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
Maryline
导演:圭洛姆·加里尼
主演:阿德琳·戴尔米,凡妮莎·帕拉迪丝,爱丽丝·波尔,艾瑞克·拉夫,泽维尔·布瓦,拉斯·艾丁格,帕斯卡·艾比约,克洛蒂尔德·莫莱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7
简介:拥有天赋的玛丽莲在追梦途中遭受了接连二三的打击,与演员生涯渐行渐远。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决定重新振作起来,并在与自我的抗衡和挣扎中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导演圭洛姆·加里尼曾凭处女作《男孩们和吉约姆》横扫法国凯撒奖五项大奖,片中更有凡妮莎·帕拉迪丝加盟。影片获得第30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详细 >
艾丁鹅骂人真的可凶了
很单纯的讲述演员奋斗的故事,前面的衔接不是很流畅,往后渐入佳境,整体的情绪代入感很强。女主不漂亮,但是是那种你眼睛一分钟都不会想从她身上离开的好演员。舞台剧戏中戏巧妙的让现实中悲伤的情感完美过渡到虚构故事中并触动观众。结尾餐厅戏挺暖挺催泪,最后一幕可以入选年度最佳镜头候选。
如果女主一败涂地,再也没有从酗酒中起来,我会更相信这个故事。
女主在片中回答她名字源于父母对玛丽莲·梦露(的喜爱),讲的是小乡镇女孩的演员路。我承认她非常有灵气、有演技,某些角度也很美,但真的从一开始就被她的八字眉八字眼和大眼袋带出戏!这是海报上看不出来的。最后一幕分不清现实和戏剧,看得憋屈,但总归还是镜头拉开后释然了。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
又是女主逆袭事件 同学们好像对这一类型的电影不感冒 而我全程关注了女主的着装 除了那套睡衣 其他还是很美的 最后一个人吃晚饭的剧情真浪
9.5分。在电影院里看哭了。期待已久的我心水的导演的作品,这次跟之前的《吉约姆……》很不一样。讲述一个演员的辛酸与甜,脆弱的自我及被认同的幸福。主角的设计很有层次,加上本人的悟性,不奇怪会拿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期待分享给更多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观影于美国电影市场。11/04/2017
三星半
虽然现实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但舞台和电影里的悲欢离合还是吸引着人们趋之若鹜地去观赏,让你在几小时内尝尽人生的甜酸苦辣,勇敢地继续开心生活下去。而电影里的电影,电影里的舞台,就又是另一番得提炼与升华。多加一星给女主的演技!
#EUFF2018#
多处戏中戏,眼睛会在片尾莫名湿润
开幕雷击!!这是多么形象的比喻。或因没有掌握「窍门」或因不知如何运用「巧劲儿」而拧不开「罐头」盖儿且有明显「暴力」倾向和「自卑自大/自恋自厌/自暴自弃」情绪的《野蛮人》维加最终走上了「破罐子破摔」这条不归路,而《玛丽莲》在「追梦途中/赶考路上」面对「机遇/挑战」考验时,则切实抓住了可用的「动态平衡」把手——既没有在静默的「冷板凳」时期被「人类命运共同体开除人籍」甩出局,也没有在丛林法则主导的竞争逻辑中「受伤」死去。为何从《客厅里的棺材》里面支棱起来的女主没有「腐败」堕落成一只寄生性动物?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即便在充满虚情假意和任由「法西斯男权主义」摆布的名利场里,这个「无我」女人也始终知道「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景,扮演什么角色,并坚持用行动向观众证明谁是真正的「我」自己。
2017/10/29 at EX THEATHER ROPPONGI with SHUN
感觉有些突兀,前面那么颓,后面那么顺真的像一场戏……
女主性格演员 本来就觉得眼熟 后来出演员表才想起来是comedie francaise的 偶然看过她的话剧 Vanessa成了职业教母 星期天的晚上被Neilly的退休老人们围绕着看电影也有趣 UGC Porte Maillot 12/11/2017
女主角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她的气质如同本片的质感——神秘、含蓄、内敛、隐忍中带着倔强。非常喜欢
整个电影的氛围都是沉重的,让人心中有说不出的复杂感受。我想,是不是能用几句前人成言来表达这种“意境”。“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玛丽莲的生命底色,于是只能“一生惆怅为伊多”(“伊”在原诗中指“情”)。无论在自己现实的人生里还是在电影的世界里,都是“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然而,她终于还是为自己与生俱来的“电影的神秘感”而自豪的,正是“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创伤与拯救的故事,女主角的眼睛真的太美了,太会讲故事了,从最初的单纯到伤痛到自信到最后的感动。可能是台词没怎么看懂的原因感觉结构有点乱。
无论遭遇过什么,能重新开始是万幸吧。机会,以及抓住机会,以及传说中那个拉了一把的人
打不开的骨灰盎,落水的龙套,救不活雪中之鸟,不愿再让人失望,“你终于拍出了自己想拍的电影。”自说自话跑远的男人还牵着她的狗,晚礼服深藏马桶,餐厅沉默献礼……所有伤痕皆表演,表演即生活,挺好
最后一场戏好棒 法国人可爱