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我邀请同事bb安、洋菓子,录制了新一期的播客。
我们一起聊了聊即将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国内首映的日影新片《我啊,走自己的路》,相互分享了各自最喜欢的片段,再从电影出发,畅谈(幻想)各自的老年生活,以及对于衰老与死亡的看法。
和观选片会本期嘉宾:bb安、洋菓子*和观的新栏目,每周四更新未来会同步至喜马拉雅/小宇宙/podcast小宇宙收听指南: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5fec2a2adee9c1e16d03b91b推文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_l1qWx4oa8VnNBYBjjvEPQ 1)收听指南日语「ora」约等于东北话「俺」,所以片名其实是「俺走自己的路」的意思。
「衰老逐渐逼近,但光是等死的人生我才不要。
谁说年岁大了就不能乱来?
我还能战斗、还能冒险,而且无所畏惧。
」每日照片简讯,每周视频通话,偶尔惊喜快递,北漂青年维系与年迈的父母/长辈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比起死亡,我更害怕衰老,害怕人生的失控感。
等我们老了,要是有老年学校帮助我们跨越未来的技术鸿沟,该有多好!
2)本期安利《最好的告别》[美] 阿图·葛文德著《老幸运》约翰·卡洛·林奇导演《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冲田修一导演《爱》迈克尔·哈内克导演《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岛哲也导演《不痛的死法》高桥伴明导演《拾穗者》阿涅斯·瓦尔达导演《托尼·厄德曼》(口误)玛伦·阿德导演《我是布莱克》(实际)肯·洛奇导演播客中音乐抄送:ハナレグミ - 賑やかな日々 3)关于和观选片会和观内部最不严肃的选片交流会同事们轻松的下午茶唠嗑环节从电影出发,与观点碰撞 4)话题建议你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告诉我们你想收听的播客话题,或联系放映员Hugo(微信号:Hugoeast2016)。
播客制作/文案撰写:乔奔 公众号 /微博 / 豆瓣 | 和观映像 云端放映员Hugo微信号 | Hugoeast2016北京放映员East微信号 | Hugoeast2020版权合作Vivian微信号 | vivian_afro
电影拍的挺有意思,好多有趣的表现手法,内娱这么拍估计会被狙,这种电影感觉更适合安静的在家看,在大荧幕可能会显得无聊。
👵🏻脑子里一直有小人在拉扯,我跟👵🏻就不一样了,我总是被我脑中的小人打败。
苍井优有些角度跟薛佳凝神似。
看东出昌大不太顺眼导致年轻部分回忆有点出戏…私生活印象真的会影响看剧的代入… 讲真,除了高点,演技长相都不突出……被田中裕子和苍井优衬托的更不怎么样了。
一直觉得只要自己心理世界充实,就不会有什么孤单的感觉,可能因为我没到老年,所以体会不到老年人的那种心情。
终究每个人都是走自己的路,路过你生命中的任何人无论出现时间长短都是点缀而已。
人总要习惯一个人。
画面拍的都很好看。
冲田修一导演的影片都有着温暖的内核,从《横道世之介》的都市无名街头, 到《南极料理人》的考察船,再到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里的一方宅院,仿佛世界上每个角落里都上演着有趣的人生。
2020年冲田导演的新作《我啊,走自己的路》改编自女作家若竹千佐子的同名小说,聚焦一位74岁的独居女性的人生。
开怀大笑的桃子(田中裕子饰)1)你会害怕衰老吗?
皮肤褶皱,身体逐渐变得迟钝和僵硬,去医院成为日常。
年轻时代的热烈早已冷却,过去犯下的错误和失败成为如今的梦魇,孤独和死亡则是今后的陪伴。
这就是今天的主人公,74岁的桃子的日常。
1964年,离经叛道的日本年轻一代纷纷抛弃家乡来到大都市。
24岁的桃子逃离家乡,只身来到东京。
一个偶然,她邂逅了自己一生的挚爱。
婚后成为全职主妇的桃子在家养育孩子,操持家庭。
多年后,丈夫突然去世,留下自己孤身一人。
如今74岁的她,一个人住在堆满岁月痕迹的家里,每天吃同样的早饭,去医院,去图书馆借书,做地球古代生物史的笔记……爱人早逝,儿女关系疏远。
在悲伤,孤独,衰老,病痛,困顿的面前,桃子毅然选择:「光是等死的人生我才不要」。
她会选择过怎样的人生?
老年桃子独歌一曲2)两大日本影后,跨越时空的共演74岁的桃子和年轻时代的桃子分别由演员田中裕子和苍井优饰演。
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两人收放自如的演绎将桃子饱经沉淀的老年岁月和天真质朴的青春时代谱写成一曲自由奔放的爵士乐。
老年时代与青年时代的桃子 田中裕子(左)苍井优(右)
老年桃子(田中裕子饰)和寂寞三男田中裕子1955年出生于大阪的田中裕子,年轻时代在电视剧《阿信》中饰演女主角阿信,一举成为国民女星。
1983年主演剧情片《天城峡疑案》获得第7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同年日本蓝丝带最佳女演员奖和电影旬报最佳女演员奖。
2006年,她因电影《何时是读书天》获得第1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影展观众最喜爱的外国女演员奖。
从出道至今,田中出演了新藤兼人、今村昌平、铃木清顺、吉田喜重、青山真治等日本影坛众多知名导演的作品。
苍井优
年轻时的桃子(苍井优饰)与丈夫(东出昌大饰)1985年出生于福冈的苍井优凭借着岩井俊二导演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初现影坛便一鸣惊人。
2006年凭借《扶桑花女孩》一扫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新人奖等主要奖项。
同时藉此片和《蜂蜜与四叶草》,摘得2007年度的蓝丝带年度最佳女演员奖。
苍井优近年来活跃于电影和戏剧,出演《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鸟儿》(2017)《恋爱回旋》(2017)《从宫本到你》(2019)《间谍之妻》(2020)等。
3)“文艺赏”和“芥川奖”双奖作品首次搬上银幕本片的同名原作《我啊,走自己的路》是作家若竹千佐子在晚年写成的首部长篇小说。
出版后在文坛和社会收获了广泛赞誉,63岁的若竹千佐子凭借此书同时获得日本文坛重要奖项「文艺赏」和「芥川奖」,开创了与「青春小说」并立的「玄冬小说」类型。
若竹千佐子的「玄冬小说」《我啊,走自己的路》关于玄冬小说:「玄」是黑色之意,「玄冬」指的是有如冬天般深沉平静的迟暮之年;而「玄冬小说」则是与「青春小说」相对的全新文类,描写经历人生风浪后的坦然与爽利,让人觉得「即使上了年纪也不坏」。
经历了日本经济腾飞时代的青春,贤妻良母的家庭主妇生活,丈夫早逝的伤痛,在苦痛和矛盾中探索何为「自由」和「自立」的桃子,是日本战后女性的缩影,也是今天女性的缩影,更是一首献给每一位努力生活的人的赞歌。
作者:阿花原文地址抄送:https://mp.weixin.qq.com/s/O9ted6wLsoLqIW8x5WTSvw影片播客抄送「和观选片会」:https://mp.weixin.qq.com/s/_l1qWx4oa8VnNBYBjjvEPQ日语「ora」约等于东北话「俺」,所以片名其实是「俺走自己的路」的意思。
「衰老逐渐逼近,但光是等死的人生我才不要。
谁说年岁大了就不能乱来?
我还能战斗、还能冒险,而且无所畏惧。
」每日照片简讯,每周视频通话,偶尔惊喜快递,北漂青年维系与年迈的父母/长辈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比起死亡,我更害怕衰老,害怕人生的失控感。
等我们老了,要是有老年学校帮助我们跨越未来的技术鸿沟,该有多好!
孤独却治愈的一部电影。
会陪伴自己一生的人,说到底只有自己,如何与自己相处,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课题。
安静的日式小房子,洒满阳光的小院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电影用幻觉和想象回顾了老人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一生,那些爱情、亲情在她的一生中闪闪发光,最终也离她远去。
在她心中最遗憾的,是她为了爱情放弃了成为一名新式女性,“到头来还是被古老的生活方式束缚”。
在现实层面来说,她的亲人要么离世,要么有自己的生活,现在的她是在孤独地走自己的路。
而在抽象的层面上,经历了遗憾的她也最终明白了,人这一生本就该是“走自己的路”。
电影处理的很巧妙,即使是这种遗憾,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是老人想透彻后透露出的那种淡淡的情感,是吃过下午茶后叹一口气,说:“就是这样啊”。
虽然这部电影是讲老年生活的,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很适合当代年轻人看,它探讨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而年轻人很需要适应孤独,更需要找到自己。
ps:我太喜欢苍井优了
不是影评,甚至不是观后感,只是深夜里的凌乱的自我问答。
15年前,50岁的田中裕子演了《何时是读书天》里50岁的美奈子,;15年后,65岁的她演了《我啊,走自己的路》里75岁的桃子。
半年前,我捧着手机看完《何时是读书天》,流了好几次眼泪,是的,我自我带入了。
我不再害怕老去,不再害怕孤独,我觉得自己的50岁,也可以像美奈子那样,可以穿着白球鞋,奋力蹬着自行车爬坡,依然做一个风一般的女子,白天神色淡然做该做的事,深夜在满是书的卧室里读书。
半年后,海南电影节,看了《我啊,走自己的路》。
虽然,导演尽量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讲述75岁的独居老人的故事,我却仍然代入了,流了更多的眼泪…逃离了原生家庭,追逐自由的桃子,嫁给了自己爱的男人,却在那个男人死后发现,现在的自己过的才是想要的生活。
虽然孤独,虽然会想念,但她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她说“独立和自由比爱情重要。
”自由啊,是要以孤独为代价的,如果无法承担这个代价,就要牺牲自己,换取所谓的幸福,值得吗?
如果可以幸福到忘记了自己,当然值得。
然后,爱人离开,亲人离去,只有自己一个人,站在时间的荒漠里,孤独的回忆过往,享受自由,承担痛苦,疾病…这样的一生,与《何时是读书天》里的一生,有何区别?
50岁的美奈子,如果到了75岁,会如何回忆自己的一生?
75岁的桃子如果可以穿越回去,会不会嫁给那个他深爱的男人?
有一位朋友说,每个人只能拥有自己,并且只能拥有自己一段时间,人是社会动物,还有很多社会角色和身份。
这句话让我难过了很久,原来,人连拥有自己都是奢望啊,原来,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梦…可是,田中裕子用她扮演的美奈子和桃子告诉我们,也许我们可以为自己活,可以接受自己,走自己的路,而且,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想到这里,观影过程中那种难过和挣扎,慢慢消散,一部致郁的作品,治愈了我。
最后,想起电影《走出非洲》的一段话:"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为了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而终,我都能接受。
”是的,可以。
暮年的桃子过着独居老人的日子,每天规律的生活,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记忆力似乎开始衰退了,时常的自言自语,总觉得有人在跟自己说话。
20岁时为避免包办婚姻逃到东京以来,桃子便立志成为新时代女性,凭自己意愿组建家庭,到头来却被旧的生活方式束缚。
75岁的桃子独自生活看样子并不顺利,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恐慌逐渐具象化为3个精神伙伴,交织在回忆和现实中,是反复对自己过去记忆的确认。
在记事本上写写画画,即使到了这把年纪依然保持着对古生物这一兴趣的热爱,在无预兆的头脑风暴中回顾自己的一生。
经历逃婚,遇到喜欢的人后人生开始转变,那时的桃子一定与那个时代一样,经历经济腾飞又见证了大萧条,在失去丈夫后渐渐感悟到比起爱情,自由和自立更重要。
看着独自一人安安静静的家中,虽然有点凄凉,但我一点也没有对这个情景感到不安和恐慌,比起随波逐流的一生,老年孤独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只有短短的几年,但如果在青年时期就被安在齿轮上,那么此后的一生我想不到能有什么能感到幸福的事。
至死也对世界充满好奇,这样的一生才比较好吧。
一部回忆录式的电影,映射着一代代自诩是新时代的人前赴后继尝试挣脱枷锁,才让世界一点点的有了变化,那么现在,不也正是变化的过程中吗。
P.S.东出昌大为啥还能出来演戏??
这部影片所宣扬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
还是为了符合“正确”,把独居老年人状态合理化而冠名的“自由”?
主人公真的更喜欢丈夫去世后独居的状态吗?
还是如片尾与青年时期的自己对话时所说,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信念?
为了逃避父母安排的“爱”,终于来到大城市,却仍然陷进自选的“爱”的牢笼,爱和自由能两全吗?
不过看得出主人公内心是很强大的,也许这是自由与爱的前提吧,有一定启发...嗐,不知道自己在说啥,感觉越来越痴呆了,见谅啦。
这是一部我觉得很好看的日本电影。
是田中裕子主演的。
主角是一个独居的老太太。
她虽然独居,但是却不无聊。
虽然只有一个人,也没有朋友,但她想象力很丰富。
她走过熟悉的风景,和想象中的人物对话。
她踏上一个人的旅途。
遇见了年幼的自己,年轻的自己,年轻时的丈夫,她的奶奶,还有三个说着她家乡方言的、她幻想出来的年轻人,以及她的懒惰的化身。
过去经历的一切,成就了现在的她。
而现在的她,回顾过去一点也不后悔。
也许我老了之后,也会像她一样吧。
曾经独居的我,也常常幻想自己有三个人格。
我们会吵架,我们会玩耍,有时我会哭泣,有时会攻击自己,有时也会一个人欢笑。
无论是什么阶段的我,都是最好的我。
就像四季一样,没有哪个季节最好,有没有哪个季节最坏,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
日日都是好日。
小时候的我,依附父母,我是没有自由,但是我不必自己谋生;成人的我刚进入社会,自己一个人租房,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我很自由,业余时间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以我的意思为准;结婚以后,虽然不像以前那么自由自在,但大体上还是挺自由的,而且多了更多欢笑。
现在的我,做着一份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工作。
这份工作,我从一开始参加工作就在做了。
现在已经干了七八年了。
我早就厌倦了,我每年都想离职,我天天都想离职。
但是我也不知道离职之后再干些什么,我还能干什么?
我怎么样能挣到钱?
我获得真正的自由之前,只能先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让我自己意识到,日日是好日。
只有每天心情好了,我才有动力好好生活下去。
才能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才能找到更好的路。
有的电影是工艺品,有的是艺术品,有的是快餐食品等等等等,这部电影显然在艺术品之列。
导演对于镜头的运用,富于想象力的情节和场景转换都彰显着其野心,作为艺术家的野心。
不迎合大众和市场,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思路。
这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电影和其他艺术作品相比较,成本着实很高了,因而市场的反馈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和独辟蹊径。
同时演员们也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对于这样一个穿插着精神世界舞台和超现实的生活化场景及对白的慢节奏作品,他们的表演是如此自然而精妙,苍井优、田中裕子也一直都在我最喜欢的演员之列。
对于这样的电影我是充满着敬意的,其实我个人是很喜欢诸如是枝裕和导演的那些慢节奏的特别生活化的电影的。
他们用更贴近生活的镜头语言和对白为我们打开一个和我们日常中相似的世界,进而和每个观影的普通人产生深刻的共鸣,甚至无需煽情的表演或是情节,就能自然的把温暖或是悲伤传递进人的心里,这既需要技巧,更需要以普通人的视角对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
当然除了赞美之词,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也有我认为不好的地方,就是他的内核不够清晰。
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留白,每个人对于影片中桃子女士老时的孤独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走自己的路”亦然,这能引发每个观众对于自己人生的不同思考,或许是这样。
但我仍觉得那些碎片化的场景和对白应该由他的内核串联,因为我对很多情节和对话还是多少感到茫然的,这里仅代表我的个人看法。
这部电影也许不是最好的,我也只能给到三点五星的评分,但我仍感谢有人能坚持拍这样的电影,因为有这样的电影还存在着,我才会觉得看电影是个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我啊,要走自己的路》 一部在讲生命本质的电影,这么富有哲学的命题,导演竟然能展现出来,不得不佩服冲田修一!
整个电影看完,似乎跟着桃子的步子在她的人生走了一遭。
步入晚年,老伴离去,子女疏远,最终找到继续活下去的意义!
电影从秋天的一个雨晚开始,桃子独自坐在桌前,看着往日与丈夫、孩子在客厅欢闹的情景,与现在冷清的客厅形成强烈对比,此时的桃子内心该是无比的寂寞!
在秋日的雨夜中,与许多个自己舞蹈起来,她脱掉身上束缚的衣裳,正如整部电影的基调,就是桃子挣脱所有束缚的生命之路。
从一开始整个房间所有窗户关闭、窗帘拉上,到最后窗户敞开、阳光洒进整个房间。
从一开始讨厌自言自语,觉得自言自语的人在人家前会很尴尬,甚至逃避自己内心的声音,到后面完全的接纳了他们,敞开着门窗独自舞蹈“我们就是你啊”,看着许多自己一起舞蹈到只有桃子独自舞蹈的身影,眼眶湿润,这一幕很感动,但这时她不在是孤独的了!!
影片中图书管理员3次邀请桃子,这个安排简直太棒了!
第一次邀请桃子学习大正琴,她拒绝了,即使内心有个声音“大正琴是个高深的乐器,可以尝试一下”,她仍是提不起兴趣;第二次邀请桃子打太极,她还是拒绝了;第三次邀请桃子打乒乓,她同意了“你说乒乓好玩儿,那我们就一起吧。
”3次邀请分别在影片中桃子的3个心理进程阶段!!
影片季节的使用,导演实在太用心了!
从秋天开始,就如桃子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在暮秋一般的状态。
秋日步行去扫墓这段的安排,桃子先在树林与年轻的周造携手穿梭在秋日的树林,这样的时空同行,简直太棒了!
在登山中分别与周造、小时候的自己、年轻的的自己对话,然后又独自前行!
最后走到墓地一段静音(影片中的两段静音安排耐人寻味),随后音乐响起,自己推着自己前行,奶奶洒着鲜花,阳光洒在桃子脸上,她带着自己的一切,走到了周造墓前!!
“秋天了,已经入秋,什么 什么 都没有了。
老头子死得早,孩子们也变得疏远了,没想到这个秋天会这么寂寞,我啊,到底结的是什么果啊!
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了”在这样的暮秋之时,桃子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
随后冬日的来临,桃子在到医院就诊,这里的安排,我简直惊呼导演的本事,怎么表现的这么妙!
用动画的剑齿虎来表达,剑齿虎被啃食的只剩下骨架,这里的隐喻不言而喻,而后面在归家的道路上,走在雪地上的桃子身后跟着剑齿虎,与前面独自走在雪地形成鲜明对比!
医生可以医治身体,而心灵、心理的治疗还需要自己去做医生的角色,桃子最终自我疗愈心灵,将完整的自己带着上路,即使还是一个人,但却不再孤单!
桃子迎来了春天,躺在榻榻米席垫上,窗门敞开,任阳光洒进胸膛、洒进屋子,微风吹拂窗帘,听着院子外面车水马龙的世界!
她脱掉了自己的束缚,并且接纳了之前那个被束缚的自己。
她接纳了所有的自己,接纳了这个世界!
夏天,是桃子和周造恋爱的季节!
导演这般会运用四季,将他们完美的溶于整个影片。
我想安静看完整个影片,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愿我们都能带上完整的“剑齿虎”,走上归家的道路!
人生就是一场独自旅行。
即使是一场独自的旅行,但却未必是孤独的!
丰富的内心世界、开放的心,会让我们学会独处但不会孤独。
影片中散文一般的台词:1、奶奶和我,相隔70年,同病相怜。
2、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船到桥头自然直。
3、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中,孤身望着窗外的晚霞。
4、不知不觉间我就把自己交给他了,要是我能多爱自己一点就好了。
5、我后悔的是没有成为一名新女性,不被父母束缚,不听从父母的安排,这就是我远走他乡的原因,结果到头来,我在东京还是被古老的生活方式所束缚。
6、爱情是一种奇怪的东西,与爱情相比,自由、自立更重要,无论如何都不要屈服与爱情。
7、秋天了,已经入秋,什么 什么 都没有了。
老头子死得早,孩子们也变得疏远了。
没想到这个秋天会这么寂寞,我啊,到底结的是什么果啊!
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了8、我最耀眼是什么时刻?
跟你相遇的时候呢?
还是带着两个孩子,拼命活下去的时候呢?
都不是,觉得在你去世后的这几年,才是我最耀眼的时候,你死之后,我第一次诚心期盼彼岸真的存在,那里有你,一定有你,你生活的世界一定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现在天各一方。
9、我会活下去,我会一个人走下去。
10、你真厉害 厉害,生 死 生 死 ,经历过漫长的时间,然后才有了你,生命真是如同奇迹一般。
11、我这辈子活得还算认真吗?
12、你们还在啊 都说了,我们会一直陪你走到最后 毕竟我们是…… 这样啊 我们就是你啊 吃吧13、他们一直在照看我 照看就是 我知道,照看就是守护的意思吧
房间是剧场 孤独是陪伴的精灵 如果我承认呢 承认孤独是我的一部分 那么就能坦诚 比起爱 自由最重要
走出给自己画出的圈
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为了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而终,我都能接受
病痛中的老年独居生活。对外有点糊涂,对内又很清楚。回忆与自省交织做戏。那个「嘘だ。嘘だ。嘘だ」我就哭了,虽然不是什么计划中的情感高潮。感觉倏忽被击中。
一个人的老年生活自然是迟暮孤单乏味无趣,但片子也拍成这样就不行了啊。作为表现内心分身的三个“我”,明明是那么有趣又会演的三个演员,可惜实在没给什么发挥余地,以至显得索然无味。
總會想起樹木希林🥺
可能是因为年轻,至少没打动我。
早已不再奢望冲田修一拍出《横道世之介》这么厉害的作品,但至少要维持在《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莫西干回到故乡》这样的水准啊,越拍越无趣,太失望了。一个老妪回顾自己一生的故事,无聊、沉闷,自说自话,毫无生命力。
总体和想象中有差距,本以为是治愈系,结果是写实片。get不到喜剧元素,观感就变成了dull and tedious。
这部电影是绝对的写实,我们都知道最终的路肯定是一个人走,但你或许会有侥幸或许会有想象甚至会有安排,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当人慢慢老去,孤独是一种常态,特别是不太愿意主动走出去社交的人,这部分人是绝大多数人。你的记忆在退化,你的动作变得迟缓,不够灵敏的你也年轻过,也矫健过,一切看似都那么悲哀,但你知道自己是多么努力的在存活。人生啊,不就是这样独自一人在摸索前进不断适应“全新”的自己么。
拍得很无聊,看不下去……
一辈子在家庭的圈圈里打转的东亚女性如何摆脱生活的惯性 是回顾过往 也是摸索走下去的路;脑洞场景的话剧感很强 但不闹腾 轻松又柔和 这大概也是挖开所谓普通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方式 ;女孩抓奶奶手背上松掉的皮肤非常触动
无病呻吟。
【C+】哪里是喜欢独来独往啊 只是害怕失望罢了即使一个人生活也要好好生活好好吃饭阿!喜欢台词的可爱和人物内心世界独白的直接 很治愈看东出 苍井优演戏就是享受啊!苍井优真的好适合演妻子这个角色!影片后半段有点掉线且太碎了“与爱情相比 自由自立更重要 绝对不能屈服于爱情啊”“不说话 就会选择性沉默”
一部电影两天看完,硬被我拆成上下集,即便如此,两天的观影也谈不上享受,每每都是哈欠连天。故事本就是平淡,再加上节奏拖沓、篇幅冗长,没有任何抓人的地方,看起来实在无趣。
不好看,无聊透顶
两星半。添加了许多试图有趣的元素,例如桃子内心的声音的具象化,例如回忆的时空的穿插,但也是这样的技穷显得整个影片的无聊型反而加强了,我认为田中裕子并不适合这个角色,她一静态下来就苦大仇深,让她坐着一直沉浸在回忆里,略微痴呆,她还留着年轻时的那种雀跃,偶尔狡黠得光彩动人又让人信任,这里有几场戏掩盖不住的本色,冲田修一放不开,他如果有中岛哲也和三谷幸喜那样拆解人物故事的技巧,也不会将这部电影弄得这般尴尬。
我太喜欢冲田修一导演了,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对人生苦乐深刻体察而仍然童心未泯的人,才可以像他那样拍电影
影片开头,桃子一人静静地吃饭,饭桌上突然出现了三位外貌不同,服装和桃子一模一样的中年男人。后面我们才知道,这三个中年男人是她为了防止老年痴呆,与自己对话的意象表达。影片自始自终都在写一个单身老人的孤独。它用了大量主观视角,让人感受老年人对时间的感觉,迟缓安静,让人感觉到可怕。年轻人或许很难喜欢这样的电影,但这终究是年轻人的将来。75岁,独居老人,生活中只有吃饭,药片,医院看病,阅读,只有回忆和疼痛陪伴自己。影片用大段的回忆片段,点出老年人的困境,那些在青春时期能够驱散孤独的方法,都不在了。爱人,死了,子女,离开了,人最终只有自己解决孤独。
冲田修一永远对我胃口。可以理解成有点痴呆的老人脑内的实验性剧场,突兀的奇幻的怪异的欢乐的场景,这种舞台剧总有的。半辈子作为家庭角色,有开心有充实,虽然没什么自我,但是习惯了。丈夫早逝、子女离家,75岁一个人生活。刚开始婆婆同理了在脑中出现的自己的奶奶,你那个时候一定也很艰难吧,对着奶奶哭着说我一个人能生活下去吗。孤独感萦绕不去,会跟着过去的幻觉回忆起很多事情,在图书馆里只看一直喜欢的古生物图鉴,对其他婆婆提出的新娱乐兴趣缺缺,对着自己没话找话自言自语预防痴呆。晚年没能与家人在一起生活打破了过去的幻想,可她突然发现,比这些更重要的其实是自由,过去所没有的自由,从现在的独处中就能获得,而自由的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现在才是你最耀眼的时刻,去享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