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第一眼这个片中的梅尔吉布森的时候,有点想放弃,因为他老了,仿佛再也没有勇敢的心和爱国者里面的那种硬汉形象。
但是,当看到女儿被枪杀时他抱着女儿喃喃祈祷的一系列表演,我再次被吸引。
犯罪现场他独自坐在屋内的背影,仅仅是个背影,却生出无尽的绝望和悲凉。
他空洞的眼神,他小心翼翼的把擦脸时带有女儿血液的毛巾保存起来,他手忙脚乱的接女儿的电话,他时时出现的女儿跟他说话的幻觉。
去认领自己女儿的尸体时,那双父亲的眼睛,没有一滴泪水,但却是那种失去了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后痛到极致的悲伤。
他手中拿着女儿的头发坐在阳光灿烂的花园里,对着自己幻觉中的女儿承诺不哭,在忍不住流泪时马上坚强的站起来离开。
我想,原来梅尔吉布森转型了,从硬汉形象转成一位深爱女儿的父亲。
但是也挺好看的,不愧是梅尔吉布森,这样简单的剧情,却这么吸引人。
直到有人驾车撞伤了女儿死因的一位知情人,然后调转车头向他们开来准备撞第二次时,我以为他肯定要向旁边躲开了,可是,他只是拿出枪向着驾驶者一枪一枪打过去,坚定不移,直到将他打死,又迅速打坏轮胎使车偏离出去。
这一系列动作让人看得酣畅淋漓,我突然发现,他没有老,也没有转型,他还是那个硬汉吉布森!
那些坏蛋被打死的场面,非常非常解恨,虽然我讨厌血腥,但是,这里,我看的很解恨很解恨!
影片的结局是预料到的,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无可恋,虽然有点虚幻,但是却是我们内心的盼望。
这部片子,我的喉咙一直哽咽着,梅尔吉布森演的非常非常好。
他没有用大喊、大哭、大闹,而只是用眼神,用一个背影,用颤抖的双手,却让人深深感受到那种生不如死的悲痛,演绎出一位深爱着女儿的父亲,一位痛失爱女后悲伤、愤怒的父亲,让人为之叹服!
这部片子,其实情节很简单很无力,唯一精彩的就是吉布森的表演了,也全靠着他的表演。
导演翻拍了自己从前的作品,但人们对冷战末期的阴影渐渐散去了,社会变迁。
我认为这次的作品着力点在于亲情和是非观的判断。
前者永远能到打动人心,而后者则是现在许多艺术作品试图表现的主题,就是对与错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是那么清晰。
我在这里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动与对这部电影的敬意。
影片开始,男主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过去了,成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警察,人到中年,丧偶,与唯一的女儿也似乎淡漠了。
女儿回家,父亲是高兴的,甚至有些手足无措。
他们互相关心着,但是谁也不说。
直到女儿在家门口被射杀,父亲抱着女儿说:"You're my girl."女儿回答:"I know."两人才真正没有了隔阂,可惜就要天人永隔。
男主受到辐射产生幻觉的时候,一再看见女儿小时候和自己亲密无间的各种情节,仿佛时光倒退。
每次好像能触摸到的样子,清醒后却是更令人绝望的心碎。
这一重重反复的打击,提醒着父亲要替女儿死去的事实,促使他走上复仇之路。
我觉得男主自始至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女儿,并不是什么国家安全。
多年好友的背叛也是因为他的孩子受到威胁。
最后Jedburgh选择自己死而不射杀年轻警官的原因,也是因为年轻警官有孩子。
也许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女儿一直被父亲宠爱着,也许是我认识到父亲就像Thomas一样渐渐老了。
与Emma相仿的年纪,使我感触颇多。
就像Emma在光盘录像里最后说的:"I love you,dad.",whatever.这部电影好在——它使我感动和反思。
《黑暗边缘》好得很,但是评分为什么那么低?
有几个人用心看完了整部电影,还是人云亦云,还是想象中的火爆场面没有等到,就给低分?
《黑暗边缘》梅尔·吉布森的最新力作,有人说是软回归,有人说是弱势回归,有人说是英雄迟暮,但是我看出了演员和编剧以及导演的用心良苦:演员的人性和用心,情节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导演的压抑表达,注定这不是一部商业大片,因为没有拍成火爆场面。
尤其是结尾显得导演的功力非同凡响,没有商业大片的欢呼胜利,只是留给了我们的无尽想象空间。
痛失爱女,陷入黑暗边缘……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在无形的黑色势力网络中,主人公一直孤军奋战,寻找真相,伸张正义。
英雄虽迟暮,但依然很棒!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枪杀、血腥、暴力、权力、金钱场面,但始终贯穿着一种温柔深沉不善言辞的父爱……
SDMS评分:78.5 分在这样一个夜里,为这样一个父亲而感动。
虽然这部电影并没有多少可写的东西。
很多人想不通,马丁·坎贝尔和梅尔·吉布森,这两个如此功成名就的人,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去拍这么一部电影。
尤其是后者,不做演员那么多年了,宝刀再出鞘,拣的居然是如此一个似曾相识的复仇老爹的角色。
《黑暗边缘》的故事,仔细回想,确实也不值一提。
从冰山一角,到整个国家内幕的败露,细细数来,好莱坞这类电影也拍过不少了。
类似的阴谋论题材曾在上世纪90年代流行过好一阵子,现在再看,加上梅尔·吉布森那张老脸,怀旧意味倒是挺浓的。
也不知这是第几次老梅尔再饰孤胆英雄了。
不过不管怎样,这部电影还是牢牢地让我钉在凳子上,老老实实地坐了近两个小时。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被电影中深深的父女情怀所打动。
以往类似的电影中,虽也有涉及,但感情只是作为一种铺成,是最后血刃凶手高潮前的序曲。
而《黑暗边缘》却将这种情怀渗入到电影的细节中,让它成为推动电影前进和左右克雷文情绪的力量。
在整部电影中,克雷文并不是一个陷入复仇中的杀人机器,导演也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制造视觉高潮的屠夫。
我看到的是一个自我挣扎的父亲,他经常会崩溃,但也会马上转身甩开这些并不恰当的软弱。
也许这跟梅尔·吉布森的年纪有关系,他加上导演马丁·坎贝尔,两人已经120多岁了,他们两个很明白家庭对于一个成年人的重要性。
所以非常难得的,影片没有在悬念的展开后,而忘记了它原本的出发点。
尽管剧情再狗血,立意再深,但这并不是一部政治批判电影,而是一部城市牛仔电影。
克雷文的第一要务也不是去揭露什么诺斯摩尔的核秘密,而是找到那个开枪打死女儿的小卒,并亲手毙了他妈的。
俗,情节太俗了。
但我想观众们肯定也会一边嘴上骂着,一边心里又无比痛快。
毕竟这种戏剧模式,已经成为电影创作中的一个经典。
而且我也不得不夸一句,电影前半部分的包袱抖得真好,一个又吐又流鼻血的女儿,一边大叫她要说出些什么,一边又被人用来复枪轰得血花四溅,这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对这类动作电影的好奇感;当然等到核辐射这三个字开始出现之后,整个电影的气,也就泄了大半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非常装逼的、莫名其妙的英国刽子手。
这真是一个没事找事,故弄玄虚的角色,好比厨师对自己手艺没有信心一般,那么就拼命多放些辣椒。
他满嘴的关于感情立场的言论,还有自诩为艺术家的思维方式,让人看得不知所云。
在影片最后,他没来由地枪杀了参议员,以一个“这个国家应该拥有一个更好的政府”为理由,也许他只是作为一个导演安排的清洁工,来处理一些梅尔·吉布森饰演的克雷文实在无暇处理的问题。
他的死倒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情节,让最自以为是的人,倒在了最佯装可怜的保安的枪口下。
这充分说明了出来混,低调的重要性。
而即使是如此无关紧要的一个桥段,导演还让他问了一句“你有孩子吗?
”一个没有家庭的人,最后也是死在了对家庭的恻隐之心中。
马丁·坎贝尔对于电影主题的完整统一,贯彻的相当彻底。
1、让我想到了《荒野猎人》;2、影片的内涵和美感震撼人心,从中我觉得自己更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父亲,无怪乎主人翁年轻时没死在战场,老去后要死在为女儿复仇的路上。
配角演的也非常好;3、影评中豆瓣网友“到灯塔去”写的《暗处的亮色》,与我最有共鸣;4、对于杀人子女的仇人,犯的是天条,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杀掉,以消心头之恨。
片子不错,煽情到位,演技更是无懈可击,动作、射击赶紧利落,该用特技的地方用的也不错。
主题虽然稍显老套但有深度,这种主题放在这里有导演敢拍吗,有“黑暗”面的电影能问世吗?
要惹别惹当过兵的铁汉老爸微博里面,博友们曾经发起过一个话题,叫“小时候,你希望你爸是谁?
”答案有很多种,要跟这部给大家推荐的影片《黑暗边缘》扯上关系的一种臆想是: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只要说我爸是警察,欺负我的矮大胖立即吓尿!
这当然是很多小伙臆想的父亲的角色。
警察仿佛是正义的化身,当你成年了还会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时候,一个警察的出现,多少有点耶稣下凡的意思,不是你爸,你也想喊爹了。
因此,当你的老爸真的是一位警察,并且还是一位当过特种兵的专破凶杀案的侦探警察时,你还会觉得自己幸运吗?
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好不容易上了个麻省理工,到研究所有了体面的工作,可是一回到家,还没呆过一晚上,就在被老爸的仇人一枪崩死在自己门口。
这就是当一名警察的女儿的悲惨下场,可是,真相真的如此吗?
梅尔吉普森饰演的铁汉老爸真的得罪了什么人,因而要置他的女儿于死地吗?
所以,要惹千万别惹当过兵的铁汉老爸。
梅尔吉普森在女儿死后的第二天,便强制性的让自己的生活恢复正轨。
他开始亲自着手调查女儿的死因……(我就不剧透了,有几个朋友给我提过意见,说我老是剧透,搞得看完我写的影评都不想看了)在《黑暗边缘》中,梅尔吉普森饰演的这个警察老爸的角色,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彪悍铁血的一面的,这是有别于《勇敢的心》里面的威廉华莱士,毕竟梅尔吉普森也是将近六十岁的老头了,他那会出演《勇敢的心》驰骋草原的时候正值壮年啊。
因此,在本片的开始,梅尔吉普森表现出的是一种孤独乏力的苍老感,唯一的亲人女儿也不在身边,只好卖力的工作,赢得别人的尊重,以及打发无聊的时间。
这是否是梅尔吉普森现实生活的写照?
接着女儿被谋杀了,他撑着体内所有的力量去寻找真相。
期间,跟女儿的男友碰面,打斗中,梅尔吉普森折腾好几盘才把那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给制服,喘着粗气靠着墙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说话。
看到这里,让人感触颇多啊。
想起那几个曾经那么辉煌、那么率性、那么英俊的硬汉,罗伯特德尼罗、凯文科斯特纳、梅尔吉普森、布鲁斯威斯利,甚至是小罗伯特唐尼,哪一个如今没有发福没有衰老的?
比起那些冉冉升起的小鲜肉们,老一辈的荧幕帅哥们也在转变角色了。
做的出色的是罗伯特德尼罗,他的《天伦之旅》很多地方都有推荐,也是真实的写照,一个退休后丧偶的老爷子,自己打车去看望他的几个混的“如日中天”的子女们,却得到的是一个个破碎的残酷的真相。
这就是生活。
当你不在风暴中心,不在硝烟战场上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满身是伤,周围寂静得要命,你只能托着斑驳的双腿慢慢前行。
一个人活的再壮烈,也抵不过衰老的迹象。
走远了,扯回影片中来。
梅尔吉普森用尽周身的所有力气,给女儿报了仇。
真相也许会大白于天下,也许永远会被政客的措辞所掩藏。
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英雄如何谢幕,如何让人觉得他有尊严得下着台阶。
我想,在看过《黑暗边缘》后,你一定有自己的答案。
标题:以正义之名,打破压抑栏目:《黑暗边缘》影评作者:朱古力 我们喜欢看到为女报仇的老警察坚毅无敌,干掉所有的强权。
所有的愤懑只有杀死仇人的时候才会宣泄,说教都是狗屁。
这才是复仇片最大的魅力。
《黑暗边缘》是梅尔·吉布森的新片,一个坚毅沉默的老警员爱女儿胜过一切,当夜他接自己的女儿回家,还未寒暄够,女儿当他的面被人一枪击毙。
而随后舆论都指向可能是女儿代父亲死,老警员压抑着内心的伤感,时时出现女儿小时候的幻影,他选择追查到底,亲自报仇。
事实证明女儿是深陷一场阴谋之中,她所从事的工作违背国家利益,但总裁和议员勾结,女儿的揭秘让他们很被动,于是暗中杀害并洗去所有痕迹。
老警员锲而不舍,一直追查。
他遭遇连番的追杀,同事的出卖,威胁利诱,都绝不妥协。
最后他手刃仇敌,同时他的行动也感化了一位之前帮上层反派擦屁股的探员(此人已患癌症),探员帮主角杀死了邪恶的议员,自己中枪身亡。
老警员在医院昏迷,最后亡魂和女儿团聚…… 从剧情来说,此片可畏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
这类为亲报仇,却遭遇上层阴谋的封杀和阻挠,已经演绎多年,但依旧难掩其中魅力,不光是题材的吸引人——要知虽然法律说警员会帮我们报仇,但该死的司法界尚且同流合污,冤情无处申诉,只有出现那种美式的英雄杀掉仇敌才能大快人心——还在于通篇刚毅情绪的渲染,一种沉闷压抑中的英雄觉醒,和史诗大片一般,复仇故事永远需要一个坚定近乎固执的主角,他寄托了人类渴望打破压抑,反抗暴权的信心和希望。
现实我们有太多言说的压力,在复仇片中让我们一洗郁闷,共同振奋。
而且总是犯罪,杀人偿命,那也是替天行道。
更何况是如此可爱的女儿,且她是继承了父亲耿直的个性,为的是揭露恶行。
最终我们知道绝望的父亲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善终,但不重要,关键是复仇。
本片值得称道的就是一直营造的压抑内敛的气氛。
开场是女儿小时候的录影,随即是父亲接女儿回家,大雨中二人互相关切,又有一点生分。
随即女儿即被人轰毙。
父亲只经历了几次沉默的思考,尽是回忆。
便决定振作,鼓励自己一定可以为其报仇。
在调查过程中,处处充斥暗杀和威胁,如女儿的好友在跟父亲对话以后,打开车门即被撞飞,其他场面均十分克制,让人深切感受个人英雄的阳刚阳刚之风。
随着真相越来越披露,两个上层人士的虚伪及道貌岸然让人极其厌恶,却又鲜活真实。
此时若不用复仇的手法,似乎正义无处宣泄,父亲选择了一切由自己解决,这也是美式英雄主义影片曾风靡一时又遭人诟病的标志。
但看到杀死仇人那刻,你会异常畅快,一扫之前压抑的情绪。
那么影片的效果也便达到。
这是有点偏男子汉的影片。
全片影像风格极其克制,但还是结合很多精妙的特写近景,多用来刻画梅尔吉布森的演技。
说到这里,因为吉布森《勇敢的心》《爱国者》甚至《男人百分百》实在给了我太多美妙的印象,这是一个美国出了名的硬汉,但就演技而言,他最妙的还是铁汉柔情般的眼神,极其传神到位。
本片中梅尔我感觉在女儿死之前都不算最佳表现,总感觉有点不在状态,但父亲开始踏上报仇之路的内敛以及必要时候呈现的乖戾都足够打上太过明显的“梅式标签”。
还是很期待他能多拍一些影片,此公即便不演复杂的角色也颇有一种魅力,让人愿意为其疯狂。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英雄气质,这次他演的是一个充满爱意的父亲。
复仇片拍到最后,很是期待有新意。
我个人一直推崇《老男孩》式近乎将故事讲到极致的诡异片,但梅尔这样偶尔来一部非常正统的复仇片也颇能振奋一下精神。
只是每次把悬念做在上层的阴谋和掩盖,总归是乏味了点。
期待更多精彩的着眼点。
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女儿被杀的父亲,如果不能自己亲自报仇,即便法庭宣判,那种仇恨在内心也会让其压抑良久。
而你亲自杀掉仇敌,那种畅快的感觉,会将你的痛苦大大宣泄。
于是会有空虚感,因为人人都这样复仇,世界似乎会乱。
但不容否认,人类期待在正义遭到暴力的侮辱且无处伸冤时,需要英雄。
如果不能期待英雄,那就自己变成英雄。
这大概就是复仇片历久不衰的秘密吧。
END
比较深涩难懂。
对没有较深阅历的观众来说很沉闷,影片宣扬主题的手法又过于低沉,比较难于抓住中心。
对能看懂的观众来说又大不一样,对每一种情愫的刻画都深可见骨,难得一见的好片子。
我还属于前一种,所以要看好几遍。
借片中所言,任何事物都有极端的双重性,这既是部烂片也是部好片,而且两种判定都是正确的。
阴谋论
No surprise nor twist, everything's kinda predictable. Can only say good acting, don't feel for the movie tho.
节奏棒,环环相扣棒,吊人胃口棒,适合做批片的片子。
挺悲的
真的是超级赞的一部电影,tension处理的相当大师,剧情简单但张力强劲,导演马丁功力深厚,可惜也许他只适合拍这类题材,准备写一篇电影分析。
小人物勇斗巨无霸,美国永恒的主题
晕晕乎乎地貌似看明白了~~
【热血警察老爸复仇记】老套路电影,政府阴谋,个人主义,以小敌大,美国式的主旋律
就算染黑双手我野韬替你报仇
吉普森有着安静却动人心魄的男人魅力,无论什么角色都让人无法抗拒的沉醉迷恋
莫名其妙,萝莉乖女主美
除了小emma学剃须和片尾曲,实在不知道这算个什么电影。音效倒像40年代的老片。
友邻推荐,看后觉得一般,节奏还是有些拖沓冗长,缺乏爆点,剧情感觉也比较老套,这种大公司政治阴谋类的太泛滥了,看的时候一直不能从梅尔吉普森额头那三道褶子移开
节制的复仇
一个孤独的父亲...
不知所云。
我觉得吧,冲着梅尔吉布森的演技,怎么的也得给四颗星呀。
其实还挺好的,只是有些太低调了。
冲着迎面冲过来的车开枪很刚。
警探痛失爱女揭开国家核武器黑幕。这个题材太美式了。梅尔吉普森是老的不轻,但演技还不错,尤其打斗爆头的时候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