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买了洪尚秀的《猪堕井的那天》,一直没看,在我放碟的抽屉里逐渐沉没下去,象一艘失事潜艇。
这次淘到这张碟,心想趁早看了,不然不好意思了。
洪尚秀被誉为目前韩国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
他是韩国第一代留学导演。
1996年,他凭《猪堕井的那天》一鸣惊人,其后又拍摄了《江原道之力》。
2000年的《哦!
水晶》获得2000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2002年的《生活的发现》被韩国电影界认为“提升了韩国电影的价值”,韩国权威电影周刊《Cine21》在评选90年代韩国十大电影事件时,更提出“三人三色的作家主义导演洪尚秀、李沧东、李光模”这一说法。
因为李沧东是我很推崇的,所以对洪尚秀也一直很好奇。
加上今年韩国以本片出击嘎纳电影节,获金棕榈提名,虽然最终空手而回,不过也算颇获肯定了。
本片看下来的感觉是稍平淡了些。
冬日的汉城,萧瑟的阳光,人们没来由地悲伤和沮丧。
我曾经分析过韩国电影近年全面超越日本的原因,在这部影片里也可以找到答案:韩国电影不刻意的人文气息,还没有被商业社会完全污染。
日本自小津和黑泽以降,电影其实是在走下坡路。
深刻的失去了,细腻的也快不见了。
只是靠北野和岩井寥寥数人,迟早要被中,韩灭掉。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大东亚共荣战,日本真的胜算无几了。
看完洪尚秀,更加怀念李沧东,徐秦豪。
韩国我还是最喜欢这两个导演。
谣传李沧东买了余华的卖血记,想想李沧东电影里的人物,还真是和许三观如出一辙,没准,就是这个韩国导演,比我们任何中国导演更适合拍卖血记呢,呵呵。
“只要电影里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有的人心里就会说,那像自己的故事。
毕竟我们都太爱自己了”。
“只有思考可以救得了我。
” 这是影片中的台词,印象深刻。
平时比较少接触洪尚秀的电影,仅知道他被誉为韩国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独具特色的推拉镜头多次被运用到每场戏中。
对于《剧场前》的兴趣来源于海报的吸引,这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话题。
电影看到一半时间才发现这是电影中的电影,电影中的电影还上演了一场话剧。
整部电影的节奏很慢,配乐有些诡异。
喝酒、莫名其妙的上床、自杀、不痛不痒的碎碎念。
当你看明白这部片子并不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后,也就清楚片中一切的不合理在电影中都变成了合理。
戏中戏很精彩,也很好的诠释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和游离感”。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
过去几个月,自己不只一次和别人说过这话。
想来总是有些不可思议,曾经日夜颠倒、放纵沉溺其间,而这种短暂的疯狂终于在不经意中就被自己丢弃。
”在看到女主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竟莫名的有一丝触动。
年轻大学生在生活中感情脆弱,缺乏成就感。
在与女主崔英实相遇后相约自杀,却在吞下安眠药后抱头痛哭。
其实他们都惧怕死亡,但又无法抽离现实。
这是剧中剧的情节。
怀才不遇的导演金东秀在街上遇上了电影中美丽的演员崔英实,跟踪其后,当他耳机中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的时候我却觉得很有喜感。
这是故事的第二部分的开始,也是残酷的现实生活。
崔英实是一个演员,脱离电影她就是现实中的女人。
现实和电影被她划分得很清楚。
金东秀是一个颓废的男人,每日都在电影院寻求安慰。
他的消极兴许让电影中的自杀情节变得不那么牵强。
“你好像没看明白那场电影”给了金东秀一记耳光。
故事结束在一段轻快的音乐中。
电影终是幻象,总得抽身离开。
或许他在反思,或许他已醒悟。
我们终不得而知。
ps:金相庆的表演太加分了。
对于前辈把自己自杀失败的经历拍成短片,东秀(金相庆饰)很不高兴:
在同学眼中,呆萌的东秀是一个讨人嫌的爱发酒疯的家伙:
洪尚秀将尴尬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动不动就想自杀:
你有病啊!!!
前辈才华横溢、玉树临风、阳光灿烂:
可惜天不假年……
死神面前,是非恩怨都是浮云,东秀泣不成声:
生离死别,前辈对生命的眷念,本来是很悲痛的,我却很不厚道地哈哈大笑,甚至笑得站了起来:
洪尚秀!
洪尚秀!!
……洪尚秀啊洪尚秀,你咋就这么秀呢?!
把如此前卫、高端的对于生命、死亡的审视,搞得这么自然、沉重而又轻灵(好笑),你究竟要闹哪样?
真正面对死神,你才知道死亡有多么丑陋、可怕,生命有多么美好……
一直以为死亡可以解脱、可以永恒的东秀开始思考人生,再也不能行尸走肉、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
金相庆浑身是戏,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
每一个!!
伟大的演员!
伟大的导演!!
时间线是这个样子的。
先是昨天晚上无意中知道了今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颁给了洪尚秀。
然后上网检索让他获奖的影片《逃跑的女人》,没有资源。
主角仍然是美丽的金敏喜。
我是他俩的CP粉,当然这一点价值观有点不正确。
我陷在我的红色沙发里发呆,想着这两个人真是般配。
郎才女貌,天蝎配双鱼。
洪尚秀看到金敏喜灵魂层面的最大魅力,并将之激活;金敏喜回馈给洪尚秀无穷尽的灵感,诞生了他电影生涯的第二个高峰“后洪尚秀时代”。
金敏喜在柏林电影节封后的时候,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勇敢的说出,洪尚秀导演,我尊敬你,我爱你。
洪尚秀也为了她不惜任何代价的去离婚,虽然最后没离成。
哈,他本人确实跟他电影里唯唯诺诺、思前想后的男主角们,有点那么不一样。
但也有可能是批判的多了,自己总不能还那么做不是。
然后我就想着,不行,我一定要看一部洪尚秀的电影才好。
介于很多都即使情节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也能明白自己隐隐约约看过,选来选去找了一部确定无疑我肯定没有看过的,叫做《剧场前》。
和《这时对那时错》很像,依旧是标准的洪式两分法。
依旧是流水账一般的琐琐碎碎。
但,就是那么好看。
豆瓣上有一个“我们都爱洪尚秀”小组,有一个热门讨论就是为什么国内诞生不了洪尚秀这样的导演。
呵,国内何止诞生不了洪尚秀,侯麦、伍迪艾伦也不太可能啊。
国内主流导演们还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心里装的全是家国情怀,悲天悯人,自然看不上小布尔乔亚式的哲学思辨,但是,家国情怀、宏大叙事有的时候反而简单,因为那大多数时候是假的,也因为是假的,所以观众有的时候也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得到。
小布尔乔亚式的哲学思辨,固然小,但是真诚的反思自己,观众更买这份真诚的账。
这也就是为啥伍迪艾伦这个小老头唠唠叨叨的说,我真的很怕死,洪尚秀的主角们看着美女,搓着手说真漂亮啊,想泡又担心麻烦时,我们感觉那么亲近。
可能对于国内的导演们来说,真诚真的挺难吧,怕真诚了,就跌份儿了。
今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下雨了,密密细细的小雨,让这条五环外的生硬大马路温柔了很多。
但这不会是出现在洪尚秀电影里的路。
他电影里的路都是高高低低、挤挤插插的,路两旁形形色色的招牌,让镜头和构图不那么干净,男女主人公挤在一起缩着脖子走路。
往往并不知道要去干什么,男人心里一套想法,女人心里一套想法。
然后观众的想法是,他们应该会找个地方喝烧酒,然后到一个破旅馆去。
那一般剧情就会按照观众的想法走。
《剧场前》前半部分接近40分钟,是一段电影中的电影。
但其实看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一点。
年轻的大学生刚刚考上学校,漫无目的路上闲逛偶遇昔日的情人。
大家高兴于重聚,约定吃晚饭。
等待女孩下班的过程中,大学生在剧场看了一部叫做《母亲》的话剧,讲了一个极为热爱孩子的母亲。
偶然看的剧导致了大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结合后面的情节,我猜那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
晚上和女孩喝的醉醺醺之后,两人去旅馆开房。
第二天男大学生前脚还在思索旅馆老板多收了他半天的房费,后脚就和女孩跑了四家药店买了80片安眠药。
WTF???
看来,他们做了要自杀的决定。
后面的情节是男大学生突然跑路了,被女孩追了回来。
两人晚上又去开房自杀。
路上途径小卖部,大学生特别想买自己常抽的红色万宝路,但是没有货。
到了旅馆,两个人洗澡,准备“干干净净的走”。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就着烧酒往嘴里塞药。
躺了一会儿女孩呕吐,把药片都吐了出来,而大学生陷入了昏迷。
女孩拿起他的手机通知他家人过来救人。
后面大学生回家之后,被他母亲严厉的责骂,似乎忘了这是一个刚自杀过的儿子。
大学生哭着说,让我说一下理由吧,就是妈妈你对我太严厉了。
结果他妈妈更生气了。
大学生就愤怒的跑出家门,冲到屋顶。
他往楼下看了一下,那么高。
往身后看了一下,没有人追上来。
他心里说,并没有人在乎我。
这时太阳升起来了,欢快的音乐响起。
随后,电影告诉我们,刚才发生的是一部电影,是我们陪真正的主人公看了一场电影。
出场的主人公叫做金东秀,是个失败的导演。
他看的这部电影是他同学俊熙的作品。
从剧场出来的人群中,金东秀还看到了电影中女孩的饰演者崔英实。
他同学俊熙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导演身患绝症,在医院随时都有可能死去。
于是这个回顾展之后,电影学院的同班同学们晚上还有一个募捐聚会。
金东秀也没想好是去还是不去,毕竟他一事无成,对于俊熙的病情他也漠不关心。
但是偶然的,另外一个老同学在散场的人群中发现了他,跟他聊天并请他吃午饭。
穷困的金东秀乐意蹭吃蹭喝。
吃完饭,老同学问金东秀去哪儿,他也不知道,随便坐了一程,因为想抽烟下了车。
结果意外偶遇崔英实。
金东秀鼓起勇气搭讪,还说自己是俊熙的同学,也想找她拍电影。
崔英实无法确认他说的是真是假,只好推脱说,那晚上为俊熙开的募捐聚会再说吧。
金东秀这才决定晚上也出席聚会。
聚会后,金东秀粘上崔英实,问她去哪里,她说要去医院看俊熙。
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个偶然性因素,俊熙的病情出现了危机,大夫透露可能挺不过当晚。
这导致了崔英实情绪的波动,并让她愿意去和金东秀喝酒聊天。
紧接着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金东秀对崔英实说,俊熙这部电影的想法抄袭了他的故事。
他列举了很多例证,其中一个是红色万宝路的情节。
崔英实说,这真的很巧合,但你不能因为有巧合就说是你的故事不是么?
木卫二在影评中说,虽然场合各异、心境不一、但依然仿佛被什么东西扎了下,有点颤抖。
只要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有的人心里就会说,那像自己的故事,细腻的观众可能会因为某个场景被触动,继而在影片接近现实的刹那,产生某种难以理解的亲切。
我的理解是,这个电影只是又一次重复洪尚秀的“母题”——偶然。
偶然触发的一个又一个事件,让事情的发展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这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如果大学生没有看那个关于母亲的话剧,可能不会触发他因为自己难以忍受的母亲,而要去和重逢的昔日情人共同赴死这个决定,如果小卖部有红色万宝路出售,男孩就不会另购鱿鱼干,女孩就不会恶心的呕吐,可能这个荒唐的决定就成了真,两个人就真的都死掉了。
后面的“现实”情节中,金东秀如果不是偶然想抽烟下车,就不会再次碰到英实,俊熙的病情如果不是突然转差,英实也不会和金东秀去喝酒,也不会有后面的开房。
但是在开房的时候,金东秀突然无礼的提出,让英实和他一起自杀殉情。
英实投来一个轻蔑的眼神,甩出来一句话:“你根本就没看懂那个电影”。
对哈,电影讲得是偶然对事物的推动,而金东秀想用必然的模仿去规划偶然的人生,那不就是没看懂么。
洪尚秀在采访中,一再强调偶然对于自己的电影,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性。
然后他跟金敏喜的相遇相知相爱,也是偶然喽。
我本来想把这个片子里提到的与女人相约自杀这件事,和著名的总是连累女伴,自己却不死直到第五次自杀才死成的太宰治比对一下,写写殉情相关事宜。
可是写着写着就写成个日记流水账了。
但是,就像洪尚秀说的,写作也是偶然性推动的不是吗?
从昨晚十点到现在,正好我的这24个小时,跟洪尚秀有关。
朋友对东洙提到他与形秀:“你们俩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东洙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随后朋友举了些例子:“耍酷,还有都很喜欢女人,另外,这次准备拍的电影也很相似,不是吗?
”东洙啧了一声说:“总之,在我吃过的酱排骨中,你们家的酱排骨是最好吃的。
”此时镜头拉远,友人望向妻子。
当时看到这句台词,这种情景,一瞬间想到村上的且听风吟。
失去小拇指的女孩曾跟我说过她要去旅行,去一个又幽静又凉爽的地方。
一周左右。
她回来时告知了我,并立刻约定了时间见面,“五点钟在YWCA门前”。
暴雨过后,她钻进助手席,我拿了海水浴毛巾递到她手里。
“旅行可愉快?
”我试着问。
“哪里去什么旅行,说谎骗你。
” “为什么说谎?
” “一会儿再告诉你。
”简单吃完饭,要了血腥玛丽和波旁威士忌。
“想听真实的?
”她问。
“去年啊,解剖了一头牛。
”……都是在一个能推动剧情的关键语句后,有人巧妙的避而不谈,转移了话题。
东洙隐藏了他的电影创意被形秀偷窃的事实,为后续在与英实酒后聊天时提出此事作了线索。
这让他讨人厌的形象维持了下来,但后来得知真相的我们,大概会被他维护形秀形象的行为感动吧。
这是否也算是一种耍酷?
我在被女孩欺骗之后,明明能听她阐述缘由,或许拉近两人之间距离,但我却选择避而不谈,而更加无厘头的说起解剖一头牛的事情。
村上用一种更难解的方式,让主人公自身的疏离色彩变得更加浓厚,这种无厘头,也强调了一种刻意,犹如电影中镜头拉远一般的让人的视线注意到此处。
我选择与她保持距离,这是一种村上式的高级,也是他写作中呈现孤独母题的方式。
二者的避而不谈有相似的意味,而拉远镜头与解剖一头牛的荒诞都构成了强调的作用,尽管是电影与文学的差别,洪和村上的手法都足够精妙,以至于达到了相似的程度。
这部电影用了一半的时间讲了另一个电影,又用了剩下的一半时间讲了现实和那部电影的联系。
喜欢金相庆饰演的小导演,演的真是太瘪了。
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的人是痛苦的,同时也是悲哀的。
痛苦在于无人能理解这种源自内心的虚拟世界,悲哀在于这样的人往往在现实中是无助的,没有人能给予他在现实中一点点的温暖,于是,他只能将自己的额期待倾注于虚拟世界。
幻想着别人有朝一日能走进自己的世界,且对于自己的世界很是认同和理解,最终在梦碎的时候,这种痛苦就会更加残酷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讲述的就是这种痛苦。
《剧场前》营造了一个戏中戏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新奇,新奇的是这个概念之下,片中的主人公的世界。
这里的世界分为现实和虚拟,两种不一样的世界交织在一起,并没有人能很好地区分,当我们逐渐的沉浸在剧情当中的时候,也会跟主人公一样分不清,辩不明。
怀才不遇的导演金东秀做梦都想着自己能在电影领域获得非凡的成就,然而现实却如同一个随时随地都会醒来的梦一样困扰着他,金东秀只能每天徘徊在剧场前看着别人的作品一部一部的上演而自己苦苦追求而不可得。
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某一部电影中的主角崔英实。
崔英实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一个想要陪同自己心爱的人去自杀的女人,金东秀对于这样的女人很是向往,他认为崔英实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女人。
于是,他跟随着崔英实,想要结识。
在一个导演的聚会中,金东秀终于结识了崔英实,且两个人发生了肉体上的纠缠,就在金东秀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电影中梦寐以求的生活的时候,崔英实适时的终止了这种关系,金东秀再一次的跌落到了生活的谷底,他渐渐的分不清楚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拟了。
这是一场期待与现实之间的斗争,这样的斗争力量太过于悬殊,以至于期待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失败,自己就已经失败了。
金东秀的情绪低落来源于自己对于未来的某种期待是不切实际的。
幻想着能在电影领域有所成就的他却在现实中目睹着或者说是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的身边人功成名就。
这种严酷的对照之下,金东秀看似有着一种孤傲的气节,实际上已经在内心中表达了对于别人的成功的嫉妒千百遍。
金东秀能在崔英实面前坦言自己嫉妒自己的学长,他在内心深处一个人的时候就已经将这种嫉妒进行了上百遍,上千遍。
然而心态不过是心态,期待的心态在变为现实之前总是要经历挣扎的,但是这种挣扎并不意味着期待的生活会在现实中呈现,或者说实现。
然而金东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还是在现实中生存。
理想的生活并没有到来,因此,他只能将自己的期待转化为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当这种梦想不断地冲击着金东秀的生活的时候,金东秀对于生活的厌恶就愈演愈烈了。
崔英实不过是一个虚拟的形象,金东秀喜欢的也是崔英实所饰演的角色的那个虚拟的形象,这一点崔英实本身是有所认识的,但是金东秀却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崔英实,还是崔英实所饰演的角色。
当这两种不一样的角色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崔英实最后只能抛给金东秀这句话,你还是没看懂电影。
崔英实没看懂吗?
并不,他太懂了,因为太懂,所以他展现出来了一种迷惑,这种迷惑正好能迎合他当下的生活,生活的不如意使得崔英实即使短暂的叫醒了金东秀,他却依旧是无法从自己的想象中挣脱出来,这种美好自然是不复存在,当金东秀开始对着崔英实苦苦哀求的时候,崔英实看到的不过是一个被生活击穿了的肉体。
金东秀的内心一直困在电影中不能出来,以至于他所看到的生活中除了自己的欲望再也没有别人。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是悲惨的,同时也是无奈的,因为现实中的怀才不遇渐渐的时间久了之后就会演化为一种另类的虚妄。
金东秀正是陷入到了这种虚妄当中不能自拔。
他不愿意睁眼看一看这个世界的变化,因为任何形式的清醒都会让金东秀陷入到更深的自我怀疑当中去。
因为现实中的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他所渴求的欲望,也只存在于虚拟当中。
金东秀只能通过虚拟的世界来将自己彻底的伪装起来,然而现实中的他并不能很好的处理眼前的生活与自己的期待之间的差距,他疯狂的追求着虚拟角色,然而对于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金东秀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固然可以了却太多的烦恼,但这对于金东秀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当梦醒来的时候,悲伤的一定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你好,再见
死亡并不能逃避什么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真实生活里那么在电影里,死并不稀奇,所以它不是重点刚开始有一半电影时间,于是导演似乎主观地真实地把观众拉出了电影,那么,真实的故事开始,真实的故事就是小事,这小事比前半段电影复杂了、现实了。
你其实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
你活在电影里,但你并不明白你所存在的电影。
你活着,但你并不知道你活着的意味;思考思考死亡吧,这么现实的事。
剧场内和剧场外。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
过去几个月,自己不只一次和别人说过这话。
想来总是有些不可思议,曾经日夜颠倒、放纵沉溺其间,而这种短暂的疯狂终于在不经意中就被自己丢弃。
再一次听到这话,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剧场前》严智媛饰演的崔英实在唱歌前提起的一句话,虽然场合各异、心境不一,但依然仿佛被什么东西扎了下,有点颤抖。
只要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有的人心里就会说,那像自己的故事。
细腻的观众可能会因为某个场景被触动,继而在影片接近现实的刹那,产生某种难以理解的亲切。
一首无关痛痒的情歌,因为真情流露的演唱,突然爆发出一种令自己难以承受的悲哀,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确切说,我想起了在与电影相伴的那些日子里,电影带给自己的莫大欢乐,当意识到离开也许是将来无法逃避的一个现实,我进而产生更多离奇的想法,但都是一闪而过。
在电影与生活之间,也许它们依然要结伴前行。
于是乎,很庆幸看到了洪尚秀的《剧场前》,以前对导演作品并无太多关注:即使他的片子在戛纳电影节上被打出过尴尬的低分,听闻过与他有关的韩国电影“三人三色”。
当然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他是韩国最具有实验精神的导演,只是对于经受了太多搞笑爱情韩片的国人而言,不论李沧东或是洪尚秀,总会隐约觉得他们的作者电影实在显得底气不足。
除此之外,还有人对韩片有强烈的排斥心理,这些都是后话。
了解韩片也无非是几年间的事情,2004年韩国电影的风光无限自然与洪尚秀无缘,这一年是光彩夺目的金基德和朴赞旭。
其实影片吸引我的原因并非是对日韩片的几分偏好,而是电影海报上一对陌生的男女。
扫了几眼介绍后,影片的“戏中戏”显然让自己对它多了几分额外好奇。
看完之后,又懊恼着轻信了不负责任的介绍。
《剧场前》并非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与电影院也并无太多瓜葛,非要强加个概括,它是关于电影与现实的思考。
《剧场前》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电影中的电影,后一部分由这个故事所引发而出,一男一女被安排在了虚拟与现实场景中前后出现。
和洪尚秀以往风格一样,画面平淡中夹杂着不厌其烦的对白,看似依然在熟悉的无聊小事上作些文章。
电影里的音乐有些怪异,电影里的故事结束时竟是轻快小调,而东秀街上追随英实时又是慷慨激昂。
惟独两处情歌响起,微有了伤感的迹象。
影片时间跨度只有两天,东秀那身衣服甚至都没换过。
导演把很大篇幅都用在了对话、吃饭、交谈的琐碎凌乱,极尽生活困乏中的无聊。
曾有人说洪尚秀的《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是最贴近韩国现实社会的男女,老实说我不喜欢这个有点执拗的片名,于内容本身并不怀疑。
因而作为导演最为擅长或者说最着力去表现的东西,贴近现实在《剧场前》里一样得到体现和发挥。
当然《剧场前》依然少不了情爱场面,有人说这一类场面是累赘,完全可以隐去。
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暴露的情色场面已然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噱头,或者对于韩国电影而言,类似东西让不少人已经深恶痛绝。
非要坦言,洪尚秀电影里的情欲并不故作缠绵亲热,相反总是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冷漠,这也可用来理解电影里的男女,偎依取暖却总要面对分离,床戏用以取悦观众的理由并不充分。
不少忠于洪尚秀的影迷指出《剧场前》故事相当随意,并且抱怨节奏太慢。
前半部分将近40分钟——电影里的故事,年轻大学生和昔日同窗在街边久别重逢,随后俩人愉快地约会见面,吃饭散步,突然心灰意冷决定一起服药自杀。
随意的地方出现了,至少在两个年轻人身上,我们尚难以察觉他们厌世轻生的迹象,只好相信这不过是情侣间善意的玩笑。
耐人寻味的是洪尚秀在自杀前后扯带出的一大堆缘由:年轻大学生几次畏缩逃避到最后一刻终于吞服下药片,而甘心追随的女孩逃离了生死约定。
年轻人对于生死不谓轻重,最后落了个无奈好笑的收场。
“干干净净地离开这个世界”,这种消极颓废在现实层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在40分钟故事里,主角的思想转变和心理冲突缺乏必要的逻辑,有点难以置信。
而随后,电影告诉我们,那只是一部电影,我们陪主人公看了一场电影。
出场的主人公金东秀是个对生活无甚渴念的失意人,唯一让他有所眷念的是电影本身。
他对老同学导演的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认为对方有意的利用了自己经历。
当东秀遇见了电影故事里的女演员崔英实,他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
虚幻与真实交汇的那一刻,恐怕也是很多人所幻想的,他不可避免地寻求角色代入。
在其他场合,东秀与周围总是显得格格不入,编织寻找的借口也是苍白无力,和朋友碰面后的表现更让人哭笑不得。
同学会上,他遭到了冷嘲热讽,人际交往糟糕不堪。
对老同学病情无甚挂念,对旧交故友的处境漠不关心——如此一个颓废沮丧的男子,却在电影里寻求着莫大的安慰,用以填补面对现实世界时的无力困乏。
剧情也顺水推舟,让他和英实交谈、喝酒、住进小旅馆。
只是影片用英实的一句话来回答了东秀:你好象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
洪尚秀依然在《剧场前》放置了男女关系的话题,只是故事里的男女主角截然相反。
如果说东秀的消极因为终日沉湎于虚幻猜想,他的冷漠是因为遭遇到了是非不公,那么以整个影片来看,在大致清楚了东秀的性格背景后,回头去看他“自己的故事”,自杀终于不会显得那么牵强了。
但故事本身真是他的真实经历,这点还是难以琢磨。
当英实在东秀老同学的聚会上,带着哭腔地唱起了电影里的歌曲,她的情真意切更多是在感谢导演的知遇之恩。
毕竟她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
她的身份不过是一个演员,故事的设定、离奇的情节,对她而言只是一次偶遇。
离开电影她依然是现实中的女人,现实与电影的界限被她划得很清楚。
这跟她在故事里作为“东秀”多年前的情人一样,权衡过生死轻重后选择了离去,理性而独立,难怪有人说英实这个角色是电影里最耐人寻味的。
对那名惟利是图的导演(东秀的老同学),她颇有怨言,又因为感恩动容。
故事里的英实从年少无知、未谙世事的冲动到适时的抽身离开,而现实里作为演员的英实独立自主,伤心买醉却断然拒绝了东秀的纠缠。
电影阐释的因由不能拿来解决现实里的复杂,电影里的男女尚且惧怕死亡,而恍惚迷糊中的东秀为眼前景象困惑,冒出的痴人梦语只是个天真笑话。
病入膏肓的导演害怕死去在床上失声痛哭,而戏外的英实在床上无非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女人罢。
电影里延续下来的情绪让东秀得到了满足,但最后现实却不忘抽他一记耳光。
最后,东秀也在老友的痛哭声中深省,生活又将带给他什么发现,是否他还继续着电影里的情绪与冲动,这些不得而知。
【2005 09/15】
本片描述一位男人看了前辈的电影后走出电影院时,在剧场前,偶遇电影中的女主角而追着这位女主角的一天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韩国首都首尔,讲述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由于对电影院的热爱而结识又分开的经历。
一个想自杀的学生遇到了一个年轻女子,她决定跟随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Tongsu是个平庸的电影制片人,他走出电影院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女人,并且认出那就是他刚 看的这部电影的女主角。
这个年轻人动荡哀伤的生活与先前想自杀的学生产生了奇怪的回应。
极其无聊
把自己从一段人生空白中拉扯了出来
推拉看着神烦。
好多的推镜头,洪常秀的电影总离不开性,空虚的男人,但我真的不喜欢。
洪尚秀把韩国片的姿势水平提高了一个八度,展露一切猥琐的真心,揭露一切真心之伪
一上来大帅哥就要死,没头没脑的,真看不下去
好应经!于是大家都想开了,都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小饭店小旅馆小冬日光景
两个故事,俩个二货。他哥哥邀请他爬山,他说下次吧!他哥哥给了他20万韩元。他对两面没见偶遇的女同学说了两遍我们一起自杀吧!他们住了一天半,却收了两天的钱。他们住了两次旅馆。在楼顶,他喊叫了两声妈。你有几个孩子?两个。没看懂!
김상경은 왜 일케 좋아하지 못하게 하는 재주가 있지? ㅋㅋ
吃燒烤,喝小酒,床上搞一搞-洪先生有三樣寶.
令人驚嘆的一部洪尚秀!探索了電影和現實,戲裡戲外的人與地點的對照很有趣。習慣性打開地圖搜尋片中出現的餐館醫院藥店,雖已是十多年前的電影了,居然找到一家藥店它的店名電話13年來都沒有變,令人唏噓。忍不住這樣做的原因也許就是想尋找城市裡變化和不變的證據吧。醫院居然就在不遠回基洞。0526천장관
镜头推进是特色,有些像偷窥,给人似真似假的感受。突然就想要的自杀以及做爱获得救赎,有些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里的情境。“你好像没有看懂那部电影”印象深刻。女主展现女演员也有肉欲,男一展现痛苦活着也依旧想活着。剧场里庄重决绝赴死,剧场外释放欲望,但是没什么铺垫,要想看懂挺难,只能是自己做些猜测
“你好像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只有思考才可以救得了我”金相庆又一次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把一个和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行为举止在他人看来是那么可笑的角色演得那么神!
戏里戏外,谈情做爱
Zoom。
女主好漂亮。故事无聊,有点恶心。
剧中剧
观众:导演,你最近在想什么? 洪:我一直在找一个可以hang on to的belief,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但还要经历更多,感受更多。 @ lincoln center
你好象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
在制造尴尬这件事上,洪尚秀永远不会止步。两个大段落,单拎出任何一个来看,无论人物的行为还是语言,都令观众感到“奇怪”,是乏味且难以接受的。但将它们自然地合在一起,文本之间的互文所迸发出的戏剧张力又使人拍案叫绝。同行朋友总结得好:到了这一部,洪尚秀已经从对两性关系的怀疑转向自我厌弃了。但我觉得,对于这种厌弃,他又是感到恐惧的。非常矛盾却难以自拔的男人,什么样的人拍什么样的电影。借用尼采的书名来评论:“人性的,太人性的。”女性在肉体上的迎合只能说明:她服从于两性交往的僵硬规则,她对这个世界从本质上也是不怀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