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纯粹的鼓励真爱至上的校园青春片。
看到一个又一个女孩甚至熟女被爱情所征服,矜持傲慢的白富美爱上了执着真诚的会计的儿子,女神在众目睽睽下离开高富帅走向招待员,年轻的豪门儿媳跑向一无所有的家庭教师。
爱情又赢了,我们应该开心爱情赢了吗?
为什么不呢?
现实生活中该是什么样的,大家都清楚,何必硬拿现实生活的教鞭去抽掉电影中梦想的外衣呢?
继续嘲笑校园爱情中那个纯到没有一点污染的爱情、那个相信付出就有回报的爱情、那个可以战胜一切、无往不胜的爱情,一边嘲笑,一边羡慕。
至少,在看电影时,我们还可以有回忆。
这片子最大的缺点是:太长了!
是过于长了。
对于片子的主题我还是有很多质疑的,比如大学恋爱的问题。
很多大学,尤其是优秀的大学,课业是相当重的,这是很多民办的所谓大学里的学生所不能体会的。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什么专业知识也没学,而在大学的四到六年时间里,要把一个专业从基础学到专深,知识面之广、点之多是夜以继日都忙不完的,而如果想成为人中精英,没有这些知识的积淀根本就是瞎说说。
在这样的前提下,心里装着爱情,每日朝思暮想怎么可能把这些课业弄好?
所以,以前的大学里禁止恋爱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话说回来,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
比如片子里的这个大学,如果真是个精英摇蓝,没必要把学生逼上死路呀,如果不能遵守校规,完全应该可以选择层次差一级的学校深造,为什么就一棒子打死了?
这个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好象,可能印度电影的逻辑就是这样的吧。
再者,这所学校校风一贯如此,那么可以认为有志在此进修的学生都应该在进学校之前就接受了它的校风,如果把它变成“欢乐园”,不知这学校还是不是会被它以前的支持者所接受,可能印度电影的逻辑就是这样的吧。
最近,接连看了几部印度片子,连演员都脸熟了,不能否认,印度电影里的歌舞、色彩、演员都非常之美,但在剧情设计上,很少有能让人欣赏的,不是太老套就是不合情理,而且还非常之长。
希望年轻人看了这片子,开心开心就好了,千万别学着也要抛开学业去大谈恋爱,人生美好的事物很多,但一定会有取舍,电影是娱乐的,生活才是自己的。
PS:这片子的开头觉得有抄袭《死亡诗社》之嫌。
什么样的人生可以称得上精彩呢?象蝴蝶一样舞着奢华的舞步算得上吧.最开始认识这部电影是源于一支mv《为何新郎不是我》 ,那时候刚过完春假回来,朋友热情的推荐,便找机会下载了看,然后才知道郭富城号称亚洲舞王,这牛皮不是那个懦夫有勇气去吹的,而平时电视文艺节目上看到的集体舞蹈更加是小巫见大巫,以后怕是再也看不进去。
宏大的场面,整洁的动作,简单的表达,飞扬的伴奏,而且,而且印度电影里的女主角都漂亮得让人把眼睛都看直了,而这部电影里,有三个女主角,ashley扮演的校长的女儿,虽是配角,其光彩对于任何一个主角都是不遑多让的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可是我说,我们为什么非要自找苦吃,简单点不是很好,中国人似乎有这样的恶癖喜欢把复杂当作高水平,所以一句话可以讲清楚的,我们要先拐几个弯,这叫含蓄我不清楚为何这样一部各方面都很出彩,剪辑,舞蹈,音乐,摄影,结构,在豆瓣里面竟是会如此的默默无闻,很是奇怪,好像这里面更多的朋友对欧美的东西更加的感兴趣,这未免是一种遗憾,印度的电影还是很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尤其是其歌舞片,在这个美国大片大行其道,各国纷纷仿效的时代,能坚持着自己民族的本色,能把世界的观点放在国人的观念之后是不简单的,也是值得我们国家的导演们去思考的,借着文艺的名义用中国的电影资源拍外国人看的电影合适吗?
在这里抛砖引玉,《宝莱坞生死恋》,《大篷车》,《海誓山盟》,《奴里》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留着在合适的心情那出来享受
印度电影中歌舞永远是亮点,每一段歌舞都结合情节十分抓人眼球。
但剧情方面我可能是典型的中国人思想吧,我很难理解中心线的逻辑, 音乐老师Raj Aryan 因为在古鲁酷学院读书期间因违反校规谈恋爱而被开除,院长女儿因此自杀。
但是剧情中院长是不反对女儿谈恋爱的,他之所以反对这段感情是因为Raj Aryan 是学院的学生。
这我就已经想不明白了,你们两个谈恋爱就不能等等吗?
已经互相喜欢到命都不要了,连大学几年都等不了吗?
等他毕业了你们两个再谈恋爱不行吗?
古鲁酷学院的课程是出名的繁重,培养出来的也是顶尖的人才,在上学期间总是跑出去谈恋爱,在各种事情上花费大量时间,甚至弄伤双手,这种状态下真的可以学好功课吗?
或许他们是拥有爱了,但是国内顶尖人才就会少了一批。
在电影的结尾,院长让位给了Raj Aryan,在这样一位只懂得支持爱的新院长的带领下,古鲁酷学院还会屹立不倒吗?
这些学生还会如此拔尖吗?
这部电影太多浪漫主义色彩,认为爱能解决一切,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国民的幸福度真的靠情感上的爱就可以提高吗?
或许这样说显得太过顽固,太过冷漠,那我们放松点想想,是年轻人不能谈恋爱吗?
是只要在古鲁酷学院读过书这辈子都不能谈恋爱了吗?
并没有,院规只是说在学习期间不能谈恋爱。
又或许他们会认为缘分短暂,如果不抓住机会姑娘就跟别人走了,可是你不想想,你求学的时间也就这几年啊!
你的前辈在这几年的时间内学有所成,成为社会大牛,而你收获了一个老婆之后依然贫穷,甚至还要靠着老婆。
在印度这种男女严重不平等且劳动力低廉的国家,他们的感情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实在让人不敢想象。
简而言之,在我看来这部剧只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与现实脱轨的舞蹈剧,至少是不符合这个时代我所接受的主流思想的。
舞蹈华丽,制作优良,情节也较丰富,但是不足以引人深省,也没有深刻而值得人回味的东西,像极了流量小花。
这是一部比较老的片子了,大学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部电影,当时就很喜欢里面的爱情故事,断断续续看了很多遍, 感觉每次看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到自己,我之前认为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传统与开放,冲破固有壁垒鼓足勇气追求爱情的故事,但随着不断地深度学习,尤其是最近因为《爱是一种选择》这本心理学书,让我对电影里的人物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可能有很多不足,表达不够深入(因为不是专业心理学专家),今天终于动笔,想写一些自己的感想: 1. 校长是不是拖累症?
最近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籍,讲了一种心理疾病,叫做拖累症(对人、行为、事物的沉溺),意思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控制内在的情感。
我觉得电影里的校长很大可能是拖累症患者,因为校长沉溺于工作,对女儿其实并没有很关心,但在生活上很依赖(沉溺)于女儿的照顾,只活在固有的生活状态里面,不愿改变,当被告知女儿谈恋爱了,立马将男生退学,这是一种很病态得依赖态度。
按照我浅显的心理学知识,我认为这个校长是拖累症患者,常规拖累症患者治疗是需要通过重面过往痛苦的经历,撕开伤口再通过引导治愈,看剧情我觉得后来校长的病是有被治愈的。
2.女儿是被谁害死的? 同时因为父亲的不同意,自杀身亡,让我也是一脑门的问号?
不得不受最近心理学书的影响,我不得不梳理下女儿的经历: 女儿母亲去世很早,父亲其实对女儿的关爱其实并不是很多(从连生日都不记得可以看出来),这说明女儿从小“储爱槽”并没有被爱灌溉,同时女儿在家里承担了很多“母亲”的职责,即照顾家里的父亲,做家务活等,而这个过程也是她输出爱给父亲的过程。
这让原本少的可怜的储爱槽,变得更加枯竭,当遇到一个爱她的男生出现,不断地输送着从小就缺少的“爱”时,让这份"爱情“变得不可或缺,就像一根救民稻草一样,而父亲的阻挠,让女孩萌生了自杀的想法。
女生的缺爱其实从另一面来让我觉得,她本身的人格可能是不健全的,女生是在依赖男生给与她一直缺少的“爱”,这让我觉得这种爱情也是有问题的,是不健全的,如果按照理性思维,男生的空间将被女生占的慢慢的,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3.爱情的思考 我反倒觉得三对学生的爱情更加真实一些,大家都有自己的喜欢的人,从喜欢到爱上,其实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当初因为漂亮的喜欢,到因为挨打的拒绝,到后面的道歉,到因为跳舞俩人的相互了解接触,最后约会在一起),在这期间是需要接触,通过不断地接触了解对方,才会爱上对方吧?
爱情一定是要一帆风顺吗?
一定要波澜频起吗?
我认为都不见得,如果让我描述爱情是什么,可能我也答不上来,但是看到三对电影里的爱情,让我更加向往自己的爱情了。
虽然我实在受不了校长大人额前那一抹惹眼的朱砂红,这个故事还是真真切切感动了我。
故事中一共五段爱情,主线是沙鲁克汗和校长女儿,延伸开来三个学生的,小店老板是来打酱油的吧,不过也挺搞笑的。
影片中后段才发现,校长女儿么噶哈也是《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的女主,难怪那么眼熟,这部里更本色自然一点,《机器人》里眼妆过浓,再被柔光那么一打,眼球都是白色的稍稍恐怖,当然还是大美女一枚。
音乐超级动人,现在犹在耳边回响,那种冲破一切顾忌与束缚勇敢去爱的悲壮与热烈啊。。。
里面的四个女孩,觉得最漂亮的还是校长女儿,五官很精致,再就是温婉娴静的拉恩卡(军长的媳妇),其次是可爱美丽的爸爸是个小胖子的那个,跳健美舞的身材好,但绝对是最丑的了,和她搭的男主也是最不入眼的,哎和小寡妇好的那个男主,最高,也最帅,是不是混血儿呢?
长得很欧美范啊,很handsome。
看后才知道,原来音乐老师是沙鲁克汗演的,《宝莱坞生死恋》还没看呢,这部先来热热身,呵呵,演技很好,相貌也很绅士英俊。
原来是印度的电影巨星,不亚于阿米尔汗,早有耳闻啦。
3个半小时,这不能称之为电影了啊,纪录片的长度了吧。
比《未知死亡》都还要长,可是怎么办,很好看,除了大段冗长的歌舞让我不得不快进跳过。
影片最感人的除了琴盒打开那片镌刻着爱的誓言的树叶犹在,学生庄重敬礼那一幕,就是结尾两个男人流着泪的拥抱。
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眼眶湿润,好的电影就是有这样一种魅力。
爱没有如果,所以不该有任何遗憾。
电影《Mohabbatein》(情字路上)里有一所著名而严酷的格鲁酷大学,该大学有一条奇怪的校规,那就是禁止恋爱。
一旦发现哪位学生步入爱河,校长就会毫不留情地开除他。
为此,我还专门求证过印度的朋友。
她指出,这部电影是在印度的Kurushetra拍摄的,而电影中的那所大学也确实存在,名字就是电影中的Kurushetra University。
不过,现实中的格鲁酷大学,并没有电影中那条奇怪的禁止恋爱的校规。
而且,我相信,应该没有哪所大学现在会有这样的校规。
尽管这样的校规在大学并不存在,但并不意味这样的学校并不存在。
我相信,在中国,还是有一些高中有这样的校规,比如说我曾经就读过的那个高中。
这种校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而制定的,所以如果你违反了游戏规则,那么电影中的那一幕就真的发生了。
惊艳,讶异,无厘头的喜欢呢 一部三小时的电影还是第一次见呢,个人单独评价电影不能客观了吧,因为在电影之前,曾经有一份关爱与同名歌曲有关,有一段时间与之相依疯狂喜欢,所以爱之……喜欢印度,喜欢梵文,喜欢瑜伽,总之与那个国度有关的许多都喜欢,我是那种比较习惯和稀泥的人,第一次如此清晰明确的知道有所喜欢,这种感觉新颖,恩,还不赖啦。
对影片,是那样的唯美然我差异,男士的潇洒让我心仪,女孩的真挚善良美丽让我惊艳,舞曲的动感温馨让我流泪……在这里每个人都骨血分明,故事简单,不由地又让我惊叹于其表达的形式内涵……非常适合,你感恩于世界,感怀于爱情,憧憬着未来的心境下细细品味
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仇恨,即便如此,心灵还是充满爱的,勇往直前,去告诉全世界吧,没有人可以阻止故事的发生电影一开始就是三个主人公来到非常有名的古鲁酷院校,而这所学校的校训也是极尽苛刻,其中一条就是不准学生们谈恋爱,因为这会使学生们分心,无法专心学习,一旦触犯校规就会被开除并且再也不会被别的学校所接受。
三位主人公却偏偏在这时都有了心仪的对象,却也被迫于校规而只能远远观望。
不久之后学校来了一位音乐老师,在他的影响下三位男孩也是与他们心爱的女孩有了频繁的交往。
校长有所察觉时也是极力阻挠,而音乐老师也正是揭开身份,原来他就是当年被开除的学生,由于他和校长的女儿恋爱而被学校除名,校长的女儿也因此自杀,自此之后校长就变得非常冷酷。
而这位神秘的教师回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校长这些年的做法是错误的,要去感化他,让他不再这么固执下去。
电影的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三位男孩也是和他们想要守护一生的爱人在一起了,而古鲁酷的校长也终于解开多年的心结,释然了,也知道自己不适合再管理这所学校,将管理权交给了音乐老师。
爱是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的,爱带给我们的是快乐,是希望,就像电影里有这么一句话“爱就像生活,不是常常都这么容易,不是常常都可以带来欢乐,但既然我们还继续生活下去,为什么不继续爱下去呢?
”
我看的第一个也是最喜欢的印度电影,无论是剧情还是里面的歌舞都超级喜欢。
“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 这首歌经典中的经典啊。
《曾经有一个痴情的女孩儿,她深情地爱着一个男孩儿,她双目低垂,泪眼婆娑,她在徘徊,在小路上,她会在信中写下心底的秘密,也许她有话不得不说,克谁知她在害怕什么?
每当她遇到我,她都会问我:“爱,到底是什么?
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
”而我却只能说:“无论你的双眼是睁开还是合上。
它们都会凝注着你的爱人。
我又该怎么对你说,朋友,爱情是什么样子?
”》真爱永存
真爱永存。
只有音乐是加分项。
全班都看得很high
用全校师生不间断的MV合集向严肃的校长复仇。。3个半多小时的唱唱跳跳,我竟然也看得不亦乐乎。。
好愚蠢的电影......
3个多小时的影片 整个夜都为之迷醉 泪水欢笑且歌且舞 总是能激发人内心最深处的柔情和酸楚
三个小时的歌舞,三十分钟的电影,真的太长了......但是中间那段开舞会的歌舞确实是精彩,歌曲太有代表性了。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能歌善舞。
其实我只是为了看女猪脚。BTW,《燃烧的爱火》太经典了。
校长不是他的仇人,是他想要帮助的父亲。本来想给四星,但回顾整部电影,歌舞太多,减一星。
电影掺杂的元素太多,有点失控,原声很棒。
其实不过是《人鬼情末了》+《歌舞青春》的感觉
一部可赞的印度爱情童话
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
一开始是奔着歌去的,结果歌确实好听,但是片子太无聊了。
三个半小时的电影,消耗了我的热情
保守与叛逆,死板与浪漫,爱情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沙鲁克汗甘当绿叶,点燃了年轻人的心
Vicky也太丑了吧!!果然看丑男撩妹就是流氓即视感。还有那个爱上小寡妇的,追女技巧太没品了啊!!我唯一喜欢的就是sammer那一对
彼时,我和烨烨还是最好的朋友
最喜欢看歌舞部分了。印度电影好长2010.11.5
帅哥美女如云,音乐舞蹈美妙无比,但就算我很喜欢看印度帅哥美女唱歌跳舞,这片子的音舞也实在太满了。215分钟的片长真的超过了我的忍耐度,一下子要写四个爱情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