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台湾电影是游走在琼瑶清纯气质和新电影作者精神之间的一个独特产物。
那么在我看来台湾喜剧电影就是不同于“星爷式幽默”和“冯氏幽默”两者之外的另一种幽默,是最为直接的把“幽默”当作终极目标的纯喜剧电影。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台湾的电影题材无论是剧情电影还是喜剧电影,实际上都带有很强的悲情色彩。
温婉的讽刺和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情节受阻和情节陡转带来的喜剧效果以及黑色幽默、癫狂的闹剧色彩都是台湾电影喜剧性的表现。
尤其从刚刚看过的台湾喜剧电影《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中更能发现台湾喜剧电影的如上特点。
如果把电影《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分成片段来看,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段落都有不同的喜剧成分,笑点极其密集,而且每一个笑点都充满了“台湾特色”,具有浓烈的台湾主义色彩。
这是很多地域电影都不具备的一个特别的特点。
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故事也很简单,是关于一个黑社会大哥在挽回了父女之间的感情之后,隐退江湖到乡下经营民宿,没想到人不在江湖江湖却不愿意离开他,到底是隐退江湖还是重出江湖似乎成为了片中每一个人的难题。
诚然,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带喜剧意味的电影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和观影的快感,也更能够切合当下的心理需求。
从《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观影现场就能看出来,观众很吃台湾幽默这一套,即便片中有很多非常“台式”的喜剧表达,但却丝毫不影响观众对笑点的get能力。
反而这部片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接地气。
无关环境,电影中呈现出的台湾文化,台湾的小城、家人、亲情等等,以及电影中展现出来的民众恬淡闲适又充满乐趣的生活是台湾文化的一种体现,无论是郭采洁和杨祐宁之间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还是寻找真爱的曾志伟,或者是呆萌可爱的猪哥亮……每个人人物身上都闪现出一种“有爱”的特点,他们都是心中有爱的人。
全片被感动、欢乐和爱贯穿始终,能戳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其实无关地域,谁不想过这种轻松愉快闲适的每一天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身在江湖的人,没有人能轻松容易的就过上闲适的生活,无论是为了工作、家人还是梦想,都是要不停的奔跑和努力,即便明知道努力奔跑都不一定能过上向往的生活,但是马云说的好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即便是离我比较遥远的融合了台湾文化的电影,却是丝毫没有影响整部电影的观感,喜剧的色彩中包裹着的人性的伤感和不太遥远的希望,看过电影的人都会看得到,这种生活本真的面目是所有人都会看见的。
没有人能真的逃离一种生活。
就像片中的主人公一样,曾无数次想过逃离这个江湖,可终究抵不过一个“情”字。
假如你不知道有一部热映的电影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但当你驻足于影院的海报之前看见这样的片名,你的嘴边肯定会哼起柯受良的那首歌,尽管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但是把这句家喻户晓的金曲歌词作为片名恰如其分,《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另一个名字是《大尾鲈鳗2》,第一部曾是2013年台湾最卖座的电影,不过为了让你没看电影之前能有更多畅想,《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既有怀旧的情怀,又有沉浸入生活细节里的品味,更有退隐江湖发生的那些满满笑点。
六七月是被好莱坞大片霸占的档期,有这么一部台式喜剧电影弥足珍贵,这既是吃过油腻之后换一个口味,也是把你从那些超时空里吸回来,现实有无奈有委屈,但主要看你审视的角度,若是你有《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里这些人物们的达观,笑一笑别人,再被人家笑一笑,把姿态摆低点,想要开心让别人笑笑又何妨,这是这部类型片传达出来的朴实无华却又闪闪发光的论调。
台式喜剧扎根于闽南文化,《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即是台式喜剧幽默的集大成者,其中的幽默就像闽南语音调那样,软糯可口,娇嗲宜人,闽南话会把一句话的最后一个音拖长,电影里的桥段和梗就隔几分钟会出现一次,有的能够言传,有的只可意会,哪怕有的你根本没听懂,但看着演员的表情仍然会发自内心笑,更多的则是包含了人生体悟,就像小芹和小贺的那些琐事,这些鸡毛蒜皮不会让人无聊,浓缩了无数人生活里的经历,当然也有人生大起大落的大尾,从退隐江湖回到乡下经营民宿,再到忍无可忍重出江湖,也有情种天天哥的滑稽和阴险,这样完全不同的品性放到他身上丝毫不违和,充分表现了人都是有两面,但是这部电影不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让你先笑,笑完之后全懂了。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导演尤其值得一提,邱黎宽,大名鼎鼎的宽姐,林志玲也说宽姐是她的恩人,只不过以往宽姐更多是以经纪人和电影制片的身份活跃于娱乐行业,她监制过郭富城的《父子》和周渝民的《新天生一对》,很少有人知道早年宽姐就是跟着朱延平拍电影,从场记剧务做起底层爬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有好多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熟稔闽南文化的宽姐又在电影里穿插了好多闽南经典歌曲,情景相得益彰,让观众看得毫不费力。
台式喜剧最杰出的特点就是融笑点于风土人情,而不是处心积虑设置一个包袱,也可以这么说,小人物内心里的包袱够多了,随便抛出一个都是电影里好笑的包袱,既把心里的负担卸下,又能逗别人笑,这就是电影的互动性。
年轻人日益向大城市聚集,如何让他们改变认知,乡镇或是小城市生活也有它们的乐趣,电影能起到表率作用,不仅是靠风景,靠空气,也要靠人情,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
当你只会礼节性笑,逐渐忘了孩提时代的笑,看一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会唤醒你沉睡已久的笑肌,笑过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变多少。
(文:黄鑫亮 特约发布)
文:桃妖不是妖很多去台湾旅游回来的朋友,都会说,台湾最难忘的风景,就是风土人情。
骑行在台湾的沿海公路上,那里的海岛天光十分透亮,民俗客栈里的老板特别和善,民风淳朴,生活自在。
恬淡的民族风景画,就像《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里描述的生活一样,江湖上各色人物都可以在这间民宿中寻得安身之地,穿着木屐,闲散度日的黑帮大哥带着自己不再年轻的马子,生活里尽是家长里短,还被调皮的小外孙恶搞。
乡下田园的宁静,年轻情侣小芹和小贺的争吵、恩爱,多年姐妹深埋心底的情谊,都很让人感动。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由邱瓈宽执导,朱延平监制,郭采洁、杨祐宁、曾志伟、猪哥亮、苗可丽、连静雯等联袂主演的爱情动作喜剧电影。
看到片名的时候,很多人会想起台湾歌手柯受良的那首歌,脑海里也会回荡着那个旋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我只想好好爱一回/时光不能倒退,人生不能后悔/爱你在明天……歌词颇为伤感,但这部去年斩获台湾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却从不伤感,反而让人开怀大笑,忘却那些凡尘过往的烦恼。
看过很多形形色色的台湾电影,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时代》,似乎台湾是个恋爱的天堂,女孩子的青春里都是小清新的爱恋,得到或者失去,大约都会成为青春里美好的瞬间。
而男孩子却是《艋舺》、《六弄咖啡馆》这样的晦涩的,内心孤独桀骜,一直游走在亦正亦邪的边缘。
可是,《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却给出了第三种答案。
这种风格轻松幽默的台湾喜剧,让很多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小清新。
看惯了青春时代少男少女们的倔强,这部电影仿佛在告诉大家,当男神女神们都老去了,那股子拧巴劲儿过去了,以后的生活,就像大尾、小芹、小贺他们一样,在平平淡淡中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偶尔吵架,偶尔调戏美女,但幸福就是生活的主旋律。
很诚实的说,《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毕竟是比台湾小清新电影高了一个段位的,搞笑黄段子就像成人饭桌上的调味品,信手拈来,笑到不行。
做惯了老大哥的人,比如大尾,爱美女,爱调笑,可是敢看不敢摸,都是因为怕老婆。
夸张、恶趣味的搞笑手段,在这部俚俗风情电影里,便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特别难得的是,这些搞笑的黄段子,一刀未剪的呈现出来,那些电影里的人物,就像一道下饭的农家菜,看着糙,却很天然淳朴。
这样一部笑料十足的台湾戏剧电影,笑过之后,留在心中的感动,却是满满的爱意:父女情、姐妹情、兄弟情、挚爱情要知道,这可是《大尾鲈鳗》归隐之后的故事呢,有情怀,有笑点,很正宗的台湾味道。
文/满囤儿一部票房上碾压了内地电影5周多的《摔跤吧!
爸爸》让影迷意识到,并非好莱坞大片可以教内地影视工业做人,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的票房冠军级电影,都能来执行这一神圣的使命。
其实回想一下,内地之外的电影在内地取得高票房的首推好莱坞之外,排在第二的应该是台湾。
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甚至香港的电影引进的量虽然大,但在内地成就爆款的并不多。
反倒是台湾电影,在内地先后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少女时代》两部爆款,狠狠地教内地青春片如何做人。
今年,台湾票房冠军,不讲理型喜剧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又来了。
这又是来给内地喜剧片教做人的节奏吗?
看过演员阵容和故事梗概后,稍微资深的影迷会猜到,《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正是2013年,用千万台币成本博出4.5亿新台币票房纪录的《大尾鲈鳗》的续集。
不过主创在本片的创作时,并未假定观众已经看过《大尾鲈鳗》。
当本片中需要交代人物的背景或人物关系的起源时,主创竟然拿来了《大尾鲈鳗》里的镜头,“伪装”成了闪回。
这是多么巧妙的手法啊。
对于看过前作的观众而言,这些镜头能勾起回忆;而对于没有看过前作的观众而言,这些镜头很好地对信息进行了补充,令影片独立且完整。
《那些年》和《少女时代》虽然也有很多好玩的桥段,但终归属于青春片。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则是彻头彻尾的喜剧片,而且是带有“不讲理”气质的喜剧片。
也就是说,主创调动了一切喜剧手段,以让观众开怀大笑为首要目的,而不会顾忌这个笑点是不是有点儿污、是不是有点儿荤、是不是有点儿哏、是不是有点儿疯。
看本片,观众应该把自己的思维尺度放宽一些,要有“一切皆有可能”的觉悟,否则,你的笑声会掉队哦。
郭采洁和杨祐宁已经在内地电影圈打开了市场。
可是他们依然愿意回到这部相对于内地片来讲成本小了很多的片子里饰演“小”人物。
毫不夸张的猜测,这俩人演本片的片酬,很可能只有他们内地片酬的十分之一。
他们之所以愿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影人该有的责任心和追求。
本片虽然喜剧成分高到令人发指,但同时它所蕴含的乡情味、人情味却比内地好多剧情片还要浓。
片中有令人向往的民宿、有可以让你称霸朋友圈的美景,更有传承了千年文化的祈雨仪式,以及特别显民风的停水应急。
这些,都是你去台湾深度游时所期盼遇到的呀。
提到本片,就不能不提主演猪哥亮。
因为没有他做灵魂人物,《大尾鲈鳗》和本片都会失去灵魂。
而也正是因为他于今年5月的辞世,使得该系列不得不在仅仅推出第二作便戛然而止。
看过本片后,你会很直观地感受到,一个灵魂主演对电影来说那不可取代的作用。
也许有很多人能出演詹姆斯-邦德,但是除了猪哥亮,没有任何人能够延续大尾的“生活之累”。
然而也只剩这最后的机会在电影院看到他了。
遗憾和惋惜。
随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在内地的票房大卖,属于台湾风味的电影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那些带给我们快乐和淡淡忧伤的细腻情感,那些让我们沉迷并且念念不忘的台湾风光,那些看到最后稀里哗啦哭到不能停的感动回味,都有着浓浓的台湾味道。
电影《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依旧保持着这种独特的台湾味道,而在风格上,则因为闽南语的贯穿始终,对于经典的致敬,以及那些充满人情味儿卡拉OK式的老歌新唱,都让人更加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原汁原味儿。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纯正的台湾喜剧,而台湾喜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性,既有邓丽君唱出来的《小城故事》,又有属于三代同堂式的亲情,既有属于民众的无伤大雅,也有属于家人的情感倾诉。
台湾的喜剧就像台湾的综艺一样,什么都可以讲,什么玩笑都可以开,既有欧弟式的新潮式自嘲,也有老司机小哥费玉清口中“嘿嘿”的段子手。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就将这样的喜剧特色发挥到了极致,整部电影时不时的就会冒出这样的段子,让你笑出腹肌。
纯正的闽南语,让人感受到特殊环境下所诞生的不一样的喜剧电影。
搞笑带点色的,送审时竟然一刀未剪,保留了最为本真的味道,让这部电影的幽默更显得充满地域性,这样的表达也让故事更加的完美,人物的关系和戏剧性的冲突有了更多的看点。
经典老歌的再现,颇有点致敬经典的味道,大哥、金盆洗手、跑路等等,那些曾旧让70、80后两代人念念不忘的故事,都在这部电影有最为考究的呈现。
当故事达到高潮的时候,瞬间就会被这样的卡拉OK式画面插入,风格独特,而又充满惊喜,整部电影让人一直处于很兴奋的状态,在经典老歌的映衬下,老演员们的表演不动声色的就可以把观众深深的感动,而群星式的搞笑场景,不走寻常路,总会给人出乎意料的结果,这就是台湾喜剧电影的魅力所在。
台湾电影没有宏大的场景,却有满满的情怀,是的,独特的海域,特殊的地形,熟悉的街头,以及充满台湾风情的小店,一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就像一部展现台湾风景的旅行片,你可以从中体会到当地最为纯正的风土人情。
这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影片,不仅仅表现在风光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家的温暖感受上,重组家庭,隔代教育,未婚先孕,姐妹情深等等,让人爆笑到哭,让人哭后又回味无限,让人感动之余,也感受到故事所充满的乐趣,如果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这部电影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猪哥亮撑起了《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半边天,演技独特而又充满个性,诠释了一个有故事男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就像他丰富而又立体的人生一样,让这个角色充满更多的人性,如果能看后开怀大笑,那也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在内地的大银幕上能看到的台湾电影不多,有也多数都是青春爱情片,喜剧类型少之又少,这是《我不做大哥很多年》吸引我走进影院的原因,因为台湾电影在喜剧题材上,和青春爱情片一样出色。
《我不做大哥很多年》的故事很有意思,主角朱大德本是江湖人物,年龄大了之后在乡下开了间民宿,但混江湖时的侠肝义胆并没有扔下,民宿里每天收留来来往往碰到麻烦的人,一切恩怨在他的店里都画上句号。
但他还是遇上了麻烦,先是来了一个兴风作浪的小姨子,接着女儿又莫名其妙被人绑架,朱大德只好重出江湖,江湖还是他那个时代的江湖吗?
又怎么救出自己的女儿?
看完电影,体会到了导演的野心,《我不做大哥很多年》多元素糅合在一起,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
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找回了台湾民风民俗那熟悉的味道,影片中有很多台湾俚语,在人物塑造上也都很接地气,街景、小吃、舞狮等元素,都对台湾文化有所呈现。
另外一个亮点,是影片在喜剧元素上的表达。
影片中有很多段落都让人笑出眼泪。
开篇指挥交通那场戏,不用过多的语言介绍,几个镜头就把朱大德的性格刻画的很立体,偶遇小姨子,摸胸猜年龄那段特别搞笑,朱大德假装一本正经,实际上是在吃人豆腐的样子十分有趣;另一场戏是女儿被绑架后,他和杨祐宁出去找人助拳,明明人家写的是“热狗 鸡腿 鸡排”,他偏偏说一句“热鸡鸡”,害的被老板骂。
诸如此类,贴着台式标签的笑料有很多,对于喜欢看台湾综艺、喜欢台湾文化的观众来说会很受用。
深层次来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其实是有对家庭的回归和对亲情的表达。
编剧为电影中朱大德一家很用心的做了角色设定,朱大德退出江湖之后还是不得安生,每日被江湖事所困扰,他的爱人也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随着妹妹来到逐渐浮出水面,女儿和女婿孩子都很大了,但却一直没举办婚礼,这成了女儿的一块心病,最终爆发了家庭大战……面对各自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最终的落点,则是一家人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这才是影片最想表达的主旨吧!
在人物性格上,每个角色也都很有层次,朱大德一方面放不下他心中的江湖,一方面又想在家庭上多用点心,他老婆也是外冷内热,看似不要求什么,其实有哪个女人不想要幸福的爱情和安稳的生活呢?
女儿和女婿之间的爱情,更是给世人敲响警钟,当下年轻人很多都只谈恋爱不谈结婚,这样其实是对长辈和自己不负责任,毕竟结婚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啊!
不过影片中女婿瞒着女儿偷偷的去准备戒指和婚纱,还是挺浪漫且感人的。
不过最感人的,还是朱大德老婆和她妹妹之间的亲情,从最初在心底种下怨恨,到妹妹回来搅局报复,再到最后的和解,让人意识到,没有亲情,再幸福的生活也是不完整的,血浓于水,亲人就是亲人,要学着理解和原谅。
总的来说,《我不做大哥很多年》,在喜剧、亲情、友情、爱情等多个方面,都有很深刻的表达,看过之后让人回味悠长,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导演邱瓈宽和编剧朱延平都在电影中客串了角色,还不忘自嘲,也贡献了不少笑料,这部电影值得你走进影院,因为会收获满满的欢乐和感动。
这部电影能在内地公映个人是比较吃惊的,恐怕还在于郭采洁与杨祐宁两位内地知名度非常高的演员,让本片有了内地公映的机会。
但平心而论,片中的荤段子和屎尿还是吓了一跳,简单而言,尺度很大。
但作为一部台湾本土喜剧,本片在受众方面与内地观众其实是没有任何差异化,非常典型的成人喜剧,所获得的共鸣依旧是亲情。
本片是《大尾鲈鳗》的续集,后者是台湾非常著名的电影,2013年的台湾票房总冠军,而《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又是2016年的票房冠军,可见该片的在当地的号召力。
话又说回来,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没有看过第一集有没有影响呢?
从个人的角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也没有看过第一集,但欣赏本片无压力。
首先《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描述朱大德从江湖隐退之后的生活,从江湖中人与世俗情感的角度,过度到“做回普通人”之后的情感纠葛。
其次,就是本片在部分事件上对第一集的主要情节的回溯,能够让观众get到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从观赏度的角度,这部爆笑喜剧所呈现的笑料,对于内地观众来说一样受用。
浓浓的台湾本土风情,闽南话和国语的混搭,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看惯了内地国产喜剧,对于这样的差异化风格体验还是非常新鲜的。
大量插科打诨的笑料,如龟仙人一般的老不正经朱大德,江湖气浓厚的一家人,各有特色。
朱大德昔日大哥的老顽童+妻管严形象深入人心,郭采洁与杨祐宁这未婚生子的这一对,也是一副“天是王大,老子是王二”的拽样子。
还有他们的胖小子,几乎是小一号的朱大德,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庭,又来了一位充满诱惑力的小姨子,用北条司的漫画名称形容这就是“非常家庭”。
容纳于其中的笑料,兼顾家庭琐事和角色个性,从开场调节黑社会争斗到家庭教师访问,再到小姨子到来和两位越狱的前黑帮老大找上门,简单几笔,利用极具戏剧冲突的情节和桥段,勾勒出几位角色的特点,同时换来大量的笑料。
尽管电影的内容有些“超现实”,各种荤段子也是让本片看上去有些浮夸,但是将电影与观众建立起共鸣的,就是情感。
朱大德对家人们的亲情,郭采洁与杨祐宁之间的婚姻之痛,妻子与小姨子之间的姐妹情,全部汇聚在故事之中。
影片从头至尾没有生硬的说教,更没有多余的赘述,非常自然。
个人感觉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用这个流畅且简单的故事,也通过主演们大胆浮夸的笑点和贴近现实的故事情节,这样极具差异化的表现,将情感元素融入其中,最大程度地治愈观众的爱情观、人生观。
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让大家继续相信情感,充满欢笑也很催泪。
本片的男主角猪哥亮,本名谢新达,是台湾著名搞笑主持人,节目包括《猪哥亮歌厅秀》《猪哥会社》,前不久刚刚过世。
由于不是台湾综艺的固定观众,对他的印象,最早还是在《新少林五组》中那位蜡人张,以及2010年的《鸡排英雄》。
其实个人比较喜欢他的表演风格,他擅长调侃,捉弄,风格夸张但不令人生厌。
就像他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朱大德,一副龟仙人的色眯眯造型,而且金句不断,主要的情节推动点就是在他身上。
如今斯人已逝,缅怀这位欢乐的老人。
PS,电影中处处可见很有地域风格的笑料和桥段,比如郭采洁唱MV那段,明显就是模仿当年台湾风情MV,郭采洁感觉第一次演这类“浮夸”的角色,简直笑掉大牙太欢乐了。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原名《大尾鲈鳗2》,台湾艺人猪哥亮遗作,全程闽南语,可能有部分文化差异的原因,几乎全程的笑点都无法get到,剧情尴尬到家,时不时的闪现第一部的镜头,在没有看过的情况下也是云里雾里。
【4分】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原名《大尾鲈鳗2》,台湾艺人猪哥亮遗作,全程闽南语,可能有部分文化差异的原因,几乎全程的笑点都无法get到,剧情尴尬到家,时不时的闪现第一部的镜头,在没有看过的情况下也是云里雾里。
【4分】
曾志伟和猪葛亮,这两位香港和台湾影视界的“大哥”,为电影增加了大伽的票房号召力,却毁了自己的段数。
都曾经有拿得出手的重量级作品,人到晚年,竟然也要接这样的戏来糊口。
其实不能都怪罪到演员头上,从电影里的表现可以看出,大哥们演技之实力还是宝刀未老,只是在香港、台湾电影无力回天的末班车上,一把年纪还要如此奋力的卖艺,看了让人着实是心酸。
影片讲述隐退江湖的大哥开民宿,遭遇各路“道上”兄弟纠缠,牵扯了女儿、女婿,最后合家欢的故事。
全剧充斥着吃脚趾、戳菊花、女人内裤、性感小姨子之类的低俗情节,喜剧部分也是“尬笑”,以扮丑、出糗为主的廉价手法,再加上家庭温情呼唤爱的桥段,就是一出满是三俗段子的闹剧。
郭采洁和杨佑宁颜值还是在线,但夹在一大群“牛鬼蛇神” 的面孔里,再加上笑不出来硬咯吱你的剧情,也实在不是什么愉快的观影体验。
台语语言特色所形成的地域幽默,对大陆观众来说,也存在一些隔膜,本就不多的喜剧效果还要折损。
冲着演员名单想去看的观众可以拔草了,真心爱过《无间道》的观众,若见曾经风头无两的“琛哥”——曾志伟,现如刚入行小弟般扮丑卖艺,会心碎的。
曾经的黑道大哥曾志伟——《无间道》
现如今和小弟们跳骑马舞的曾志伟——《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她她电影
近几年,台湾电影屡创票房新高,两种台式风格对台湾电影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种是《海角七号》、《我的少女时代》为代表的台式“小清新”,风格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画面纯净美好,而另一种则是由猪哥亮代表的搞笑无厘头喜剧电影,浓烈的色彩、闽南语的KTV、满嘴屎尿屁,笑料密集,人物表演夸张,俗气接地气中又隐藏着生存哲学,不费心思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上个月,台湾的搞笑天王猪哥亮因癌症去世,2013年,由他主演的辅导级贺岁片《大尾鲈鳗》夺得票房冠军,《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续接了《大鱼鲈鳗》的故事情节,于去年在台湾上映,囧态百出的他们狂撩众人,再次拿下台湾喜剧票房冠军。
这个夏天我们也将迎来这部由由邱瓈宽执导、朱延平监制,郭采洁、杨祐宁、猪哥亮、曾志伟、苗可丽、连静雯主演的电影,同时,这也是猪哥亮带病坚持拍完的作品。
第一部《大鱼鲈鳗》走的情怀加亲情的路线,给予了剧情极大升华,而这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续作在笑点设计上依旧不输前作,剧情杂烩热闹,有一种可以随时闽南语老歌卡拉ok全民一起high的即视感。
猪哥亮、曾志伟组成的大哥组合火力全开,强力开撩,许多包袱设置得巧妙又不失喜剧色彩,让人眼前一亮,平均每几分钟就有一个搞笑无厘头的桥段上演,恶搞得让人目不暇接。
在曝光的海报中,“大佬版”海报更是显现出了在电影中是最为关键的人物,有一句话叫做“台湾没有大佬,只有老炮猪哥”,猪哥亮在台湾的地位像是赵本山之于我们,这个永远顶着马桶盖头,操着闽南腔的无厘头搞笑老头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了台湾喜剧的半壁江山。
影片除了让人开怀大笑外,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处处充满着闽南语地域背景。
台湾文化的主体源于闽南文化,片中的台语老歌MV串烧熟悉的旋律响起,仿佛让人走过童年,无比怀旧。
影片中《爱情的骗子》MV一出,便让人笑出腹肌,黑社会大哥朱大尾挽回父女感情之后,退隐江湖到乡下经营民宿,无奈道上兄弟仍来纠缠,始终如影随形,由曾志伟饰演的天天哥为了寻找真爱找上门来,紧张之余也充满爆笑。
另一边,女儿朱小芹(郭采洁)、女婿小贺(杨祐宁)也被牵扯进来,生活琐事令他们误会冲突不断,小芹更是闹到要离家出走,被吵得鸡犬不宁的大尾终于忍无可忍,决定重出江湖。
我一直非常喜欢这种带有台湾独特调调的乡土气息,它代表着俗气又接地气的普罗大众生活,台湾味浓厚的屎尿屁、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画面,我在宝岛人民的低级趣味中感受到了浓郁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在影片的守望和保护下,显得传统而又鲜活,让人时时有跟着电影吼一首闽南语卡拉OK的冲动,同时,人情味也诠释了影片中大哥的终极追求——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比第一部好好多,笑点好多
“不得超过四下”“知道了,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四二三四再来一次”
都是大陆熟知的段子 但是独有的台湾腔还是让我笑了 刚知道猪哥亮病逝 他是个成功的演员
大量网络笑话凑了一段,不过小胖子还是很萌很萌的
喜剧是需要很大天赋的,连正剧都没演明白的人只会把喜剧造成一群智障
哎呀😣
猪哥亮逝世在台湾闹得这么大,好奇心找来一看简直怀疑人生,不知道台湾观众在怀念什么!也许两岸的笑点真的差很多,可是抛出文化差异的部分,单从电影角度来看也不合格!而且改个名字就来上映圈钱的这种行为真的很low!
觉得还挺搞笑,镜头拍的不错。可能没有《夏洛特烦恼》笑点多。
郭采洁除了演这种电影 也只能演这种所谓电影
老套的MV版喜剧片。
因为杨佑宁才看的
烂成这样也不容易。当成台语老歌怀旧精选集看还算及格。八点档群星各种客串,连静雯和叶华真是久违。
段子用台湾话来演绎特别亲切好玩,笑爆了,不是每部电影能get到每个人的内心,语言不通,看几遍也是白搭
原以为是烂片,没想到意外的好笑,竟然也看完了,故事性连续性还好,如果不仔细推敲的话
什么鬼,胡乱拼凑出来的东西
郭采洁太美啦
剪辑混乱
这才是台式喜剧
和第一部相比,幕後卡司的變動已經透露出了不祥的預兆,失去了黃朝亮的共同執導還好,而編劇少了簡士耕就明顯傷筋動骨了,這一部直接連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都沒有了,於是,和前作相比,又退步一大截,充斥網路爛梗、低俗笑料,不好笑就算了,整部電影可說是四分五裂,可說是以屎糊墻,糊得各個角落勻勻稱稱的惡臭。
整个就是一无节操、浮夸、虚无的伪黑社会大佬之争,无打斗无场面无血腥,像白开水流水账一般。低俗无趣的老段子合集,也get不到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