仁帮她送快递,是小宇异装的头发, 阿娟追上了小宇。
我自己的人生自己会做主,您过好自己的不就好了为什么对别人的人生还要指手画脚呢“如果你和世界不一样,那就不一样”
吃播为了红,人前吃得香,人后吐到哭。
女人为了美,开眼角动鼻梁整下巴,只为追逐别人的一句:漂亮。
胖人为了瘦,节食、运动、报减肥班、做手术,只想成为“最美的自己”。
为了大众眼中的好、美、瘦,我们忽略自己的真实意愿,只为和别人一样,但这样做真的好吗?
电影《大饿》或许能给你一个答案。
剧中的姜映娟(蔡嘉茵饰)重210斤,30岁,被学生称为“大恐龙”老师,做得一手好菜,却依旧摆脱不掉胖带来的歧视。
阿娟性格温和,是一个乐观的胖人,但因为胖,她成了被取笑、轻视的对象。
生日当天,母亲爽约没回家,第二天回来却送了她一份礼物——减肥课程,并说:“你现在不减,以后更难减。
”
似乎胖人什么都不做,只因不是大众眼中的瘦,他们就错了,他们就应该减肥,不能随意吃喝。
正如本片的片名《大饿》,让胖人感到大饿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饿,还有心理的饥饿感。
人在满足他人期待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饿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减肥造成的这种“大饿”不仅是阿娟的痛苦,也是每个胖人的痛苦。
他们是被大众标准束缚住的“胖人”,体重没有超标,却因不是大众眼中的“瘦美人”,一再逼迫自己减肥,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胖”是他人眼中的原罪胖就是没有自制力,胖就是失败,胖就不能玻璃心脾气差,似乎胖本身就是一种错。
胖人的世界看不见善意,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恶意,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便可能伤害到胖人敏感的心。
漂亮的人,性格不好,依旧有人喜欢,但胖人却要学着改变自己的性格,让人喜欢。
阿娟性格好,善良、乐观、温和,与小朋友相处愉快,擅长做美食,但因为胖,她的优点被忽视。
阿娟为小朋友打饭时,与小朋友闲聊开玩笑,像朋友一样相处,母亲看到后却指责阿娟:你跟他们玩,以后怎么管得动他们。
阿娟提出要帮母亲制定小朋友的菜单,却又被母亲说道:“你把自己吃成这个样子,哪位家长敢把菜单交给你。
”
阿娟不服气地争辩道:能力和身材是两回事。
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阿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她胖,在厨房煮菜是一件没出息的事情,阿娟现在的生活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母亲认为的负责是,三十岁的阿娟应该去减肥,然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煮一辈子的菜。
对阿娟而言,煮菜是一件开心的事,她也享受这样的快乐,但不被母亲理解。
似乎这个世界,大家都对胖人失去了耐心和平常心,胖人的好心也容易被误解,被欺负,说了也只会换来别人的不相信。
公交车上,阿娟好心为老奶奶让座,却被说:“小姐,你还是坐着吧!
”
家门口,阿娟拿出钥匙开门,却遭到邻居猥亵,反抗过程中导致邻居滚下楼梯,却被邻居老婆嘲笑道:我老公眼瞎了,才会看上这死肥婆。
似乎胖本身就是一种原罪,无论你做什么,怎样做都是错。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胖人必须要承担起胖所带来的折磨。
因为胖,找工作被拒,逛个超市购物,被别人指指点点,走在街上,也会有人在背后偷笑,出门坐个车,也会被用胖来开玩笑。
似乎这个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三种,男人、女人、胖人,胖成了一种群体代称,没有性别之分,他们不敢拍照,没人一起玩,要想融入他人,必须减肥改变自己。
胖人也想正常生活,但最后也只能被外界环境逼着去改变,去减肥,去变瘦,去成为大众眼中更好的自己。
阿娟,千万胖人中的一个缩影片中的阿娟为了不再让母亲失望去减肥,到了艾伦减肥训练营时,艾伦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减肥?
有人是为了不再被工作拒之门外,有人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只有阿娟是因为母亲让她来就来了,她不想再被母亲当成一个失败品,不被看好。
阿娟说完后,换来的是大家的哄笑,艾伦却说减肥是为了,不再让别人选你,是因为你比较便宜,不再因为胖被低估工作能力。
这确实是胖人的内心所想,他们不想再受到歧视,不愿再经历穿衣服被说不适合,吃东西被嫌弃胖,坐公交被嫌弃占位置。
戏中阿娟的痛苦遭遇很真实,胖人的敏感自卑演绎得很好,这不只是演员是胖人的原因,而是导演谢沛如也曾是胖人,并且深受此影响。
《大饿》是谢沛如替胖人的发声,也是为曾经的自己发声,她希望大家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胖人。
青春时期的谢沛如胖过,而且胖成为了她的一个阴影。
那时的她因为胖,被别人称为“阿肥”,并因此失去自信,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讨喜一些,她会故意做一些好笑的事情,让同学认为她是一个好亲近的人。
即便后来谢沛如瘦了下来,胖的阴影一直伴随她,让她非常在意自己的体重。
生活中,像谢沛如这样在意体重的人并不是少数,特别是女性。
对于女性而言,减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追求瘦和美。
艺人为了上镜好看,刻意控制自己的体重,每餐不敢多吃。
普通人,为了追求明星们的瘦,为了维持大众眼中的“好女不过百”,减肥节食,只为了瘦。
似乎,我们瘦下来就能成为更美好的自己,谁也不知道这种风气怎么形成的,但瘦就这样成了一种大众审美。
阿娟为了瘦,节食运动,做胃绕道的手术,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失去了味觉,再也做不出美味的食物。
快递员吴永浩以前也是胖子,后来瘦了下来,阿娟曾问他怎么维持瘦的,他说靠个人魅力。
但在不被人知道的角落,他努力催吐,把吃掉的东西吐出来。
吴永浩看着是一位阳光热情的人,但内心却充满负能量,他认为改变自己迎合世界更容易。
我们为了追求大众期待的样子,失去自我,为了成为他人眼中的正常人,减肥、变瘦变美,但这个标准谁也不知道怎么来的。
活出真实的自我,很难胖没错,瘦没错,你想被他人认同没错,但歧视不处在标准中的人就有错。
瘦是美,胖是丑,这是谁制定呢?
瘦与胖本该是人不同的状态,而不该是被嘲笑的原因。
我们经常在真实的自己与他人期待的自己中纠结,矛盾,在追逐他人认可中丢失了自己。
其实我们更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但能真正活出真我的人很少。
我们处在在这个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大众观念的影响,很难忽略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阿娟之所以能在最后勇敢拒绝成为“更美好的自己”,是因为她为减肥做了很多努力,能做的都做了,却为此失去了味觉,无法吃到最爱的食物,她怒了,和想象中的瘦女人打了一架,并喊出那句“去你的更完美的自己”。
如果你以为《大饿》是在讲一个人怎样减肥变瘦的,那就错了。
它探索的是我们到底该为什么去减肥。
如果是为了他人心中的“瘦美人”,成为大众期待的人,那我们没有必要去减肥。
如果是体重超标,严重影响了自身健康,那不需要别人说,我们也必须去减肥。
但现实却是,我们为了追求他人的认同,刻意折磨自己,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想法。
听到别人说自己胖了,便想法设想让自己瘦下来。
也有人为了瘦,忍着减肥路上的折磨和痛苦,但就是做不到大家期待的“瘦”!
所以,当你看到别人减肥无果时,不要说还不是你没自制力才胖的,也不要说,你那么胖了还吃。
如果有人要你像他期待的那样,你也完全可以说一句,去你的更好的自己。
我们要学会善待自己,如果只能这样,坦然接受便好。
《大饿》结尾时,阿娟坐在路边,听着路过的人议论“来这减肥的人都是没自制力的人”,另一边,一位微胖小男孩开心地吃着食物,他还没有意识到胖会让他面临世界的恶意。
电影中,阿娟放弃了减肥,不再追求完美的自己,看似是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但依旧改变不了他人的看法,她能做的仅是善待自己,戏外的我们也是如此。
我们无法阻止他人的看法,但要更爱自己一点,对自己宽容一点。
当你胖没能耐时,大家会嘲笑你胖,但当你有钱有权时,你的胖就成了你的个人魅力。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无法改变他人的看法,但却可以去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并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努力,不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我们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追求更好的自己,也可以勇敢拒绝别人要求的完美。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妥协而充满善意,它只会因为你强大而充满善意。
胖子一定很懒,胖子身上很臭,胖子不自律,怎么会有人爱胖子呢?
一个影评写因为减肥而造成心理问题,节食,催吐。
底下评论“你应该多吃蛋白质”“我当时减肥的时候是怎么怎么坚持的”“你运动量太少了,空腹五公里最好”看抖音一个200斤博主记录减肥的日常,午饭有一拳头的米饭,评论依然是“你这一顿够我吃一天了”“不要吃主食”“有一说一是不是吃的有点多”胖子真的很惨,我和女主很像,我也有一个好身材爱美的妈妈。
我胖到180斤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和我妈吵架,因为我不爱出门因为我不拖地因为我不收拾房间,其实没有原因,她看不惯我胖。
所有吵架最后都会回归到我的体重,因为我胖我懒所以我不爱出门我不拖地我不收拾房间。
后来被逼着去了健身房,我们不再吵架。
每隔几天她就会问我,瘦了吗?
瘦了多少?
去亲戚家,亲戚拉着我左看右看问,一个月才瘦四公斤?
不是说大体积瘦的很快吗?
去上班,同事说你瘦了吗?
怎么腰上还有那么多肉?
我妈告诉我早晨一个鸡蛋中午一块牛肉晚上水煮菜,她就是这么瘦下来的。
亲戚说你不要吃主食,白米白面都不要吃。
同事说不要吃晚饭,瘦的很快。
每个人都在告诉我要怎么去做要怎么去减肥,多简单呐,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我会报复性饮食,吃到撑,撑的动也动不了。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说,我没有毅力,我坚持不下去。
瘦了才有更好的工作,瘦了才能穿漂亮衣服,瘦了才有好的恋爱,瘦了才有自信。
所有的人说我现在生活的失败,都是因为胖。
瘦了之后生活就会好吗?
我们还是在被人指指点点这世界会好吗?
不会的
这个世界对胖子确实很不友好。
如果一个人很胖,给别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她不懂节制,连自己的体型都控制不住,大多时候确实是这样,但是不自律带给一个人的社会性伤害真是远远大于不自律这个性格缺陷本身。
大多数胖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遭受过同龄人的讥笑,长辈的嫌弃,上级的不牢靠初印象。
影片中,姜的妈妈自己的身材管理很到位,并且有声有色地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但却对女儿关心不够,对家庭没有足够的付出,这也导致姜的生活态度不够积极,到中间的自暴自弃都是有迹可循的。
而且,本以为阳光快递那小哥给了姜努力的可能性,到最后却发现真相竟有几分残酷,原来他人的努力只是伪装色。
再刻画了社会上减肥机构的不良宣传,旁人对姜身材上施加的语言压力,都是姜最后几近疯狂失去味觉的导火索。
最后,虽然姜和阳光快递看似守护的小宇的异装梦,实际上也只是守护一时。
如果家庭环境和社会大背景不改变,往小了说,如果自己本身的内心不够强大坚定,最后终会妥协,而且要以自己一个人的内心对抗社会的恶意,这显然是螳臂当车自我催眠。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奇葩说看到的一个辩题:如果你的儿子想要在幼儿园里穿裙子,你会不会阻止他。
其实我是站正方的,因为你如果不阻止他,看似是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
但实际上,作为母亲,你根本无法抵挡这个世界对小孩带来的恶意,无法弥补童年的创伤。
对于创伤,我宁可选择遗憾。
除非,这个世界足够美好,那我们可以真正的拥抱自我,真正地解放天性。
否则,到最后,我们与恶的距离就在咫尺之间。
2019年,在疫情未来临之前,在我国宝岛台湾的火热季夏,有这样一部小众的影片悄悄上映。
它是导演谢沛如的院线处女作,却一举获得2019年台北电影节国际新导演竞赛观众票选奖,并入选2019釜山国际影展亚洲电影之窗单元。
影片女主角“其貌不扬”,却一战成名,不仅斩获2019年台北电影奖最佳新演员奖,同时也入围了第56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
这部小众影片就是《大饿》,它通过讲述一位胖女孩减重的经历,深层次地揭露出社会各界对“肥胖人士”的偏见,扛起“反歧视”电影的大旗。
故事中女主角的名字叫做阿娟,她30岁,体重105公斤。
她擅长厨艺,在妈妈的教育机构当一名厨师。
因为身材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遭到了很多歧视,例如小朋友们都叫她“大恐龙老师”;邻居李老头对阿娟“袭胸”,围观群众却嘲讽她不配。
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对阿娟感到“羞耻”,认为她的“胖”是因为她不努力,不上进。
在阿娟30岁生日时,她满心欢喜地期待妈妈的生日礼物,却等来一套减重课程。
《大饿》截图在减了十公斤后,阿娟进入了“平台期”,受店员怂恿,她进行了“胃绕道”手术,但手术的副作用让她失去了味觉,作为一名热爱美食的厨师,失去赖以为生的味觉,是极其残忍的。
阿娟在痛苦中挣扎,反思自己手术的正确性;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中,渐渐接纳了自己的身体。
最终,阿娟战胜了符合社会期待的所谓“美好的自我”,重获新生。
这部影片对“胖子”所处社会处境的刻画与展现十分细致,从“大恐龙老师”、“猪头”的称号,到“她不配被袭胸”的道德质问,这些侮辱性的词汇,是我们社会对“胖子”群体的刻板标签,充斥着冰冷的恶意与虚伪的道德。
在当下,每个“胖子”行走在路上,不仅会承受陌生目光的羞辱,还遭受到关于品行与生活作风的猜疑指责。
这种外貌羞辱与品性指责,是“服美役”潮流下价值观的沦灭。
所幸,这部影片打破了传统“减肥类影片”的刻板情节设定——不是所有的胖子都是“潜力股”,也不是所有“胖子”瘦下来就可以成为“万人迷”。
《大饿》截图减肥是合理饮食,健康作息,慢慢接纳自己身体的过程。
瘦不是评价身材的唯一标准,健康才是。
同样,“白瘦美”也不是评判女性的唯一的指标。
美是多样性的,真正的美丽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一颗善良又坚定的心。
如果你是一个胖子,请同自己的身体和解。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胖子,请多给他们一点关心。
春天来了,多吃点健康的绿菜和新鲜的鸡蛋,去户外晒晒太阳吧。
一年好事由春始。
春天,是昂扬着蓬勃绿意的季节,也是是重新认识世界的季节。
最后所有女孩们胖也美,瘦也美因为我们本来就很美。
前期的女主根本没有足够的能量做自己,只是用做自己这种口号自我安慰罢了。
明明她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到了30岁都没有去做。
她心里是认可别人对她的负面评价的,甚至她心里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比别人给她的多千万倍。
好不好看其实真的不是生存的重要条件,很多不好看的人都活得很漂亮,她们认可自己,对自己有规划,有原则有底线。
而女主105公斤,不能说是单纯的胖了,鼾声如雷气喘吁吁,很大可能还经期紊乱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绝对的,才30岁啊。
吃那么多美其名曰喜爱美食,明明是为自己无节制的饮食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也是个大胖子,就是毫无节制习惯极差吃胖的,生活中别人的歧视微乎其微,当面羞辱更是从未发生,因为几乎没有人关心别人怎么样,自己的生活已经够忙碌的了。
这部电影根本没有深入分析出胖子的心里状态,没有向内观察,而是大部分描写了一群无关人等怎么对待胖子。
把所有的责任都向外界推了,却弱化了了胖子怎样更严重虐待自己的身心。
小男孩喜欢穿女装跟猛吃的胖子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鼓励胖子想吃就吃不顾他人眼光做胖胖的自己,简直搞笑(这里讨论的不包括那些因为药物激素等原因导致的发胖,只单纯讨论我和女主这种纯粹因为自我放纵吃胖的人)。
反正我作为胖子,我真的不想让自己继续吃继续胖了,我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真正的享受美食,而不是哐哐哐吃到200斤,还美滋滋的说我这是做自己,你们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看我你就是不包容我,看我你就是歧视我,看我你就是不理解我,可能吗?
别人才没有看你,是你自己都看不下去自己啦。
电影初衷是好的,想表述当今社会上的单一审美非黑即白的社会现象,但是水准一般,为了突出主题强扯。
今天重新记录了去年的观影记录,一边玩一边看,到现在才整理到五月,真的是效率好低。
去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刚复工不久,那个时候的我因为疫情封闭在家胖了十几斤,但是又瘦了7、8斤的样子。
看电影的时候就感慨蛮多的,胖了以后是真的很难瘦下来,不过,那个时候我还是满怀期待的,我以为上班以后应该会慢慢的瘦下来的,那个时候的我大概是150斤左右,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会是我一年里最瘦的时候了现在的我已经直冲180了,再来想想这部电影的时候就真的有更多的感慨。
人在最初的胖的时候确实是会努力减肥的,然后每次减肥只要不是瘦到最满意的,然后再复胖再减再胖,反复个两三回就真的会是去耐心了,而当人越来越胖,胖到一定地步的时候是真的连减肥的欲望和动力都没有了。
其实我觉得女主的妈妈身材这么好却有一个这么胖的女儿不太合理(可能我见识太少了),因为一般这样的妈妈一般要求都很严格的,会从小的时候就控制着孩子的,像我妈,身材也没那么好,我们家人的身材都没那么好。
我每次减肥我妈都不会很苛求我,都会告诉我差不多就可以了,只要不影响身体健康就好了,所以我每次都是只瘦一点点以后就放弃了。
而我的同事小姑娘,身材虽不是顶级,但是已经算是不错,她的妈妈每天都还在让她少吃多运动,一般要求严的妈妈孩子都不会太差。
跑偏了,瘦了以后抠吐的男生很真实,很多胖了以后瘦下去的人都不敢再吃,我学姐就是这样,之前上学的时候,每次都是大口的吃,吃完再去抠吐,现在她应该不这样了,已经摒弃了错误的减肥方式,但是片中去减肥中心也不行,切胃手术也没减肥成功真的是很让人绝望了。
但我现在也是挺绝望的时候,因为自己完全看不到瘦下去的希望,不过,我现在比较没羞耻心了,对于外人的评价已然不太在乎了,虽然新年没有新衣服、懒得和朋友出去聚会是很让人伤心的,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再有斗志起来
电影里多次出现这个物品,相信是有意为之。
鱼缸里的金鱼美则美矣,却被束缚在方寸之地,它的美丽也不过是人类刻意安排的杂交、选培。
我们从小时候起就开始有意识的抱团,排挤那些和团体不一样的人群:笨蛋、胖子。
这种偏见被大多数人无意识带入成人社会,某些习惯这种偏见的人更是将其视为幽默感的一种表现方式。
宽容真是一个稀少的品质,理解一个人却很难,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结尾学员、路人的言语都在印证这点。
电影里的快递小哥人设真的很有意思,他应该做了胃绕道手术。
他与女主角间交流似乎带走一种别样的心理:像一个被招安的土匪(没有贬义)去看望曾经的兄弟,你看我现在混的怎么样?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快递小哥极力展示优越感的同时,唯恐女主角发现自己的背后一面。
被发现后选择了逃避。
小宇则映照着女主角的童年、家境。
女主角则是从怀疑到接受,最终被规则同化。
但是同化后的结果真的好吗?
这是电影留给我们的问题。
当然,电影最后还是给了一份不错的结局,两辆车子和谐并排行驶在美丽的街道,减肥中心似乎也有所收敛。
女主最后失去了味觉,正像很多人慢慢失去了自己的特质。
当一个社会制定出好与不好的区分后,人们很自然的鄙视不好的人群,并报以“这是不努力的结果”的话语来鄙视这类人群。
引人向善固然很棒,但是能不能给予困境中的人们一点同情,不要再以“不好好学习就要当乞丐”来教育孩子。
今天从细胞房出来,看到豆瓣提示《大饿》有资源了,当时觉得精神一振,我已经期待这个电影太久了,预告片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但是无论我如何努力去寻找资源,都一无所获,现在在爱奇艺就可以看,简直再好不过了。
为什么那么期待这个电影,可能因为我也是这样体型的女孩子,所以预告片里的每一句,都感同身受吧。
我已经减肥一阵子了,已经瘦了十二斤,终于不再是190+女孩了。
可是,最近迎来了平台期。
可笑吧,这么大的基数,居然还有平台期。
那些励志的帖子里,不都说大基数会很好掉秤么?
为了能早日突破平台期,我只好对自己更加严格。
早晨全麦面包三明治,除了鸡蛋和无淀粉火腿什么都不放。
中午吃一些蔬菜和半个拳头大小的糙米饭。
晚上不吃。
然后,我好饿。
真的好饿。
饿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有的人说饿像是一把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肉上,直到把你雕刻成你想要的模样。
在我这里,饿是一种无孔不入的感觉,它可以从你的七窍,你的皮肤,你的四肢百骸,你的每个毛孔蔓延开来,让你除了饿之外,不会再有脑子去想别的事情。
今天的我,真的好饿。
犹豫了一阵,既然要看电影,又是平台期,不如我们叫个单人的火锅杯吃。
一边看电影,一边吃饭,这种久违的感觉,真让人向往。
四十分钟后,我把ipad放好,火锅杯和蘸料摆好,打开爱奇艺,开始一边吃火锅,一遍看电影。
那个女孩子和我好像,都是一样的只穿宽大的t恤牛仔裤,梳了马尾辫以后,头顶总是有细细碎碎的乱发像是野蛮生长的杂草。
怎么会像呢?
可能是因为胖子都长得差不多吧。
电影里的女孩子,体重205斤,我最胖的时候,比她瘦10斤不到,可是我觉得我没有她胖呀。
或许自己的眼睛会欺骗自己吧,在别人眼中,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想到这里,我突然沮丧了起来。
当看到小吴手上的伤时,我瞬间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因为同样的事,我在15分钟之前,刚刚经历了一遍。
是的,我又催吐了。
我吃下了火锅杯,喝了号称不长胖的元气森林的牛乳茶,然后,我就后悔了。
解决这种后悔的情绪简直不要太容易,我已经经历了无数次了。
走到洗手间,翻开马桶的盖子,将手指伸到喉咙里。
然后生理性的涕泪横流,排出不该吃掉的食物,等到再也吐不出来了,就洗把脸,若无其事的从洗手间出来就可以了。
然而这次却不同,这次我的猫就站在洗手间门口,定定地看着我。
那个表情和眼神,与电影里的女主看到男主催吐时,一模一样。
我突然,想像男主一样,那个包把自己挡住。
我好难过。
--最后的结局,女主在梦境中,和自己和解,在现实中,和妈妈和解,只不过用了一种代价沉重的方式。
看了下短评,这也是这部电影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虎头蛇尾。
电影里的人和解了,可是电影外面的人还要生活。
我依旧要继续在这种饥饿的生活中慢慢走下去。
装好明天要吃的菜,和一小份米饭。
心里想着,我一定是中午吃的太少了,所以晚上才会这么饿,才会忍不住叫外卖。
鼓起勇气,将明天的半个拳头大小的糙米饭,增加到了一个拳头的大小。
看着卧室的椭圆仪,还有椭圆仪上的运动鞋,我没有什么感觉,只想快去洗漱然后睡觉,这样明早可以早起一个小时,然后蹬半小时的椭圆机,可以消耗约300大卡的热量。
晚安了,这个我无法和解的世界。
对于身材,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当以瘦为美不知何时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减肥”成了挂在所有人嘴边的口号,是应该拼尽全力接近心中的“完美体重”,还是做最自然的自己,哪怕可能面对周围人的目光?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苦恼,不如看一看这部新片——大饿导演: 谢沛如编剧:谢沛如主演:蔡嘉茵 / 赖琳恩 / 谢祖武 / 张耀仁上映日期: 2019-11-15(中国台湾) / 2019-06-30(台北电影节)片长:90
新人导演,新人演员,首部长篇作品。
看似不起眼的样子,却在第21届台北电影节大放异彩,拿下了最佳新演员奖及国际新导演竞赛观众票选奖。
没有群星闪耀的《大饿》,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大饿》主演,新人演员蔡嘉茵剁芹菜碎、炖鸡翅根、熬雪梨汤、清汆丸子……影片开始没两分钟,一番操作行云流水,撩拨着观众的味蕾。
但这不是个人厨艺秀,正相反,是一场即将打响的,与美食艰苦卓绝的斗争。
她叫阿娟,30岁,105公斤。
因为身材的原因,她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在妈妈开的托管班里当个厨师。
但是在托管班,也要受到来自小朋友的对身材的嘲讽,被起了个她最不喜欢的外号,叫“大恐龙老师”。
由于身材,阿娟还面对着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以及若隐若现的歧视。
公交车上想给老人让座,被乘客嫌弃站起来太占空间。
好心递过去飞到身边的篮球,还要面对小孩子的冷嘲热讽。
开口就骂:“死肥婆,走开啦!
”甚至隔天还追到家门口,猛丢一顿臭鸡蛋。
甚至被邻居老大爷性侵,都要背负着不可信的质疑,被旁人嘲笑“多恶心”。
他人不经意的言语,对于阿娟而言,却是一把把尖刀。
“请你吃鸡蛋,死肥婆!
”“你怎么不看看你自己,你真的有在努力吗?
”“性骚扰怎么会骚扰到像你这样的人啊?
”“你连自己的身材都控制不好,家长怎么放心让孩子吃你定制的菜单?
”
“我哪里惹到你们啦!
”阿娟只能在身后无力而愤怒地控诉,但她的声音从来不被注意。
更让阿娟不舒服的是,她的妈妈是一个极其注重身材的健身达人,与她肥胖的身材形成鲜明反差。
邻居见了,都要对比一番。
为了让女儿强行开始减肥,她的妈妈送她的生日礼物是——艾克森减肥训练班。
减肥训练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它承载了一群胖子的减肥希望,用励志鸡汤、魔鬼训练和产品推广,驱动他们“成为最完美的自己“。
训练师一上来,就是灵魂拷问:请问你为什么要减肥?
答案五花八门,但核心只有一个——想摆脱整个社会对“胖子“的隐性歧视,走上一条”正常人“的道路。
疯狂的打鸡血背后,是一套成熟的营销手段和盈利逻辑。
向顾客推销自己的产品,推荐自己的附加项目,通过诱人的话术,让每一个客户对肥胖产生强烈负罪,陷入“越瘦越美”的逻辑圈套。
但生活还是眷顾阿娟的,在最灰暗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永远笑容阳光的快递小哥,小吴。
小吴不仅没有嫌弃她的体重,还向她坦承,自己曾经也是个大胖子。
以前的同事都叫他“水肥猪“。
无法忍受他人欺负的小吴,强迫自己开始减肥,“又不是只有你胖过,不要觉得自己很特别。
”一句话,开始融化阿娟的内心。
“改变世界真是太难了,不如改变自己快一点。
“小吴选择了向世界妥协,向自己妥协,也给阿娟看到了瘦下来的希望。
她开始疯狂地减肥,通过节食和运动,尽管带来皮肉和精神的痛苦。
作为一个热爱美食的厨师,当食物摆到眼前,也只能强行说出那句:“你吃吧,我不饿。
“
但减肥也确实带来了正反馈,阿娟开始变得快乐。
她开始打扮自己,披散开一直束在脑后的头发,化上淡妆,穿上不那么色彩灰暗的衣服。
小吴的存在,让她的生活里看到了平等与尊重,更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但是美好愿景的破碎也是那么轻易。
当阿娟看到小吴手关节的伤疤,和他在漆黑的街道俯下腰,将手指伸进喉咙,痛苦地催吐出刚刚咽下的美食时,才知道,他维持身材的方法从来不是靠什么“个人魅力”,而是无穷尽地自我伤害。
而当同事在场时,她以为值得依靠的小吴,甚至为了面子,做不到当面介绍一句——“这是我的女朋友,阿娟。
”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在采取了极端行为,做了胃环切手术后,阿娟发现自己,尝不到任何味道了。
她曾经最爱的美食,吃起来味如嚼蜡。
阿娟大口吞咽,不觉已经泪流满面。
为什么我明明什么都没做,还要面对那些异样的眼光、当面的嘲讽、背后的指责?
为什么“胖子“这个身份始终像胶布一样缠在身上,甩也甩不掉?
“是不是不管我多努力,在我瘦下来之前,我就是个失败的胖子?
”“减肥”两个字像一道枷锁,锁住了阿娟原本的生活,也锁住了她曾经拥有的简单快乐。
全片的高潮,落在了一场虚拟的搏斗。
搏斗的双方,是阿娟和她内心中“更美好的自己”。
那样高挑、美丽、乐观、魅力无穷。
“为了成就最完美的自己,千万不要在这里放弃哦!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瘦不下来吗,因为你怕瘦下来,还是没人爱!
”“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活该,死胖子!
”鸡汤与恶语,苦痛与挣扎,幻想与现实,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对峙。
而阿娟最终会走向哪一方?
《大饿》6月初已经上线国内视频平台,但与台湾版本相比,被删减了整整十分钟的内容。
那是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我们没有机会看到。
那是一个内向的异装癖小男孩小宇,在阿娟的帮助下,对自我的寻找。
同样是被抛弃、不被理解的人,他们的相遇,是对影片主题的一次深化。
但在大陆平台上,小男孩从来没有在舞台上穿裙子的权利。
看到这里,可以发现《大饿》从来不是“丑女大变身”的励志鸡汤,而是对所有人价值观的反问:究竟应该做怎样的自己?
更完美的自己,还是更快乐的自己?
《大饿》给了我们一个梦幻般的美好结局:经历无数的挣扎与和解,大娟和小吴再次坐上车,满面笑容。
小宇也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一顶鲜艳的假发。
但现实真的会如此轻松吗?
当这一段行程结束,他们能扛得住那些鄙视的眼光和轻蔑的言语吗?
阿娟还会继续减肥吗?
小吴还会催吐吗?
小宇能更加坦然地做自己吗?
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实际上远远没有解决。
只要歧视与偏见一直在,就什么都无法真正结束。
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放声地笑。
*本文作者:豆奶
拼的
看完心情不太好...
不要怕和别人不一样❤️
全片最大的问题是从头至尾跳脱不出正常的生活路线,几乎每一处都充满了“刻意”,那种为了完成剧情而刻意的“刻意”。但是作为处女作长篇,可以做到这个水平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题材的起点太低了,太常见,也就很难找到“独特的审视视角”。但是也再次证明了,作为能够“一炮小成名”的作品,必须要有导演特色想法的东西,和完美女孩在“胃房”打架的戏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大话西游已经提前几十年用了一次,毕竟也算是第一次把内脏空间用于减肥戏。异装癖小孩对于片子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帮助,硬要说的话就是“面对内心最本质的自己”吧,不过特殊人群题材的加入算是巧妙的加分项。无法说错。最后主角在失败后没有明确的处事态度,略有失望。
值得一看的小品,謝沛如劇本討論的東西很有意思。非常喜歡蔡嘉茵的表演,撐起全片的靈魂人物。可惜意外失落金馬新人獎,替她感到惋惜...
开心做自己最重要,不要在意旁人的眼光
啊,前半段尚可
这个世界冷酷无情充满标准定义,你的妈妈、爱人也从不拥抱你。我们抗争然后失败,我们只能和自己和解,活下去。
做自己很难吗?快递男说:要改变世界太难了,还是改变自己比较快。但创作者在最后一组航拍镜头里也许在说:这是可以双线并行的,做自己并不一定要谋杀掉社会期待的自己。
——“我是为你好” ——“管你屁事,去你妈的更美好的自己”
拿青少年异装癖跟肥胖做类比导演真的是其心可诛。
这就是现实啊,不圆满却学会了包容自己
用不那么残酷的缓慢温情的方式展现了胖女孩会遭遇的日常。当胖女孩一拳挥出,说“去你妈的美好生活”的时候,好帅。
勉强跳着看完,烂尾了
渣奇艺删减了10分钟,女孩却没减掉10公斤,这是最后一次充会员了。胃里翻江倒海那段真是看吐了!
删不删也就那样吧
本来想煮面吃,突然看了电影,失去胃口。/ 电影还是隔靴搔痒,又悲伤。因为偷懒没找资源,看了爱奇艺版,剪了足足十分钟,小男孩异装癖全剪光了,这又尼玛何尝不是一种歧视?干你屁事啊剪个屁啊!!!垃圾!
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有些画面你剪了看不到,就不存在吗?
做自己与做别人眼中理想的自己互相消解(缠斗幻象中那句“去你妈的美好自己”与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排挤完全抵消),但最惊喜的还是有人味的剧本,蔡嘉茵与柯淑勤极具生活化的演出浸入观众的视角,可不比那些只靠没由来争吵造作母女冲突的戏好太多,张耀仁的演出仍旧甩不开包袱,但巷角抠喉呕吐那场戏仍然冲击力十足,一尊布满裂痕的“完美”雕像。只可惜尾段十分钟乏力,最后落点在小宇完全摸不到头脑,也可能是有删减。
Body shame话题的优秀之作。台湾电影真是快接近日本的细腻与温柔了,就算全部剧情能猜到、就算大陆网播版被删十分钟,也还是觉得很感动,而结局也毫不意外泪目了。I know it sucks as a fat but welcome to the real life sucker, fuck those "to be a better me" 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