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也没什么,就是最后的最后听着Alexander在车里放的Stuart录得磁带的时候崩溃大哭了。
也是很往后才知道他所经历的一切,从小开始就。。
他有肌肉萎缩症,被人霸凌,受哥哥和他朋友的性侵害,发疯离家去到儿童之家却是另一个地狱,少管所,成年后的犯罪进监狱,吸毒,抢劫盗窃,暴力,自伤,流浪。。
但,从他和Alexander的相处却感觉他也和其他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你俩把日子过好比啥都重要。。
他最后应该是自杀了,卧轨,我靠我受不了了我一想起来又他妈想哭,都已经和他是好朋友了,跟他哔哔扯扯,整天去他家玩,和他一起对他人的判决进行抗议,还带他和自己的朋友一起玩,所以我真的更加见不得他那么痛苦,最后还是那样的结局,妈妈说他从来没这么高兴过,和Alex在一起的时候。
他这样那样的表象之下,藏着的东西就是那个录音带里的玩意。
Nobody was listening to anything I had to say.从来没人认真听我说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话。
我真的要崩溃了,我也好想逃离这片madness,我看见Stuart的结局我太难过了,但如果这是你希望的。。
人生都已经这样了,挺不过来很正常,能选择一种方式来结束这场madness也很厉害了,我能看见你内心很深的地方是闪光的,他妈的下辈子投胎去个好地方吧,一定要幸福啊。
电影本身给我的感觉像《奇异人生》,感情很细,精准扎针,痛的我想死,你再放这种轻柔吉他小曲的bgm试试呢。
还是卷福跟汤老师的梦幻联动,感觉有魅力的演员多少都演过精神不正常的角色。
(过了几个小时)服了,放以前我还能对某个电影进行剧情,角色,画面,剪辑,配乐,艺术性方面的评价,现在写评价就尼玛哪里触动到我了就对着这个点发一顿疯。
/240530崩溃的时候又莫名想到了Stuart,挺了三十年还是卧轨死了。
最近这段时间让我内心挣扎于如何在这个社会里生存,感觉亲人都不想要我,我是个麻烦也是个累赘,也没有任何朋友,我不想当个负责任的成年人,我控制不住我的精神崩溃,我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砸了出去飙车最后创死,想从二十层的楼上跳下去,想用刀劈在自己胳膊上然后失血致死,有时候我想起我自己的存在我都觉得非常恶心,垃圾里的垃圾,不禁叹气,想说我恨身边的所有人,我真的好想知道Stuart都在想些什么呢,太难受了,我靠,你为什么死了啊,为什么那天什么也没说就卧轨去了啊。。
我害怕,我真的害怕,你说天堂会留位置给我们这样的人吗,我的人生已经毁了,早晚我也要步入其他那些挺不过去的人的后尘,这样的人生估计早就他妈没救了,从我一出生就注定了, 从我父母两个人他妈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凑到一块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的孩子是完蛋的,是蠢货废物懦夫软蛋白眼狼吸血鬼一文不值垃圾灾难的开始痛苦的根源,别他妈说好话骗我了,我时常觉得如果我不存在,或者不再存在了,对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解脱,我曾经被《生活多美好》给予希望,现在却越来越怀疑这并没有普适性。。
我仿佛跟已逝之人成了素未谋面的单向好友,我好想告诉你这一切,我知道我这些和你相比不值一提,我痛苦的时候会想到你,想到你会给予我一些力量能够撑住这个瞬间,我该走了,我很希望生活能对彼此都好些。
总感觉未来某时我还会回来说一堆无人在意的话,但我知道你会懂。
/240613今晚上我又崩溃了,我好厌恶我自己,崩溃的原因我自己都觉得恶心,我真的不想活了,二十多了心态还跟未成年一样弱智,我好阴暗,又恨自己的阴暗,又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够阴暗还要讨厌自己而恨所有人,我嫉妒别人,凭什么他们过得比我好,凭什么我过得就这么烂,我真的要精神崩溃了,好想逃又逃不掉,生活就是一团稀糊,凭什么呢,凭什么你过得比我好还要使唤我?
凭什么我就是来这里受苦受难的?
我不知道怎么排解自己的情感情绪,我恶心的想吐,也难怪我没有朋友,是我活该,我也恨你们,我笑不出来,比我过得好的都早死。
/240830今天我又想到了你,我像一滩烂泥,孤独真的是永恒的吗,生是一个人,死也是一个人,我想到了你,想到了波杰克,想到了所有懦弱无能崩溃的瞬间,我好想当一个正常人,正常的上学,生活,吃饭睡觉聊天交朋友,工作赚钱,像所有其他正常人一样,我感觉我像是火星人在适应人类的生活,好累,可能我三十的时候也会选择放弃,一个人开始的最后也是一个人结束。
如果我提前一个月看了这部片子,大概成人精神病学的课程论文就不会写Ezra演的把他妈逼疯的熊孩子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Stuart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目前暂时认为他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药物滥用障碍。
他应该是没有反社会人格的——sociopath这个词在电视里的应用太广泛,其实很多自称sociopath的人并不符合这种障碍的症状,比如新版BBC Sherlock。
他酒不离手,有童年被性虐待的经历,成年后无法维持长期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和Alexander),行事冲动,经常有自杀想法和行动,也有割伤自己的行为,符合Borderline症状。
他有一些妄想,认为自己被魔鬼附身,想用火把魔鬼烧出来,但是无法从电影里知道妄想的程度和时间长度,所以妄想症诊断存疑。
关于反社会人格,其最大的症状特点是习惯性撒谎、欺骗、控制他人、不关心他人安危和情绪等等。
所以Sherlock和Stuart其实都不太符合反社会人格——真正的反社会人格是不会让人感到温暖的。
总之感想为以下几点:1、影片是故意没有调色?
这样纪录片的色调更让人觉得真实,好像下一秒钟BC和TH就会像花絮采访里一样用很亲和的语气对镜头说话。
无论是绿油油的乡间草地还是温馨的室内场景,都感觉很写实。
2、TH的演技赞赞赞赞赞。
衣着、步伐、神态、语气看上去都很自然,让我想起大四的时候实习的经历。
彼时老师把我安排到一个全是男性的WI州立精神疾病患者之家,他们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分裂症、躁郁症、药物滥用等等,每个人都要服用精神药物。
我每周去十个小时,和他们说话、一起吃饭、帮助他们生活上的需求、陪他们去购物,最后还找了一个患者做访谈、录像。
TH完全可以融入他们之间……衣着的邋遢感是第一直观的因素。
说话的样子如果不是模仿肌肉萎缩患者,语气非常相似。
把烟当做救命稻草一样抽,跟当时的病人感觉也很相似。
很多患者有烟瘾是因为药物会影响大脑里的奖赏回路。
能让普通人觉得快乐的刺激源在他们脑中不会有相应的回应,所以需要用药物来刺激自己。
TH为了这个角色真的很拼……(尤其是全裸戏)3、配乐很可爱,让人想起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4、摄影中规中矩,镜头语言有效,不是很出彩。
有个全景把一米八几的BC拍的跟霍比特人一样,头身比能有1:6了吧。。。
5、BC的卷毛看上去好柔顺好想揉揉揉揉揉。
6、Stuart做饭给Alexander和他的朋友吃,虽然看着很暗黑,但是是亲密感的表现。
大概Alexander是长久以来唯一一个愿意接纳他、听他说话、陪伴他的人,还说可以一天24小时电话找他,比亲人还亲。
7、以暴制暴永远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以后教育小盆友的时候一定会记住这一点。
很久没看一片子然后想絮叨点儿什么了。
其实其实,我真的是奔着我男人来的,嗯,就是那个,名字和脸都很显眼的那个(别打我),但是真的,E老师的演技华丽的超群了。
很大众的原因,看Sherlock的时间不算早,爱的死去活来也不是最疯狂的(我可以完整的念出BC的名字我骄傲);偶然看到了海报,两个男人,一段人生,我看到的是治愈,可是完整的看下来才明白是疗伤。
你见到了一个医生,从症状到感觉,追根究底的找病因。
就算你是绝症。
毫无剧透的开始观赏,我做过猜测和臆想,会是流浪艺术家,朋友,亲人还是恋人,更甚是主仆(【触不可及】后遗症啊),但是还是被全数推翻。
就像我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Alexander愿意跟着Stuart去过一段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出格的日子,但是又好像有点明白。
Alexander对于Stuart一开始的感觉应该是一种带着同情的好奇,又在他并没有如他所想卷走自己的家当时感到像那杯放多了糖的咖啡一样不是滋味。
Stuart嗑药过度,暴力倾向,从少管所到监狱,流离街头,却在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帮助体制下的牺牲者,也会因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让自己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里接过这位中产阶级的咖啡,也许他真的用了Alexander的烟灰缸。
不管是自由,浪荡还是堕落,我一直觉得Stuart其实是个温柔的人。
他会温柔的嘟囔着Fucking,温柔的在一片脏乱差里近乎用力的做一份饭,温柔的开着除草车,温柔的说“是真的有傻蛋买你这玩意儿吗”然后和Alexander买一个蘑菇,即便他对着窗外的警察说“Fuck off”他会依然温柔的对着怀里的孩子说别哭。
就是这么一个温柔的人。
我想,或许Alexander也在想,这种温柔值得被探究。
就像他的生活之于对方是无趣的中产阶级——还是一个吃饱了撑的的中产阶级,Stuart之于他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去体验无照驾驶,或者在街上开瓶香槟。
Stuart的人生充满了可以解释他过的如此潦倒的原因,可是在Alexander问起他想改变什么的时候,比起Gavvy,儿童之家院长,肌肉萎缩还是什么的,他只是醉醺醺的说,要是把我整个人都改了就好了吧。
暴力是让强大的幻觉变得真实的毒品,即使是把自己和他人都折磨的皮开肉绽,是否在他为数不多的清醒的日子里,他的心里从未真的想伤害任何人,只有他自己。
他的人生也是由爱和恨组成的,左手是恨右手是爱,可是他从没有真正纯粹的爱和恨。
这么复杂的东西,还不如过的迷糊一点,就不用思考了。
有些事情Stuart并不想憋着,事实上他很愿意告诉Alexander他的人生里的种种操蛋。
之所以是倒带,恐怕是因为他希望自己有勇气说出那些只有在醉酒时才会录下来的话吧。
他的生活,或许他觉得——就是个BUG.这片子其实让我笑了很多次,月桂树2号,泡泡糖冠军抢劫,包括每次的纸上小剧场——我知道我笑点很奇怪,但是不得不说那个关于折叠床的故事真是太TMD搞笑。
乐的最高兴的是Stuart做三明治的那一段,不知道为什么从他把培根夹道面包里还用番茄酱让它变得血肉模糊这一场景就像戳了我的HHP,最后他的按压动作就是一个助推器。
Alexander把它藏在柜子底下——让那个三明治见鬼去吧,没准儿以后这一段日子也就跟着见鬼去了。
勉强度日的作家还是决定区看看这个游民的生活到底有几分符合自己的猜测,在初遇之际两个人达成了关于倒带的一致——从现在,到最初,一点一点看清这人生。
Alexander像在读一本书,对于结尾有一种忐忑的期待,但是在他最初做出为Stuart写一本传记这个疯狂的决定的时候,如果知道了答案他还会不会决定落笔?
人生没有如果。
就像他们一起度过的日子也不会销声匿迹。
他像是在听一曲漫长的爵士,就是那种慵懒中有点儿激情,让人跟随它起舞也好窝在沙发里也好的旋律,就像Stuart挽着他的手臂在他耳边碎碎念的过往。
那是一种欢快的声音,让人忍不住发笑,基调又是这么低沉。
他的故事总让他发笑,把对方的“放尊重点儿”当成一句玩笑。
可是当他真的在星期四的下午四点追问出他第一次入狱的情形时,他是否才真的意识到打一开始决定为Stuart写书意味着什么。
Alexander在面对Stuart的时候如同一个盲人,只能用触摸的方式去感受他的生命,同时也要实实在在的触碰到那是一种怎样未知的,斑驳而粗糙的质地。
他做贼一样的把自己的新书换到一群畅销的达芬奇密码中间,他听到Stuart在磁带里沙哑的对他说“Hello Alexander”的时候都笑了。
Stuart总是有本事让他在一瞬间笑出来,甚至只要想起他嘴角就会上扬。
可是这一次,他笑着说出“Hello Stuart”也没法阻止他第一次为了他去流一场泪。
或许早该这样,有那么多的不幸,那么多的挫折,那个人却笑着说,让他笑着听。
像是强力清除剂,是不是时间够长人生总会开拓?
只有这一次,他真的无法让自己不去痛苦。
他的人生有许多转机。
如果Alexander能够正序的播放Stuart的人生,他或许会带他去一所正常的学校,或许会让他的哥哥停下他的暴行,或许会把他从那家倒霉的儿童之家里救出来,又或许会让他在自己的儿子的生日时别喝得那么烂醉。
或许,也会在他抬脚迈向火车的一瞬间扯着他的领子把他拉回来再给他两拳说你TM能不能看看路。
可他所能做的就是听着他倒放他的controversial and unpleasant life.
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我最喜欢的是偶像小斑姐【星星眼(╯3╰)】用的这个词举重若轻贴个链接,所有的评论里我最喜欢的一篇【小透明脑残粉QAQ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590900/举重若轻是一个微妙的境界,向左歪一点,就会变成美国式的轻浮,用刻意制造出来的、歇斯底里的高潮来包装虚弱的内核,好像一个有胸无脑的美女。
向右偏一点,就会陷入欧洲经典的晦涩,甚至是力度拿捏不当导致的平淡无奇。
而把闷骚深刻地印在骨子里的英国人似乎是拍摄这个题材、这个故事的不二人选了。
当然了我也是在英国人把它拍出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我才能这么说【。
我想这部片子一举攻下评论里许多高泪点人士的重要原因是它从叙事到镜头,从演员到场景,甚至配乐里的那种整齐划一的,内敛的气质,也就是“举重若轻”的那个“轻”字。
我觉得吧,“内敛”并不是指怯怯地束手束脚,而是一种收放自如却沉静的整体风格。
举例来说,BC作为承担了观众的视角和切入点的观察者从头到尾克制细腻的演法;汤老湿那场著名的“愤怒的小鸟”里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的,11级的愤怒和11级的悒郁毫不矛盾的融合;没有修饰充满生活感的影片底色和那些有时让我产生纪录片感的客观的中景镜头和穿插的对Stuart家人的采访。
而且不是我爱吐槽米国人,放在美国拍,出租屋里的自残戏一定会有一种杀气腾腾的限制级即视感,所以这样的一部英国出品更让人觉得珍贵。
评论里很多人提到,是Stuart不抱怨别人,把这难以忍受的人生的原因全揽在自己身上的态度让他们觉得心疼,相比于心疼,我的情绪更偏向与一份无力的认同。
我们现在在高三总复习,历史老师一次次重复提醒我们历史事件是由内因推动,外因不是决定性因素。
能够帮Stuart驳倒“他坎坷的人生是黑暗的童年和冷漠的体制造成”的论点同时也能重写爱因斯坦的著名谎言——正确的版本应该是“天才是99%的天份和1%的汗水”。
有的人天生是钻石,怎么摔打他的人生都是励志情节;有的人天生就是刀客特,在宇宙里作了一千年的孽还像小强一样顽强地活着;而Stuart天生擅长颓废和波塞冬的儿子擅长游泳一样是无法改写的命运。
他生下来就是苹果,不是被吃掉就是烂掉,多么好的保存技术都只能让他保持更久的新鲜,而不能改变他终将烂掉的方向。
我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科学原理或者是基因相关,如果让豪斯撬开Stuart的头也许他会发现他脑垂体上的小肿瘤阻碍了分泌正常的乐观激素也是未知【我究竟在说什么【。
太多苹果因为对自己的定义和命运下意识的恐惧而选择自欺欺人,把自己一天天烂掉归咎于温度和环境,而我们对Stuart无力的心痛就源于他对自己清醒的认识——看着自己慢慢发臭和他仍悄悄藏在心里、不可告人的愿望——他记忆里那一天下午四点到五点间的那一个小时,和自己的命运狭路相逢的那一个小时,恶魔如果不曾住下,他的人生也许真的会改道,谁知道呢。
虽然我们都知道答案恶魔也不愿意无家可归啊Stuart让我喜欢的另一点是,在黑色的迷雾里他顺理成章地活得那么纯真。
他不是不会抱怨的人,他对着市政府吐着唾沫星子大骂女王,但他不会说自己的悲惨都是女王造成的。
他疯狂,但至少他知道自己疯狂知道自己无可救药,可怕的是这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至于Alexander,他对于Stuart,与其说是一束光,不如说是回光返照更为贴切。
我知道他和Stuart之间建立的这层联系让人心安,让观众心安也让Stuart有那么点心安,Stuart装完心脏起搏器给Alexander打的那个电话让我有那么一瞬间以为结局会皆大欢喜。
表现他们之间联系的桥段足够温暖,但这些细碎的小幸福远不足以支撑起Stuart的生活,生活能打碎舞者平稳细腻的舞蹈和潜水者生动灵活的关节,也能干脆利落地毁掉一个人。
如我所说,苹果总是要烂的,Alexander也许是个大冰柜,但也阻止不了一个烂苹果的死去。
在这样内敛的气质的基础上,那些容易玩坏的手法、:倒带的剧情、首尾和片中多处的呼应,插入的动画部分、主人公狗血的人生,都变成了锦上添花,变成了一根根居心叵测地堆积起来意图打垮观众的稻草。
如果不认真看,故事似乎没有高潮。
当然我们都知道高潮在哪里,作为我们派出的荣誉代表观察者,Alexander和我们精准同步地泪流满面,同时Stuart一如往常坦然地颤抖着脆弱的身体,用含糊的口音和平淡的口气讲述他常人无法想象的人生,然后努力地把衬衫整齐地扎进西裤里。
这片子可怕的地方是,它没有抄了家伙带着小弟声势浩大地把你打得头破血流,却像化骨绵掌打得你内伤,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发现心已经碎了。
这是个多么绝望的故事呢,藏在咖喱和金酒背后的无望的人生,却被理所当然一样地处理得这么欢快轻松。
而Stuart的人生结束得如同Alexander听着Stuart录下的Alexander Only磁带时露出的微笑一样轻易。
也许就是应该这样轻易,生命轻得像他坟墓上的舞蹈。
我总是在想一个场景,油腻闷热的下午,Alexander,又或者是任何一个观众,带着Alexander偷偷用Stuart的传记换掉橱窗里的达芬奇密码以后露出的愉悦笑容,在Stuart的身侧对他说:“我懂,活着的最寂寞。
”然后看着那个总是穿不好裤子,露着一半内裤的倒霉蛋走向聒噪的铁轨。
【这个时候张悬出现在了铁路上大骂“你怎么能这么杀马特”【喂脑子不太清楚,过几天再改改【并不会
去年夏天,我上班路上经常会遇到一个流浪汉。
他大概有三四十岁,中等身材,30度的天气还穿着绒衣、毛衣和厚外套,裤子脏的看不出颜色,伸直双腿坐在路边,神情淡漠地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我偶尔会猜测,他是什么样的人?
经历过什么事?
他住在哪儿?
以什么为生?
每天早晨看着衣衫整齐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他都在想些什么?
有一两次,我探究的目光刚好跟他的目光对上,他立刻紧盯住我看,我心下骇惧,忙将眼睛转开,加快脚步走掉了。
边走边后悔,糟糕,万一他精神有问题,看到我望他就跟过来怎么办;万一他是贼或者强盗,对我留了心,等我下班时尾随抢劫怎么办。
流浪汉Stuart肯定也遇到过很多我这种人。
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他,带着惊惧的神情远远避开他。
我一直知道,自己的好奇和恐惧之下深埋的念头是:如果我在生活的哪一步走错了,是不是也会沦为这样的人?
看完《Stuart:A Life Backwards》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没有成为Stuart,不是因为我的路走对了,而是我没有遇到那些让我偏离正路的事情。
天生病弱、在学校被殴打欺凌,九岁开始被哥哥侵犯,被哥哥的朋友侵犯,奋起反抗,结果是在儿童机构继续被人侵犯,经历了这样黑暗的童年,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不会变成Stuart?
黑暗逼迫时,有的人能够咬牙忍耐,将伤害压抑到身体某个角落里封存起来,熬到光明来临,再勇敢自若地活下去。
但有的人做不到。
他们被黑暗浸透了身心,愤怒、憎恨以至于疯狂,他们完全被噩运摧毁了。
并非不想反抗,Stuart也曾经努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他娶妻生子,也想出过“很多关于怎么赚钱的好主意”,但他内心的黑暗如影随形,总是不肯放过他,既然他无力把受到的伤害都压缩并隐藏起来,就只能时时忍受着这伤害的吞噬,再转而去伤害别人。
另外,“人们总是说我错了,他们从来不给一点鼓励,从不。
”“总是没有人认真听我说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话。
”一旦成为一个异类,他就被放逐出了正常人的世界,他将永远是个异类。
他了解自己的问题,但他无力解决它们。
他能“感觉那些难以忍受的愤恨,与自觉对生命的浪费”,前者是白天各种疯狂举动的诱因,后者则是深夜清醒时绝望的根源。
Alexander的友谊也许是他生命里最大的亮色。
直到他们成为朋友后很久,他还在追问为什么。
没有人这样对待过他,没有人对他这么感兴趣。
所以即使Alexander的目标是把他失败的人生写出来公诸于众,把他黑色废墟一样的生命摊开在所有人面前,他依然紧紧抓住了这唯一的温暖光源。
陈百强的歌《一生不可自决》里有一句歌词:“不想再暴露我于他人前。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失败的一生披露出来。
Stuart只有在酒醉的时候,才能借助录音机把自己最深的伤痛说出来,录音带上还要郑重写下:“Alexander only。
”告诉了Alexander,就有可能被写进书里让所有人看到,他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他只是太孤独了。
Alexander说,抗议活动里,“Stuart只做了两件事,他寄出很多请愿信,并让许多人窥见他的灵魂。
”在聚会上,Stuart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前,把口香糖吐出来,粘在椅子上,讲完,他皱着眉头,从椅子上拿起那团白色的东西,塞进嘴里,说“可以走了吧?
”让人窥见他的灵魂,他并不快乐,那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撕开心头的伤口,看到被浪费和摧毁了的生命。
即使如此,那依然是Stuart最高兴的几个月。
因为他和人在一起,有人愿意倾听他,有人友善地对待他,而他也能够帮助别人。
Alexander邀请他一起去做客,那是他第一次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并了解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看到那家的屋子,Stuart眯着眼睛望了一会儿,长长地“哇哦”了一声。
他在草地上飞快地开车,喝红茶,对Alexander说:“这太棒了。
”这是他不可能得到的生活。
他玩的很开心,虽然女主人的脸一直绷得很紧。
她和人们一样对Stuart充满了害怕、厌恶和恐惧。
没关系,Stuart早已习惯了这种脸色。
但即使是Alexander,他的朋友,在喝了几杯酒之后,也开始当着别人的面笑着逼迫他讲述成年后第一次入狱的经历。
Stuart早已习惯了自己废墟一样的生命,但在公寓里Alexander初次问起这段历史时,他依然情绪激动,流下了眼泪,说他不能讲。
此时,面对Alexander板着脸的朋友们,Stuart更不想说出那段让自己极其痛苦的历史,他面露祈求之色:“Alexander,please。
”但没有用,他只好讲起自己如何情绪失控,做出种种疯狂事,伤害了妻子和孩子,以至于彻底失去了他们。
席间一片尴尬的沉默。
Alexander的朋友们都是有教养的中产阶级,他们用面无表情掩盖了蔑视。
本来还兴高采烈的Stuart如同突然垮掉了一样,像个七十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拖着步子慢慢上了楼。
Alexander望着他的背影,终于起了怜悯和愧疚之心,但有什么用呢。
他再怎么声称自己喜欢Stuart,真心地拿Stuart当朋友,可还是摆脱不了他的猎奇探究之心。
他生于“全家都是作家”的中产阶级,生活顺遂,无法真正站在Stuart的角度去理解他的痛苦、分担他的磨难。
所以Alexander无法阻止Stuart最终的自杀。
对Stuart来说,即使有了朋友,生命依然如此孤独。
如果可以怪罪于什么,他的绝望也不至于那么深邃。
可他足够聪明,对自己的人生思考了太多,意识到“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童年,但是他们接受并适应了这些,并且都能过上得体、正常、很有意义的生活”,最终他只怪罪于自己。
他的愤怒、憎恨最终都指向了自己。
几次疯狂时的自残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
虽然,他只是一个受害者,只是一个卡在饱受摧残的十一岁无法再前行的男孩。
他说他想用火烧,用刀割,想赶走身体里的恶魔,但是就是赶不走,他说也许恶魔也不想孤独无所依靠吧其他人遭受了这些后,能够正常生活,而他却不行,所以他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能控制身体里的恶魔,你觉得自己肮脏,其实不是啊,你好善良好善良的,你想要教自己儿子礼貌,想要像亚历山大一样有朋友,有一个自己的果林,有自己的草坪,你一口就品出地道的红茶,你对刚认识陌生人能给出自己的钱,说就当是让烟鬼少抽一点烟,为社会做贡献,你在收到卷福的录音带时说卷福是个好人,只是因为他给你温柔了,你说真好啊,你看着草坪看着卷福的朋友,说真好啊。
作为BC的脑残粉,我首先要说:饭上康博霸气先森实在是太幸运了——否则,猴年马月才会把电脑库存里的这个07年的老片翻出来啊!
其次,我要说汤姆哈迪实在是太特么牛X了,他可是盗梦空间的E老师诶,他可是蝙蝠侠里的大反派诶……在这个片子里活森森地变成了大着舌头、扭着表情、拧着脖子、拖着步子、裤子挂在大腿上的流浪汉。
他说自己是撒旦的儿子,可是他却比影片里任何一个人都善良,在alex没有车钱的时候,他奉上酒钱说要谢谢alex帮他戒酒;他会做好吃的“监狱咖喱”还热情地招呼alex留下来下午茶不厌其烦地教他怎么吃还好味;他懂得小说的写作手法、想念自己的儿子、分得清梨树和苹果树……和影片中那些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或下层贫民相比,他过得更脚踏实地、有滋有味、知冷知热。
他最最善良的地方——明明是被伤害和被侮辱最深的人,明明是被环境、被至亲抛进地狱的人,他却从来没有怨恨过任何人,说起虐待他的哥哥,他会哭泣,在不久于世时,他让alex去探望祖父母。
有多少人能像他这样真正做到以德报怨。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伤害,对于(虐待)那些事,我看得很淡……如果能够改变一件事,我希望是自己,我不想看到自己对自己无能为力……暴力,也不想要无家可归。
”当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相信不仅是alex,就连观看影片的我们也已经热泪盈眶,不能自己。
凭借该片获得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奖提名最佳男演员,名至实归。
不能不说说BC,昨天看了米勒怪物版的《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今天看了《斯图尔特的倒带人生》,我忍不住要再吼一次——本尼迪克特康博霸气先森是我见过最会演戏的人,没有之一!!!
并且还要加上一句——是最有内心戏的人,没有之一!!!
肤白胜雪,清爽金色短发,金丝边眼睛,棉服宽松衬衫,这样装扮的31岁嫩缺,一看就是很“正常”的家庭里长大的“健康”的孩子。
去流浪汉机构工作是因为时薪高,还有自由的时间可以写作。
看起来家里书籍汗牛充栋,但实际真正读过的并没有多少。
看起来活力充沛地工作,实际上对工作对象一无所知“每个人的流浪汉看起来都差不多”。
看起来很认真地担负着一项活动的主席认真地做着笔记,实际上就是在纸上涂涂画画。
看到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代入——我们不都是这样的人么。
然而,斯图尔特的闯入,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从最初隐藏的蔑视、厌弃,到与其相熟后的乐在其中,最后为这个朋友而动容。
BC把alex的每一个微小的心理变化都刻画出来了,无与伦比!
下午读严歌苓的《陆犯焉识》,里面有一段是这样描写一个十六岁的恶霸梁葫芦的:梁葫芦心目中是没有好人的,他心目中,人不会白白地好,人必然是为了一个目的去好,好一次就要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堵住一个漏洞。
老几想,这不怪梁葫芦,怪世界这么大,就是没给过梁葫芦一份纯粹的,无贪图的好。
强烈推荐由真实故事改编的 《倒带人生》,故事的主人公Stuart是剑桥街头的无业游民,而传记作家是收容无业游民的志愿者,一场拯救运动将两人联系在一起。
传记作家对Stuart产生兴趣,想为其做传。
酗酒,吸毒,暴力的Stuart认为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却在无意中提出一个想法,就是想让大家了解自己为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谁或什么让纯真的Stuart变成社会鄙视的群体。
故事展开,两条线索,一条是宏观的拯救运动,而另一条则是解释的Stuart人生的变化。
就在我们认为找到原因,也就是九岁那年,Stuart被自己的亲哥哥强暴之后发生变化的时候,影片通过主人公自己诉说出了看似离奇却在情理之中的变化根本。
原来,Stuart的妹妹也曾遭受哥哥的性侵犯,她却有一个和正常人相同的人生,并且也准备结婚了。
传记作家问Stuart,如果又一次机会改变他人生中的一件事情,他会选择什么?
Stuart说,小学的下午,再次受到同学欺负的他躲进家中,而继父逼迫他去门口把那些同学解决掉。
他第一次用拳头在争斗中占据上风,就是那个时候,暴力住进了他的心里。
他进入儿童学校,青少年管教所,最后成人监狱。
他说,没有人愿意听他讲那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而此后的成长环境更是给了他无从变好的机会。
对这个九岁的男孩,健全的社会体制和身边的父母,没有给予帮助,哪怕倾听。
暴力是他对待这个社会的唯一工具,对抗整个体制甚至人心的暴力。
33岁的Stuart和16岁的梁葫芦是一样的,社会从来没有给他们一份纯粹的,无贪图的好,又怎么能祈求他们是所谓的正常的呢。
影片的温情在于传记作家,他带给Stuart温暖和爱,让他开始相信人,有目标,发自内心像人一样的笑。
最后Stuart自杀,被传记作家用爱反省过后,往往是不能自已的伤心和绝望。
他用火烧,用刀割都拔除不了的在他心里扎根的暴力,最终会随着他躯体的灭亡而远离,只有这样,他才能彻底完成自己的最后一次蜕变。
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局恰恰是最大的悲剧,是对我们这些自诩为正常人异常狭隘心胸的讽刺。
体制看似是维护每个人的权利,实则是画一个笼子,把那些对我们有威胁的人和东西,一并关在里面,那里的空气,没有尊严这个分子。
微博上一个好友发状态,最后一句是,只相信人。
借用一下,世界太黑暗,借助人性的微光,我们彼此,搀扶过冬。
我一直有点自豪又有点羞愧地觉得,中产阶级一定是所有阶级里自我感觉最为良好的。
出身足够优秀,受优质教育,怀有各种抱负和雄心,以及觉得自己真正在做对于社会有用的事情。
更了不起的是,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平易近人且承上启下。
一方面,碰到真正的贵族社会,不会感到有什么自卑,反而还会觉得他们懒惰浮肿自欺欺人;另一方面,就像Alexander一样,我们勇于并乐于去了解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想要为自己证明什么。
但当我们真正听到了那些故事,那些始于猎奇,却终于酸楚的故事之时,它们的沉重,却反而映衬了我们的无聊。
正如Alexander一样,我也很少怪罪“制度”什么。
我们天真浪漫地以为,谋事在人。
一切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他们的失败,他们在泥潭里苦苦挣扎,不过是因为他们曾经的怠惰和自我放纵。
他们咎由自取。
而这种中产的成见,不过源于我们的不了解。
我们乐于去了解不等于我们就了解了,往往去听一下这种故事,就能意识到我们是多么幸运而又多么乏善可陈。
人生就是会跟某些人开些玩笑,而Stuart正是其中之一。
TH作为私校出身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得到这种痞子角色,但不可否认地,他真的演得极为出色。
TH的表演极为真实,细致入微且充满爆发力。
复杂的性格全部都外露:对于中产的偏见和Alexander好意的困惑,愤怒和抗争。
在出租屋自残那段,尽管暴露了TH小鸟俱乐部成员的身份(哈,中产阶级无谓的幽默),但真的是在那一刻仿佛戏人合一了一般。
很多人都诟病BC在这部片子里光芒被TH完全掩盖了,这是带有偏见的。
BC的角色,是个无聊的中产阶级。
相比里外如一的Stuart,BC的Alexander必须要更为内敛,闷骚。
BC很好的表现出了我刚才提到的中产对于下层的偏见,在看见针头时,听TH讲故事时,以及微醺时让TH讲他第一次被捕的经历时,他的表情和语调都是那种克制住的蔑视,有点兴趣,外加一点点傲慢和同情,但又努力不表现出来的那样。
拿捏得很到位。
剧情的走向很丰满,很真实。
有起伏,但却不抓马,都是正常生活中的合理波动。
Alex和Stu的友情很温馨非常温馨,顺着Stu人生的起起落落,Alex一直在陪伴和记录。
说实在的,当Stu肌肉萎缩,心脏起搏器也无法安装那会,我真的有种心如刀绞的感觉;而当Stu给Alex打电话报告喜讯那会,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仿佛一切终于到了尽头,Stu经历的那些磨难,他恶魔般的哥哥死了,他的犯罪记录清除了,他的健康状况也暂告一段落了。
与此同时,他也终于遇到了Alex,这个被他妈妈暗示为一个积极影响的人。
快接近片尾时,老湿打着领带穿着西装,衣冠楚楚,但是从西服扣子里冒出来的领带又有点萌地表现了他的笨拙,安安静静地对着BC把他的人生用充满智慧方式讲述了一番。
仿佛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Stu从今往后要和Alex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中产阶级又拯救了一个边缘群众,人类又朝着理想国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部,仿佛只要继续努力下去,世界大同的目的最终是能够实现的一般。
然后Stu死了,死在了火车滚滚的车轮之下。
我不想在这里妄测到底是自杀还是意外,无论如何,这都是给Alex,给我,脸上来的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在这里破灭的不光是Stu的生命,也是Alex的某个理想肥皂泡。
本来以为已经把他拉回来了。
就是这样。
我想,倒带人生的意义,在于给我们讲述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故事的同时,也在毫不客气地戳破我们的乌托邦主义。
尽管这个沉重的话题是用无比轻快温暖的语气讲述出来的,尽管Alex和Stu的那一切都那么美好,尽管片尾让BC调皮地把自己的书换到了达芬奇密码的中间,尽管BC还轻轻地笑了一下——但这不过是中产阶级乌托邦主义者们表现自己无力感的一种手法,布尔乔亚式的傲娇而已——就算它外面披着多么轻巧如天鹅绒的帷幕,但当这层面纱滑落,露出来的,都是我们浓浓的无可奈何。
而这,仍然不是这故事的最终意义。
确实漂亮的只是外衣,确实信仰受到了动摇。
但是Alex没有把倒带人生付之一炬,而是将之出版,除了纪念Stu之外,还是弥漫着淡淡的自我反省气息。
坐下来,喝杯茶,翻几页倒带人生,总结一下上一次乌托邦构建行动里失败的可能因素,然后掸掸风尘,再次穿上漂亮的外衣,披挂上马,继续朝着脑海中的理想国,步履更为小心地前进——我想,这就是这段Backwards的人生,对于Forwards的未来,最重要的启示吧。
看到最后哭得停不下来的电影。
一个流浪汉的故事为何让我如此难过?
我很难说。
斯图尔特本来很聪明,他有很多好点子,只是人们都当他疯言疯语,从不认真听他说话。
他是真的被身心严重伤害过,可他不怪别人,觉得改变自己更容易些。
他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恶人恶事到处都是,不止他一个人受过伤害,别人可以心理康复。
他说能看开,就是没有去憎恨和埋怨,可他自己怎么办呢?
事实是他多少年也无法摆脱心里的恶魔。
有谁帮过他,真正对他好保护过他陪伴过他心理受伤时期?
“有时你不会相信想要去死太难了。
”“是你的哥哥害了你让你变成今天这样”。
他说“不关他的事。
很多人的童年经历和我一样,他们学会接受并过上正常的生活。
我倒挺想得开的。
” 他的人生成了这样,他没有怪那些对他施加过伤害的人。
“要怪罪他人很容易吧?
肌肉萎缩症吗?
娈童者吗?
盖比吗?
老实说,改变自己更容易一点。
”他没有愤恨埋怨那些恶人,他只说别人可以接受和忘却并过上正常生活,是我自己没能正常起来,接受那些创伤 让生活继续。
哦,是我的问题。
“继父跟我说:如果我不自己出去挺身解决,他就拿皮带抽我们。
” 我们可能以为从此他变勇敢了,为自己而战不再受欺凌了, 看起来是个积极励志的发展方向 。
“太神奇了!
弱鸡变强了。
在我发现暴力的那一天,我感觉自己强壮了五十倍。
我饱受欺凌,被骂是废物,于是学会了暴力。
恐惧暴力和疯狂可以让人害怕。
我曾故意让我自己变怒。
六个月之后,我发现我制止不了了。
我再也不是装疯了。
你知道吗?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变成这样的。
有时,我觉得我是恶魔之子,我让恶魔住进我身体里的,然后我无法摆脱他了。
我试过,用烧的、割的,他就是不肯离开。
他为什么要走,他不想无家可归。
“ 我弱时被人欺凌,我生不如死,你说要自己挺身而出,好,我自己为自己战斗,打跑坏人,可我不可能用一颗善良柔软的心爆发我需要打败坏人的力量,我需要制造出愤怒,可以运用暴力保护自己不再受欺负。
就这样我邀请了邪恶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可当我这么做了,我已经 把自己变成一个暴力疯狂的人了。
恶魔已经深深进入我的身体和骨髓。
我收不住自己的暴力情绪了,暴力和疯狂让我不能正常生活。
事实是,我被人教来保护自己的工具,暴力,也是错的,也是不被社会接纳的,我进入另一个黑暗无底的世界堕落。
为何别人可以用暴力欺负我,我以暴力还击却不对?
你说要有界限,然而我一个9岁就开始被欺负的孩子,谁来告诉我界限在哪?
为何别人没有界线?
”你好亚历山大,我是斯图尔特。
我喝了很多酒。
我控制不住想起我哥哥和他朋友,他们都不相信我。
还有在儿童之家,那些虐待,被要求让我做的那些事,我都无法想到任何人会让一个11岁孩子做的事。
我不停地用头撞啊撞啊撞啊。。
你说得越多,人们越是不相信你。
没人认真 听我说。
当我把自己灌醉,我会坐着跟自己说疯话,说要自残、自杀,追杀那些该负责的人。
我希望躺下死去。
我感觉可脏,好可怕,憎恨和攻击每一个靠近我的人。
我只希望,就一次,能逃离这种疯狂。
”P.S. 郑重吐槽腾讯视频对电影的降智阉割!
如果可以不要在腾讯电影看,剪掉重要信息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非常重要的第一次坐牢的原因被剪地完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好好地忽然失控发疯。
hello,world。。
残酷而温馨的电影,改编于真人真事。
TH小旁友演得太赞了,所谓激萌激虐不外如是。BC的风头绝对被盖掉了啊。绝不自怨自艾的立场实在让人佩服额。Stu拉阿哥是宗桑,看护中心额老甲鱼也是宗桑。
whatsthepoint
汤姆哈迪是什么神仙 把一个这么神神叨叨的流浪汉演得这么有意思!老实说一开始看的时候不喜欢这样的人没礼貌没素质 看到后来才发现电影想告诉我们关于这一类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真让人心酸。
简直不敢相信能在元宵节晚上坚持看完本片,太乏味了...原本以为也许没看懂吧毕竟豆瓣评分甚高,看了两三篇前排影评发现原来貌似还是看懂了...好吧...
很垃圾,完全无法下咽,真不知道这么烂的片子怎么取得这么高得分
TH即便现在也没法一人撑一部戏,更别说稚嫩时期了。
看不懂走不进剧情
又一部被神化的电视电影,技法上依然乏善可陈,好在表演逆天,故事动人。
略显墨迹
全靠汤姆哈迪的演技支撑着看完
闷
Tom Hardy 演技大亮
两个可爱的小受在调情,为什么不让人家幸福的一起生活下去恩
生活气息浓郁,卷福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信手拈来。
看不下去
非常出色的演技,几乎难辨真假,仿佛真的是一个流浪汉在本色出演。场景设计也非常用心。“当我发现暴力的魅力并开始无法自拔,这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转折。”尽管是很优秀的电影,但是这样的题材看着太累了。为什么要如此过这样的一生,还要假装有得选一样。
Tom Hardy演技! 小温情。
好无聊的,没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