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别》纵是青山远黛,也赢不回如当初热血将军般的观众;戏曲行业的式微,终究还是尘埃落定,可能还是会给我们留下些最后的倔强六点半团队的作品,我也是很早有在看,他们给人的感受就是脑洞大又合乎情理,经常触发人们关于生活中一些小事的共鸣,亲和动情。
重楼别中的六点半,剧风还是一如既往地亲和,给“感情从何处来”留有余地,整部剧没有任何的夸张格调,不会像很多其他电影一样,利用塑造高低落差或者鲜明的反差,精准绑架观众情感。
《重楼别》整部剧基调偏灰,剧中刘君山和段晓月的情感鱼贯而行,显的自然悲戚又让人恻隐始终,恻隐这段情,还是恻隐这些个坚守戏剧的青春?
或许二者都有吧如果要我说缺点的话,就是剧中的团队太过乌托邦。
也告诉我们选对行业很重要,毕竟生活容不下浪漫主义[微笑][微笑]
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 (2019)6.72019 / 中国大陆 / 喜剧 爱情 戏曲 / 陈翔 / 毛台 冷檬
第三部长篇看完了,我觉得还不及前两部。
可能六点半团队下的功夫更多,投入更大,但是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
我看过六点半以前几百部短篇,凡是喜剧无不是佳作。
编剧非常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
每个故事都反转再反转,我看六点半时总会想,事情肯定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但每次还是摸不到套路。
虽然多加提防,还是被讲故事的人晃了一下,那种感觉最有意思。
开心大笑之余,心甘情愿点赞,表达佩服。
再说演员们,肯定从组建团队招募人员就考虑到要为短篇喜剧选角。
这些演员都非常适合喜剧表演(相对而言,冷檬面相稍有点苦,表演一旦用力,我偶尔出戏)。
而且演员略带神经质的表演方式,已经成了六点半的风格。
比如一想到闰土,就是瞪眼发狠干笑,一副傻尖狠毒的样子。
一想到猪小明,就是挨了打还满脸无辜,欲哭无泪地大声喊:“你干啥啊?
有病啊!
”凡是看过几十集六点半的人都太熟悉他们了。
每个人都亦庄亦谐、收放自如。
一点儿都不比现在大红的那些喜剧团队差。
看了《重楼别》,不能说有什么问题,只能说一点儿都不出彩。
评论里大把讨论,我是外行不说了。
就从故事主题和表演效果两个方面说。
首先这个爱情故事一点儿都不吸引人,还不如17和18年的故事呢,虽然前两部也有毛病,但好过《重楼别》。
无论这部戏最后是大团圆结局,还是悲剧收尾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区别只在于多收几滴眼泪,观众丢掉纸巾之后,还是该给几分给几分。
再说表演,看过影片简介,就这道这种戏不会给喜剧演员发挥的空间。
主角茅台和冷檬的人设就是收敛型性格,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那还妄谈什么表演?
配角中更如是,我总等着闰土再次恶毒变身渣男,但他偏偏从头到尾中规中矩,就像毛台反复说的“张总是个好人”。
等着王炸招牌似的露齿奸笑、等着猪小明再次发傻犯二,但是都没给他们表演机会,白瞎了演员功力。
分析一下,什么观众会看这个片子?
一定是对六点半熟悉的,看长篇也是为了曾经看过的短篇太成功了。
这样的观众一定对片子有期待,但是六点半这三年的长篇,还真的不走寻常路,出乎意料地不做喜剧了。
看影评就能知道,很多人给分都是基于曾经短篇的印象。
就算这部戏没什么戏份,但是很多人一看猪小明还是想笑。
仅仅赚个印象分恐怕也不是陈翔的初衷吧。
作为刚开始走长篇大电影的六点半,最好先在自己的优势上再坚持一段时间。
放着这么好的基础不利用太可惜。
不知下一部戏的主角是谁,应该猪小明或者王炸了吧?
千万别让这俩人演苦情悲剧啊,我肯定看着看着笑出来。
生活本没有固定的剧本,有时会因为爱,才有了坚持的理由,也是因为爱,才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人的一生短暂,要鼓起勇气去爱自己爱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打开《重楼别》,是从喜剧电影里挑出来看的,没想到却并没有轻松的感觉,它不是一部喜剧,相反,它带给我的却是惆怅和凄凉!
守护非物质文遗产的凄凉!
滇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多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化,高科技发展的智能化,使得传统的表演艺术乏人问津,渐渐地都失去了它的光环。
守护爱情的惆怅!
真想问问这个世界怎么了?
爱情是什么?
故事中段晓蓝为了追求心中的爱情,不惜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她有错吗?
没有,她追求的是心中向往,那一箭不止射中了他的心。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次爱情,会来得轰轰烈烈,让人没有了思考的能力,而这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悸动,就像段晓蓝,她一直认为他爱着张博,为了他失魂落魄、悲伤惆怅。
当她真正经历了,才会真正的发现,原来爱再另一个拐角等着她,等着她明白,等着她醒悟,等着她归来,这是真正的爱情。
刘君山,滇戏院的馆长,在行业没落的情况下,一直苦苦支撑,只为了心中的梦想,他说过一句话:除非不唱戏了,就去死吧。
大概是这个意思。
而当他发现自己真的爱上段晓蓝的时候,他放弃了唱戏,这是爱!
有多少人能够为了自己爱的人去放弃自己的梦想?
有多少人会为自己爱的人而抛弃所有?
又有多少人会为了自己爱的人而放弃自己?
爱情,是神圣而又伟大的东西,它细腻、柔软、炽热,它纯正、刚强、猛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那种感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体会到那份纯洁,它来得无声无息,它来得绵远流长。
他们走到一起了,他们在一起了!
看过《拳王妈妈》,我才知道在这之前,陈翔六点半还拍过《民间高手》、《重楼别》。
《民间高手》是昨天中午看的,一鼓作气看完,看过之后,并没有想要写点什么的想法。
到今天,印象已经变得极其淡薄。
努力回想,有一个“为圆爷爷梦,组队打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比赛是假的,最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印象。
《重楼别》昨晚开头,今天中午吃过早午餐后看完。
看过之后,我又想为此写点什么,来记录我看过。
(是的,独处的周末,吃饭时候总会做点不动脑子的事情。
看电影,是一直以来的习惯。
这习惯有一个弊端,好看的电影,我会停不下来。
)相较《拳王妈妈》,《重楼别》带给我“哈哈哈哈”的片段特别多,最乐不可支的是“陈翔被落在路上,开启网络直播”那一段。
我想以后,如果谁让我推荐一部爆笑电影,我会推荐《重楼别》。
《重楼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电影中“重楼别”是一场戏的名称,戏中有将军、婢女。
将军婢女即将成婚,将军要出征,婚期推迟。
将军受伤瘫痪,为婢女重新安排一段婚事。
电影讲述的是演《重楼别》一帮人的故事。
有一个戏馆,演滇戏,来戏馆看戏的人,只有老头老太太。
某天台下出现一位年轻女观众晓蓝。
晓蓝与戏馆馆长曾经在公交车上有一个美丽误会。
戏馆生意不好。
馆长请求张总投资。
馆长喜欢晓蓝,晓蓝是张总的小三。
晓蓝做小三,心境出了问题,馆长为投资、为感情,帮助晓蓝修复情绪。
戏班出发大理演戏,途中欢笑言言、风景秀丽。
张总离婚,戏馆倒闭。
馆长与冷檬在一起。
馆长带着戏班开启直播唱戏。
连看陈翔六点半的三部电影,出演电影的人是相同的人。
看完有一个感受,他们的演员,演谁像谁,跟着电影剧情走的时候,全想不起来他们之前在其他电影中的样子。
(嗯,猪小明有些例外,不知道是否与他的胖有些关系。
)《重楼别》带给我记录冲动的是什么呢?
我想是馆长的真实以及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电影接近尾声,张总说:“哦,你说上回投资的钱。
刘君山就没有要。
你说这个人,从前求爷爷告奶奶的跟我要投资……他又不要了。
还跟我说什么,不是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钱。
”不知为什么,我似乎就是特别能理解馆长的选择。
如果是我,在相同条件下,我肯定也是不会要的。
150万啊!
如果是我,我真的不会要么?
还有一点是,戏班去大理路上,那种确认目标前行途中的轻松惬意,是我所享受的。
陈翔六点半的第三部电影了,能看出陈翔导演把《铁头无敌》的家庭矛盾转向了这次《重楼别》的爱情,也延续了每部一个主角的传统,以及陈导世外高人般的无厘头龙套。
电影想套及传统文艺戏曲的衰落,以唤醒对传统文化绝迹断代的深思。
但事实上电影里一再强调《重楼别》,在故事内容上也没有很进行很深刻的探讨。
只是给这个传统小三儿三角恋披上了一个人物交合的皮囊。
在与滇戏《重楼别》的角色对位上也很难提现。
馆长扮演将军也是主角应该对位戏曲中的将军,而段小姐是女主就应该对位的是那个婢女。
可剧情上,将军和婢女两情相悦,将军自知瘫痪,不想连累婢女,答应帮她找个好人家再嫁。
可毛台可能因为经济原因等什么不自信,就这样把段小姐往渣男身上送,这不是往火坑里推嘛?
真的会有好结果吗?
剧情向就是一个可怜姑娘被在线渣男骗,后来遇到真情老实人接手的故事?
在人物塑造上,几个配角感觉都不是很立体,单独换掉其中一个可能影响都不大。
大多是为了笑点而笑点,具体也不细说了。
但总体上,在网剧捞金泛滥的时代,已经是一个蛮不错的作品了。
粉丝一枚,希望六点半更好!
以下是个人拙见——陈翔六点半的镜头语言处理和演技确实是一绝,就凭这个本事,拍大电影是完全有实力的。
但从这个电影来看,目前还是需要一个纯熟的剧本。
重楼别的故事挺契合的,感情主线是很不错的,恋爱进行的方式还保持着六点半风格,但正如某些影评里面讲的,某些情节缺失,如妹爷为什么去沙溪看戏,女主家庭如何看待女主的婚姻,男主母亲和滇戏的关系等等,某些情节乏味,蘑菇头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要一个明显是混吃混喝的人,非要新来个人来活跃一下气氛吗?
还是说他的到来标志滇戏馆开始混吃混喝?
那也要有故事上的合理内因呀!
鼓手想象塑造很六点半,是个不错的创造,但是,之前没有铺垫,突然来个直播和之后表现饿傻了和怂的情节还是有点突兀。
还需要更明确和纯熟的喜剧方式,将段子的喜剧效果提炼成属于陈翔六点半的特色风格。
加油!
......总之,希望陈翔六点半继续努力,打磨出一部好片子,希望有一天,在喜剧电影界,形成“北有开心麻花,南有陈翔六点半”的局面!
好久没看电影了,很偶然就翻到了陈翔的电影,听他在六点半里一直叨叨自己要上映的电影,烦都烦了,不过看完了这部剧也确实没让我失望。
又忍不住多看了几遍,总结了很多东西,大多都是个人对影片的理解,陈导的功力确实不一般,一些表现人物的技巧也学到了。
虽然看了好几遍,好几波重磅催泪弹来袭,可我硬是哭不出来,可能是看喜剧看多了,容易出戏😂️。
一、剧情梗概: 地方戏曲演员刘馆长和几个弟子一起经营着一家戏馆,戏馆收入微薄,每天只有几个逃票进来的老头,为了维持戏馆生存,刘馆长想尽办法,但收效甚微,他们的生活也陷入了窘境。
有一天,戏馆出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段晓蓝,她是戏馆唯一的年轻观众,也成为了戏馆的希望。
这期间,因为偶然事件,段晓蓝身上有了解开戏馆困局的办法,为了能让戏馆延续下去,他们带上这唯一的年轻女观众,开始了一段妙趣横生又曲折离奇的疗伤之旅。
二、主线情节:1,求爱演出。
2,晓蓝得知当了小三伤心欲绝,服安眠药自杀未遂。
3,戏班去大理演出,女主角云霞临时去电视台试镜,由和戏班在一起的晓蓝替补,晓蓝技术不过关在台上闹了乌龙,戏班和几个跳鬼步的混混打了起来,刘和段被逼的跳河逃走。
4,虽然晓蓝是做了别人的小三,但在旅行中晓蓝给戏班修车,仗义出演,和刘做游戏故意捉弄他,使刘君山渐渐坚定了照顾晓蓝一辈子的想法,他跟张总打电话正想说出实情,却得知张总和妻子离婚要和晓蓝举办婚礼的消息。
5,张总想要戏班在婚礼那天演出助兴,刘万念俱灰,表示以后不会再给张和段表演节目,然后宣布戏班从此解散,几个戏班的兄弟感激刘大哥的收留和一直以来的照顾,替他完成了谢幕演出。
演出当天段很奇怪刘君山没有来,张总解释说刘把戏班解散了,而且拒绝了自己的百万投资,晓蓝十分感动于旅行中刘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趁张总打电话逃了出来,来到了河边寻找刘君山,刘跳到河里听到晓蓝的声音,打消了自杀的念头,至此二人终成眷属。
6,刘君山和段晓蓝在一起之后,在爱人的鼓励下,刘君山决定重新成立戏班,把原先的班底又纠集了起来,鼓手翔子开直播把滇剧以全新的形式传播给大众,戏班不再依靠投资而渡过了难关。
三、与主题相关的支线情节1,在沙溪刘君山问晓蓝为什么选择做小三,晓蓝说家境不好,家里要买楼,哥哥还要结婚都需要钱。
2,分别时刘语重心长地告诉晓蓝,人活着并不仅仅为了钱,还有一些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份热爱和一场爱情。
四、伏笔(铺垫):埋下的每一支伏笔最后都会挖出来。
1,刘君山和段晓蓝有一次恰好搭乘同一辆公交车,段拿走了刘的同款水杯,然后潇洒地转身下车,给刘留下了一个极浪漫的印象和美好的想象空间。
挖笔:段也有一个和刘一模一样的水杯,段以为刘拿的是自己的水杯,造就了一场美丽的误会。
2,刘请段去喝咖啡,段开门见山地问像刘这种年纪的人会不会真心爱自己,临走时还用纸巾为君山擦脸,这让段有了爱情敲门的错觉,这更加坚定了告白的想法,为刘为段准备求爱演出埋下伏笔。
挖笔:病床上的小段和刘解释当时自己知道做了小三,张总一直躲着不见面,和刘君山在咖啡馆所说的暧昧的话都是因为难过和缺乏安全感。
3,求爱演出当时没有派上用场吊起来的水瓶。
挖笔:水瓶误打误撞被妹大爷拉了下来,壁纸上写着刘君山永远爱段小姐,而这一幕正被逃婚出来的段看到,为两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埋下了伏笔。
五、转折:1,求爱演出即将开始,张总打电话让戏班过去给老太太表演节目,求爱演出被搁置,更出人意料的是,段也在,而且她是张总的情人。
2,晓蓝在戏院服药自杀,被刘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抢救回来,张总得知消息和君山表示自己家里看管得严无法露面,请求刘帮忙照顾晓蓝直到康复,许诺会给戏班投资。
眼看戏班日渐衰落面临解散,刘只得答应下来,和晓蓝开启了一段全新的疗伤之旅,而正是这段充满惊奇和冒险的旅行,让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3,两人偶然重逢之时,晓蓝问刘君山是不是因为有张总的投资他才这样精心照顾自己的,此时刘已经得知她和张总婚期将至,他选择退出,违心地说自己并不喜欢晓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钱。
晓蓝信以为真,坚定了和张总结婚的信心。
后来在订婚宴会上,晓蓝得知刘君山拒绝了张总的投资,他宁愿解散戏班,宁愿一无所有,也不愿意拿情敌的钱去看自己心爱的人和别人结婚,晓蓝深为感动,明白了刘所说的人并不只是为了钱而活的真谛。
六、扩展刘君山为段晓蓝所付出的有:①精心准备求爱演出、②挽救晓蓝的生命、③在去往大理的车上哄她开心、④跳进河里帮晓蓝找回丢失的项链、⑤把车卖了给了她三万块钱祝她早日康复,为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⑥为了爱人甘愿放弃来之不易的巨额投资和毕生热爱的戏曲艺术。
段晓蓝的反应①演出结束觉得张总给的报酬太少,又自己加钱给刘君山。
②深陷感情挫折的晓蓝对救命恩人表现的很冷淡,只是表示感谢。
③路途中心情逐渐好转,并明显感受到了戏班里的欢乐,为感谢刘决定跟戏班一起去沙溪镇并答应替补出演。
④刘不顾一切地跳河找项链,晓蓝非常心疼,用力把找回的项链扔进了河里。
⑤订婚宴会上晓蓝想起刘说过的话,最终爱上了这个表里如一、爱自己超过爱生命的男人。
七、主题1,金钱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不能为了钱而迷失自我,更不能为之放弃做人的尊严。
2,对于热爱的艺术事业要懂得坚持,坚持不懈是成功道路上难能可贵的品质。
3,有一份毕生热爱并为之倾其所有的事业或艺术生涯很重要,但如果它和爱情发生了冲突,主人公选择了为爱让步,哪怕到头来是一场空。
就像旁白所说的,“生活没有定好的剧本,有时会因为爱而放弃一些坚持,也是因为爱,才有了开始的勇气。
一生短暂,要爱自己爱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4,作为非遗的戏曲发展到快节奏的今日已经步履维艰,随着中老年群体的消亡,青壮年演员和观众都青黄不接,戏剧班子缺乏必要的扶持,乃至基本的房租工资都垫付不起。
断裂的资金链和陈旧的表现形式,是传统戏剧事业发展的两大硬伤,影片尾声交代了戏班一行人通过网络直播这种大众传媒赋予了滇戏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
陈翔六点半的知名度算是非常高了,我也在很多平台看过他们的短视频。
说实话我对他们的短视频好感度一般,所以当知道他们有电影作品的时候还是有些担心。
说实话看完《重楼别》我觉得它是一部及格的作品,可以看。
电影的题材挺好的,一群挣扎在戏曲底层的小人物。
他们的现状,也反应出了戏曲目前在中国的状况,它辉煌不再,渐渐被流行的其他事物取代,这是一个具有话题性的电影,但它却是小众的。
少有人关注,步履维艰,导游带领游客参观的那一幕很现实了,但幸好总有人在坚持。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总想起《百鸟朝凤》,在时代的冲刷下,一些东西终究会丢。
我想如果以后真的要在博物馆才能看到这些艺术作品那才是悲哀,虽然两者都讲了物质遗产渐渐被淘汰被遗忘的遗憾与悲哀,但两者终究气质是不一样的。
《重楼别》里的演员总让我跳不出短视频,但演员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杀马特非主流打架那段有点尬,有点强行煽情的感觉。
路上男女主的偶遇也有点突兀,不够自然。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旁白太多了,有些剧情有点俗套了。
这种笑中带泪小人物的挣扎很让我们想到周星驰,但毕竟周星驰是不可超越的,所以难免被比较被批评水平不够。
然而,以网络大电影的标准来看这真的算可以的作品,有些画面还真的是不错挺美的,还是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严格来说我不觉得这个电影有多好看。
1.主题不明确。
如果要讲时代变迁,国粹无人欣赏的话剧情并未突出甚至有些平淡,像是生搬硬套架空于俗套的爱情之上。
如果要讲坚持梦想,勇敢逐爱的话,剧情有些牵强刻意。
2.现实而又荒诞。
反转有点刻意,生死描写太过轻浮,一言不合就自杀什么的。
3.平淡而又过于理想,有些老套(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局)和生硬。
不过作为新人导演,选角很好,演技在线。
立足生活,着眼于平凡人的世界,虽有些粗糙但也看出来用心。
饭后挑了好久没选到想看的电影,随意翻到这部,记得有人说好看。
带着地方性知识进入,熟悉的场景和包袱都能呼应,不过下半段就开始泪腺崩裂。
从前,总是向往甜甜的恋爱,直到感同身受到某时间的隐忍克制,一瞬间的无所顾忌,可那些却没有留下永恒。
我也曾想义无反顾,那些存在于如果中的秘密,如你我所愿,挥之不去,握不在手,可我爱你。
比其他几部六点半的电影好太多了,女主演技很棒
和戏扯上关系 但就没看过多少戏 又是老套的故事圈钱
不如上一部
“小三、死了”“鼓手哥”笑到我了,其他一般,什么狗血剧情……
冷檬太好看了!演技也有表现,但是人设和故事真的非常不喜欢……小三真爱到手反而放弃转投老实人?冷檬小三绝对不接受。而且看着爽,但实际上感情没那么多铺垫……太突兀了
爱情不够啊
陈翔还是只适合六点半,不擅长大电影,连续两部了,完全没有陈翔六点半的味道,可抛开这个谁又耐得下心看一部平淡而又过于理想的电影?爱情还那么不真实。
梗都挺老的,备胎的故事
就是单纯想顶高分
和铁头无敌一样,开场不错,但演到一半戏就崩了。而铁头无敌好歹还保持着剧情完整,这部戏更过分,干脆就放飞自我了。
第三部网络大电影,这部比前两部要好些,一通看下来还是太过平淡,算得上是低配版心花怒放
人总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最烂的一部长片了 毫无笑点 比六点半差太多
竟然还行,导演应该星爷铁粉。
抖音味太重 还是继续拍情景短片吧..
很意外的故事,非常意外。照理说剧本不是很搞笑,人物的情感逻辑也生硬,很多地方明显是为了煽情而煽情。但是为什么我就是感动了呢?突然发现这是一群了不起的演员,表演非常流畅自然,硬生生把一个情感不自然的剧,演绎出了小人物的悲欢,演绎到让我相信,这一切的坚持与放弃,卑微的爱情与惊喜,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真实的存在。电影本身三星,但是贴地气的表演真的很打动人,加一星。
断魂枪都多少年了,怎么都没记性呢……
好看好看
比不少网大好啦
有笑点有泪点,很普通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