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简单的电影,故事很直白,没有任何用脑需要即可观赏,然而却很催泪,撇开故事人物剧情逻辑,亨利看妈妈的眼神,看弟弟的眼神,看克莉丝汀的眼神,真挚而深情,亲切而温暖,最后逝去的一幕真实而心碎,虽然有一定修饰,却依然让人切身感受,当然不同于海边的曼切斯特那种彻骨之痛,悲伤中却带着丝丝感动,无论多粗糙,如果还能吐槽,只能说,可能你已经忘记那最肤浅的父母之爱,兄弟之爱,以及求学期间邻家/同学女孩之爱
嗯…好微妙的电影…人物设定挺好,演员演技也在线,天才儿子与粗线条老妈以及可爱弟弟的碰撞,一开始还是蛮亮眼的,特别儿子得知自己没多少时间后的懂事与故作冷静,妈妈痛失爱子后的种种表现,蛮有现实意义的…可是天才儿子急病去世后的走向让人措手不及,为挽救邻居小妹儿子策划杀人,并且将这项遗愿赋予妈妈,而妈妈居然不疑有他毫无挣扎地准备起来…Exo me?
然后准备了大半时间大半篇幅最后执行的千钧一发时刻因为看到儿子相片就突然收手?
最后还是靠老师同样很突然的醒悟举报和继父的自杀告终…哈?
会不会随心所欲到太让人猝不及防了?
?所以前半和后半是分别两个导演拍的么…导演这样让我们作为观众的很难反应啊…
亨利之书,全片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讲的是一个天才儿童和他淘气的妈妈、萌化的弟弟以及隔壁邻居故事。
作为一个“成熟男人”,11岁的他用智慧炒股赚钱养家,用勇敢保护弟弟不受欺负,用正义想要拯救被虐待的女同学。
然而这一切因为亨利被诊断出脑瘤去世,戛然而止。
在无尽的悲伤和沮丧中,妈妈发现了亨利留下的红包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大量详尽的计划,计划如何杀死虐待继女的隔壁邻居--警察局长格伦。
在某个夜晚亲眼目睹了女孩的遭遇后,妈妈决定按照亨利事无巨细的安排踩点、套取签名、买枪、练习,在学校的talent show那晚实行杀人计划。
虽然最后关头,妈妈突然意识到这一切该停止,不该犯下大错。
但她的努力加上校长的觉醒举报,让格伦自杀了,但妈妈终于不再沉沦,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母亲,拥有爱和勇气。
毕竟,最大的暴力,是冷漠。
<亨利之书>/
看了很多人在评论剧情,说实话,剧情与表演我也认为一般。
本来可以再跌宕起伏、再细致精彩些。
但我认为影片还有深层次对人性的剖析。
其中之一,比如有人问,问什么女孩跳到一半校长就报警了。
其实从之前利与校长的对话中,观察校长的表情和态度(冷静的过头)就知道,校长对这件事是有所了解的。
但出于事不关已、对警长本应代表的正面价值形象崩塌、学校声誉……等多方面的顾虑,才一直保持沉默。
但在克里斯汀表演时,仔细观察,有力的动作、痛苦又无奈的表情、与其年龄不付的表现力,透露了她内心的抗争却又无力。
或许是这些触动了校长的良知。
邻居女孩儿的舞蹈,校长站在后台看着她。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片段是母子俩在超市后的一段对话“比暴力更可怕的是……”我几乎利一起说出了“冷漠”。
暴力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
那是什么?
冷漠女主因懦弱为自保的冷漠、校长因各种顾虑的冷漠,我想是影片要表达的重点之一。
而事实上,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并不冷漠,只是被恐惧所严严的包裹。
恐惧被施以暴力、恐惧被看到弱点、恐惧陷入麻烦……所以影片根本要表达的,或许是希望人们不再被这恐惧、冷漠所阻碍,释放人性的美与爱。
不够气儿写长论,另外还有:妈妈的未成年心理、利在离异家庭扮演丈夫与父亲的角色的错位
妈妈希望亨利能像个孩子。
但又享受他丈夫般的角色。
、希拉对亨利复杂的感情(女性对才华男性的崇拜,不论年龄)
亨利理解希拉的爱意。
希拉动情的吻了亨利。
压力之下弟弟的快速成熟
失去亨利后,妈妈崩溃,皮特呵斥妈妈:不要那样和我说话。
哪样?
……我认为都是对人性、各种情感的刻画与表达,只是100分钟里不可能都面面俱到。
我就瞎白话到这儿,有善长文的豆友可以展开。
在一致认为妈妈及时勒马绽放出人性光辉的解读中,我却还是大脑洞地认为一切依然还在亨利的预料和掌握之中,包括无意中被妈妈踢出的照片:所有的计划安排与执行,不过是为了激发妈妈的果敢与勇气,只有这样的妈妈才能照顾好自己,自己的家庭以及具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挺身而出帮助弱小。
所以对于格伦,他的本意非在谋命只是震慑。
这个11岁稚嫩身躯里住着一个成熟的灵魂,而中年之躯包裹着的却是个孩子。
结尾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也颇耐人寻味,也是这部电影最好的注解吧:何为善、恶?
无明之善即是大恶,为恶助善亦有慈悲。
当然,按亨利所说:“好故事存在的目的,不是让你一定跟随着他的脚步,而是展现这个世界的善与恶,让你知道你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那么多好故事。
这些好故事无论是别人杜撰的,还是名人轶事,都不再是他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属于每一个读者的自己的故事。
”那么妈妈最终选择以她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和处理格伦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来不想写这个,但因为字数限制,好叭……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部电影,单凭一种感觉,如果非要问为什么的话,可能因为它现实中显露的不现实,不现实中又有太多现实,最终便什么也不是。
关于这部电影,我所读到的所有简介上都写着 Christina 受到了虐待,但我总觉得是性虐,也许这是出于一种女性的本能反应,但仔细想想亨利妈妈看到那场面时的表情和之后她说的恶心,就能明白性虐也不是毫无凭证。
但无论是 Abuse 还是 Sexual Abuse,都是十分可怕的事情,这也是亨利制定谋杀计划的部分原因,亨利选择自己维持正义的另一部分原因是他洞悉了人性中的伪善。
电影中有一幕,当母子三人去超市时,亨利注意到一个男人在粗暴地对待一个女人,他想上前去给予帮助,他的妈妈却制止了他。
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中,这将是大多数人的做法,我也没把自己除外,罪恶的人类……但从亨利的角度看,一个善良又纯洁的小孩,他刚开始与这个世界相处,却发现到处充满了暴力邪恶与自私,他不能理解,他也不能像大人们一样置之不理,所以在他知道邻居家发生的事,而又屡次求助未果下,他选择自己维护正义。
但好像上天太过嫉妒他的才华,蓄谋已久,终于夺走了他的生命。
他不平凡的前半生结束了,但即便他不在了,他的不平凡也要继续下去,一个难以置信的谋杀计划的遗愿。
亨利的妈妈一直依靠亨利,而当亨利去世后,他妈妈的世界轰然倒塌,她一瞬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中间经历一番波折,她还是决定实施亨利的遗愿—杀死格伦—这里算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但也是反高潮,因为她违背了亨利和观众的愿望,没有扣动扳机杀死格伦反而泄露了自己是知情人,但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做了正确的抉择,那一刻她想起了自己是一个母亲,而孩子是孩子,孩子不应该和罪恶与鲜血有任何沾染。
最终学校的校长良心发现后付诸了正义,大团圆结局。
其实从一开始,在知道故事情节的前提下,我就知道谋杀定不能成功,就像《绝命毒师》里的 White 无论怎么逃也不能免除被击毙的命运,为什么?
这是法律和规则,而且是要给大众看的,所以《肖申克的救赎》也得不了奥斯卡。
说来好笑,演格伦的人是 White 在 Breaking Bad 里的小舅子,不过分别饰演了好警察和坏警察。
但我始终不明白,既然他们能看见并且已经看到了那么多,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以作证据,哪怕匿名寄给报社和警察局,非要去枪杀,算了。
大概是出于受众的考虑,虐待以及最后格伦的爆头自杀都没有给出镜头。
在一致认为妈妈及时勒马绽放出人性光辉的解读中,我却还是大脑洞地认为一切依然还在亨利的预料和掌握之中,包括无意中被妈妈踢出的照片:所有的计划安排与执行,不过是为了激发妈妈的果敢与勇气,只有这样的妈妈才能照顾好自己,自己的家庭以及具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挺身而出帮助弱小。
所以对于格伦,他的本意非在谋命只是震慑。
这个11岁稚嫩身躯里住着一个成熟的灵魂,而中年之躯包裹着的却是个孩子。
结尾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也颇耐人寻味,也是这部电影最好的注解吧:何为善、恶?
无明之善即是大恶,为恶助善亦有慈悲。
当然,按亨利所说:“好故事存在的目的,不是让你一定跟随着他的脚步,而是展现这个世界的善与恶,让你知道你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才有那么多好故事。
这些好故事无论是别人杜撰的,还是名人轶事,都不再是他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属于每一个读者的自己的故事。
”那么妈妈最终选择以她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和处理格伦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能肿瘤触发的“天才基因”。
又一天才教唆杀人,个人觉得结局可以这样:他妈开枪后,然后小女孩在被他妈抚养后。
女孩在一件事中,特意让那家人知道,其实是她晚晚欺骗亨利,让亨利觉得自己被爸爸所伤,女孩恨爸爸,女孩利用天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她继父杀了,也符合逻辑啊……可能晚上看见女孩闪灯,只是她爸上来看她睡了没或者问她为啥开灯还不睡,毕竟都是关灯后,男孩和他妈也很惊恐,小女孩给他们一个眼神自己体会。
如果结局是这样的话,又应证了一个情商高胜过智商高的人了。
我想说的是,好像导致妈妈不小心碰到机关最后出现弟弟的画面的是哥哥那句手往后靠吧?前半段哥哥也早就看到了隔壁的女孩跳的黑天鹅了吧。
机关是哥哥设置的,开关设置在预定给妈妈枪毙人渣的地方,按照哥哥高智商又仔细的人设来说,符合人设吗?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人渣没有被母亲枪毙但是自杀,母亲没有犯罪,女孩也被救出来了,母亲也从完全无法接受的事实中走出来了从依靠哥哥到自我成长。
个人看法,所有剧情都在哥哥意料之中没有烂尾
有剧透#看到一半Henry居然死了 然后妈妈成了主导 其实这样就会显得中心思想很杂,倒不如一开始就让妈妈来坐镇主角位展开故事来说。从剧情上看 用一个温暖治愈的风格来包装杀人故事 这听起来是个非常好的反差感主题 但是拍得毫无特色 如果不是小天使们的演技 这电影怕要喷得千疮百孔。母爱很伟大 两兄弟很有爱 但是结尾不喜欢 全毁了。
别看结局。50%最好。
被惊悚的名头给骗了,一点都不惊悚,天才少年的设定太假了,最后的反转也太硬了,外国也不全是好片
即使再聪明,孩子他也只是孩子,
开篇还挺有吸引力的,亨利病后剧情神走向~喜剧、惊悚、天才、犯罪、家庭、温情、校园什么都堆一点,解析烂片是怎样炼成的~
烧掉感觉好心痛
【147/166】身患肿瘤的天才少年,为帮助被父亲施暴的女同学逃离魔爪,精心计划了一场“谋杀”,每一步骤环环相扣,不能容许有丝毫差错。绝!活过,爱过,用尽所有的力量活在当下,并为世界的美好而做出努力,也许这就是片中想要呈现的关于生命的意义吧!
天才少年与妈妈跨越时空的温情冒险,互相救赎的一家人,即便天人永隔,但爱从未停止。
想用善良母亲最后放弃错误的助人方式来表现「善人自善,恶人自恶」,但剧情也太荒唐了,角色性格塑造和故事人物重心都有大问题,这俩小天才演员和纳美女的认真表演显得可惜。
天才少年挂了的时候满伤感的,后面就不评论了简直零分!
电影重心把握不稳,铺垫冗长,转折生硬。
佩佩抱Naomi 的时候,视觉效果跟“Possession-2009”里抱Sarah Michelle Gellar 好相似啊,虽然他俩一点都不衬,却还是希望他们有一腿。。片头看到Lee Pace 名字时也居然在想“佩佩怎么还是姓Pace,还没嫁出去吗?”
让人心疼的死亡 足以依赖不如自立 butterfly
结尾真是智商掉线,整个第三幕垮掉了,不过前面还是有好创意,而且特伦布莱发挥很稳定,演技很成熟,可惜发挥空间不大,三个人物角色的分配不太合理,最后哪个都是点到即止,说不清楚。
没轻没重,剑走偏锋。
蜻蜓点水,后半部分极力想提升剧情的吸引力但实在平平。
4-天才儿童版谍影重重既视感,一切都想到了,但还是人不在了,有些悲伤但不完全悲伤的结局。
小朋友们好可爱
多类型的杂糅,特别是后半段,没有一个重心,或者说把这样一个奇幻的故事拍的太过于写实了。如果按照韦斯安德森那样的风格化拍法,可能就能让人忘了这荒诞的剧情和人物设定了。不过第三幕那场高潮戏还是可圈可点的
娜奥米也老了。雅各布这个小朋友不得了啊,前途一片大好。以及居然一部美国片里没有熊孩子只有萌孩子,好感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